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内观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
作者 廖力维 朱敏珏 +3 位作者 申晓婷 张立 唐丽红 潘桂花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2-184,共3页
目的:评估改良内观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通过开放性、单臂设计,74例稳定期的成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了30次的改良内观治疗,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的人际关系敏感及敌对因子、生活满意度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作为疗效评价指标。结... 目的:评估改良内观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通过开放性、单臂设计,74例稳定期的成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了30次的改良内观治疗,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的人际关系敏感及敌对因子、生活满意度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作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在接受改良内观治疗后,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生活的满意度提高(P<0.05),自我实现感增强(P<0.05),人际关系敏感也有改善的趋势(P=0.079)。结论:改良内观疗法可能通过增强自我实现感来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生活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内观疗法 精神分裂症 疗效观察
原文传递
晚发抑郁症患者情绪面孔持续注意偏向的瞳孔监测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高存友 郭本玉 +4 位作者 孔素丽 高红艳 班春霞 李莉 李质彬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8年第5期293-296,共4页
目的:研究晚发抑郁症(late-onset depression,LOD)患者早期、中期和持续注意偏向特点,探索抑郁症早期干预的潜在认知靶点。方法:以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36例LOD患者为患者组,匹配27名正常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 目的:研究晚发抑郁症(late-onset depression,LOD)患者早期、中期和持续注意偏向特点,探索抑郁症早期干预的潜在认知靶点。方法:以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36例LOD患者为患者组,匹配27名正常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真人情绪面孔图片作为刺激材料,应用点探测任务范式进行实验,任务过程中测试瞳孔直径、注视方向和反应时间;情绪面孔呈现时间为200 ms与2 000 ms,瞳孔直径监测时间为11. 5 s。结果:患者组点探测任务中平均反应时长于对照组[(459. 6±104. 8) ms vs.(441. 3±112. 1) ms,F=4. 23,P <0. 05];延长刺激呈现时间被试整体反应时间缩短[(438. 5±93. 6) ms vs.(460. 2±123. 3) ms,F=22. 34,P <0. 01]。患者组对恐惧面孔首凝视点定向偏向分数显著小于对照组(F=8. 64,P <0. 01)。长呈现时间、一致试验后部分患者组比对照组瞳孔扩张更明显(F=5. 1,P <0. 05);短呈现时间、不一致试验后部分对照组比患者组的瞳孔扩张更明显(F=7. 63,P <0. 01)。结论:LOD患者存在持续的认知-感情负荷改变,导致较为固定的负性注意偏向。早期干预这些改变的靶点可能对避免或延缓抑郁症的发作与复发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情绪面孔 注意偏向 瞳孔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