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9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推拿点穴疗法治疗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1
作者 顾云龙 施婕妤 +1 位作者 孙萍萍 齐瑞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8年第6期50-52,共3页
目的观察推拿点穴疗法治疗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训练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推拿点穴疗法。两组疗程均为21天,观察FMA量表、B... 目的观察推拿点穴疗法治疗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训练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推拿点穴疗法。两组疗程均为21天,观察FMA量表、BI量表评分及上肢肌电图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FMA评分和BI评分均明显增加(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FMA评分和B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Hmax/Mmax值均明显降低(P<0.05);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点穴疗法治疗脑梗死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疗效确切,对于改善患者肢体痉挛状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上肢痉挛性偏瘫 推拿疗法 点穴疗法
下载PDF
泽泻功用的本草考证及现代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
作者 顾云龙 李兆健 《中医药导报》 2021年第11期137-141,共5页
查阅泽泻相关的历代本草文献,总结泽泻功用的本草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随着认识的深入,加之大量的临床实践,泽泻的"补益"功效逐渐退出主流学说。现用泽泻与古代泽泻在植物来源上基本相同,其古今功用的物质基础具有一致性。泽... 查阅泽泻相关的历代本草文献,总结泽泻功用的本草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随着认识的深入,加之大量的临床实践,泽泻的"补益"功效逐渐退出主流学说。现用泽泻与古代泽泻在植物来源上基本相同,其古今功用的物质基础具有一致性。泽泻具有抗结石、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炎、抗肿瘤、调节免疫、降血脂、降血压、护肝、抗凝、抗肥胖引起的代谢紊乱及抗骨质疏松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泽泻 功用 本草考证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椎动脉颅内段钙化特征与中医体质分型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郭泽春 姜燕 +5 位作者 郑峰 闫瑾 柳淑青 袁杰 李佳勇 许长敏 《陕西中医》 CAS 2023年第9期1212-1215,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后循环脑梗死(APCCI)患者椎动脉颅内段(IVA)钙化特征与中医体质分型相关性研究。方法:选择100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椎动脉及颅脑CT检查,并分成APCCI组(n=50)、非APCCI组(n=50),对比两组IVA钙化情况,并分析A... 目的:分析急性后循环脑梗死(APCCI)患者椎动脉颅内段(IVA)钙化特征与中医体质分型相关性研究。方法:选择100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椎动脉及颅脑CT检查,并分成APCCI组(n=50)、非APCCI组(n=50),对比两组IVA钙化情况,并分析APCCI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对比不同中医体质分型APCCI患者IVA钙化情况,采用Spearman分析APCCI患者IVA钙化特征与中医体质分型的相关性;进一步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并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APCCI患者IVA钙化的危险因素。结果:APCCI患者IVA钙化率明显高于非APCCI患者;APCCI患者常见的中医体质为痰湿质、气虚质,分别占比32.00%、28.00%;不同中医体质分型的APCCI患者IVA钙化情况不同或不完全相同;而Spearman分析发现APCCI患者中医体质分型与IVA钙化存在一定相关性(r=0.413,P<0.05);钙化组UA、HDL-C、ALP高于无钙化组(P<0.05),两组在年龄、性别、吸烟情况、基础病史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UA、ALP、HDL-C是影响APCCI患者IVA钙化的确切性风险因素。结论:APCCI患者IVA钙化与中医体质分型有一定相关性,且影响APCCI患者IVA钙化的因素较多,需进一步加强APCCI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后循环脑梗死 椎动脉颅内段 钙化特征 中医体质分型 相关性分析 危险因素分析
下载PDF
从民俗文化的视角看《四部医典》《黄帝内经》之异同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浩 邹纯朴 《中医药文化》 2016年第5期34-38,共5页
民俗是人类社会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无论藏医学还是传统中医学都是在当时当地的条件下应运而生的经验医学,与民俗习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饮食民俗、服饰习俗、居处习俗、葬俗等四大方面,比较分析各具特色的藏汉民俗习惯在《四部医... 民俗是人类社会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无论藏医学还是传统中医学都是在当时当地的条件下应运而生的经验医学,与民俗习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饮食民俗、服饰习俗、居处习俗、葬俗等四大方面,比较分析各具特色的藏汉民俗习惯在《四部医典》和《黄帝内经》中的展现,以此管窥民俗文化对民族医学发生、发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 藏医 《黄帝内经》 《四部医典》 比较研究
下载PDF
唐宋茶疗考
5
作者 顾云龙 李兆健 《中医药文化》 2023年第4期363-369,共7页
唐宋时期茶风盛行,通过对唐宋时期“茶药”相关的医药文献进行考证与分析,不仅挖掘与整理了茶叶的医药作用,将茶正式列入官修本草,还出现了大量药茶方剂,收入唐宋众多大型医药方书中。传统茶文化和传统中医药学不断融合与创新,形成与丰... 唐宋时期茶风盛行,通过对唐宋时期“茶药”相关的医药文献进行考证与分析,不仅挖掘与整理了茶叶的医药作用,将茶正式列入官修本草,还出现了大量药茶方剂,收入唐宋众多大型医药方书中。传统茶文化和传统中医药学不断融合与创新,形成与丰富了茶药文化,产生了以药代茶、药茶方剂、茶法引入医药制服法、药茶诸方、药茶宜忌等内容。唐宋时期的茶疗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积极影响和重要地位,为现代茶疗文化的发展亦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茶方剂 唐宋时期 茶疗 代茶方
下载PDF
成人高等中医药教育学生学习质量现状调查与分析
6
作者 金卫东 袁洁 +3 位作者 徐竹林 季思勤 江泳 刘隽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3年第8期811-815,共5页
成人高等中医药教育质量需要从多方面进行保证和监控。通过问卷形式,从学习动机、工学矛盾、学生需求与培养目标的关系、学生评价以及授课形式等多方面情况,对中医药成人高校学生进行广泛调查。进一步评析了中医药成人高校的现状,并就... 成人高等中医药教育质量需要从多方面进行保证和监控。通过问卷形式,从学习动机、工学矛盾、学生需求与培养目标的关系、学生评价以及授课形式等多方面情况,对中医药成人高校学生进行广泛调查。进一步评析了中医药成人高校的现状,并就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高等教育 中医药 学习 质量
原文传递
历代黄芪临床用量分析 被引量:36
7
作者 张林 林轶群 傅延龄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18-521,共4页
目的总结黄芪从两汉至今的临床用量特点。方法采用Excel 2007建立历代黄芪剂量数据库,选取各朝代最具代表的医学著作,录入含有黄芪方剂的方名、总药量、黄芪药量、整方药味数、加水量、服法等。统计黄芪出现的频次、最常用量、常用量上... 目的总结黄芪从两汉至今的临床用量特点。方法采用Excel 2007建立历代黄芪剂量数据库,选取各朝代最具代表的医学著作,录入含有黄芪方剂的方名、总药量、黄芪药量、整方药味数、加水量、服法等。统计黄芪出现的频次、最常用量、常用量上限、常用量下限、最大用量、最小用量、平均用量,并结合文献分析历代黄芪用量特点。结果黄芪历代用量规律除最大用量波动较大(清代达峰值,日服量约为298.4 g)外,其余用量大致规律为汉唐至宋明显下降后基本保持稳定。结论黄芪用于肌表肢体病证及中风后遗症偏瘫痿痹属虚证者一般用量较大,用于其余病证时则根据病症不同,用量或大或小,随症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临床用量 文献研究
原文传递
中药引经药性理论溯本寻源与现代研究评述 被引量:35
8
作者 刘树民 王秋月 +2 位作者 卢芳 陈平平 孙蓉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5099-5104,共6页
中药引经药性理论是历代医药学家遣方用药的经验总结,与归经理论同源发展,对中药临床的合理应用起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近年来,诸多学者纷纷致力于引经药性理论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进展。以溯源寻根,固本求新为理念,以引经的... 中药引经药性理论是历代医药学家遣方用药的经验总结,与归经理论同源发展,对中药临床的合理应用起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近年来,诸多学者纷纷致力于引经药性理论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进展。以溯源寻根,固本求新为理念,以引经的理论起源和现代研究为主线,对引经理论的产生、构建与应用,以及近5年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对其加以解析,以期为引经药的规范化使用提供有益帮助,同时为中药引经作用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思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经理论 理论溯源 现代研究 靶向分布 物质基础 作用机制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应激性溃疡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9
作者 黄仁伦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6年第22期120-122,共3页
应激性溃疡是临床危急性疾病的并发症,其在重症监护室(ICU)的发生率达60%,并有较高的死亡率。目前,认为SU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作者对其发生机制进行了综述介绍。
关键词 应激性溃疡 发生机制
下载PDF
表面包覆改性技术改善中药浸膏粉体流动性及吸湿性研究 被引量:31
10
作者 曾荣贵 蒋且英 +4 位作者 廖正根 赵国巍 罗云 罗娟 吕丹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245-2249,共5页
研究表面包覆改性技术改善中药浸膏粉体流动性及吸湿性。以1%疏水性气相纳米二氧化硅为表面改性剂,穿心莲浸膏粉为模型药,应用3种不同工艺包覆模型药,以休止角、压缩度、平板角、黏附度为指标综合评价各粉体流动性,Mastersizer 2000激... 研究表面包覆改性技术改善中药浸膏粉体流动性及吸湿性。以1%疏水性气相纳米二氧化硅为表面改性剂,穿心莲浸膏粉为模型药,应用3种不同工艺包覆模型药,以休止角、压缩度、平板角、黏附度为指标综合评价各粉体流动性,Mastersizer 2000激光粒度仪测定各粉体粒径及粒径分布,FEI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观察粉体表面形态与结构,能谱仪测量粉体表面硅(Si)元素含量,药典法测定粉体吸湿性。3种工艺都能改善浸膏粉体的流动性,其中先分散再经高速搅拌混合还可以改善浸膏粉体的吸湿性,且其所得粒子表面二氧化硅含量更高,改善原理可能与改性剂附着于粉体表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浸膏粉体 表面包覆改性 流动性 吸湿性
原文传递
关幼波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经验 被引量:26
11
作者 刘敏 李献平 《中医药通报》 2006年第4期11-12,共2页
关键词 肝硬化腹水 临床经验 关幼波
下载PDF
论方寸匕、钱匕及其量值 被引量:27
12
作者 傅延龄 陈传蓉 +1 位作者 倪胜楼 张林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24-625,共2页
方寸匕、钱匕为汉唐常用于量取散剂的量具,但关于其量值的研究结论目前尚未统一。认为一方寸匕药物的体积为4.3cm3,重量约为4—5g;钱匕用于量取毒性较大的药物,其量很小,一钱匕植物药的重量近似于0.5g,半钱匕的重量仅约0.2~0... 方寸匕、钱匕为汉唐常用于量取散剂的量具,但关于其量值的研究结论目前尚未统一。认为一方寸匕药物的体积为4.3cm3,重量约为4—5g;钱匕用于量取毒性较大的药物,其量很小,一钱匕植物药的重量近似于0.5g,半钱匕的重量仅约0.2~0.3g,而钱五匕的重量约为0.1~0.2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寸匕 钱匕 量值
原文传递
邓铁涛教授函诊治疗重症肌无力用药特点浅析 被引量:25
13
作者 阳涛 周欣欣 刘小斌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4-135,共2页
重症肌无力为当今难治之病,现代医学治疗多采用抗胆碱药物、激素疗法、血浆置换、胸腺切除等方法,但效果不太明显,易反复。中医学治疗本病历代虽无较完整的论述,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将其归纳于痿证、睑废、大气下陷等范畴。通过中... 重症肌无力为当今难治之病,现代医学治疗多采用抗胆碱药物、激素疗法、血浆置换、胸腺切除等方法,但效果不太明显,易反复。中医学治疗本病历代虽无较完整的论述,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将其归纳于痿证、睑废、大气下陷等范畴。通过中药、针灸、饮食、情志调理,效果较为显著。国医大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邓铁涛多年从事此病的临床研究,其治疗效果享誉国内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用药特点 函诊 名医经验 邓铁涛
原文传递
八段锦和抗阻运动对糖调节受损人群血糖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被引量:24
14
作者 李文颢 吴知凡 +1 位作者 陆霖 潘华山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51-1256,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的运动方式对糖调节受损人群血糖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影响。方法共纳入符合标准的受试者152例,随机分为八段锦组、抗阻运动组和对照组,经过9个月的干预和随访,最终收集141例完整数据。于干预前和干预后的3、6、9月抽血,查空... 目的研究不同的运动方式对糖调节受损人群血糖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影响。方法共纳入符合标准的受试者152例,随机分为八段锦组、抗阻运动组和对照组,经过9个月的干预和随访,最终收集141例完整数据。于干预前和干预后的3、6、9月抽血,查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和空腹胰岛素(fasting blood insulin,FINS),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tic model assessment for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和胰岛素作用指数(Insulin activity index,IAI)。结果①不同时间点之间的FPG、FINS、HOMA-IR、IA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3.463,332.171,685.646,467.288,均P=0.000);3组间4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190,6.993,22.637,24.365,P=0.000、0.001、0.000、0.000),干预后八段锦组和抗阻运动组的FPG、FINS、HOMA-IR低于对照组,IAI高于对照组;3组的4项指标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1.660,100.695,208.643,129.599,均P=0.000),干预期间,对照组的FPG、FINS、HOMA-IR总体呈上升趋势,IAI呈下降趋势;两运动组的FPG、FINS、HOMA-IR总体呈下降趋势,IAI呈上升趋势。而两运动组在各时间点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干预3、6、9个月时,八段锦组和抗阻运动组的FPG、FINS、和HOMA-IR均低于干预前,IAI均较干预前更高,差异显著(P<0.01)。结论八段锦和抗阻运动对IGR患者的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敏感性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相似,而八段锦在患者依从性方面具有优势,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段锦 抗阻运动 糖尿病前期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当归补血汤有效组分抗动脉粥样硬化配伍比例的基础研究 被引量:24
15
作者 龚廷栋 黄水清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68-472,共5页
目的对目前已知的当归补血汤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有效组分进行合理最佳配伍规律,通过体内药效学实验,探讨当归补血汤早期阻断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展进程的有效组分最佳配伍规律。方法将11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11组,每组10只,即空白对照组... 目的对目前已知的当归补血汤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有效组分进行合理最佳配伍规律,通过体内药效学实验,探讨当归补血汤早期阻断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展进程的有效组分最佳配伍规律。方法将11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11组,每组10只,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对照组,黄芪总皂苷与当归挥发油剂量组4组(用药比例分别为1∶1、2∶1、3∶1、5∶1)、黄芪甲苷与阿魏酸剂量组4组(用药比例分别为1∶1、2∶1、3∶1、5∶1)。以高脂饮食+免疫损伤方法复制新西兰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监测兔的血清血脂四项,电镜下观察主动脉弓切片HE染色。结果新西兰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复制成功。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弓切片HE染色后电镜下观察有明显损坏。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血清TC、TG、LDL-C或HDL-C明显减少(P<0.05),主动脉弓切片HE染色电镜下观察有明显的修复。其中,黄芪和当归有效组分配伍比为3∶1和5∶1的效果最佳。结论黄芪总皂苷与当归挥发油、黄芪甲苷与阿魏酸可以改善模型新西兰兔的血脂,保护心血管,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功效。但是,低剂量药效不如中、高剂量的药效,分析可能是低剂量配比的用药进入血液中的含量过少,从而在后续的研究中,可以作为用药配比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总皂苷 黄芪甲苷 当归挥发油 动脉粥样硬化 血脂
原文传递
温针灸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16
作者 郭雪峰 时均贵 汤继芹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9年第12期1310-1313,共4页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西医常规疗法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20例CHF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60例。西医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中西医组在西医组基础上配合温针灸。2...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西医常规疗法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20例CHF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60例。西医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中西医组在西医组基础上配合温针灸。2组均治疗4周。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le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6 min步行距离。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plasma amino-terminal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precursor,NT-proBNP),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中西医组总有效率为95.0%(57/60)、西医组为90.0%(54/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18,P=0.027)。治疗后,中西医组LVEF[(49.5±4.7)%比(47.0±4.5)%,t=2.976]、6 min步行距离[(348.9±38.1)m比(319.7±35.0)m,t=5.107]均高于西医组(P<0.01),LVEDd[(47.3±4.0)mm比(50.0±4.6)mm,t=-3.431]、LVESd[(38.5±3.5)mm比(40.8±3.9)mm,t=-3.400]、血清NT-proBNP水平[(750.2±158.5)ng/L比(900.4±183.7)ng/L,t=4.960]低于西医组(P<0.01)。结论温针灸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可有效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温针疗法 针刺穴位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中西医结合疗法
原文传递
从“肝左肺右”议气机升降在隐匿性哮喘证治中的意义 被引量:16
17
作者 李洋 李燕村 张伟 《环球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期59-60,共2页
隐匿性哮喘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患者无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表现,但长期存在气道高反应。而该病病势较轻,尚未形成"伏痰夙根",可归为典型支气管哮喘的早期症候。气机升降失司为该病根本病机,本病病位在肺,... 隐匿性哮喘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患者无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表现,但长期存在气道高反应。而该病病势较轻,尚未形成"伏痰夙根",可归为典型支气管哮喘的早期症候。气机升降失司为该病根本病机,本病病位在肺,而病本当在肝,治疗当以调畅气机为大法,在早期阻断后续病理改变。本文通过"肝左肺右"分析人体气机升降的意义,以及对隐匿性哮喘的证治进行相关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左肺右 气机升降 隐匿性哮喘 病机分析
下载PDF
终身教育理念下普通高校开展成人非学历教育的探索 被引量:16
18
作者 邵媛 魏勇健 王基祥 《继续教育》 2011年第2期46-47,共2页
在终身教育的背景下,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发展需求,成人非学历教育以其鲜明的优势而逐步成为我国成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发展成人非学历教育是当前普通高校一项紧迫任务。普通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大力开展成人... 在终身教育的背景下,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发展需求,成人非学历教育以其鲜明的优势而逐步成为我国成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发展成人非学历教育是当前普通高校一项紧迫任务。普通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大力开展成人非学历教育的意义和优势,探索如何开展成人非学历教育工作,从而实现成人非学历教育工作快速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身教育 普通高校 成人非学历教育
下载PDF
药茶方剂的演变源流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蓝宇敬 马然 张林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86-191,共6页
茶在中国的运用源远流长,历代医书中均有以茶入药的记载,最早对茶的药用价值见于首部药典《新修本草》。“药茶”概念形成主要与唐代茶文化兴起及食疗文化的发展有关。以茶作为方剂组成部分的药茶方最早记载于唐代《备急千金要方》,至... 茶在中国的运用源远流长,历代医书中均有以茶入药的记载,最早对茶的药用价值见于首部药典《新修本草》。“药茶”概念形成主要与唐代茶文化兴起及食疗文化的发展有关。以茶作为方剂组成部分的药茶方最早记载于唐代《备急千金要方》,至《太平圣惠方》正式出现“药茶”一词。综观从唐代至清代药茶方剂源流演变过程,以宋代茶文化达到鼎盛时期,所以宋代药茶方剂的使用最为突出。宋代三部官修方书共记载了580首药茶方剂,其中《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药茶方剂占到了总方剂数目的8%,其主治范围广泛涉及了风证、头目疾病为主的多种疾病。在药茶方剂的使用中,以茶送服中药的方式也独具特色。通过对药茶方剂的研究可澄清现代“饮茶解药”的错误认识,为现代中医学的药茶运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茶 方剂
原文传递
生地黄历代临床用量分析 被引量:15
20
作者 傅延龄 张林 王博峰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2039-2042,共4页
目的总结从两汉至今生地黄的临床用量特点,为生地黄临床用量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软件建立历代生地黄剂量数据库,选取各朝代最具代表性的医学著作,将含生地黄方剂的方名、总药量、生地黄药量、整方... 目的总结从两汉至今生地黄的临床用量特点,为生地黄临床用量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软件建立历代生地黄剂量数据库,选取各朝代最具代表性的医学著作,将含生地黄方剂的方名、总药量、生地黄药量、整方药味数、加水量、服法等逐一录入。统计生地黄出现的频次、最常用量、常用量上限、常用量下限、最大用量、最小用量、平均用量。结合文献分析生地黄历代用量特点。结果汉唐时期生地黄用量特点为大剂量(〉41.4 g)、宽范围(10.4-414.6 g),而从宋代至今,生地黄临床用量虽有所波动但总体呈较低水平,表现为平均用量、最常用量下降,常用量范围缩小,但用量范围仍较宽。结论生地黄使用25 g左右主要发挥滋阴清热凉血的作用,30 g以上有除痹安神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地黄 临床用量 文献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