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吞咽和摄食管理对改善脑外伤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21
1
作者 高彩萍 翟华 +3 位作者 潘彩华 魏朦 王凤霞 马艳春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8年第33期2561-2566,共6页
目的探讨吞咽和摄食管理改善脑外伤后吞咽障碍的方法。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神经康复四科收治的脑外伤后吞咽障碍患者53例作为对照组,给予脑外伤常规治疗、康复及护理;选取2... 目的探讨吞咽和摄食管理改善脑外伤后吞咽障碍的方法。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神经康复四科收治的脑外伤后吞咽障碍患者53例作为对照组,给予脑外伤常规治疗、康复及护理;选取2017年1-12月收治的脑外伤后吞咽障碍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吞咽和摄食管理(吞咽和摄食训练及康复护理干预),分别在2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30d后进行吞咽功能效果评定。结果干预前观察组吞咽功能评级分别为I级0例、Ⅱ级16例、Ⅲ级14例、Ⅳ级14例、V级8例,对照组分别为I级0例、Ⅱ级11例、Ⅲ级13例、Ⅳ级18例、V级11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68,P=0.205);干预后观察组吞咽功能评级分别为I级20例、Ⅱ级19例、Ⅲ级10例、Ⅳ级2例、V级1例,对照组分别为I级8例、Ⅱ级19例、Ⅲ级13例、Ⅳ级10例、V级3例,观察组干预前后吞咽功能评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222,P=0.001),对照组干预前后吞咽功能评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892,P=O.001);观察组在吞咽功能评级方面的干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65,P=0.001)。2组患者吞咽障碍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75.5%(40/53)和90.4%(47/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19,P=0.001)。观察2组患者30d的进食情况,对照组有1502例次,观察组有808例次发生误吸,观察组误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567,P=0.047)。结论吞咽和摄食管理可以改善脑外伤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有效减少误吸发生率,有助于改善脑外伤患者的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吞咽障碍 康复护理
原文传递
加强康复对脑外伤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7
2
作者 高彩萍 施娟 +3 位作者 魏朦 王凤霞 陈羊 吴云峰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35-839,共5页
目的 :评价加强康复对脑外伤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10月的53例脑外伤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由家属或陪护督促协助患者自主练习;选取2017年1-10月的51例脑外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成立加强康复... 目的 :评价加强康复对脑外伤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10月的53例脑外伤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由家属或陪护督促协助患者自主练习;选取2017年1-10月的51例脑外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成立加强康复治疗小组,由康复护士指导患者利用晚间空余时间开展加强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前后的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和Barthel指数量表的得分。结果 :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前后MMSE评分,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的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康复可以从护理角度进一步提升脑外伤患者的康复疗效,可为脑外伤康复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强康复 脑外伤 康复护理
下载PDF
医护治一体化健康教育模式对住院脑外伤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马艳春 高彩萍 +3 位作者 魏朦 王凤霞 陈雯 吴云峰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年第31期4383-4388,共6页
目的探讨医护治一体化健康教育模式在住院脑外伤患者康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10月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收治的90例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6)... 目的探讨医护治一体化健康教育模式在住院脑外伤患者康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10月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收治的90例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4)。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医护治一体化健康教育模式。在患者接受干预前及干预第1、3、6周均进行标准化评估,由责任护士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采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自理能力评估量表(Barthel指数)、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对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自我护理能力进行评定,并自制问卷调查协助患者完成护理质量满意度评分。结果干预第6周观察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得分为(89.57±11.28)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得分为(89.46±11.75)分;对照组分别为(69.82±10.04)、(56.70±10.6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各维度评分为(23.26±2.87)、(34.17±4.23)、(17.57±2.52)、(48.40±6.03)分,护理质量满意率为87.0%(40/46),对照组分别为(16.50±1.86)、(24.21±3.01)、(12.66±1.78)、(34.18±3.96)分和63.6%(28/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护治一体化健康教育模式能提高脑外伤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康复治疗自我护理能力,提升护理质量满意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 脑外伤 医护治一体化 健康教育 运动功能 自理能力 护理质量
原文传递
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家庭访视对脑外伤康复期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吴云峰 高彩萍 +1 位作者 王凤霞 魏朦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2年第3期172-179,共8页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家庭访视对脑外伤康复期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收治的100例脑外伤康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51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采用脑...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家庭访视对脑外伤康复期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收治的100例脑外伤康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51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采用脑外伤常规康复护理指导;干预组采用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的家庭访视进行护理干预,共实施10个月。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1、4、6、8、10个月采用中文版健康调查量表(SF-36)、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及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比较2组患者的生命质量。结果干预6个月,脑外伤患者SF-36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以及精神健康8个维度评分对照组为(29.61±9.21)、(38.73±14.42)、(41.96±8.25)、(38.63±8.43)、(50.10±8.03)、(42.40±18.28)、(43.14±15.34)、(38.31±8.88)分,干预组为(35.92±8.02)、(52.04±14.29)、(50.00±11.90)、(47.76±9.08)、(56.12±7.66)、(56.99±19.40)、(55.10±16.03)、(44.96±7.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5.21~-3.81,均P<0.05);干预1、4、6、8、10个月的GSES评分及ESCA评分,干预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0.99~11.55,均P<0.05)。结论实施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的家庭访视可明显改善脑外伤康复期患者的生命质量,增加其自我效能及自我护理能力,使脑外伤患者在回归家庭及社会后的康复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社区-家庭 家庭访视 脑外伤 生活质量 自我效能 自我护理能力
原文传递
医院-社区-家庭延续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外伤患者康复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高彩萍 施娟 +3 位作者 王凤霞 魏朦 吴云峰 陈雯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2年第8期561-567,共7页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延续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外伤患者康复的影响, 为脑外伤患者提供一条经济、有效而全面的康复途径。方法选取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脑外伤康复期患者82例, 采用随机数字...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延续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外伤患者康复的影响, 为脑外伤患者提供一条经济、有效而全面的康复途径。方法选取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脑外伤康复期患者82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医院-社区-家庭延续康复护理。在患者干预前, 出院时和出院1、4、6、10个月, 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Barthel指数量表(BI)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脑外伤患者的运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焦虑情况。结果 2组患者干预前FMA、BI及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时和出院1、4、6、10个月FMA、BI及HAM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3.82~10.28, 均P<0.05)。2组患者6个不同时间点的FMA、BI及HAM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交互=20.34、18.34、19.55, F时间=183.24、184.30、179.09, F组间=28.86、32.19、26.63, 均P<0.05)。结论实施医院-社区-家庭延续康复护理模式能够改善脑外伤患者的躯体运动功能, 促进其日常生活能力并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 对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康复 延续性护理 医联体 医院-社区-家庭
原文传递
团体延伸康复训练对脑外伤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及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高彩萍 张曙映 +3 位作者 施娟 魏朦 王凤霞 荣晓珊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3年第12期2270-2275,共6页
目的探讨团体延伸康复训练对脑外伤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和情绪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8~2019年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神经康复四科收治的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2018年1~12月收治的脑外伤患者为对照组(120例),2019年1~12月的脑外伤... 目的探讨团体延伸康复训练对脑外伤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和情绪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8~2019年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神经康复四科收治的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2018年1~12月收治的脑外伤患者为对照组(120例),2019年1~12月的脑外伤患者为观察组(9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康复训练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216例接受团体延伸康复训练。于干预前进行基线调查,并在患者出院时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Berg平衡量表(BBS)、偏瘫上肢功能评估表(FTHUE-HK)、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结果训练后两组患者的MBI、BBS、FTHUE-HK评分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训练前比较,训练后观察组MBI、BBS、FTHUE-HK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0.01)。训练后两组患者SAS和SDS的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实施团体延伸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提升脑外伤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改善其躯体运动功能,并减轻其抑郁和焦虑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患者 日常生活能力 康复训练 观察组 躯体运动 康复医院 BERG平衡量表 评估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