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帕利哌酮缓释片对首次发病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及体质量影响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戢汉斌 巫珺 +2 位作者 李四冬 熊华朝 肖卫东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7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对首次发病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血清催乳素(PRL)水平及体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8例首次发病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入院顺序交叉分为帕利哌酮组(48例)和氨磺必利组(50例),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12周。治...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对首次发病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血清催乳素(PRL)水平及体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8例首次发病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入院顺序交叉分为帕利哌酮组(48例)和氨磺必利组(50例),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12周。治疗前及治疗4、8、12周末给予两组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检测血清PRL水平及体质量,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PANSS总分显著下降(P均<0.0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PRL水平显著增高,氨磺必利组增高更为显著(P均<0.01);体质量明显增加(P均<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和氨磺必利对首次发病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相当,均可致血清PRL水平和体质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女性 催乳素 体质量 帕利哌酮缓释片
下载PDF
棕榈酸帕利哌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催乳素及体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四冬 戢汉斌 +2 位作者 巫珺 徐汉明 肖卫东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45-1148,共4页
目的:探讨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与奥氮平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社会功能、催乳素和体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双盲双模拟设计,按照就诊顺序交叉分成研究组(棕榈酸帕利哌酮)和对照组(奥氮平),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总体... 目的:探讨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与奥氮平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社会功能、催乳素和体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双盲双模拟设计,按照就诊顺序交叉分成研究组(棕榈酸帕利哌酮)和对照组(奥氮平),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疗效分量表(CGI-S)评定患者精神病症状与疗效的变化;采用人际和社会能力量表(PSP)评定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采用药物副作用量表(TESS)、实验室检查、催乳素及体质量变化评价安全性。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4,8,12和24周末的疗效、社会功能、不良反应、实验室检查、催乳素及体质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的PANSS评分、PSP评分、催乳素和体质量没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组间各周期PANSS和CGI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组间各周期PSP评分、催乳素和体质量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结论:棕榈酸帕利哌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与奥氮平相当,24周末对社会功能的影响优于奥氮平,对催乳素和体质量的影响较奥氮平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酸帕利哌酮 精神分裂症 社会功能 催乳素 体质量
原文传递
中国血吸虫病患者共病抑郁和焦虑及心理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媺媞 金贵香 +4 位作者 程影 郑金鑫 田利光 张顺先 洪武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40-348,共9页
目的了解中国血吸虫病患者共病抑郁和焦虑患病率以及使用心理干预治疗的效果,为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检索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国血吸虫病... 目的了解中国血吸虫病患者共病抑郁和焦虑患病率以及使用心理干预治疗的效果,为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检索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国血吸虫病患者共病焦虑、抑郁,以及心理干预治疗的文献。对文献进行筛选后,提取共病率、心理治疗方法、治疗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等数据,采用meta分析对中国血吸虫病患者抑郁、焦虑共病率进行分析,并评价心理干预方法治疗患者焦虑、抑郁的效果。结果共检索到231篇文献,最终筛选出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14篇文献,包括2篇英文文献、12篇中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血吸虫病患者抑郁共病率为61%[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48%,72%)],焦虑共病率为64%[95%CI:(42%,81%)]。经心理干预治疗后,血吸虫病患者SDS量表评分[1.45,95%CI:(1.30,1.60)]、SAS量表评分[2.21,95%CI:(2.05,2.38)]均较治疗前降低,病例组SDS量表评分[-0.47,95%CI:(-0.69,-0.25)]、SAS量表评分[-1.30,95%CI:(-1.52,-1.09)]均低于对照组。结论中国血吸虫病患者共病焦虑及抑郁情绪问题较普遍,临床常用心理干预方法有助于改善血吸虫病患者抑郁和焦虑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共病 抑郁 焦虑 心理干预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谷氨酸通路基因多态性交互作用与快感缺失的关联研究
4
作者 黄欣欣 刘超 +4 位作者 吕钦谕 胡国芹 鲍晨曦 张瑶 易正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6-583,共8页
目的·探究谷氨酸通路基因-基因交互作用与快感缺失的关联。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20年8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及病房招募的279例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Z)患者、236例重型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on... 目的·探究谷氨酸通路基因-基因交互作用与快感缺失的关联。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20年8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及病房招募的279例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Z)患者、236例重型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on disorder,MDD)患者,以及在社区招募的236例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为研究对象。收集并比较3组被试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特征。采用时间性愉快体验量表(Temporal Experience of Pleasure Scale,TEPS)中文版评估3组的愉快体验能力。采用广义多因子降维(generalized multifactor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GMDR)法建立谷氨酸通路基因(NOS1AP、GSK3β、DAOA、DISC1及GRIN2A)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交互作用模型,依据该模型将SZ及MDD患者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并对其愉快体验能力的差异进行组间比较,以分析基因-基因交互作用对快感缺失的影响。结果·年龄、受教育年限在3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首发年龄、病程在SZ、MDD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3组被试在总体愉快体验、期待性愉快体验及即时性愉快体验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SZ、MDD组患者的总体愉快体验、期待性及即时性愉快体验均低于HC组(均P_(校正)=0.000),且SZ与MDD组在期待性愉快体验上具有边缘性统计学差异(P_(校正)=0.051)。通过GMDR建模发现,由DAOA-rs3916965与DISC1-rs821577组成的2位点交互作用模型对SZ患者总体愉快体验能力具有预测作用(P=0.003),由NOS1AP-rs1858232和GRIN2A-rs1014531组成的2位点交互作用模型对MDD患者期待性愉快体验能力具有预测作用(P=0.037);且SZ高风险组患者的总体愉快体验能力、MDD高风险组患者的期待性愉快体验能力均分别低于其低风险组(t=3.443,P=0.000;t=3.471,P=0.001)。结论·谷氨酸通路基因多态性交互作用可能参与了快感缺失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感缺失 谷氨酸通路 广义多因子降维 交互作用
下载PDF
棕榈酸帕利哌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血清催乳素、体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周华 李四冬 +2 位作者 巫珺 徐汉明 肖卫东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6年第4期254-256,共3页
目的:探讨棕榈酸帕利哌酮与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血清催乳素(PRL)水平及体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就诊顺序交叉将96例患者分成研究组(47例)和对照组(49例),分别应用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及奥氮平治疗24周;治疗前、治疗4、8、12... 目的:探讨棕榈酸帕利哌酮与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血清催乳素(PRL)水平及体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就诊顺序交叉将96例患者分成研究组(47例)和对照组(49例),分别应用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及奥氮平治疗24周;治疗前、治疗4、8、12、24周末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同时检测血清PRL水平及体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PANSS、CG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血清PRL水平及体质量较治疗前显著增加,且对照组明显高于研究组(P<0.01或P<0.05)。结论:棕榈酸帕利哌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与奥氮平相当,短期应用对血清PRL水平及体质量的影响低于奥氮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酸帕利哌酮 奥氮平 精神分裂症 催乳素 体质量
下载PDF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在抑郁症急性期患者治疗中的增效作用 被引量:6
6
作者 班春霞 孟美玲 +4 位作者 倪章春 于伟霞 王湖 陈翔春 汪崇泽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1期1055-1059,共5页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在抑郁症急性期治疗中的增效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上海市嘉定区精神卫生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94例抑郁症急性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在抑郁症急性期治疗中的增效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上海市嘉定区精神卫生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94例抑郁症急性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6)。观察组患者给予帕罗西汀联合rTMS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用帕罗西汀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2、3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分评估2组患者抑郁症状。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周末,采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疾病严重度(CGI-S)量表评估2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的HAMD-24评分随治疗时间延长显著降低(F=206.83、308.98,P<0.001)。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HAMD-24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3周末,观察组患者的HAMD-24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3周末CGI-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CG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末,观察组患者的CGI-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1周末,观察组患者治疗好转率高于对照组(χ^(2)=4.876,P<0.05);治疗2、3周末,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χ^(2)=7.153、5.041,P<0.05);治疗3周末,观察组患者治疗临床痊愈率高于对照组(χ^(2)=4.055,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7%(8/48)、19.6%(9/46);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3,P>0.05)。结论高频rTMS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急性期起效快,高频rTMS对抑郁症急性期治疗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重复经颅磁刺激 帕罗西汀
下载PDF
饮食干预治疗抑郁相关症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深册 陈依明 +4 位作者 王凡 张梦珂 杨惟杰 吕洞宾 洪武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50-1055,共6页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目前全球有近16%的人群受到抑郁相关症状的影响,而在中国抑郁症患者的诊治率仅有9.5%。抑郁症具有高发病率和低治愈率的特点,如何有效提高其治疗效果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抗抑郁药作为抑郁症的主要治疗方式...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目前全球有近16%的人群受到抑郁相关症状的影响,而在中国抑郁症患者的诊治率仅有9.5%。抑郁症具有高发病率和低治愈率的特点,如何有效提高其治疗效果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抗抑郁药作为抑郁症的主要治疗方式,存在药物不良反应多和起效慢等缺点,促使人们开始重视抑郁症的非药物治疗。饮食干预是一种改变饮食结构和节律的非药物治疗方式;目前关于饮食干预在精神医学的应用非常广泛,对治疗抑郁症也有一定的效果。近年来的研究证据表明,饮食干预可以通过脑-肠轴相关的进食机制来治疗和改善抑郁症的相关症状。该文综述饮食干预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多维度探索,包括饮食结构干预、饮食节律干预、肠道菌群的作用等方面,详细介绍饮食干预的方式和涉及的相关机制,希冀为饮食干预治疗抑郁相关症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饮食干预 非药物治疗 脑-肠轴 肠道菌群
下载PDF
常用代谢指标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李鲜鲜 王萍华 吕钦谕 《上海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58-62,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常用代谢指标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慢性患者99例,检测血尿酸、胱抑素C、糖化血红蛋白、维生素B12、叶酸、同型半胱氨酸、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 目的: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常用代谢指标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慢性患者99例,检测血尿酸、胱抑素C、糖化血红蛋白、维生素B12、叶酸、同型半胱氨酸、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精神症状,用重复性成套心理状态测验(RBANS)评估认知功能,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代谢指标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正常范围。尿酸与RBANS的视觉广度和言语功能相关(r=0.215和r=0.285,均P<0.05)。维生素B12与RBANS的视觉广度和总分相关(r=0.250和r=0.201,均P<0.05)。叶酸与RBANS的注意力相关(r=0.228,P<0.05)。同型半胱氨酸与RBANS的即刻记忆、延迟记忆和总分负相关(r=-0.327、r=-0.264和r=-0.296,均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同型半胱氨酸是影响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因素。结论:高于正常范围的同型半胱氨酸影响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治疗中应将相关代谢指标维持在正常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精神分裂症 认知功能 重复性成套心理状态测验 常用代谢指标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自杀和IgA相关性研究
9
作者 徐劲节 王媺媞 +3 位作者 王成睿 金文青 任艳萍 王威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60,共9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自杀和生物学指标的关联,为评估和监测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住院的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自杀和生物学指标的关联,为评估和监测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住院的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横断面研究。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临床和生物学指标数据,并使用R(version 4.2.2)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2027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其中417例(20.6%)伴有自杀意念或行为。与不伴自杀的患者相比,自杀组患者女性和躯体合并症的比例更高,血清IgA和睾酮水平更高(均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gA和躯体合并症与伴自杀意念和行为显著正向关联。结论高血清IgA水平以及伴有躯体合并症极可能是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发生自杀的危险因素,建议作为早期风险识别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抑郁发作 自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双相抑郁患者快感缺失与童年创伤经历的相关性
10
作者 张沛云 张瑶 +5 位作者 王潇潇 刘超 秦倩倩 王培涓 吕钦谕 易正辉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探讨双相抑郁患者快感缺失与童年创伤经历的关联性。方法:采用斯奈思-汉密尔顿快感量表(Snaith-Hamilton pleasure scale,SHAPS)、中文版修订社会快感缺失量(revised social anhedonia scale-Chinese version,RSAS-C)、中文版修订... 目的:探讨双相抑郁患者快感缺失与童年创伤经历的关联性。方法:采用斯奈思-汉密尔顿快感量表(Snaith-Hamilton pleasure scale,SHAPS)、中文版修订社会快感缺失量(revised social anhedonia scale-Chinese version,RSAS-C)、中文版修订躯体快感缺失量表(revised physical anhedonia scale-Chinese version,RPAS-C)、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item 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AMD-17)、14项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item 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14)和童年创伤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CTQ)对53例双相抑郁患者(观察组)和51名健康者(健康对照组)进行评估,通过偏相关分析探讨双相抑郁患者快感缺失与童年创伤的关系。结果:观察组SHAPS、RSAS-C、RPAS-C、CTQ的总分及其分量表情绪虐待、躯体虐待、情绪忽视和躯体忽视评分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RPAS-C评分与CTQ总分及性虐待、躯体虐待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童年创伤经历与双相抑郁患者快感缺失相关联,特别是早年的创伤经历影响个体对躯体快乐的体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抑郁 快感缺失 童年创伤
下载PDF
上海市医务人员心理健康、心理弹性、社会支持、人际关系现状及相关性
11
作者 沈昶邑 徐初琛 +3 位作者 徐逸 吕洞宾 王凡 洪武 《职业与健康》 CAS 2023年第10期1344-1349,共6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心理弹性在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人际关系间的关系与作用机制。方法于2021年4—6月,采用自拟问卷、心理弹性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失眠严重指数量... 目的了解上海市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心理弹性在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人际关系间的关系与作用机制。方法于2021年4—6月,采用自拟问卷、心理弹性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失眠严重指数量表,通过在线问卷对上海市不同级别综合医院204名与专科医院在院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上海市204名医务人员的抑郁、焦虑、失眠得分分别为(7.20±2.51)、(6.62±2.80)和(4.90±5.05)分,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心理弹性与焦虑、抑郁均呈正相关(r=0.493、0.477,均P<0.01),与失眠呈负相关(r=-0.299,P<0.01),人际关系与焦虑、抑郁呈负相关,与失眠呈正相关(r=-0.349、-0.318、0.363,均P<0.01),心理弹性与人际关系呈负相关,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r=-0.466、0.445,均P<0.01),人际关系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r=-0.559,P<0.01);心理弹性在抑郁、焦虑与社会支持、人际关系间的中介效应显著(P<0.01),中介效应均占100%,社会支持与人际关系主要通过心理弹性影响抑郁与焦虑。心理弹性在人际关系与失眠之间中介效应不显著(P>0.05),人际关系与失眠间存在直接效应(P<0.01),人际关系直接影响失眠。结论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与心理弹性、社会支持与人际关系有着密切联系,心理弹性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医院管理者需重视提升医务人员的心理弹性,从而更好的提升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弹性 心理健康 社会支持 人际关系 中介效应
原文传递
棕榈酸帕利哌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疗效与安全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廖世棚 李四冬 +1 位作者 巫珺 徐汉明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8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棕榈酸帕利哌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112例患者根据性别分为研究组(女性)和对照组(男性),用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首次剂量150mg,间隔8天100mg,之后每月1次,可变剂量75 mg^150 mg。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 目的探讨棕榈酸帕利哌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112例患者根据性别分为研究组(女性)和对照组(男性),用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首次剂量150mg,间隔8天100mg,之后每月1次,可变剂量75 mg^150 mg。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疾病严重程度分量表(CGI-S)评定患者精神症状与疗效的变化;副作用量表(TESS)、实验室、血生化变化评价安全性。在治疗前与治疗1周、4周、8周、16周末评定。结果两组患者PANSS、CGI-S评分在治疗1、4、8、16周末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34例出现EPS与胆碱能反应,10例月经紊乱。结论棕榈酸帕利酮注射后1周即起效,4~8周达到可靠疗效,易发生EPS与胆碱能反应,导致女性月经紊乱,不影响继续使用,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为长期治疗提供了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酸帕利哌酮 精神分裂症 女性 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棕榈酸帕利哌酮对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自知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戢汉斌 李四冬 +2 位作者 巫珺 徐汉明 王晓萍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6年第5期791-793,共3页
目的评价棕榈酸帕利哌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自知力改善作用的影响。方法97例患者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6mg口服三天,无过敏反应即予棕榈酸帕利哌酮150mg注射,第8天100mg注射,之后约每月1次,剂量75mg^150mg。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目的评价棕榈酸帕利哌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自知力改善作用的影响。方法97例患者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6mg口服三天,无过敏反应即予棕榈酸帕利哌酮150mg注射,第8天100mg注射,之后约每月1次,剂量75mg^150mg。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定患者精神症状与疗效的变化;副作用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生活质量和满意度自评问卷(Q-LES-Q)、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定生活质量和自知力;监测实验室、血生化变化。采用自身对照法,在治疗前与治疗4周、8周、12周、24周末评定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完成72例,4周、8周、12周、24周末PANSS减分率分别为35.2%、51.2%、62.6%、75.3%;Q-LES-Q、ITAQ在4、8、12、24周末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0.05)。结论棕榈酸帕利酮注射后4周即有明显疗效,24周获满意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轻,对生活质量、自知力问卷评分显著提高,为长期治疗、恢复社会功能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及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酸帕利哌酮 精神分裂症 生活质量 自知力
原文传递
棕榈酸帕利哌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戢汉斌 李四冬 +2 位作者 巫珺 徐汉明 孙群星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6年第2期285-287,共3页
目的探讨棕榈酸帕利哌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8例患者分成研究组(棕榈酸帕利哌酮)和对照组(奥氮平),研究组口服三天帕利哌酮,无过敏即予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首次150mg,间隔8天100mg,之后每月一次,剂量75~150mg;对照... 目的探讨棕榈酸帕利哌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8例患者分成研究组(棕榈酸帕利哌酮)和对照组(奥氮平),研究组口服三天帕利哌酮,无过敏即予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首次150mg,间隔8天100mg,之后每月一次,剂量75~150mg;对照组口服奥氮平,剂量5mg^30mg,分别在治疗前与治疗后4、8、12、16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定量(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定精神症状与疗效的变化;生活质量和满意度自评问卷(Q-LES-Q)评定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副作用量表(TESS)、实验室、血生化、体质量评价安全性。结果两组各时点PANSS、CGI、Q-LES-Q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PANSS、CGI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Q-LES-Q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实验室、血生化无差异,体重、催乳素组间比较有差异。结论棕榈酸帕利哌酮对精神分裂症疗效、副反应与奥氮平相当;对体重及催乳素影响较奥氮平轻,对生活质量和满意度优于奥氮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酸帕利哌酮 精神分裂症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突触结合蛋白2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精神分裂症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阳红 黄欣欣 +8 位作者 刘超 梁青松 杨华 张建标 徐健 王颖怡 吴海苏 吕钦谕 易正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22,共7页
目的·探讨突触结合蛋白2(synaptotagmin 2,SYT2)基因与中国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Z)的关联性。方法·采用TaqMan探针基因分型技术对478例SZ患者(SZ组)和474名健康对照者(HC组)的SYT2基因的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 目的·探讨突触结合蛋白2(synaptotagmin 2,SYT2)基因与中国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Z)的关联性。方法·采用TaqMan探针基因分型技术对478例SZ患者(SZ组)和474名健康对照者(HC组)的SYT2基因的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rs6427957、rs907697、rs12564274、rs10800856、rs61820945)进行检测分型,应用HaploView软件、SHEsis及SNPstats在线软件比较SZ组与HC组的等位基因、基因型、不同遗传模式下基因型以及单倍型频率分布有无差异。结果·rs10800856位点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分布在SZ组与H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12);经Bonferroni校正后,rs10800856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5),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s10800856位点在显性及加性遗传模式下,基因型频率分布在SZ组与HC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P=0.005),校正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20,P=0.025)。由rs12564274-rs10800856-rs61820945组成的单倍型C-T-C频率分布在SZ组与H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经Bonferroni校正后,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6)。结论·在中国汉族人群中,SYT2基因可能是SZ的易感基因,rs10800856位点可能与精神分裂症发病风险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突触结合蛋白2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关联分析
下载PDF
棕榈酸帕利哌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血糖、血脂的影响
16
作者 戢汉斌 赵孟 +2 位作者 李四冬 巫珺 肖卫东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6年第6期989-991,共3页
目的评价棕榈酸帕利哌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对92例患者分为研究组(棕榈酸帕利哌酮)和对照组(奥氮平),研究组给予三天帕利哌酮片3mg/日口服,无药物过敏反应即予以棕榈酸帕利哌酮150mg肌肉注射;间隔8天注射100... 目的评价棕榈酸帕利哌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对92例患者分为研究组(棕榈酸帕利哌酮)和对照组(奥氮平),研究组给予三天帕利哌酮片3mg/日口服,无药物过敏反应即予以棕榈酸帕利哌酮150mg肌肉注射;间隔8天注射100mg,之后每月一次,剂量75mg或100㎎或150mg,无口服药补充;对照组予以奥氮平口服,起始日剂量5mg,最大剂量30mg;分别在治疗前与治疗第4、8、12、24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定量(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定精神症状与疗效的变化;同一时点监测血糖、血脂的变化。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各时点PANSS、CG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F1=4.226 P1=0.014 F2=4.823 P2=0.018),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F=2.126 P=0.172);两组血糖、血脂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F=4.772P=0.017)。结论棕榈酸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与奥氮平相当;对血糖、血脂影响较奥氮平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棕榈酸帕利哌酮 奥氮平 疗效 血糖 血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