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并发症模拟体验工具教育模式在社区糖调节异常人群中的应用分析
1
作者 陈美华 李懿雯 孙莉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665-668,共4页
目的 探讨糖调节受损人群使用糖尿病并发症模拟体验工具教育模式对社区糖调节异常人群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及改善、糖尿病知识、自我效能与自我行为管理提升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糖调节异常人群86例,... 目的 探讨糖调节受损人群使用糖尿病并发症模拟体验工具教育模式对社区糖调节异常人群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及改善、糖尿病知识、自我效能与自我行为管理提升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糖调节异常人群86例,按照入组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宣教方法,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给予糖尿病并发症模拟体验工具健康教育。干预6个月、1年以后,比较两组患者FBG、HbA1c、体重指数(BMI)、糖尿病知识、自我效能、自我行为管理情况。结果 两组成员在干预6个月后自我效能、自我行为管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年后FBG、HbA1c、自我效能、自我行为管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各评价指标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并发症模拟体验工具教育模式联合传统教育可以提高糖调节异常人群的糖尿病知识水平、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效能水平,从而降低FBG、HbA1c、BMI,延缓和减少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该模式值得在糖调节异常人群中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体验工具 教育模式 糖调节异常 自我管理 自我效能
下载PDF
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血管内治疗术后发生高灌注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由春梅 陆艺丹 +2 位作者 张锋 吴艳芳 方琪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321-324,328,共5页
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约34%的脑卒中是由颈内动脉狭窄引起[1]。目前,颈内动脉狭窄的主要治疗方法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经颈动脉血运重建术... 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约34%的脑卒中是由颈内动脉狭窄引起[1]。目前,颈内动脉狭窄的主要治疗方法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经颈动脉血运重建术[2](transcarotid artery revascularization,TCAR),与CEA相比,CAS是一种创伤性较小的血管重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外科学 支架 手术后并发症 综合征 综述
下载PDF
西洛他唑临床应用近况 被引量:12
3
作者 廖小平 吴建华 +1 位作者 顾建龙 沈洁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11-713,共3页
西洛他唑是一种选择性磷酸二酯酶3(PDE3)型抑制剂,具有抗血小扳聚集、血管扩张和抑制动脉硬化的作用。为此本文对其近年来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 西洛他唑 抗血小扳聚集
原文传递
巴氯芬联合早期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高肌张力的临床疗效研究
4
作者 赵慧芹 王珂珂 陆艺丹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巴氯芬联合早期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高肌张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上海市嘉定区安亭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06例脑卒中后高肌张力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组和电刺激组,各53例。电刺激组给予常规治疗并实施早期... 目的探讨巴氯芬联合早期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高肌张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上海市嘉定区安亭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06例脑卒中后高肌张力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组和电刺激组,各53例。电刺激组给予常规治疗并实施早期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组加用巴氯芬片,连续治疗4周。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痉挛状况、肌张力情况、运动功能以及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观察两组患者血清炎症指标变化;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23%,高于电刺激组8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痉挛指数(CSI)、Ashworth评分明显降低,Fugl-Meyer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升高,且联合组治疗后CSI、Ashworth评分低于电刺激组,FMA、mBI则高于电刺激组[(4.65±1.12)分vs.(7.73±1.63)分、(1.38±0.53)分vs.(1.81±0.46)分、(71.47±7.65)分vs.(68.08±6.44)分、(68.92±7.46)分vs.(64.89±7.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76、2.070、2.634、2.86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显著降低,且联合组治疗后血清IL-1β、TNF-α、HMGB1水平显著低于电刺激组[(4.63±0.85)pg ml vs.(5.29±0.91)pg ml、(9.58±2.58)pg ml vs.(12.35±3.13)pg ml、(4.51±1.24)μg L vs.(5.68±1.51)μg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27、4.921、4.288,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16.98%vs.7.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92,P>0.05)。结论巴氯芬联合早期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患者高肌张力的疗效良好,可有效降低肢体高肌张力状况,提高患肢运动功能,抑制体内炎症反应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氯芬 早期神经肌肉电刺激 脑卒中 高肌张力 炎症反应
下载PDF
认识头晕,警惕致命的后循环脑梗死
5
作者 由春梅 吴建华 《家庭医生(月末版)》 2024年第9期10-11,共2页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头晕似乎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许多人都可能经历过。然而,有时这种看似微不足道的症状,却有可能隐藏着致命的危机——后循环脑梗死。本文将带您了解头晕背后的可能原因,并特别关注后循环脑梗死这一严重疾病,及时识别...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头晕似乎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许多人都可能经历过。然而,有时这种看似微不足道的症状,却有可能隐藏着致命的危机——后循环脑梗死。本文将带您了解头晕背后的可能原因,并特别关注后循环脑梗死这一严重疾病,及时识别恶性眩晕,挽救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脑梗死 挽救生命 头晕 致命 日常生活
下载PDF
老年血尿酸水平与脑梗死发病及预后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黄小群 由春梅 +3 位作者 郭娟 陆艺丹 王红洲 高艺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3年第2期323-329,共7页
目的 探讨老年血尿酸水平与脑梗死发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从上海市嘉定区安亭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中选取600例老年患者,其中脑梗死组300例,对照组300例,收集2组的一般资料,比较2组的血尿酸水平,根据血尿酸水平的高低及危险因素的分析来... 目的 探讨老年血尿酸水平与脑梗死发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从上海市嘉定区安亭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中选取600例老年患者,其中脑梗死组300例,对照组300例,收集2组的一般资料,比较2组的血尿酸水平,根据血尿酸水平的高低及危险因素的分析来探讨血尿酸水平与脑梗死发病的关系。将脑梗死患者分成3组:尿酸正常组、高尿酸血症非药物干预组、高尿酸血症降尿酸治疗组,分析3组在入院及第14天的血尿酸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的差异及相关性,并分析3组在第30天及第90天的血尿酸水平及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分的差异及相关性。根据血尿酸水平与脑梗死后神经功能评分的高低及相关性来探讨血尿酸水平与脑梗死预后的关系。结果 脑梗死组血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血尿酸水平是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血症非药物干预组及降尿酸治疗组在入院时、第14天、第30天、第90天的尿酸水平及NIHSS评分、 mRS评分均高于尿酸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血症降尿酸治疗组在第14天、第30天、第90天的血尿酸水平及第90天的mRS评分均低于高尿酸血症非药物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酸水平与NIHSS评分(入院及第14天)及mRS评分(第30天及第90天)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老年血尿酸水平是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降尿酸治疗对脑梗死远期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血尿酸水平 脑梗死 关系 高尿酸血症
下载PDF
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郭娟 《血栓与止血学》 CAS 2021年第6期960-961,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以110例AIS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两组疗效及凝血功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73%(51/55),高于对照组(74.55%(41/55),P<0.05)。两组... 目的探讨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以110例AIS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两组疗效及凝血功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73%(51/55),高于对照组(74.55%(41/55),P<0.05)。两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BI)评分升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降低,观察组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升高,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水平降低,观察组升高/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替普酶治疗AIS可提升治疗的疗效,改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纠正机体的凝血功能紊乱,其原因可能为阿替普酶可缓解患者的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溶栓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疗效 凝血功能
下载PDF
ACI患者使用rt-PA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影响因素及血清NSE水平对HT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郭娟 王亚男 王倩倩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2年第9期1213-1217,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使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转化(HT)的影响因素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对HT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8月上海市嘉定区安亭医院和苏州高新区人民...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使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转化(HT)的影响因素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对HT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8月上海市嘉定区安亭医院和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46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根据是否发生HT分成HT组12例和非HT组134例。采集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及病史、实验室指标、溶栓治疗相关资料等。比较两组血清NSE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独立影响因素,分析血清NSE对HT的预测价值。结果HT组和非HT组高血压和心房颤动患者所占比例、发病至溶栓时间、梗死体积、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密度脂蛋白、白细胞计数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T组血清NSE水平明显高于非H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体积、心房颤动、入院时NIHSS评分及血清NSE是HT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血清NSE预测HT的截断值为22.83 ng/mL,灵敏度为75.00%,特异度为70.15%,曲线下面积为0.760。结论梗死体积、心房颤动、NIHSS评分及血清NSE水平是ACI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独立影响因素,且血清NSE水平可用于预测HT的发生,临床应根据影响因素积极制订干预措施,以降低HT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出血转化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