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环经济助推碳中和的路径和对策建议 被引量:31
1
作者 魏文栋 陈竹君 +2 位作者 耿涌 蔡闻秋 刘瀚斌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30-1038,共9页
在当前日益复杂的国际局势下开展全球气候治理面临更多挑战。作为全球二氧化碳(CO2)排放总量最多的国家,中国承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然而,碳中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急需通过发展循环经济等手段来实现。... 在当前日益复杂的国际局势下开展全球气候治理面临更多挑战。作为全球二氧化碳(CO2)排放总量最多的国家,中国承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然而,碳中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急需通过发展循环经济等手段来实现。文章基于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的“3R”原则,剖析发展循环经济与实现碳中和的内在联系,对比国内外发展现状,阐释循环经济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中的关键作用,为促进我国通过循环经济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碳中和 “3R”原则 资源效率 节能 减排
原文传递
中国再制造产业的碳减排效应和经济影响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于仲觉 朱庆华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66,共11页
发展再制造有助于推动碳减排,但不同再制造产业规模下的碳减排效应和经济影响仍不明确。将再制造产业作为一个部门引入一般均衡模型,结合结构路径分析法,解析再制造如何影响碳排放和经济发展,并量化评估再制造带来的碳减排效应和经济影... 发展再制造有助于推动碳减排,但不同再制造产业规模下的碳减排效应和经济影响仍不明确。将再制造产业作为一个部门引入一般均衡模型,结合结构路径分析法,解析再制造如何影响碳排放和经济发展,并量化评估再制造带来的碳减排效应和经济影响。结果表明,再制造能够减少对电力生产和供应、金属冶炼的需求,从而带动碳排放总量下降0.02%~0.31%,但造成GDP 0.003%~0.043%的小幅下降;地方再制造产业的发展能够通过区域间贸易影响其他地区的生产活动,并进一步带动其他地区的碳减排;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再制造能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但未来劳动力价格上升也可能制约其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制造 循环经济 双碳目标 汽车零部件 CGE模型
下载PDF
中国区域水足迹及虚拟水贸易的时空演化路径 被引量:3
3
作者 田旭 耿涌 +1 位作者 吴瑞 许月 《环境经济研究》 2021年第4期85-101,共17页
水资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源动力,深入识别消费侧水资源消耗对于区域水资源可持续管理以及经济发展进程中水资源危机应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2年和2017年中国多区域投入产出表,结合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以及结构路径分析方法,揭... 水资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源动力,深入识别消费侧水资源消耗对于区域水资源可持续管理以及经济发展进程中水资源危机应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2年和2017年中国多区域投入产出表,结合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以及结构路径分析方法,揭示了消费侧各省份由最终需求引起的水资源消耗、虚拟水贸易以及水资源关键传导路径的特征及演化趋势。研究显示:相较于2012年,2017年中西部地区的居民消费、政府消费以及固定资产最终需求产生的水足迹增长趋势明显,并且省际净虚拟水进口的增长幅度较大;农业部门是各省份水资源消耗的关键部门;2017年各省份直接水资源消耗路径依赖其省份内传导趋势增强,间接水资源消耗路径较为多元化并且省际间关联作用较强。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管理,各省份相关部门应重点加强绿色化消费模式、高效的虚拟水贸易循环模式以及水资源关键传导部门产业链危机应对等方面的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区域投入产出 结构路径分析 虚拟水贸易 水足迹
下载PDF
碳达峰与碳中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行动 被引量:1
4
作者 林震 冯宗宪 +5 位作者 张中祥 郝宇 沈小燕 魏文栋 张攀 王茹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31,177,共29页
气候问题关乎的是全人类的命运。面对全球气候环境日益严峻、极端天气灾害愈发频繁的形势,各国团结起来共同参与气候治理已刻不容缓。气候变化领域的碳减排问题已不仅仅是一个专业性问题,而是事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系统性问题。
关键词 全球气候 人类的命运 气候治理 碳中和 人类命运共同体 碳减排 专业性问题 系统性问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