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藏北高寒生态遥感植被变化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张佳华 姚凤梅 郑凌云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3-147,共5页
利用NOAA/AVHRR-NDVI遥感数据研究了近20年藏北高寒生态系统植被变化趋势,发现藏北植被覆盖呈现出东部高,西部低的态势;依次是农作区和森林区>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草原。空间分布显示NDVI显著增加或减少的区域分布在地... 利用NOAA/AVHRR-NDVI遥感数据研究了近20年藏北高寒生态系统植被变化趋势,发现藏北植被覆盖呈现出东部高,西部低的态势;依次是农作区和森林区>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草原。空间分布显示NDVI显著增加或减少的区域分布在地势比较低的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森林区和高寒草甸区,在海拔较高的西部地区的高寒荒漠草原NDVI变化趋势处于轻微变化或无变化。分析造成植被变化的气候原因(温度、降水,风)和人为原因,认为不同区域植被动态变化的主导因素不同;藏北东部地区,植被变化受人类活动因素影响比较显著;中部地区,同期气候条件有所改善,植被覆盖呈增加趋势,年平均最低温度和降水对植被生长具有正效应,而风力和辐射减少引起该区植被蒸散下降也有利于植被生长。藏北地区西部为无人区,不受人类活动太大的影响,因而藏北西北部的植被变化可能更多的表现出藏北高原植被的自然变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北高寒生态 植被动态 遥感 NOAA/AVHRR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下载PDF
地形复杂区域的典型植被指数评估 被引量:26
2
作者 姚晨 黄微 李先华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96-501,共6页
植被多分布在复杂地形,不规则的地形会造成遥感影像中同种或相似地物呈现不同的反射率/辐射值,也会使得不同种地物呈现相似的反射率/辐射值,这种反射率的变化会给植被的生物、物理量评估带来误差,所以对地形复杂区域的典型植被指数的评... 植被多分布在复杂地形,不规则的地形会造成遥感影像中同种或相似地物呈现不同的反射率/辐射值,也会使得不同种地物呈现相似的反射率/辐射值,这种反射率的变化会给植被的生物、物理量评估带来误差,所以对地形复杂区域的典型植被指数的评估是十分必要的。选用Landsat卫星影像对复杂地形条件下典型植被指数进行了评估。经过详细的分析,植被指数对由地形引起的红光波段反射率变化敏感,导致它们对地形的变化敏感,所以植被指数受地形的影响总体上是不容忽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指数 复杂地形 波段反射率
原文传递
修复过程中盐渍化土壤的光谱特征分析(英文) 被引量:6
3
作者 马创 申广荣 +3 位作者 支月娥 王紫君 朱赟 李先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602-2608,共7页
该研究跟踪山东东营盐渍化土壤(盐分主要以氯化钠为主)的微生物修复盆栽实验,分析研究修复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以及相应的光谱特征变化。基于对修复过程中不同阶段土壤盐分含量(SSC)和Na^+,Cl^-等理化指标的化学分析及其同步... 该研究跟踪山东东营盐渍化土壤(盐分主要以氯化钠为主)的微生物修复盆栽实验,分析研究修复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以及相应的光谱特征变化。基于对修复过程中不同阶段土壤盐分含量(SSC)和Na^+,Cl^-等理化指标的化学分析及其同步的光谱测试,采用平均值降维方法,相关系数与决定系数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逐步缩小采样间隔,分析了土壤在微生物修复过程中盐分和盐分离子含量变化及其光谱响应的最佳波段和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在不同处理的微生物修复过程中,全波段平均光谱反射率与SSC的变化趋势和幅度几近一致,与Cl^-含量变化趋势和幅度完全一致。在光谱测试的全波段范围内,SSC及盐分离子含量与光谱反射率呈显著正相关,在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变化尤为显著。在此基础上,基于调整光谱采样间隔方法分析获得的盐分及其离子含量最佳光谱响应波段反射率,建立了土壤光谱反射率与盐分含量及其离子含量的关系模型。其中SSC的最佳响应波段1 370-1 445和1 447-1 608nm,Cl^-,Na^+的最佳响应波段分别为1 336-1 461和1 471-1 561nm,建立的模型其R^2最高值达到了0.95,RMSEC,RMSEP最大值分别为1.076和0.591。不同处理的土壤微生物修复结果的显著性统计分析及其相应的光谱特征变化,充分显示了土壤盐分含量的光谱响应特征及其敏感性,对发展基于高光谱的土壤盐渍化快速分析诊断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化土壤 微生物修复 光谱特征 盐分离子 最佳波段
下载PDF
GIS支持下的像元地面方向反射几何参数计算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先华 章皖秋 +4 位作者 徐丽华 徐骏 姚丽华 熊剑 林珲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2004年第4期485-491,共7页
像元地面方向反射几何参数的计算在地物BRDF的遥感反演研究和多角度遥感数字图像的处理中有重要意义。对卫片像元地理位置和地面坡度、坡向以及高度的变化对像元与太阳、像元与卫星的相对几何取向和相互位置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并完成了... 像元地面方向反射几何参数的计算在地物BRDF的遥感反演研究和多角度遥感数字图像的处理中有重要意义。对卫片像元地理位置和地面坡度、坡向以及高度的变化对像元与太阳、像元与卫星的相对几何取向和相互位置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并完成了由任意卫片像元地面太阳入射方位角、入射角、反射方位角 (卫星视方位角 )、反射角 (视角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BRDF 遥感反演 像元地面 方向反射 几何参数
下载PDF
目标波谱特征曲线遥感反演构建的光谱分辨率研究
5
作者 李先华 刘顺喜 +5 位作者 申广荣 戴建旺 尤淑撑 王忠武 马创 朱贇 《中国科技成果》 2015年第17期15-17,共3页
目标反射波谱特征曲线记录了目标对不同波段电磁波的反射强度变化。目标反射波谱特征曲线的获取与构建是遥感基础研究的重要内容。除了高精度光谱仪实测外,目标的反射波谱特性曲线一般通过遥感反演构建的方法获取。而根据不同地面目标... 目标反射波谱特征曲线记录了目标对不同波段电磁波的反射强度变化。目标反射波谱特征曲线的获取与构建是遥感基础研究的重要内容。除了高精度光谱仪实测外,目标的反射波谱特性曲线一般通过遥感反演构建的方法获取。而根据不同地面目标的光谱反射特性,确定目标反射波谱特征曲线的光谱分辨率是实现构建无失真遥感反演的关键。本文从信息论的角度提出了该问题的解决方法,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谱特征曲线 遥感反演构建 光谱分辨率
原文传递
基于热红外光谱和微波反演地表温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6
作者 张佳华 李欣 +1 位作者 姚凤梅 李先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103-2107,共5页
地表温度(LST)是研究地表和大气之间辐射和能量交换以及区域和全球尺度地表物理过程的重要参数。卫星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水文、气象、地震、军事的应用研究,以及气候模式的辐射过程描述都需要获得准确的LST。光谱中的红外和微波对于探... 地表温度(LST)是研究地表和大气之间辐射和能量交换以及区域和全球尺度地表物理过程的重要参数。卫星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水文、气象、地震、军事的应用研究,以及气候模式的辐射过程描述都需要获得准确的LST。光谱中的红外和微波对于探测LST发挥重要作用。文章综合分析了热红外波谱和微波遥感反演LST的研究进展,包括:利用热红外辐射温度表探测LST的方法,晴空条件下星载传感器的红外通道反演LST的单窗、分裂窗等反演方法,单通道和多通道算法,组分温度的反演方法,单通道多角度法和多通道多角度法,以及地表发射率ε特性研究等。微波可以全天候探测地表,文章分析了被动微波波段遥感反演LST的方法。并对这些方法的优缺点、适用性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红外 微波 地表温度 遥感反演 发射率
下载PDF
华北地区夏季旱涝的大气环流特征诊断 被引量:8
7
作者 邵小路 姚凤梅 +3 位作者 张佳华 李先华 陈艳 BOKEN Vijendra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1-137,共7页
利用1960—2009年华北地区17个站点的月平均降水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中的月平均位势高度场、风场等资料,研究近50 a中国华北地区夏季旱涝对应的大气环流的异常。华北地区夏季旱、涝年份对应的大气环流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夏季... 利用1960—2009年华北地区17个站点的月平均降水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中的月平均位势高度场、风场等资料,研究近50 a中国华北地区夏季旱涝对应的大气环流的异常。华北地区夏季旱、涝年份对应的大气环流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夏季华北旱年的环流特征表现为:中层乌拉尔山附近为低槽区,贝加尔湖地区则为高压脊区,朝鲜半岛附近为槽区,华北地区处于高压控制下且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南;低层蒙古反气旋很强,中国东部地区出现了明显的偏北风距平,阻挡了南方暖湿水汽向华北的输送。在涝年,中层乌拉尔山附近以及朝鲜半岛附近为高压脊,贝加尔湖地区则为很深的槽区,华北地区位于贝加尔湖至蒙古的低压槽前,西太平洋副高偏北;低层蒙古附近多低压槽活动,在我国东部地区出现了南风距平,有利于南方暖湿水汽向华北输送。华北旱、涝年前期春季的大气环流形势与同期夏季很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 旱涝期 大气环流 位势高度场 风场 华北地区
原文传递
基于蒸散干旱指数的华北地区干旱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邵小路 姚凤梅 +1 位作者 张佳华 李先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54-1162,共9页
本文利用卫星遥感资料以及常规气象资料驱动基于地表净辐射、植被指数、平均气温和日温差的蒸散模型来估测日实际蒸散量,并与栾城站涡动相关法测量的实际蒸散作对比验证。定性分析了实际蒸散与各相关影响因子的时空变化规律;通过蒸散干... 本文利用卫星遥感资料以及常规气象资料驱动基于地表净辐射、植被指数、平均气温和日温差的蒸散模型来估测日实际蒸散量,并与栾城站涡动相关法测量的实际蒸散作对比验证。定性分析了实际蒸散与各相关影响因子的时空变化规律;通过蒸散干旱指数(EDI)分析华北地区的干旱分布特点,并分别与PDSI指数和降水距平百分率作对比。结果表明:ET模型估测的蒸散值与实测值的相关性很好,其模拟精度对于大面积干旱监测的空间尺度上是可用的;EDI距平指数表征干旱分布的空间分辨率较高,且对旱情的指示和干旱程度的判定比较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蒸散 地表净辐射 蒸散干旱指数 华北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