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5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注射用血塞通对肺源性心脏病脏器损伤保护作用的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青 赵国厚 +6 位作者 詹文涛 詹青 宋精玲 金伟秋 袁开芬 马加 李雯珠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65-168,F003,共5页
目的 :研究注射用血塞通对肺源性心脏病 (肺心病 )脏器损伤病理学改变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健康日本大耳兔 4 0只随机分为 5组 ,每组 8只。正常对照组 (A组 )输入与其他 4组等量的生理盐水 ;肺心病模型组 (B组 )复制肺心病模型 ;注射用... 目的 :研究注射用血塞通对肺源性心脏病 (肺心病 )脏器损伤病理学改变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健康日本大耳兔 4 0只随机分为 5组 ,每组 8只。正常对照组 (A组 )输入与其他 4组等量的生理盐水 ;肺心病模型组 (B组 )复制肺心病模型 ;注射用血塞通预防组 (C组 )在复制肺心病模型的同时静脉给予注射用血塞通5 0 m g· kg- 1· d- 1 ;注射用血塞通治疗组 (D组 )在复制模型后静脉给予注射用血塞通 5 0 mg· kg- 1· d- 1 ;西药治疗组 (E组 )在复制肺心病模型后经胃管灌入心痛定片 2 m g· kg- 1 · d- 1 。观察 5组动物光镜及电镜下心、肺病理变化。结果 :与其他各组相比 ,注射用血塞通预防和治疗用药均能明显改善模型兔的心、肺、肝、肾病理损伤。结论 :注射用血塞通对肺心病脏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 肺源性 注射用血塞通 器官损伤 病理学
下载PDF
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Ⅰb~Ⅱb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杨立真 邢艳霞 沈爱群 《青海医药杂志》 2009年第2期15-16,共2页
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及放疗对(Ⅰb-Ⅱb)期宫颈癌局部晚期或高危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Ⅰb-Ⅱb)期宫颈癌局部晚期或高危患者,分为术前化疗组、术前放疗组,以及同期手术治疗为对照组。结果:新辅助化疗50例,盆腔淋巴转移3... 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及放疗对(Ⅰb-Ⅱb)期宫颈癌局部晚期或高危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Ⅰb-Ⅱb)期宫颈癌局部晚期或高危患者,分为术前化疗组、术前放疗组,以及同期手术治疗为对照组。结果:新辅助化疗50例,盆腔淋巴转移3例;单手术组242例,盆腔淋巴转移48例;术前腔内放疗18例,盆腔淋巴转移4例。新辅助化疗较单手术组盆腔淋巴转移显著降低,腔内放疗对缩小肿瘤病灶有效,但不能有效消除盆腔淋巴转移。结论:新辅助化疗对(Ⅰb-Ⅱb)期宫颈癌局部晚期或高危患者治疗有效,可明显降低淋巴转移、缩小肿瘤体积,术前腔内放疗可提高手术切除率,但对预后可能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淋巴结转移 新辅助化疗 放疗 预后
下载PDF
子宫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手术方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朱新贤 初磊 +4 位作者 董健 白丽君 童晓文 赵志青 李怀芳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2期95-98,共4页
目的探索子宫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病率、风险因素,以及不同手术方式对术后下肢DVT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医院2001年1月1日至2016年11月30日行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发生与未发生术后下肢... 目的探索子宫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病率、风险因素,以及不同手术方式对术后下肢DVT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医院2001年1月1日至2016年11月30日行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发生与未发生术后下肢DVT患者的相关数据,利用双变量分析探讨术后DVT相关的危险因素。并进一步分析经腹入路、腹腔镜以及经阴道入路3种术式对子宫切除术后DVT的影响。结果术后DVT的发病率为2%(220/10248)。术后下肢DVT的发生与体重指数(BMI)、经腹子宫切除术、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时间和术后卧床时间密切相关(P<0.05);子宫切除术后下肢DVT在经腹入路相较非经腹入路的似然比为2.69,95%可信区间为1.46~4.95;但腹腔镜术后下肢DVT患者中漂浮型血栓比率(67%)较经腹开放术后下肢DVT患者(29%)显著增高。结论BMI、经腹子宫切除术、手术时间、妇科恶性肿瘤和术后卧床时间是子宫切除术后下肢DVT的危险因素。腹腔镜手术较开放手术术后下肢DVT发生率低,但更需要早期预防降低肺梗塞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切除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手术方式
下载PDF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吲哚美辛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白鹰 聂志余 王卓尔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脑组织病理形态改变及其相关性,以及吲哚美辛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的保护治疗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9/2004-06在大连医科大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完成。采用线栓法将SD大鼠制成大脑中动...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脑组织病理形态改变及其相关性,以及吲哚美辛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的保护治疗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9/2004-06在大连医科大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完成。采用线栓法将SD大鼠制成大脑中动脉再灌注模型。将115只SD大鼠分成脑缺血2h再灌注后1,2,3,4,5d5个实验组,每组15只,每个时间点各配1个假手术组,每组8只。另将45只SD大鼠分成对照组(脑缺血2h再灌注后3d)10只,治疗1组(再灌注前给药活至再灌注后3d)15只,治疗2组(再灌注后1h给药活至再灌注后3d)15只。观测各组脑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以评估此时脑组织中中性粒细胞黏附和浸润作用,同时观测脑梗死灶体积及脑组织病理形态变化(脑组织大体、光镜和电镜的病理变化)。结果:160只SD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梗死灶体积:逐渐增大,第3天达高峰犤(199.74±1.63)%,P<0.05犦。②脑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在脑缺血再灌注后逐渐升高,第3天达高峰犤(3.73±0.17)U/g脑组织,P<0.05犦,然后逐渐下降。③神经组织缺血坏死病理检查改变:第3天最明显,并且在第3天时缺血脑组织中中性粒细胞浸润最明显与脑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改变相一致。④两组相关参数比较;治疗组脑梗死灶体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犤(10.04±0.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髓过氧化物酶 脑梗塞/药物疗法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急性前壁心梗T波倒置程度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管琰 杨磊 +2 位作者 陈勇军 王志强 蒋金法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5年第6期432-433,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MI)早期最大倒置T波(NTmax)的临床意义。方法以52例初发前壁AMI12h内来院就诊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倒置T波深度分为2组:①A组深倒置T波组:NTmax>6mm;②B组浅倒置T波组:NTmax≤6mm。根据患者临床表现、...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MI)早期最大倒置T波(NTmax)的临床意义。方法以52例初发前壁AMI12h内来院就诊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倒置T波深度分为2组:①A组深倒置T波组:NTmax>6mm;②B组浅倒置T波组:NTmax≤6mm。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肌酸激酶最高值(CKmax)、心脏超声左室射血分数(LVEF)、冠状动脉造影TIMI血流和心肌同位素显像,判断心肌梗死严重程度和左室功能状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NTmax与CKmax和心肌显像缺血程度呈负相关,与TMI血流和左室射血分数呈正相关。A组较B组,降低的R波迅速恢复,抬高的ST段恢复得早,T波早期倒置且恢复快,住院心血管事件并发症少。结论最大倒置T波NTmax在临床上可作为判断前壁AMI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的一种简便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壁MI 最大倒置T波 左室射血分数
下载PDF
吲哚美辛、硫酸镁、吡拉西坦联合抗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优化研究
6
作者 刘远洪 聂志余 辛世萌 《中国卒中杂志》 2006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硫酸镁、吲哚美辛、吡拉西坦干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疗效及交互关系,优化联合方案。方法选用正交实验设计,线栓法复制SD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对复制成功的大鼠进行药物干预,通过评价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血清神...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硫酸镁、吲哚美辛、吡拉西坦干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疗效及交互关系,优化联合方案。方法选用正交实验设计,线栓法复制SD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对复制成功的大鼠进行药物干预,通过评价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浓度判定干预疗效。结果(1)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改变,缺血2 h各因素两水平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吲哚美辛、硫酸镁、吡拉西坦间无正交互作用(三因素间的交互关系A×BP=0.74;A×C P=0.32;B×C P=0.32;A×B×C P=0.32);再灌注72 h吲哚美辛、硫酸镁在干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疗效上两水平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吲哚美辛10 mg·kg^(-1)·d^(-1)、硫酸镁300 mg·kg^(-1)·d^(-1)的疗效分别优于吲哚美辛5 mg·kg^(-1)·d^(-1)、硫酸镁100 mg·kg^(-1)·d^(-1)的疗效(P<0.01),而吡拉西坦的两剂量水平间疗效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吲哚美辛、硫酸镁间存在正交互作用(P<0.05),其余未显示出交互作用(三因素间的交互关系A×B P=0.01;A×C P=0.24;B×C P=0.25;A×B×C P=0.25)。(2)再灌注72 h时血清NSE的变化,吲哚美辛、硫酸镁二者不同剂量水平间存在疗效差异,吲哚美辛10 mg·kg^(-1)·d^(-1)、硫酸镁300 mg·kg^(-1)·d^(-1)的疗效分别优于吲哚美辛5 mg·kg^(-1)·d^(-1)、硫酸镁100 mg·kg^(-1)·d^(-1)的疗效(P<0.01);不同剂量的吡拉西坦的疗效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吲哚美辛、硫酸镁之间有正交互作用(P>0.05);其余无交互作用(三因素间的交互关系A×B P=0.04;A×C P=0.81;B×C P=0.47;A×B×C P=0.16)。(3)8种联合方案干预SD大鼠脑缺血2 h再灌注72 h的两项指标改变,第4种干预方案脑保护效果最好。结论不同剂量的吲哚美辛、硫酸镁疗效不同,而不同剂量的吡拉西坦其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吲哚美辛、硫酸镁之间有协同作用,吡拉西坦与其二者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吲哚美辛 硫酸镁 吡拉西坦
下载PDF
奥曲肽联合鼻胃减压管治疗腹部手术致早期炎症性肠梗阻80例的临床效果评价
7
作者 朱勤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16年第7期20-21,共2页
评价奥曲肽联合鼻胃减压管治疗腹部手术致早期炎症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腹部手术致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8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随机数字法把80例患者分成两组,取其中40... 评价奥曲肽联合鼻胃减压管治疗腹部手术致早期炎症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腹部手术致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8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随机数字法把80例患者分成两组,取其中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给予鼻胃减压管治疗,另外4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给予鼻胃减压管治疗同时增加奥曲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恢复时间、血清炎症变化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与血清炎症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恢复时间比对照组短,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部手术致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给予奥曲肽联合鼻胃减压管治疗可以取得良好效果,能明显缓解患者的梗阻情况,促进患者临床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曲肽 鼻胃减压管 腹部手术 炎症性肠梗阻
原文传递
CK19和DNA拓扑异构酶Ⅱ在甲状腺肿瘤患者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8
作者 花秋红 金月玲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18期2192-2193,封四,共3页
目的研究甲状腺肿瘤患者组织中CK19和DNA拓扑异构酶Ⅱ与甲状腺肿瘤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3例甲状腺肿瘤患者组织中CK19和DNA拓扑异构酶Ⅱ的表达。结果12例甲状腺癌患者组织中CK19均阳性表达,DNA拓扑异构酶Ⅱ阴性... 目的研究甲状腺肿瘤患者组织中CK19和DNA拓扑异构酶Ⅱ与甲状腺肿瘤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3例甲状腺肿瘤患者组织中CK19和DNA拓扑异构酶Ⅱ的表达。结果12例甲状腺癌患者组织中CK19均阳性表达,DNA拓扑异构酶Ⅱ阴性表达;而在11例良性甲状腺病变患者组织中DNA拓扑异构酶Ⅱ阳性表达,CK19呈阴性表达。结论CK19可以作为甲状腺癌的肿瘤标志物之一;而对于TopoⅡα呈阳性表达的良性甲状腺疾病,可以选择对该酶具有敏感性的药物进行治疗,以及明确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CK19 TopoⅡα 免疫组织化学法
下载PDF
阿帕替尼治疗胃癌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被引量:352
9
作者 秦叔逵 李进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841-847,共7页
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是口服小分子抗血管生成抑制剂新药,主要通过高度选择性地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酪氨酸激酶的活性,阻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其受体结合后的信号转导通路,从而强效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发挥抗肿瘤作用... 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是口服小分子抗血管生成抑制剂新药,主要通过高度选择性地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酪氨酸激酶的活性,阻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其受体结合后的信号转导通路,从而强效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发挥抗肿瘤作用。上市前的一系列临床研究表明阿帕替尼具有一定的客观有效性和明显的生存获益,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患者耐受性良好,已于2014年10月17日经国家食品药品管理监督总局(CFDA)批准作为国家1.1类新药上市,用于晚期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三线及三线以上治疗。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上合理、有效地应用阿帕替尼,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专家委员会组织了相关领域的多学科专家学者,根据阿帕替尼上市前、后的国内用药情况,参考其他抗血管生成抑制剂的使用经验,共同讨论,多次修改,最终形成了本共识,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帕替尼 晚期胃癌 靶向治疗 合理应用 安全管理
下载PDF
Sanders Ⅳ型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40
10
作者 梅炯 俞光荣 +3 位作者 朱辉 祝晓忠 蔡宣松 郭荻萍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6-108,T002,共4页
目的 总结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经验。 方法 对 2 9例 31侧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进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 ,内固定方法采用重建钢板 (17侧 )和自制可塑形跟骨钛钢板(14侧 )。疗效评定标准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 结果  ... 目的 总结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经验。 方法 对 2 9例 31侧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进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 ,内固定方法采用重建钢板 (17侧 )和自制可塑形跟骨钛钢板(14侧 )。疗效评定标准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 结果  2 1侧骨折术后获 12~ 5 7个月 (平均18 4个月 )随访 ,患足功能优 5侧 (2 3 8% ) ,良 13侧 (6 1 9% ) ,可 3侧 (14 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SANDERSIV型
原文传递
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DHS与PFNA治疗的回顾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81
11
作者 张世民 祝晓忠 +3 位作者 黄轶刚 王欣 张英琪 马卓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1868-1872,共5页
[目的]比较髓外DHS(dynamic hip screw)与髓内PFNA(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治疗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并探讨术中或术后外侧壁破裂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08年采用PFNA和2005~2006... [目的]比较髓外DHS(dynamic hip screw)与髓内PFNA(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治疗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并探讨术中或术后外侧壁破裂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08年采用PFNA和2005~2006年采用DHS治疗的不稳定型顺向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组71例(男19例,女52例,平均年龄77岁),DHS组62例(男24例,女38例,平均年龄75.5岁)。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状况,外侧壁骨折的发生率、术后康复进程和功能恢复情况,并对比DHS组外侧壁破裂对康复过程和功能效果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骨折前的基本日常生活能力(BADL)、步行活动能力、手术危险度分级、内科合并症数目、骨质疏松Sigh指数、术中骨折复位质量以及拉力螺钉的置放(TAD)等方面,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别。PFNA组能早期下地负重行走(平均4.4周),较DHS组(平均10.6周)康复进程显著为快。但PFNA组的髋股部疼痛不适发生率(25%)较DHS组(11%)显著为高。DHS组有5例发生外侧壁破裂(占8%),虽经延长卧床时间(达3个月以上)等措施骨折均获得愈合,但其功能效果较无外侧壁破裂者显著为差。[结论]DHS治疗不稳定型顺向股骨粗隆间骨折有发生外侧壁破裂而导致失败的危险,建议采用头髓钉系统(如PFNA)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外侧壁 骨折内固定 DHS PFNA 髋股疼痛 功能效果
原文传递
综合医院住院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调查 被引量:77
12
作者 于德华 吴绍敏 +1 位作者 李春波 吴文源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4年第2期68-70,共3页
目的 :调查综合医院中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时点发生比率及在不同科室病种的分布情况。 方法 :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 (HADS) ,在 2 0 0 3年 4月的同一天对综合医院的 14个科室中的 32 0例住院患者进行调查。 结果 :近 1/3的患... 目的 :调查综合医院中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时点发生比率及在不同科室病种的分布情况。 方法 :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 (HADS) ,在 2 0 0 3年 4月的同一天对综合医院的 14个科室中的 32 0例住院患者进行调查。 结果 :近 1/3的患者出现焦虑或抑郁负性情绪 ;出现焦虑症状阳性者占被调查群体的 35 0 % ,出现抑郁症状阳性者占 32 .2 %。内科患者无论是焦虑和抑郁分 ,还是出现的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 ,均显著高于外科患者。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密切相关 ,即随着年龄的增大 ,其发生率呈增加趋势。 结论 :综合医院中住院患者的焦虑、抑郁反应是值得重视的现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医院 焦虑 抑郁 时点调查
下载PDF
经后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外侧平台单纯后侧、后外侧骨折的初步报告 被引量:53
13
作者 俞光荣 张世民 +4 位作者 夏江 袁锋 周家钤 贾永伟 饶志涛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07-211,共5页
目的探讨胫骨外侧平台单纯后侧、后外侧骨折的损伤机制及介绍采用自行设计的后外侧入路进行治疗的经验。方法自2007年5月至2007年10月,采用自行设计的后外侧入路治疗少见的胫骨外侧平台单纯后侧、后外侧骨折的患者6例。根据AO分型:41-... 目的探讨胫骨外侧平台单纯后侧、后外侧骨折的损伤机制及介绍采用自行设计的后外侧入路进行治疗的经验。方法自2007年5月至2007年10月,采用自行设计的后外侧入路治疗少见的胫骨外侧平台单纯后侧、后外侧骨折的患者6例。根据AO分型:41-B-2.2.4型即胫骨外侧平台后侧塌陷性骨折2例,41-B-3.1.2型即胫骨外侧平台后外侧塌陷劈裂性骨折4例。采用T型支撑钢板治疗4例,L型支撑钢板治疗2例。结果术后X线片检查示所有患者均达到解剖复位,6例术后随访15~37周,平均26.3周。随访3个月时X线片示骨折均已愈合,未见高度丢失,Rasmussen放射评分16~18分,平均17.3分。膝关节总伸屈度100°-135°,平均120°。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为85~95分,平均89.3分。结论胫骨外侧平台后侧、后外侧髁骨折是膝关节屈曲且在不同程度外翻状态下受到轴向暴力所致,而后外侧入路是治疗这种类型骨折较为理想的手术入路,具有暴露清楚、内固定安放方便、创伤小以及临床疗效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骨折 入路 钢板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瑞格列奈盐酸二甲双胍复方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47
14
作者 王昕 陈秋 +14 位作者 吕肖锋 叶山东 姜兆顺 倪海祥 王文汇 李凯利 汤旭磊 杨静 张晓梅 余江毅 章丽琼 张秀珍 钟历勇 李启富 杨文英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54-959,共6页
目的 以联合使用瑞格列奈片和盐酸二甲双胍片为阳性对照,评价瑞格列奈盐酸二甲双胍复方片治疗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肓三模拟、阳性药物平行对照,非劣效性试验设计方案.入选的受试者为18 - 75岁... 目的 以联合使用瑞格列奈片和盐酸二甲双胍片为阳性对照,评价瑞格列奈盐酸二甲双胍复方片治疗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肓三模拟、阳性药物平行对照,非劣效性试验设计方案.入选的受试者为18 - 75岁,病程至少3个月,在单药治疗下HbA1C>7.0%的2型糖尿病患者,筛选后按1∶1的比例随机进入试验组或对照组,分别接受瑞格列奈盐酸二甲双胍复方片(1 mg/500 mg)或联合使用瑞格列奈片(1 mg)和盐酸二甲双胍片(500 mg)治疗,治疗期为14周.结果 292例受试者进行随机化,255例完成试验.两组基线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4周后复方片组和联合用药组HbA1C分别下降(1.40±1.15)%和(1.23±1.00)%,两组变化值均数之差的双侧95%可信区间的上限0.08小于非劣效临床界值,因此非劣效性结论成立.复方片组和联合用药组经治疗后HbA1C<7.0%的百分比分别为55.86%和54.17%,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不良事件和低血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格列奈盐酸二甲双胍复方片在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中具有不劣于目前常用的瑞格列奈片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片的临床疗效,且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似.复方制剂服用相对方便,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从而改善长期血糖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盐酸二甲双胍 瑞格列奈 复方片 非劣效性临床试验
原文传递
脊柱脊髓损伤流行病学特点分析和手术疗效探讨 被引量:46
15
作者 程黎明 曾至立 +6 位作者 杨志勇 周家钤 袁峰 张世民 梅炯 王树青 俞光荣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45-248,共4页
目的分析脊柱脊髓损伤的流行病学特点,以提高脊柱脊髓损伤的救治水平。方法总结1997年4月至2007年4月收治的676例脊柱脊髓损伤患者资料,其中男429例,女247例,年龄2.92岁,平均42.2岁,并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676例患者中年... 目的分析脊柱脊髓损伤的流行病学特点,以提高脊柱脊髓损伤的救治水平。方法总结1997年4月至2007年4月收治的676例脊柱脊髓损伤患者资料,其中男429例,女247例,年龄2.92岁,平均42.2岁,并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676例患者中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30~49岁,占41.7%(282/676)。59岁以下5个年龄组段男性人数均较女性多,而60岁以上2个年龄组段则呈现女性损伤人数多于男性的趋势。高处坠落伤及交通伤是主要致伤原因,占82.0%(554/676)。907个损伤节段中颈椎、胸椎、腰椎及骶尾椎损伤所占比例依次为17.4%(158/907)、27.0%(245/907)、52.1%(472/907)、3.5%(32/907);脊柱骨折多发部位为胸腰段(T10-L2),占59.0%(535/907),其中L1、T12及L2依次为24.7%(224/907)、17.0%(154/907)、13.6%(123/907)。在多节段骨折病例中,坠落与交通事故病因分别占50.7%(103/203)和27.1%(55/203);并发伤病例中,坠落与交通事故病因分别占57.4%(78/136)和32.4%(44/136)。按ASIA分级,142例手术治疗患者,术前脊髓功能分级主要以D级、E级、A级为主,分别占38.7%(55/142)、26.8%(38/142)和17.6%(25/142),术后3周E级患者占51.4%(73/142)。结论从脊柱脊髓损伤的流行病学特点可以看出,高处坠落伤及交通伤是主要致伤因素,同时易引起脊柱多节段骨折和全身并发伤,应根据其特点进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 交通事故 坠落伤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与功能恢复的关系 被引量:44
16
作者 杨帅 张世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68-470,共3页
畸形愈合是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许多研究发现,畸形愈合是影响骨折预后的重要原因。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生物力学分析及临床病例随访的研究资料,将骨折畸形愈合对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进行综述。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畸形愈合 功能恢复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复杂开放性胫骨骨折的治疗 被引量:41
17
作者 李山珠 袁峰 +2 位作者 吴卫平 梅炯 蔡宣松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3年第3期180-182,共3页
目的 探讨复杂开放性胫骨骨折的治疗方法以提高其临床疗效。方法 将 5 0例Ⅲ度开放胫骨骨折按Gustilo分类法分成3型 ;其中ⅢA 型 2 5例 ,ⅢB 型 15例 ,ⅢC 型 10例。分别行跟骨牵引并夹板外固定 ,外固定支架固定 ,手术切开不扩髓交锁... 目的 探讨复杂开放性胫骨骨折的治疗方法以提高其临床疗效。方法 将 5 0例Ⅲ度开放胫骨骨折按Gustilo分类法分成3型 ;其中ⅢA 型 2 5例 ,ⅢB 型 15例 ,ⅢC 型 10例。分别行跟骨牵引并夹板外固定 ,外固定支架固定 ,手术切开不扩髓交锁髓内钉内固定。采用Johner-wrhn评分标准评估治疗结果。结果 本组优良率为 6 8% (34/ 5 0 ) ,跟骨牵引并夹板优良率为2 5 % ,外固定支架优良率为 5 3 84 % ,手术切开复位。不扩髓交锁髓内钉固定组优良率最高。不扩髓交锁髓内钉Ⅰ期无张力闭合伤口病人伤口感染率无明显差异 ,Ⅰ期闭合伤口感染率低于Ⅱ期。结论 对复杂胫骨开放性骨折病人 ,应视其全身情况及局部软组织条件选择治疗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开放性胫骨骨折 治疗 Gustilo分类法 夹板外固定 外固定支架固定
下载PDF
去甲斑蝥素对人胆囊癌GBC-SD细胞系增殖及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31
18
作者 范跃祖 傅锦业 +1 位作者 赵泽明 陈春球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71-274,共4页
目的 探讨去甲斑蝥素 (NCTD)对人胆囊癌GBC SD细胞系增殖、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应用细胞培养技术培养GBC SD细胞 ;以MTT法检测NCTD对GBC SD细胞的杀伤抑制率 ;以Matrigel侵袭实验、过河实验和SABC法检测NCTD对GBC SD细胞的侵袭... 目的 探讨去甲斑蝥素 (NCTD)对人胆囊癌GBC SD细胞系增殖、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应用细胞培养技术培养GBC SD细胞 ;以MTT法检测NCTD对GBC SD细胞的杀伤抑制率 ;以Matrigel侵袭实验、过河实验和SABC法检测NCTD对GBC SD细胞的侵袭力和对PCNA、Ki 6 7、MMP2 、TIMP2 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NCTD可明显抑制GBC SD细胞的增殖和生长 ,且随浓度提高或时间延长作用增强 ,呈剂量 时间效应关系 ;IC50 为 5 6 .18μg/ml,最强抑制作用时间为第 4 8小时。Matrigel侵袭、过河实验显示 ,NCTD在 5 μg/ml时 ,即能抑制GBC SD细胞的体外侵袭和运动能力 ,随浓度提高 ,过膜细胞减少 ,过膜死亡细胞增多 ,过河时间延长 (P <0 .0 1)。免疫组化测定显示 ,NCTD(IC50 )作用 4 8h后 ,GBC SD细胞PCNA、Ki 6 7、MMP2 表达下降 ,TIMP2 表达上升 ,MMP2 /TIMP2 比值下降 (P <0 .0 5 )。结论 NCTD可抑制人胆囊癌GBC SD细胞的生长 ,低浓度下也能抑制其体外侵袭能力 ;其机制可能与直接抑制GBC SD细胞迁移运动 ,干扰GBC SD细胞增殖相关基因蛋白PCNA、Ki 6 7和细胞基质溶解相关基因蛋白MMP2 、TIMP2 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斑蝥素 胆囊癌 GBC-SD细胞系增殖 肿瘤细胞 细胞增殖 肿瘤侵袭
原文传递
我国会诊-联络精神病学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35
19
作者 于德华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3年第1期52-53,共2页
作为精神病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会诊-联络精神病学(consultation-liaison psychiatry,CLP)随着综合医院中精神卫生服务的出现而得到逐步发展,其概念范围、服务方式和学科发展重要性也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对我国目前会诊-联络精神病学的现状... 作为精神病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会诊-联络精神病学(consultation-liaison psychiatry,CLP)随着综合医院中精神卫生服务的出现而得到逐步发展,其概念范围、服务方式和学科发展重要性也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对我国目前会诊-联络精神病学的现状、需求和发展对策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诊 联络精神病学 现状 对策 中国
下载PDF
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30
20
作者 张立国 朱裕昌 +2 位作者 徐玉良 童立苗 方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35-337,共3页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诊断与治疗,比较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103例腰椎不稳症患者被分成两组进行为期10年的调查,其中手术组49例,采用后路棘突椎板间“H”型植骨融合术治疗;保守治疗组54例。所有患者均分别于治疗前...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诊断与治疗,比较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103例腰椎不稳症患者被分成两组进行为期10年的调查,其中手术组49例,采用后路棘突椎板间“H”型植骨融合术治疗;保守治疗组54例。所有患者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年、10年,由专人随访并予问卷调查及评分。结果:治疗后1年,手术组、保守治疗组评分由1郾65、1郾74提高至2郾88、2郾06;治疗后10年,手术组及保守治疗组评分分别提高至3郾61、2郾59,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提高。两组间评分亦有显著差异,其中中、青年组评分手术组显著高于保守治疗组(P<0郾001),而老年组间则无显著差异(P>0郾05)。结论: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诊断应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X线测量。手术治疗应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年龄、职业及X线测量等多种因素。对中、青年患者,腰椎融合术可以减轻症状,缩短病程,早日恢复工作,是较好选择;而对老年患者,保守治疗效果并不低于手术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不稳症 诊断 治疗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