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苏咀嚼片制备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杨春梅 吴金鸿 +2 位作者 包萨日娜 荣玉芝 王正武 《食品与药品》 CAS 2012年第7期241-245,共5页
目的研究紫苏咀嚼片的制备工艺,开发紫苏营养保健品。方法通过对紫苏粉、甜味剂、酸味剂、紫苏香精、润滑剂、填充剂的考察,确定合理的原辅料配比;采用湿法制粒压片法,经原辅料混合、制软材、制粒、干燥、压片、包衣等工序,制备紫苏咀... 目的研究紫苏咀嚼片的制备工艺,开发紫苏营养保健品。方法通过对紫苏粉、甜味剂、酸味剂、紫苏香精、润滑剂、填充剂的考察,确定合理的原辅料配比;采用湿法制粒压片法,经原辅料混合、制软材、制粒、干燥、压片、包衣等工序,制备紫苏咀嚼片。结果紫苏咀嚼片配方合理、工艺简单可行,产品表面光滑、口味较好。结论湿法制粒压片法适于制备本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咀嚼片 制备工艺 辅料
下载PDF
葡萄球菌核酸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其他细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唐俊妮 康名松 +4 位作者 陈焕春 史贤明 周锐 陈娟 杜怡午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86-592,共7页
葡萄球菌核酸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 cusaureus)的一个重要毒力因子,它的生物学作用仍没有完全阐述清楚.本研究观察到金黄色葡萄球菌核酸酶产生菌株的生物被膜形成受到明显抑制.葡萄球菌核酸酶是由nuc1基因编码,当nuc1基因被... 葡萄球菌核酸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 cusaureus)的一个重要毒力因子,它的生物学作用仍没有完全阐述清楚.本研究观察到金黄色葡萄球菌核酸酶产生菌株的生物被膜形成受到明显抑制.葡萄球菌核酸酶是由nuc1基因编码,当nuc1基因被敲除后,突变菌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大大增加.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用于评价nuc1基因在生物被膜形成中的作用.另外,nuc1基因编码的产物——葡萄球菌核酸酶和NUC1重组蛋白对其他生物被膜形成细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和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同样有明显抑制作用.本研究表明,葡萄球菌核酸酶和生物被膜的形成之间有直接联系,并且葡萄球菌核酸酶起着抑制生物被膜形成的重要作用,为研究葡萄球菌核酸酶的生物学作用和理解葡萄球菌核酸酶抑制生物被膜形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被膜形成 nuc1基因 葡萄球菌核酸酶 抑制 金黄色葡萄球菌
原文传递
原壳小球藻对6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评价 被引量:10
3
作者 淦志兵 李美芽 +1 位作者 施春雷 史贤明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71-177,共7页
目的:评价原壳小球藻对6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找到合适的抗生素作为藻株遗传改造的抗性标记。方法:在固体培养基中筛选最适合用于原壳小球藻筛选的抗生素,然后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抗生素,分别在第4天,第7天,第14天和第21天测... 目的:评价原壳小球藻对6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找到合适的抗生素作为藻株遗传改造的抗性标记。方法:在固体培养基中筛选最适合用于原壳小球藻筛选的抗生素,然后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抗生素,分别在第4天,第7天,第14天和第21天测定藻液的OD440值并计算抗生素对藻的生长抑制率(P%)。根据抑制率(P%)与抗生素浓度(C)的关系来评估原壳小球藻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经过2周的筛选试验,在固体培养基中,潮霉素的致死剂量为20μg/mL,链霉素、卡那霉素、壮观霉素、氯霉素的致死剂量分别超过100、500、100、600μg/mL。而在G418质量浓度为5μg/mL时,原壳小球藻的生长就受到显著的抑制;当质量浓度为10μg/mL时已经完全抑制了原壳小球藻的生长,因此,对于G418而言,10μg/mL是原壳小球藻生长的致死剂量。在液体培养基中,G418的作用剂量与固体培养基中的剂量一致,并且5μg/mL对原壳小球藻生长的抑制率维持在80%以上,10μg/mL对原壳小球藻生长的抑制率维持在95%左右。结论:原壳小球藻对氯霉素不敏感,对卡那霉素、链霉素、壮观霉素较为敏感,对潮霉素表现出高度敏感性,对G418最敏感。与其它5种抗生素相比,G418更适合作为原壳小球藻遗传转化的抗生素抗性选择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壳小球藻 抗生素 选择标记 基因工程
原文传递
金黄色葡萄球菌核酸酶基因缺失突变株RN4220 Δnuc1的构建 被引量:6
4
作者 唐俊妮 周锐 +2 位作者 史贤明 康名松 陈焕春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43-47,共5页
金黄色葡萄球菌存在两个核酸酶编码基因,一个是葡萄球菌核酸酶(Staphylococcal nuclease,SNase),命名为nuc1,另一个是耐热核酸酶(Thermonuclease,TNase),命名为nuc2,nuc2是一个新的候选基因,以往认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核酸酶只源于一... 金黄色葡萄球菌存在两个核酸酶编码基因,一个是葡萄球菌核酸酶(Staphylococcal nuclease,SNase),命名为nuc1,另一个是耐热核酸酶(Thermonuclease,TNase),命名为nuc2,nuc2是一个新的候选基因,以往认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核酸酶只源于一个编码基因nuc1,为了进一步研究nuc2基因的功能,首先要将金黄色葡萄球菌nuc1基因缺失。研究目的就是通过构建同源重组质粒pBT2Δnuc1,将其电转入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RN4220中,获得nuc1基因缺失突变株。经过了7轮培养和筛选,同源重组几率为2%(7/345),筛选出的nuc1突变株用PCR方法和RT-PCR进行了验证,从而获得了nuc1基因缺失突变株RN4220Δnuc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nucl nuc2 同源重组 突变株构建
下载PDF
紫苏泡腾片固体饮料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杨春梅 吴金鸿 +2 位作者 夏云 包萨日娜 王正武 《食品与药品》 CAS 2012年第11期381-385,共5页
目的研究紫苏泡腾片的制备工艺,确定原辅料配比。方法采用酸碱混合非水制粒法,经原辅料混合、制软材、干燥、整粒、压片等工序,制备紫苏泡腾片。结果紫苏泡腾片最佳配方为:紫苏提取物干粉10%,柠檬酸49%,碳酸氢钠35%,阿拉伯胶4%,聚乙烯... 目的研究紫苏泡腾片的制备工艺,确定原辅料配比。方法采用酸碱混合非水制粒法,经原辅料混合、制软材、干燥、整粒、压片等工序,制备紫苏泡腾片。结果紫苏泡腾片最佳配方为:紫苏提取物干粉10%,柠檬酸49%,碳酸氢钠35%,阿拉伯胶4%,聚乙烯吡咯烷酮(PVP)0.5%,三氯蔗糖0.7%,聚乙二醇8000 0.8%。咀嚼片表面光滑、酸甜可口、营养丰富,且能防龋齿、改善肠胃功能。其中,柠檬酸、碳酸氢钠和阿拉伯胶是紫苏泡腾片崩解时限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柠檬酸对其影响最大。结论该工艺简单,操作方便,节约能源;所制固体饮料酸甜可口,片剂表面光滑整洁、呈紫苏的亮紫红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泡腾片 正交设计 配方
下载PDF
发芽大豆中异黄酮的富集及其组成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包萨日娜 汪岳刚 +2 位作者 杨春梅 吴金鸿 王正武 《食品与药品》 CAS 2011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确定发芽大豆中异黄酮的最佳富集条件,并分析其组成特征。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豆异黄酮含量;分析固定适宜的芽长条件,以浸泡时间、培养温度及培养湿度3个因素,设计3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富集条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 目的确定发芽大豆中异黄酮的最佳富集条件,并分析其组成特征。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豆异黄酮含量;分析固定适宜的芽长条件,以浸泡时间、培养温度及培养湿度3个因素,设计3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富集条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最佳富集条件下大豆异黄酮的组成特征。结果发芽大豆芽长30 mm时,异黄酮最佳富集条件为浸泡时间16 h,培养温度25℃,培养湿度90%;最佳富集条件下大豆异黄酮主要由金雀异黄酮、黄豆苷元与黄豆黄素等单体成分组成。结论大豆通过优化发芽培养条件可以富集异黄酮,尤其可提高功能因子金雀异黄酮与黄豆苷元等单体含量,为开发富含大豆异黄酮的功能性大豆食品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芽 大豆异黄酮 富集 组成特征
下载PDF
纳米材料构建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颜妍 王正武 赵波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41-45,共5页
近年来,生物传感器已广泛应用于基础研究、生物组分检测、临床疾病诊断、过程控制与检测、环境监控与保护等许多领域,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是其中一个重要分支.纳米材料的尺寸小、比表面积大、表面原子配位不足、活性位点多等特性为生物传... 近年来,生物传感器已广泛应用于基础研究、生物组分检测、临床疾病诊断、过程控制与检测、环境监控与保护等许多领域,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是其中一个重要分支.纳米材料的尺寸小、比表面积大、表面原子配位不足、活性位点多等特性为生物传感器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其迅猛发展对新型生物传感器的研制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意义.本文着重探讨了纳米材料在构建新型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纳米材料 免疫传感器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核酸酶基因缺失突变株RN4220 △nuc1的构建
8
作者 唐俊妮 周锐 +2 位作者 史贤明 康名松 陈焕春 《畜牧市场》 2009年第1期21-24,共4页
金黄色葡萄球菌存在两个核酸酶编码基因,一个是葡萄球菌核酸酶(Staphylococcalnuclease,SNase),命名为nuc1,另一个是耐热核酸酶(Thermonuclease,TNase),命名为nuc2,nuc2是一个新的候选基因,以往认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核酸酶只源于一个... 金黄色葡萄球菌存在两个核酸酶编码基因,一个是葡萄球菌核酸酶(Staphylococcalnuclease,SNase),命名为nuc1,另一个是耐热核酸酶(Thermonuclease,TNase),命名为nuc2,nuc2是一个新的候选基因,以往认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核酸酶只源于一个编码基因nuc1,为了进一步研究nuc2基因的功能,首先要将金黄色葡萄球菌nuc1基因缺失。研究目的就是通过构建同源重组质粒pBT2△nuc1,将其电转入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RN4220中,获得nuc1基因缺失突变株。经过了7轮培养和筛选,同源重组几率为2%(7/345),筛选出的nuc1突变株用PCR方法和RT-PCR进行了验证,从而获得了nuc1基因缺失突变株RN4220△nuc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nuc1 nuc2 同源重组突变株构建
下载PDF
微胶囊化发芽大豆肽粗提物泡腾饮片制备工艺的研究
9
作者 汪明贵 王成 +2 位作者 包萨日娜 王正武 吴金鸿 《农产品加工(下)》 2012年第11期5-8,23,共5页
以微胶囊化发芽大豆肽粗提物为主料,采用酸碱混合非水制粒法制备泡腾固体饮片,经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法对制备泡腾饮片配方进行筛选。结果表明,泡腾片最佳配方为:黏合剂选择含有3%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无水乙醇溶液... 以微胶囊化发芽大豆肽粗提物为主料,采用酸碱混合非水制粒法制备泡腾固体饮片,经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法对制备泡腾饮片配方进行筛选。结果表明,泡腾片最佳配方为:黏合剂选择含有3%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无水乙醇溶液;微胶囊化发芽大豆肽粗提物粉末添加量为10%;崩解剂总用量为80%,由柠檬酸与碳酸氢钠组成,两者比例为1.4∶1.0,即添加量分别为47%,33%;甜味剂由三氯蔗糖和甜菊糖复合组成,两者添加量均为1%;香精添加量为0.2%。研制的泡腾饮片具有酸甜可口、营养价值高、有益健康、便于携带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芽大豆肽 泡腾饮片 配方 制备工艺
下载PDF
副溶血弧菌的热激亚致死损伤与显微红外光谱检测 被引量:5
10
作者 喻文娟 施春雷 +2 位作者 刘玉敏 代敏 史贤明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70-1476,共7页
采用传统的平板计数法作为对照,利用显微红外光谱技术(4000~400cm^-1)并结合化学计量学,研究了在55℃水浴中热激处理不同时间(0,2,4,6和8min)对副溶血弧菌失活和亚致死损伤的作用效果。二维主成分分析(PCA)表明,正常细菌... 采用传统的平板计数法作为对照,利用显微红外光谱技术(4000~400cm^-1)并结合化学计量学,研究了在55℃水浴中热激处理不同时间(0,2,4,6和8min)对副溶血弧菌失活和亚致死损伤的作用效果。二维主成分分析(PCA)表明,正常细菌与受损细菌能够各自聚类,明显区分,而且损伤程度不同的细菌也能够基本区分。载荷图分析(LPA)发现,加热处理后,副溶血弧菌中的多糖、结构蛋白、脂质、核酸都发生了变化,其细胞壁、细胞膜和DNA皆遭受损伤。类模拟软独立建模(SIMCA)的结果表明,一般情况下,受不同程度热损伤的细菌均有80%以上的预测率,能够被有效区别开。研究表明,显微红外光谱技术具有检测热激后亚致死损伤的副溶血弧菌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红外光谱技术 副溶血弧菌 亚致死 热激
下载PDF
人源诺如病毒分子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牛梦雅 王大鹏 史贤明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6年第2期133-136,共4页
近年来,我国部分省份陆续暴发诺如病毒暴发疫情,多发生在学校、托幼机构等儿童聚集场所。2014年1月浙江嘉兴多所学校师生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临床症状,当地疾控中心(CDC)确认这是一起由饮用不洁净桶装水导致诺如病毒感染的食品... 近年来,我国部分省份陆续暴发诺如病毒暴发疫情,多发生在学校、托幼机构等儿童聚集场所。2014年1月浙江嘉兴多所学校师生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临床症状,当地疾控中心(CDC)确认这是一起由饮用不洁净桶装水导致诺如病毒感染的食品安全事件。近年来,国内外由诺如病毒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为我国诺如病毒的监控敲响了警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如病毒 分子检测 食品安全
原文传递
Tn5介导的致病性副溶血弧菌溶血能力差异突变株表型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茜 牛梦雅 +1 位作者 王大鹏 史贤明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36-1744,共9页
【目的】构建致病性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突变体库,分析溶血能力差异突变株表型特征,为深入挖掘和认识tdh的调控机制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利用双亲本接合法,将Mini-Tn5-Km2片段随机插入致病性Vp(ATCC 33846)基因组... 【目的】构建致病性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突变体库,分析溶血能力差异突变株表型特征,为深入挖掘和认识tdh的调控机制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利用双亲本接合法,将Mini-Tn5-Km2片段随机插入致病性Vp(ATCC 33846)基因组,并以含有卡那霉素(Km)和氨苄青霉素(Amp)的TCBS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突变株(KmRAmpS)筛选;结合PCR方法对突变菌株进行Km基因筛查,构建在不同基因位点随机插入突变的Vp突变体库。以我妻氏血平板筛选溶血表型变化菌株,并对其生长曲线、菌膜形成能力和运动能力进行测定。【结果】采用双亲本接合法,成功建立包含490株Vp突变株的突变体库,并获得5株溶血表型变化稳定的菌株(2株为溶血能力上调,3株为下调)。5株突变株在生长速率、菌膜形成能力及运动能力方面与亲本株有显著性差异。其中,2株溶血能力上调菌株及1株溶血能力下调菌株在运动能力、生长速率和菌膜形成能力方面较亲本株显著降低(P<0.05);另2株溶血能力下调菌株菌膜形成能力较亲本株显著提高(P<0.05)。【结论】Tn5转座子可用于建立Vp突变体库;Vp溶血能力与其表型特征具有相关性;研究所获得的5株溶血表型突变株为进一步探讨Vp tdh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 Tn5 溶血能力 表型变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