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肝移植 被引量:14
1
作者 夏强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04-506,共3页
1963年,ThomasStarzl对一例3岁的胆道闭锁患儿施行了人类临床肝移植的第1次尝试。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儿童肝移植在手术技巧、麻醉管理、
关键词 肝脏疾病 胆道疾病 肝移植 儿童 外科手术 并发症
原文传递
小儿活体肝移植后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11
2
作者 汤晓寅 夏强 +9 位作者 张建军 韩龙志 李齐根 徐宁 陈小松 王鑫 罗毅 邢天宇 沈丛欢 奚志峰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83-286,共4页
目的总结小儿活体供肝移植术后应用以他克莫司(Tac)或环孢素A(CsA)为基础免疫抑制方案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10年1月进行小儿活体肝移植的30例受者术后免疫抑制剂的用量、血药浓度、药物不良反应等临床资料。其中,... 目的总结小儿活体供肝移植术后应用以他克莫司(Tac)或环孢素A(CsA)为基础免疫抑制方案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10年1月进行小儿活体肝移植的30例受者术后免疫抑制剂的用量、血药浓度、药物不良反应等临床资料。其中,7例以Tac为主要免疫抑制剂(Tac组),10例以CsA为主要免疫抑制剂(CsA组);其余13例因发生并发症或药物不良反应将CsA转换为Tac。记录术后免疫抑制剂的用量及其血药浓度谷值,监测肝肾功能指标的变化,观察排斥反应、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在维持血药浓度及肝肾功能稳定的前提下,术后1年受者体重可增加约50%,但免疫抑制剂的单位体重用量可明显减少。Tac组均未发生排斥反应,CsA组发生排斥反应4例(40%,4/10),均经增加免疫抑制剂用量后逆转。术后3个月内,Tac组出现腹腔感染1例(1/7),CsA组出现肺部感染3例(3/10),经抗感染治疗后均好转。Tac组出现巨细胞病毒IgM阳性1例(1/7),CsA组出现2例(2/10),使用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后均好转。两组在术后3个月后均未出现新发感染及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13例转换用药的受者在转换用药后并发症和药物不良反应逆转。结论小儿活体肝移植术后Tac和CsA均可安全应用,二者促进肝肾功能恢复的效果相似,但Tac抑制排斥反应的效果较好,并且药物不良反应也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儿童 学龄前 活体供者 他克莫司 环孢菌素
原文传递
活体右半供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的中长期随访研究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张子宏 夏强 +11 位作者 张建军 李齐根 徐宁 陈小松 薛峰 韩龙志 夏雷 邢天宇 王鑫 罗毅 沈从欢 奚志峰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08-211,共4页
目的研究活体右半供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特点和发生胆道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10年4月105例成人活体有半供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发生胆道狭窄的独立危险因... 目的研究活体右半供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特点和发生胆道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10年4月105例成人活体有半供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发生胆道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05例受者中位随访时间为49.5个月(562~1675d),术后发生胆道并发症40例(占38.1%),其中胆漏11例(10.4%)和胆道狭窄37例(35.2%)。发生胆漏的中位时间为7d(4-54d),发生胆道狭窄的巾位时间为7.6个月(12-790d),75.7%的胆道狭窄发生在术后1年内。术后1年内胆道狭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术后1年后。胆道狭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术后发生胆漏、胆道吻合口径≤3mm和CMV感染。结论活体右半供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胆漏、胆道口径≤3mm和CMV感染。为减少胆道并发症,术前应充分了解供、受者的胆道情况,术中提高肝移植手术技术、尽量避免损伤胆道供血血管,术后1年内应严密随访、注意预防CMV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活体供者 手术后并发症 胆道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脂肪供肝对肝癌肝移植预后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哲 沙朦 +2 位作者 夏雷 童颖 杭化莲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2年第2期103-109,共7页
目的评估脂肪供肝对肝癌肝移植患者肿瘤复发及生存的作用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肝脏外科因肝细胞癌行肝移植治疗的248例患者资料,其中供肝为非脂肪供肝有217例,脂肪供肝为3... 目的评估脂肪供肝对肝癌肝移植患者肿瘤复发及生存的作用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肝脏外科因肝细胞癌行肝移植治疗的248例患者资料,其中供肝为非脂肪供肝有217例,脂肪供肝为31例。通过收集患者病例资料和肿瘤特点,我们对总体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进行统计分析,评估脂肪供肝对肝癌肝移植患者肿瘤复发及生存的作用影响及危险因素。结果在248例接受肝移植术的肝癌患者中,31例采用了脂肪供肝,脂肪供肝受者与非脂肪供肝受者在年龄、术前甲胎蛋白、性别、乙肝病毒感染、肝硬化、肿瘤个数、肿瘤最大直径、病理分级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脂肪供肝受者与非脂肪供肝受者在1年、3年总体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进一步按照术前是否符合UCSF肝癌肝移植标准进行亚组分类后显示,符合UCSF标准的不同供肝患者总体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不符合UCSF标准的不同供肝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无显著差异,但无复发生存率存在显著性差异,且脂肪供肝组的1年、3年无复发生存率较低。结论脂肪供肝受者在1、3年总体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术后肝功能恢复等方面均与对照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因此轻度脂肪供肝在肝癌肝移植治疗中是安全可行的。同时我们观察到在超出UCSF标准的较大肿瘤、或多发肿瘤患者中,接受脂肪供肝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较非脂肪供肝受者低,因此超出UCSF标准的肝细胞癌患者应当尽量避免进行脂肪供肝的肝移植手术。我们期望在对脂肪供肝的脂肪程度进行分级并结合肿瘤分期,患者危险因素等进行更加细致的分层研究后,可进一步扩大供肝范围,合理化供肝分配,使更多的肝癌肝移植患者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肝癌 边缘性供肝 脂肪供肝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