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下经皮穿刺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健 施恩标 +1 位作者 丁培源 张文川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20期112-115,128,共5页
目的探究CT下经皮穿刺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收治的PTN患者86例,采用随机字母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经皮... 目的探究CT下经皮穿刺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收治的PTN患者86例,采用随机字母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经皮球囊压迫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CT下经皮穿刺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疼痛程度、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及1年内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及QS评分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侧面颊部麻木及咀嚼肌肌力下降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邻支支配区疼痛及共济失调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下经皮穿刺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PTN疗效确切,且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提高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经皮穿刺 半月神经节 射频热凝 经皮球囊压迫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下载PDF
一站式动态CTA结合CTP评估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14
2
作者 朱杰 王浩 +3 位作者 胡文娟 魏冉 沈磊单 宋彬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74-1080,共7页
目的:探讨第三代双源CT一站式全脑动态CT血管成像(dCTA)结合CT灌注成像(CTP)对单侧大脑中动脉(MCA)闭塞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搜集发病时间小于7天并行CTP检查的单侧MCA闭塞患者50例。根据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分为预后良好组(... 目的:探讨第三代双源CT一站式全脑动态CT血管成像(dCTA)结合CT灌注成像(CTP)对单侧大脑中动脉(MCA)闭塞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搜集发病时间小于7天并行CTP检查的单侧MCA闭塞患者50例。根据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2分),分析软脑膜侧支循环、患侧/健侧灌注参数比值[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相对达峰时间(rTTP)]、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临床基线资料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结果:预后良好组19例,预后不良组31例。dCTA软脑膜侧支循环与预后有显著相关性(τ=0.616,P<0.01)。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两组间各灌注参数比值、入院NIHSS评分、年龄、脑血管病史、房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rCBF与rMTT、rTTP、年龄以及入院NIHSS评分与rCBV、rMTT、rTTP、年龄的ROC曲线下面积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约登指数最高时rCBF最佳截断值为0.720,诊断敏感度100%,特异度80.6%,曲线下面积0.930。结论:一站式dCTA结合CTP能有效评估单侧MCA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及脑血流灌注储备,软脑膜侧支循环代偿与预后呈正相关,rCBF对预后评估的诊断效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闭塞 CT血管成像 CT灌注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侧支循环 预后
下载PDF
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室出血临床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丁培源 张文川 王旭辉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室出血(HIVH)临床疗效及对日常生活能力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神经外科诊治的HIVH患者10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 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室出血(HIVH)临床疗效及对日常生活能力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神经外科诊治的HIVH患者10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脑室外引流,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腰大池引流。比较两组引流情况和血肿清除情况,实验室指标,疗效、转归和并发症发生情况,Barthel指数评分、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血肿清除率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血肿清除时间、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病死率和脑积水发生率均短于或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对照组C反应蛋白(CRP)低于治疗前,观察组同型半胱氨酸(Hcy)和CRP均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MMSE评分和Mo 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IVH患者行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引流,可以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且可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和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室出血 脑室外引流 腰大池引流 认知功能
下载PDF
酒石酸布托啡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小骨窗微创术后镇痛情况及炎症因子、尿α1-微球蛋白表达情况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黄盛 张健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0年第6期466-468,共3页
目的探讨酒石酸布托啡诺对行小骨窗微创术的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术后镇痛情况及炎症因子、尿α1-微球蛋白(α1-MG)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收治的85例HICH患者为研究... 目的探讨酒石酸布托啡诺对行小骨窗微创术的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术后镇痛情况及炎症因子、尿α1-微球蛋白(α1-MG)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收治的85例HICH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A组(n=42)与B组(n=43)。A组患者给予肌内注射吗啡治疗,B组患者给予肌内注射酒石酸布托啡诺,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镇痛情况及炎症因子、尿α1-微球蛋白(α1-MG)的表达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6、12、24 h的镇痛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6、12 h的镇静Ramsay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的镇静Ramsay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MMSE评分、MoCA评分均明显高于A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尿α1-MG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的TNF-α、IL-6、hs-CRP及尿α1-MG水平明显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酒石酸布托啡诺可有效改善行小骨窗微创术HICH患者术后镇痛效果,降低炎症因子、尿α1-MG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石酸布托啡诺 高血压脑出血 镇痛 炎症因子 Α1-微球蛋白
下载PDF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尿激酶冲洗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郑冀 刘志强 孟佑强 《河北医药》 CAS 2012年第18期2740-2742,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钻孔引流术后尿激酶冲洗血肿腔的临床应用。方法分析108例CSDH患者,根据冲洗方法将患者分为尿激酶冲洗组68例及0.9%氯化钠溶液冲洗组40例,分析2组复发率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术后平均血肿复发率为11.1%...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钻孔引流术后尿激酶冲洗血肿腔的临床应用。方法分析108例CSDH患者,根据冲洗方法将患者分为尿激酶冲洗组68例及0.9%氯化钠溶液冲洗组40例,分析2组复发率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术后平均血肿复发率为11.1%,尿激酶冲洗组复发率为2.9%,0.9%氯化钠溶液冲洗组为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激酶冲洗组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10.0±1.8)d,0.9%氯化钠溶液冲洗组为(11±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后尿激酶冲洗可以明显降低术后复发,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是治疗CSDH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肿 硬膜下 钻孔引流术 尿激酶冲洗 复发
下载PDF
SolitaireAB型支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 被引量:5
6
作者 孙丰兵 李轶 +3 位作者 荆朝晖 杨晓笙 华续明 万亮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69-1073,I0013,共6页
目的探讨SolitaireAB型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颅内血管栓塞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技术要点。方法2015—01~2016—0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外科应用SolitaireAB型支架取栓治疗42例颅内大血管急性栓塞患者,其中大脑中动脉(MCA... 目的探讨SolitaireAB型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颅内血管栓塞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技术要点。方法2015—01~2016—0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外科应用SolitaireAB型支架取栓治疗42例颅内大血管急性栓塞患者,其中大脑中动脉(MCA)栓塞28例;颈内动脉颅内段(ICA)闭塞7例;伴有大脑前、中动脉栓塞2例;基底动脉(BA)栓塞5例,分析开通的耗时、效果及术后情况。对比分析患者术前、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及随访90d时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结果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30min~2h进行穿刺,平均(59.31±33.58)min。仅3例(7.14%)未开通。从发病到开通的时间为3.5—7.0h(超过6h4例),平均(5.289±0.932)h。死亡7例,来院时NIHSS评分18~30分。90dmRS〉2有18例(42.85%),来院时NIHSS评分13~28分,15分以下2例。90dmRS≤2有24例(57.15%),来院时NIHSS评分10—18分,其中15分以上3例。大部分栓子病理检查为血栓。术后CT及MRI检查发现,出现大面积脑梗死及严重的梗死性出血共10例,基底节区梗死5例,小片状梗死3例,少量梗死性出血5例,散在多发小梗死8例。出院时NIHSS评分0~18分,平均(6.58±5.72)分。结论运用SolitaireAB型支架进行动脉取栓能获得较好的再通率,且安全有效。每个患者的有效取栓时间窗不完全一致,有效时间窗内开通将进一步提高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ITAIRE AB型支架 急性卒中 取栓 有效时间窗 NIHSS评分
下载PDF
791例小儿癫痫的临床特征及缓解率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施莉 黄盛 +1 位作者 王文安 李玲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8年第5期296-301,304,共7页
目的:探讨小儿癫痫的临床特征、缓解率及获得缓解的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4月-2008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新诊断的791例癫痫患儿。收集患儿性别、发病年龄、病因、发作诱因、初始治疗前发作次数、发作类型、病程中发作... 目的:探讨小儿癫痫的临床特征、缓解率及获得缓解的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4月-2008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新诊断的791例癫痫患儿。收集患儿性别、发病年龄、病因、发作诱因、初始治疗前发作次数、发作类型、病程中发作类型改变、发作持续时间、神经系统发育迟滞、抽搐家族史、热性惊厥史、出生窒息史、神经系统查体、脑CT及脑电图等临床资料,并统计其至少两年的缓解率。结果:临床特征:小儿癫痫患儿男性多于女性;五分之一的患儿于1岁以内发病;原发性癫痫占绝大多数;约一半的症状性癫痫由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引起;发作类型以局灶性发作继发全身性发作占首位;三分之一的患儿发作时间持续1~3min;三分之一的患儿治疗前总的发作次数为1~3次。结论:小儿癫痫患儿的预后总体而言比较乐观,随访≥2年的患儿共624例,其中82.4%获得至少两年的缓解,75.4%的患儿持续缓解至随访结束时无发作。72.1%的患儿于抗癫痫药物(AED)治疗后两年内控制发作,服药两年以上仍未控制发作的患儿此后获得缓解的概率较小(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癫痫 缓解率 临床因素
下载PDF
颅内动静脉畸形合并近端动脉瘤多因素分析及治疗方式探讨
8
作者 孙丰兵 丁培源 +2 位作者 陶帮宝 华续明 张健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207-210,共4页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并发供血动脉近端动脉瘤(APIA)的危险因素及其治疗方式。方法:回顾分析了352例AVM病人,按有无APIA,分为Non-APIA组(321例)和APIA组(31例),比较2组性别、年龄、AVM的血供和大小、引流静脉类型,是否出血及出血...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并发供血动脉近端动脉瘤(APIA)的危险因素及其治疗方式。方法:回顾分析了352例AVM病人,按有无APIA,分为Non-APIA组(321例)和APIA组(31例),比较2组性别、年龄、AVM的血供和大小、引流静脉类型,是否出血及出血部位,并进行多因素分析。对于AVM合并APIA的病人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血管内治疗组、手术治疗组及手术+血管内治疗组,对不同治疗方式供血动脉、动脉瘤最大径、AVM最大径、治疗后再出血率及GOS预后评分进行比较。结果:APIA组病人年龄高于Non-APIA组(P<0.01),后循环供血率51.6%(16/31)明显高于Non-APIA组的22.7%(73/321)(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大及AVM血供均为API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管内治疗、手术治疗、手术+血管内治疗3组病人动脉瘤的供血动脉、动脉瘤最大径、AVM最大径、术后再出血率及GOS预后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越大发生APIA的可能性越高,后循环供血的AVM越容易并发APIA,在优先处理动脉瘤的原则指导下,手术、血管内治疗以及手术+血管内治疗综合治疗均能取得较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无症状中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发生斑块相关脑血管事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丁培源 张文川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1176-1177,1179,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无症状中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发生斑块相关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自2012年3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无症状中度颈动脉狭窄(50%~69%)患者167例,随访2年,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检查结果及斑块相关脑血管事件...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无症状中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发生斑块相关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自2012年3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无症状中度颈动脉狭窄(50%~69%)患者167例,随访2年,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检查结果及斑块相关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等。Logistic回归分析无症状中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发生斑块相关脑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结果 167例患者中,12例发生斑块相关脑血管事件。年龄、性别、伴发糖尿病或高血压对无症状中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发生斑块相关脑血管事件无影响(P>0.05);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是无症状中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发生斑块相关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比值比(OR)=1.146,95%可信区间1.024~1.283,P<0.05],而规律服用他汀类药物是保护因素(OR=0.177,95%可信区间0.043~0.722,P<0.05)。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是无症状中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发生斑块相关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规律服用他汀类药物可降低其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颈动脉狭窄 脑血管事件 他汀类
下载PDF
动态CTA结合CT灌注在软脑膜侧支循环评估中的运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杰 王浩 +2 位作者 魏冉 沈磊单 宋彬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4期325-329,共5页
目的:探讨使用第三代双源CT行全脑动态CTA结合CT灌注(CTP)在单侧大脑中动脉(MCA)闭塞患者软脑膜侧支循环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单侧MCA闭塞患者,于发病7 d内行CTP检查。根据动态CTA改良的美国介入和治疗神经放射学学会... 目的:探讨使用第三代双源CT行全脑动态CTA结合CT灌注(CTP)在单侧大脑中动脉(MCA)闭塞患者软脑膜侧支循环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单侧MCA闭塞患者,于发病7 d内行CTP检查。根据动态CTA改良的美国介入和治疗神经放射学学会/介入放射学学会(ASITN/SIR)侧支评分标准对MCA闭塞血管远端软脑膜侧支循环进行分级,50例中侧支循环较好(3~4级)A组11例、侧支循环中等(2级)B组25例和侧支循环较差(0~1级)C组14例。分析3组各灌注参数[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与软脑膜侧支循环分组的关系,记录患者出院时及随访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3组各灌注参数比值(rCBF、rCBV、rMTT、rTT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组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态CTA结合CTP可从结构和功能上评估软脑膜侧支循环建立及其对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影响,能够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软脑膜 侧支循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症状性椎动脉开口狭窄 被引量:2
11
作者 卢海涛 张文川 +1 位作者 黄清海 刘建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93-896,共4页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辅助血管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开口狭窄的手术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从2004年6月至2008年6月,采用药物洗脱支架对24例因椎动脉开口狭窄引发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行血管成形术,并分析患者影像学资料、...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辅助血管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开口狭窄的手术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从2004年6月至2008年6月,采用药物洗脱支架对24例因椎动脉开口狭窄引发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行血管成形术,并分析患者影像学资料、围手术期并发症和临床随访结果。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狭窄明显改善,平均随访时间(19±2)个月,2例有轻度的支架内再狭窄。结论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症状性椎动脉开口狭窄安全、可行,短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椎动脉 血管成形术 支架
下载PDF
乙状窦前迷路后入路中岩斜区应用解剖研究
12
作者 张健 书国伟 费智敏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76-279,共4页
目的通过对乙状窦前迷路后入路应用解剖研究,为中岩斜区显露提供显微外科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0例(20侧)国人成人尸头(经10%甲醛固定并血管经彩色乳胶灌注)上模拟乙状窦前迷路后入路,观察中岩斜区神经血管走行分布特点、神经和血管间关系... 目的通过对乙状窦前迷路后入路应用解剖研究,为中岩斜区显露提供显微外科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0例(20侧)国人成人尸头(经10%甲醛固定并血管经彩色乳胶灌注)上模拟乙状窦前迷路后入路,观察中岩斜区神经血管走行分布特点、神经和血管间关系,测量相关重要数据。结果中岩斜区显微结构主要包括三叉神经(Ⅴ)、外展神经(Ⅵ)、面听神经(Ⅶ、Ⅷ)、基底动脉(BA)及小脑前下动脉(AICA)。三叉神经颅内段长度、出颅部至正中矢状面距离、矢状面角度分别为(13.82±1.84)mm,(12.90±2.02)mm,19.1°±8.0°,外展神经分别为(16.86±3.22)mm,(10.04±1.78)mm,25.6°±12.6°,面听神经分别为(14.84±2.30)mm,(23.88±2.90)mm,70.2°±5.5°。结论乙状窦前迷路后入路适用于中岩斜区显露。中岩斜区显微解剖研究及相关测量数据可为提高该区手术安全度和成功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岩斜区 手术入路 显徽解剖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小儿脑电图与难治性癫痫的相关性分析
13
作者 施莉 黄盛 +1 位作者 王文安 李玲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7年第5期291-295,共5页
目的:探讨小儿癫痫的临床特点,分析其脑电图变化及与早期(治疗后2年)难治性癫痫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2009年新华医院新诊断的791例癫痫患儿。剔除仅随访2年内的患儿,共624例人组。将患儿分为难治性癫痫组(n=42)、非... 目的:探讨小儿癫痫的临床特点,分析其脑电图变化及与早期(治疗后2年)难治性癫痫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2009年新华医院新诊断的791例癫痫患儿。剔除仅随访2年内的患儿,共624例人组。将患儿分为难治性癫痫组(n=42)、非难治性癫痫组(n=582)。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年、2年的脑电图背景电活动、局灶性慢活动、癫痫波变化规律,分析脑电图与难治性癫痫的相关性。结果:随访时间中位数是5.41年,624例随访超过2年,42例(6.73%)符合难治性癫痫的标准。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初始发作时脑电图高度异常、原发性癫痫组高度节律紊乱(0R=18.33)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年脑电图有弥漫性癫痫波(OR=4.16)和高度节律紊乱(OR=22.2)、治疗2年后脑电图背景电活动变慢(OR=19.88)和局灶性慢活动(OR=3.64)与难治性癫痫有关。结论:癫痫患儿治疗后发作不能控制,初始发作时脑电图高度异常、治疗后1年脑电图有弥漫性癫痫波和高度节律紊乱、治疗2年后脑电图背景电活动变慢和局灶性慢活动,需警惕难治性癫痫的可能,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癫痫 脑电图 难治性癫痫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