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天性胆道闭锁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8
1
作者 夏强 李齐根 《临床外科杂志》 2007年第4期222-223,共2页
关键词 先天性胆道闭锁 外科治疗 肝功能衰竭 小儿
下载PDF
围手术期谷氨酰胺强化全肠外营养对胃肠道肿瘤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夏强 陈鹏 +1 位作者 刘俊 钟福全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6年第3期148-151,共4页
目的:研究围手术期谷氨酰胺强化的全肠外营养(TPN)对接受术前化疗的胃肠道肿瘤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胃肠道肿瘤病人随机分为TPN组、谷氨酰胺强化TPN(Gln-TPN)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病人.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前准备和术后治疗... 目的:研究围手术期谷氨酰胺强化的全肠外营养(TPN)对接受术前化疗的胃肠道肿瘤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胃肠道肿瘤病人随机分为TPN组、谷氨酰胺强化TPN(Gln-TPN)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病人.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前准备和术后治疗,TPN组和Gln-TPN组分别给予术前5 d和术后5 d营养支持,两组给予等氮0.20g/(kg·d)和等热量104.6 kJ/(kg·d),同时接受为期5 d的术前化疗.Gln-TPN组中25%~35%的氮源由谷氨酰胺双肽提供,其余的氮源及TPN组的氮源由乐凡命提供.检测术前、术后病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NK细胞数量等免疫指标及前列腺素E2、C反应蛋白(CRP)浓度等炎性反应指标.结果:研究期间三组病人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三组病人术后CD3^+细胞和CD8^+细胞百分比均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后水平三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Gln-TPN组CD4^+和NK细胞数量及CD4^+/CD8^+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术后Gln-TPN组淋巴细胞总数高于TPN组,而前列腺素E2和C反应蛋白浓度则低于TPN组.结论:谷氨酰胺强化的TPN可降低血浆中前列腺素E2和CRP浓度,促进淋巴细胞增生,调节机体的炎性反应,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 肠外营养 胃肠道肿瘤 免疫 围手术期
下载PDF
围手术期谷氨酰胺强化全肠外营养对胃肠道肿瘤病人营养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夏强 陈鹏 +1 位作者 刘俊 钟福全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6年第4期216-220,共5页
目的:研究围手术期谷氨酰胺强化的全肠外营养(TPN)对接受术前化疗的胃肠道肿瘤病人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60例胃肠道肿瘤病人随机分为TPN组、谷氨酰胺强化TPN(Gin-TPN)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病人。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前准备和术后... 目的:研究围手术期谷氨酰胺强化的全肠外营养(TPN)对接受术前化疗的胃肠道肿瘤病人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60例胃肠道肿瘤病人随机分为TPN组、谷氨酰胺强化TPN(Gin-TPN)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病人。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前准备和术后治疗,TPN组和Gin·TPN组分别给予术前5d和术后5d营养支持。两组给予等氮0.20吕/(kg·d)和等热量104.6kJ/(kg·d),同时接受为期5d的术前化疗。Gin.TPN组中25%~35%的氮源由谷氨酰胺双肽提供,其余的氮源及TPN组的氮源由乐凡命提供。检测术前、术后病人的体重、肱三头肌皮皱厚度、上臂肌围、血浆清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血浆和肌肉中谷氨酰胺浓度、氮平衡等营养指标。结果:研究期间三组病人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三组病人术后体重、肱三头肌皮皱厚度、上臂肌围,血浆前清蛋白、转铁蛋白浓度、氮平衡,均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后三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对照组体重丢失最为严重,术后第6dGln-TPN组肌肉中及血浆谷氨酰胺浓度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结论:谷氨酰胺强化的TPN可提高血浆和肌肉中谷氨酰胺浓度,减少肌肉分解、脂肪消耗,促进机体蛋白质的合成,有益于减轻手术和化疗造成的高分解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 肠外营养 胃肠道肿瘤
下载PDF
婴幼儿活体肝移植33例 被引量:13
4
作者 夏强 张建军 +5 位作者 李齐根 徐宁 陈小松 韩龙志 王鑫 朱建军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 探讨活体肝移植治疗婴幼儿终末期肝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09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33例实施活体肝移植的婴幼儿的临床资料.本组患儿中位年龄10.9个月,平均体质量8.2 kg,供肝均采用肝左外叶.术后采... 目的 探讨活体肝移植治疗婴幼儿终末期肝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09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33例实施活体肝移植的婴幼儿的临床资料.本组患儿中位年龄10.9个月,平均体质量8.2 kg,供肝均采用肝左外叶.术后采用他克莫司或环孢素A+激素二联方案或在此基础上再加用吗替麦考酚酯的三联方案行免疫抑制治疗.分析评价手术方法、围手术期处理和随访结果.结果 供者和受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分别为(384±108)min、(183±35)ml、0和(500±103)min、(296±163)ml、(292±159)ml,供肝冷缺血时间为(64±23)min,移植物质量为(249±52)g,移植物质量与受者体质量比为2.1%±0.4%.全部供者均顺利康复,无手术并发症.受者出现肝动脉栓塞3例,门静脉栓塞2例,各类胆道并发症9例,感染11例,急性排斥反应2例,围手术期死亡5例.本组患儿1年累积生存率为85%(28/33).结论 婴幼儿终末期肝病可通过活体肝移植取得理想的效果.外科技术的提高、围手术期管理经验的积累和规范的随访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长期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肝病 活体肝移植 婴幼儿
原文传递
早期肠内营养对肝移植术后肠屏障及细菌移位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夏强 鱼晓波 +6 位作者 张建军 陈小松 张明 李齐根 罗毅 沈从欢 邢天宇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94-97,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肝移植术后病人肠屏障功能和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40名肝移植病人被随机分成早期肠内营养(EN)组、胃肠外营养(PN)组。术前、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8天检测血浆内毒素水平、D-乳酸水平及二胺氧化酶(DAO)水平,...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肝移植术后病人肠屏障功能和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40名肝移植病人被随机分成早期肠内营养(EN)组、胃肠外营养(PN)组。术前、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8天检测血浆内毒素水平、D-乳酸水平及二胺氧化酶(DAO)水平,术前及术后第1~7天每日行外周血细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及血细菌培养。结果(1)术后第8天EN组内毒素、D-乳酸及DAO水平显著低于PN组(P〈0.01)。(2)术后第1天两组内毒素、D-乳酸及DAO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0.05),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术后第8天EN组内毒素、D-乳酸及DAO水平显著低于术后第1天水平(P〈0.05),低于术前水平(P〈0.05)。PN组内毒素、D-乳酸及DAO水平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0.05),和术后第1天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3)40例肝移植病人PCR检测外周血细菌DNA片段阳性总数为25例,阳性率62.5%,术后第4天起两组有显著差异。(4)PCR大肠杆菌检出占所有细菌检出的60%。(5)40名肝移植病人27例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其中EN组12例,PN组15例,PCR阳性组SIRS发生率为96%,PCR阴性组SIRS发生率为20%,SIRS发生组PCR阳性率为88.89%,SIRS阴性组PCR阳性率为7.69%。(6)术后血细菌培养阳性率27.5%,显著低于PCR的62.5%(P〈0.01);培养阳性者,PCR均呈阳性。(7)PCR阳性组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64%(16/25),阴性组均未发生感染(0/15),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肝移植术后施行早期肠内营养能有效的维护肠黏膜屏障功能、防止细菌及内毒素移位,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肠内营养 肠屏障 细菌移位
原文传递
高支链氨基酸在肝移植术后病人肠外营养中的应用 被引量:9
6
作者 鱼晓波 夏强 +5 位作者 张建军 陈小松 张明 罗毅 沈从欢 邢天宇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7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评价肝移植术后病人以高支链氨基酸为氮源的静脉营养支持效果。方法:选择肝移植术后进行1周肠外营养支持(PN)的病人20例,随机分为高支链氨基酸组和平衡氨基酸组,每组各10例。两组营养支持均等热量、等氮量,分别于术后第1、8天检测... 目的:评价肝移植术后病人以高支链氨基酸为氮源的静脉营养支持效果。方法:选择肝移植术后进行1周肠外营养支持(PN)的病人20例,随机分为高支链氨基酸组和平衡氨基酸组,每组各10例。两组营养支持均等热量、等氮量,分别于术后第1、8天检测营养状态指标。营养支持期间,每天测定氮,并计算累计氮平衡。结果:①两组病人体重、总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等肝功能指标均恢复较好。②术后第8天高支链氨基酸组血清清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平衡氨基酸组(P<0.05)。③术后第3天起,高支链氨基酸组氮平衡明显优于平衡氨基酸组(P<0.05)。术后7 d累计氮平衡高支链氨基酸组明显优于平衡氨基酸组(P<0.01)。结论:①肝移植术后采用高支链氨基酸作为氮源的静脉营养支持安全、有效。②高支链氨基酸的节氮效果优于平衡氨基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支链氨基酸 肠外营养 肝移植
下载PDF
早期肠内营养对肝移植术后患者营养支持疗效的前瞻、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鱼晓波 夏强 +6 位作者 张建军 陈小松 张明 李齐根 罗毅 沈从欢 邢天宇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22-526,共5页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EN)对维持和改善肝移植术后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肝移植术后进行营养支持的成年患者40例随机进入EN组和完全胃肠外营养(PN)组,每组20例,两组营养支持均等热量、等氮量。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1、8天检测营养...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EN)对维持和改善肝移植术后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肝移植术后进行营养支持的成年患者40例随机进入EN组和完全胃肠外营养(PN)组,每组20例,两组营养支持均等热量、等氮量。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1、8天检测营养状态指标,营养支持期间每日测定氮平衡,并计算累计氮平衡,统计术后感染率和营养支持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后第8天,EN组白蛋白为(39.8±3.9)g/L,明显高于PN组的(35.7±3.5)g/L(P<0.05);血糖为(7.1±0.4)mmol/L,明显低于PN组的(10.5±0.5)mmol/L(P<0.05);肛门排气时间为(65.0±12.8)h,明显短于PN组的(98.0±9.6)h(P<0.01);平均营养费用为(4800±530)元,明显少于PN组的(11300±1120)元(P<0.01)。术后第3天起EN组每日氮平衡与PN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EN组的累计氮平衡为(-22.077±26.61 6)g,显著高于PN组的(-109.549±40.937)g (P<0.01)。EN组血液、肺部、消化道等处感染率明显低于PN组(P<0.05)。EN组营养支持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肝移植术后EN安全、可行。与PN支持相经,EN可更有效地改善术后患者的营养状态,促进移植肝功能的恢复,且可减少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住院费用,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下载PDF
儿童肝移植手术前后体重低下及生长迟缓51例调查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斌 夏强 +4 位作者 蒋丽蓉 张建军 陈小松 邓朝晖 陈文娟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75-578,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肝移植手术前后体重以及身高增长情况,评估患儿的营养不良状况及其与手术后时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7年7月至2012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进行儿童肝移植手术的5l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2005年九省/市儿... 目的探讨儿童肝移植手术前后体重以及身高增长情况,评估患儿的营养不良状况及其与手术后时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7年7月至2012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进行儿童肝移植手术的5l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2005年九省/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数据为标准,分别定位每例患儿手术前后的体重、身高百分位数。定义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第3百分位数值为体重低下;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第3百分位数值为生长迟缓。对51例患儿肝移植术前及术后的生长发育指标采用x2检验进行比较。对术后4年内体重低下及生长迟缓情况进行分层对数线性分析,探讨肝移植前后儿童营养不良程度与手术后时间的关系。结果51例患儿男26例、女25例,年龄13个月~13岁,平均44.78个月。肝移植术前体重低下20例(39%),生长迟缓35例(69%);肝移植术后体重低下5例(10%),生长迟缓14例(27%);肝移植术前、术后的体重百分位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85,P=0.001);手术前与手术后身高百分位数值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x^2=15.710,P=0.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重 生长 肝移植 儿童
原文传递
原位肝移植与营养支持 被引量:4
9
作者 夏强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15-517,共3页
大多数等待原位肝移植(OLT)的患者均有严重的营养不良,肌肉和储存的脂肪均有极度耗竭,甚至大部分ChildA级肝硬化患者表现出至少1个以上的营养代谢池严重减小。急性肝功能衰竭(ALF)患者中常观察到营养储存的快速耗竭。导致这类患... 大多数等待原位肝移植(OLT)的患者均有严重的营养不良,肌肉和储存的脂肪均有极度耗竭,甚至大部分ChildA级肝硬化患者表现出至少1个以上的营养代谢池严重减小。急性肝功能衰竭(ALF)患者中常观察到营养储存的快速耗竭。导致这类患者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是厌食症且伴有能量摄入减少、糖原储存功能受损及蛋白质需要量增大。糖原储存功能受损使糖异生能力降低,其结果是机体利用脂肪和蛋白质作为替代的能量来源,导致脂肪组织和肌肉分解。脂肪氧化反应增高几乎见于所有等待OLT的肝硬化患者,在禁食时更为明显。禁食时脂肪氧化反应提供的能量约占总需要能量的75%。肝硬化时,脂肪代谢还出现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和代谢异常、血浆n-6和n-9脂肪酸水平增高及n-3脂肪酸水平减低的现象。由于营养不良与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的联合作用会促发并发症如脓毒症、创伤、呼吸功能减低及体力恢复延迟,对OLT候选人提供合适的营养显得尤为重要。此外,目前普遍认为营养不良也是胆汁性肝硬化患者死亡率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鉴于要进行OLT的患者中营养不良发病率高以及晚期肝硬化和ALF均越来越多地选择OLT治疗,术前营养不良与OLT结局的关系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肝移植 营养支持 术前营养不良 多不饱和脂肪酸 肝硬化患者 蛋白质需要量 急性肝功能衰竭 患者表现 脂肪组织 能量摄入
下载PDF
肝移植患者术前营养状况及其对术后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之琦 万燕萍 +5 位作者 张晓敏 吴颖洁 陆丽萍 宋艳艳 王思岳 夏强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8年第3期138-142,共5页
目的了解肝移植患者术前营养状况及其对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收集81例行经典原位肝移植患者术前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评估术前营养状况,并对术后是否并发感染进行随访,探讨营养状况与感染并发症的关系。结果根据体质指数结果肝... 目的了解肝移植患者术前营养状况及其对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收集81例行经典原位肝移植患者术前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评估术前营养状况,并对术后是否并发感染进行随访,探讨营养状况与感染并发症的关系。结果根据体质指数结果肝移植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44.9%,主观营养评价营养不良发生率69.1%,低白蛋白营养不良发生率80.2%,低前白蛋白营养不良发生率96.1%,腹水发生率44.4%。单因素分析主观评价法营养不良分级(P<0.01)、腹水分级(P(0.001)是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主观评价法营养不良分级对术后感染OR=10.057,95%可信区间(低/高)为2.810-35.997。白蛋白营养不良分级对术后感染OR=0.324,95%可信区间(低/高)为0.112-0.938。结论肝移植患者术前营养不良发生率高,应采用全面综合营养评估法进行营养评价。相对而言,主观营养评价较有价值,主观评价法评定的营养不良是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营养不良 感染
下载PDF
儿童肝移植术后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 被引量:2
11
作者 邓朝晖 蒋丽蓉 +3 位作者 周韬 沈丛欢 陈其民 夏强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79-582,共4页
目的总结探讨儿童肝移植术后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胛LD)临床特点、诊断方法、综合治疗方案及预后。
关键词 肝移植 儿童 B淋巴细胞 预后
原文传递
拉米夫定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肾移植受者肝衰竭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小松 邱丰 +6 位作者 张明 刘炜 应亮 周智华 夏强 张建军 凌建煜 《肝脏》 2007年第6期448-450,共3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后肝衰竭的病因,观察拉米夫定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阳性者肾移植后肝衰竭的防治作用。方法分析未应用拉米夫定治疗的21例HBV感染肾移植受者和应用拉米夫定治疗的18例HBV感染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肝衰竭的发生... 目的探讨肾移植后肝衰竭的病因,观察拉米夫定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阳性者肾移植后肝衰竭的防治作用。方法分析未应用拉米夫定治疗的21例HBV感染肾移植受者和应用拉米夫定治疗的18例HBV感染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肝衰竭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对照组21例,经保肝及降低基础免疫抑制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正常11例,因肝功能衰竭死亡者5例。治疗组18例,应用拉米夫定后16例肝功能恢复正常,无一例发生肝功能衰竭和死亡。结论肝炎病毒感染与肾移植后肝衰竭密切相关,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能降低肾移植后肝衰竭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肝衰竭 乙型肝炎病毒 拉米夫定
下载PDF
肝移植与营养支持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静 任雪飞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年第4期52-54,共3页
关键词 肝移植 营养支持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肝内胆汁淤积的发生机制及其处理策略 被引量:2
14
作者 夏强 陆天飞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82-585,共4页
肝移植术后肝内胆汁淤积是术后一种比较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虽然大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较轻,但少数随着基础疾病的进一步发展,胆汁淤积逐渐加重,当移植肝受到不可逆损害时,就不得不行再次肝移植。因此,肝移植术后肝内胆汁淤积,特... 肝移植术后肝内胆汁淤积是术后一种比较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虽然大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较轻,但少数随着基础疾病的进一步发展,胆汁淤积逐渐加重,当移植肝受到不可逆损害时,就不得不行再次肝移植。因此,肝移植术后肝内胆汁淤积,特别是其发生机制与相应的处理策略成为了国际肝移植界的研究热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胆汁淤积 治疗学 机制
原文传递
小型猪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体外静脉转流的重要性及两种被动静脉转流方式的比较 被引量:2
15
作者 陆天飞 张明 +2 位作者 周智华 胡凌翔 夏强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51-753,共3页
目的建立巴马小香猪原位肝移植模型,探究体外静脉转流对于猪肝移植模型建立的重要性。方法实施以巴马小香猪为实验对象的原位肝移植共30例。供体肝脏游离、灌注、切取以及保存按常规方法进行。受体术中置入左侧髂外静脉、脾静脉/门静... 目的建立巴马小香猪原位肝移植模型,探究体外静脉转流对于猪肝移植模型建立的重要性。方法实施以巴马小香猪为实验对象的原位肝移植共30例。供体肝脏游离、灌注、切取以及保存按常规方法进行。受体术中置入左侧髂外静脉、脾静脉/门静脉和左侧颈浅静脉“Y”形插管,用作无肝期的静脉-静脉转流。受体术中肝脏游离完成后阻断门静脉,肝上、肝下下腔静脉后开放左侧髂外静脉、脾静脉/门静脉-左侧颈浅静脉转流。血管和胆道均采取端端吻合。结果前6例未采取体外静脉-静脉转流的原位肝移植手术的受体术中全部死亡,存活率为0.0%(0/6);采用脾静脉-颈浅静脉转流方式的受体术中存活率为57.1%(8/14),而采用门静脉-颈浅静脉转流方式的受体术中存活率为100.0%(10/10),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原位肝移植手术时间平均为6.5h,受体无肝期平均为(33±12)min。供肝热缺血时间平均为2min,冷缺血时间平均为130min。结论采用左侧髂外静脉、门静脉主干-左侧颈浅静脉转流方式的巴马小香猪原位肝移植模型是具有可重复性好,需要的设备少,更加经济,疗效好,是比较理想的猪肝移植模型。可作为肝移植系列研究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小型猪 动物模型 静脉-静脉转流
原文传递
成人活体供肝移植中肝中静脉的取舍及重建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科伟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3-125,共3页
近40年来,同种原位肝移植(OLT)已成为治疗急、慢性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但随着适合肝移植的患者逐年增加,供肝资源的短缺愈来愈突出,亲属成人活体供肝移植(LDLT)是拓宽供肝来源的重要方法,LDLT也逐渐被应用到临床,并取得了... 近40年来,同种原位肝移植(OLT)已成为治疗急、慢性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但随着适合肝移植的患者逐年增加,供肝资源的短缺愈来愈突出,亲属成人活体供肝移植(LDLT)是拓宽供肝来源的重要方法,LDLT也逐渐被应用到临床,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于LDLT,肝静脉流出道的重建是该手术的重点和挑战之一,良好的肝静脉流出道重建对于肝功能的恢复和减少肝淤血均极其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活体供肝移植 肝中静脉 同种原位肝移植 慢性终末期肝病 LDLT 静脉流出道 流出道重建 肝淤血
原文传递
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的处理——13例分析
17
作者 奚志峰 夏强 +11 位作者 张建军 陈小松 张明 李齐根 徐宁 薛峰 宋玉 韩龙志 王鑫 沈丛欢 罗毅 邢天宇 《肝脏》 2007年第5期339-341,362,共4页
目的总结和探讨乙型肝炎相关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3例肝移植术后患者发生乙型肝炎再感染或复发后的处理措施及疗效。结果13例患者分别采取拉米夫定改为阿德福韦、恩替卡韦或加大乙型肝炎免... 目的总结和探讨乙型肝炎相关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3例肝移植术后患者发生乙型肝炎再感染或复发后的处理措施及疗效。结果13例患者分别采取拉米夫定改为阿德福韦、恩替卡韦或加大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用量的方法,其中5例HBsAg经治疗后转阴,5例HBsAg明显下降,总有效率76.9%。结论肝移植术后HBIG、恩替卡韦、阿德福韦能不同程度控制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复发 肝移植 HBIG 恩替卡韦 阿德福韦
下载PDF
肝移植 被引量:1
18
作者 夏强 《肝脏》 2012年第8期537-541,586,共6页
1963年,Starzl施行了第一例人类肝移植。Calne于1967年开始进行肝移植的研究,并于1979年首先将环孢素应用于人类肝移植的免疫抑制治疗,彻底改变了肝移植徘徊不前的局面,成为肝移植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关键词 肝移植 免疫抑制治疗 环孢素 人类
下载PDF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促进小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肾脏HO-1表达
19
作者 张顺 李炎 +1 位作者 张明 张建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5-159,共5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小鼠缺血再灌注损伤(IR)肾脏血红素加氧酶-1(HO-1)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rhEPO对IR的保护作用。方法 9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30)、IR组(n=30)及rhEPO干预组(n=30),分别于再灌注...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小鼠缺血再灌注损伤(IR)肾脏血红素加氧酶-1(HO-1)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rhEPO对IR的保护作用。方法 9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30)、IR组(n=30)及rhEPO干预组(n=30),分别于再灌注1、2、3、6、24、48h处死小鼠取相应标本,处死前留血标本进行肾功能检测(血肌酐),采用PAS染色评估肾组织形态学改变、TUNEL染色分析并比较各组凋亡细胞数量的变化,Real-time PCR检测肾脏组织中HO-1、白细胞介素6(IL-6)mRNA表达。结果再灌注3、6、24h,rhEPO干预组HO-1mRNA表达高于I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6、24、48hrhEPO干预组IL-6mRNA表达低于I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EPO干预组24h血肌酐含量与IR组相比降低(P<0.05);rhEPO干预组肾脏病变与IR组比较减轻。TUNEL染色示:与假手术组相比,IR组凋亡细胞数量增多(P<0.05),rhEPO处理后凋亡细胞数量少于IR组(P<0.05)。结论 rhEPO可能通过促进IR小鼠肾脏HO-1表达对抗缺血再灌注损伤,减轻炎症损伤,改善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缺血 红细胞生成素 血红素加氧酶
下载PDF
肝细胞癌的肝移植治疗
20
作者 陈科伟 夏强 《肝脏》 2009年第3期247-250,共4页
关键词 肝移植治疗 肝细胞癌 无瘤生存率 肿瘤患者 器官分配 5年生存率 原位肝移植 死亡原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