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的建设与成效 被引量:4
1
作者 张伟 王欣倍 +5 位作者 方燕 董艳 朱亚琴 汪俊 韩俊力 张志愿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6年第1期118-120,共3页
本研究对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及教学基地建设进行了探讨。从专业理论课程和教材建设入手,通过网络化系统建设,规范临床技能操作,同时加强基地组织管理,制定和完善规章制度,改善实践... 本研究对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及教学基地建设进行了探讨。从专业理论课程和教材建设入手,通过网络化系统建设,规范临床技能操作,同时加强基地组织管理,制定和完善规章制度,改善实践教学设备,选拔和培养专业化实践教学团队,引导专业学位研究生打牢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加强临床技能培训,为各级医疗机构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医学理论、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能够独立承担本学科常见疾病诊治工作的高层次口腔医学临床医师。通过实践基地的建设,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人才培养质量,以及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推动了人才培养质量的均质化和规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医学 专业学位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实践基地
原文传递
对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实践的思考 被引量:50
2
作者 陈曦 冯希平 《西北医学教育》 2009年第1期12-13,共2页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一个由创新项目、高校学生、指导教师、高等院校等各具不同地位和作用的相关因子所组成的系统工程。目前,"计划"中所涉及的项目选题、创新理念、教师作用、高校管理在实际运行中仍存...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一个由创新项目、高校学生、指导教师、高等院校等各具不同地位和作用的相关因子所组成的系统工程。目前,"计划"中所涉及的项目选题、创新理念、教师作用、高校管理在实际运行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障碍。本文认为,"计划"的顺利实施要以学生为主体而因才设计实验项目选题;指导教师要切实起到引导辅助作用并"优化自身素质";高校管理要针对"创新实验"完善激励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创新实验 实践
下载PDF
窝沟封闭术在儿童口腔临床中的应用和防龋效能 被引量:41
3
作者 吴幸晨 束陈斌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467-470,共4页
儿童乳磨牙和年轻恒磨牙窝沟以其独特的解剖和生理特点,为细菌的生长定植,菌斑的集聚提供了一个微生态环境,从而导致牙面脱矿和龋的发生,其中又以窝沟龋占绝大多数。窝沟封闭术是儿童窝沟龋最有效的预防方法之一,临床上常用的窝沟封闭... 儿童乳磨牙和年轻恒磨牙窝沟以其独特的解剖和生理特点,为细菌的生长定植,菌斑的集聚提供了一个微生态环境,从而导致牙面脱矿和龋的发生,其中又以窝沟龋占绝大多数。窝沟封闭术是儿童窝沟龋最有效的预防方法之一,临床上常用的窝沟封闭术有常规窝沟封闭术(CST)和釉质窝沟封闭术(EST)。EST的应用明显地提高了封闭剂的黏结面积,增强了封闭剂在牙面上的黏结性、渗透性和密合性,既提高了窝沟封闭剂的保留率和防龋效果,还可及时地发现窝沟早期龋和隐匿龋,明显地提高了窝沟封闭剂的保留率,其防龋效果优于CST。本文就窝沟封闭术的临床应用和窝沟封闭术的防龋效能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儿童窝沟封闭术的操作提供部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窝沟封闭术 常规窝沟封闭术 釉质窝沟封闭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2种益生菌对口臭致病菌抑菌作用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杨雯洁 叶玮 《口腔医学》 CAS 2015年第3期179-182,共4页
目的研究体外共培养时,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Bulgaricus,Lb)和唾液链球菌(Streptococcus salivarius,Ss)对代表性口臭致病菌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Pg)、具核梭杆菌(F.nuclearum,Fn)的抑菌作用。方法... 目的研究体外共培养时,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Bulgaricus,Lb)和唾液链球菌(Streptococcus salivarius,Ss)对代表性口臭致病菌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Pg)、具核梭杆菌(F.nuclearum,Fn)的抑菌作用。方法将Lb、Ss分别与Fn、Pg各1 m L混合,厌氧培养6、12、24、48 h。记数不同时间点各菌的菌落形成单位(CFU)。益生菌与致病菌采用不同接种顺序进行竞争排斥实验。结果各时间点与Lb、Ss混合培养的Fn、Pg菌量均较单菌培养显著降低(P<0.05或P<0.01)。竞争排斥实验结果与益生菌及致病菌接种顺序相关,Lb、Ss作为早期定植菌及与Pg同时接种时,对Pg生长有抑制作用。结论 Lb、Ss对Fn和Pg生长有显著拮抗作用,同时2种益生菌的代谢产物中存在有效的抑菌物质,对Pg生长有显著拮抗作用,提示益生菌有望应用于今后的口臭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臭 益生菌 口臭致病菌
下载PDF
茶多酚与维生素C联合应用抑制口腔产臭细菌产生挥发性硫化物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微云 叶玮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18期5462-5464,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茶多酚与维生素C混合溶液对口腔产臭细菌产生挥发性硫化物(VSCs)的抑制作用,评价茶多酚与维生素C联合应用治疗口源性口臭的应用前景。方法选取具核梭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以及口臭患者唾液全细菌为实验菌,建立挥发性硫化物... 目的通过观察茶多酚与维生素C混合溶液对口腔产臭细菌产生挥发性硫化物(VSCs)的抑制作用,评价茶多酚与维生素C联合应用治疗口源性口臭的应用前景。方法选取具核梭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以及口臭患者唾液全细菌为实验菌,建立挥发性硫化物产生模型,配制纯茶多酚溶液、茶多酚与维生素C浓度比例等于2∶1(1号药品组)、1∶1(2号药品组)、1∶2(3号药品组)的不同比例混合溶液,分别与3种口腔产臭细菌作用,使用硫化物检测仪Halimeter测量厌氧培养3h和6h后各组样品产生VSCs数值。阴性对照为不加药品的菌液,阳性对照为加入0.1%浓度氯己定溶液的菌液。结果 (1)药品与牙龈卟啉单胞菌培养3h后,纯茶多酚组产生VSCs数值较阴性对照显著降低(P<0.05),茶多酚维生素C混合的3组样品产生VSCs数值较阴性对照显著降低(P<0.01)。(2)药品与牙龈卟啉单胞菌培养6h后,纯茶多酚组、茶多酚维生素C混合组产生VSCs数值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P<0.01),并且茶多酚维生素C混合的3组产生VSCs数值显著低于纯茶多酚组(P<0.05)。药品与患者唾液细菌培养6h后,纯茶多酚组和1号药品组产生VSCs数值较阴性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而2号药品组和3号药品组产生VSCs数值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与纯茶多酚溶液相比,茶多酚维生素C混合溶液对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口臭患者唾液细菌产VSCs的抑制效果更为显著,提示茶多酚与维生素C对口腔产臭菌的抑制存在一定的增效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坏血酸 口臭 硫化物 挥发性 茶多酚 致臭菌
原文传递
牙齿酸蚀症的病因及流行病学调查概况 被引量:10
6
作者 顾豪 陶丹英 冯希平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604-607,共4页
牙齿酸蚀症是指在没有细菌参与的情况下,由化学因素引起的牙体硬组织慢性、不可逆性破坏的疾病。随着国内外酸蚀症患病率的增长,此疾病正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就酸蚀症的病因及国内外流行病学概况作一综述。
关键词 酸蚀症 病因 流行概况
下载PDF
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口腔挥发性硫化物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孙立洲 陈曦 冯希平 《口腔医学》 CAS 2012年第9期528-531,共4页
目的研究胃内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者口腔挥发性硫化物的含量及组成与无细菌感染者之间的差异。方法对35名牙周健康的志愿者分别用GC-SCS检测口腔挥发性硫化物含量和14C呼气试验检测胃内H.pylori感染情况。结果胃内H.pylori阳性受... 目的研究胃内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者口腔挥发性硫化物的含量及组成与无细菌感染者之间的差异。方法对35名牙周健康的志愿者分别用GC-SCS检测口腔挥发性硫化物含量和14C呼气试验检测胃内H.pylori感染情况。结果胃内H.pylori阳性受试者口腔中二甲基硫[(CH3)2S]的含量和所占比例明显高于H.pylori阴性的受试者(P<0.05)。胃内H.pylori阳性受试者口腔中硫化氢(H2S)及甲硫醇(CH3SH)的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提示口腔中(CH3)2S的比例过高可能与感染胃幽门螺杆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臭 幽门螺杆菌 二甲基硫
下载PDF
中草药提取物联合应用锌离子对口臭相关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 被引量:8
8
作者 杨欣谕 叶玮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13年第3期136-140,共5页
目的评价中草药提取物与锌离子对口臭相关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探讨其联合应用是否具有协同作用。方法选用厚朴酚、小檗碱、黄芩素、鞣酸、银杏双黄酮、苦参碱、绿原酸、丹皮酚和甘草酸等9种中草药提取物与锌离子,采用倍比梯度稀释法,... 目的评价中草药提取物与锌离子对口臭相关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探讨其联合应用是否具有协同作用。方法选用厚朴酚、小檗碱、黄芩素、鞣酸、银杏双黄酮、苦参碱、绿原酸、丹皮酚和甘草酸等9种中草药提取物与锌离子,采用倍比梯度稀释法,分别测定对口臭相关致病菌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牙周有益菌血链球菌(Streptococcussanguis,Ss)的最小杀菌浓度值(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采用杯碟法分析筛选出的中草药成分与锌离子联合应用对Pg和Fn的抑制作用。实验数据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厚朴酚、小檗碱、绿原酸、银杏双黄酮、锌离子对Pg和Fn抑制效果明显,且对Ss的MBC高于其它两种口臭相关致病菌;厚朴酚与锌离子联合应用组作用于Pg或Fn所形成的抑菌环直径均大于各单独应用组的抑菌环直径(P<0.05);小檗碱联合应用锌离子对Fn形成的抑菌环大小与两种成分单独应用时的抑菌环直径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厚朴酚、小檗碱、绿原酸、银杏双黄酮、锌离子是较为理想的抑菌成分。厚朴酚、小檗碱联合应用锌离子对口臭相关致病菌的抑制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提取物 锌离子 口臭 牙龈卟啉单胞菌 具核梭杆菌 血链球菌
下载PDF
厚朴酚、小檗碱与锌离子对口臭致病菌的抑菌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杨欣谕 叶玮 《广东牙病防治》 2014年第3期123-127,共5页
目的评价厚朴酚、小檗碱、锌离子单品及三者联合应用对两种口臭致病菌在生物膜状态下的抑菌效果。方法采用厚朴酚(厚朴酚组)、小檗碱(小檗碱组)、锌离子(锌离子组)的单一成分药液及各成分混合药液分别作用于培养12 h、24 h的牙龈卟啉单... 目的评价厚朴酚、小檗碱、锌离子单品及三者联合应用对两种口臭致病菌在生物膜状态下的抑菌效果。方法采用厚朴酚(厚朴酚组)、小檗碱(小檗碱组)、锌离子(锌离子组)的单一成分药液及各成分混合药液分别作用于培养12 h、24 h的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核梭杆菌双菌种生物膜,去离子水滴加于生物膜作为对照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各药物单品及联合应用对双菌种生物膜的抑制效果,计算各组生物膜活菌百分比。结果在加入厚朴酚、小檗碱、锌离子及3种成分的混合液之后,培养12 h双菌种生物膜中的活菌百分比均下降,与对照组活菌百分比(70.03%±4.9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液组活菌百分比明显减少(21.51%±3.31%)。在加入厚朴酚、小檗碱、锌离子及三者混合液之后,培养24 h双菌种生物膜中的活菌百分比均下降,与对照组活菌百分比(84.23%±4.0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液组活菌百分比明显减少(38.71%±4.25%)。结论厚朴酚、小檗碱、锌离子均能抑制口臭致病菌生物膜状态下的生长,3种成分联合应用抑菌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朴酚 小檗碱 锌离子 口臭致病菌 生物膜
下载PDF
口臭的流行特征及其有关因素 被引量:7
10
作者 詹婧彧 陈曦 冯希平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13年第4期215-218,共4页
口臭是一种在呼吸时从口腔发出的令人感到不愉悦的气味。近年来,不同国家均对口臭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本文根据世界各地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对口臭的流行特征进行总结,并对影响其发病的相关因素进行综述。
关键词 口臭 流行特征 相关因素
下载PDF
年轻恒牙牙髓血管再生治疗 被引量:7
11
作者 邱思慧 汪俊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CAS 2013年第1期28-30,48,共4页
对于牙髓感染坏死的年轻恒牙的治疗,越来越多的临床工作者采用牙髓血管再生治疗法,并将其纳入治疗手段之一。该文对牙髓血管再生治疗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作一综述。
关键词 年轻恒牙 牙髓坏死 血管再生
下载PDF
沃氏葡萄球菌尿素酶基因保守序列的克隆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艳 冯希平 +1 位作者 李鸣宇 黄正蔚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期66-68,共3页
目的:克隆沃氏葡萄球菌尿素酶基因的保守序列。方法:通过脲酶试验,定性检测沃氏葡萄球菌的尿素分解活性,应用PCR克隆其尿素酶基因中的保守序列,测序并分析。结果:沃氏葡萄球菌具有尿素分解活性,其基因组中含有尿素酶基因,与已知的尿素... 目的:克隆沃氏葡萄球菌尿素酶基因的保守序列。方法:通过脲酶试验,定性检测沃氏葡萄球菌的尿素分解活性,应用PCR克隆其尿素酶基因中的保守序列,测序并分析。结果:沃氏葡萄球菌具有尿素分解活性,其基因组中含有尿素酶基因,与已知的尿素酶基因具有高度同源性。结论:本研究证实沃氏葡萄球菌具有尿素分解活性,并克隆出具有该活性的沃氏葡萄球菌尿素酶基因的部分保守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氏葡萄球菌 尿素酶 保守序列
下载PDF
口源性口臭检测指标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叶玮 倪娜 冯希平 《口腔医学》 CAS 2008年第6期323-325,共3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寻找使用其他口臭检测指标替代鼻测法对口源性口臭进行检测的可能性。方法从169名受试者中筛选出56名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鼻测法与数个口臭检测指标间的Logistic回归关系。结果在健康青年人群中,口腔可挥发性含硫化合物稳... 目的本研究旨在寻找使用其他口臭检测指标替代鼻测法对口源性口臭进行检测的可能性。方法从169名受试者中筛选出56名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鼻测法与数个口臭检测指标间的Logistic回归关系。结果在健康青年人群中,口腔可挥发性含硫化合物稳定值和口腔卫生指数是口源性口臭的两大主要影响因素,利用这两项指标建立的方程对口臭进行诊断的预测符合率达到78.6%。结论综合使用数个检测指标来替代鼻测法对口源性口臭进行诊断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臭 可挥发性含硫化合物 LOGISTIC回归
下载PDF
公众对儿童牙外伤的了解情况 被引量:5
14
作者 罗罡 汪俊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678-680,共3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儿童牙外伤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增加,但是由于人们对儿童牙外伤方面知识的匮乏,经常会采取不恰当的处理方式,进而导致延误治疗。本文就儿童牙外伤处理中常见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牙外伤 儿童牙科 全脱位
下载PDF
口腔颌面外科住院患儿使用抗生素的现状调查 被引量:4
15
作者 吴敏芳 汪隼 顾洪亮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4期436-439,共4页
目的:了解口腔颌面外科住院患儿抗生素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2005-2006年口腔颌面外科患儿住院病历102份,年龄为3个月~18岁。填写"抗生素使用情况调查表",调... 目的:了解口腔颌面外科住院患儿抗生素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2005-2006年口腔颌面外科患儿住院病历102份,年龄为3个月~18岁。填写"抗生素使用情况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患者性别、年龄、疾病诊断、用药情况、实验室检查、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等;分别统计每位住院患者的用药种类、用药时间、联合用药、住院全程更换抗生素种类、给药途径。分析小儿口腔颌面外科抗生素使用是否合理。结果:抗生素使用率为94.12%,其中单独用药、二联用药使用率分别为74.51%、19.61%,主要采用静脉给药,口服用药54例,无肌注给药;住院全程更换抗生素种类2种37例(36.27%),3种24例(23.53%),4种10例(9.80%);细菌培养2例(1.96%);使用抗生素时间≤3d25例(24.50%),3~7d49例(48.04%),>7d22例(21.57%)。使用频率高的是头孢菌素、林可酰胺与青霉素类。结论:抗生素合理使用是主流,但仍存在未掌握手术预防用药原则、临床标本采集送检率较低、药物使用方法不合理、抗生素更换频繁与用药起点太高等不合理现象。应采取病区合理化布局、术前加强儿童保健、合理使用抗生素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口腔颌面外科 儿童
下载PDF
妊娠期牙周病流行病学病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琳 陆海霞 冯希平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72-175,共4页
妊娠期间,人体的全身环境和局部环境都会发生变化,可能加重龋病和牙周病等口腔疾病,而这些改变不仅影响妊娠期女性自身的健康,同时也影响胎儿的健康,因此在怀孕之前以及怀孕初期进行口腔疾病的预防至关重要。本文从社会人口因素、口腔... 妊娠期间,人体的全身环境和局部环境都会发生变化,可能加重龋病和牙周病等口腔疾病,而这些改变不仅影响妊娠期女性自身的健康,同时也影响胎儿的健康,因此在怀孕之前以及怀孕初期进行口腔疾病的预防至关重要。本文从社会人口因素、口腔保健行为、饮食情况、口腔健康相关的知识和态度等方面概括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影响妊娠期牙周病发生发展的流行病学因素,从而为预防妊娠期牙周病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流行病学 牙周病 妊娠 病因
下载PDF
上海五个区小学卫生教师对儿童牙外伤了解程度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罗罡 汪俊 李存荣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12年第2期83-86,共4页
目的调查上海五个区小学卫生教师对儿童牙外伤的了解程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上海所有19个区县中随机抽取5个区,对这5个区所有小学共306名卫生教师进行关于儿童牙外伤的问卷调查,用构成比及卡方检验对结果进... 目的调查上海五个区小学卫生教师对儿童牙外伤的了解程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上海所有19个区县中随机抽取5个区,对这5个区所有小学共306名卫生教师进行关于儿童牙外伤的问卷调查,用构成比及卡方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调查的5个区中一共收到了301份有效的卫生教师问卷。61.8%的教师表示接触过牙外伤;接受过专门关于牙外伤教育的教师人数比例为34.3%。3.7%的教师选择对全脱位牙齿进行即刻再植;对全脱位牙齿采用湿性保存媒介的教师有9.0%(含在口中)、45.5%(放在盐水中)1、8.3%(放在牛奶中);关于全脱位牙齿的就诊时间,认为应该在30 min内治疗的教师人数比例为46.8%。结论上海五个区小学卫生教师对儿童牙外伤的了解仍十分有限,今后需要加大对这类人群关于儿童牙外伤的宣传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外伤 儿童口腔 全脱位
下载PDF
酸蚀时间、再矿化时间对乳牙釉质再矿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汪俊 宋丽媛 《口腔医学》 CAS 2010年第10期590-592,595,共4页
目的本研究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来观测不同酸蚀时间、不同矿化时间对乳牙釉质再矿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28枚离体乳切牙的唇面分别开4个窗,随机分到酸蚀30 s、60 s、90 s、120 s 4个处理组中,采用32%磷酸凝胶对标本进行酸... 目的本研究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来观测不同酸蚀时间、不同矿化时间对乳牙釉质再矿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28枚离体乳切牙的唇面分别开4个窗,随机分到酸蚀30 s、60 s、90 s、120 s 4个处理组中,采用32%磷酸凝胶对标本进行酸蚀处理,而后采用人工唾液进行再矿化,分别于脱矿后、再矿化处理2 h,再矿化处理24 h进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记录其平均荧光量(AF),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显著性水平为0.05。结果多变量方差分析(MANOVA)结果显示:再矿化时间、酸蚀时间对再矿化后AF有显著影响(分别F=357.74,P<0.0001;F=51.62,P<0.0001);Bonferroni法多重比较显示:酸蚀时间对再矿化效果影响中,除90 s组与120 s组之间的差异没有显著性,其余各组AF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矿化时间对再矿化的影响中,两两比较AF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在进行乳牙抗酸能力及再矿化潜能检测时,酸蚀时间不可超过60 s,再矿化时间可以为24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牙 釉质 脱矿与再矿化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下载PDF
影响氢氧化钙糊剂输入药效的主要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笑蓉 汪俊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10年第2期97-99,共3页
氢氧化钙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根管内药物,辅助根管环境的细菌控制和软组织碎屑的分解,促进根周损伤渗出物的消退,是根尖诱导成形的有效药物。氢氧化钙如何合适地置入根管系统会影响它的效能。为了得到氢氧化钙应用的最大效益,全根管必须充... 氢氧化钙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根管内药物,辅助根管环境的细菌控制和软组织碎屑的分解,促进根周损伤渗出物的消退,是根尖诱导成形的有效药物。氢氧化钙如何合适地置入根管系统会影响它的效能。为了得到氢氧化钙应用的最大效益,全根管必须充填密合,临床有多种常用输入方式,最常用的包括注射法和螺旋形输送器法。近来随着器械,药物制备的不断改进,氢氧化钙临床使用效果也更为良好。本文通过对氢氧化钙特性,根管预备程度,氢氧化钙输入方式及各种充填效果进行综述,探讨氢氧化钙糊剂输入在牙髓根尖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钙 输入方法 根管预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儿童口腔科药物镇静技术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成皓 汪俊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S1期125-127,共3页
儿童无法有效配合治疗是儿童口腔科临床治疗过程中较为普遍的问题。镇静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欧美国家,已有大量的专业研究人员关注到这一问题并展开了相关的研究,近年来,国内也开始了相关领域的研究。本文综述了近几... 儿童无法有效配合治疗是儿童口腔科临床治疗过程中较为普遍的问题。镇静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欧美国家,已有大量的专业研究人员关注到这一问题并展开了相关的研究,近年来,国内也开始了相关领域的研究。本文综述了近几年间国内外在儿童口腔科镇静领域内的研究进展,并就镇静研究现状与趋势作相关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医学 儿童 镇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