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险社会、韧性治理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被引量:26
1
作者 易承志 龙翠红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8-86,共9页
风险社会是与现代化进程联系在一起的一个重要概念。现代化在促进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突显的各种风险。当前社会是一个风险社会,风险已经成为社会的基本特征。风险社会中充满了各种复杂和高度不确定的风险因素,... 风险社会是与现代化进程联系在一起的一个重要概念。现代化在促进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突显的各种风险。当前社会是一个风险社会,风险已经成为社会的基本特征。风险社会中充满了各种复杂和高度不确定的风险因素,给社会成员带来了结构性、系统性的社会风险,此类社会风险不是分散和个体性的,而是普遍性地涉及所有社会成员。面对社会风险可能给全体社会成员带来的潜在损失,需要通过韧性治理进行有效地应对。韧性治理作为一种新的风险治理模式,体现国家治理能力并以国家治理能力为支撑。基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视角,需要从理念重塑、结构优化和法治践行三个方面推进风险社会的韧性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治理 风险社会 国家治理能力
下载PDF
从刚性应对到弹性治理:韧性视角下城市应急管理的转型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易承志 《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3-71,共9页
城市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孕育各种风险的基本空间,体现了风险的集聚性特征。伴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面临的风险也日益凸显。面向风险的应急管理成为城市需要承担的基本功能。城市风险情境的快速变迁要求城市应急管... 城市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孕育各种风险的基本空间,体现了风险的集聚性特征。伴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面临的风险也日益凸显。面向风险的应急管理成为城市需要承担的基本功能。城市风险情境的快速变迁要求城市应急管理系统从传统问题针对型的刚性应对模式向动态调适型的弹性治理模式转型,以增强城市的韧性。有效促进刚性应对模式向弹性治理模式的转型,需要不断强化城市应急管理的观念创新,着力促进城市应急管理的主体协同,以及持续推动城市应急管理的行为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性应对 弹性治理 韧性 城市 应急管理
原文传递
横向合作与纵向干预:府际合作如何影响环境治理?——基于三城市群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智超 李奕霖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6-48,共13页
跨界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之一,环境污染的地理边界往往会突破治理的行政边界,城市群已成为应对环境问题负外部性的有效治理单元。基于制度性集体行动的理论视角,使用长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2010—2019年... 跨界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之一,环境污染的地理边界往往会突破治理的行政边界,城市群已成为应对环境问题负外部性的有效治理单元。基于制度性集体行动的理论视角,使用长三角、京津冀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检验横向合作与纵向干预,对区域环境治理绩效的差异化影响。研究发现,上级政府通过纵向干预形成的正式安排,成为提升区域环境治理绩效的关键;环保支出在府际合作与环境治理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形塑了城市群环境治理绩效的异质性。在理论上,制度性集体行动框架中所演绎的“集体行动困境”,在中国情境中依然具有解释力,而中国行政体制下的纵向干预则为其提供了新的实践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合作 纵向干预 城市群 环境治理
原文传递
迈向大城善治的新时代进路——超大城市治理转型升级的谋划及其实践 被引量:11
4
作者 韩志明 刘子扬 《城市问题》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1,共8页
城市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推动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是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超大城市具有复杂性、差异性、模糊性、脆弱性等特征,面临着治理规模负荷、管理体制碎片化、城市... 城市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推动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是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超大城市具有复杂性、差异性、模糊性、脆弱性等特征,面临着治理规模负荷、管理体制碎片化、城市功能定位模糊以及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诸多治理难题。持续推动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党和国家的统筹规划,从善治的高度审视城市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探索超大城市的发展特点和规律,着力完善城市治理的体系及其机制,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民主化水平,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城市 城市治理现代化 大城善治 城市治理
原文传递
中国韧性治理体系的框架和构建路径 被引量:9
5
作者 易承志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66-69,共4页
韧性治理体系是在面对外部冲击时能够快速反应和弹性调适的风险治理体系。面对多重风险的叠加冲击,构建弹性适应的韧性治理体系,是提升公共安全治理水平的内在要求,也是国家治理领域需要着重研究的重要课题。构建中国韧性治理体系,需要... 韧性治理体系是在面对外部冲击时能够快速反应和弹性调适的风险治理体系。面对多重风险的叠加冲击,构建弹性适应的韧性治理体系,是提升公共安全治理水平的内在要求,也是国家治理领域需要着重研究的重要课题。构建中国韧性治理体系,需要从大力强化韧性治理理念、不断优化韧性治理结构、着力完善韧性治理制度、持续健全韧性治理机制、不断强化治理工具支持等方面采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治理体系 框架 构建路径
下载PDF
应急管理数字协同:一个超大城市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张亦琛 樊博 《中国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6-87,共12页
应急管理是多方协同应对突发事件以保障城市安全的重要管理活动,然而政府条块间的信息与资源壁垒成为制约城市应急管理效能的主要障碍,如何提升政府条块协同水平是城市应急管理数字化转型中的重要研究问题。为准确把握数字化转型中政府... 应急管理是多方协同应对突发事件以保障城市安全的重要管理活动,然而政府条块间的信息与资源壁垒成为制约城市应急管理效能的主要障碍,如何提升政府条块协同水平是城市应急管理数字化转型中的重要研究问题。为准确把握数字化转型中政府应急管理条块协同行为的衍生逻辑和发展路径,选取我国超大城市S市进行案例研究,分析目标、初始条件、驱动力、结构、过程等关键理论组件,构建应急管理数字协同理论模型。研究发现:(1)在内外部驱动力双向驱动下,初始“软硬件”直接影响数字协同的初期效果和发展速率。(2)数据、制度与技术三要素的交互支撑能够削弱协同结构的复杂、僵化并促进协同模式多样化。(3)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应急管理数字协同体系有赖于机制的灵活性、结构的稳健性和过程的动态适应性3个重要特征。在实践层面,结合S市的实践探索,提炼出推动应急管理数字协同过程的关键对策组合(赋能+服务、问责+共识、合规+自主)。研究成果对应急管理数字化转型和跨部门协同形成理论深化,并为我国其他省市应急管理突破数字壁垒实现数字协同提供管理启示与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管理 数字化转型 数据共享 数字政府 条块协同
下载PDF
地方政府何以实现技术嵌入性制度创新——以海绵城市实践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刘珺 樊博 《中国行政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8-150,共13页
尽管“技术-制度”协同演变这一主题一直被反复强调,但已有研究大多关注制度逻辑对技术创新方向和速度的影响,而反过来讨论支持新兴技术推广的制度创新的实证文献并不多。本文基于制度创业理论文献,以海绵城市实践为例,采用主题分析法挖... 尽管“技术-制度”协同演变这一主题一直被反复强调,但已有研究大多关注制度逻辑对技术创新方向和速度的影响,而反过来讨论支持新兴技术推广的制度创新的实证文献并不多。本文基于制度创业理论文献,以海绵城市实践为例,采用主题分析法挖掘2.5千余份政府官方报告以及21万余字访谈语料数据,构建城市治理中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理论模型,阐述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组织场域特征以及合法性获取机制,并归纳出新兴技术引致的新兴场域中制度创新的特有机制。本文深化了中国治理情境下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中层理论,并且拓展了具有技术嵌入特征的制度创新的作用机制,丰富了对于城市治理中“技术-制度”的协同作用的理论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创新 技术嵌入 城市治理 海绵城市
原文传递
算法透明何以提升公众的政府信任? 被引量:1
8
作者 樊博 李晶晶 《公共行政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4,M0003,共22页
随着算法辅助决策逐渐嵌入公共部门,算法黑箱极易冲击公众对于政府公权力的信任。算法透明成为政府治理的应有之义。然而,算法透明何以实现,以及政府信任与算法透明的关联仍存在争议。论文基于“金税工程”税务算法现实案例,设计了一个... 随着算法辅助决策逐渐嵌入公共部门,算法黑箱极易冲击公众对于政府公权力的信任。算法透明成为政府治理的应有之义。然而,算法透明何以实现,以及政府信任与算法透明的关联仍存在争议。论文基于“金税工程”税务算法现实案例,设计了一个情景调查实验,实证检验了算法透明的实现机制及其对政府信任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1)算法过程透明、算法结果透明均对公众感知算法透明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感知算法透明能够提高公众对政府的信任;(3)算法信任在感知算法透明、政府信任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研究明晰了算法透明的概念,回应了算法透明与信任的迷思,并阐明了其中的强化机制,为推进算法善治提供了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透明 政府信任 算法信任 调查实验
下载PDF
政府资源基础、注意力分配与政务微博绩效 被引量:2
9
作者 樊博 顾恒轩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5,共12页
随着政府数字化转型的不断发展,政务微博已成为地方政府推动政务公开和加强政民互动的重要工具。虽然政务微博数量呈爆炸式增长趋势,但是各城市政务微博存在效果参差不齐、发展差距大等问题。在政务微博绩效的影响因素方面,现有研究忽... 随着政府数字化转型的不断发展,政务微博已成为地方政府推动政务公开和加强政民互动的重要工具。虽然政务微博数量呈爆炸式增长趋势,但是各城市政务微博存在效果参差不齐、发展差距大等问题。在政务微博绩效的影响因素方面,现有研究忽略了政府注意力分配这一关键因素的影响。基于政府注意力视角和资源基础理论,收集了全国229个地级市政务微博数据和政策发布、会议召开数据,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和子样本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了政府注意力、政府资源和政府能力对政务微博投入绩效和政务微博产出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注意力分配程度、财政健康水平和资源汲取能力对当地政务微博的投入绩效和产出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在数字化能力较弱的城市,政务微博的发展水平更多取决于地方政府财政资源丰富度和财政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力分配 政务微博绩效 政府资源 政府能力
原文传递
叙事实践视角下基层协商的发展路径——以北京J街道协商会议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贾鑫 李亚 王倪 《公共治理研究》 2023年第5期16-25,共10页
作为协商民主体系的重要一环,基层协商成为治理创新的重要形式和显著趋势。叙事是基层协商中常见的沟通方式。基于此,引入叙事实践的研究视角,构建叙事实践促进基层协商的分析框架,对北京J街道协商会议进行考察,研究发现:利用叙事实践... 作为协商民主体系的重要一环,基层协商成为治理创新的重要形式和显著趋势。叙事是基层协商中常见的沟通方式。基于此,引入叙事实践的研究视角,构建叙事实践促进基层协商的分析框架,对北京J街道协商会议进行考察,研究发现:利用叙事实践促进基层协商的三重逻辑,即通过重塑角色激发协商动能、通过汇集力量挖掘协商势能、通过续写新篇延续协商效能。上述思路不仅在理论上解释了叙事促进协商的内在逻辑,也为推进基层协商发展提供了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实践 基层协商 城市更新
下载PDF
公共灾害性事件缘何“再发生”--基于危机学习的理论视角
11
作者 易承志 杜依灵 张翔 《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8-98,共11页
当前各类公共灾害性事件频繁发生,给地方政府的危机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实践中一些地方政府对危机问题的认识仍然不够全面充分,导致同类型公共灾害性事件多次发生。通过危机学习的“二阶论”可以发现,公共灾害性事件“再发生”的... 当前各类公共灾害性事件频繁发生,给地方政府的危机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实践中一些地方政府对危机问题的认识仍然不够全面充分,导致同类型公共灾害性事件多次发生。通过危机学习的“二阶论”可以发现,公共灾害性事件“再发生”的一个被忽略的机制性原因是危机学习在“一阶学习”中存在的局部性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导致公共灾害性事件再次发生的问题。上下级互动关系不优、以避责为导向的危机学习容易导致一阶学习不充分与公共灾害性事件的再次发生。传统依赖于上下级互动关系的危机学习模式容易在客观上为公共灾害性事件的再次发生埋下隐患,要解决这一问题须进一步推动政府危机学习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灾害性事件 危机学习 再发生机制 地方政府
原文传递
政府数据治理机构何以提升城市韧性——基于组建方式与隶属关系的实证分析
12
作者 李智超 张迎新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61-77,共17页
数字时代虽然加剧了城市风险治理困境,但也孕育了数据治理这一新型公共治理模式,为城市韧性提升提供了制度保障。政府数据治理机构能够有效提升城市韧性,年平均效应达3.43%,数据赋能效果明显;数据治理机构提升城市韧性的过程具有阶段性... 数字时代虽然加剧了城市风险治理困境,但也孕育了数据治理这一新型公共治理模式,为城市韧性提升提供了制度保障。政府数据治理机构能够有效提升城市韧性,年平均效应达3.43%,数据赋能效果明显;数据治理机构提升城市韧性的过程具有阶段性,仅在组建前期产生了积极效应;政府各部门间的功能性协同是城市韧性得以提升的内在机制。地方政府不但应积极组建数据治理机构,而且需注意机构的组建方式与隶属关系的差异所导致的异质性治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韧性 数据治理机构 功能性协同 组建方式 隶属关系
下载PDF
积极、消极和矛盾:公众对5G基站部署的态度与邻避倾向 被引量:3
13
作者 秦川申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1-144,共14页
我国在5G基站部署的国际竞争中具有显著优势,但也可能面临较高的社会成本。公众对5G等新兴技术的态度呈现出除了积极和消极之外的复杂维度,公众的态度也影响着他们对5G基站部署的邻避倾向。文章以上海市为例,对987份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 我国在5G基站部署的国际竞争中具有显著优势,但也可能面临较高的社会成本。公众对5G等新兴技术的态度呈现出除了积极和消极之外的复杂维度,公众的态度也影响着他们对5G基站部署的邻避倾向。文章以上海市为例,对987份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1)公众对5G基站部署持有三类态度:积极(31.81%)、消极(26.24%)和矛盾(41.95%)。(2)相比于积极态度,消极态度和矛盾态度受到了公众对5G基站风险的关注程度和不确定性的影响。此外,公众前瞻倾向越强,越可能产生矛盾态度,反之则越可能产生消极态度。(3)相比于积极态度,消极态度和矛盾态度更可能产生邻避倾向,公众对邻避的空间感知高于时间感知。文章研究在理论上检验了我国公众对新兴技术的态度类型,为将来5G基站部署工作的风险沟通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态度 5G基站 邻避倾向 感知风险 感知收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