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企业到学校:高职院校跨界教师专业发展机制探究——基于社会认知职业理论视角 被引量:7
1
作者 彭贤杰 孙晓楠 岳梦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3-91,共9页
来自企业的跨界教师(以下简称“跨界教师”)是高职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专业发展和职业成长是新时代教师队伍改革和发展的关键任务。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构成了跨界教师专业发展的应然逻辑起点与实然发展基础。本研究基于社会认知... 来自企业的跨界教师(以下简称“跨界教师”)是高职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专业发展和职业成长是新时代教师队伍改革和发展的关键任务。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构成了跨界教师专业发展的应然逻辑起点与实然发展基础。本研究基于社会认知职业理论,深入剖析了四位跨界教师的专业成长,探究了跨界教师经历的新手-熟练-胜任-能手四个阶段的发展路径,发现了自我效能、绩效目标、自我管理、工作环境、企业与政府支持对跨界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影响,揭示了影响跨界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研究发现:个人自我效能感、结果期待推动了跨界教师的职业适应;以全程性的教学反思和跨界专业资源优势释放为重点的自我管理成为跨界教师入校后个体专业教学实践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产教交融”式的专业发展模式是跨界教师实现职业教育专业教师“双元”能力均衡的有效路径。基于研究结论,本研究提出促进跨界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制定职业院校引进高质量企业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措施以优化跨界教师的引进与培育;建立系统完善的跨界教师职后培训体系;提供跨界教师“双元”能力均衡发展平台;创设跨界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跨界教师 教师专业发展 社会认知职业理论
原文传递
算法推荐时代历史虚无主义传播的表征、危害及应对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妃 范洁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24年第2期17-28,共12页
在“两个大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的背景下,历史虚无主义借助算法推荐等数字媒介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技术条件,不仅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反而不断翻新花样,呈现出传播话语“软性化”、传播方式“精准化”、传播内容“可信化”、传播影响... 在“两个大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的背景下,历史虚无主义借助算法推荐等数字媒介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技术条件,不仅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反而不断翻新花样,呈现出传播话语“软性化”、传播方式“精准化”、传播内容“可信化”、传播影响“深远化”等新表征。算法推荐时代历史虚无主义本质上是一种唯心主义的错误历史观,其借助算法推荐技术进行传播,很容易四处蔓延,从而给个人、社会和国家带来思想困惑、意义迷失、政治危机、安全侵蚀等严重后果。为此,我们必须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准确揭露历史虚无主义理论实质基础上多维度采取反制举措,从坚守主流阵地、优化算法设计、加强算法规制和培育算法素养等方面入手,抵御历史虚无主义在算法推荐场域的滥觞,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 历史虚无主义 传播 应对
下载PDF
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校师德政策的价值分析——基于Nvivo11的文本分析
3
作者 岳梦 《教育探索》 2023年第7期1-7,共7页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国家颁布的师德政策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引。厘清师德政策中蕴含的价值取向、利益表达与整合对推进政策实施意义重大。通过对19项高校师德建设相关政策文本的编码,从政策价值选择、合目的性、有效性等三个...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国家颁布的师德政策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引。厘清师德政策中蕴含的价值取向、利益表达与整合对推进政策实施意义重大。通过对19项高校师德建设相关政策文本的编码,从政策价值选择、合目的性、有效性等三个特征维度进行政策价值分析发现:在价值选择上,师德政策决策凸显了教育内在价值与社会外在价值的统一;在合目的性上,师德政策符合各方政策主体对国家、社会、教育、教师的不同价值诉求,政策获得普遍认可和接受;在有效性上,政策的施策科学性增强,但仍存在政策实施成效评价不足的问题。为更好地实现师德政策价值目标和政策目标,从教师思想政治与专业发展并重、提升高校师德建设的制度效能、师德建设要引领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完善师德建设评价机制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政策价值实现的实践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师德政策 价值分析 实践策略
原文传递
高职院校教师资格准入的现实困境及解决对策
4
作者 岳梦 《当代职业教育》 2022年第5期97-103,共7页
当前高职院校教师资格准入制度的不完善影响了“双师型”教师的高质量发展,同时,高职院校教师资格考试和资格认定的纯属地化管理增加了各地资格获得难度,并造成质量参差不齐。以上海市为例,目前,高职院校教师资格准入存在资格申请对象... 当前高职院校教师资格准入制度的不完善影响了“双师型”教师的高质量发展,同时,高职院校教师资格考试和资格认定的纯属地化管理增加了各地资格获得难度,并造成质量参差不齐。以上海市为例,目前,高职院校教师资格准入存在资格申请对象的开放性低、资格考试的专业性浅、教师培养与资格准入的关联性弱等问题。为优化高职院校教师资格准入制度,解决教师资格准入实践层面的现实困境,从以类型特色重构资格体系,推动资格认定分类施策;扩大资格认定范围,保障高职院校用人主体权益;健全专业标准,优化准入制度设计;构建专业化培养与资格准入的强衔接机制等四个方面提出解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教师资格准入 资格认定 质量保障 属地化管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