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764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牛爱茹 张淑艳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1期1113-1115,共3页
目的探讨三河市肺炎支原体(MP)的病原学流行特点,为临床诊断MP感染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3764例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中MP-IgM抗体,根据性别、年龄和季节的MP阳性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764例患者MP-IgM抗体阳性... 目的探讨三河市肺炎支原体(MP)的病原学流行特点,为临床诊断MP感染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3764例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中MP-IgM抗体,根据性别、年龄和季节的MP阳性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764例患者MP-IgM抗体阳性率为15.8%,男性患者阳性率(15.1%)与女性患者阳性率(16.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间MP-IgM抗体阳性率比较以学龄前及学龄期组的MP-IgM抗体阳性率(29.3%)为最高,明显高于其他各年龄组(P<0.01);以婴儿组的MP-IgM抗体阳性率(7.1%)为最低,显著低于其余各组,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季节患者MP-IgM抗体检测阳性率比较,秋季和春季的阳性率(23.4%和18.0%)明显高于夏季和冬季的阳性率(11.3%和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地区MP感染有人群性和季节性流行特点,学龄期儿童和青少年为易感人群,秋季和春季为高发季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呼吸道感染 间接免疫荧光法 流行病学
下载PDF
血清免疫球蛋白在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检验分析
2
作者 牛爱茹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17年第4期267-269,共3页
分析血清免疫球蛋白在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检验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2月期间收治的360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按照不同临床类型将其分为肝硬化组(代偿期组与失代偿期组各90例)与非肝硬化组各180例,另选取同期进... 分析血清免疫球蛋白在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检验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2月期间收治的360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按照不同临床类型将其分为肝硬化组(代偿期组与失代偿期组各90例)与非肝硬化组各180例,另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18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行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对比分析各组的检测结果。结果:①肝硬化组患者与非肝硬化组患者相比,表现出低水平的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血小板和高水平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转肽酶、肌酐、尿素氮;乙型肝炎患者的总蛋白、白蛋白、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与健康志愿者存在明显差异。②肝硬化组的IgA、IgG、IgM均明显高于非肝硬化组,对比各组差异显著(P<0.05);肝硬化组与非肝硬化组的IgA、IgG、Ig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各组差异显著(P<0.05)。③失代偿期组患者的IgA水平明显高于代偿期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失代偿期组患者的IgG、IgM水平略高于高于代偿期组,对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血清免疫球蛋白在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检验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为乙型肝炎的临床分型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免疫球蛋白 乙型肝炎 临床检验
原文传递
浆膜腔积液中淋巴造血组织肿瘤的细胞病理学形态分析及诊断 被引量:8
3
作者 何淑蓉 孙铭君 +5 位作者 杨丽 何磊 苏希来 贺青 刘冬戈 彭伟香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91-695,共5页
目的探讨浆膜腔积液的细胞病理学特点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淋巴造血系统肿瘤诊断的意义。方法收集经组织学证实的伴发浆膜腔积液的淋巴造血组织肿瘤23例,另选非肿瘤性浆膜腔积液标本3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浆膜腔积液中的间皮细胞与淋... 目的探讨浆膜腔积液的细胞病理学特点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淋巴造血系统肿瘤诊断的意义。方法收集经组织学证实的伴发浆膜腔积液的淋巴造血组织肿瘤23例,另选非肿瘤性浆膜腔积液标本3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浆膜腔积液中的间皮细胞与淋巴样细胞所占比例、淋巴样细胞核的形态、有无凋亡小体与核分裂象进行观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采用EnVision法对肿瘤组进行了标记,其中1例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肿瘤组中14例为复发病例,9例以浆膜腔积液为首发症状。在浆膜腔积液中,肿瘤组的间皮细胞所占比例少,23例中有20例(87.0%)小于10%,而对照组间皮细胞所占比例高,30例中有20例(66.7%)大于10%;肿瘤组中,幼稚的淋巴样细胞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69.6%(16/23)病例超过了80%,而对照组63.3%(19/30)的病例其淋巴样细胞的比例小于50.0%;91.3%(21/23)的肿瘤病例出现了特征性的淋巴样细胞核的“乳头样突起”,而26.7%(8/30)对照组病例仅可在高倍镜下偶见此形态;肿瘤组凋亡小体和淋巴样细胞出现核分裂象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7.O%(20/23)和82.6%(19/23),前者在某些肿瘤病例中可极为突出,而对照组这两种形态占比皆为6.7%(2/30)。肿瘤组与对照组之间上述细胞形态学特点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块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与相对应的活检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相同,其中1例经流式细胞术检测证实为套细胞淋巴瘤。23例肿瘤细胞学诊断与组织学诊断类型相符。结论在浆膜腔积液中,间皮细胞数量减少,可见大量的幼稚淋巴样细胞,并可见细胞核的“乳头样突起”、凋亡小体及多量核分裂象是细胞学诊断淋巴造血组织肿瘤的重要形态学特点;免疫细胞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肿瘤 淋巴造血 胸腔积液 恶性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抗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在儿童及成人肺炎支原体感染早期诊断的价值及比较
4
作者 牛爱茹 《健康之路》 2017年第1期246-246,共1页
目的:探究抗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在儿童及成人肺炎支原体感染早期诊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抽取来我院就医的20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及同期200例来我院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此次实验的目标对象,对所... 目的:探究抗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在儿童及成人肺炎支原体感染早期诊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抽取来我院就医的20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及同期200例来我院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此次实验的目标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均实施抗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研究分析抗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结果:实验组儿童、成人患者的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5.83%、22.50%,显著高于对照组儿童(4.24%)和成人(2.44%),P<0.05,但实验组儿童患者的IgM抗体阳性率和成人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儿童及成人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采取抗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具有较显著的临床意义,可为临床医师早期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抗体 儿童 成人 感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