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央中核电刺激与脑区响应的电生理分析
1
作者 洪婧 陈斌 +4 位作者 范潇蒙 王楠 蔡燕青 王昌泉 徐纪文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2-247,共6页
目的 探讨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立体脑电图(SEEG)电极置入并电刺激中央中核(CMT)后各脑区是否存在响应以及其响应程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脑病中心收治的10例在CMT及可疑的发作起始同步置... 目的 探讨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立体脑电图(SEEG)电极置入并电刺激中央中核(CMT)后各脑区是否存在响应以及其响应程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脑病中心收治的10例在CMT及可疑的发作起始同步置入SEEG电极的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电刺激所得数据,并分析有效触点的同期电生理信号,比较各脑区响应触点的出现率和响应波幅.结果 10例患者共记录到1 062个有效触点的同期电生理信号,共491个触点(46.2%)记录到同频响应,其中中央前、后回的响应触点出现率最高,为81.0%(51/63),其次为顶叶和额叶,出现率分别为56.5%(61/108)和53.3%(253/475),出现率(比例)最低的2个脑区为颞叶[18.6%(22/118)]及海马、杏仁核(4/19).各脑区响应触点出现率(比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14.13,P=0.049).10例患者电刺激CMT的响应波幅[M(范围)]为40.3(0~1 000.0)μV.在各脑区的响应程度方面,波幅最高的是海马、杏仁核[398.0(0~1 000.0)μV],其次为顶叶[81.5(12.0~336.2)μV],响应波幅最低的脑区为颞叶[19.5(8.1~27.8)μV].去除极限值后,不同脑区响应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8.41,P=0.298).结论 采用SEEG电极电刺激CMT时,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不同脑区的响应存在差异,中央沟前后的脑区响应比例高于远离中央沟的脑区;去除极限值后,不同脑区的响应程度并无明显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性癫痫 神经电生理监测 中央中核 立体脑电图 脑区响应
原文传递
自身免疫性脑炎的诊断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卢逸舟 陈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54-759,共6页
自身免疫性脑炎主要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记忆障碍、精神行为异常及癫痫发作。2016年Lancet Neurolgy发表的自身免疫性脑炎临床诊断标准及排除标准及2017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发布的《中国自身免疫性脑炎诊治专家共识》为我国自身免... 自身免疫性脑炎主要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记忆障碍、精神行为异常及癫痫发作。2016年Lancet Neurolgy发表的自身免疫性脑炎临床诊断标准及排除标准及2017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发布的《中国自身免疫性脑炎诊治专家共识》为我国自身免疫性脑炎规范化诊疗提供了重要参考。本文就临床常见的自身免疫性脑炎类型及近些年新发现的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相关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作一总结,为自身免疫性脑炎的诊断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脑炎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 莫旺综合征 抗二肽基肽酶样蛋白抗体相关脑炎 抗IgLON5抗体相关脑病 抗KLHL11抗体脑炎
下载PDF
侧支循环及其在缺血性脑卒中诊疗中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被引量:6
3
作者 金巍 尹豆 +2 位作者 李彬寅 胡震 刘军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3期185-190,共6页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给我国医疗卫生及国民健康造成了严重负担。时间窗或组织窗内进行血管开通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首选,但仍有一部分患者在血管开通治疗后预后欠佳,其可能与患者侧支循环条件不良有关...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给我国医疗卫生及国民健康造成了严重负担。时间窗或组织窗内进行血管开通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首选,但仍有一部分患者在血管开通治疗后预后欠佳,其可能与患者侧支循环条件不良有关。侧支循环评估手段众多,其中数字剪影血管造影为金标准,CT血管造影是最常采用的手段。多项研究证实侧支循环条件与静脉溶栓、血管内治疗的预后有关,可以作为判断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预测指标。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侧支循环的重要性逐渐被认知,鉴于其与缺血性脑卒中等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关系密切,可作为潜在的干预靶点辅助治疗,相关领域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支循环 缺血性脑卒中 影像评估 静脉溶栓 血管内取栓
原文传递
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术改善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徐玮 仇颖慧 +4 位作者 张璟 闫艺 刘伟 占世坤 邓钰蕾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7-124,共8页
目的确定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进行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术(SAH)后生活质量改善达最小临床重要差异(MCID)的独立预测因子。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了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和神经内... 目的确定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进行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术(SAH)后生活质量改善达最小临床重要差异(MCID)的独立预测因子。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了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和神经内科收治的42例接受SAH手术的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并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前及术后18个月的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31(QOLIE-31)的评估,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改善达到MCID的独立预测因子。结果42例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SAH术后QOLIE-31总分及各分量表评分均有显著改善,其中78.6%(33/42)达到生活质量改善的MCID标准。根据QOLIE-31总分,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的患者和无明显改善的患者,两组间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OR=0.081,95%CI 0.009~0.728,P=0.020)、抑郁自评量表评分(OR=0.107,95%CI 0.019~0.615,P=0.016)、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OR=0.143,95%CI 0.025~0.806,P=0.025)及术后癫痫完全控制(OR=13.000,95%CI 2.194~77.037,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最终的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中,对生活质量有显著改善达到MCID的独立预测因子为术前无抑郁诊断(校正OR=10.528,95%CI 1.195~92.783,P=0.034)和术后无癫痫发作(校正OR=9.669,95%CI 1.103~84.734,P=0.040)。生活质量显著改善达到MCID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9%和77.8%,模型总准确率为90.5%。结论术前无抑郁和术后无癫痫发作是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SAH术后生活质量显著改善达到MCID的独立预测因子。对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在术前应注意心理障碍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颞叶 生活质量 选择性杏仁核‑海马切除术 预测因子
原文传递
经桡动脉入路在神经介入手术中应用的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斌 李智 杨志刚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1期12-16,共5页
经桡动脉入路在神经介入治疗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具有并发症少,满意度高等优点,但存在学习曲线长、受到桡动脉及上肩部解剖因素限制、专用器械缺乏等缺点及难点。经桡动脉入路很少存在绝对禁忌证,远端及左侧桡动脉入路也逐渐作为入路... 经桡动脉入路在神经介入治疗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具有并发症少,满意度高等优点,但存在学习曲线长、受到桡动脉及上肩部解剖因素限制、专用器械缺乏等缺点及难点。经桡动脉入路很少存在绝对禁忌证,远端及左侧桡动脉入路也逐渐作为入路选择,而通过无鞘经桡动脉入路或更大内腔的桡动脉鞘及器材组合,可以更广泛地开展各种神经介入手术。但在目前缺乏高级别证据的背景下,经桡动脉入路在颅内动脉瘤、颈动脉支架、机械取栓等神经介入治疗场景中仍存在一定困难及挑战,应用时更应权衡利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桡动脉入路 神经介入治疗 解剖结构 冷思考
下载PDF
基于经桡动脉入路神经介入手术的主动脉弓上脑供血动脉分型及应用
6
作者 李宸 刘斌 +5 位作者 杨瀚涛 高洋 刘腾飞 周浩 江瀛川 杨志刚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 探讨适合指导经桡动脉入路神经介入手术的主动脉弓上脑供血动脉分型并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7月至2022年2月拟接受脑血管造影或治疗的186例患者。应用主动脉弓上造影、术前CTA影像,根据推送力与支撑力作用点的关系,将经... 目的 探讨适合指导经桡动脉入路神经介入手术的主动脉弓上脑供血动脉分型并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7月至2022年2月拟接受脑血管造影或治疗的186例患者。应用主动脉弓上造影、术前CTA影像,根据推送力与支撑力作用点的关系,将经桡动脉入路介入手术中进行弓上脑供血动脉超选患者的弓上脑供血动脉分为1型(普通型)、2型(中等难度型)及3型(困难型)。比较不同分型患者超选成功率及透视时间。结果 186例患者共394根目标血管,1型、2型、3型分别为164、151、79根。1型血管超选成功率100%(164/164),透视时间平均(6.98±2.19)s;2型血管超选成功率100%(151/151),透视时间平均(7.16±2.40)s;3型血管超选成功率81.0%(64/79),透视时间平均(14.32±5.10)s。不同分型患者间超选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型透视时间与1型、2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推送力与支撑力作用点关系进行的桡动脉入路弓上脑供血动脉分型有助于指导临床制订个体化经桡动脉入路神经介入治疗策略,其中3型目标血管超选成功率相对较低,材料及技术要求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桡动脉入路 神经介入 弓上脑供血动脉 分型
下载PDF
持续动脉压监测对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造影术中导管扭转打结的预防价值
7
作者 高洋 刘斌 +6 位作者 李智 李宸 杨瀚涛 刘腾飞 周浩 江瀛川 杨志刚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造影中持续动脉压监测在发现导管扭转打结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接受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造影的11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80例造影过程中接受持续动脉压监测(测压...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造影中持续动脉压监测在发现导管扭转打结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接受经桡动脉入路脑血管造影的11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80例造影过程中接受持续动脉压监测(测压组),另36例作为无测压组。在操作过程中,动脉压力差变小甚至曲线变平提示导管某段发生扭转打结。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主动脉弓型等基本临床病例信息,手术适应证、透视时间、手术时间,以及造影过程中导管扭转打结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主动脉弓型、透视时间、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测压组动脉导管扭转打结发生率低于无测压组(0 vs 8.33%,P=0.047)。结论持续动脉压力监测有助于发现早期桡动脉入路脑血管造影过程中导管扭转打结,进而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造影 经桡动脉入路 导管扭转打结 持续动脉压监测
下载PDF
嗅觉检测对中国阿尔茨海默病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郭文静 赵傲楠 +2 位作者 闫艺 仇颖慧 邓钰蕾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2期60-64,共5页
目的 探讨嗅觉检测对阿尔茨海默病(AD)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收集2016年6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瑞金医院神经内科的MCI患者75例、AD患者75例及健康受试者(HC组)50名;采用16项气味能力识别测试... 目的 探讨嗅觉检测对阿尔茨海默病(AD)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收集2016年6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瑞金医院神经内科的MCI患者75例、AD患者75例及健康受试者(HC组)50名;采用16项气味能力识别测试(SS-16)作为主要嗅觉评估工具,以该测试分数为指标评判受试者的嗅觉功能,通过量表评定其多个认知领域的认知功能,如记忆力、定向力、操作能力等。结果 AD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SS-16评分低于HC组及MCI组,MCI组MMSE、Mo CA、SS-16评分低于H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ADL评分高于HC组及M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橙子、皮革、肉桂、薄荷、香蕉、柠檬、甘草、蒜、咖啡、茴香、鱼的准确率低于HC组、MCI组,菠萝准确率低于HC组,MCI组肉桂、蒜准确率低于H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显示,区别AD与HC的气味识别评分截断值为10分,灵敏度为88%,特异度为74%。区别AD和MCI的截断值为8分,灵敏度为56%,特异度为9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MMSE分数是影响SS-16的相关指标(P<0.05)。结论 SS-16是中国AD患者嗅觉评估的一个有效工具,嗅觉障碍与MCI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嗅觉障碍 嗅棒
下载PDF
癫痫患者伴有情绪障碍怎么办
9
作者 邓钰蕾 《家庭用药》 2022年第8期76-76,共1页
癫痫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脑部疾病,会突然间毫无缘由地发作,任何年龄段的人群均可发病,儿童和老年人多见,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癫痫发作是由脑部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具有反复性、短暂性和刻板性的特点。
关键词 情绪障碍 神经系统疾病 异常放电 癫痫患者 慢性脑部疾病 癫痫发作 脑部神经元 刻板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