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副舟骨切除联合趾长屈肌腱转位术治疗足副舟骨疼痛综合征继发ⅡA期胫后肌肌腱功能不全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凌椿 席智杰 +2 位作者 张杰超 高峰 戴号 《广西医学》 CAS 2018年第2期132-134,202,共4页
目的探讨副舟骨切除联合趾长屈肌腱转位术针治疗足副舟骨疼痛综合征继发ⅡA期胫后肌肌腱功能不全(PTT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足副舟骨疼痛综合征继发ⅡA期PTTD患者14例(20足),均行副舟骨切除+趾长屈肌腱转位术,比较术前术后相关X线指标... 目的探讨副舟骨切除联合趾长屈肌腱转位术针治疗足副舟骨疼痛综合征继发ⅡA期胫后肌肌腱功能不全(PTT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足副舟骨疼痛综合征继发ⅡA期PTTD患者14例(20足),均行副舟骨切除+趾长屈肌腱转位术,比较术前术后相关X线指标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症状明显改善,足弓恢复明显,AOFAS评分高于术前评分(P<0.05),术后侧位第1跖骨距骨角、跟骨倾斜角、侧位跟距角、距舟覆盖角均较术前改善(P<0.05)。结论副舟骨切除联合趾长屈肌腱转位术是治疗足副舟骨疼痛综合征继发ⅡA期PTTD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副舟骨疼痛综合征 胫后肌肌腱功能不全 副舟骨切除术 趾长屈肌腱转位术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前足矫形术后跖骨痛原因分析
2
作者 王凌椿 高峰 +2 位作者 席智杰 张杰超 戴号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8年第19期3690-3693,共4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前足矫形术后跖骨痛的病因分析,以期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前足矫形手术的手术效果,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方法:本院自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5年间行类风关前足矫形术204例256足,其中术后出现跖...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前足矫形术后跖骨痛的病因分析,以期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前足矫形手术的手术效果,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方法:本院自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5年间行类风关前足矫形术204例256足,其中术后出现跖骨痛的44例46足,随访术后出现跖骨痛的时间、部位以及处理措施的效果和预后,并分析其出现原因。结果:44例患者中11例11足接受了再次手术治疗,7例术后患者跖骨痛消失,4例患者术后仍残留疼痛,2例接受足垫治疗,2例接受了第3次手术,术后疼痛消失。32例34足未接受再次手术,行矫形足垫治疗,1例患者失随访。结论:术后残留跖骨痛是类风湿关节炎前足矫形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大多数患者可通过矫形鞋垫缓解疼痛,少数需要再次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足矫形术 跖骨痛 类风湿关节炎
原文传递
足底横弧形与背侧纵向切口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第2~5跖骨头成形术中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杰超 高峰 +2 位作者 王凌椿 席智杰 戴号 《广西医学》 2018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对比采用足底横弧形与背侧纵向切口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行第2-5跖骨头切除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拟行第2-5跖骨头切除成形术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96例,其中51例采用足底横弧形切口(A组),45例采用背侧纵向切口(B组)。对比两... 目的对比采用足底横弧形与背侧纵向切口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行第2-5跖骨头切除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拟行第2-5跖骨头切除成形术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96例,其中51例采用足底横弧形切口(A组),45例采用背侧纵向切口(B组)。对比两组的术后满意度、日本足外科协会(JSSF)评分、手术时间、切口愈合率、跖列梯度排列不良发生率、骨残留发生率、转移性跖痛症复发率及畸形复发率。结果 A组术后患者满意率、JSSF评分、3周及4周切口愈合率高于B组(均P〈0.05);A组的手术时间、跖列梯度排列不良发生率、骨残留发生率、转移性跖痛症复发及畸形复发率低于B组(P〈0.05)。结论采用足底横弧形切口行第2~5跖骨头切除成形术较背侧切口操作简便,具有跖骨头切除完整、跖列梯度排列良好、术后并发症少、愈合良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跖骨头成形术 切口 足底 背侧
下载PDF
距舟关节融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平足症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凌椿 席智杰 +2 位作者 张杰超 高峰 戴号 《临床骨科杂志》 2019年第2期187-189,共3页
目的观察距舟关节融合手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平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7例RA距舟关节炎导致平足症患者(42足)采用距舟关节融合术治疗。临床指标包括疼痛VAS评分、JSSF评分;放射学指标测量包括跟骨倾斜角(CPA)、距骨第一跖骨角(TM1)... 目的观察距舟关节融合手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平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7例RA距舟关节炎导致平足症患者(42足)采用距舟关节融合术治疗。临床指标包括疼痛VAS评分、JSSF评分;放射学指标测量包括跟骨倾斜角(CPA)、距骨第一跖骨角(TM1)。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8~48个月。术后6个月,VAS评分和JSSF评分:由术前(7. 8±1. 3)分和(31. 2±3. 7)分分别改善至(2. 8±1. 6)分和(86. 5±4. 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 CPA和TM1:由术前11. 8°±4. 6°和13. 5°±3. 3°分别改善至16. 3°±4. 6°和6. 3°±1. 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4足术后4年因胫距关节破坏而行踝关节融合术; 1足术后6个月内固定失败,但无症状,未行返修手术; 2足因骨不连行植骨翻修手术。结论单纯距舟关节融合术是治疗RA距舟关节病变所致平足症的有效手段,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足部功能;但仍有骨不连、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平足症 距舟关节融合术
下载PDF
拇长屈肌腱转位治疗顽固性跟腱止点病 被引量:1
5
作者 戴号 张杰超 +2 位作者 高峰 王凌椿 席智杰 《临床骨科杂志》 2018年第6期737-740,共4页
目的探讨拇长屈肌腱转位治疗顽固性跟腱止点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顽固性跟腱止点病患者采用跟腱清创、拇长屈肌腱转位的术式进行跟腱重建。采用VISA-A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5~43个月。VISA-A评分:术前为37. 50分&... 目的探讨拇长屈肌腱转位治疗顽固性跟腱止点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顽固性跟腱止点病患者采用跟腱清创、拇长屈肌腱转位的术式进行跟腱重建。采用VISA-A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5~43个月。VISA-A评分:术前为37. 50分±2. 70分,末次随访时为80. 80分±3. 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1例因切口愈合不良行清创后重新缝合,其余患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跟腱止点病的手术治疗不仅要去除跟腱腱体的病变,还要创造良好的腱周环境。拇长屈肌腱转位技术治疗顽固性跟腱止点病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病 拇长屈肌腱转位
下载PDF
副舟骨切除胫后肌腱止点前移联合趾长屈肌腱转位术治疗副舟骨疼痛综合征继发ⅡA期胫后肌腱失能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杰超 戴号 高峰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15年第2期15-19,共5页
目的通过病例回顾探讨副舟骨切除胫后肌腱止点前移联合趾长屈肌腱转位术治疗足副舟骨疼痛综合征继发ⅡA期胫后肌腱失能的疗效。方法回顾上海市长宁区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2011年1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足副舟骨疼痛综合征继发ⅡA期胫后肌腱... 目的通过病例回顾探讨副舟骨切除胫后肌腱止点前移联合趾长屈肌腱转位术治疗足副舟骨疼痛综合征继发ⅡA期胫后肌腱失能的疗效。方法回顾上海市长宁区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2011年1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足副舟骨疼痛综合征继发ⅡA期胫后肌腱失能患者24例(30足)。所有患者行副舟骨切除胫后肌腱止点前移联合趾长屈肌腱转位术,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法及足踝的相关X线指标进行术前、末次随访相关评估。结果该组共观察了男13例(17足),女11例(13足);右足13例,左足17例。平均年龄43.5岁(27~54岁);病程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0.5个月,术后24例患者随访12~36个月,平均16.5个月。术前AOFAS评分(43.3±2.1)分,末次随访(83.3±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相关X线指标较术前改善明显,侧位第1跖骨距骨角术前(8.7±4.6)°,末次随访(4.8±2.2)°,P〈0.05;跟骨倾斜角术前(13.5±2.1)°,末次随访(21.1±3.2)°,P〈0.05;距舟覆盖角术前(12.1±2.3)°,末次随访(6.1±1.3)°,P〈0.05;优良率81.8%,且未发生明显并发症。结论副舟骨切除胫后肌腱止点前移联合趾长屈肌腱转位术是治疗足副舟骨疼痛综合征继发ⅡA期胫后肌腱失能的一种可靠方法。根据体征、精确的影像学评估确定临床分期以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案是避免术后并发症和保证长期满意疗效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副舟骨 胫后肌腱 肌腱病 趾长屈肌腱 转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