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亮甫教授“头八针”临床应用撷萃 被引量:16
1
作者 赵海音 李璟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45-748,共4页
秦亮甫教授综合中医经络理论和现代医学理论,近年来归纳出"头八针"治脑病的学术思想,并将其运用于治疗脑源性疾病及其相关的神经系统疾病。本文介绍秦教授以"头八针"为主针灸配合中药治疗癫痫、颈椎性眩晕,以及结... 秦亮甫教授综合中医经络理论和现代医学理论,近年来归纳出"头八针"治脑病的学术思想,并将其运用于治疗脑源性疾病及其相关的神经系统疾病。本文介绍秦教授以"头八针"为主针灸配合中药治疗癫痫、颈椎性眩晕,以及结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验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师 名医经验 针药并用 针灸疗法/方法 多发性硬化/针灸疗法 癫痫/针灸疗法
下载PDF
衬垫灸法对卵巢早衰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璟 赵海音 +4 位作者 侯文光 鲍春龄 戴明 阮兰英 秦亮甫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58-760,共3页
目的:观察衬垫灸法对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卵巢早衰患者32例,随机分为衬垫灸组和温针灸组。两组取穴相同,均每周治疗3次,12次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疗程间间隔1周。观察治疗前后Kupperma... 目的:观察衬垫灸法对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卵巢早衰患者32例,随机分为衬垫灸组和温针灸组。两组取穴相同,均每周治疗3次,12次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疗程间间隔1周。观察治疗前后Kupperman症状积分变化及月经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总体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症状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组间比较在改善潮热汗出、疲乏、心悸、皮肤蚁走感有显著差异(P<0.05),衬垫灸组优于温针灸组。结论:衬垫灸法对卵巢早衰者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衬垫灸 温针灸 卵巢早衰
下载PDF
温针配合中药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7
3
作者 李璟 侯文光 +2 位作者 洪钰芳 李虹虹 秦亮甫 《上海针灸杂志》 2009年第6期316-318,共3页
目的观察温针配合祛风解毒中药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曾经接受西药、局封、射频温控热凝术或手术等治疗,但疗效欠佳,或术后复发的68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给予患者温针灸配合中药祛风解毒定痛止痉汤治疗。针灸治疗隔日1... 目的观察温针配合祛风解毒中药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曾经接受西药、局封、射频温控热凝术或手术等治疗,但疗效欠佳,或术后复发的68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给予患者温针灸配合中药祛风解毒定痛止痉汤治疗。针灸治疗隔日1次,每星期3次,中药每天1剂,煎药400mL,分2次口服,28d为1个疗程。应用视觉模拟积分(VAS),观察治疗前后疼痛积分变化,疼痛发作每日频次变化。结果针药并用治疗1个疗程显效率11.8%,有效率91.2%,能有效改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积分,减少疼痛发作频次,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并用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温针疗法 针药并用 中药疗法 祛风 解毒
下载PDF
初探三叉神经痛MRI影像学表现与针灸疗效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4
4
作者 鲍虹 李璟 +2 位作者 祝乐群 袁军 徐恺雯 《上海针灸杂志》 2012年第8期544-547,共4页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MRI影像学表现与针灸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完成既定针灸治疗方案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共32例,观察B-FFE图像,记录责任血管与三叉神经接触点距脑干的距离、责任血管与三叉神经接触角度及接触血管直径和三叉神经...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MRI影像学表现与针灸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完成既定针灸治疗方案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共32例,观察B-FFE图像,记录责任血管与三叉神经接触点距脑干的距离、责任血管与三叉神经接触角度及接触血管直径和三叉神经宽度的比值。采用Levene检验和t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针灸治疗显效28.1%(9/32),有效59.4%(19/32),无效12.5%(4/32)。针灸治疗疗效与责任血管与三叉神经接触点距脑干的距离无关(P>0.05),与责任血管走行方向有关系(P<0.05),与责任血管和三叉神经宽度的比值无关(P>0.05)。结论 B-FFE序列可用于筛选适宜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病例,责任血管与神经间的夹角越大,针灸效果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磁共振成像 针灸疗法
下载PDF
运动针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疗效观察 被引量:85
5
作者 黄馨云 夏秋芳 +5 位作者 朱慧雯 姜淑云 俞艳 朱润佳 陈晓桐 李璟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73-478,共6页
目的:比较运动针法联合康复训练与常规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非急性期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脱落1例)。在常规西药及康复训练治疗的基础上,... 目的:比较运动针法联合康复训练与常规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非急性期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脱落1例)。在常规西药及康复训练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行运动针法,对照组行常规针刺,两组均穴取百会、大椎,患侧T1~T8夹脊穴、天宗、肩贞、肩髃、曲垣等,均每日治疗1次,14d为一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于治疗前,治疗7、14 d后,比较两组上肢简化Fugl-Meyer(FMA-UE)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级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结果:治疗7、14 d后,两组FMA-UE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且治疗14 d后观察组FMA-U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7、14 d后,两组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及掌指关节处MAS评级均明显改善(P<0.05);与治疗7 d后比较,两组治疗14 d后肘关节、掌指关节MAS评级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14 d后观察组肘关节、掌指关节MAS评级改善更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7、14 d后MBI评分升高(P<0.05,P<0.01),对照组治疗14 d后MBI评分升高(P<0.01)。结论:对于非急性期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运动针法联合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上肢运动功能、肘关节及掌指关节的肌张力,疗效优于常规针刺联合康复训练,且能提高日常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痉挛性瘫痪 运动针法 针刺疗法 上肢功能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巨刺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80
6
作者 李莹 张中一 +5 位作者 陈跃来 宗蕾 李瞡 陶颖 曾亮 侯文光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比较急性期周围性面瘫巨刺法与常规患侧针刺法的临床疗效差异,为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针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巨刺组(19例)、患侧组(21例)。两组均予相同基础用药,针刺穴取风池、阳白透鱼腰、睛明、承泣、下关、... 目的:比较急性期周围性面瘫巨刺法与常规患侧针刺法的临床疗效差异,为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针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巨刺组(19例)、患侧组(21例)。两组均予相同基础用药,针刺穴取风池、阳白透鱼腰、睛明、承泣、下关、颊车透地仓、合谷、足三里,巨刺组针刺面部健侧穴位,患侧组针刺面部患侧穴位,每周3次,治疗4周。应用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均能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巨刺组与患侧组总有效率均为100.0%(P>0.05),巨刺组痊愈率为68.4%(13/19),优于患侧组的47.6%(10/21,P<0.05);巨刺组于治疗第7天、第14天H-B评分优于患侧组(均P<0.05);巨刺组痊愈患者治疗天数明显少于患侧组((23.95±4.30)天vs(29.14±5.43)天,P<0.01)。结论:巨刺法能加速急性期周围性面瘫面神经功能恢复,并明显缩短疗程,疗效优于针刺面部患侧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贝尔面瘫) 急性期 针刺疗法 巨刺法
原文传递
子午流注与生物节律的相关性 被引量:68
7
作者 王磊 陈进法 +2 位作者 王硕硕 吴焕淦 李璟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485-2487,共3页
子午流注以"天人相应"的整体观为理论基础,依照不同的时辰,气血流注不同经穴的原则,讲究定时、择时取穴,因时制宜。它将时间、空间因素与生物节律性结合起来,是中医时间医学的巅峰。现代时间生物学关于生物节律性的研究从科... 子午流注以"天人相应"的整体观为理论基础,依照不同的时辰,气血流注不同经穴的原则,讲究定时、择时取穴,因时制宜。它将时间、空间因素与生物节律性结合起来,是中医时间医学的巅峰。现代时间生物学关于生物节律性的研究从科学的角度给中医时间医学的客观性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医学 子午流注 生物节律
原文传递
从“治痿独取阳明”谈痿证的针灸治疗 被引量:64
8
作者 鞠申丹 宗蕾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56-959,共4页
对"治痿独取阳明"相关理论进行归纳研究,阐述了"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阳明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阴阳揔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的治疗作用。通过翻看后世医家医案,总结了除&... 对"治痿独取阳明"相关理论进行归纳研究,阐述了"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阳明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阴阳揔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的治疗作用。通过翻看后世医家医案,总结了除"独取阳明"以外,还有主取阳明法和多经多穴法,表明治疗痿证既要重视阳明,又要辨证论治,重视兼证,调理脏腑。整理治疗痿证常用的穴位以指导针灸治疗,并应用于临床操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痿证 阳明 针灸
原文传递
隔物灸法对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保护的临床效应研究 被引量:38
9
作者 李璟 李琪 +6 位作者 王硕硕 何婧 朱慧雯 顾沐恩 顾俊薇 黄艳 吴焕淦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第3期361-367,共7页
目的:探讨隔物灸法对慢性胃炎胃黏膜保护的临床效果,并与安慰灸组进行对比,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将64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采用隔物灸法,取穴内关(双)、中脘、气海、足三里(双);对照组采用安... 目的:探讨隔物灸法对慢性胃炎胃黏膜保护的临床效果,并与安慰灸组进行对比,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将64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采用隔物灸法,取穴内关(双)、中脘、气海、足三里(双);对照组采用安慰灸法,取穴同治疗组。两组均每次每穴灸1壮,一周3次,共治疗12次后对比治疗前后血清检测胃泌素(GAS)、胃蛋白酶原I(PGI)、胃蛋白酶原I/胃蛋白酶原II(PCR值)及中医症状量表评分以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9%,明显优于对照组(16.1%),两组间中医症状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G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组治疗前后PGI和P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后局部温度差异与疗效间存在一定规律性,隔物灸有效改善了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PGI浓度、PCR值,对GAS有调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物灸 慢性胃炎 胃泌素 胃蛋白酶原I 胃蛋白酶原I/II
下载PDF
穴位埋线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0
10
作者 杨佩兰 李璟 +3 位作者 沈毅韵 汤杰 黄海茵 东贵荣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9年第10期24-27,共4页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以穴位埋线加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6个月内COPD...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以穴位埋线加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6个月内COPD急性加重(AECOPD)次数、中度以上AECOPD次数、中医证候积分、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安全性指标等。结果治疗组治疗开始后6个月期间,AECOPD次数、中度以上AECOPD次数均较治疗前减少(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开始后6个月期间的AECOPD次数减少(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咳嗽、胸闷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治疗开始后6个月SGRQ的症状、影响评分及总分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仅SGRQ的影响评分有所改善(P<0.05);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尤其是FEV1均无明显好转(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能减少COPD稳定期AECOPD次数,改善咳嗽、胸闷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急性加重 穴位埋线 中医证候 圣乔治呼吸问卷
下载PDF
针刺治疗带状疱疹的国内文献系统评价 被引量:32
11
作者 虞先敏 朱国苗 +2 位作者 陈跃来 房敏 陈幼楠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36-540,共5页
目的:评价针刺治疗带状疱疹的有效性。方法:按照循证医学的要求,以针刺、体针、电针、头针、三棱针、梅花针、火针、芒刺、围刺、带状疱疹等为主题词,检索了国内相关医学数据库,以随机临床对照试验为纳入标准,治疗组为针刺或针刺加其他... 目的:评价针刺治疗带状疱疹的有效性。方法:按照循证医学的要求,以针刺、体针、电针、头针、三棱针、梅花针、火针、芒刺、围刺、带状疱疹等为主题词,检索了国内相关医学数据库,以随机临床对照试验为纳入标准,治疗组为针刺或针刺加其他疗法,对照组为药物,以带状疱疹痊愈率及止痛时间为测量指标,共纳入43篇文献,并对其中10篇文献采用Rev Man4.2.9进行Meta分析。结果:10篇文献的痊愈率合并OR=4.27,95%CI[2.90,6.29],4篇止痛时间合并OR=-7.64,95%CI[-8.12,-7.15],治疗组对带状疱疹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从纳入的国内文献来看,针刺治疗带状疱疹有效,但是需要更多的高质量文章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 带状/针灸疗法 评价研究
下载PDF
头针百会透太阳联合阳明经穴位埋线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1
12
作者 雷慧姝 李婷 +1 位作者 代金明 东贵荣 《河北中医》 2018年第4期506-510,545,共6页
目的观察头针百会透太阳联合阳明经穴位埋线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方法将9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3组。头针组30例予头针百会透太阳针法治疗;头针联合体针组(以下简称体针组)30例予头针联合体针治疗,头针疗法同头针... 目的观察头针百会透太阳联合阳明经穴位埋线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方法将9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3组。头针组30例予头针百会透太阳针法治疗;头针联合体针组(以下简称体针组)30例予头针联合体针治疗,头针疗法同头针组,体穴取穴以患侧阳明经穴为主,上肢取肩髃、曲池、外关及合谷,下肢取梁丘、足三里、阳陵泉、解溪、昆仑、内庭及太冲,均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头针联合埋线组(以下简称埋线组)30例予头针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头针疗法同头针组,穴位埋线治疗取穴同体针组。3组均治疗2个月后统计疗效。比较3组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及偏瘫分期变化情况,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对患者肢体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定,并采用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障碍分期标准对患者偏瘫状况进行分期评价。结果埋线组总有效率93.3%,体针组总有效率86.7%,头针组总有效率73.3%,埋线组疗效优于体针组和头针组(P<0.05);3组治疗1、2个月后FMA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且埋线组治疗1、2个月后FMA评分均高于体针组和头针组治疗后同期水平(P<0.05);埋线组治疗1、2个月后Brunnstrom偏瘫分期改善情况均优于体针组和头针组(P<0.05)。结论头针百会透太阳联合阳明经穴位埋线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改善患者偏瘫状态,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遗症 头针 埋线
下载PDF
电针干预急性期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8
13
作者 张中一 刘茵 《上海针灸杂志》 2009年第9期517-519,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男性29例,女性24例,脱落12例),随机分为两组。电针组27例,在针刺治疗基础上加用电针;对照组26例,予单纯针刺治疗。两组取穴一致,治疗周期为28d。治疗前后...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男性29例,女性24例,脱落12例),随机分为两组。电针组27例,在针刺治疗基础上加用电针;对照组26例,予单纯针刺治疗。两组取穴一致,治疗周期为28d。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瞬目反射测定;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测定以及疗效评估。结果两组均能加快促进面神经功能和面神经传导恢复,电针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组总有效率(92.6%)优于对照组(80.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痊愈所需天数为(22.9±4.3)d,明显少于对照组(29.1±5.4)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周围性面瘫急性期可以运用电针,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能明显加速面神经传导和面神经功能恢复,缩短痊愈所需天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 电针 针刺疗法
下载PDF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不同证型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9
14
作者 王海桥 葛宝和 东贵荣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2-196,共5页
目的:观察采用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不同证型的临床疗效,以分析此疗法对何种证型疗效最佳。方法:将137例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脾虚湿阻组(30例)、胃热湿阻组(30例)、肝郁气滞组(27例)、脾肾两虚组(26例)、阴虚内热组(24例),均... 目的:观察采用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不同证型的临床疗效,以分析此疗法对何种证型疗效最佳。方法:将137例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脾虚湿阻组(30例)、胃热湿阻组(30例)、肝郁气滞组(27例)、脾肾两虚组(26例)、阴虚内热组(24例),均予穴位埋线治疗,主穴取梁门、中脘、天枢、气海、丰隆,配穴随证取穴,1周治疗1次,4周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体重、体质量指数(BMI)、三围及症状体征的变化情况。结果:5组患者体重、BMI、腰围、髋围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脾虚湿阻、胃热湿阻、肝郁气滞、脾肾两虚和阴虚内热5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93.3%、48.2%、69.2%和41.7%。5组疗效从高到低顺次为胃热湿阻组、脾虚湿阻组、脾肾两虚组、肝郁气滞组和阴虚内热组。结论:穴位埋线疗法对单纯性肥胖症胃热湿阻型疗效最为显著,对阴虚内热型疗效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 埋线 辨证施针 辨证选穴
原文传递
阴阳调衡透刺针法为主分期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偏瘫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26
15
作者 鲍春龄 东贵荣 +8 位作者 王海桥 刘建浩 焦志华 白玉龙 王顺 王昀 倪金霞 赵建军 秦黎宏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5年第6期30-34,共5页
目的观察阴阳调衡透刺针法为主分期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区组随机法,将来自7个研究单位的307例缺血性中风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A组(104例)、B组(102例)及C组(101例)。A组予阴阳调衡透刺针法联合康复训练,B组予阴阳调... 目的观察阴阳调衡透刺针法为主分期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区组随机法,将来自7个研究单位的307例缺血性中风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A组(104例)、B组(102例)及C组(101例)。A组予阴阳调衡透刺针法联合康复训练,B组予阴阳调衡透刺针法,C组予康复训练。各组疗程均为28天,观察临床疗效,比较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功能综合评定量表评分(FCA)、运动功能评分(FMA)的变化情况。结果 1试验结束时,A组完成研究93例,B组完成研究90例,C组完成研究85例。随访2个月期间,A组完成随访89例,B组完成随访88例,C组完成随访80例。2全分析集(FAS)中,各组总进步率分别为77.45%、71.57%和62.24%;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分别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随访集中,各组总进步率分别为85.39%、84.09%和75.0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分别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14天、28天、随访60天时,各组间NDS评分与基线的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中,A组、B组NDS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C组(P<0.05)。4治疗7天、14天、28天、随访60天时,各组间FCA评分、FMA评分与基线的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中,A组、B组FCA评分、FMA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C组(P<0.05)。结论阴阳调衡透刺针法为主分期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偏瘫的疗效满意,可有效缓解痉挛,显著改善患肢及全身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调衡透刺针法 缺血性中风 偏瘫 分期治疗
下载PDF
隔药饼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合并高脂血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27
16
作者 钱小路 鲍春龄 +2 位作者 侯文光 周艳丽 李璟 《河北中医》 2010年第10期1516-1518,共3页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合并高脂血症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0例在患者神阙、大赫(双)、足三里(双)3个穴位、5个穴点上施以隔药饼灸,对照组20例施以隔姜...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合并高脂血症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0例在患者神阙、大赫(双)、足三里(双)3个穴位、5个穴点上施以隔药饼灸,对照组20例施以隔姜灸。2组均每周治疗5次,20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利用改良的Kupperman量表评价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并观察血脂指标[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Kupperman指数(MI)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MI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TC、TG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TC、LDL-C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1,P<0.05)。2组治疗后TC、TG、HDL-C、L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HDL-C、LDL-C较对照组有下降趋势。结论隔药饼灸能有效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症状,调整血脂,与隔姜灸相比有进步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年期综合征 绝经期 高脂血症 间接灸 针灸疗法
下载PDF
头针治疗中风偏瘫现代流派简析 被引量:28
17
作者 王海桥 王凡 +1 位作者 刘建浩 东贵荣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83-786,共4页
对在治疗中风偏瘫方面有代表性的头针体系取穴及不同头针体系,如焦氏头针、于氏头针、颞三针等做一简单介绍和分析。认为目前的头针体系流派较多,取穴依据纷繁复杂,宜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通过科学的方法,优选出最佳刺激部位,以减少临床... 对在治疗中风偏瘫方面有代表性的头针体系取穴及不同头针体系,如焦氏头针、于氏头针、颞三针等做一简单介绍和分析。认为目前的头针体系流派较多,取穴依据纷繁复杂,宜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通过科学的方法,优选出最佳刺激部位,以减少临床选穴(区)的盲目性;同时,其理论依据亦有待更深刻的挖掘和整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针 中风 偏瘫 综述文献
原文传递
骶穴电针疗法治疗急迫性尿失禁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24
18
作者 哈力甫 陈跃来 +2 位作者 梁燕 黄俏蓉 岑珏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219-219,221,共2页
关键词 骶穴 电针疗法 治疗 急迫性尿失禁 中医
下载PDF
Morse跌倒评估量表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5
19
作者 王秀琴 姜彩凤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14期57-58,68,共3页
目的探讨Morse跌倒评估量表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2年6-12月在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治疗的74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Morse跌倒评估量表和常规跌倒评估量表对其进行跌倒风险评估,比较两种评估... 目的探讨Morse跌倒评估量表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2年6-12月在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治疗的74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Morse跌倒评估量表和常规跌倒评估量表对其进行跌倒风险评估,比较两种评估量表的筛查结果。结果 Morse量表的AUC值为0.815,而常规量表为0.726,可知Morse量表略优于常规量表。采用Morse跌倒评估量表筛查跌倒高风险患者54例,占72.97%;使用常规量表筛查出跌倒高风险患者32例,占4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跌倒评估量表跌倒史漏检率为48.57%。两种量表评估的高危患者的年龄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Morse跌倒评估量表有助于临床识别跌倒高风险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跌倒评估量表 康复护理
下载PDF
穴位埋线配合西药治疗肺肾两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23
20
作者 李璟 周艳丽 +4 位作者 汤杰 杨佩兰 黄海茵 沈毅韵 东贵荣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常规西药治疗肺肾两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在定喘、肺俞、肾俞、丰隆、足三里进行...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常规西药治疗肺肾两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在定喘、肺俞、肾俞、丰隆、足三里进行穴位埋线。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内COPD急性发作(AECOPD)次数、中度以上AECOPD次数、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对照组为90.0%(27/30),两组疗效相当;两组治疗后6个月内AE-COPD总次数、中度以上AECOPD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P<0.05),观察组AECO-PD总次数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咳嗽、咳痰、胸闷症状积分及中医证候总积分均明显降低(均P<0.01),观察组治疗后咳嗽、胸闷症状积分降低更明显(均P<0.01)。结论:穴位埋线结合药物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疗效相近,但穴位埋线结合西药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能有效减少AECOPD次数,改善咳嗽、胸闷等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肾两虚 穴位埋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