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0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火电智慧电厂技术路线探讨与研究 被引量:40
1
作者 华志刚 郭荣 +1 位作者 崔希 汪勇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14,共7页
数字化智慧电厂是火电企业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结合火电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提出了火电智慧电厂技术路线和发展方向,探讨了火电智慧电厂系统架构及关键技术领域,并将火电智慧电厂技术体系划分为智慧数据、智慧安全、智慧生产、智... 数字化智慧电厂是火电企业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结合火电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提出了火电智慧电厂技术路线和发展方向,探讨了火电智慧电厂系统架构及关键技术领域,并将火电智慧电厂技术体系划分为智慧数据、智慧安全、智慧生产、智慧经营、智慧综合等5大技术平台,对各个系统和功能的关键技术发展现状进行了探讨。建议智慧电厂建设应遵循3个原则:1)根据电厂自身数字化水平、人员状况和生产经营需求而有所侧重;2)符合当地的电力市场政策,分阶段有序推进;3)在试点电厂实施的基础上,总结建设经验,不断完善智慧电厂体系架构,提升智慧电厂的建设水平和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电厂 智慧数据 智慧生产 智慧安全 智慧经营 智慧综合 智能控制 智能发电
下载PDF
碳中和背景下综合智慧能源发展趋势 被引量:39
2
作者 陆王琳 陆启亮 张志洪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18,共9页
为分析碳中和背景下综合智慧能源的发展趋势,介绍了国内外综合智慧能源发展状况,阐述了综合智慧能源的内涵及技术架构,将综合智慧能源关键技术归纳为能源生产、能源输送、能源存储、能源消费和能源智慧化等5个方面的技术,分析总结了各... 为分析碳中和背景下综合智慧能源的发展趋势,介绍了国内外综合智慧能源发展状况,阐述了综合智慧能源的内涵及技术架构,将综合智慧能源关键技术归纳为能源生产、能源输送、能源存储、能源消费和能源智慧化等5个方面的技术,分析总结了各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核心问题,提出了加强综合智慧能源统筹规划、推动关键技术及设备的国产化、促进综合智慧能源市场完善及推动用户侧能源服务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综合智慧能源 技术架构 关键技术 发展趋势
下载PDF
燃煤智能发电的关键技术 被引量:36
3
作者 华志刚 郭荣 汪勇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16,共9页
智能发电技术是提升燃煤电厂在发电领域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分析了燃煤智能发电的政策和行业背景,建立了燃煤智能发电技术的体系架构,对其中智能设备层、智能运维层和智能管理层的技术内容进行了梳理。提出了燃煤智能发电的几项关键技术... 智能发电技术是提升燃煤电厂在发电领域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分析了燃煤智能发电的政策和行业背景,建立了燃煤智能发电技术的体系架构,对其中智能设备层、智能运维层和智能管理层的技术内容进行了梳理。提出了燃煤智能发电的几项关键技术,对智能测量与控制、智能化运行节能、全寿命周期设备管理、智能机器人、智能化经营与管理、智能交互与智能安全防护等新技术的应用场景与国内外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对新技术与燃煤智能发电的融合进行了探讨,为燃煤智能发电的技术发展方向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智能发电 智能运行优化 全寿命周期管理 智能机器人 智能交互
下载PDF
煤粉锅炉超低负荷运行的技术问题和应对措施 被引量:35
4
作者 马达夫 张守玉 +3 位作者 何翔 陶丽 施鸿飞 陈端雨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84-791,803,共9页
对我国现阶段电站煤粉锅炉在低负荷(40%额定负荷以下)及超低负荷(20%~30%额定负荷)下出现的燃烧稳定性变差、水动力安全性降低、污染物排放升高和机组经济性下降等运行技术问题和相应措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取精细化燃烧调整等相... 对我国现阶段电站煤粉锅炉在低负荷(40%额定负荷以下)及超低负荷(20%~30%额定负荷)下出现的燃烧稳定性变差、水动力安全性降低、污染物排放升高和机组经济性下降等运行技术问题和相应措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取精细化燃烧调整等相应措施后锅炉可实现超低负荷稳燃;直流锅炉在30%额定负荷以上运行时水动力较安全,随着负荷的降低,汽包锅炉水动力安全性升高,运行经济性指标大幅度降低;污染物排放应着重关注NOx质量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锅炉 超低负荷 稳燃 水动力 污染物 经济性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我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政策分析及建议 被引量:34
5
作者 吴何来 李汪繁 丁先 《电力建设》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8-37,共10页
聚焦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新兴低碳技术,介绍了近年来国外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政策发展情况,另外着重从国家、地方政府层面入手对我国相关政策或规划进行了整理分析。过去10余年间,系列政策的... 聚焦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新兴低碳技术,介绍了近年来国外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政策发展情况,另外着重从国家、地方政府层面入手对我国相关政策或规划进行了整理分析。过去10余年间,系列政策的适时发布有力促进了我国CCUS的布局与发展,技术目前总体处于工业示范阶段。然而,相较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我国CCUS技术能力与项目规模仍有一定差距,并存在财税激励或补贴政策尚未出台、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建设缓慢、产业链布局不完善和国际合作话语权不强等主要不足。建议立足我国实际国情,在总结借鉴国外CCUS良好政策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加快推动低成本、低能耗、安全可靠的CCUS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集群建设,深化国际合作,逐步建立产业发展主导优势,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 碳达峰碳中和 政策分析 产业集群
原文传递
620~650℃锅炉过热器/再热器用新型奥氏体耐热钢SP2215的研发 被引量:22
6
作者 谢锡善 艾卓群 +5 位作者 迟成宇 于鸿垚 杨辉 宋建新 崔正强 罗坤杰 《钢管》 CAS 2018年第1期23-29,共7页
介绍TP347H、Super304H、HR3C超超临界电站锅炉材料的时效析出强化机理,并在此基础上研发出620~650℃锅炉过热器/再热器用新型奥氏体耐热钢SP2215。分析认为:以22Cr-15Ni为基的Fe-Cr-Ni新型奥氏体耐热钢SP2215,通过加入一定量的Cu、Nb... 介绍TP347H、Super304H、HR3C超超临界电站锅炉材料的时效析出强化机理,并在此基础上研发出620~650℃锅炉过热器/再热器用新型奥氏体耐热钢SP2215。分析认为:以22Cr-15Ni为基的Fe-Cr-Ni新型奥氏体耐热钢SP2215,通过加入一定量的Cu、Nb、N,在基体中形成多相复合强化,并在晶界形成M_(23)C_6碳化物强化。SP2215具有高的持久强度(650℃,10~5 h∧130 MPa;700℃,10~5 h∧80 MPa)和良好的抗腐蚀/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锅炉 新型奥氏体耐热钢 SP2215 强化机理 多相复合强化
下载PDF
智慧能源发展方向及趋势分析 被引量:22
7
作者 陈以明 李治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52-858,864,共8页
介绍了智慧能源的内涵、基本结构和系统建设框架,给出了智慧能源的5个发展方向: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业务一体化平台、人工智能深度应用、产业生态融合和自主可控,提出了智慧能源的4个发展趋势:各类运营模式长期并存、信息技术驱动传统能... 介绍了智慧能源的内涵、基本结构和系统建设框架,给出了智慧能源的5个发展方向: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业务一体化平台、人工智能深度应用、产业生态融合和自主可控,提出了智慧能源的4个发展趋势:各类运营模式长期并存、信息技术驱动传统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商业模式重塑和形成能源共同体,为能源的数字化、智能化和高效清洁的高质量发展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能源 人工智能 发展方向 趋势分析
下载PDF
深度调峰形势下燃煤机组的价值量化评估 被引量:22
8
作者 王树东 吕为智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01-706,共6页
为量化燃煤机组参与深度调峰所带来的价值,选取300 MW亚临界、600 MW亚临界和600 MW超临界机组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类型燃煤机组在深度调峰下的煤耗特性以及供电成本进行分析,在考虑环保效益的基础上建立燃煤机组调度模型,通过模型计算来... 为量化燃煤机组参与深度调峰所带来的价值,选取300 MW亚临界、600 MW亚临界和600 MW超临界机组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类型燃煤机组在深度调峰下的煤耗特性以及供电成本进行分析,在考虑环保效益的基础上建立燃煤机组调度模型,通过模型计算来量化深度调峰形势下燃煤机组的经济价值和环保效益。结果表明:随着负荷率的降低,燃煤机组的煤耗成本和单位供电成本均呈上升趋势;调峰幅度越大,其发电成本越高,且燃煤机组容量越高、蒸汽参数越高,其单位供电成本增幅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消纳 燃煤机组 深度调峰 供电成本 环保效益
下载PDF
脱硫废水烟道蒸发技术蒸发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白炎武 刘平元 +4 位作者 陆启亮 张娟 赵亮 陈伟 杨林军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5-141,共7页
采用PDA实验系统和燃煤热态实验系统,分别研究了不同双流体喷嘴的雾化特性及烟气温度、烟气湿度、氯离子质量浓度和脱硫废水温度等参数对脱硫废水蒸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喷嘴雾化特性存在一定差异,加工精度更高的喷嘴雾化效果相... 采用PDA实验系统和燃煤热态实验系统,分别研究了不同双流体喷嘴的雾化特性及烟气温度、烟气湿度、氯离子质量浓度和脱硫废水温度等参数对脱硫废水蒸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喷嘴雾化特性存在一定差异,加工精度更高的喷嘴雾化效果相对较好,大粒径液滴较少,蒸发时间较短;烟气温度对脱硫废水蒸发的影响最大,烟气温度升高可促进液滴蒸发,但粗液滴蒸发时间仍较长,要使脱硫废水进入电除尘器前基本蒸发完毕(停留时间≤0.75 s),则进口烟气温度需在130℃以上;烟气湿度增加,对脱硫废水蒸发有一定抑制作用;氯离子质量浓度和脱硫废水温度对脱硫废水的蒸发基本没有影响;脱硫废水蒸发后,约90%~95%氯离子以无机盐颗粒形式蒸发析出并被除尘器捕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废水 烟道蒸发 喷嘴 实验研究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效率分析 被引量:19
10
作者 郑开云 《发电设备》 2017年第5期305-309,共5页
以带回热的简单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布雷顿循环为研究对象,详细阐述了循环效率的分析计算方法和过程,讨论了透平入口温度和压力、压缩机入口温度和压比、透平和压缩机效率、回热器效率、压损等因素对循环效率的影响。进一步对于再压... 以带回热的简单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布雷顿循环为研究对象,详细阐述了循环效率的分析计算方法和过程,讨论了透平入口温度和压力、压缩机入口温度和压比、透平和压缩机效率、回热器效率、压损等因素对循环效率的影响。进一步对于再压缩循环的分析表明,再压缩循环可解决"夹点"问题,从而显著提高循环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布雷顿循环 效率
下载PDF
风电机组偏航系统故障诊断与寿命预测综述 被引量:16
11
作者 胡姚刚 刘怀盛 +4 位作者 时萍萍 陈新岗 方超 李辉 冉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4871-4883,共13页
故障诊断与寿命预测技术是掌握偏航系统故障类型、位置、严重程度及剩余寿命的有效手段,对优化运维检修策略、减少运维费用和发电量损失有重要作用。该文中综述了偏航系统故障诊断与寿命预测研究现状,首先,介绍偏航系统常见故障模式和... 故障诊断与寿命预测技术是掌握偏航系统故障类型、位置、严重程度及剩余寿命的有效手段,对优化运维检修策略、减少运维费用和发电量损失有重要作用。该文中综述了偏航系统故障诊断与寿命预测研究现状,首先,介绍偏航系统常见故障模式和状态监测数据来源与特点;其次,分别评述基于模型和基于数据驱动的偏航系统故障诊断方法研究现状;再次,重点从理论寿命计算和基于有限元分析的寿命预测两方面,对偏航系统部件(如偏航轴承、制动缸和制动摩擦片等)的寿命预测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最后,从偏航系统状态监测数据分析、故障诊断、寿命预测和寿命管理等方面提出研究要点及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机组 偏航系统 监测数据 故障诊断 寿命预测
下载PDF
燃煤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预处理工艺选择与实践 被引量:16
12
作者 张娟 刘平元 +1 位作者 吉顺健 黄传敏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40-846,共7页
根据西宁火电厂末端脱硫废水水质特点以及后续浓缩减量工艺对进水水质的要求,提出三级软化加药及沉淀池+管式膜两级分离的预处理工艺路线。结果表明:相比较传统的两级软化一级分离工艺,所提方法将加药成本由41元/t降低至17元/t,实现了... 根据西宁火电厂末端脱硫废水水质特点以及后续浓缩减量工艺对进水水质的要求,提出三级软化加药及沉淀池+管式膜两级分离的预处理工艺路线。结果表明:相比较传统的两级软化一级分离工艺,所提方法将加药成本由41元/t降低至17元/t,实现了污泥的综合利用,提高了系统的抗冲击能力,为后续的浓缩减量和固化模块提供了优质的进水水质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废水 零排放 预处理 管式膜
下载PDF
配风方式对燃煤锅炉掺烧污泥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孟涛 邢小林 +3 位作者 张杰 周磊 张涛 王长安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63-271,共9页
燃煤耦合污泥发电技术研究主要聚焦在掺混比等条件的影响,而主燃区过量空气系数等因素的影响规律尚不清晰。鉴于此,采用涡耗散模型对600 MW四角切圆煤粉锅炉掺烧市政污泥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污泥掺混比例、主燃区过量空气系数以及... 燃煤耦合污泥发电技术研究主要聚焦在掺混比等条件的影响,而主燃区过量空气系数等因素的影响规律尚不清晰。鉴于此,采用涡耗散模型对600 MW四角切圆煤粉锅炉掺烧市政污泥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污泥掺混比例、主燃区过量空气系数以及二次风配风方式对燃煤锅炉内污泥掺混燃烧及NOx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污泥掺混比增加,炉膛整体温度下降,影响燃烧稳定性,同时炉膛出口NOx浓度有所降低。当污泥掺混比例增长至20%,炉膛出口温度约下降100 K,NOx浓度减少53.2%。而污泥掺混比例对于炉膛内速度场分布影响较小。随着主燃区过量空气系数由0.72增加至0.96,炉膛出口温度增幅较小,仅增加15 K左右,而NOx浓度则大幅增长,由174.39 mg/m3增长至352.09 mg/m3,约增长50.4%。在本文过量空气系数范围内,考虑温度和NOx浓度,推荐主燃区过量空气系数0.84。不同二次风配风对燃煤锅炉掺烧污泥影响差异较大。5种配风方式下,炉膛出口温度和NOx浓度有较大变化。鼓腰配风下炉膛出口温度最低,为1 289 K,而倒塔配风温度最高,为1 341 K。同时鼓腰配风下NOx浓度较高,为207.77 mg/m3,束腰配风NOx浓度较低,为156.42mg/m3。综合温度和NOx浓度,本文二次风配风推荐采用束腰配风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政污泥 掺混燃烧 燃烧特性 污染物排放 数值模拟 配风方式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在火电行业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4
14
作者 华志刚 范佳卿 +2 位作者 郭荣 汪勇 吴潇翔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98-207,共10页
在调研国内外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和技术路线的基础上,思考人工智能技术在火电行业的应用场景和技术突破点,探讨人工智能在火电行业的技术发展方向。分析火电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在感知、决策、执行等环节所需的计算机视觉、大数据、物联... 在调研国内外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和技术路线的基础上,思考人工智能技术在火电行业的应用场景和技术突破点,探讨人工智能在火电行业的技术发展方向。分析火电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在感知、决策、执行等环节所需的计算机视觉、大数据、物联网、智能控制和智能机器人等技术路线,论述在安全管理、生产管理以及经营决策等场景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并对典型应用案例进行分析,提出人工智能技术在火电行业的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火电行业 生产经营 计算机视觉 智能机器人
下载PDF
污泥-烟煤混合燃料燃烧特性与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孟涛 邢小林 +3 位作者 陈传恒 张杰 杨琨 张涛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7-93,共7页
将污泥与煤以一定的比例掺混燃烧,有望提高混合燃料的燃烧特性,从而促进污泥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本文通过热重实验,研究了3种含水量较高的湿污泥与淮南煤直接掺烧时的燃烧特性,并通过2种典型的多重扫描速率方法计算了直接掺烧时... 将污泥与煤以一定的比例掺混燃烧,有望提高混合燃料的燃烧特性,从而促进污泥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本文通过热重实验,研究了3种含水量较高的湿污泥与淮南煤直接掺烧时的燃烧特性,并通过2种典型的多重扫描速率方法计算了直接掺烧时的动力学参数。污泥在混合样品中的比例分别为10%、30%和50%(以质量计)。结果表明:污泥与煤掺烧时的失重主要发生在200℃之前和400~1000℃之间;污泥比例越高,掺混样品在400~1000℃之间的失重峰越窄;当污泥比例为10%时,掺混样品的失重行为与煤相似;煤单独燃烧以及煤与污泥等比例掺烧时的表观活化能均随着转化率的增加而减小,在相同的转化率下,后者的数值总是大于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掺烧 燃烧特性 动力学 热重分析 表观活化能 转化率
下载PDF
超临界CO_2循环与燃煤锅炉集成技术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郑开云 黄志强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43-848,854,共7页
针对再压缩超临界CO_2循环与燃煤锅炉集成时,工质进入锅炉温度高、吸热温度区间窄、流量大的问题,提出部分冷却循环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工质分流冷却锅炉尾部烟气方案和改进的空气预热方式,并对循环进行了详细的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相比... 针对再压缩超临界CO_2循环与燃煤锅炉集成时,工质进入锅炉温度高、吸热温度区间窄、流量大的问题,提出部分冷却循环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工质分流冷却锅炉尾部烟气方案和改进的空气预热方式,并对循环进行了详细的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相比再压缩循环,部分冷却循环与锅炉集成可显著改善上述问题;通过工质分流冷却锅炉尾部烟气,可控制锅炉排烟温度,确保锅炉效率;当工质从主压缩机出口分流时,循环效率随着分流比增大而降低,当工质从高温回热器入口分流时,循环效率起初随着分流比增大保持不变,当分流比超过临界值后逐步降低;2种改进的空气预热方式均可达到提高二次风预热温度、降低工质进入锅炉温度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 燃煤锅炉 再压缩循环 部分冷却循环 效率
下载PDF
我国大型汽轮机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2
17
作者 史进渊 李军 +4 位作者 刘霞 杨宇 孙庆 夏心磊 祁昊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98-506,共9页
从大型汽轮机技术发展的角度,对2010—2019年我国大型汽轮机技术的一系列重要进展和下一步研究方向进行了阐述。介绍了大型汽轮机技术发展的背景,总结了过去10年我国火电与核电汽轮机技术研究的新成就,包括提高汽轮机效率的通流部分优... 从大型汽轮机技术发展的角度,对2010—2019年我国大型汽轮机技术的一系列重要进展和下一步研究方向进行了阐述。介绍了大型汽轮机技术发展的背景,总结了过去10年我国火电与核电汽轮机技术研究的新成就,包括提高汽轮机效率的通流部分优化与宽负荷性能优化技术,保证汽轮机安全性的结构强度与寿命、轴系动特性与支撑以及高温材料与焊接转子的设计技术,提高汽轮机灵活性的一键起停与热应力监控技术。针对大型汽轮机技术的发展现状,提出我国大型汽轮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包括700℃火电汽轮机的镍基合金高温部件、非镍基合金高温转子与总体布置技术,2 000 MW等级核电汽轮机研制的关键技术和2 000~2 300 mm半速长叶片研制,汽轮机的智能设计、智能制造和智能运维技术,大型汽轮机技术的发展目标是进一步提高汽轮机的效率、保证汽轮机的安全服役和灵活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机 性能优化 长寿命 高可靠性 灵活性 智能技术
下载PDF
我国汽轮机产品的新进展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11
18
作者 史进渊 阳虹 +3 位作者 张宏涛 方宇 李军 王宝来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42-550,共9页
从汽轮机产品发展的角度出发,对2010—2019年我国汽轮机一系列重要进展和下一步发展方向进行了评述,简要介绍了国外700℃火电汽轮机和1700 MW级核电汽轮机的进展,总结了我国火电汽轮机、核电汽轮机和工业汽轮机的技术特点和新进展,提出... 从汽轮机产品发展的角度出发,对2010—2019年我国汽轮机一系列重要进展和下一步发展方向进行了评述,简要介绍了国外700℃火电汽轮机和1700 MW级核电汽轮机的进展,总结了我国火电汽轮机、核电汽轮机和工业汽轮机的技术特点和新进展,提出了我国汽轮机技术下一步的发展目标和研究方向,包括发电效率50%以上机组的汽轮机、1900~2200 MW核电汽轮机及全速1450~1550 mm和半速2000~2300 mm长叶片。结果表明:2010—2019年,我国高参数660~1240 MW火电汽轮机、1000~1755 MW核电汽轮机、工业驱动用与工业发电用汽轮机以及大容量汽轮机的功率、参数和末级长叶片取得了重要的新成就;国内基本形成了大功率火电汽轮机、核电汽轮机及工业汽轮机的自主化设计、国产化制造和批量化生产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电汽轮机 核电汽轮机 工业汽轮机 进汽参数 长叶片
下载PDF
某电厂660MW超临界机组宽负荷脱硝技术应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曹建文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26,共5页
针对燃煤机组在低负荷时,脱硝装置(SCR)由于烟温低而不能满足投运要求的问题,以某660 MW超临界机组为例,提出4种宽负荷脱硝改造方案进行分析比较,确认采用给水旁路+省煤器再循环的改造方案。根据机组改造后的实际效果分析此方案的可行性... 针对燃煤机组在低负荷时,脱硝装置(SCR)由于烟温低而不能满足投运要求的问题,以某660 MW超临界机组为例,提出4种宽负荷脱硝改造方案进行分析比较,确认采用给水旁路+省煤器再循环的改造方案。根据机组改造后的实际效果分析此方案的可行性,总结其技术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负荷脱硝 SCR入口烟温 给水旁路 省煤器再循环
下载PDF
基于进气温度调节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热力性能优化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范雪飞 蒋俊 +2 位作者 刘网扣 朱志劼 王思远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72-277,共6页
以GES109FA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进气温度调节的机组热力性能综合优化方案,即分别利用余热锅炉低压蒸汽、尾部烟道排烟在1台机组上实现压气机进气冷却和进气加热的功能,给出了相应的热力设计参数,并采用GTPro软... 以GES109FA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进气温度调节的机组热力性能综合优化方案,即分别利用余热锅炉低压蒸汽、尾部烟道排烟在1台机组上实现压气机进气冷却和进气加热的功能,给出了相应的热力设计参数,并采用GTPro软件进行了进气冷却或进气加热前后的热力计算。结果表明:在基本负荷下,降低进气温度可使联合循环发电功率提高4.73%~6.10%;在部分负荷下,进气温度由15℃提高到35℃时,燃机负荷率上升8%~14%,联合循环发电效率可以提高0.88%左右,从而满足机组在不同大气温度和负荷条件下热力性能优化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 进气加热 进气冷却 性能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