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越“有”“无”之争——论马克思规范性思想的黑格尔渊源
1
作者 李育书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3-70,共8页
当前,历史唯物主义的规范性学说陷入了“有”与“无”的争论之中。这种争论对马克思规范性思想的理解过于表面,实际上,只有通过黑格尔哲学才能真正理解规范性思想的思想史内涵并化解“有”与“无”的抽象争论。马克思继承黑格尔对形式... 当前,历史唯物主义的规范性学说陷入了“有”与“无”的争论之中。这种争论对马克思规范性思想的理解过于表面,实际上,只有通过黑格尔哲学才能真正理解规范性思想的思想史内涵并化解“有”与“无”的抽象争论。马克思继承黑格尔对形式主义道德的批判,把道德规范称为“意识形态”,这使其规范性思想具有一定的“无”的特征。而在“有”的方面,马克思的规范性思想不在于建构抽象的规范,而在于马克思同黑格尔一起赋予近代以来的主观性道德以客观性内容,这凸显了马克思和黑格尔思想的深邃性。不仅如此,马克思还进一步超越了黑格尔的伦理国家方案,把抽象道德规范问题转化为社会经济关系问题,通过推动社会革命和建立新的社会交往形式来建立社会规范,并在此过程中扬弃了黑格尔的保守性内容和唯心主义特征,最终具有重要的规范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规范性 意识形态 抽象规范 伦理生活
原文传递
现代社会伦理断裂的中国境况及其问题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强 李广学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6-113,共8页
现代西方社会发展转型中的伦理"断裂论",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伦理道德发展的一个基本理论框架。这一问题轨迹,表现为"社会发展-道德问题-社会性问题-伦理断裂"。调研发现,中国独特的伦理社会结构并没有发生变化,虽然... 现代西方社会发展转型中的伦理"断裂论",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伦理道德发展的一个基本理论框架。这一问题轨迹,表现为"社会发展-道德问题-社会性问题-伦理断裂"。调研发现,中国独特的伦理社会结构并没有发生变化,虽然改革开放以来诸多社会问题与西方问题症状相似以及社会学意义上的数据类似,但是中国社会并没有发生"伦理断裂",伦理社会并未解体。在问题症状与发生学相似的背后,是二者实质性的差异,它表现为家庭伦理对原子式个人的遏制;"无伦理"的市民社会并没有成为现实,伦理社会有机体仍然相互关联、贯通。然而,当代中国社会仍面临着伦理断裂的诱发性问题,包括道德贱民的产生、市场契约-信用的盛行以及国家意识形态的伦理亏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社会 伦理断裂 中国境况
原文传递
康德伦理学中的恶与抑恶的伦理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强 姜婷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8-74,共7页
在康德伦理学中把恶作为一种隐匿的、对立的存在,是不符合康德原意的误读。同时,忽视恶的存在的康德伦理学是不完整的,善与恶共同构成了康德伦理学的完整体系。康德伦理学体系细致分析了恶的来源、形态层次以及作用功能。抑恶的伦理并... 在康德伦理学中把恶作为一种隐匿的、对立的存在,是不符合康德原意的误读。同时,忽视恶的存在的康德伦理学是不完整的,善与恶共同构成了康德伦理学的完整体系。康德伦理学体系细致分析了恶的来源、形态层次以及作用功能。抑恶的伦理并不能用来概括康德伦理学,但对于有限的理性人而言却是必要的。善的培育和生成是在恶的土壤中,要在感性世界中凭借自身的力量克服根据不在此的恶,需要道德信念的坚定、道德偏好的纠正更需要勇气和力量,才能彰显人的德性光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伦理学 抑恶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话语的社会主义属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恩国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22,共6页
在不同的时代语境中,社会主义的话语叙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社会主义核心话语已经从革命、解放转向发展是不争的事实。但前者的话语力量并未消失,而是以潜隐的方式规定着后者,即发展因其所具有的解放意蕴和革命属性... 在不同的时代语境中,社会主义的话语叙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社会主义核心话语已经从革命、解放转向发展是不争的事实。但前者的话语力量并未消失,而是以潜隐的方式规定着后者,即发展因其所具有的解放意蕴和革命属性而规定了自身的社会主义属性,它也因对革命和解放传统的继承与再诠释而获取新时代的话语力量。对当代的中国道路而言,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排在"第一位"的核心话语,也是社会主义社会革命和社会解放任务的历史性延续,因此又是"由发展走向解放"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 革命 解放 社会主义 话语 中国道路
下载PDF
论中国道路对现代文明的超越 被引量:1
5
作者 肖鹏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8-44,共7页
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性实践业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具有生成新文明类型的世界历史意义。黑格尔为现代文明作出了哲学的规划建构,并论证了霸权、殖民和战争的必要性,实际上宣告了近代启蒙理想在现实中的破灭。在此我们通过揭示现代文... 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性实践业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具有生成新文明类型的世界历史意义。黑格尔为现代文明作出了哲学的规划建构,并论证了霸权、殖民和战争的必要性,实际上宣告了近代启蒙理想在现实中的破灭。在此我们通过揭示现代文明的黑格尔存在论哲学根源,进而从马克思对黑格尔存在论的批判出发来对现代文明提出批判,并透视这一批判的超越性逻辑,从而深刻理解中国道路历史性实践的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道路 现代文明 霸权 和平主义
下载PDF
马克思为什么那么受人尊敬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强 《党课参考》 2018年第11期24-38,2,共16页
2018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 2018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是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一生,是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战斗的一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人类解放 无产阶级 《共产党宣言》
原文传递
从“任性”到“和解”:当前社会道德问题的根源与伦理策略
7
作者 王强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0-28,146,共9页
任性,使得金钱与权力这些现实世界中的伦理普遍物失去了伦理本性而成为任性个体的欲望存在,甚至沦为社会冲突的个体行动工具。任性的道德冲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任性"普遍物的道德冲突,产生了"道德贱民"与"... 任性,使得金钱与权力这些现实世界中的伦理普遍物失去了伦理本性而成为任性个体的欲望存在,甚至沦为社会冲突的个体行动工具。任性的道德冲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任性"普遍物的道德冲突,产生了"道德贱民"与"服务的德行"腐化;其二,个体性与普遍物之间的道德冲突,凸显市民社会"有财(富)而不富(足)"的贫困现实及官民对立的矛盾;其三,个体性与个体性之间的道德冲突,表现为"不行动主义"的道德冷漠以及"行动主义"的道德绑架以至"丛林主义"的暴力伤害。现代多元化民主社会中不能简单地排斥任性的特殊性原则,但也不能任由其"虚无化"的发展,而是在与伦理性的调和统一中得以保存,这就是和解的道路。这需要:第一,制度上的和解,即通过制度的历史变迁实现对公共领域的规范性重构;第二,重视家庭作为和解的中介机制,介于个人与社会之间,家庭是培育个人与共同体统一的情感与规范的训练场;第三,个体间的和解,他者的在场是对任性行动的自我否定,是自我与他人和解的前提;最后是自我的和解,行动的动机与理由统一,人格同一性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任性 和解 根源 伦理策略
下载PDF
道统论视域下的宋代抑荀思潮
8
作者 朱叶楠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9,共9页
荀子在汉唐时代曾经与孟子并称为"荀孟",但其道统地位在两宋时期受到学者们的怀疑和否定,"抑荀"成为宋代荀学史上的主流思潮。在荀子思想是否与孔子相合的"醇疵之辨"问题上,宋初儒者尚认同韩愈"荀... 荀子在汉唐时代曾经与孟子并称为"荀孟",但其道统地位在两宋时期受到学者们的怀疑和否定,"抑荀"成为宋代荀学史上的主流思潮。在荀子思想是否与孔子相合的"醇疵之辨"问题上,宋初儒者尚认同韩愈"荀子大醇而小疵"之说,随后兴起的理学家们则认定其"小醇而大疵"。醇疵之辨还是儒学内部的讨论,随着道统体系的完善,学者们对荀子的学派归属也开始产生质疑,荀子人性论被宋儒批评为源自告子杞柳之说,其政治哲学更被朱熹认为是申韩之学。荀子不能进入儒家的道统谱系,还因为他在道德层面不能达到儒家圣贤所应具备的精神境界,在宋儒特别是理学家看来,荀子并不完全具备儒家所努力倡导的圣贤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道统 荀子 贬抑
下载PDF
现代世界秩序结构及中国道路的价值
9
作者 王强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1-37,共7页
在现代世界的历史生成中,无论是理性的自我确证还是全球化的现实扩展,表现为一种"二元性"秩序结构即转型与终结、个体与共同体以及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张力。这一结构通过"不平衡"的外部(国际)方式得以确立,表现... 在现代世界的历史生成中,无论是理性的自我确证还是全球化的现实扩展,表现为一种"二元性"秩序结构即转型与终结、个体与共同体以及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张力。这一结构通过"不平衡"的外部(国际)方式得以确立,表现在民主转型的外部独立与内部紧张、市场经济的社会平等化与内外部的不平等矛盾以及全球治理难题。中国道路的探索,在解决二元张力的不平衡问题上展现出独特的内在规范性特征。一方面外部秩序的"内在"反思成为中国道路的逻辑起点;另一方面在社会秩序的规范重构上,注重平衡治理现代化不足与制度正义关系。中国道路客观实践的"自我超越"是一种新文明类型的涅槃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世界秩序 中国道路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传统核心价值观的批判与再造
10
作者 朱叶楠 赵恩国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18年第2期69-76,共8页
中国传统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实行简单嫁接。中国传统核心价值观有其自身的时代局限性,如宗法等级制度的限制、个人对共同体的过度依赖、个人私德的情感泛滥等;在现代社会它存在的正当性又受到质疑,如"文化全球化&q... 中国传统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实行简单嫁接。中国传统核心价值观有其自身的时代局限性,如宗法等级制度的限制、个人对共同体的过度依赖、个人私德的情感泛滥等;在现代社会它存在的正当性又受到质疑,如"文化全球化"的冲击、"多元化"社会的适应等。在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探索二者的有机融合,亦即对中国传统核心价值观进行再造的过程可从以下方面着手:集体主义价值原则与尊重个人自由相融合、仁义智慧与公平正义相结合、爱国主义与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相互配合、"以德服人"的道德法与"以理服人"的法治思想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传统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