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34篇文章
< 1 2 1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鸡冠洞降水、滴水和现生碳酸钙的δ18O变化特征及其环流意义 被引量:21
1
作者 赵景耀 杨琰 +8 位作者 彭涛 郭延伟 任小凤 张银环 聂旭东 刘肖 李建仓 凌新有 张志钦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06-1116,共11页
通过对河南西部栾川县鸡冠洞2009年10月~2012年10月3个完整水文年的大气降水、洞穴滴水氢氧稳定同位索及洞穴现生碳酸钙δ^(18)O的连续监测,探讨研究区岩溶记录的夏季风水汽源δ^(18)O变化特征的气候意义。结果表明:1)栾川地区大气降水... 通过对河南西部栾川县鸡冠洞2009年10月~2012年10月3个完整水文年的大气降水、洞穴滴水氢氧稳定同位索及洞穴现生碳酸钙δ^(18)O的连续监测,探讨研究区岩溶记录的夏季风水汽源δ^(18)O变化特征的气候意义。结果表明:1)栾川地区大气降水δ^(18)O在研究时段内变化范围为1.2‰^-16.1‰,夏季(7~9月)大气降水δ^(18)O加权平均值-10.8‰;鸡冠洞中滴水δ^(18)O变化范围为-7.3‰^-11.9‰,平均值-9.4‰;鸡冠洞中现生碳酸钙δ^(18)O变化范围为-6.6‰^-10.1‰,平均值-8.7‰;研究区大气降水、洞穴滴水和洞穴现生碳酸钙的δ^(18)O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现为夏秋偏轻冬春偏重。2)栾川地区大气降水线为:δD=8.10δ^(18)O+10.51,接近全球大气降水线。3)研究区大气降水中δ^(18)O的雨量效应不显著,但对环流效应记录敏感,响应2009年10月~2010年10月El Nino和La Nina的转换过程,El Nino期间研究区大气降水、滴水和现生碳酸钙的δ^(18)O显著偏重,且大气降水过量氘(d)明显偏高,而La Nina期间的δ^(18)O和过量氘(d)变化特征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降水 洞穴现生碳酸钙 氧同位素 ENSO循环 豫西鸡冠洞
原文传递
重庆芙蓉洞上覆基岩、土壤元素分布特征及其对洞穴滴水水化学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向晓晶 李廷勇 +5 位作者 王建力 李俊云 陈昀暄 周福莉 张天文 白莹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93-199,共7页
通过对重庆芙蓉洞上覆基岩和土壤中元素分布特征以及表层岩溶泉水、土壤渗透水和洞穴滴水水化学特征的系统监测,发现Ca2+、Mg2+、Sr2+和SO42-在表层岩溶系统的基岩、土壤、水(土壤渗透水和洞穴滴水)三大载体的运移过程中发生了明显分异... 通过对重庆芙蓉洞上覆基岩和土壤中元素分布特征以及表层岩溶泉水、土壤渗透水和洞穴滴水水化学特征的系统监测,发现Ca2+、Mg2+、Sr2+和SO42-在表层岩溶系统的基岩、土壤、水(土壤渗透水和洞穴滴水)三大载体的运移过程中发生了明显分异。Ca2+、Mg2+和Sr2+在基岩中平均质量比分别为239 949ppm、129 607 ppm和123 ppm,在土壤中分别为37 458 ppm、28 360 ppm和49ppm,土壤渗透水中分别为25.55 mg/L、11.04 mg/L和0.026 mg/L,而在洞穴滴水中分别为64.37 mg/L、37.87 mg/L和0.044 mg/L。Ca、Mg和Sr在土壤剖面中表现出明显的淋溶和淀积作用,其元素含量高低直接影响土壤渗透水元素含量;基岩的元素含量主导了土壤各层位、土壤渗透水及滴水中元素含量。不同滴水点的水其运移的路径、时间和环境条件不同,因此在利用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来反映洞外环境变化时,需综合考虑各元素在岩-土-水中的分布迁移特征及其与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基岩 土壤 洞穴滴水 元素迁移
下载PDF
基于场降雨数据的大气降水化学特征分析——以重庆市北碚区西南大学为例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虹利 李廷勇 +2 位作者 周福莉 彭玲莉 李俊云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5-113,共9页
对采集于重庆市北碚区2009年10月-2010年8月的48场雨水样品进行Cl-,NO3-,SO24-以及pH值和电导率(EC)的测试分析,发现该地区雨水中pH值变化范围为4~7.73,EC变化范围为14~379μs/cm,出现酸雨的频率为46%,并且在不同季节均可出现;每场降... 对采集于重庆市北碚区2009年10月-2010年8月的48场雨水样品进行Cl-,NO3-,SO24-以及pH值和电导率(EC)的测试分析,发现该地区雨水中pH值变化范围为4~7.73,EC变化范围为14~379μs/cm,出现酸雨的频率为46%,并且在不同季节均可出现;每场降雨中离子质量浓度的不同及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决定其pH值和EC的变化,但是两者不具相关性;雨水中Cl-,NO3-,SO24-三种离子质量浓度的总和变化范围为4.61~178.84mg/L,相互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并且这三种主要阴离子的质量浓度与雨水的EC呈显著相关性,体现出"夏季偏低,冬季偏高"的时间变化特征.这是由于夏季降水量较多,其稀释效应导致这些酸根离子质量浓度在夏季降水中浓度降低,而冬季由于降水量较少,雨水中的这些酸根离子质量浓度相对升高.SO24-为雨水中主要的致酸离子,与该地区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碚 大气降水 酸根离子 大气污染
下载PDF
重庆芙蓉洞土壤渗透水-滴水的元素变化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向晓晶 李廷勇 +4 位作者 王建力 李俊云 陈昀暄 周福莉 黄讯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1-125,共5页
通过对重庆芙蓉洞上覆表层岩溶泉水、土壤渗透水和洞穴滴水水化学特征的系统监测,发现3种水(泉水、土壤渗透水和滴水)元素的变化幅度在年内都有各自的变化范围,Ca2+、Mg2+、Sr2+和SO24-在土壤渗透水中年平均浓度分别为25.55,11.04,0.026... 通过对重庆芙蓉洞上覆表层岩溶泉水、土壤渗透水和洞穴滴水水化学特征的系统监测,发现3种水(泉水、土壤渗透水和滴水)元素的变化幅度在年内都有各自的变化范围,Ca2+、Mg2+、Sr2+和SO24-在土壤渗透水中年平均浓度分别为25.55,11.04,0.026,15.39mg/L,在表层岩溶泉水中分别为65.76,33.16,0.035,21.18mg/L,而在洞穴滴水中分别为64.37,37.87,0.044,11.38mg/L。3种水之间存在大致协调同步的季节变化规律:Ca2+、Mg2+、Sr2+浓度的变化呈枯水期变幅大、雨季变幅小的特征,SO24-浓度则因不同的点而存在一定差异。受土壤水热条件以及生物过程的季节性变化影响,土壤渗透水中各元素变化表现出一定的季节性。6个洞穴滴水中Ca2+、Mg2+和Sr2+浓度在冬季枯水期出现低值,MP2点的SO42-浓度随降雨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因此,不同滴水点运移的路径、时间和环境条件不同,导致对降水的季节响应也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芙蓉洞 洞穴滴水 元素 降水 意义
下载PDF
三峡库区两种耐水淹植物的存活率和碳水化合物储备关系(英文) 被引量:6
5
作者 叶小齐 曾波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50-457,共8页
野古草和秋花柳是三峡库区消落带两种强水淹耐受能力的植物物种。以往研究显示植物的水淹耐受性和体内碳水化合物储备有关。为了探明野古草和秋花柳水淹下的高存活率是否和碳水化合物储备有关,研究了在室外6个月的模拟水淹条件下两个物... 野古草和秋花柳是三峡库区消落带两种强水淹耐受能力的植物物种。以往研究显示植物的水淹耐受性和体内碳水化合物储备有关。为了探明野古草和秋花柳水淹下的高存活率是否和碳水化合物储备有关,研究了在室外6个月的模拟水淹条件下两个物种在不同水淹时间(40、90、120和180d)和不同水淹深度下(不水淹、根部水淹和完全淹没)的生物量积累、存活率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和分布。结果表明:(1)野古草和秋花柳对长期水淹具有很高的耐受性,根部水淹植物6个月处理后完全存活;而完全淹没条件下,野古草仅在4个月,秋花柳仅在6个月处理后才开始死亡;(2)碳水化合物主要储备在野古草的茎和秋花柳的茎与主根中,野古草的根和秋华柳的细根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很低;(3)水淹深度和水淹时间对植物生物量积累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影响显著(P<0.05):与未水淹植株相比,根部水淹仅略微降低了生物量积累以及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P>0.05),且保持基本稳定或增加的趋势,而完全淹没的植株生物量随水淹时间逐渐降低,碳水化合物含量在前90天快速下降(P<0.05),之后缓慢下降或保持不变。研究结果表明,野古草和秋花柳强的水淹耐受性是和它们高的碳水化合物储备以及水淹条件下对碳水化合物的动用能力有关,后期的死亡率增加与碳水化合物储备消耗殆尽有关,野古草和秋花柳对碳水化合物储备对水淹的响应的差异可能和它们的碳水化合物储备在不同组织中的分配模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古草 秋花柳 水淹耐受性 存活率 碳水化合物储备 三峡库区
下载PDF
重庆丰都高分辨率石笋δ^(13)C记录与AD1250-1750a季风气候变化 被引量:6
6
作者 张月明 杨勋林 +4 位作者 黄帆 程海 杨琰 吕春艳 李辰丝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7-123,共7页
利用长江三峡地区丰都水鸣洞石笋(NSM03)230 Th测年数据和碳同位素数据建立了AD1250~1750时段平均分辨率约为1a的石笋碳同位素时间序列.水鸣洞石笋碳同位素记录显示小冰期开始时间大约为AD1300,与已发表的树轮、孢粉等气候记录指示的... 利用长江三峡地区丰都水鸣洞石笋(NSM03)230 Th测年数据和碳同位素数据建立了AD1250~1750时段平均分辨率约为1a的石笋碳同位素时间序列.水鸣洞石笋碳同位素记录显示小冰期开始时间大约为AD1300,与已发表的树轮、孢粉等气候记录指示的小冰期开始时间在定年误差范围内一致;该记录同时显示在小冰期内部存在次一级气候波动,最明显的两次气候波动时间分别在15世纪中期和16世纪末,后者对应过去500年间亚洲季风活动最弱时期.对石笋碳同位素序列进行功率谱分析发现,小冰期气候存在98a和3~6a波动周期,分别与太阳活动世纪周期和ENSO周期相吻合,表明太阳活动是小冰期的主要形成机制,而海气耦合作用则直接影响小冰期气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 碳同位素 小冰期 亚洲季风 水鸣洞
下载PDF
重庆芙蓉洞岩溶系统中钡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
7
作者 向晓晶 王建力 李俊云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3510-3513,3525,共5页
通过对重庆芙蓉洞洞穴岩溶系统的基岩、土壤和水(表层岩溶泉水、土壤渗透水和洞穴滴水)中钡(Ba)元素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洞穴岩溶生态系统中Ba元素含量普遍较低,不同物质中Ba含量不同,不同类型岩溶水中Ba2+含量有较大差别。洞穴滴水和... 通过对重庆芙蓉洞洞穴岩溶系统的基岩、土壤和水(表层岩溶泉水、土壤渗透水和洞穴滴水)中钡(Ba)元素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洞穴岩溶生态系统中Ba元素含量普遍较低,不同物质中Ba含量不同,不同类型岩溶水中Ba2+含量有较大差别。洞穴滴水和岩溶泉水的Ba/Ca值基本介于土壤和基岩的Ba/Ca值之间,且与当地外界气候变化相关。Ba元素在岩溶洞穴系统中的含量不仅能指示上覆岩-土-水迁移过程中发生分异的特征,还能反映洞穴滴水的形成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芙蓉洞 基岩 土壤 洞穴水 钡元素
下载PDF
重庆羊子洞高分辨率石笋δ^(13)C记录的65-90ka BP气候变化 被引量:3
8
作者 黄帆 杨勋林 +2 位作者 吕春艳 李辰丝 张月明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6-173,共8页
利用三峡库区丰都羊子洞石笋(Y02)230 Th测年数据和碳同位素建立了65~90ka BP时段平均分辨率为46a的石笋碳同位素时间序列.羊子洞石笋碳同位素记录显示,季风变化在MIS5b向MIS5a转变过程中是渐变模式,并且D/O21事件呈现双峰结构不同于山... 利用三峡库区丰都羊子洞石笋(Y02)230 Th测年数据和碳同位素建立了65~90ka BP时段平均分辨率为46a的石笋碳同位素时间序列.羊子洞石笋碳同位素记录显示,季风变化在MIS5b向MIS5a转变过程中是渐变模式,并且D/O21事件呈现双峰结构不同于山宝洞石笋记录和万象洞石笋记录,这可能与羊子洞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分辨率有关.石笋Y02的δ13 C记录并未记录72ka BP左右的降温事件.对石笋碳同位素进行功率谱分析发现,石笋Y02的δ13 C记录主要存在290,229,196,115,100和93a等周期,与太阳活动周期相吻合;Y02碳同位素记录与北半球太阳辐射曲线变化趋势一致,进一步证明了末次间冰期-末次冰期东亚季风区气候变化直接响应与北半球太阳辐射的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 碳同位素 72ka BP事件 三峡库区
下载PDF
河南鸡冠洞岩溶地下河地球化学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肖 杨琰 +8 位作者 孙喆 张萍 聂旭东 赵景耀 任小凤 彭涛 李建仓 凌新有 张志钦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4-110,共7页
为揭示地下河地球化学的变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从2009年10月至2014年12月对河南西部栾川县鸡冠洞地下河的水化学指标进行了5个完整水文年的的动态监测.从地球化学敏感指数的角度出发,探讨不同条件下主量元素的地球化学敏感性差异,结果表... 为揭示地下河地球化学的变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从2009年10月至2014年12月对河南西部栾川县鸡冠洞地下河的水化学指标进行了5个完整水文年的的动态监测.从地球化学敏感指数的角度出发,探讨不同条件下主量元素的地球化学敏感性差异,结果表明:1研究区地下河水化学阳离子以Ca^(2+),Mg^(2+)为主,阴离子以HCO_3^-主.2受农业活动的影响,地下河主量元素地球化学敏感性从高到低依次为HCO_3^-,Mg^(2+),Cl^-,Ca^(2+),NO_3^-,SO_4^(2-),Na^+,K^+,其中NO_3^-,Cl^-敏感性更加突出;受人类旅游活动的影响,地下河主量元素地球化学敏感性从高到低依次为HCO-3,Mg2+,Ca2+,Na+,NO-3,SO2-4,Cl-,K+,可见旅游活动对地下河的地球化学特征影响程度较弱.3将5年主量元素进行对比发现,受农业活动影响更加敏感的NO_3^-、Cl^-质量浓度均出现了增长的现象,说明人类活动尤其是农业活动对地下河水质的影响在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冠洞 地下河 敏感性 地球化学 控制因素 豫西
下载PDF
晚更新世60~90kaBP气候变化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帆 杨勋林 +1 位作者 张银环 张月明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44-549,共6页
60~90 kaBP是末次间冰期向末次冰期转换时期,此时段经历了许多重要的气候事件。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了解这些气候突变事件,为理解气候驱动机制提供新的视角。通过系统回顾60~90 kaBP洞穴石笋、极地冰芯等古气候载体的研究成果,探讨... 60~90 kaBP是末次间冰期向末次冰期转换时期,此时段经历了许多重要的气候事件。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了解这些气候突变事件,为理解气候驱动机制提供新的视角。通过系统回顾60~90 kaBP洞穴石笋、极地冰芯等古气候载体的研究成果,探讨72 kaBP气候突变事件与Toba火山喷发的关系,提出72 kaBP的Toba火山喷发并不是导致72 kaBP气候事件的主导因素;MIS4/5a的转换时间不能以72kaBP气候事件为界,应以Dansgaard/Oeschger(D/O)20事件为界;石笋记录在晚更新世变化趋势与太阳辐射曲线基本一致,但D/O18事件在不同地区、不同古气候载体中存在差异性,说明全球气候在长时间尺度下受太阳辐射影响,而在短时间尺度上受控于多种因素,尤其是区域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 氧同位素 MIS4/5a Dansgaard/Oeschger(D/O)事件 晚更新世
下载PDF
亚高山暗针叶林不同林冠环境下华西箭竹的克隆可塑性 被引量:31
11
作者 陶建平 宋利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4019-4026,共8页
以亚高山暗针叶林3种林冠环境中以及暗针叶林林缘的华西箭竹(Fargesia nitida)为对象,对其无性系数量特征、无性系根茎特征、分株生物量以及分株形态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林冠环境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种群的基株密度和每基株... 以亚高山暗针叶林3种林冠环境中以及暗针叶林林缘的华西箭竹(Fargesia nitida)为对象,对其无性系数量特征、无性系根茎特征、分株生物量以及分株形态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林冠环境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种群的基株密度和每基株分株数的显著差异,但林冠环境差异不影响分株密度。林冠郁闭度愈大,每基株分株数愈少,分株分布愈均匀。(2)不同林冠环境间,分株生物量、分株构件生物量和分株构件的生物量分配百分率均有显著差异。开敞的林冠环境有利于华西箭竹的生长和生物量积累。(3)随着林冠郁闭度的增加,华西箭竹通过增大分枝角度、叶生物量分配百分率、比叶面积和叶面积率以提高光能利用效率,有效适应弱光环境。(4)隔离者长度、隔离者直径和分枝强度在林缘和林窗环境中要显著大于林内环境;同级隔离者分枝角度随林冠郁闭度的增加而最大,其值在林下显著大于林窗和林缘,而异级隔离者分枝角度的变化则正好相反。研究表明,华西箭竹种群在不同的林冠环境中发生了明显的可塑性变化,这些可塑性变化是种群对林冠郁闭度差异的适应性反应的结果,有利于增强种群对环境中有限光资源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西箭竹 克隆植物 可塑性 亚高山暗针叶林 卧龙自然护区
下载PDF
碳同位素(δ^(13)C)在重庆岩溶地区植被-土壤-基岩-洞穴系统运移特征研究 被引量:27
12
作者 李廷勇 李红春 +5 位作者 向晓晶 郭子兴 李俊云 周福莉 陈虹利 彭玲莉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26-535,共10页
通过对重庆市武隆县芙蓉洞上覆山体植被和土壤中有机质13C的研究,结合洞穴滴水中DIC-δ13C、滴水形成的现代沉积物中δ13C,以及洞穴空气pCO2监测,初步探讨了碳同位素在典型亚热带湿润季风区岩溶洞穴系统的运移规律.本研究地区16个科的2... 通过对重庆市武隆县芙蓉洞上覆山体植被和土壤中有机质13C的研究,结合洞穴滴水中DIC-δ13C、滴水形成的现代沉积物中δ13C,以及洞穴空气pCO2监测,初步探讨了碳同位素在典型亚热带湿润季风区岩溶洞穴系统的运移规律.本研究地区16个科的27件植物样品的13C平均值为32‰,而样方生物量调查表明地表植物的碳同位素加权平均值为33‰;采自5个土壤剖面的54个土壤样品的总有机碳δ13C平均值为22‰左右;显示在植物分解过程中,轻同位素(δ12C)倾向于进入CO2气体使得残留在土壤中的有机碳同位素变重.2009年7月~2010年6月期间对洞穴滴水中DIC-δ13C的监测中,发现洞穴滴水和池水的DIC-δ13C冬季较夏季偏重,可能反映夏季洞穴水中DIC有较多的有机碳分解来源.所有滴水的DIC-δ13C平均值为11‰,远比土壤有机质的δ13C平均值重,说明在洞穴滴水的DIC中有来自无机碳的影响.采自芙蓉洞内5个观测点的现代碳酸钙沉积物的δ13C相对变化比较均一,与滴水中DIC-δ13C接近于同位素平衡状态.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洞穴沉积物的碳同位素在适当条件下是可以作为反映洞穴上覆植被变化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区 δ13C 植物 土壤有机质 滴水DIC 洞穴现代沉积物
原文传递
嘉陵江下游硅藻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5
13
作者 邓洪平 陈锋 +1 位作者 王明书 刘长坤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30-335,共6页
于2006年11月,2007年2月、5月和8月,分别采集嘉陵江下游8个采样点藻类样品,分析其硅藻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并利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及硅藻商等对水质进行了生物学评价。结果表明:(1)共发现89种硅藻,硅藻细胞密度变幅为0.57×104—4.5... 于2006年11月,2007年2月、5月和8月,分别采集嘉陵江下游8个采样点藻类样品,分析其硅藻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并利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及硅藻商等对水质进行了生物学评价。结果表明:(1)共发现89种硅藻,硅藻细胞密度变幅为0.57×104—4.51×104ind/L,总平均2.31×104ind/L;多样性指数值变幅为0.72—3.12,总平均2.20;均匀度指数值变幅为0.15—0.52,总平均0.36;硅藻商变幅为0.66—9.48,总平均3.24。(2)硅藻群落结构呈现出季节和水平分布上的变化。在季节变化上,物种丰富度、细胞密度及多样性指数等以温度较低的春(5月)、秋(11月)两季最高,而以夏季(8月)最低。在水平分布上,从上游到下游,硅藻群落结构呈现出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值逐渐减小,而细胞密度和硅藻商逐渐增加的趋势。(3)嘉陵江下游水质总体为β-中污水体。其中位于城市上游的云门、沙溪、温塘峡、井口水质较好,为微污或β-中污水体,而位于城区及下游的合川、毛背沱、磁器口和朝天门水质较差,为α-中污或污染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陵江下游 硅藻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红壤丘陵区典型植被群落根系生物量及碳储量研究 被引量:22
14
作者 黄林 周立江 +4 位作者 王峰 黄茹 田锋 齐代华 唐元会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4-138,共5页
采用标准地法和"WinRhizo根系分析系统"平面扫描,研究了红壤丘陵区六种典型植被群落的根系特征、生物量、固碳量及土壤碳储量。结果表明:(1)根系特征值随土壤深度增加呈递减趋势,马尾松、杉木混交林和马尾松、木荷混交林土壤... 采用标准地法和"WinRhizo根系分析系统"平面扫描,研究了红壤丘陵区六种典型植被群落的根系特征、生物量、固碳量及土壤碳储量。结果表明:(1)根系特征值随土壤深度增加呈递减趋势,马尾松、杉木混交林和马尾松、木荷混交林土壤表层根系分布密集,特征值较大,马尾松低效林根系分布稀疏,特征值最小;(2)不同植被群落,0-40cm土层的根系生物量所占比例在58.89%~84.88%,0-20cm土层的土壤碳储量所占比例在35.89%~48.67%;(3)该区乔木混交林的根系生物量大于纯林和火烧迹地,植被群落的灌草覆盖度是影响根系生物量的主要因素,马尾松、木荷混交林根系净生产力最大,为6.74t/(hm2.a),马尾松低效林最小,为1.28t/(hm2.a);(4)马尾松、木荷混交林的根系固碳量和土壤碳储量最大,分别为60.66t/hm2和9086.32t/hm2,马尾松低效林最小,分别为15.97t/hm2和1683.75t/hm2,根系固碳量只占土壤碳储量的极少部分,但根系通过改良土壤结构,对增强碳源汇集和贮存、积累碳素具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群落 根系生物量 根系固碳量 土壤碳储量
下载PDF
我国油茶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5
作者 吕翠萍 罗正伟 +2 位作者 刘虹 张来 孙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6期16177-16179,共3页
从油茶的生物学特性、种质资源、活性成分、现代生物技术应用等方面,对近几年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对油茶的发展作出展望。
关键词 油茶 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
下载PDF
银杏叶总黄酮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齐丽霞 郑彦峰 谈锋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80-83,共4页
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溶剂乙醇的浓度、浸泡时间以及超声波提取时间3个因素对提取银杏叶中总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银杏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是60%的乙醇浸泡10h后用超声波法提取25m in。用ZTC1+1天然澄清剂除杂,虽然回收率减低了... 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溶剂乙醇的浓度、浸泡时间以及超声波提取时间3个因素对提取银杏叶中总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银杏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是60%的乙醇浸泡10h后用超声波法提取25m in。用ZTC1+1天然澄清剂除杂,虽然回收率减低了25.81个百分点,但使银杏叶黄酮的纯度提高了7.13个百分点。微波水提取的效果优于超声乙醇提取和超声水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 总黄酮 超声波 微波 提取工艺
下载PDF
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桫椤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3
17
作者 宗秀虹 张华雨 +4 位作者 王鑫 李宗峰 吴洪英 梁盛 邓洪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25-1232,共8页
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为中生代古老孑遗物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贵州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桫椤及其生存环境为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是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面积最广的桫椤林区之一。该文采用植物生态学、区系学等方法... 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为中生代古老孑遗物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贵州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桫椤及其生存环境为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是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面积最广的桫椤林区之一。该文采用植物生态学、区系学等方法,对保护区内群落及物种多样性、伴生物种区系成分、生活型谱、群落结构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群落内维管植物共计60科96属122种,其中蕨类植物12科14属17种,裸子植物2科2属2种,被子植物46科80属103种。(2)群落内植物的科、属区系成分类型多样,热带成分占优势,温带成分次之,表现出从热带区系向温带区系过渡的特征。(3)生活型谱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占57.38%),反映出中亚热带森林以高位芽植物为优势的特点。(4)群落垂直分层显著,乔木层树高在4~12m的比例最大为76.64%;灌木层树高在2~3m的比例最大为69.78%;草本层各区间分布较为均匀,但以0~0.2 m的比例较大,群落层次明显。(5)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pubescens)和桫椤在该地乔木组成中占主导地位;灌木层中,桫椤为最优物种;草本层主要以红盖鳞毛蕨(Dryopteris erythrosora)、翠云草(Selaginella uncinata)为主;物种丰富度分析显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分析表明,乔木层为聚集分布、组成较简单,灌木层和草本层为均匀分布,但数量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桫椤群落 物种多样性 植物区系 生活型 群落多样性
下载PDF
水分胁迫下中华芦荟内源激素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兰小中 阳义健 +2 位作者 陈敏 廖志华 张明生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3,共3页
采用酶联吸附免疫法(ELISA),测定了干旱条件下中华芦荟赤霉素(GA3)、玉米素核苷(ZR s)和脱落酸(ABA)等3种内源激素的含量,并研究了这些内源激素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下,中华芦荟叶片和根内ZR s和GA3的含量降低,ABA含量升... 采用酶联吸附免疫法(ELISA),测定了干旱条件下中华芦荟赤霉素(GA3)、玉米素核苷(ZR s)和脱落酸(ABA)等3种内源激素的含量,并研究了这些内源激素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下,中华芦荟叶片和根内ZR s和GA3的含量降低,ABA含量升高;干旱越严重,ZR s和GA3的含量就越低,ABA含量则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芦荟 水分胁迫 内源激素
下载PDF
土壤水分和接种VA菌根对构树根系形态和分形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0
19
作者 宋会兴 钟章成 王开发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42-147,共6页
Effects of Glomus mosseae and water stress on morphology and fractal characteristic of root system in Broussonetia papyrifera we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scanner-based image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 Effects of Glomus mosseae and water stress on morphology and fractal characteristic of root system in Broussonetia papyrifera we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scanner-based image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rought and VAM inoculation had a large, significant effect on plant development. Biomass, total length, surface area, volume, number of root nodes, average diameter and fractal dimension of root system in B. papyrifera decreased with the reduction of soil moisture, while they were increased by VAM inoculation. Special root length in non-AM plants increased when soil moisture was reducing, but it was decreased by VAM inoculation. It was concluded that G. mosseae inoculation improved the drought resistance of B. papyrifera, especially in moderate stressed conditions. The contribution of AM symbiosis to plant to avoid the stress or to increase its tolerance might be the result of modification of root morphology and fractal charac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胁迫 摩西球囊霉 构树 根系形态 分形维数
下载PDF
竹类入侵干扰对桫椤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18
20
作者 黄茹 齐代华 +3 位作者 陶建平 江洪 郝云庆 何裕刚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6-111,共6页
选取了方差均值比(ID)、聚集度大小指数(ICS)、Green指数(GI)、聚集频度指数(ICF)、平均拥挤度指数(IMC)、聚块性指数(IP)、Morista指数(IM)等7项指数,分析研究了桫椤种群在楠竹(Phyllostachyspupescens)和慈竹(Neosinocalamus affinis... 选取了方差均值比(ID)、聚集度大小指数(ICS)、Green指数(GI)、聚集频度指数(ICF)、平均拥挤度指数(IMC)、聚块性指数(IP)、Morista指数(IM)等7项指数,分析研究了桫椤种群在楠竹(Phyllostachyspupescens)和慈竹(Neosinocalamus affinis)等竹类入侵干扰下,不同层次和整体水平上的空间分布格局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桫椤种群在幼苗阶段→小树阶段→大树阶段发展过程中,总体表现为由聚集分布逐渐向随机分布过渡,在没有竹类入侵干扰的情况下多发展为规则分布,不同竹类干扰会导致桫椤种群在各层次上的空间分布格局存在差异;在整体空间分布格局上,桫椤种群呈现随机分布,而在竹类干扰条件下,多表现为聚集分布状态.研究结果为桫椤种群的研究和保护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类入侵 桫椤种群 空间分布格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