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以战止战:孔门弟子救鲁以存义--对子贡、冉有抗击“齐国书来伐”事件的哲学诠释
被引量:
1
1
作者
张凯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25-32,共8页
哀公十一年,面对齐国来伐,子贡临危受命,出使齐、吴、越、晋四国,以利相诱、以王道相辅,使得吴王夫差定下先北上伐齐、后讨于越的策略,为鲁赢得了战略空隙,为平衡诸夏中国和强吴奠定了基础。而冉有则于国内,周旋于三桓之间,促使季康子...
哀公十一年,面对齐国来伐,子贡临危受命,出使齐、吴、越、晋四国,以利相诱、以王道相辅,使得吴王夫差定下先北上伐齐、后讨于越的策略,为鲁赢得了战略空隙,为平衡诸夏中国和强吴奠定了基础。而冉有则于国内,周旋于三桓之间,促使季康子起一室之兵,凝聚鲁国臣民的力量,最终抵御了齐国大军。孔子对冉有无畏生死、奋力卫国给予了肯定,且对战死的小童以无殇之礼厚葬表示认可。孔门弟子以为天下计、为家国计的智慧,积极投入到卫国的战争中,身体力行,用谋略守护了诸夏中国和礼制文明。而孔子的赞扬和变通,不仅展现了儒家对习练武备重视,也反映了其重质轻文的一面。突显了儒家非不知利、不知战,而是要在利益的角斗场中引导暴力回归其教化的目的,以成为王者之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以然之域
三桓之乱
见义而为
无殇之葬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春秋》无义战”中的王道与正当性辨析——以哀公十一年“齐国书伐鲁”为中心
2
作者
张凯
《思想与文化》
2023年第2期272-293,共22页
《春秋》王鲁,假鲁以张治本。哀公十一年,齐不得天子之令而擅伐鲁是有违君臣之义的,但在《公羊》学视域下却是孔子以不书“某鄙”之辞表明鲁自取其祸而见耻于诸夏中国,贬之更甚于齐。究其原因,鲁作为一个侯爵之国,承周公之祀,却不思内...
《春秋》王鲁,假鲁以张治本。哀公十一年,齐不得天子之令而擅伐鲁是有违君臣之义的,但在《公羊》学视域下却是孔子以不书“某鄙”之辞表明鲁自取其祸而见耻于诸夏中国,贬之更甚于齐。究其原因,鲁作为一个侯爵之国,承周公之祀,却不思内修其德以强国,惧于夷狄之吴的强大军事实力,献百牢、乱周礼,屈辱至极。又适逢三桓擅权,对外惧强而凌弱,获罪于吴、齐两国。两国遂相继来伐,鲁在地缘政治中,左右腾挪,与吴立约;又以两邑之地贿赂齐,归邾娄子益以平齐之怒。转而又与吴兴兵伐齐,致齐悼公被弑,几乎引发了夷夏大乱。《春秋》追古贵信,鲁却毁信而伐近邻,又随意结盟、立小信以止干戈,致天下没有可信之制、可循之理,而渐失其正。孔子所见之鲁,已不复周礼之邦,王者之气象,岂可再遮其罪,遂以抑鲁扬齐而欲拨乱反正。尽管战争是残酷的,儒家对不正义的战争也是一以贯之地反对,但“齐国书帅师伐我”,定是孔子以笔执刀、反复思索、掩面而记之文,侧重对鲁德性缺失的审判和夷狄犯诸夏的斥责。以此可观《春秋》记录不义之战所用褒贬之辞,蕴含着儒家对正义战争的界定,为如何借暴力手段而起仁义之师提供了形而上的伦理基石,强调在慎战的同时,不能忽视战争对捍卫道义、国家权力,甚至辨乱复礼的正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道
夷夏之辨
正义之战
《春秋》笔法
原文传递
获麟:孔子“道穷”的政治出路与理想设计——以《公羊传·哀公十四年》为中心
3
作者
唐艳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1-21,共11页
《春秋》经“春,西狩获麟”一句,字字蕴藏着极其深刻的微言大义。麟为王者之嘉应,非时突降于鲁,尔时周室衰微不堪,《公羊传》视其为天下之异象。得知鲁国“获麟”之事,孔子悲痛欲绝,感叹“吾道穷矣”,而他一生以道为命,麟至被获,预示着...
《春秋》经“春,西狩获麟”一句,字字蕴藏着极其深刻的微言大义。麟为王者之嘉应,非时突降于鲁,尔时周室衰微不堪,《公羊传》视其为天下之异象。得知鲁国“获麟”之事,孔子悲痛欲绝,感叹“吾道穷矣”,而他一生以道为命,麟至被获,预示着周朝将绝、王道即灭,其所追求的政治理想已经不可能在当下社会中被实现。公羊家在颜渊死后十年、子路去世前一年记其卒,与“西狩获麟”并而书之,似乎是在有意刻画孔子屡遭挫折的生命处境与坚定执着的王道信念。巧在获麟者是一个普通樵夫,预示着“丘以匹夫徒步,以制正法”之天意,呼应孔子以布衣身份而行“素王”赏罚褒贬之权力。“西狩获麟”,常人视之为大异,圣人通天命而作《春秋》,经文省略主语,旨在虚设“素王”以治天下。尧舜时期,天下大治,故“箫韶九成,凤凰来仪”,《春秋》至所见世,天下太平,“人道浃,王道备”,故有祥麟来游。《春秋》陡然绝笔于“获麟”,恰恰是将“素王”之功德与尧舜之善治对应起来,可谓孔子对其一生求道、治世理想最圆满的政治交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获麟
道
天命
政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以战止战:孔门弟子救鲁以存义--对子贡、冉有抗击“齐国书来伐”事件的哲学诠释
被引量:
1
1
作者
张凯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
人文学院
董仲舒
国际
儒学
研究院
出处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25-32,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9ZDA027)
上海交通大学“董仲舒青年学者”支持计划(HS-SJTU2022B02)。
文摘
哀公十一年,面对齐国来伐,子贡临危受命,出使齐、吴、越、晋四国,以利相诱、以王道相辅,使得吴王夫差定下先北上伐齐、后讨于越的策略,为鲁赢得了战略空隙,为平衡诸夏中国和强吴奠定了基础。而冉有则于国内,周旋于三桓之间,促使季康子起一室之兵,凝聚鲁国臣民的力量,最终抵御了齐国大军。孔子对冉有无畏生死、奋力卫国给予了肯定,且对战死的小童以无殇之礼厚葬表示认可。孔门弟子以为天下计、为家国计的智慧,积极投入到卫国的战争中,身体力行,用谋略守护了诸夏中国和礼制文明。而孔子的赞扬和变通,不仅展现了儒家对习练武备重视,也反映了其重质轻文的一面。突显了儒家非不知利、不知战,而是要在利益的角斗场中引导暴力回归其教化的目的,以成为王者之战。
关键词
可以然之域
三桓之乱
见义而为
无殇之葬
Keywords
realm of possibility
The Three Huan Rebellion
acting in righteousness
a mourning funeral
分类号
B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春秋》无义战”中的王道与正当性辨析——以哀公十一年“齐国书伐鲁”为中心
2
作者
张凯
机构
河北省
董仲舒
与传统
文
化
研究
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
人文学院
董仲舒
国际
儒学
研究院
出处
《思想与文化》
2023年第2期272-293,共22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董仲舒传世文献考辨与历代注疏研究”(19ZDA027)
上海交通大学董仲舒青年学者支持计划“苏舆《义证》文本的董学价值研究”(HS-SJTU2022B02)
河北省董仲舒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课题(2022002)
文摘
《春秋》王鲁,假鲁以张治本。哀公十一年,齐不得天子之令而擅伐鲁是有违君臣之义的,但在《公羊》学视域下却是孔子以不书“某鄙”之辞表明鲁自取其祸而见耻于诸夏中国,贬之更甚于齐。究其原因,鲁作为一个侯爵之国,承周公之祀,却不思内修其德以强国,惧于夷狄之吴的强大军事实力,献百牢、乱周礼,屈辱至极。又适逢三桓擅权,对外惧强而凌弱,获罪于吴、齐两国。两国遂相继来伐,鲁在地缘政治中,左右腾挪,与吴立约;又以两邑之地贿赂齐,归邾娄子益以平齐之怒。转而又与吴兴兵伐齐,致齐悼公被弑,几乎引发了夷夏大乱。《春秋》追古贵信,鲁却毁信而伐近邻,又随意结盟、立小信以止干戈,致天下没有可信之制、可循之理,而渐失其正。孔子所见之鲁,已不复周礼之邦,王者之气象,岂可再遮其罪,遂以抑鲁扬齐而欲拨乱反正。尽管战争是残酷的,儒家对不正义的战争也是一以贯之地反对,但“齐国书帅师伐我”,定是孔子以笔执刀、反复思索、掩面而记之文,侧重对鲁德性缺失的审判和夷狄犯诸夏的斥责。以此可观《春秋》记录不义之战所用褒贬之辞,蕴含着儒家对正义战争的界定,为如何借暴力手段而起仁义之师提供了形而上的伦理基石,强调在慎战的同时,不能忽视战争对捍卫道义、国家权力,甚至辨乱复礼的正向作用。
关键词
王道
夷夏之辨
正义之战
《春秋》笔法
Keywords
Kingly way
distinction between barbarians and Chinese
just wars
the method of using words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分类号
K225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获麟:孔子“道穷”的政治出路与理想设计——以《公羊传·哀公十四年》为中心
3
作者
唐艳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
人文学院
董仲舒
国际
儒学
研究院
出处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1-21,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9ZDA027)
中华君子文化基金(20JZKT10)
上海交通大学“董仲舒青年学者支持计划”(HS-SJTU2022B01)。
文摘
《春秋》经“春,西狩获麟”一句,字字蕴藏着极其深刻的微言大义。麟为王者之嘉应,非时突降于鲁,尔时周室衰微不堪,《公羊传》视其为天下之异象。得知鲁国“获麟”之事,孔子悲痛欲绝,感叹“吾道穷矣”,而他一生以道为命,麟至被获,预示着周朝将绝、王道即灭,其所追求的政治理想已经不可能在当下社会中被实现。公羊家在颜渊死后十年、子路去世前一年记其卒,与“西狩获麟”并而书之,似乎是在有意刻画孔子屡遭挫折的生命处境与坚定执着的王道信念。巧在获麟者是一个普通樵夫,预示着“丘以匹夫徒步,以制正法”之天意,呼应孔子以布衣身份而行“素王”赏罚褒贬之权力。“西狩获麟”,常人视之为大异,圣人通天命而作《春秋》,经文省略主语,旨在虚设“素王”以治天下。尧舜时期,天下大治,故“箫韶九成,凤凰来仪”,《春秋》至所见世,天下太平,“人道浃,王道备”,故有祥麟来游。《春秋》陡然绝笔于“获麟”,恰恰是将“素王”之功德与尧舜之善治对应起来,可谓孔子对其一生求道、治世理想最圆满的政治交代。
关键词
孔子
获麟
道
天命
政治
Keywords
Confucius
capturing a unicorn
Tao
destiny
politics
分类号
B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以战止战:孔门弟子救鲁以存义--对子贡、冉有抗击“齐国书来伐”事件的哲学诠释
张凯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春秋》无义战”中的王道与正当性辨析——以哀公十一年“齐国书伐鲁”为中心
张凯
《思想与文化》
2023
0
原文传递
3
获麟:孔子“道穷”的政治出路与理想设计——以《公羊传·哀公十四年》为中心
唐艳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