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病变CT与血清TK1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陆健 陈克敏 +2 位作者 王忠敏 伍超贤 周庆华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9年第4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病变螺旋CT(SCT)表现与术前血清TK1(Serum thymidine kinase 1,细胞质胸腺嘧啶核苷激酶)表达的相关性。方法55例乳腺病变均行SCT增强检查,术前进行STK1的检测,与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结果做对照,并分析SCT与STK1的相关性。结... 目的探讨乳腺病变螺旋CT(SCT)表现与术前血清TK1(Serum thymidine kinase 1,细胞质胸腺嘧啶核苷激酶)表达的相关性。方法55例乳腺病变均行SCT增强检查,术前进行STK1的检测,与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结果做对照,并分析SCT与STK1的相关性。结果术前乳腺癌STK1(2.63±1.22)Pmol/L,乳腺良性病变STK1(0.79±0.60)Pmol/L。STK1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1,P<0.05)。SCT检查诊断乳腺癌准确率92.10%,STK1诊断准确率71.05%,两者结合诊断准确率97.37%。SCT检查诊断乳腺良性病变准确率82.35%,STK1诊断准确率94.12%,两者结合诊断准确率100%。乳腺癌肿瘤体积、强化程度、腋窝淋巴结转移与STK1值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SCT动态增强检查能反映乳腺病变的形态、血供、淋巴结转移,STK1是细胞增殖的重要指标,两者存在一定相关性,相结合能提高诊断正确率,对预后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细胞质胸腺嘧啶核苷激酶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CT灌注和X线摄影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陆健 陈克敏 +3 位作者 周庆华 王忠敏 刘琳 伍超贤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8年第5期396-400,共5页
目的:分析乳腺疾病的CT灌注和X线摄影影像学表现,评价CT灌注和X线摄影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58例乳腺病变均行X线摄影和CT灌注检查,与病理结果做对照。结果:X线摄影诊断正确率75.86%(44/58),CT灌注诊断正确率89.66%(52/58)... 目的:分析乳腺疾病的CT灌注和X线摄影影像学表现,评价CT灌注和X线摄影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58例乳腺病变均行X线摄影和CT灌注检查,与病理结果做对照。结果:X线摄影诊断正确率75.86%(44/58),CT灌注诊断正确率89.66%(52/58),综合X线摄影和CT定性诊断正确率96.55%(56/ 58)。三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CT灌注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BF、BV、PS的均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病变范围、乳腺癌坏死灶的判别,CT灌注优于摄影(P<0.05);对钙化灶的定性,摄影优于CT灌注(P<0.05),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乳腺疾病的诊断,CT灌注具有比X线摄影更高的诊断准确性,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作为一项可以选择使用的诊断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
下载PDF
原发性胆囊癌3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沈依 王天翔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6-197,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早期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术前诊断率61.3%;31例胆囊癌患者中单纯胆囊切除术14例,胆囊癌根治术5例,姑息性胆囊切除术7例,剖腹探查术5例。Ne...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早期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术前诊断率61.3%;31例胆囊癌患者中单纯胆囊切除术14例,胆囊癌根治术5例,姑息性胆囊切除术7例,剖腹探查术5例。Nevin分期Ⅰ期0例,Ⅱ期8,Ⅲ期5,Ⅳ期5,Ⅴ期13。结论目前发现的胆囊癌多为中晚期,B超及CT是早期发现胆囊癌的首选方法。根据临床分期实施积极正确的手术可改善胆囊癌的预后。根治性手术是治愈胆囊癌最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外科学 胆囊肿瘤/诊断 预后
原文传递
肝十二指肠韧带异位肝一例 被引量:3
4
作者 陈俏峰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2期206-207,共2页
异位肝临床很罕见,国内外文献报道很少,原因可能是发生异位肝组织者为数甚少,加之临床不能直接诊断,只有当病人因其他疾病行手术治疗或因故死亡行尸体解剖时,证实有异位肝组织而被确诊,故更显罕见。笔者最近诊治1例胃癌病人,手术中发现... 异位肝临床很罕见,国内外文献报道很少,原因可能是发生异位肝组织者为数甚少,加之临床不能直接诊断,只有当病人因其他疾病行手术治疗或因故死亡行尸体解剖时,证实有异位肝组织而被确诊,故更显罕见。笔者最近诊治1例胃癌病人,手术中发现肝十二指肠韧带表面有一赘生物,病理检查证实为异位肝脏组织,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肝 肝十二指肠韧带 肝细胞癌
下载PDF
经皮透视引导下胃造瘘和胃空肠造瘘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9
5
作者 周建平 王忠敏 +5 位作者 刘涛 陈克敏 贡桔 郑云峰 陈志瑾 沈洁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79-282,共4页
目的评估经皮透视引导下胃造瘘和胃空肠造瘘术的临床应用,探讨影像导引下置管的技术操作及其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2010年6月在我院实施透视引导下胃造瘘和胃空肠造瘘术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eldinge... 目的评估经皮透视引导下胃造瘘和胃空肠造瘘术的临床应用,探讨影像导引下置管的技术操作及其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2010年6月在我院实施透视引导下胃造瘘和胃空肠造瘘术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eldinger技术造痿,成功置入饲养管。分析手术指征,操作过程,技术成功率,手术相关并发症和饲养管留置时间。结果经皮透视引导下实施胃造瘘术30例,其中神经系统疾病13例,反复发作性吸入性肺炎6例,胃肠道功能紊乱引起胃食管反流3例,胃大部切除术2例,食管纵隔瘘1例及食管癌5例。经皮透视引导下实施胃空肠造瘘术10例,其中球麻痹3例,恶性十二指肠梗阻4例及外科胃造口术后并发症3例。所有患者均使用2个锚型固定器。技术成功率100%。未发生术中置管相关并发症及术后严重并发症,轻微并发症发生率10%,包括局部软组织感染1例,穿刺部位疼痛1例,胃造瘘管移位1例及胃空肠造瘘管阻塞1例。在随访过程中未出现胃食管反流或吸入性肺炎加重等异常。饲养管留置时间是115~585 d(平均150 d)。结论经皮透视引导下胃造瘘和胃空肠造瘘术是安全,简单,有效的微创治疗,适用于肠内营养支持和胃肠减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视引导 胃造瘘术 胃空肠造瘘术 介入放射
下载PDF
健商测评用于胃癌患者健康教育 被引量:12
6
作者 龚蕴珍 戈蕾 +1 位作者 赵芳 任彩凤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10期83-84,共2页
目的了解胃癌患者的健商及健康教育需求,探讨针对性健康教育对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提高患者维护健康、恢复健康能力的作用。方法对100例择期手术的胃癌患者于入院时进行健商及健康教育需求调查,评价患者的健商水平及健康教育需求,... 目的了解胃癌患者的健商及健康教育需求,探讨针对性健康教育对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提高患者维护健康、恢复健康能力的作用。方法对100例择期手术的胃癌患者于入院时进行健商及健康教育需求调查,评价患者的健商水平及健康教育需求,然后制定健康教育计划,采用针对性健康教育。结果胃癌患者入院时与健康教育3个月后健商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引入健商理念,考虑患者的实际愿望与需求,结合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制订针对性强的健康教育计划并实施,有助于提高胃癌患者的健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健商 健康教育 自我保健 健康知识 精神状态 生活技能 生活方式
下载PDF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病人对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模式的顺应性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朱浩杰 邬宇飞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3期293-297,共5页
目的:研究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病人对两种营养支持模式的顺应性和效果。方法:3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男24例,女12例,中位年龄61(43~75)岁,分为两组:18例接受全肠内营养(EN),18例接受EN联合肠外营养(PN);对比两组营养支持的实施、临... 目的:研究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病人对两种营养支持模式的顺应性和效果。方法:3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男24例,女12例,中位年龄61(43~75)岁,分为两组:18例接受全肠内营养(EN),18例接受EN联合肠外营养(PN);对比两组营养支持的实施、临床表现、营养相关不良反应和实验室指标等。结果:两组病例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EN联合PN组病人对EN耐受性优于单纯EN组:EN联合PN组仅1例(5.6%)因腹泻而中止EN,其余均完成EN:EN组病人9例(50%)不耐受,4例病人需减慢EN灌注速度,未完成部分由PN补足,5例不得不中止EN,完全改为PN两组病人营养等相关性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EN联合PN模式更适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病人的营养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肠内联合肠外营养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下载PDF
血清IL-2和FasL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 被引量:4
8
作者 袁建明 黄毅捷 +1 位作者 刘涛 王天翔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2年第6期592-595,共4页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和Fas配体(FasL)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临床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42例胃癌患者血清标本,其中男性26例,女性16例;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60.0岁。同期正常对照者血清标本4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和Fas配体(FasL)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临床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42例胃癌患者血清标本,其中男性26例,女性16例;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60.0岁。同期正常对照者血清标本4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58.8岁。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胃癌患者和正常对照者血清标本中IL-2和FasL的表达,作对比分析。同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pearman相关分析探寻血清IL-2和FasL的表达与胃癌病理类型、病理分期及TNM分期的关系。统计分析采用SPSS16.0软件,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胃癌患者血清IL-2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对照者[(211.3±119.0)ng/mL vs(287.9±79.9)ng/mL;P=0.001];胃癌患者血清FasL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2.7±1.0)ng/mL vs(1.9±1.2)ng/mL;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胃癌患者血清IL-2与FasL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结论血清IL-2和FasL表达与胃癌的发病密切相关,可作为协同判断胃癌发病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IL-2) FASL 胃癌 实验室检查
下载PDF
足背淋巴管造影在乳糜尿患者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5
9
作者 刘定益 夏维木 +8 位作者 王健 黄海栋 唐崎 周燕峰 俞家顺 李文敏 王名伟 夏宇 周文龙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46-450,共5页
目的探讨足背淋巴管造影(PLG)在乳糜尿患者术前定位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25例行膀胱镜检查和单侧PLG检查经保守治疗无效的乳糜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上海市浦南医院18例,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 目的探讨足背淋巴管造影(PLG)在乳糜尿患者术前定位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25例行膀胱镜检查和单侧PLG检查经保守治疗无效的乳糜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上海市浦南医院18例,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7例。男11例,女14例;年龄44-71岁,平均58.5岁。病程0.5-30.0年,平均8.3年。其中18例PLG时联合螺旋CT血管造影,根据PLG影像学结果行肾蒂淋巴管结扎剥脱术治疗。结果19例单侧乳糜尿患者中膀胱镜发现单侧输尿管喷乳糜16例,定位诊断的敏感性为84.2%(16/19);6例双侧乳糜尿患者中发现单侧输尿管喷乳糜4例(66.7%);5例仅见膀胱内乳白色尿,未见输尿管喷乳糜,膀胱镜对乳糜尿患者定位诊断的总敏感性为64.5%(20/31)。PLG对19例单侧乳糜尿患者及6例双侧乳糜尿患者的病变部位均能正确显示,敏感性为100.0%(31/31),膀胱镜与PLG在19例单侧乳糜尿患者定位诊断的敏感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8),但在单、双侧乳糜尿患者总病变定位方面,PLG的敏感性高于膀胱镜检查(P〈0.001)。18例PLG联合螺旋CT血管造影除具有类似PLG发现淋巴瘘部位的功能之外,还能显示病变淋巴管沿多支肾动脉、肾静脉反流入肾。25例乳糜尿患者根据PLG或PLG联合螺旋CT血管造影结果行单侧肾蒂淋巴管结扎剥脱术,23例术后乳糜尿立即消失,2例双侧乳糜尿患者无效,3个月后再次行PLG证实对侧淋巴肾盂瘘,经对侧手术后乳糜尿消失。术后随访6-58个月,平均28.5个月。复发6例,其中4例为双侧乳靡尿患者,再次行PLG证实为对侧淋巴肾盂瘘所致,通过行腹腔镜和开放手术各治愈1例,余2例PLG后乳糜尿逐渐消失,予观察。2例单侧乳靡尿患者术后复发,均为腹腔镜手术后,再次行PLG证实为手术同侧复发,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糜尿 足背淋巴管造影 膀胱镜 CT血管造影
原文传递
唾液肿瘤标志物诊断胰腺癌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治锋 谢荣理 +7 位作者 沈东杰 张俊 许志伟 程东峰 费健 邓侠兴 沈柏用 彭承宏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2期149-154,共6页
目的 :分析唾液肿瘤标志物在胰腺癌中的诊断及评估。方法 :选取胰腺癌病人26例、胰腺良性肿瘤9例、健康对照16例。比较3组唾液肿瘤标志物的浓度,包括AFP、CEA、CA125、CA19-9、CA724、CA242。筛选出其中有诊断作用的标志物,分析其与胰... 目的 :分析唾液肿瘤标志物在胰腺癌中的诊断及评估。方法 :选取胰腺癌病人26例、胰腺良性肿瘤9例、健康对照16例。比较3组唾液肿瘤标志物的浓度,包括AFP、CEA、CA125、CA19-9、CA724、CA242。筛选出其中有诊断作用的标志物,分析其与胰腺癌的诊断、局部进展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胰腺癌病人唾液AFP、CEA、CA125、CA724浓度高于胰腺良性病变组和健康对照组,胰腺癌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唾液CEA和CA125诊断胰腺癌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0.94,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92.31%、84.62%。唾液CEA和CA125浓度与生存期<半年以及局部进展有关联(P<0.05)。结论:唾液CEA及CA125对胰腺癌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肿瘤标志物 唾液 诊断
下载PDF
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病人外科手术治疗的体会 被引量:3
11
作者 庞澄宇 陈俏峰 +3 位作者 黄循波 邱青青 周儒 王明亮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8年第1期75-76,共2页
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是指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所致出血性疾病,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大类。其中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较为罕见,包括血友病A[因子(F)Ⅷ缺乏]、血友病B(FⅨ缺乏)、纤维蛋白原缺乏、FⅡ、FⅤ、FⅤ+FⅧ、FⅦ、FⅩ... 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是指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所致出血性疾病,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大类。其中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较为罕见,包括血友病A[因子(F)Ⅷ缺乏]、血友病B(FⅨ缺乏)、纤维蛋白原缺乏、FⅡ、FⅤ、FⅤ+FⅧ、FⅦ、FⅩ、FⅪ和FⅩⅢ缺乏。主要临床表现为自发性或外伤性出血,手术风险大,常被列为外科手术的禁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 外科手术 围手术期处理
下载PDF
血清CD40和CD40L的检测在胃癌病人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循波 袁建明 +3 位作者 王天翔 刘涛 沈建康 黄毅捷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0年第1期66-68,共3页
CD40分子是与T细胞和B细胞功能有关的一种表面抗原,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TNFR)超家族成员。作为CD40的配体,CD40L也称gp39、肿瘤坏死因子相关激活蛋白(TNF associated activation protein,TRAP)... CD40分子是与T细胞和B细胞功能有关的一种表面抗原,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TNFR)超家族成员。作为CD40的配体,CD40L也称gp39、肿瘤坏死因子相关激活蛋白(TNF associated activation protein,TRAP)和T细胞-B细胞活化分子(T cell—Bcell-activating molecule,T—BAM)。CD40-CD40L是免疫细胞间重要的信号传导通路,在抗原呈递细胞识别靶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受体 肿瘤坏死因子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下载PDF
经皮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腔内置入的护理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晓琴 戈蕾 龚蕴珍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8年第9期152-154,共3页
本文总结12例老年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经皮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腔内置入术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完善术前检查及用药;做好胆道引流管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胆道感染、胆心反射、及胆道出血等并发症观... 本文总结12例老年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经皮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腔内置入术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完善术前检查及用药;做好胆道引流管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胆道感染、胆心反射、及胆道出血等并发症观察、预防和处理;出院时做好饮食指导及病情自我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胆道梗阻 胆道支架 胆道感染 125I粒子
下载PDF
血清STAT1和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4
作者 袁建明 刘涛 +2 位作者 沈东杰 沈建康 周儒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7年第4期425-428,共4页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血清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1(STAT1)和传统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探讨血清STAT1与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83例胃癌患者(胃癌组),其中男性51例,女性32例;年龄32~74岁,平均年龄60.02岁。同期40例胃...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血清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1(STAT1)和传统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探讨血清STAT1与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83例胃癌患者(胃癌组),其中男性51例,女性32例;年龄32~74岁,平均年龄60.02岁。同期40例胃良性溃疡患者(溃疡组),其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35~68岁,平均年龄58.85岁。4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其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35~65岁,平均年龄58.75岁。取其血清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方法检测STAT1的表达,并检测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CA72-4、CA50、甲胎蛋白(AFP)]的表达,比较不同分期胃癌患者STAT1和肿瘤标志物的表达。结果胃癌组血清STAT1平均浓度(66.38±48.72)μg/L,显著低于溃疡组[(120.98±52.26)μg/L](P=0.000)和正常对照组[(93.15±36.92)μg/L](P=0.006)。STAT1+5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灵敏度(42.17%vs 34.94%)(P=0.028),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7.50%vs 83.75%)(P=0.257)。血清STAT1在胃癌各期患者中的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3)。结论血清STAT1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病密切相关,可作为传统肿瘤标志物的补充,对胃癌的早期诊断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1(STAT1) 肿瘤标志物 胃癌 癌胚抗原(CEA) 糖类抗原19-9(CA19-9) 糖类抗原72-4(CA72-4) 糖类抗原50(CA50) 甲胎蛋白(AFP) 血清
下载PDF
基因表达谱芯片胃癌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被引量:2
15
作者 蔡中瑞 沈健康 王天翔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利用基因表达谱芯片研究胃癌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从多基因角度研究胃癌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抽提6例胃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组织的总RNA,反转录成cDNA同时进行标记。将标记的cDNA与基因表达谱芯片杂交,经过芯片的扫描和数据处理,... 目的:利用基因表达谱芯片研究胃癌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从多基因角度研究胃癌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抽提6例胃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组织的总RNA,反转录成cDNA同时进行标记。将标记的cDNA与基因表达谱芯片杂交,经过芯片的扫描和数据处理,分析出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之间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通过对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基因表达谱的比较分析,发现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差异>2倍的基因共有696个,其中表达上调的基因318个,表达下调的基因378个。差异表达的基因主要参与信号转导、免疫反应和细胞运动等生物学过程。结论: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的表达谱存在较大差异,利用基因表达谱芯片可筛选出胃癌差异表达的基因,从而有利于在临床上对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芯片分析技术 胃肿瘤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直肠及左半结肠癌中枢方向高站别淋巴结微转移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毅捷 王天翔 +4 位作者 袁建明 彭林 胡世雄 赵刚 黄炽明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第3期23-28,共6页
目的:探讨结肠脾曲远端结直肠癌中枢方向D3术式的必要性。方法:对2007-2008年收治的39例结肠脾曲远瑞结直肠癌患者中枢方向淋巴结转移及CK20免疫组化淋巴结微转移状况及生存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0.26%(4/39)的患者发生了N3站淋巴结转... 目的:探讨结肠脾曲远端结直肠癌中枢方向D3术式的必要性。方法:对2007-2008年收治的39例结肠脾曲远瑞结直肠癌患者中枢方向淋巴结转移及CK20免疫组化淋巴结微转移状况及生存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0.26%(4/39)的患者发生了N3站淋巴结转移;17.95%(7/39)的患者发生了N3站淋巴结微转移;肿瘤浸润肠腔>1/3周、合并原发灶外癌结节、Dukes分期越高的患者易于出现高站别淋巴结微转移,发生高站别淋巴结微转移的患者预后不良。结论:CK20免疫组化淋巴结微转移检测简便、易行,优于HE染色;结直肠癌中枢方向行D3术式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微转移
下载PDF
甲状旁腺肿瘤临床分析(附16例报告)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俏峰 黄循波 王天翔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2年第5期494-496,共3页
甲状旁腺肿瘤在临床上少见。可分为甲状旁腺腺瘤、甲状旁腺囊肿和甲状旁腺腺癌.大部分引起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肿瘤属内分泌系统肿瘤.发病率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并有逐年增高趋势。其可见于任何年龄,以20~50岁多见,女性多于... 甲状旁腺肿瘤在临床上少见。可分为甲状旁腺腺瘤、甲状旁腺囊肿和甲状旁腺腺癌.大部分引起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肿瘤属内分泌系统肿瘤.发病率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并有逐年增高趋势。其可见于任何年龄,以20~50岁多见,女性多于男性(2~3:1),妇女绝经期发病率较高,以腺瘤最为常见,腺癌少见。甲状旁腺肿瘤临床表现复杂,有的以反复肾结石起病,有的表现为骨骼病变,有的血钙过高.亦有无症状者或以多发性内分泌腺瘤而发病者.临床上常被忽略而误诊。本文对我院16例甲状旁腺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甲状旁腺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肿瘤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胃癌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1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袁建明 沈健康 +1 位作者 顾贤 王天翔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8年第4期369-370,共2页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functional stomach evacuating disturbance.FSED)亦称胃排空延迟或胃瘫.是胃癌手术后早期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多于术后4~10d出现,表现为上腹饱胀、反复呕吐.胃肠减压后胃液量可〉800mud,持续时间较长。我院于...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functional stomach evacuating disturbance.FSED)亦称胃排空延迟或胃瘫.是胃癌手术后早期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多于术后4~10d出现,表现为上腹饱胀、反复呕吐.胃肠减压后胃液量可〉800mud,持续时间较长。我院于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392例胃癌病人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术后有12例(3.1%)并发FSED.现将资料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切除术 手术后并发症 胃排空障碍
下载PDF
使用补片作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之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浩杰 陈俏峰 +2 位作者 王天翔 宫天威 林言箴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8年第4期355-358,共4页
目的:两种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比较和评价。方法:从1999年1月至2008年3月,为313例腹股沟疝病人施行无张力修补术,其中151例使用Lichtenstein术式,162例使用Trabucco术式。观察随访病人术中术后并发症、统计复发率。结果:对313例病人... 目的:两种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比较和评价。方法:从1999年1月至2008年3月,为313例腹股沟疝病人施行无张力修补术,其中151例使用Lichtenstein术式,162例使用Trabucco术式。观察随访病人术中术后并发症、统计复发率。结果:对313例病人的术后随访,发现两种术式在手术时间上无明显差异。Trabucco组的并发症较Lichtenstein组略低。Trabucco组的复发率较Lichtenstein组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rabucco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疝修补术 方法
下载PDF
白介素-6信号传递途径及其与结肠癌的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潘宏 金志明 王天翔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8年第3期273-275,共3页
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家族的特征是在其受体的组成中至少包括一个为gp130(glycopeptides130,CD130)、具有跨膜信号传递功能的亚单位。该家族包括IL-6、IL-11、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CNTF)、... 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家族的特征是在其受体的组成中至少包括一个为gp130(glycopeptides130,CD130)、具有跨膜信号传递功能的亚单位。该家族包括IL-6、IL-11、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CNTF)、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6 信号传递 结肠肿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