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动脉化疗TACE联合3DCRT治疗HCC伴PVTT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9
1
作者 张健 龚少娟 +1 位作者 宋卫华 徐爱民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第12期2191-2192,2195,共3页
目的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三维适形放射(3DCRT)治疗原发性肝癌(HCC)伴门静脉癌栓(PVT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HCC伴PVTT患者,平均分为两组:A组单纯行TACE,B组行TACE联合3DCRT,同时进一步将癌栓分层,比较... 目的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三维适形放射(3DCRT)治疗原发性肝癌(HCC)伴门静脉癌栓(PVT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HCC伴PVTT患者,平均分为两组:A组单纯行TACE,B组行TACE联合3DCRT,同时进一步将癌栓分层,比较两组疗效和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A组的肿瘤有效率和癌栓有效率分别为52.5%和55%,B组的肿瘤有效率和癌栓有效率均为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0和13.1个月(P〈0.05),在癌栓分层中:B组的Ⅰ型、Ⅱ型中住生存期均明显高于A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TACE次数和放疗是患者重要的预后影响因素。结论TACE联合3DCRT治疗HCC伴不同类型的PVTT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门静脉癌栓 肝动脉化疗栓塞 三维适形放疗
下载PDF
癌症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护理对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刘小芹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14期7-9,共3页
全面概括癌症患者对疾病的不确定感及护理对策。从疾病不确定感的定义到癌症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相关因素(包括人口学因素、疾病因素、化疗知识及不良反应、癌因性疲乏心理社会因素等),针对影响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相关因素进行护理干预,... 全面概括癌症患者对疾病的不确定感及护理对策。从疾病不确定感的定义到癌症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相关因素(包括人口学因素、疾病因素、化疗知识及不良反应、癌因性疲乏心理社会因素等),针对影响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相关因素进行护理干预,提供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和精神方面的与疾病相关的信息,提高患者心理调适和应对能力,从而促进癌症患者康复进程和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疾病不确定感 护理对策
下载PDF
复B液穴位注射对肿瘤患者食欲不振的疗效 被引量:6
3
作者 潘慧君 陆燕燕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24-25,共2页
目的观察复合维生素B液(复B液)穴位注射对改善肿瘤患者食欲的效果。方法对照组50例常规肌注复B液,实验组64例采用中脘、足三里,合谷穴位注射,均为一天2次共5天。结果食欲不振中、重度病人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 目的观察复合维生素B液(复B液)穴位注射对改善肿瘤患者食欲的效果。方法对照组50例常规肌注复B液,实验组64例采用中脘、足三里,合谷穴位注射,均为一天2次共5天。结果食欲不振中、重度病人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差别有非常显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人肿瘤 食欲 复合维生素B 穴位注射
下载PDF
草酸铂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周聆 潘慧君 +1 位作者 李爱国 王玮 《中国临床医学》 2011年第3期349-350,共2页
目的:研究草酸铂联合HLF化疗方案(羟基喜树碱+甲酰四氢叶酸钙+5-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92例晚期胃癌患者采用草酸铂联合HLF方案进行全身化疗。结果:92例胃癌患者,化疗总有效率为55.43%。骨髓抑制发生率为77%,其... 目的:研究草酸铂联合HLF化疗方案(羟基喜树碱+甲酰四氢叶酸钙+5-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92例晚期胃癌患者采用草酸铂联合HLF方案进行全身化疗。结果:92例胃癌患者,化疗总有效率为55.43%。骨髓抑制发生率为77%,其中60%为Ⅰ~Ⅱ度,10.87%为Ⅳ度;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39.1%,33%为Ⅰ~Ⅱ度;肝功损害发生率为8.7%,均为Ⅰ度。神经感觉障碍发生率达81.52%,以I级为主。所有患者均未因不良反应中断或退出治疗。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3.04%,43.48%及30.43%,中位生存期为11.43个月。结论:草酸铂联合HLF化疗方案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化学治疗 草酸铂
下载PDF
5-ALA荧光引导在恶性脑胶质瘤手术切除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炜 朱蕾蕾 《食品与药品》 CAS 2018年第3期257-260,共4页
恶性脑胶质瘤的手术全切能提高患者的生存预后,但由于高级别胶质瘤的浸润生长特性,术中很难分辨肿瘤与正常组织边界。5-氨基乙酰丙酸(5-ALA)是体内血红素合成的前体物质,在血红素代谢过程中各种酶的作用下可生成具有强光敏活性的原卟啉I... 恶性脑胶质瘤的手术全切能提高患者的生存预后,但由于高级别胶质瘤的浸润生长特性,术中很难分辨肿瘤与正常组织边界。5-氨基乙酰丙酸(5-ALA)是体内血红素合成的前体物质,在血红素代谢过程中各种酶的作用下可生成具有强光敏活性的原卟啉IX(Pp IX)。Pp IX在特定波长激光照射下,在荧光显微镜下激发出红色荧光而被识别,从而提高恶性脑胶质瘤的手术切除率。5-ALA荧光引导结合高场强术中磁共振、术中电生理能进一步提高恶性脑胶质瘤的手术切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5-氨基乙酰丙酸 荧光引导 手术
下载PDF
阑尾炎性疾病并存结肠癌的诊断体会
6
作者 吴庆宇 马小明 +1 位作者 刘须才 汪永录 《世界肿瘤杂志》 2002年第2期148-150,共3页
目的:提高对急、慢性阑尾炎及阑尾脓肿(以下简称:阑尾炎性疾病)并存结肠癌的认识。方法:回顾近15a来在阑尾炎性疾病手术前中后发现的32例结肠癌患者的诊断经过,分析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在32例结肠癌患者中术前检查发现癌肿14... 目的:提高对急、慢性阑尾炎及阑尾脓肿(以下简称:阑尾炎性疾病)并存结肠癌的认识。方法:回顾近15a来在阑尾炎性疾病手术前中后发现的32例结肠癌患者的诊断经过,分析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在32例结肠癌患者中术前检查发现癌肿14例(43.75%),术中发现12例(37.50%),术中不能判断4例(12.50%),漏诊2例(6.25%),拒绝检查2例(6.25%)。病理分期:DukesB期13例、DukesC期16例、DukesD期3例:其中根治性切除26例(81.25%)、姑息性切除4例(12.5%)、肿瘤旷置2例(6.25%)。结论:提高对40a以上阑尾炎性疾病患者可能合并结肠癌的认识,加强术前术后肠道检查及术中的探查,可较早发现结肠癌,增加根治性手术切除率,有助于提高大肠癌的5a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诊断 阑尾炎 阑尾脓肿 合并症
下载PDF
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温热灌洗预防胃肠道癌术后复发
7
作者 吴庆宇 马晓明 +3 位作者 刘美灵 倪克梁 刘须才 汪永录 《世界肿瘤杂志》 2004年第1期105-106,共2页
1999年1月起我们将新辅助化疗与术中腹腔温热灌洗化疗联合应用于进展期胃肠道癌手术病人,取得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关键词 化疗 腹腔温热灌洗 预防措施 胃肠道癌 手术治疗 肿瘤
下载PDF
第四届全国消化系统中晚期恶性肿瘤治疗学术交流年会会议纪要
8
作者 林万隆 倪克樑 董美玲 《世界肿瘤杂志》 2009年第2期96-98,共3页
本次消化系统中晚期恶性肿瘤学术年会与会专家就靶向治疗、DICK细胞抗肿瘤、胰胃吻合术一一捆绑式胰胃吻合术、进展性恶性肿瘤综合治疗、超声治疗和介入治疗等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和广泛交流,提出了新思路,介绍了新方法,积极治疗中晚期... 本次消化系统中晚期恶性肿瘤学术年会与会专家就靶向治疗、DICK细胞抗肿瘤、胰胃吻合术一一捆绑式胰胃吻合术、进展性恶性肿瘤综合治疗、超声治疗和介入治疗等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和广泛交流,提出了新思路,介绍了新方法,积极治疗中晚期肿瘤病人所取得的显著疗效,成为本次会议的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 恶性肿瘤 综合治疗 学术交流会 会议纪要
下载PDF
中医药联合化疗对大肠癌Ⅱ、Ⅲ期患者生存期的影响 被引量:41
9
作者 吕仙梅 郑坚 +1 位作者 朱莹杰 顾缨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66-1170,共5页
目的探讨中医药联合化疗对大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生存期的影响。方法选择366例2002年1月—2008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龙华医院肿瘤一科、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住院和门诊大肠癌根治术后Ⅱ、Ⅲ期患者,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的方法,... 目的探讨中医药联合化疗对大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生存期的影响。方法选择366例2002年1月—2008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龙华医院肿瘤一科、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住院和门诊大肠癌根治术后Ⅱ、Ⅲ期患者,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的方法,根据患者是否自愿接受中医药治疗持续6个月以上,将患者分为中药+化疗组(联合组,189例)和化疗组(177例)。采用门诊随访、信访和电话随访的方式,观察患者随访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及1、2、3、5年无病生存率,分析DFS与性别、发病年龄、发病部位、临床病理分期、病理类型、化疗周期、放疗、中药治疗、终点事件(转移复发)的相关性。结果根治术后Ⅱ、Ⅲ期大肠癌366例,145例出现复发转移者(39.61%),其中发生局部复发者17例(11.72%),肝转移者45例(31.03%),肺转移者52例(35.86%),其他部位转移者53例(36.55%)。DFS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原发部位、病理类型、临床病理分期、化疗周期、放疗及中药治疗6个因素与DFS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DFS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病理分期、化疗周期及中药治疗与DFS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亚层分析显示,Ⅱ期大肠癌DFS相关因素为原发部位(P=0.016)和病理类型(P=0.047),两组中位DFS尚未出结果;Ⅲ期大肠癌DFS相关因素为化疗周期(P=0.017)和中药治疗(P=0.000),对两组化疗周期构成比比较,结果显示两组化疗周期基线平衡,进一步比较显示Ⅲ期大肠癌化疗组中位DFS为24.16个月,联合组中位DFS尚未出结果。Ⅲ期大肠癌联合组及化疗组1、2、3、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2%、72%、61%、59%和74%、50%、36%、20%。结论中医药联合化疗可延长Ⅲ期大肠癌根治术后DF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中药 转移复发 无病生存期
下载PDF
中医健脾干预治疗对胃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刘贝 杨金坤 赵立宇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2期73-75,共3页
目的:该研究在前期初步建立胃癌中医辨证施治的临床诊疗规范基础上,通过对胃癌病例的随机同期对照临床研究,获得健脾为基础的中药干预治疗胃癌患者进行胃癌特异性量表(EORTC QLQ-STO22量表)跟踪评定,评价以健脾为基础的中药干预治疗对... 目的:该研究在前期初步建立胃癌中医辨证施治的临床诊疗规范基础上,通过对胃癌病例的随机同期对照临床研究,获得健脾为基础的中药干预治疗胃癌患者进行胃癌特异性量表(EORTC QLQ-STO22量表)跟踪评定,评价以健脾为基础的中药干预治疗对胃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使用EORTC QLQ-STO22量表跟踪评定108例胃癌术后患者,其中54例在上海市龙华医院肿瘤一科予中药干预治疗,余54例为单纯术后化疗患者。主要观察指标:随访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以EORTC QLQ-STO22量表计分方法进行评定,根据WHO抗癌药物毒副反应分级标准进行化疗毒副反应评定,并计算复发转移率。结果:干预后患者吞咽困难、胃部疼痛、呃逆、饮食受限等症状分值均低于干预前(P<0.05),总体不适症状改善较明显。干预组的复发转移率为9.4%,低于对照组的28.3%,并且结果显示干预组的副反应发生少于对照组。结论:中医健脾干预治疗胃癌术后患者能有效改善生活质量,降低抗癌药物毒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中医健脾治疗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大剂量高聚金葡素注射液联合奥沙利铂、顺铂腹腔内灌注治疗恶性腹腔积液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聆 张为强 《中国药师》 CAS 2016年第5期920-921,941,共3页
目的:观察大剂量高聚金葡素注射液分别联合奥沙利铂、顺铂腹膜腔内灌注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60例癌性腹腔积液患者分为A组32例,B组28例。A组采用腹膜腔内置细导管持续引流后腹腔内灌注大剂量高聚金葡素注射液联... 目的:观察大剂量高聚金葡素注射液分别联合奥沙利铂、顺铂腹膜腔内灌注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60例癌性腹腔积液患者分为A组32例,B组28例。A组采用腹膜腔内置细导管持续引流后腹腔内灌注大剂量高聚金葡素注射液联合奥沙利铂;B组采用腹膜腔内置细导管持续引流后腹腔内灌注大剂量高聚金葡素注射液联合顺铂。每周治疗1次,连用4周为1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与药品不良反应。结果:A组腹腔积液治疗完全缓解率18.8%,总有效率90.7%,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腹痛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及其余症状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大剂量高聚金葡素注射液联合奥沙利铂腹腔内灌注与大剂量高聚金葡素注射液联合顺铂比较疗效更高,虽腹痛不良反应较明显,但经对症处理后患者均能耐受,可作为治疗恶性腹腔积液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腹腔积液 高聚金葡素注射液 奥沙利铂 顺铂
下载PDF
累及椎管内脊柱转移癌疼痛的治疗方案选择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严旭 黄权 +4 位作者 杨兴海 严望军 肖建如 魏延云 邵擎东 《中国医药》 2012年第9期1138-1140,共3页
目的探讨对于累及WBB分区D区以内的脊柱转移癌患者疼痛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82例累及椎管内脊柱转移癌患者分为姑息治疗组(17例)、放射综合治疗组(26例)、手术综合治疗组(39例),分别采取以对症支持治疗、放疗为主综合治疗、手术... 目的探讨对于累及WBB分区D区以内的脊柱转移癌患者疼痛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82例累及椎管内脊柱转移癌患者分为姑息治疗组(17例)、放射综合治疗组(26例)、手术综合治疗组(39例),分别采取以对症支持治疗、放疗为主综合治疗、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观察治疗后1及6个月3组患者疼痛改善情况,评价不同方案对疼痛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1个月姑息治疗组死亡4例,放射综合治疗组死亡1例,手术综合治疗组死亡1例;治疗后6个月姑息治疗组死亡15例,放射综合治疗组死亡11例,手术治疗组死亡5例。姑息治疗组治疗前数字疼痛评分法(NRS)评分(6.1±1.0)分,治疗后1个月(6.3±0.9)分,治疗后6个月(6.5±0.8)分;放射综合治疗组分别为(5.6±1.3)、(4.3±1.5)、(4.7±1.7)分,手术综合治疗组分别为(5.7±1.4)、(1.1±1.0)、(1.2±1.1)分。不同治疗组治疗后1和6个月的疼痛N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综合治疗组疼痛NRS评分改善情况优于放射综合治疗组及姑息治疗组。治疗后第1个月、6个月手术综合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94.9%(37/38)、82.6%(32/38),放射综合治疗组为30.8%(8/26)、15.3%(4/26),止痛药物姑息治疗组均为0。结论侵犯椎管内脊柱转移癌疼痛的治疗在患者机体情况较佳情况下手术及术后综合治疗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预后也最好。一般情况较差,难以耐受手术或预计生存期小于6个月的患者采用局部放疗及其他综合治疗,可起到一定效果,但较难巩固。一般情况很差,机体处于衰竭前期的患者建议保守治疗,疼痛缓解效果差,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转移癌 椎管 疼痛 治疗
下载PDF
丝裂霉素、长春地辛、顺铂联合治疗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分析
13
作者 朱跃国 潘慧君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2年第1期55-56,共2页
目的 探讨MVP联合化疗方案治疗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和耐受性。方法 统计分析 1 998年 5月— 2 0 0 0年 5月接受化疗的 31例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结果 总有效率 38.7% ,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结论 MV... 目的 探讨MVP联合化疗方案治疗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和耐受性。方法 统计分析 1 998年 5月— 2 0 0 0年 5月接受化疗的 31例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结果 总有效率 38.7% ,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结论 MV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肯定 ,毒性可耐受 ,可以作为一线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药物联合治疗 丝裂霉素 长春地辛 顺铂 Ⅲ-Ⅳ期
下载PDF
内皮抑素的作用机制以及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现状
14
作者 谷晓媛 林万隆 《世界肿瘤杂志》 2008年第2期90-93,共4页
内皮抑素是胶原ⅩⅧ的20kD水解片断,它是血管生成最有效的天然抑制剂之一,特异性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通过抑制细胞周期素D1而诱导凋亡。在内皮细胞表面,内皮抑素与整合素α5β1结合从而激活Src激酶,此外也下调RhoAGTP酶的活性,抑... 内皮抑素是胶原ⅩⅧ的20kD水解片断,它是血管生成最有效的天然抑制剂之一,特异性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通过抑制细胞周期素D1而诱导凋亡。在内皮细胞表面,内皮抑素与整合素α5β1结合从而激活Src激酶,此外也下调RhoAGTP酶的活性,抑制Ras和Raf激酶家族介导的信号传导。所有的事件均导致激动蛋白细胞骨架的解体,细胞-基质相互作用的紊乱,内皮细胞迁移活性的下降等,抑制血管生成。本文概述内皮抑素的生物学活性及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抑素 血管生成抑制剂 抗肿瘤 凋亡
下载PDF
特瑞普利单抗联合SOX方案化疗对晚期胃癌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15
作者 周聆 谷晓媛 +1 位作者 赵仔君 张为强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第19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探讨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奥沙利铂与替吉奥(SOX方案)化疗对晚期胃癌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88例晚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奥沙利铂与替吉奥(SOX方案)化疗对晚期胃癌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88例晚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SOX方案化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特瑞普利单抗治疗,均治疗6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清肿瘤指标、免疫功能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疾病控制率为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糖类抗原24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瑞普利单抗联合SOX方案化疗对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显著,可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机体免疫状态,安全有效地阻止疾病发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瑞普利单抗 SOX方案化疗 晚期胃癌 疗效
原文传递
多孔钽支架与磷酸三钙复合骨膜移植修复软骨缺损的比较
16
作者 刘宁 钱齐荣 +2 位作者 徐炜 彭锦辉 周嵘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43期8027-8031,共5页
背景:早期实验证实骨膜含有潜在形成软骨或骨的间充质干细胞,在适当的条件下可向软骨细胞分化。目的:比较观察多孔钽支架复合骨膜移植与磷酸三钙复合骨膜移植修复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取雌性兔24只随机分为2组。建立膝关节软骨缺损模型... 背景:早期实验证实骨膜含有潜在形成软骨或骨的间充质干细胞,在适当的条件下可向软骨细胞分化。目的:比较观察多孔钽支架复合骨膜移植与磷酸三钙复合骨膜移植修复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取雌性兔24只随机分为2组。建立膝关节软骨缺损模型,分别填入多孔钽支架和磷酸三钙支架,表面覆盖预处理的反置骨膜。石膏固定2周。于12周麻醉后处死兔,观察滑膜、关节液、股骨髁软骨大体观及股骨髁软骨病理表现。采用改良的Mankin骨关节炎的评分法。结果与结论:多孔钽组滑膜增生明显,新生软骨表层呈蓝白色,周缘欠光滑,甲苯胺蓝染色可见软骨细胞排列稍紊乱,软骨细胞数目正常,多孔钽内骨长入良好,Mankin评分为7.35分。磷酸三钙组新生软骨表层呈蓝白色,周缘欠光滑,甲苯胺蓝染色可见软骨细胞排列稍紊乱,软骨细胞数目正常,磷酸三钙内骨长入可,Mankin评分为7.43分(P>0.05)。表明多孔钽支架复合骨膜移植与磷酸三钙复合骨膜移植修复方式对软骨修复的结果无明显差别,但多孔钽支架与周围骨组织融合优于磷酸三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钽 软骨缺损 软骨修复 支架 磷酸三钙 骨膜 生物材料
下载PDF
恶性肿瘤研究动态
17
作者 林万隆 谷晓媛 《世界肿瘤杂志》 2008年第1期73-76,共4页
乳腺癌手术的胸廓脊柱周围阻断:随机双盲研究;溃疡性血管瘤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CT与PET:胃肠道间质瘤病人对甲磺酸伊马替尼发生反应的早期预后指标;青年人群前列腺癌的检测:嵌套于随机对照试验中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超声显像促进... 乳腺癌手术的胸廓脊柱周围阻断:随机双盲研究;溃疡性血管瘤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CT与PET:胃肠道间质瘤病人对甲磺酸伊马替尼发生反应的早期预后指标;青年人群前列腺癌的检测:嵌套于随机对照试验中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超声显像促进手术前sestamibi扫描缺乏确切定位的甲状旁腺切除术的侵入最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多中心前瞻性研究 甲磺酸伊马替尼 前瞻性队列研究 甲状旁腺切除术 随机双盲研究 胃肠道间质瘤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恶性肿瘤研究动态
18
作者 林万隆 《世界肿瘤杂志》 2007年第2期145-146,共2页
红色肉类能增加结肠内DNA加合物06-羧甲基鸟嘌呤的形成:这暗示了结肠癌的危险因子。
关键词 恶性肿瘤 DNA加合物 甲基鸟嘌呤 危险因子 结肠癌 结肠内
下载PDF
恶性肿瘤研究动态
19
作者 林万隆 《世界肿瘤杂志》 2007年第1期46-48,共3页
基因表达对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生存期的预测价值;颈部食管胃吻合术中应用吻合器进行侧侧吻合的中期结果;对比血管形成抑制剂Cilengitide(EMD121974)联合吉西他滨与单用吉西他滨治疗未手术切除的进展期胰腺癌的随机Ⅱ期多中心临床研究;... 基因表达对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生存期的预测价值;颈部食管胃吻合术中应用吻合器进行侧侧吻合的中期结果;对比血管形成抑制剂Cilengitide(EMD121974)联合吉西他滨与单用吉西他滨治疗未手术切除的进展期胰腺癌的随机Ⅱ期多中心临床研究;随机临床试验对比联合应用多西他赛、顺铂及5-FU与联合应用表阿霉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Ⅰ期非小细胞肺癌 随机临床试验 颈部食管胃吻合 多中心临床研究 血管形成抑制剂 进展期胰腺癌 病人生存质量
下载PDF
恶性肿瘤研究动态
20
作者 林万隆 《世界肿瘤杂志》 2007年第4期300-302,共3页
c预测BRCA1及BRCA2基因突变模型可靠性 BRCA1及BRCA2基因缺失导致罹患乳腺癌及卵巢癌的易感性增加。目前在临床及科研领域至少有7种模型用于预测BRCA1及BRCA2基因突变的可能性;然而这些模型的优点及局限性尚未充分为人所了解。作者系... c预测BRCA1及BRCA2基因突变模型可靠性 BRCA1及BRCA2基因缺失导致罹患乳腺癌及卵巢癌的易感性增加。目前在临床及科研领域至少有7种模型用于预测BRCA1及BRCA2基因突变的可能性;然而这些模型的优点及局限性尚未充分为人所了解。作者系统化定性了下述模型的精确性:BRCAPRO,家族史评估工具,Finnish,Myri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BRCA2基因 BRCA1 突变模型 基因缺失 基因突变 评估工具 可靠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