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皮祖细胞在炎症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和机制 被引量:7
1
作者 黄河 汤耀卿 《生命科学》 CSCD 2008年第2期225-230,共6页
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出生后,可以在机体内分化为成熟内皮细胞的一种前体细胞,主要来源于骨髓。多种伴有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疾病都可引起外周血EPCs数量变化。有研究显示EPCs参与炎性损伤修复,并且外周血EPC... 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出生后,可以在机体内分化为成熟内皮细胞的一种前体细胞,主要来源于骨髓。多种伴有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疾病都可引起外周血EPCs数量变化。有研究显示EPCs参与炎性损伤修复,并且外周血EPCs数量与血管内皮损伤程度和疾病预后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EPCs通过动员、迁移、归巢和分化等步骤修复内皮。炎症反应中受损组织释放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与EPCs相应的受体结合,通过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质金属蛋白酶9等途径调节内皮修复过程,这是EPCs分化为内皮细胞过程的主要调控机制。此外,EPCs还可通过旁分泌机制促进相邻的内皮细胞增殖分化。目前,EPCs在炎症领域仅用于内皮炎性损伤和疾病预后评估,但是EPCs在心血管疾病和组织工程领域应用研究的成功,为EPCs在炎症反应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炎症 修复
下载PDF
年龄或性别对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黄河 李建芳 +1 位作者 古秀雯 汤耀卿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36期13-15,共3页
目的:研究年龄或性别对循环内皮祖细胞(cEPCs)数量的影响。方法:220例符合标准的健康成年志愿者均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体检中心。所有志愿者根据年龄分为四组:<30岁组(n=54);30~49岁组(n=62);50~69岁组(n=59);>69岁组(... 目的:研究年龄或性别对循环内皮祖细胞(cEPCs)数量的影响。方法:220例符合标准的健康成年志愿者均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体检中心。所有志愿者根据年龄分为四组:<30岁组(n=54);30~49岁组(n=62);50~69岁组(n=59);>69岁组(n=45)。每个年龄组志愿者按性别再分组。以CD34+、CD133+、VEGFR-2+为表型标志,采用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并对比志愿者cEPCs数量。结果:220例志愿者cEPCs数量不符合正态分布,因而取相应的自然对数值,使其符合正态分布。相同性别志愿者或全部志愿者的cEPCs数量自然对数值在不同年龄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男性:F=1.234,P=0.301;女性:F=0.274,P=0.844;全部:F=1.078,P=0.359)。同时,在各年龄组或全部志愿者,男性和女性的cEPCs数量自然对数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30岁组:t=0.699,P=0.488:30~49岁组:t=0.772,P=0.443;50~69岁组:t=-0.516,P=0.608;>69岁组:t=-0.480,P=0.634;全部:t=0.216,P=0.829)。结论:年龄或性别对cEPCs数量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内皮祖细胞 年龄 性别
下载PDF
蛋白激酶在微血管通透性中的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黄文场 汤耀卿 李磊 《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66-470,共5页
微血管内皮细胞层是一层半选择通透性屏障,可以调节血液中的液体、溶质和血浆蛋白进入组织间隙。在炎症刺激作用下,可通过旁细胞途径和跨细胞途径引起内皮通透性上升。旁细胞通路主要由内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黏附连接和细胞与外基质的... 微血管内皮细胞层是一层半选择通透性屏障,可以调节血液中的液体、溶质和血浆蛋白进入组织间隙。在炎症刺激作用下,可通过旁细胞途径和跨细胞途径引起内皮通透性上升。旁细胞通路主要由内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黏附连接和细胞与外基质的黏着斑组成。炎症介质,如脂多糖和肿瘤坏死因子α可激活多种蛋白激酶。活化的蛋白激酶主要包括Rho相关的卷曲蛋白激酶、肌球蛋白轻链激酶、蛋白激酶C、酪氨酸激酶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等,参与引发内皮屏障生化和结构改变,旁细胞通路开放,导致通透性上升。该文对上述蛋白激酶在微血管通透性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 内皮细胞 通透性
原文传递
胰腺坏死感染的综合处理 被引量:1
4
作者 毛恩强 《腹部外科》 2009年第2期80-81,共2页
关键词 胰腺坏死感染 综合处理 重症急性胰腺炎 残余感染期 暴发性胰腺炎 主要死亡原因 外科引流 急性反应期
下载PDF
感染性休克诊断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32
5
作者 黄洁 毛恩强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46-1048,共3页
感染是外科以及ICU病房的常见病症,尽管对感染及感染性休克相关的概念和治疗方法已基本达成一致意见,但如何早期识别和明确诊断仍是临床治疗中的基础环节。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原文传递
血液滤过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和暴发性胰腺炎的策略与疗效 被引量:26
6
作者 毛恩强 李磊 +5 位作者 武钧 秦帅 黄洁 费健 汤耀卿 张圣道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1468-147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液滤过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和暴发性胰腺炎(FAP)的策略与疗效。方法1997年3月至2008年12月,上海瑞金医院外科ICU同一外科小组共收治130例SAP患者和81例FAP患者接受血液滤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滤过指征、血液... 目的探讨血液滤过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和暴发性胰腺炎(FAP)的策略与疗效。方法1997年3月至2008年12月,上海瑞金医院外科ICU同一外科小组共收治130例SAP患者和81例FAP患者接受血液滤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滤过指征、血液滤过参数、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在发病72h内接受高流量血液滤过或透析滤过。SAP患者接受短时血液滤过应用率(76.9%)显著高于FAP(38.3%)(P〈0.05),而持续血液滤过的比例(23.1%)显著低于FAP(61.7%)(P〈0.05);SAP和FAP患者的血液滤过治疗剂量分别为(53±6)ml·kg^-1·h-1和(59±10)ml·kg^-1·h-1。(P〈0.05);FAP的透析滤过应用率显著高于SAP(P〈0.05)。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均可用于血液滤过的抗凝,但FAP患者所需剂量显著高于SAP患者(P〈0.05)。血液滤过改善SAP和FAP腹痛的时间分别为(9±6)h和(15±10)h;血液滤过结束后SAP和FAP患者的腹内压较血液滤过前均显著降低(P〈0.05)。SAP患者的28d手术率(73.8%)显著低于FAP(87.7%)(P〈0.05)。SAP和FAP患者的住院治愈率分别为88.5%和67.9%。FAP的血液感染率和出血率显著高于SAP(P〈0.05)。结论发病72h内,适合非手术治疗的SAP和FAP患者接受短时和持续高流量血液滤过或透析滤过可显著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血液滤过 治疗 预后
原文传递
脓毒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细胞标记物检测 被引量:14
7
作者 古秀雯 刘伟 +2 位作者 毛恩强 汤耀卿 张圣道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病程中循环内皮细胞(CEC)和内皮细胞微粒(EMP)数量的变化特点及其与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选择脓毒症患者,按确诊当日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分为轻度(〈9分)、中度(9~15分)和重度... 目的探讨脓毒症病程中循环内皮细胞(CEC)和内皮细胞微粒(EMP)数量的变化特点及其与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选择脓毒症患者,按确诊当日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分为轻度(〈9分)、中度(9~15分)和重度(〉15分)组,各组再按病情转归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于患者入院后1、2、3、7、14d采血,共采集127份血标本,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中CEC和EMP数量,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4和IL-10的含量。结果①随着脓毒症病情的加重,EMP、TNFⅡ及IL-1均显著增高(P〈0.05或P〈0.01)。中度组CEC及IL-10均较轻度组增高,重度组CEC显著低于轻、中度组(P〈0.05或P〈0.01),轻、中、重度组间IL-4及IL-1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死亡组及存活组CEC及EMP均随病情程度加重而升高;其中死亡组EMP及促炎因子均显著高于相同病情存活组(P〈0.05或P〈0.01),而CEC及抗炎因子均显著低于相同病情存活组(P〈0.05或P〈0.01)。结论脓毒症患者随病情加重CEC及EMP水平明显增加,可作为反映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且可用于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循环内皮细胞 内皮细胞微粒
原文传递
肿瘤坏死因子-α对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及细胞骨架和紧密连接形态变化的诱导作用 被引量:13
8
作者 郑运江 汤耀卿 +5 位作者 刘伟 毛恩强 李磊 武均 张如愿 张圣道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0-163,I0001,共5页
目的观察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人血管内皮细胞(EA.hy926)单层通透性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在培养的EA.hy926融合成单细胞层后,加入5、10、20/zg/LTNF—α培养24h,或加入10μg/LTNF—α培养6、12、24h... 目的观察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人血管内皮细胞(EA.hy926)单层通透性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在培养的EA.hy926融合成单细胞层后,加入5、10、20/zg/LTNF—α培养24h,或加入10μg/LTNF—α培养6、12、24h,测定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葡聚糖(Dextran)荧光强度以表示人血管内皮细胞单细胞层的通透性大小;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内皮细胞肌动蛋白骨架[纤维状肌动蛋白(F—actin)]和紧密连接蛋白(zO一1)的形态分布;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ZO-1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TNF—α能明显增加内皮细胞的通透性,诱导F—actin的重新分布以及应力纤维的形成和ZO-1的排列紊乱,数量减少,细胞间裂隙形成增多。Western blotting表明,TNF—α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的方式减少ZO—1表达。结论TNF—α诱导内皮细胞通透性增高与其破坏内皮细胞屏障功能完整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血管内皮细胞 通透性 肌动蛋白 紧密连接
原文传递
早期复苏对严重脓毒血症和脓毒性休克的脏器功能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瞿洪平 秦帅 +1 位作者 闵东 汤耀卿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6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严重脓毒血症和脓毒性休克病人早期充分复苏对脏器功能和后续治疗反应的影响。方法:2004年6月至2005年8月,我院外科监护病房和呼吸监护病房连续收治的严重脓毒血症和脓毒性休克病人共28例,进行及时充分复苏治疗。根据复苏达标... 目的:探讨严重脓毒血症和脓毒性休克病人早期充分复苏对脏器功能和后续治疗反应的影响。方法:2004年6月至2005年8月,我院外科监护病房和呼吸监护病房连续收治的严重脓毒血症和脓毒性休克病人共28例,进行及时充分复苏治疗。根据复苏达标时间是否超过12 h将病人分为早期复苏组(12例)和晚期复苏组(16例),较两组病人对后续治疗的反应和脏器功能影响。结果:晚期复苏组需再次复苏治疗者占68.8%,早期复苏组为16.7%(P<0.01)。复苏后第7天,早期复苏组血AST、ALT、Cr均显著低于晚期复苏组(P<0.05);复苏后,早期复苏组各时点心率(HR)均显著低于晚期复苏组(P<0.05);复苏7 d后,早期复苏组PaO2和PaO2/FiO2均显著高于晚期复苏组(P<0.05)。比较院内死亡率,晚期复苏组为43.8%,早期复苏组8.3%(P<0.05)。结论:早期充分复苏治疗可明显增强严重脓毒血症和脓毒性休克病人对后续治疗的敏感性,并减轻对重要脏器功能的损害,从而降低其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血症 休克 脓毒性 复苏术 治疗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反应期强化治疗的要点 被引量:10
10
作者 毛恩强 《肝胆外科杂志》 2011年第4期244-246,共3页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愈率已有明显提高,达到85%左右。但仍有15%的病人未能痊愈,一部分是暴发性胰腺炎,另一部分是重症急性胰腺炎。前者的治疗方案仍未十分统一,而后者往往是由于急性反应期中发病72小时内没有得到正规、
关键词 胰腺 治疗 手术
下载PDF
凝血接触系统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炎症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伟 汤耀卿 +3 位作者 李磊 陈雪华 纪玉宝 周同 《细胞生物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6期879-882,共4页
内源性凝血途径的起始部分称为接触系统,包括高分子量激肽原、前激肽释放酶、XII因子和XI因子。以接触系统成分及激活产物分别刺激人血管内皮细胞,检测了其NF-κB活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和炎性细胞因子分泌的变化。结果显示... 内源性凝血途径的起始部分称为接触系统,包括高分子量激肽原、前激肽释放酶、XII因子和XI因子。以接触系统成分及激活产物分别刺激人血管内皮细胞,检测了其NF-κB活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和炎性细胞因子分泌的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只有游离XI因子和激活的XI因子可以使内皮细胞NF-κB活性升高,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激活的XI因子能够进一步使内皮细胞的ICAM-1和细胞因子分泌显著增加(P<0.01)。其余各组与对照组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这些观察结果提示接触系统可以直接活化血管内皮细胞,说明内源性凝血途径也参与了炎症的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Ⅺ因子 炎性细胞因子 血管内皮细胞 NF-κB 细胞间黏附分子1
下载PDF
3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死亡原因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吴璟奕 费健 +8 位作者 陆俊骏 毛恩强 雷若庆 王建承 陈胜 吴卫泽 韩天权 彭承宏 张圣道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454-456,共3页
目的分析导致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死亡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瑞金医院近5年33例SAP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探讨早期高危因素对于SAP预后的关系。结果在33例SAP病例中,发病1周内死亡的有16例,心脏骤停占55%,老年患者(>60岁)占78.8%;发病... 目的分析导致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死亡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瑞金医院近5年33例SAP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探讨早期高危因素对于SAP预后的关系。结果在33例SAP病例中,发病1周内死亡的有16例,心脏骤停占55%,老年患者(>60岁)占78.8%;发病>1个月的死亡病例有12例,其中感染性休克6例(胰性脑病1例),MODS占10例(83.3%)。结论导致重症急性胰腺炎死亡的高危因素为高龄、多器官功能衰竭、感染、出血。临床上要重视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重要脏器功能的支持治疗,积极控制并发症,特别是高龄患者;手术时机的把握以及后期对于感染的控制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死亡 多脏器功能衰竭 感染性休克 高龄
下载PDF
外科重症病房中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产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泓 张磊 毛恩强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1180-1182,共3页
随着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率的不断增多,抗生素选择空间也越来越小,由此导致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相关的病死率增高和住院时间延长。碳青酶烯类药物已不再是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最有效的抗生素,耐药菌株如多重耐药和泛耐药菌株的不... 随着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率的不断增多,抗生素选择空间也越来越小,由此导致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相关的病死率增高和住院时间延长。碳青酶烯类药物已不再是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最有效的抗生素,耐药菌株如多重耐药和泛耐药菌株的不断泛滥,导致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酶烯类药物敏感性降低至50%左右。本研究通过对外科重症治疗病房(SICU)中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诱发鲍曼不动杆菌产生耐药性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外科重症病房 危险因素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 耐药菌株 敏感性降低 抗生素 时间延长
原文传递
重症急性胰腺炎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彭奕冰 黄洁 +4 位作者 秦帅 武钧 毛恩强 汤耀卿 张圣道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96-501,共6页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细菌和真菌在不同部位的分布情况。方法前瞻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符合人选标准的205例SAP患者的一般资料,计算患者发病4周内的胰腺坏死组织、体液和中心静脉导管的细菌、真菌培养感染...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细菌和真菌在不同部位的分布情况。方法前瞻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符合人选标准的205例SAP患者的一般资料,计算患者发病4周内的胰腺坏死组织、体液和中心静脉导管的细菌、真菌培养感染率。每周对体液、胰腺坏死组织(脓液或腹腔内渗液)进行两次细菌和真菌培养;中心静脉导管留置2周时拔除行细菌和真菌培养;对高热患者(T≥39℃)的血液进行细菌和真菌培养。观察发病28d内SAP患者细菌、真菌在不同部位以及整体构成比。结果共检出病原菌937株,革兰阴性菌菌株数量多于革兰阳性菌和真菌(P〈0.05),后两者感染率接近。坏死组织(55.2%)、胆汁(55.4%)、血液(68.1%)和中心静脉导管(44.4%)内革兰阴性菌感染率分别高于革兰阳性菌(30.2%、33.9%、23.4%、38.9%)和真菌(14.6%、10.7%、8.5%、16.7%)(P〈0.05);尿液内真菌感染率(59.6%)高于革兰阴性菌(24.0%)和革兰阳性菌(16.3%)(P〈0.05);痰液内革兰阴性菌感染率(53.2%)高于真菌(27.1%)和革兰阳性菌(19.7%)(P〈0.05)。坏死组织、胆汁、血液、中心静脉导管和痰液内非发酵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的感染率高于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P〈0.01);而尿液内发酵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率高于非发酵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P〈0.01)。坏死组织和痰液内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感染率高于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P〈0.05);而胆汁和尿内屎肠球菌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革兰阳性球菌(P〈0.05);血液内革兰阳性球菌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中心静脉导管内的表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感染 细菌 真菌
原文传递
荧光原位杂交法快速检测粪便难辨梭菌 被引量:5
15
作者 彭奕冰 毛恩强 +3 位作者 胡亮 樊绮诗 支援 沈鹤柏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2892-2894,共3页
目的建立量子点标记的荧光原位杂交方法以快速检测粪便中的难辨梭菌。方法采用量子点-亲和素-生物素-DNA探针直接与粪便中难辨梭菌进行荧光原位杂交,同时与难辨梭菌分离培养、难辨梭菌毒素A、B检测结果比较。结果 20份临床腹泻粪便标本... 目的建立量子点标记的荧光原位杂交方法以快速检测粪便中的难辨梭菌。方法采用量子点-亲和素-生物素-DNA探针直接与粪便中难辨梭菌进行荧光原位杂交,同时与难辨梭菌分离培养、难辨梭菌毒素A、B检测结果比较。结果 20份临床腹泻粪便标本中,10份标本毒素检测结果阳性,此10份中有8份培养与原位杂交结果同时阳性;10份毒素检测结果阴性标本的培养与原位杂交结果均阴性;荧光原位杂交法与培养法的符合率为100%,毒素检测法具有更高的敏感度。结论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难辨梭菌具有快速、简便、特异的特点,可用于临床粪便标本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荧光原位杂交 难辨梭菌
原文传递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胰腺感染的防治 被引量:5
16
作者 毛恩强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共4页
Pancreatic infection i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leading to death. Early prophylaxi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re three keys to raise the survival rate. Strategies of prevention include prevention of bacteria trans... Pancreatic infection i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leading to death. Early prophylaxi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re three keys to raise the survival rate. Strategies of prevention include prevention of bacteria translacation, fluid sequestration and antibiotic prophylaxis usage. The principal methods to decrease bacteria translocation are shortening of interval of intestinal iscbemia, decreasing of abdominal pressure, selective digestive decontamination and total enteral nutrition as early as possible. And strategy of controlling fluid resuscitation is the key point to decrease fluid sequestration. Early diagnostic criteria of pancreatic infection include at least 4 indexes of the following: white blood cell count, temperature, heart beat, intraabdominal pressure, procalcitonin, air bubble, blood pressure, prealbumin, total bilirubin and respiratory alkalosis, and addition of 2 weeks after the onset of the disease and exclusion of infection from other sites. If pancreatic infection has not been controlled by intensive nonoperative therapy for 48 hours, surgical intervention should be perform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感染 重症急性胰腺炎 治疗
原文传递
量子点标记荧光原位杂交法在快速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彭奕冰 毛恩强 +2 位作者 樊绮诗 支援 沈鹤柏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0年第4期327-330,共4页
目的:应用量子点标记的荧光原位杂交方法以快速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方法:采用两种量子点-亲和素-生物素-DNA探针,即A型肠毒素(SEA)基因与FemB基因探针与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或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粪便标本进行荧光原位杂交,同时... 目的:应用量子点标记的荧光原位杂交方法以快速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方法:采用两种量子点-亲和素-生物素-DNA探针,即A型肠毒素(SEA)基因与FemB基因探针与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或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粪便标本进行荧光原位杂交,同时与SEA基因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检测结果比较。结果:10株临床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中,2株SEA基因探针杂交和SEA基因PCR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其余8株SEA基因探针杂交和SEA基因PCR检测结果均为阴性,10株FemB基因探针杂交结果均为阳性。3例分离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粪便标本直接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emB及SEA基因探针杂交结果均为阳性,SEA基因PCR检测结果均为阳性。SEA、FemB基因探针与其他相关菌种未见非特异性反应。结论:量子点标记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快速、简便、特异的特点,且可用于临床粪便标本的直接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荧光原位杂交 金黄色葡萄球菌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喹诺酮类抗菌药在外科感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黎沾良 陈惠德 汤耀卿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97-98,共2页
关键词 喹诺酮类 外科 感染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对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郑运江 汤耀卿 +5 位作者 刘伟 毛恩强 李磊 武均 张如愿 张圣道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9年第3期323-327,共5页
目的:观察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人血管内皮细胞(EA.hy926)单层通透性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测定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葡聚糖透过Transwell小室的荧光强度,以表示EA.hy926细胞单细胞层的通透性大小;激光共聚焦... 目的:观察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人血管内皮细胞(EA.hy926)单层通透性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测定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葡聚糖透过Transwell小室的荧光强度,以表示EA.hy926细胞单细胞层的通透性大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骨架肌动蛋白(F-actin)和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的形态分布;蛋白免疫印迹检测钙黏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NF-α使EA.hy926内皮细胞的通透性明显增加(P<0.05),诱导肌动蛋白重新分布及应力纤维形成,并使钙黏蛋白排列紊乱、断裂、细胞间裂隙形成增多。免疫印迹检测表明TNF-α减少钙黏蛋白表达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结论:TNF-α诱导内皮细胞通透性增高,其机制可能与其破坏内皮细胞屏障功能的完整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血管内皮细胞 通透性 内皮细胞肌动蛋白 钙黏蛋白
下载PDF
脓毒症大鼠循环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河 张泓 +3 位作者 瞿颖 武钧 李磊 汤耀卿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2-76,共5页
目的 观察并分析脓毒症时循环内皮祖细胞(cEPCs)数量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制备雄性SD大鼠脓毒症模型(80只),设正常对照组(16只)、假手术组(80只).于制模后即刻、6、12、18 h及1、2、3、7 d各组取9只大鼠,动态... 目的 观察并分析脓毒症时循环内皮祖细胞(cEPCs)数量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制备雄性SD大鼠脓毒症模型(80只),设正常对照组(16只)、假手术组(80只).于制模后即刻、6、12、18 h及1、2、3、7 d各组取9只大鼠,动态观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cEPCs数(流式细胞学法)及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D-二聚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抗凝血酶-Ⅲ(AT-Ⅲ,免疫浊度法)水平,肝、肾、肺组织湿/干重(W/D)比值.制模后1 d各组取8只大鼠,观察肝、肾、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及损伤评分.结果 制模后脓毒症大鼠cEPCs数量明显升高,于18 h达高峰[(7 161.9±689.8)个/106 PBMCs];血中TNF-α、IL-10、D-二聚体、AT-Ⅲ升高,分别于制模后12 h、12 h、3 d、18 h达峰值[(51.3±6.8) ng/L、(77.9±8.6) ng/L、(93.5±11.5) mg/L、(193.8±43.0) mg/L];肝、肾、肺W/D比值和组织损伤评分增加[18 h W/D比值:肝3.79±0.09,肾4.25±0.08,肺4.91±0.09;1 d组织损伤评分(分):肝1.86±0.26,肾5.14±0.34,肺6.57±0.37].模型组上述各指标均显著高于同期假手术组[18 h cEPCs数量(2 235.5±472.7)个/106 PBMCs,12 h TNF-α (14.3±5.8) ng/L,12 h IL-10 (35.0±5.8) ng/L,3 d D-二聚体(14.2±4.4) mg/L,18 h AT-Ⅲ (100.1±12.8) mg/L;18 h W/D比值:肝3.50±0.07,肾3.96±0.04,肺4.54±0.14;1 d组织损伤评分(分):肝0.29±0.18,肾0.57±0.20,肺1.14±0.51,P〈0.05或P〈0.01].相关分析显示,cEPCs数量与TNF-α(r=0.587)、IL-10(r=0.497)、D-二聚体(r=0.294)、AT-Ⅲ(r=0.690)及肝、肾、肺W/D比值(r1=0.532、r2=0.532、r3=0.679)均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 脓毒症时cEPCs数量明显升高,其变化与炎症反应、凝血激活、毛细血管渗漏和组织损伤程度呈正相关.提示cEPCs数量增加是机体对脓毒症的反应,且数量变化可能代表炎症反应和内皮与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脓毒症 炎症反应 组织损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