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听力障碍婴幼儿语言、语音及认知的早期干预 被引量:20
1
作者 张风华 金星明 +1 位作者 沈晓明 吴皓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0期2836-2840,共5页
目的探讨听力障碍婴幼儿语言、语音及认知早期干预的效果和早期干预的临床模式。方法将56例10个月~2岁的听力障碍婴幼儿分为两组,20例配戴助听器并接受系统语言康复的患儿为干预组,36例未接受治疗的患儿为未干预组。采用Gesdl发育量... 目的探讨听力障碍婴幼儿语言、语音及认知早期干预的效果和早期干预的临床模式。方法将56例10个月~2岁的听力障碍婴幼儿分为两组,20例配戴助听器并接受系统语言康复的患儿为干预组,36例未接受治疗的患儿为未干预组。采用Gesdl发育量表对56例患儿及28例正常对照组儿童进行语言及认知评估;采用普通话语音测试对56例患儿的语音发育状况进行评估,比较干预组、未干预组和正常儿童的语言、语音和认知发育水平。结果(1)干预组患儿的言语能DQ(92.25±17.32)高于未干预组(70.44±29.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干预组患儿与正常儿童言语能DQ(100.29±8.86)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未干预组患儿的言语能DQ低于正常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等级相关分析显示,干预组患儿的语言康复水平与听力损失程度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27)。(2)干预组患儿应人能DQ(101.40±7.66)高于未干预组(83.94±2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干预组患儿与正常儿童应人能DQ(101.68±13.83)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未干预组患儿的应人能DQ低于正常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粗动作、细动作和应物能DQ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干预组除1例极重度听力障碍患儿的/d/发音异常外,其他患儿辅音发音正常。未干预组中重度、重度患儿各有1例表现为/d/发音异常,极重度患儿中/d、m/发音异常6例,其他患儿正常。干预组除2例极重度患儿声调异常外,其他患儿的声调正常。未干预组中度、中重度、重度和极重度患儿中声调异常分别为2例、1例、1例和12例。结论未干预听力障碍婴幼儿的语言、语音和认知水平明显落后于正常儿童,早期干预能显著改善听力障碍患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障碍 早期干预 语言 语音 认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