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涎腺淋巴上皮病及其恶变的病理诊断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罗 黄爱玉 张孟殷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88-190,共3页
涎腺淋巴上皮病少见,而恶变者更罕见,临床诊断常有困难,尤其是良恶性的区分及与其它转移癌的鉴别更为困难。现将我院收治的38例涎腺上皮病变的病理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对淋巴上皮病恶变的组织学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进行了探讨。材料与方... 涎腺淋巴上皮病少见,而恶变者更罕见,临床诊断常有困难,尤其是良恶性的区分及与其它转移癌的鉴别更为困难。现将我院收治的38例涎腺上皮病变的病理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对淋巴上皮病恶变的组织学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进行了探讨。材料与方法1973~1983年经我院颌面外科收治的“涎腺淋巴上皮病”共38例。复习有关病理切片、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诞腺肿瘤 诞腺上皮病变 病理诊断
下载PDF
颅底—翼腭窝原发肿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孟殷 黄爱玉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7期373-375,共3页
本文报告近10年来所见原发于颅底—翼腭窝肿瘤1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神经鞘瘤4例,化学感受器肿瘤、纤维瘤、巨细胞瘤、纤维血管瘤、淋巴血管瘤、混合瘤、粘液表皮样癌和腺样囊性癌各1例,作者对原侧方进路手术作了改进,凿断额弓、切断... 本文报告近10年来所见原发于颅底—翼腭窝肿瘤1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神经鞘瘤4例,化学感受器肿瘤、纤维瘤、巨细胞瘤、纤维血管瘤、淋巴血管瘤、混合瘤、粘液表皮样癌和腺样囊性癌各1例,作者对原侧方进路手术作了改进,凿断额弓、切断面神经总干,以达到肿瘤上端的充分显露和巨大肿瘤的整块取出。手术结束时,重新吻合面神经,面神经功能在半年左右均获得恢复,治疗效果满意,无重要并发症或后遗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窝肿瘤 手术
下载PDF
面部皮肤癌的手术切除与整复 被引量:1
3
作者 栾菁 朱云山 黄爱玉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1998年第1期54-55,共2页
面部皮肤癌的手术切除与整复OPERATIONRESECTIONANDRECONSTRUCTIONOFFACIALSKINCARCINOMA栾菁朱云山黄爱玉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中以皮肤癌为多见。皮肤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 面部皮肤癌的手术切除与整复OPERATIONRESECTIONANDRECONSTRUCTIONOFFACIALSKINCARCINOMA栾菁朱云山黄爱玉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中以皮肤癌为多见。皮肤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多发生在暴露部位,70%~80%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 皮肤癌 外科手术 切除 整复
下载PDF
正常涎腺及涎腺肿瘤雌激素受体初步研究
4
作者 贡志刚 黄爱玉 +2 位作者 张孟殷 刘志民 严文洪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00-302,共3页
口腔颌面部肿瘤中涎腺肿瘤极为常见,目前的治疗方法尚不够满意,迫切需要发展其他治疗手段。乳腺癌、前列腺癌等一些肿瘤的内分泌治疗成功为此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目前国内尚未见有定量研究涎腺雌激素受体(ER)的报道。国外也只有... 口腔颌面部肿瘤中涎腺肿瘤极为常见,目前的治疗方法尚不够满意,迫切需要发展其他治疗手段。乳腺癌、前列腺癌等一些肿瘤的内分泌治疗成功为此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目前国内尚未见有定量研究涎腺雌激素受体(ER)的报道。国外也只有笼统地描述性定量研究涎腺胞浆ER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涎腺 涎腺肿瘤 雌激素受体
下载PDF
针吸细胞学检查对头颈部肿块诊断价值的探讨
5
作者 姬美蓉 卢珊 +1 位作者 黄爱玉 张孟殷 《实用癌症杂志》 1991年第3期164-165,共2页
头颈部肿块的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和临床表现,但有时仍不能确诊,特别是对淋巴结良、恶性增殖性疾病的鉴别,误诊率达25%~47%,作者利用肿块穿刺针吸细胞学涂片或印片,作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及免疫标记检查,结合临床及病理资料提高诊... 头颈部肿块的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和临床表现,但有时仍不能确诊,特别是对淋巴结良、恶性增殖性疾病的鉴别,误诊率达25%~47%,作者利用肿块穿刺针吸细胞学涂片或印片,作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及免疫标记检查,结合临床及病理资料提高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块 针吸 细胞学 诊断
下载PDF
头颈部第二原发癌的诊断
6
作者 张孟殷 黄爱玉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9期540-541,共2页
多原发癌文献上早有报道,但直至70年代后期,始为各国学者所重视。近年来,由于恶性肿瘤治疗上的进展,头颈部癌患者的生存期得到较大的延长,因而头颈部第二原发癌的发生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临床医生对此应有充分的认识,及时作出正确诊断... 多原发癌文献上早有报道,但直至70年代后期,始为各国学者所重视。近年来,由于恶性肿瘤治疗上的进展,头颈部癌患者的生存期得到较大的延长,因而头颈部第二原发癌的发生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临床医生对此应有充分的认识,及时作出正确诊断,并予以积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第二原发癌 诊断
下载PDF
修复口内缺损的胸大肌肌皮瓣延期坏死的原因分析(附3例报告)
7
作者 黄爱玉 张孟殷 严文洪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1992年第1期58-59,共2页
口腔器官的恶性肿瘤广泛切除后组织缺损的立即修复。不但能使部份晚期病人获得手术切除的机会,从而延长病人的存活期,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重建面颈部的外形和功能,有助于改善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应用皮瓣或肌皮瓣修复面颈部的组织缺损,... 口腔器官的恶性肿瘤广泛切除后组织缺损的立即修复。不但能使部份晚期病人获得手术切除的机会,从而延长病人的存活期,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重建面颈部的外形和功能,有助于改善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应用皮瓣或肌皮瓣修复面颈部的组织缺损,受区条件较好,与口内相比容易获得成功,而口腔是一个污染环境,缺损的形态不规则,因此移位修复口腔的皮瓣或肌皮瓣,不但可因早期的蒂部供血障碍导致失败,既使早期获得成功后亦可因口腔内种种不利因素而发生延期坏死。在以往十多年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大肌肌皮瓣 口内缺损 肌皮瓣修复 口腔癌 面颈部 供血障碍 受区 口底 存活期 岛状
下载PDF
Eagle's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附7例分析
8
作者 杨波 余卫星 黄爱玉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1998年第2期82-84,共3页
茎突过长是一种较少见的解剖异常,偶而可伴随有口咽,头颈部的不适或疼痛,并被命名为Eagle's综合征。本文对7例因茎突过长而致口腔、咽、颈部不适的患者,从发病原因、病理机制、临床表现和体征,诊断及治疗等各方面进行了回... 茎突过长是一种较少见的解剖异常,偶而可伴随有口咽,头颈部的不适或疼痛,并被命名为Eagle's综合征。本文对7例因茎突过长而致口腔、咽、颈部不适的患者,从发病原因、病理机制、临床表现和体征,诊断及治疗等各方面进行了回顾分析;总结了两种手术途径的适应征和优缺点。作者首次将3维CT重建成像技术用于Eagle's综合征的诊断,认为与以前常用的X线检查方法相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gle's综合征 诊断 治疗 3维CT重建
下载PDF
20例涎腺淋巴上皮病恶变 被引量:1
9
作者 黄爱玉 张孟殷 +1 位作者 李学祥 张罗 《肿瘤》 CAS 1987年第1期31-31,共1页
现将本院1973~1983年20例经病理证实为淋巴上皮病恶变患者,其中上皮成分恶变者15例;淋巴成分恶变者5例,分析如下:临床和病理1.一般资料本组20例中,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10~67岁。
关键词 淋巴上皮病 病理 上皮成分 恶性病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