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颞下颌关节疾病队列建立标准和质量控制专家共识(2024)
1
作者 胡敏 杨驰 +38 位作者 刘华蔚 陆海霞 姚晨 谢秋菲 陈永进 傅开元 房兵 祝颂松 周青 陈志晔 朱耀旻 张清彬 阎英 龙星 李志勇 甘业华 于世宾 白玉兴 张益 王燕一 雷杰 程勇 刘昌奎 曹烨 何冬梅 温宁 张善勇 陈敏洁 焦国良 柳新华 姜华 贺洋 沈佩 黄海涛 李永锋 郑吉驷 郭泾 赵立升 许来青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77-987,共11页
颞下颌关节(TMJ)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患者数量众多,在病因、流行病学、疾病谱、治疗方式等方面尚存较多争议和未知。了解和掌握TMJ疾病发生发展和防治的现状,努力寻找病因、发病率、药物敏感性、预后等方面的规律,对于解决患者疾苦、深... 颞下颌关节(TMJ)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患者数量众多,在病因、流行病学、疾病谱、治疗方式等方面尚存较多争议和未知。了解和掌握TMJ疾病发生发展和防治的现状,努力寻找病因、发病率、药物敏感性、预后等方面的规律,对于解决患者疾苦、深入开展医学研究、有效预防疾病和制订相应的卫生政策等均有重要促进作用。队列建设及研究对疾病的精准预防、诊治水平提高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展大规模人群队列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TMJ疾病的暴露、发病与转归情况。本共识旨在搭建TMJ疾病队列建立的标准概念框架,为制订TMJ疾病队列数据标准提供思路。共识提出TMJ疾病队列数据由通用数据标准和疾病特异数据标准两部分构成,其中通用数据标准针对各专病队列均有涉及,包含可以统一标准的问题或研究变量,便于在整合不同专病队列资源的同时,可以在相同的定义和标准下开展长期随访,以利于更好地收集核心数据和规范开展TMJ疾病队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队列研究 质量控制 数据收集 颞下颌关节疾病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漫步牙槽光辉岁月勇踏实践创新征途
2
作者 王一名 薛洋 +8 位作者 赵吉宏 潘剑 邹多宏 崔念晖 张伟 王杞章 李志政 周驭穹 胡开进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1-311,共11页
本文总结和梳理《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等发表的相关文章并结合医史探询,系统总结了中国牙槽外科的发展历程。初始创建阶段(1935—1952年)是中国牙槽外科发展的起点,尽管受到战争的影响,但为后来的研究和实践奠定了基础;起步发展阶段(1953... 本文总结和梳理《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等发表的相关文章并结合医史探询,系统总结了中国牙槽外科的发展历程。初始创建阶段(1935—1952年)是中国牙槽外科发展的起点,尽管受到战争的影响,但为后来的研究和实践奠定了基础;起步发展阶段(1953—1966年),《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的创刊促进了牙槽外科的发展,研究集中在拔牙方法和拔牙并发症,牙移植和修复前外科逐渐起步;停滞不前阶段(1967—1977年),由于国际交流的中断,牙槽外科的发展几乎停滞;奋起直追阶段(1978—1985年),改革开放后,牙槽外科学者开始努力追赶前十年的停滞,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无显著创新成果诞生;科学发展阶段(1986—2010年)中,随着实验医学的兴起,中国现代牙槽外科的临床研究、基础实验、论文撰写都开始进入科学规范的时代;探索创新阶段(2011—2023年)是当前的发展阶段,中国牙槽外科也迎来了发展的最高峰,在技术、临床、基础领域均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逐步达到甚至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回顾我国牙槽外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学科发展历程,可见我国老一辈牙槽外科学者的智慧和汗水。然而,当下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如技术标准化、临床实践的推广和人才培养等,这需要当代牙槽外科人砥砺前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刊论文 牙槽外科 发展历程 拔牙 牙移植 修复前外科
原文传递
颞下颌关节假体置换术相关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马鸣岐 尚涛 +3 位作者 毛懿 陈旭卓 张善勇 王绍义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59-1064,共6页
颞下颌关节假体置换术(RTJ)经过数十年的技术改进,是目前治疗终末期关节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RTJ的主要并发症包括无菌性松动,异位骨化,术后感染,过敏反应,假体松动或脱位,神经损伤和严重出血等。提高临床技术是目前解决并发症的关键。... 颞下颌关节假体置换术(RTJ)经过数十年的技术改进,是目前治疗终末期关节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RTJ的主要并发症包括无菌性松动,异位骨化,术后感染,过敏反应,假体松动或脱位,神经损伤和严重出血等。提高临床技术是目前解决并发症的关键。在未来,假体材料的改进可能是RTJ更新迭代的重要发展方向。随着颞下颌关节外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假体相关并发症将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临床视野。本文对RTJ的并发症以及应对措施进行系统综述,并从减少并发症的角度展望该领域发展方向,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颞下颌关节置换术 假体移植并发症
原文传递
间充质干细胞相关疗法在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张笑宇 何冬梅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32-737,共6页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TMJOA)是以滑膜炎症、软骨退变、软骨下骨重塑为主要病理变化的一类器质性病变。目前的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尚无法完全阻止病变的进展。间充质干细胞(MSC)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TMJOA的修复治疗中具有良好前景。关节...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TMJOA)是以滑膜炎症、软骨退变、软骨下骨重塑为主要病理变化的一类器质性病变。目前的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尚无法完全阻止病变的进展。间充质干细胞(MSC)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TMJOA的修复治疗中具有良好前景。关节内注射骨髓、脂肪、脐带、牙髓等来源的MSC已在大量动物实验中被证实有效。上述外源性MSC亦可作为种子细胞,参与组织工程,修复较严重的缺损。近期研究表明,外泌体是MSC发挥作用的重要媒介,在TMJOA的治疗中亦有一定潜力。随着对TMJOA机制研究的深入,通过局部注射相关药物靶向关节内常驻干细胞,激活内源性修复能力,亦有一定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骨关节炎 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原文传递
新型帐篷钉技术在牙槽骨重度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
5
作者 王默涵 胡颖涵 +1 位作者 吴靖 邹多宏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年第5期459-466,共8页
充足的骨量是保证种植体植入和维持长期稳定的关键因素,因而对牙槽骨重度骨缺损的修复重建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随着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的不断发展,各种GBR术式应用于临床,以解决牙槽骨修复与再生问题。作者基于... 充足的骨量是保证种植体植入和维持长期稳定的关键因素,因而对牙槽骨重度骨缺损的修复重建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随着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的不断发展,各种GBR术式应用于临床,以解决牙槽骨修复与再生问题。作者基于“以稳定性为核心”的牙槽骨修复与再生理念,研发了帐篷钉系列产品,取得了口腔类Ⅲ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并完成了新型帐篷钉技术的构建。该技术能够在不使用自体骨的情况下实现牙槽骨重度缺损的修复与重建,为牙槽骨重度缺损的功能和美学修复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新型帐篷钉技术已在临床上获得了成功验证,并且由于其具有“三低”(技术敏感性低、失败率低及成本低)和“三易”(易操作、易推广及易普及)的特点,使该技术备受口腔医师和患者的青睐。为了进一步提升广大临床医生对新型帐篷钉技术的认识,本文就帐篷钉系列医疗产品的创新性及新型帐篷钉技术的优势作详细介绍,并通过临床病例进行展示,以期该项技术能够在临床上得到规范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骨重度缺损 以稳定为核心 新型帐篷钉医疗产品 新型帐篷钉技术 修复重建
下载PDF
人与恒河猴下颌骨骨膜干细胞的分离、鉴定和跨物种单细胞分析
6
作者 王子硕 李阳阳 +2 位作者 王海涛 邹多宏 张志愿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96-705,共10页
目的探究人与非人灵长类动物(恒河猴)的下颌骨骨膜中是否存在有别于传统间充质干细胞的干细胞群体及其在膜内成骨过程中的特性,并提供区别于其他解剖区域骨膜干细胞(PSCs)的下颌骨PSCs的稳定分离、培养、扩增的标准化流程。方法分别从... 目的探究人与非人灵长类动物(恒河猴)的下颌骨骨膜中是否存在有别于传统间充质干细胞的干细胞群体及其在膜内成骨过程中的特性,并提供区别于其他解剖区域骨膜干细胞(PSCs)的下颌骨PSCs的稳定分离、培养、扩增的标准化流程。方法分别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18~24岁行第三磨牙拔除术3例患者翻瓣去骨过程中的骨块表面和3只6岁龄恒河猴下颌骨的前磨牙区颊侧获取骨膜,使用Illumina平台Novaseq 6000测序仪进行单细胞测序,并通过同源基因匹配进行跨物种单细胞转录组测序的结果比较。使用37℃和低温两种消化方式从原代组织中分离PSCs,经流式细胞术分析鉴定其表面标志物(CD200、CD31、CD45和CD90)并通过免疫荧光鉴定组织蛋白酶K(CTSK)与CD200的共定位情况。接着评估了体外扩增至第三代的不同物种PSCs的细胞增殖能力和三系分化能力。最后比较了PSCs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成骨方面的特性异同。结果单细胞测序结果提示直系同源基因匹配降维后获得了18个聚类的细胞群,基于各细胞标志物数据库对各聚类进行细胞注释。低温消化方案可以稳定地从人、恒河猴下颌骨骨膜中分离出PSCs,细胞呈成纤维细胞状。细胞计数法结果显示人与恒河猴的PSCs增殖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流式细胞术分析鉴定结果显示,从骨膜分离的细胞表面抗原表达CD200^(+)、CD31^(-)、CD45^(-)和CD90^(-),免疫荧光提示CTSK与CD200共定位于此细胞中。茜素红染色、油红O染色和阿尔率蓝染色结果显示,人和恒河猴的PSCs均具备成骨、成脂、成软骨的三系分化能力。与BMSCs的成骨能力相比,PSCs增殖能力略优,分化过程中,PSCs在早期有良好的成骨表现。结论本研究成功稳定分离并鉴定出人和非人灵长类动物(恒河猴)的正常下颌骨PSCs,为探索下颌骨膜内成骨的机制、建立理想的非人灵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长目 下颌骨 骨膜干细胞 成骨分化 膜内成骨 单细胞测序 跨物种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