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伴有踝关节骨折的亚急性下胫腓损伤手术治疗的中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陈城 李学谦 +8 位作者 傅紹菱 王诚 梅国华 苏琰 薛剑锋 邹剑 顾文奇 宋国勋 施忠民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18,共9页
目的探讨伴有踝关节骨折的亚急性下胫腓损伤手术治疗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9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足踝外科手术治疗的14例伴有踝关节骨折的亚急性下胫腓损伤患者资料。男11例,女3例;年龄17~61岁... 目的探讨伴有踝关节骨折的亚急性下胫腓损伤手术治疗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9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足踝外科手术治疗的14例伴有踝关节骨折的亚急性下胫腓损伤患者资料。男11例,女3例;年龄17~61岁,平均35.9岁;Danis-Weber分型:B型6例,C型8例;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7例,旋前外展型1例,旋前外旋型6例(4例为Maisonneuve骨折)。下胫腓处理方式如下:下胫腓螺钉固定11例,Tightrope弹性固定1例,下胫腓螺钉联合Tightrope混合固定1例,下胫腓融合1例。术后观察并发症,比较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结果14例患者术后随访24~85个月(平均46.8个月)。9例(包括1例混合固定)取出下胫腓螺钉(1例取出所有内固定手术后伤口感染,2例出现下胫腓分离,5例踝关节退变,1例出现腓骨骨不连)。3例患者未取出下胫腓螺钉(2例螺钉断裂,1例螺钉松动,1例下胫腓分离)。VAS评分从术前(6.8±0.9)分降至末次随访时(1.4±1.3)分,AOFAS的踝-后足评分从术前(35.3±6.3)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86.8±11.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AOFAS的踝-后足评价:优8例,良4例,可2例。结论伴有踝关节骨折的亚急性下胫腓损伤手术重新稳定下胫腓和踝关节,中期疗效良好,疼痛和踝关节功能改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损伤 韧带 关节 骨折 连接错位 骨折固定术 截骨术
原文传递
Hepple Ⅴ型距骨骨软骨损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4
2
作者 施忠民 顾文奇 +3 位作者 许同龙 邹剑 薛剑锋 梅国华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5年第4期291-295,共5页
背景:大多数距骨骨软骨损伤都是由踝关节骨折和踝关节扭伤等创伤引起的,有关其分型和治疗的报道很多,但关于HeppleⅤ型即囊性变的距骨骨软骨损伤,特别是面积〉1.5 cm2的缺损的治疗和预后临床并不统一。目的:探讨经内踝截骨、松质骨植... 背景:大多数距骨骨软骨损伤都是由踝关节骨折和踝关节扭伤等创伤引起的,有关其分型和治疗的报道很多,但关于HeppleⅤ型即囊性变的距骨骨软骨损伤,特别是面积〉1.5 cm2的缺损的治疗和预后临床并不统一。目的:探讨经内踝截骨、松质骨植骨、富血小板血浆凝胶覆盖治疗HeppleⅤ型距骨骨软骨损伤的手术技巧及预后。方法:2013年10月至2014年11月,13例HeppleⅤ型内侧距骨骨软骨损伤行内踝截骨、囊腔病灶清理、松质骨打压植骨及富血小板血浆凝胶覆盖软骨缺损区域。男9例,女4例;年龄19~61岁,平均38.2岁。病程11~49个月,平均25个月。末次随访摄踝关节正侧位片,并同时行踝关节MRI检查,比较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的直观模拟量表疼痛VAS评分及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结果:本组共12例患者获最终随访,随访时间9~22个月,平均15个月。影像学随访证实术后10~14周(平均12周)截骨端愈合,MRI检查则显示,除2例患者出现原病损处关节软骨有过度增生表现(踝关节功能良好)外,其余患者移植区愈合良好。患者VAS评分及AOFAS踝与后足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随访期间未见伤口感染、内固定失效、截骨端不愈合、畸形愈合等并发症。结论:对于面积〉1.5 cm2的HeppleⅤ型距骨骨软骨损伤,经内踝截骨、囊性变病灶清理、松质骨打压植骨及富血小板血浆凝胶覆盖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并改善其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骨 骨软骨损伤 富血小板血浆
下载PDF
踝关节镜后方入路微骨折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注射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城 傅绍菱 +9 位作者 李学谦 王诚 梅国华 苏琰 薛剑锋 邹剑 张解元 顾文奇 宋国勋 施忠民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01-707,共7页
目的探讨踝关节镜后方入路微骨折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注射治疗距骨体后部距骨骨软骨损伤(OLT)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9年9月至2020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3例距骨体后部OLT患者的临床资料, ... 目的探讨踝关节镜后方入路微骨折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注射治疗距骨体后部距骨骨软骨损伤(OLT)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9年9月至2020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3例距骨体后部OLT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10例, 女3例;年龄10~65岁[(38.2±15.9)岁]。依据Hepple分型:Ⅱ型4例, Ⅳ型3例, Ⅴ型6例。依据Elias分区:7区9例, 9区4例。病程为13~51个月[(26.2±11.4)个月]。均行踝关节镜后方入路微骨折术联合PRP注射治疗。记录手术时间, 并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及1年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及踝关节活动度(ROM)。术后1年软骨损伤修复情况采用软骨修复组织磁共振观察(MOCART)评分。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5个月[(15.7±3.7)个月]。手术时间为50~90 min[(63.8±13.3)min]。VAS由术前3.0(3.0, 4.0)分减少至术后3个月及1年的1.0(0, 2.0)分、1.0(0, 1.5)分;AOFAS踝-后足评分由术前(66.1±11.8)分增加至术后3个月及1年的(84.8±9.5)分、(92.9±8.6)分;踝关节ROM由术前(48.5±7.5)°增加至术后3个月及1年的(61.9±10.3)°、(65.4±11.8)°(P均<0.05)。与术后3个月比较, 术后1年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3个月比较, 术后1年AOFAS踝-后足评分及踝关节RO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依据AOFAS踝-后足评分, 优11例, 良1例, 可1例, 优良率为92%。术后1年MOCART评分为40~85分[(70.4±14.2)分]。所有患者术后无坏死、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2例在康复训练时有轻微一过性疼痛, 经非手术治疗后改善。结论对于距骨体后部OLT, 踝关节镜后方入路微骨折术联合PRP注射可减轻疼痛、改善踝关节功能, 同时有效修复软骨损伤, 短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 距骨 关节镜 富血小板血浆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拇外翻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和翻修手术治疗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王诚 施忠民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2年第9期893-897,共5页
拇外翻复发是临床最常见且难以处理的拇外翻术后并发症之一。由于对拇外翻三维畸形与复发危险因素的认识不足,总体复发率居高不下,治疗方案的选择也仍有很大的争议。手术操作不当、重度畸形是已知的复发危险因素,而第1跖列不稳定、合并... 拇外翻复发是临床最常见且难以处理的拇外翻术后并发症之一。由于对拇外翻三维畸形与复发危险因素的认识不足,总体复发率居高不下,治疗方案的选择也仍有很大的争议。手术操作不当、重度畸形是已知的复发危险因素,而第1跖列不稳定、合并扁平足畸形等在拇外翻复发中的作用正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更多关注。除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以外,改良Lapidus截骨、跖骨近端截骨等也被证明是疗效可靠的翻修术式。本文旨在总结拇外翻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并针对复发后翻修手术的选择进行探讨,以期对拇外翻复发的预防与处理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外翻 复发 翻修手术 综述
下载PDF
微创Chevron-Akin截骨术治疗轻中度拇外翻的早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学谦 张解元 +6 位作者 傅绍菱 王诚 陈城 宋国勋 顾文奇 梅国华 施忠民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2年第9期824-829,共6页
目的:探讨微创Chevron-Akin(minimally invasive Chevron-Akin,MICA)截骨术治疗轻中度拇外翻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19年6月至2021年4月,采用MICA截骨术治疗26例(29足)轻中度拇外翻患者,其中男1例,女25例;年龄19~78(38.3±19.5)... 目的:探讨微创Chevron-Akin(minimally invasive Chevron-Akin,MICA)截骨术治疗轻中度拇外翻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19年6月至2021年4月,采用MICA截骨术治疗26例(29足)轻中度拇外翻患者,其中男1例,女25例;年龄19~78(38.3±19.5)岁。观察并比较手术前后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第1、2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第1跖骨短缩。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前足评分系统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治疗效果,并记录相关并发症。结果:26例(29足)均获得随访,时间12~33(19.6±5.1)个月。HVA、IMA分别由术前的(32.3±6.6)°、(11.7±3.2)°矫正为术后的(13.0±5.3)°、(6.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1跖骨短缩(2.7±1.1)mm。AOFAS评分由术前的(55.7±7.4)分提高到术后的(88.5±7.9)分(P<0.01),其中优15足,良11足,可3足。VAS由术前的(6.5±1.5)分改善为术后的(0.7±0.4)分(P<0.01)。结论:MICA截骨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率低,并且能有效改善拇外翻畸形,是治疗轻中度拇外翻的安全可靠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外翻 微创外科手术 截骨术 复位 内固定
下载PDF
关节镜下改良Brostr?m术联合微创跟骨截骨术治疗合并隐匿性高弓足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 被引量:3
6
作者 傅绍菱 顾文奇 +9 位作者 李学谦 陈城 王诚 宋国勋 张解元 邹剑 薛剑锋 苏琰 梅国华 施忠民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93-700,共8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改良Brostr?m术联合微创跟骨截骨术治疗合并隐匿性高弓足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短期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11月至2020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2例合并隐匿性高弓足的慢性踝关...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改良Brostr?m术联合微创跟骨截骨术治疗合并隐匿性高弓足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短期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11月至2020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2例合并隐匿性高弓足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5例, 女7例;年龄16~62岁[(40.3±15.1)岁]。均采用关节镜下改良Brostr?m术联合微创跟骨截骨术治疗。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及1年足负重侧位跟骨倾斜角、Meary角、内侧楔骨高度及后足长轴位跟骨外翻角, 评估骨性结构及足部力线改善情况;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踝关节功能及疼痛改善程度。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3年[(1.6±0.6)年]。跟骨倾斜角由术前(24.6±5.3)°降至术后3个月及1年的(22.5±4.9)°、(22.3±5.0)°;Meary角由术前6.6°(5.2°, 7.6°)降至术后3个月及1年的2.5°(0.5°, 3.8°)、2.1°(0.5°, 3.2°);内侧楔骨高度由术前(24.3±5.3)mm降至术后3个月及1年的(22.3±4.8)mm、(22.3±4.6)mm;跟骨外翻角由术前-7.1°(-10.3°, -5.9°)增至术后3个月及1年的2.3°(-2.5°, 4.5°)、2.4°(-1.6°, 3.8°)(P均<0.01)。与术后3个月比较, 术后1年跟骨倾斜角、Meary角、内侧楔骨高度及跟骨外翻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OFAS踝-后足评分由术前(66.8±8.7)分增至术后3个月及1年的(81.0±5.9)分、(88.6±3.6)分(P均<0.01), 术后1年时优4例, 良8例, 优良率为100%。VAS由术前2.5(2.0, 4.0)分降至术后3个月及1年的2.0(1.3, 2.8)分、1.0(0.0, 2.0)分(P均<0.01)。与术后3个月比较, 术后1年AOFAS踝-后足评分、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例患者术后出现伤口愈合不良, 后经换药后愈合。患者均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1年随访期间未见畸形及关节不稳复发。结论对于合并隐匿性高弓足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不稳定性 足畸形 截骨术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关节镜治疗踝关节不稳合并前内侧撞击综合征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城 李学谦 +8 位作者 傅紹菱 王诚 苏琰 薛剑锋 邹剑 梅国华 顾文奇 宋国勋 施忠民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2年第3期238-242,共5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治疗踝关节不稳合并前内侧撞击综合征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13例踝关节不稳合并前内侧撞击综合征患者。男10例,女3例;年龄(40.0±15.1)岁;病程(44.1±33.2)个月。所有患... 目的:探讨关节镜治疗踝关节不稳合并前内侧撞击综合征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13例踝关节不稳合并前内侧撞击综合征患者。男10例,女3例;年龄(40.0±15.1)岁;病程(44.1±33.2)个月。所有患者有明确扭伤史,MRI证实踝关节距腓前韧带损伤,踝关节背伸时存在前内侧疼痛、压痛。所有患者采用踝关节镜下踝关节清理联合Brostr?m-Gould手术进行治疗。对患者术前及随访期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与后足评分(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nkleHindfoot Scale,AOFAS-AH)进行评估。结果:1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0~90 min。所有患者手术切口甲级愈合,未发生切口感染、皮肤坏死及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1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1±4.7)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VAS评分(1.2±1.1)分,较术前(4.8±1.5)分下降(P<0.05);末次随访时AOFAS-AH评分(94.2±5.1)分,较术前(65.5±11.5)分升高(P<0.05)。所有患者步态均正常,无不稳或撞击复发。结论:临床上踝关节不稳合并的前内侧撞击综合征容易被忽视,此类前内侧撞击综合征多与距骨颈背内侧骨赘撞击相关,关节镜可以一并处理踝关节不稳合并前内侧撞击综合征,疗效确切,微创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赘 关节不稳定性 关节镜
下载PDF
陈旧性下胫腓联合损伤:我们能做些什么?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学谦 顾文奇 施忠民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22年第7期433-438,共6页
陈旧性下胫腓联合损伤一直以来都是足踝创伤领域的一大难点, 常由于延误诊治和初次手术时处理不当所致, 远期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病率及致残致畸率高, 因此仍需要积极干预。目前陈旧性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治疗技术虽然众多, 但是仍要根据患者... 陈旧性下胫腓联合损伤一直以来都是足踝创伤领域的一大难点, 常由于延误诊治和初次手术时处理不当所致, 远期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病率及致残致畸率高, 因此仍需要积极干预。目前陈旧性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治疗技术虽然众多, 但是仍要根据患者分型、症状、功能要求及关节炎情况选择最优化的治疗方案, 以最大程度缓解症状、保留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将对陈旧性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诊断及治疗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损伤 关节镜 关节融合术 陈旧性 下胫腓联合 重建术
原文传递
距下关节制动器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陈城 施忠民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22年第11期768-772,共5页
距下关节制动术治疗柔性平足症疗效良好,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距下关节制动器是距下关节制动术的关键,对患者预后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距下关节制动器不断改进优化,相关认识和理念不断更新,包括不同类型制动器的比较、可吸收材料... 距下关节制动术治疗柔性平足症疗效良好,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距下关节制动器是距下关节制动术的关键,对患者预后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距下关节制动器不断改进优化,相关认识和理念不断更新,包括不同类型制动器的比较、可吸收材料制动器的应用、解剖型制动器概念的提出等。本文就距下关节制动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平足 距下关节 矫形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轻微下胫腓损伤的诊疗进展
10
作者 陈城 施忠民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21年第11期721-726,共6页
轻微下胫腓损伤与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症状相似, 又因为不合并骨折, 故而极易被漏诊、误诊。处理不当常引起慢性疼痛、功能障碍, 加速踝关节退变。轻微下胫腓损伤的诊断需综合各项检查结果, 关节镜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轻微下胫腓损伤... 轻微下胫腓损伤与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症状相似, 又因为不合并骨折, 故而极易被漏诊、误诊。处理不当常引起慢性疼痛、功能障碍, 加速踝关节退变。轻微下胫腓损伤的诊断需综合各项检查结果, 关节镜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轻微下胫腓损伤的治疗常依据损伤时间:急性者常采用保守治疗、下胫腓螺钉、袢钢板、弹性胫腓钩、混合固定;慢性者常采用关节镜清理、下胫腓融合、韧带重建;亚急性者治疗方案则具有争议, 介于两者之间。轻微下胫腓损伤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与预后息息相关。本文就轻微下胫腓损伤的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损伤 韧带 关节 扭伤和劳损 关节不稳定性
原文传递
距下关节植入物手术在平足症的争议
11
作者 陈城 施忠民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1166-1169,共4页
平足可分为柔性平足和僵硬性平足。而当平足患者出现症状则称为平足症,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则需要手术治疗。距下关节植入物手术(subtalar arthroereisis,SA)是一种微创手术,尽管应用于柔性平足症多年且取得良好疗效,但仍有诸多争议之处。... 平足可分为柔性平足和僵硬性平足。而当平足患者出现症状则称为平足症,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则需要手术治疗。距下关节植入物手术(subtalar arthroereisis,SA)是一种微创手术,尽管应用于柔性平足症多年且取得良好疗效,但仍有诸多争议之处。争议点集中于其适应证与禁忌证、年龄、单独使用与否、可吸收材料植入物的疗效与安全性以及植入物去除。本文对其争议总结如下:SA最佳适应证是儿童及青少年柔性平足症,10~12岁是最佳治疗年龄;跗骨联合伴平足及成人平足是相对适应证。僵硬性平足、韧带过度松弛、距下关节炎是距下关节植入物手术的绝对禁忌;肥胖、神经源性柔性平足是相对禁忌证。SA的矫形能力有限,可根据实际情况联合其他手术。可吸收材料植入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研究证实。没有必要常规去除植入物,去除主要原因是跗骨窦区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足 柔性平足症 距下关节植入物 距下关节植入物手术
下载PDF
基于CT三维重建图像的距骨颈背内侧骨赘形态学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12
作者 陈城 傅紹菱 +9 位作者 李学谦 王诚 杨林 梅国华 苏琰 薛剑锋 邹剑 顾文奇 宋国勋 施忠民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99-304,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CT三维重建技术图像的距骨颈背内侧骨赘形态学特征及其与踝关节前内侧撞击综合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 将2019年2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23例距骨颈背内侧骨赘引起踝关节前内侧撞击综合征的患者作为病例组, 同期收治的2... 目的探讨基于CT三维重建技术图像的距骨颈背内侧骨赘形态学特征及其与踝关节前内侧撞击综合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 将2019年2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23例距骨颈背内侧骨赘引起踝关节前内侧撞击综合征的患者作为病例组, 同期收治的23例有距骨颈背内侧骨赘但无踝关节前内侧撞击综合征者作为对照组。重建两组患者的距骨颈背内侧骨赘的三维形态, 观察骨赘大体特征, 通过测量并比较两组骨赘背侧凸出距离、内侧凸出距离、前侧凸出距离, 分析骨赘与踝关节前内侧撞击综合征的关系。结果病例组距骨颈背内侧骨赘为一扁平的底大顶小的多面体形状;对照组距骨颈背内侧骨赘形态各异(形态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骨赘顶端的不规则), 其共同点为底大且狭长。病例组距骨颈背内侧骨赘背侧凸出距离[(8.07±2.30) mm]、内侧凸出距离[(6.70±2.62) mm]显著长于对照组[(3.59±1.10)、(1.98±0.93) mm],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距骨颈背内侧骨赘前侧凸出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起踝关节前内侧撞击的距骨颈背内侧骨赘为一扁平的底大顶小的多面体形状。其前侧凸出与踝关节前内侧撞击综合征相关性不大;而背侧凸出、内侧凸出可能是引起踝关节前内侧撞击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赘 踝关节撞击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原文传递
中国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术后康复专家共识 被引量:36
13
作者 施忠民 陈城 +30 位作者 马燕红 姜迎萍 郭秦炜 华英汇 魏世隽 桂鉴超 朱永展 杨云峰 王旭 张晖 陈凯 洪建军 曾宪铁 史冬泉 黄崇侠 刘国辉 陶旭 高鹏 苏佳灿 洪劲松 江少华 徐海林 武勇 马昕 胡跃林 王正义 徐向阳 张建中 俞光荣 唐康来 姜保国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9年第10期747-753,共7页
踝关节扭伤是常见的运动损伤,部分踝关节扭伤患者会发展到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阶段,往往需要手术治疗。通过引入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对术后康复方案进行全面优化,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疗效。为了规范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术后康复,以循证... 踝关节扭伤是常见的运动损伤,部分踝关节扭伤患者会发展到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阶段,往往需要手术治疗。通过引入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对术后康复方案进行全面优化,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疗效。为了规范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术后康复,以循证医学证据为依据,经过全国专家组反复讨论,编制本专家共识,供全国骨科医师、康复医师和治疗师、护理人员等在临床工作中参考应用。本共识主要内容包括:患者宣教、软组织肿胀处理、疼痛管理、支具保护和负重训练、肌力训练、本体感觉和平衡觉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关节松动训练、基本功能恢复训练和运动专项训练、出院随访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 康复 术后
下载PDF
跟骨体楔形截骨结合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跟骨骨折后反屈畸形 被引量:12
14
作者 薛剑锋 梅国华 +2 位作者 邹剑 顾文奇 施忠民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19-1023,共5页
目的分析跟骨体楔形截骨结合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跟骨骨折后反屈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9例跟骨陈旧性骨折反屈畸形患者资料,男8例,女1例;年龄31~49岁,平均40.5岁;行跟骨体楔形截骨结合距下关... 目的分析跟骨体楔形截骨结合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跟骨骨折后反屈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9例跟骨陈旧性骨折反屈畸形患者资料,男8例,女1例;年龄31~49岁,平均40.5岁;行跟骨体楔形截骨结合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收集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影像学检查资料,测量并记录距骨倾斜角、侧位距跟角、侧位距骨第1跖骨角及跟骨Bfihler角,使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功能。结果8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术后平均随访30.6个月(27~38个月)。所有患者截骨部位及距下关节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17.1周(12—22周)。患者距骨倾斜角术前平均为2.5°(-6°~13°),术后平均为13.2°(5°~19°);距跟角术前平均为-0.2°(-15°~10°),术后平均为20.2°(7°~25°);距骨第1跖骨角术前平均为21.1°(10°~30°),术后平均为9.9°(5°~14°);跟骨Bshler角术前平均为-25.6°(-39°~10°),术后平均为22.4°(10°~35°);AOFAS评分术前平均为26.6分(12—53分),术后平均为79.7分(72.89分);VAS评分术前平均为7.5分(6。9分),术后平均为2.6分(2~3分),以上指标术后较术前均有改善。结论跟骨骨折后反屈畸形病理特征表现为跟骨高度丢失、距骨水平化和踝前撞击,跟骨体楔形截骨结合距下关节融合术可有效矫正畸形,恢复跟骨高度和后足的力线以及改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关节融合术 畸形愈合 截骨术
原文传递
距骨骨软骨损伤治疗进展
15
作者 王嘉正 吴承霖 施忠民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766-772,共7页
距骨骨软骨损伤(OLT)定义为累及距骨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的病变。引起OLT的最常见病因为包括踝关节扭伤和骨折在内的创伤,其他病因包括慢性踝关节损伤等非创伤性因素。OLT的诊断需结合患者病史、症状与体征、X线、CT及MRI等影像学检查来... 距骨骨软骨损伤(OLT)定义为累及距骨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的病变。引起OLT的最常见病因为包括踝关节扭伤和骨折在内的创伤,其他病因包括慢性踝关节损伤等非创伤性因素。OLT的诊断需结合患者病史、症状与体征、X线、CT及MRI等影像学检查来明确。针对小于150 mm 2的损伤,微骨折术(MF)是治疗的"金标准",不同直径钻头及钻孔深度对结果有着不同的影响,但MF总体长期疗效不容乐观。依据患者症状、病灶大小及分期,选择性采用各种修复性或恢复性手术,以及结合关节腔生物疗法,是治疗OLT的新趋势。另外,对于OLT合并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踝关节撞击综合征或下肢力线异常,一期合并治疗将会提高患者预后。新型水凝胶材料及类器官等概念的出现将为OLT的治疗带来新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骨 骨软骨炎 富血小板血浆 自体移植
原文传递
数智化医疗在足踝外科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解元 施忠民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11期721-725,共5页
数智化医疗,结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正在足踝外科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诊断、治疗和康复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数智化医疗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通过精准高效的诊断、个性化治疗方案以及智能康复建议的实施,数智... 数智化医疗,结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正在足踝外科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诊断、治疗和康复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数智化医疗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通过精准高效的诊断、个性化治疗方案以及智能康复建议的实施,数智化医疗不仅提高了临床医师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还为患者提供了更全面、个性化的医疗体验。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数智化医疗将在足踝外科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健康福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诊断 治疗结果 数智化医疗 足踝外科
原文传递
改良腓骨肌沟加深联合腱鞘修补术治疗腓骨肌腱滑脱症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城 蒋剑涛 +5 位作者 李振东 梅国华 苏琰 薛剑锋 邹剑 施忠民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0年第7期555-560,共6页
背景:腓骨肌腱滑脱症临床上并不常见,目前尚无最佳手术方案的共识。目的:探讨改良腓骨肌沟加深联合腱鞘修补术治疗腓骨肌腱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采用改良腓骨肌沟加深联合腱鞘修补术治疗的腓骨... 背景:腓骨肌腱滑脱症临床上并不常见,目前尚无最佳手术方案的共识。目的:探讨改良腓骨肌沟加深联合腱鞘修补术治疗腓骨肌腱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采用改良腓骨肌沟加深联合腱鞘修补术治疗的腓骨肌腱滑脱患者14例。对患者术前及随访期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与后足评分(AOFAS-AH)进行评估。结果:1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0~80 min。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甲级愈合,未发生切口感染、皮肤坏死及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1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69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疼痛VAS评分、AOFAS-AH评分均较术前改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33、-28.67,P均<0.001)。末次随访时AOFAS-AH评分为84~100分,其中12例患者为优,2例为良,优良率为100%。所有患者步态均正常。结论:改良腓骨肌沟加深联合腱鞘修补术治疗腓骨肌腱滑脱症操作简单、损伤小,无需内固定,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肌腱滑脱症 腓骨肌沟加深 腱鞘修补术
下载PDF
下胫腓容积评估Danis-Weber B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凯 李学谦 +9 位作者 傅绍菱 王诚 王嘉正 吴承霖 宋国勋 张解元 顾文奇 夏杰 刘非 施忠民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7期480-486,F0003,共8页
目的探讨Danis-Weber B型踝关节骨折下胫腓的CT容积变化, 以为Danis-Weber B型踝关节骨折下胫腓联合损伤提供一种无创的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Danis-Weber B型踝... 目的探讨Danis-Weber B型踝关节骨折下胫腓的CT容积变化, 以为Danis-Weber B型踝关节骨折下胫腓联合损伤提供一种无创的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Danis-Weber B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 其中男性30例, 女性18例, 年龄(43.71±19.41)岁, 术前和术后末次随访分别行踝关节CT扫描和三维重建, 借助重构软件分别计算胫距关节胫骨关节面上方1、3、5 cm与踝关节水平面之间的下胫腓容积并进行比较, 根据术中探查作为是否存在下胫腓联合损伤的"金标准", 根据探查结果按照是否存在下胫腓联合损伤分为两组, 其中25例为单纯踝关节骨折(骨折组), 23例为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骨折+韧带组)。末次随访时评价手术的临床效果。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四分位数[M(Q_1, Q_3)]表示, 组间比较使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骨折组踝关节上方1、3、5 cm的术前下胫腓间的CT容积与术后末次随访时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19、0.269、0.103), 而骨折+韧带组踝关节上方1、3、5 cm的术前下胫腓间的CT容积与术后末次随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之间术前踝关节上方1、3、5 cm的下胫腓间的CT容积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0.004、0.038), 术后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82、0.155、0.249)。评估Danis-Weber B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在踝关节上方1 cm下胫腓容积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67%;踝关节上方3 cm分别为69%、87%;踝关节上方5 cm分别为62%、87%。末次随访临床功能评分表明手术效果较好。结论下胫腓容积评估可以作为术前评估Danis-Weber B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损伤 韧带 关节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可吸收棒原位固定技术治疗青少年Hepple Ⅱ型距骨骨软骨损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诚 李学谦 +11 位作者 傅绍菱 吴承霖 王嘉正 张解元 李广翼 邹剑 薛剑锋 苏琰 梅国华 宋国勋 顾文奇 施忠民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7期473-480,I0007,I0008,共10页
目的探讨可吸收棒原位固定技术治疗青少年Hepple Ⅱ型距骨骨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的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3例(13足)青少年Hepple Ⅱ型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的... 目的探讨可吸收棒原位固定技术治疗青少年Hepple Ⅱ型距骨骨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的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3例(13足)青少年Hepple Ⅱ型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 均采用可吸收棒原位固定技术治疗。13例患者中男性7例, 女性6例, 右足13例, 年龄(14.85±2.23)岁, 年龄范围12~18岁。根据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美国矫形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对患者的疗效和功能进行评价。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_1, Q_3)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 13例青少年Hepple Ⅱ型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手术顺利, 术后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为(25.54±9.95)个月。术后所有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 未出现伤口感染、延迟愈合等并发症。术前AOFAS踝-后足评分、VAS以及SF-36评分分别为(58.62±3.55)、7.00(6.50, 8.00)、(68.38±4.81)分, 术后1年末次随访时分别为(97.38±2.73)、1.00(0.00, 1.00)、(91.15±4.28)分, 末次随访时较术前有明显改善, 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棒原位固定技术治疗青少年Hepple Ⅱ型距骨骨软骨损伤的短期临床效果良好, 能够促进软骨修复, 显著改善症状, 并发症少, 达到较高的临床满意度,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软骨疾病 距骨 可吸收棒 骨软骨块固定
原文传递
低能量Lisfranc损伤的诊疗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宋国勋 顾文奇 施忠民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11期788-792,共5页
随着运动损伤的逐渐增加,低能量Lisfranc损伤的发生率也逐年提高。此类损伤临床表现常较隐匿,且普通影像学技术的检出率低,因此临床误诊率相对较高。而一旦延误诊治,即可能进展为畸形愈合或创伤性关节炎,导致疼痛及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 随着运动损伤的逐渐增加,低能量Lisfranc损伤的发生率也逐年提高。此类损伤临床表现常较隐匿,且普通影像学技术的检出率低,因此临床误诊率相对较高。而一旦延误诊治,即可能进展为畸形愈合或创伤性关节炎,导致疼痛及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最终可能需要关节融合挽救。鉴于此,本文将对低能量Lisfranc损伤的诊断、分型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以提高此类损伤的诊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关节 负重 诊断显像 外科手术 低能量 LISFRANC损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