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柏不同炮制品生物碱类成分含量测定 被引量:7
1
作者 史黎萍 纪峰 年华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9年第9期981-985,共5页
目的探讨中药黄柏不同温度、不同炮制品前后生物碱类成分的变化.方法制备盐黄柏、黄柏炭、酒黄柏炮制品,采用HPLC法检测不同炮制品中小檗碱、黄柏碱、药根碱、巴马汀4种生物碱类成分含量.色谱柱为Ecosil C18柱(250 mm×4.6 mm,2.5μ... 目的探讨中药黄柏不同温度、不同炮制品前后生物碱类成分的变化.方法制备盐黄柏、黄柏炭、酒黄柏炮制品,采用HPLC法检测不同炮制品中小檗碱、黄柏碱、药根碱、巴马汀4种生物碱类成分含量.色谱柱为Ecosil C18柱(250 mm×4.6 mm,2.5μm),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水缓冲溶液(55∶45),检测波长265 nm,柱温35℃,流速1.0 ml/min,进样量3.0μl.结果盐黄柏、黄柏炭、酒黄柏最佳炮制温度为160℃以下,在100℃时其总生物碱质量分数分别为4.512 7%、2.789 4%、4.047 1%,其中酒黄柏、盐黄柏制品质量分数相对较高,表明增加生物碱成分溶出率的辅料为盐和酒;与生品比较,盐黄柏、酒黄柏的小檗碱、巴马汀含量升高,黄柏炭小檗碱、巴马汀含量降低,黄柏碱和药根碱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黄柏不同炮制品生物碱类成分与生品比较有一定差异,不同炮制方法和温度是药材中生物碱类成分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可为黄柏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柏 炮制(中药) 炮制辅料(中药) 生物碱类 巴马汀 药根碱 小檗碱
原文传递
复方荆参溶液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考察
2
作者 史黎萍 徐军 +2 位作者 徐燕丰 张立超 李毅 《亚太传统医药》 2020年第8期34-36,共3页
目的:建立复方荆参溶液中微生物限度的检查方法。方法:按照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第四部通则中1105、1106、1107中的规定,控制菌检查采用常规法,需氧菌总数、霉菌及酵母菌总数采用薄膜过滤法,对复方荆参... 目的:建立复方荆参溶液中微生物限度的检查方法。方法:按照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第四部通则中1105、1106、1107中的规定,控制菌检查采用常规法,需氧菌总数、霉菌及酵母菌总数采用薄膜过滤法,对复方荆参溶液进行方法学的适用性检测。结果:①所建立的检查方法对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验证菌株的回收比值在0.5~2之间,对细菌和真菌均具有较强的抑菌性;②按照《中国药典》中方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进行控制菌验证,试验组检查出相应的试验菌,阴性对照组未检出。结论:该研究建立的复方荆参溶液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简单易行、结果准确、可操作性强,可用于常规的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荆参溶液 微生物限度 薄膜过滤法 金黄色葡萄球菌 铜绿假单胞菌
下载PDF
黄柏炮制后化学成分变化及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徐军 纪峰 胡昭君 《四川中医》 2017年第10期138-141,共4页
目的:探究黄柏炮制后化学成分的改变,制定黄柏的质量标准。方法:(1)研究黄柏盐炙的工艺,观察炒制的时间、确定加盐的数量等影响因素,以盐酸小檗红碱和盐酸小檗碱为指标,优选黄柏盐炙工艺。(2)研究盐炙黄柏前后化学成分的改变,采用薄层... 目的:探究黄柏炮制后化学成分的改变,制定黄柏的质量标准。方法:(1)研究黄柏盐炙的工艺,观察炒制的时间、确定加盐的数量等影响因素,以盐酸小檗红碱和盐酸小檗碱为指标,优选黄柏盐炙工艺。(2)研究盐炙黄柏前后化学成分的改变,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黄柏盐炙前后化学成分的改变进行比较。(3)研究黄柏炮制后质量情况,研究指标为盐酸小檗碱,炮制后产生的盐酸小檗红碱以及黄柏中盐酸黄柏碱。结果:(1)最佳黄柏盐炙工艺:最优炮制方式为100g黄柏混合2g盐,进行闷润1hr,在150~160℃下炒制8分钟,药材总量的30%水溶解盐。(2)黄柏盐炙后,对化学成分进行测定有部分盐酸小檗碱转化成为盐酸小檗红碱。(3)黄柏炮制后,按照干燥品计算,盐酸小檗碱含量大于等于3.00%,盐酸黄柏碱大于等于0.38%,盐酸小檗红碱大于等于0.08%。结论:(1)经验证,优选的黄柏盐炙工艺炮制方式可行。(2)黄柏成分在盐炙后,部分盐酸小檗碱发生化学反应转化成盐酸的小檗红碱,盐酸黄柏碱含量也有所增加。(3)对黄柏盐炙品的浸出物、总灰分、水分、杂质测定,结果表明所制定的盐黄柏质量标准可行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柏 炮制原理 质量标准 盐酸小檗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