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百特5%及25%人血白蛋白在肝脏、胰腺手术围手术期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17
1
作者 邓侠兴 沈柏用 +3 位作者 吕文杰 詹茜 彭承宏 李宏为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2-195,共4页
目的观察百特5%及25%人血白蛋白在肝脏/胰腺围手术期合理分配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上海瑞金医院移植科2007年1至10月收治的40例胰腺及60例肝脏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人血白蛋白使用情况分为白蛋白组(A组).即从手术之日... 目的观察百特5%及25%人血白蛋白在肝脏/胰腺围手术期合理分配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上海瑞金医院移植科2007年1至10月收治的40例胰腺及60例肝脏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人血白蛋白使用情况分为白蛋白组(A组).即从手术之日起每日予5%500ml或25%100ml人血白蛋白一支,连续使用9d生理盐水组(B组),即每日给予生理盐水。蛋白组又分为5%白蛋白使用组(A1组),即连续9d使用5%白蛋白,和5%、25%合并用药组(A2组),即术后1~5d使用5%白蛋白,术后6~9d使用25%白蛋白。其余治疗各组皆相同。比较各组病人术后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电解质以及胆瘘、胰漏、胸腹水量、伤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白蛋白组术后病人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肝脏切除术后(术前Child Pugh A级及B级)白蛋白组PT、APT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胰腺术后胆瘘、胰瘘的发生率明最低于对照组。对于术后胸腹水的产生,白蛋白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而5%、25%合并用药组与5%白蛋白使用组相比则显著降低。术后白蛋白组伤口愈合不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在肝脏/胰腺于术术后使用白蛋白能显著改善病人的肝肾、凝血功能,促进伤口愈合,减少相关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术中及术后前期使用等渗性白蛋白溶液能纠正低白蛋白血症,术后后期使用高渗性白蛋白,在纠正低白蛋白血症的同时能显著减少水肿及胸腹水的发生。提示在肝脏/胰腺手术围手术期合理分配等渗性和高渗性白蛋白在纠正低蛋白血症的同时能更有效地改善体液分布,使之平衡,达到更佳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胰腺手术 肝功能 白蛋白
原文传递
手助腹腔镜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报告 被引量:8
2
作者 彭承宏 沈柏用 +5 位作者 刘一云 邓侠兴 程东峰 韩宝三 郑民华 李宏为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4期369-371,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恶性肿瘤的可行性。方法我科2006年12月28日完成1例手助腹腔镜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应用超声刀游离胰腺及其周围组织,钛夹夹闭重要血管,橡皮带牵引胰腺颈部,超声刀切断胰腺,分别在体...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恶性肿瘤的可行性。方法我科2006年12月28日完成1例手助腹腔镜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应用超声刀游离胰腺及其周围组织,钛夹夹闭重要血管,橡皮带牵引胰腺颈部,超声刀切断胰腺,分别在体内完成胰肠、胆肠吻合,体外完成胃肠吻合。结果本例手术顺利,手术时间600min,术中出血量300ml。病理为胰头恶性胰岛细胞瘤。术后3d恢复肠道功能,但出现胃排空延迟,对症支持14d后症状缓解,进食无不适。术后23d出院。随访19个月肿瘤无复发或转移。结论拥有熟练腹腔镜手术技能及胰腺手术专业知识的医生实施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经过选择的胰头恶性病例可行、安全,但必须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以及遵循肿瘤根治原则,手助腹腔镜技术以及悬吊断胰法能保证胰腺钩突部位的完全切除和足够的手术切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手助式 保留幽门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下载PDF
进展期胰腺体尾部癌的改良Appleby手术一例及适应证、可行性及有效性的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祝哲诚 沈柏用 +6 位作者 程东峰 邓侠兴 詹茜 施源 梁赘 彭承宏 李宏为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50-1052,F0003,共4页
胰腺体尾部腺癌约占全部胰腺癌的20%,早期症状和体征不明显且无特异性,以腹、背部疼痛和体重下降为主,就诊时肿瘤已经扩散和(或)无法切除,患者的2年生存率低。Appleby手术最初是为胃癌侵犯到胰腺、腹腔动脉干而设计的。近年来,随着外... 胰腺体尾部腺癌约占全部胰腺癌的20%,早期症状和体征不明显且无特异性,以腹、背部疼痛和体重下降为主,就诊时肿瘤已经扩散和(或)无法切除,患者的2年生存率低。Appleby手术最初是为胃癌侵犯到胰腺、腹腔动脉干而设计的。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和综合治疗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leby手术 胰腺体尾部癌 适应证 进展期 有效性 胰腺体尾部腺癌 腹腔动脉干 改良
下载PDF
腹腔多发巨大恶性蝾螈瘤
4
作者 刘一云 彭承宏 +5 位作者 沈柏用 邓侠兴 陈皓 程东峰 詹茜 李宏为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2期152-153,共2页
恶性蝾螈瘤即恶性周围神经鞘瘤伴横纹肌分化,是一种罕见且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迄今为止,全世界范围内有110例左右的报道,以头颈部、躯干和四肢多见,腹腔内仅见于腹膜后和直肠。我院收治1例累及腹腔多个部位且行手术切除的巨大恶性... 恶性蝾螈瘤即恶性周围神经鞘瘤伴横纹肌分化,是一种罕见且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迄今为止,全世界范围内有110例左右的报道,以头颈部、躯干和四肢多见,腹腔内仅见于腹膜后和直肠。我院收治1例累及腹腔多个部位且行手术切除的巨大恶性蝾螈瘤,极为罕见,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蝾螈瘤 腹腔内 恶性周围神经鞘瘤 多发 恶性程度 世界范围 手术切除 肌分化
原文传递
胰腺实性假乳头肿瘤的主要临床特征及诊断要点
5
作者 程东峰 沈柏用 +5 位作者 韩宝三 祝哲诚 陶宗元 金佳斌 陈杰 彭承宏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2008年第9期14-17,共4页
目的总结胰腺实性假乳头肿瘤(SPT)的临床特点和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确诊为SPT40例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患者平均年龄(32.9±13.6)岁,平均病程(8.6±0.1)个月,男:女为1:9。临床症状多为腹部胀痛或... 目的总结胰腺实性假乳头肿瘤(SPT)的临床特点和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确诊为SPT40例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患者平均年龄(32.9±13.6)岁,平均病程(8.6±0.1)个月,男:女为1:9。临床症状多为腹部胀痛或隐痛不适(60.0%),无一例皮肤、巩膜黄染。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未行化、放疗。4例术后发生水肿性胰腺炎,经积极治疗痊愈。3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4~132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SPT大体剖面呈囊实性相间结构,镜下特点为假乳头状结构和区域性坏死,无腺泡结构。结论SPT有其相对独特的临床特征,其诊断要点有助于临床医生及时做出诊断,减少误诊、误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诊断 胰腺实性假乳头肿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