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慢性肾脏病调查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徐静 王伟铭 +6 位作者 史浩 陈生弟 李威 刘振国 张景红 李焰生 陈楠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0-175,共6页
目的调查上海城市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的慢性肾脏病(CKD)发生情况及其并发症,从而有助高危人群中CKD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方法收集上海市瑞金医院、第九人民医院、新华医院、解放军第八五医院、仁济医院5家医院神经内科2007年6... 目的调查上海城市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的慢性肾脏病(CKD)发生情况及其并发症,从而有助高危人群中CKD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方法收集上海市瑞金医院、第九人民医院、新华医院、解放军第八五医院、仁济医院5家医院神经内科2007年6月至2008年2月间住院的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分别经脑CT、脑血管CT(CTA)、磁共振成像(MRI)、脑血管MRI(MRA)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确诊。对患者进行肾脏损伤指标(Scr、尿常规+沉渣镜检、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及相关危险因素(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脂、胸部X线片、心电图等)的检测。Scr检测统一在瑞金医院检验中心进行。采用MDRD复杂公式估算GFR,并根据K/DOQI指南进行CKD分期。结果共调查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1014例,男性559例,女性455例,平均年龄(68.56±12.17)岁。病因依次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708例)、出血性脑血管疾病(197例)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09例)。11.2%的患者伴有微量白蛋白尿(MAU),而24.8%患者为显性蛋白尿。脑血管疾病患者的CKD患病率为47.7%;CKD 1~5期分别占该人群的6.90%、14.69%、21.60%、2.56%和1.97%。多因素Logistic回归提示,影响脑血管疾病患者短期(30d)预后的危险因素为蛋白尿(DR=1.69,P=0.0005)、空腹血糖升高(OR=1.67,P=0.0005)和贫血(OR=1.37,P=0.04)。结论首次在我国进行脑血管疾病人群中肾功能情况调查分析,报道了上海脑血管疾病人群中CKD流行病学数据。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中CKD的发生率为47.7%。对该人群进行CKD评估,尤其是在早期进行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筛查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疾病 慢性病 脑血管障碍 患病率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Sniffin ’ Sticks 方法评价帕金森病患者的嗅觉功能 被引量:10
2
作者 罗懿 万赢 +7 位作者 干静 胡荣郭 花芸 刘振国 瞿梦媛 沈炜娣 魏雅荣 任肖玉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70-374,共5页
目的:选用Sniffin’ Sticks方法评价帕金森病患者的嗅觉功能情况及影响因素,比较Sniffin’ Sticks方法和味道识别在帕金森病识别方面的优劣性。方法采用Sniffin’ Sticks方法,比较68例帕金森病患者和76名健康志愿者的嗅觉功能,分析... 目的:选用Sniffin’ Sticks方法评价帕金森病患者的嗅觉功能情况及影响因素,比较Sniffin’ Sticks方法和味道识别在帕金森病识别方面的优劣性。方法采用Sniffin’ Sticks方法,比较68例帕金森病患者和76名健康志愿者的嗅觉功能,分析年龄、病程、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分值、Hoehn-Yahr ( H-Y)分级、认知功能水平(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与嗅觉的相关性。结果(1) Sniffin’ Sticks方法显示,帕金森病组嗅觉障碍发生率为83.8%(57/68),高于对照组的21.1%(16/76)。帕金森病患者的嗅觉总分[(19.6±8.2)分]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31.0±5.8)分,t=9.694,P=0.000],嗅觉阈值得分[(6.6±3.2)分]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10.7±2.3)分,t=6.834, P=0.000]、味道辨别得分[(6.6±3.3)分]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9.9±2.5)分,t =6.834,P =0.000]、16种味道识别得分[(6.8±2.4)分]也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10.3±1.9)分, t=9.658,P=0.000]。(2)在帕金森病与健康对照组识别方面,Sniffin’ Sticks 方法的敏感度是0.897,特异度是0.737(曲线下面积=0.891),与16种味道识别方法相近,与嗅觉阈值和味道辨别相比占优。(3)帕金森病患者的嗅觉总分与认知功能呈正相关(r=0.243,P=0.046),与年龄、性别、病程、病情严重程度无关;健康对照组的嗅觉总分与年龄呈负相关(r=-0.270,P=0.018),与认知功能呈正相关(r=0.281,P=0.014)。结论帕金森病患者嗅觉障碍发生率较高,嗅觉功能受损较为全面;Sniffin’ Sticks方法在帕金森病患者嗅觉功能定量和定性分析方面优于16种味道识别。在帕金森病识别方面,两种方法均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嗅觉 嗅觉障碍 感觉阈 气味
原文传递
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与谷氨酸受体亚型GluR1Ser845磷酸化关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巴茂文 刘振国 +2 位作者 孔敏 陈生弟 陆国强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22-826,共5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长期左旋多巴治疗的运动并发症与纹状体神经元谷氨酸受体1的845位丝氨酸(GluR1Ser845)磷酸化的关系。方法通过6-羟基多巴立体定向注射至大鼠前脑内侧前脑束建立PD动物模型,然后左旋多巴甲酯腹腔注射治疗(25mg.kg-1....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长期左旋多巴治疗的运动并发症与纹状体神经元谷氨酸受体1的845位丝氨酸(GluR1Ser845)磷酸化的关系。方法通过6-羟基多巴立体定向注射至大鼠前脑内侧前脑束建立PD动物模型,然后左旋多巴甲酯腹腔注射治疗(25mg.kg-1.d-1,每天2次)22d,评估旋转时间、关期发生频率情况;采用免疫荧光与蛋白印迹法检测纹状体区谷氨酸受体1(GluR1)亚细胞分布及GluR1Ser845磷酸化的表达情况。结果PD大鼠长期应用左旋多巴处理后呈现旋转时间逐渐缩短、关期频率递增的趋势,与人类症状波动和开关现象具有相似特征。PD大鼠损伤侧纹状体细胞膜上GluR1和GluR1Ser845磷酸化的数量分别减少至73.0%±4.8%和42.0%±5.6%;长期左旋多巴处理后使损伤侧纹状体细胞膜上GluR1和GluR1Ser845磷酸化的数量分别增加至104.0%±5.5%和112.0%±3.4%;然而损伤侧纹状体GluR1总蛋白数量未发生明显变化。这些改变特异性发生在小清蛋白阳性的中间神经元上。结论长期左旋多巴治疗的运动并发症可能与小清蛋白阳性的神经元上GluR1的亚细胞分布及GluR1Ser845磷酸化的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左旋多巴 受体 AMPA 磷酰化
原文传递
深部电刺激丘脑底核治疗Parkinson病的机制研究概况 被引量:4
4
作者 曹春燕 刘振国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74-476,共3页
关键词 机制研究 电刺激 治疗 丘脑 深部 NUCLEUS 心理疾病 运动障碍 腹内侧核 生理特点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症状进展及运动并发症危险因素纵向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任肖玉 魏雅荣 +7 位作者 干静 周明珠 万赢 陆丽霞 吴佳英 何海燕 陈伟 刘振国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82-386,共5页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运动症状的进展及运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探讨运动症状的进展速度及运动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随访2007年在新华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PD患者130例,随访时间为3年。采用统一PD评分...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运动症状的进展及运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探讨运动症状的进展速度及运动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随访2007年在新华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PD患者130例,随访时间为3年。采用统一PD评分量表(UPDRS)和H—Y分级评估及随访130例患者运动症状进展及运动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并分析运动症状的进展速度及运动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PD患者H-Y分级平均年增长2.5%,UPDRSH1分数平均年增长3.1%;随访末患者吞咽困难发生率较基线增加23.0%;跌倒发生率增加16.7%;(2)异动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随访末左旋多巴的剂量(OR=1.004,95%CI1.001—1.006,P=0.008);症状波动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病程(OR=1.637,95%C11.083~2.473,P=0.019),左旋多巴用药时间(OR=0.698,95%C10.494—0.987,P=0.042),入组时(OR=1.005,95%CI1.001-1.010,P=0.016)及随访末左旋多巴剂量(OR=1.014,95%CI1.001~1.027,P=0.032)。结论随病程进展,PD患者的运动症状逐渐加重,吞咽困难和跌倒的发生率上升,运动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左旋多巴的暴露总量是PD患者出现运动并发症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运动障碍 发病率 纵向研究
原文传递
大麻素CB1受体在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大鼠基底节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马雅萍 宋璐 刘振国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276-278,282,共4页
目的观察大麻素CB1受体在长期左旋多巴治疗诱导的异动症(LID)大鼠模型基底节表达的特点,探讨LID与CB1受体表达变化的关系。方法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接受左旋多巴腹腔注射21 d,建立LID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基... 目的观察大麻素CB1受体在长期左旋多巴治疗诱导的异动症(LID)大鼠模型基底节表达的特点,探讨LID与CB1受体表达变化的关系。方法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接受左旋多巴腹腔注射21 d,建立LID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基底节不同部位CB1受体表达。结果经左旋多巴治疗的PD大鼠出现类似人类LID的行为学表现。免疫组化结果显示LID组纹状体CB1受体损伤侧与未损侧的累积吸光度(IOD)比值下降,而苍白球和黑质网状部该比值升高(均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与免疫组化显示了相同变化趋势,LID组纹状体CB1受体损伤侧/未损侧条带密度比值降低(P<0.01)。结论长期左旋多巴治疗可引起基底节纹状体CB1受体表达下调,这种改变可能与LID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 大麻素CB1受体 基底节
下载PDF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抵抗机制及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75
7
作者 郭平平 陈晓霞 +1 位作者 王晓蓉 刘振国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9年第3期321-328,共8页
脑梗死的发病率和致死率极高,其病因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形成,抗血小板治疗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急性期及二级预防的重要环节。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是目前在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抗血小板药物,但是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在不同个体间... 脑梗死的发病率和致死率极高,其病因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形成,抗血小板治疗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急性期及二级预防的重要环节。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是目前在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抗血小板药物,但是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在不同个体间存在较大差异,部分人群对于抗血小板药物的反应性较低,称为抗血小板药物抵抗。文中阐述了导致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抵抗的主要机制以及临床上针对此种现象所采取的治疗措施,旨在为脑梗死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抵抗 机制 治疗
原文传递
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青年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的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5
8
作者 陈伟 施德 刘振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56-458,共3页
目的:评价新型抗癫痫药物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青年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30例确诊为难治性部分性癫痫的青年患者随机分为左乙拉西坦组和吡拉西坦组,观察治疗的有效率;利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 目的:评价新型抗癫痫药物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青年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30例确诊为难治性部分性癫痫的青年患者随机分为左乙拉西坦组和吡拉西坦组,观察治疗的有效率;利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价两组患者在左乙拉西坦剂量维持期(12周)和开放性治疗期(12周)的认知功能。结果:治疗12周末,左乙拉西坦组治疗有效率(75.0%)高于吡拉西坦组(35.7%;Fisher精确概率法:P=0.003),认知功能明显改善(与基线比较:t=3.905,P=0.001)。治疗24周末,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左乙拉西坦组:t=4.940,P=0.021;吡拉西坦组:t=2.575,P=0.023)。结论:左乙拉西坦作为抗癫痫药的添加治疗药物,能够显著减少青年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的发作频率,同时可以部分改善癫痫患者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部分性 左乙拉西坦 药物疗法 认知功能
下载PDF
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2020) 被引量:40
9
作者 刘振国 +1 位作者 李文涛 陈海波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47-252,共6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左旋多巴替代治疗是其最主要的临床治疗方法,因该药在PD疾病后期可诱发运动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故中晚期PD的治疗现已成为重点与难点。目前西医和中医治...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左旋多巴替代治疗是其最主要的临床治疗方法,因该药在PD疾病后期可诱发运动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故中晚期PD的治疗现已成为重点与难点。目前西医和中医治疗PD运动并发症各具优势,西医对于运动并发症的治疗优势体现在临床分型及循证证据较为充分明确,但缺乏对疾病整体治疗的理念,而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理念正是对西医治疗不足的有效补充,两者结合应用可能更好地治疗PD运动并发症。基于此,PD运动并发症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写作组秉承“辨识兼顾,防治并举”的诊治理念,综合西医和中医治疗PD运动并发症的各自优势,形成了PD运动并发症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以期为PD运动并发症的临床综合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运动并发症 中西医结合 专家共识
下载PDF
急性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特点 被引量:37
10
作者 陈东 王文安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特点。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16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与98例正常对照者的睡眠状况进行测评分析,同时采用Barthel指数(BI)与NIHSS分别评价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神经功能缺...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特点。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16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与98例正常对照者的睡眠状况进行测评分析,同时采用Barthel指数(BI)与NIHSS分别评价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脑卒中组睡眠障碍发生率、PSQI总分以及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的得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脑卒中组男性睡眠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女性(P〈0.05),正常对照组男性及女性睡眠障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卒中组女性睡眠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脑卒中组年龄〈50岁患者的PSQI总分显著高于脑卒中组50∽59岁、60∽69岁、≥70岁的患者及对照组各年龄段患者(均P〈0.01)。与无睡眠障碍患者比较,脑卒中组睡眠障碍患者的BI显著降低,NIHSS评分显著升高(均P〈0.001)。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更易伴发睡眠障碍,在年龄〈50岁伴神经功能缺损的女性患者中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睡眠障碍 特点
下载PDF
帕金森病抑郁中西医结合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年版) 被引量:29
11
作者 杨宁 刘卫国 +4 位作者 宁厚旭 刘振国 许利刚 张建斌 帕金森病抑郁中西医结合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写作组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27-1035,共9页
抑郁是帕金森病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帕金森病抑郁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为规范疾病诊断体系并提高临床疗效,通过组织全国7个省、直辖市中医和西医领域相关专家进行多次讨论和修改,共同制定《帕金森病抑郁中西医结合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抑郁是帕金森病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帕金森病抑郁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为规范疾病诊断体系并提高临床疗效,通过组织全国7个省、直辖市中医和西医领域相关专家进行多次讨论和修改,共同制定《帕金森病抑郁中西医结合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年版)》(以下简称共识)。共识中西医并重,参考帕金森病、抑郁症等相关诊断标准制定帕金森病抑郁西医诊断、评估量表和西医治疗的专家共识;同时参考中医颤证、郁证等相关中医诊断标准制定帕金森病抑郁中医辨证诊断体系和辨证论治的专家共识,并针对疾病早期和进展期采取不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有确切的临床优势且安全性较高,可供临床医师参考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抑郁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专家共识(非MeSH词)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的非运动症状三年随访 被引量:22
12
作者 干静 任肖玉 +7 位作者 魏雅荣 周明珠 何海燕 陆丽霞 吴佳英 陈伟 万赢 刘振国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64-368,共5页
目的随访观察帕金森病(PD)非运动症状的发生、发展及变化情况,研究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统一PD评分量表(UPDRS)第Ⅲ部分和第Ⅳ部分、PD非运动症状30问卷、PD生活质量问卷(PDQ-39)等量表,在基线和3年随访末对87例原... 目的随访观察帕金森病(PD)非运动症状的发生、发展及变化情况,研究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统一PD评分量表(UPDRS)第Ⅲ部分和第Ⅳ部分、PD非运动症状30问卷、PD生活质量问卷(PDQ-39)等量表,在基线和3年随访末对87例原发性PD患者进行评估,采用配对t检验、卡方检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及分层回归分析等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结果随着疾病的进展,基线和3年随访末比较,患者的UPDRSⅢ评分由(22.21±11.31)分升至(30.49±11.68)分、UPDRSIV评分从(1.00±1.54)分到(2.94±3.12)分,非运动症状评分由(7.98±3.96)分至(12.35±5.12)分,PDQ.39评分由(28.11±22.88)分升至(36.65±26.95)分,均明显升高(t=-5.54、-5.75、-6.46、-5.29,均P=0.000)。运动症状与非运动症状的加重均对生活质量的下降有影响。发生率较高的非运动症状如便秘、记忆障碍、夜尿等症状和发生率居中的抑郁焦虑症状在疾病早期就持续存在,而疼痛、多汗等非特异性症状(△R^2=21.6%),流涎、排便不尽感等消化系统症状(△R^2:23.4%)在随访过程中发生率明显上升,是导致随访中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结论PD非运动症状在疾病早期就出现,随着病程延长无论运动还是非运动症状均加重,生活质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非运动症状 随访研究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血液透析患者不宁腿综合征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13
作者 沈炜娣 干静 +5 位作者 魏雅荣 吴谷奋 陆玮 任肖玉 蒋更如 刘振国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3年第2期133-137,共5页
目的调查血液透析患者中不宁腿综合征(RLS)的患病率,了解相关影响因素对睡眠、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94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对睡眠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19... 目的调查血液透析患者中不宁腿综合征(RLS)的患病率,了解相关影响因素对睡眠、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94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对睡眠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194例血液透析患者分为:RLS组31例和无RLS组163例。RLS患病率为16.0%。RLS组与无RLS组在年龄、性别、透析时间及生化指标等方面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LS组睡眠质量与无RL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伴有RLS的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明显下降,与RLS严重程度有关,对患者生活质量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不宁腿综合征 患病率 睡眠质量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老年慢病患者跌倒预防认知与行为调查分析 被引量:18
14
作者 孙倩 戈晓华 +1 位作者 陈文辉 丁辉蓉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5年第8期930-932,共3页
目的:调查老年慢病患者预防跌倒的认知和行为现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更好地预防跌倒提供建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预防跌倒的认知与行为调查问卷,对200名65岁及以上的老年慢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老年慢病患者预防跌倒认知的... 目的:调查老年慢病患者预防跌倒的认知和行为现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更好地预防跌倒提供建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预防跌倒的认知与行为调查问卷,对200名65岁及以上的老年慢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老年慢病患者预防跌倒认知的得分为(50.38±10.67)分;预防跌倒行为的得分为(42.99±7.06)分;老年慢病患者预防跌倒的影响因素有年龄、居住空间等。结论 :老年慢病患者对于预防跌倒的认知得分不高,预防跌倒的行为得分较高,要重视对老年人跌倒危险性的评估,加强预防跌倒的相关教育,降低跌倒发生率,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慢性病 跌倒 认知 行为
下载PDF
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管理专家共识(2020) 被引量:18
15
作者 刘振国 +1 位作者 陈海波 陈生弟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7期2084-2091,共8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特征包括动作迟缓、震颤、肌强直等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non-motor symptoms,NMS)。常见的NMS主要包括:神经精神症状(抑郁、焦虑、精神症状、认知障碍/...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特征包括动作迟缓、震颤、肌强直等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non-motor symptoms,NMS)。常见的NMS主要包括:神经精神症状(抑郁、焦虑、精神症状、认知障碍/痴呆、淡漠、冲动控制及相关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体位性低血压、便秘、流涎、泌尿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与药物相关的胃肠不适、多汗等)、睡眠-觉醒障碍(失眠或睡眠碎片化、日间过度嗜睡和睡眠发作、快速眼球运动期睡眠行为障碍)、疼痛、疲劳、嗅觉及视觉障碍等。NMS涉及范围广,个体差异大,症状表现可能与PD本身或其他共病症状重叠,缺乏特异性,导致临床医师对其诊治存在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性低血压 神经精神症状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运动症状 肌强直 临床医师 性功能障碍 帕金森病
原文传递
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的治疗策略与挑战 被引量:19
16
作者 刘振国 万赢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28-331,共4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中老年人以运动障碍为特点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PD患病人群不断上升,目前已成为危害中老年生活和健康的重要社会和医学问题。左旋多巴一直是PD药物治疗的金标准,患者在接受左...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中老年人以运动障碍为特点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PD患病人群不断上升,目前已成为危害中老年生活和健康的重要社会和医学问题。左旋多巴一直是PD药物治疗的金标准,患者在接受左旋多巴治疗的2~5年间其运动症状可得到有效控制和改善,但约70%~80%的患者于左旋多巴治疗后的5~10年间出现运动并发症(症状波动和异动症),发病年龄轻(〈60岁)的患者更容易出现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运动并发症 治疗
下载PDF
醒脑静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临床疗效分析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9
17
作者 王新文 董力群 王文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39-241,共3页
目的:探讨醒脑静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评价,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0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注射用尤瑞克林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醒脑静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 目的:探讨醒脑静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评价,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0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注射用尤瑞克林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醒脑静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MDA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OD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低于治疗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静 尤瑞克林 急性脑梗塞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相关因素与脑梗死的关系 被引量:17
18
作者 陈东 智睿 +1 位作者 丁朝兵 王文安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68-470,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及血脂、血糖(BG)、纤维蛋白原(Fbg)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91例脑梗死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数和性状,同时检测血脂、BG、Fbg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1)与...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及血脂、血糖(BG)、纤维蛋白原(Fbg)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91例脑梗死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数和性状,同时检测血脂、BG、Fbg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IMT明显增厚、CAS斑块检出率、软斑百分比明显增高(均P<0.05)。(2)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BG及Fbg水平脑梗死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0.01);脑梗死有斑块亚组明显高于无斑块亚组(均P<0.05~0.01)。(3)脑梗死组IMT与TC、LDL、BG、Fbg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32、0.34、0.30、0.36,P<0.05~0.01)。结论脑梗死患者IMT增厚,CAS斑块及软斑发生率高。BG、TC、LDL及Fbg水平增高是脑梗死及CAS斑块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斑块 血脂 血糖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中西医结合管理专家共识(2021) 被引量:17
19
作者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中西医结合管理专家共识写作组 +1 位作者 刘振国 李文涛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1-6,共6页
睡眠障碍是帕金森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中西医在其治疗中各有优势,但尚未形成统一共识。西医治疗多遵循指南,以调整抗帕金森病药物为先,继而对症处理;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可以标本兼顾、防治结合。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可更有效... 睡眠障碍是帕金森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中西医在其治疗中各有优势,但尚未形成统一共识。西医治疗多遵循指南,以调整抗帕金森病药物为先,继而对症处理;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可以标本兼顾、防治结合。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可更有效地长期管理睡眠障碍。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帕金森病领域中西医专家,形成帕金森病睡眠障碍中西医结合管理专家共识,以期为临床医生对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睡眠障碍 中西医结合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帕金森病认知障碍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20
作者 顾剑萍 刘振国 +3 位作者 干静 周明珠 陆丽霞 吴佳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52-256,共5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认知障碍及其影响因素。方法127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收集年龄、发病年龄、病程、受教育时间、既往史、个人史和家族史等一般资料。采用帕金森病统一评价量表第3部分(UPDRSⅢ)和Hoehn-Yahr分级评价运动性症状严重...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认知障碍及其影响因素。方法127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收集年龄、发病年龄、病程、受教育时间、既往史、个人史和家族史等一般资料。采用帕金森病统一评价量表第3部分(UPDRSⅢ)和Hoehn-Yahr分级评价运动性症状严重程度;帕金森病统一评价量表第2部分(UPDRSⅡ)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问卷(ADL)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评价轻度认知障碍;Fuld物体记忆评价(FOM)、快速词汇测验(RVR)、积木测验(BD)和数字广度测验(DS)评价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和语言能力、视空间结构能力及注意力和瞬时记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抑郁和焦虑症状。结果帕金森病患者普遍存在轻度认知障碍,与受教育时间(r=0.510,p=0.000)和ADL评分(r=0.452,P=0.000)呈正相关,与年龄(r=-0.466,P=0.000)、发病年龄(r=-0.418,P=0.000)、UPDRSHI评分(r=-0.330,P=0.000)、Hoehn-Yahr分级(r=-0.431,P=0.000)、HAMD评分(r=-0.229,P=0.000)和HAMA评分(r=-0.222,P=0.000)呈负相关,而与病程无相关性(r=0.012,P=0.893);其中以受教育时间和Hoehn—Yahr分级对认知功能影响最为显著(R^2=0.260,0.388)。结论帕金森病患者早期即存在轻度认知障碍,可影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是筛选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便捷、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认知障碍 神经心理学测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