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神术散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纯 邹健 +2 位作者 李素玉 汪真真 曾建红 《生命的化学》 CAS 2021年第9期2025-2033,共9页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神术散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有效成分和分子机制,以及结合文献和TCMSP数据库搜集神术散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从GeneCards数据库搜寻COVID-19疾病靶点,利用Venn网站、String在线平台及Cytoscape 3.6.1软件...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神术散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有效成分和分子机制,以及结合文献和TCMSP数据库搜集神术散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从GeneCards数据库搜寻COVID-19疾病靶点,利用Venn网站、String在线平台及Cytoscape 3.6.1软件分别构建神术散-COVID-19的交集靶点Venn图、交集靶点蛋白互作PPI网络和"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图,再通过GO、KEGG富集分析预测作用机制。将神术散degree值排名前10种的活性成分与新冠肺炎病毒的潜在作用靶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ACE2)、SARS-CoV-2 3CL水解酶(3CLpro)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神术散中共有58个活性成分及3 878个靶点,其中与疾病相关的共656个靶点。新冠肺炎相关的疾病靶点共438个,神术散与新冠肺炎交集靶点共81个,15个PPI核心网络关键靶点;712个节点,3 364条边的"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图,60条GO功能分析关键条目,20条KEGG富集相关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显示神术散中主要成分紫檀素、木犀草素和柳穿鱼黄素与3CLpro及ACE2有很好的结合力。提示了神术散可能通过免疫调节、抗炎、抗病毒等途径起到干预COVID-19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术散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原文传递
华蟾素通过抑制脊髓CCL2/CCR2途径及小胶质细胞的活化缓解骨癌痛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心怡 曾华倩 胡卫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7-73,共7页
华蟾素具有抗炎镇痛的作用,在治疗骨癌痛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但其机制尚不清楚。本实验将4×105个Walker-256细胞接种于SD大鼠左后肢,构建乳腺癌骨转移模型。实验方案经三峡大学医学院医学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审议同意并批准。将大鼠... 华蟾素具有抗炎镇痛的作用,在治疗骨癌痛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但其机制尚不清楚。本实验将4×105个Walker-256细胞接种于SD大鼠左后肢,构建乳腺癌骨转移模型。实验方案经三峡大学医学院医学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审议同意并批准。将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华蟾素组、吗啡组、生理盐水组、米诺环素组、小胶质细胞抑制剂(RS102895)组和联合用药(华蟾素+米诺环素)组。华蟾素组(5 mL·kg-1)、吗啡组(8 mg·kg-1)及联合用药组(含华蟾素5 mL·kg-1)于造模第9天开始连续静脉注射给药至21天;生理盐水组、米诺环素组(2.5μg·μL-1, 20μL)、RS102895组(1.5μg·μL-1, 20μL)、联合用药组(含米诺环素2.5μg·μL-1, 20μL)在造模第12天开始连续鞘内插管给药至21天,然后处理大鼠。利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检测大鼠左后肢骨质破坏情况;通过行为学指标观察大鼠造模前、造模第2、5、7、9、12、14、17和20天痛阈值变化;通过免疫荧光及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观察小胶质细胞标记物(Iba-1)的活化及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大鼠脊髓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 (IL-6)的含量变化。H&E结果显示,华蟾素能有效抑制骨癌痛大鼠骨髓腔的破坏;行为学指标及ELISA结果表明,华蟾素治疗明显升高了大鼠机械痛阈值与热痛阈值,同时显著抑制外周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的释放;免疫荧光检测显示,华蟾素能有效抑制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的激活;Western blot发现,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活化在使用华蟾素注射液后表达受到抑制,趋化因子2 (CCL2)/趋化因子受体2 (CCR2)途径可能参与华蟾素的镇痛作用。上述结果表明,华蟾素可通过抑制炎性因子释放和脊髓小胶质细胞的激活缓解乳腺癌转移性骨癌痛,此过程可能与抑制CCL2/CCR2途径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蟾素 骨癌痛 小胶质细胞 吗啡 炎性因子 CCL2/CCR2途径
原文传递
华蟾素对骨癌痛大鼠的镇痛效应及对脊髓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丹 张文 +2 位作者 王心怡 陈涛 胡卫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8年第4期302-306,共5页
目的:探讨华蟾素对骨癌痛大鼠的镇痛效应及对脊髓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选用雌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胫骨内注射20μL PBS)、模型组和华蟾素干预组,每组12只。模型组与华蟾素干预组大鼠胫骨内注射20μL Walker... 目的:探讨华蟾素对骨癌痛大鼠的镇痛效应及对脊髓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选用雌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胫骨内注射20μL PBS)、模型组和华蟾素干预组,每组12只。模型组与华蟾素干预组大鼠胫骨内注射20μL Walker 256乳腺癌细胞构建骨癌痛模型。华蟾素干预组于造模第7天开始腹腔注射华蟾素注射液,其余各组每天予以等量生理盐水,各组于造模前以及造模后第2、5、7、9、13、15天分别测定热缩足阈值和机械缩足阈值,造模第7天行胫骨X线摄片观察骨质破坏程度,末次行为学检测后处死大鼠,取外周血、L4~L6节段脊髓,利用免疫组化检测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和小胶质细胞标记物(Iba-1)的表达情况,ELISA检测外周血及脊髓中相关炎性因子(TNF-α和IL-1β)的表达。结果:X线显示模型组大鼠胫骨骨皮质破坏明显、骨质连续性缺乏、骨组织肿胀明显,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未见明显骨组织肿胀、骨连续性较好,提示造模成功。行为学检测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华蟾素干预可明显缓解骨癌所诱发的机械痛敏、热痛敏(P<0.01)。免疫组化结果提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脊髓胶质细胞活化明显增强(P<0.05);与模型组相比,华蟾素能显著抑制脊髓胶质细胞活化(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脊髓及血清中TNF-α和IL-1β表达增强(P<0.05);与模型组相比,华蟾素能降低TNF-α和IL-1β表达(P<0.05)。结论:华蟾素对骨癌痛大鼠有较好的镇痛效应,其镇痛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及小胶质细胞活化发挥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癌痛 华蟾素 胶质细胞 炎性因子柱 镇痛效应
下载PDF
Galectin-3与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刘丹 张文 +2 位作者 王心怡 陈涛 胡卫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2018年第3期378-382,共5页
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29 000~35 000的β-半乳糖苷结合蛋白,能够与肿瘤细胞上的碳水化合物结合影响肿瘤生长转移,弄清galectin-3与恶性肿... 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29 000~35 000的β-半乳糖苷结合蛋白,能够与肿瘤细胞上的碳水化合物结合影响肿瘤生长转移,弄清galectin-3与恶性肿瘤的关系,能为恶性肿瘤的防治提供更多理论依据及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半乳糖凝集素-3 转移 防治
原文传递
小细胞肺癌神经内分泌起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心怡 刘丹 胡卫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38-542,共5页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具有生长分数高、倍增时间短、侵袭性极高的特点,往往在诊断该病的时候就已发生远处转移,若不对其病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将在2~3个月内死亡。如果SCLC能够在局限期得到诊断,那么将有20%~...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具有生长分数高、倍增时间短、侵袭性极高的特点,往往在诊断该病的时候就已发生远处转移,若不对其病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将在2~3个月内死亡。如果SCLC能够在局限期得到诊断,那么将有20%~25%的患者在接受联合化疗与放疗后,可以获得一个较长生存期。因此,寻找特异性和敏感性高的血液肿瘤标志物,为SCLC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简便、安全、耐受性好等依据对治疗SCLC极其重要。本文就近年来SCLC神经内分泌起源标志物嗜铬粒蛋白A、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促胃泌素释放肽、脑型肌酸激酶同工酶BB、神经细胞黏附分子、突触素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神经内分泌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肝细胞生长因子/c-Met信号通路在肝癌恶性行为中的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甘声通 胡向阳 +2 位作者 陈若冰 刘丹 陈涛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2017年第3期349-354,共6页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其转移能力强、易复发以及对放化疗抵抗,导致其预后很差。研究表明,HGF/c-Met介导的信号传导在肝癌的侵袭和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c-Met的激活能引发"侵入性生长&qu...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其转移能力强、易复发以及对放化疗抵抗,导致其预后很差。研究表明,HGF/c-Met介导的信号传导在肝癌的侵袭和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c-Met的激活能引发"侵入性生长"程序,使细胞运动性、侵袭性增强,减少细胞的凋亡。因此,更加深入了解与肝癌细胞发生发展相关的信号通路,以及探寻治疗肝癌的分子靶点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领域。本文综述了HGF/c-Met信号通路概况、c-Met的活化和调节、该通路与肝癌恶性行为的关系以及基于c-Met的肝癌靶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生长因子 C-MET 转移 侵袭 靶点
原文传递
TGF-β信号通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甘声通 邱君丽 +4 位作者 刘晓慧 张艳丽 王小振 任振阳 陈涛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2019年第3期575-580,共6页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易于早期浸润转移。TGF-β信号通路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能通过促进上皮-间质转化和血管生成,促使NSCLC侵袭转移,且与NS...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易于早期浸润转移。TGF-β信号通路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能通过促进上皮-间质转化和血管生成,促使NSCLC侵袭转移,且与NSCLC的耐药性密切相关。TGF-β信号通路与NSCLC发展之间密切的联系使其成为治疗NSCLC的新靶点。因此,靶向抑制TGF-β信号通路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主要综述了TGF-β信号通路促进NSCLC侵袭转移及介导耐药的相关机制,并探讨了TGF-β信号通路抑制剂在NSCLC治疗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转化生长因子-Β 上皮-间质转化 靶向治疗
原文传递
核因子-κB受体及其配体信号通路在肿瘤中的表达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胡向阳 杜远立 陈涛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7年第1期78-80,F0003,共4页
核因子-κB受体(RANK)及其配体(RANKL)在最近十几年得到广泛研究。RANK在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中均能高频表达。RANKL在肿瘤微环境中经常被检测到,并且在骨的重塑和免疫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研究表明RANK和RANKL共同参与了肿瘤发生发展过... 核因子-κB受体(RANK)及其配体(RANKL)在最近十几年得到广泛研究。RANK在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中均能高频表达。RANKL在肿瘤微环境中经常被检测到,并且在骨的重塑和免疫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研究表明RANK和RANKL共同参与了肿瘤发生发展过程的各个阶段。RANK-RANKL信号通路主要由3个因素调节,它们分别是骨保护素(OPG)、骨保护素配体和一个能够结合RANKL的膜受体(LGR4)。本文以肿瘤转移为重点,探讨RANK-RANKL信号通路在肿瘤侵袭和转移中的意义以及以RANKRANKL为靶点治疗肿瘤的相关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κB受体 配体 肿瘤 转移 机制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新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罗梦珺 张丽瑾 +1 位作者 陈若冰 陈涛 《巴楚医学》 2021年第2期107-110,115,共5页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中常见的病理类型,约占所有肺癌的85%,是世界上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目前NSCLC的治疗以手术切除、放化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为主,效果不甚理想。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近年来肿瘤治疗的新热点,主要通过阻断...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中常见的病理类型,约占所有肺癌的85%,是世界上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目前NSCLC的治疗以手术切除、放化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为主,效果不甚理想。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近年来肿瘤治疗的新热点,主要通过阻断免疫检查点解除T细胞受抑状态,使T细胞活化从而阻断肿瘤免疫逃逸。大量实验研究表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较放化疗等传统治疗方式更安全有效,对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更好的指导意义。本文就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应用中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检查点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程序性死亡受体1
下载PDF
QHF复方对人肝癌Huh7细胞生长、侵袭及肿瘤干细胞表面标志物表达的影响
10
作者 刘丹 焦良波 +3 位作者 张文 王心怡 陈涛 胡卫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8年第3期171-175,共5页
目的:研究中药QHF复方对人肝癌Huh7细胞生长、凋亡和侵袭能力的作用,并初步研究其对肿瘤干细胞表面标志物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癌Huh7细胞,MTT法检测QHF复方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QHF复方对Huh7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研究中药QHF复方对人肝癌Huh7细胞生长、凋亡和侵袭能力的作用,并初步研究其对肿瘤干细胞表面标志物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癌Huh7细胞,MTT法检测QHF复方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QHF复方对Huh7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QHF复方对Huh7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QHF复方作用后Huh7细胞肿瘤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133和CD44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溶剂对照组比较,QHF复方能够抑制Huh7细胞增殖,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P均<0.05);QHF复方能诱导细胞凋亡,使其生长周期阻滞在S期;QHF复方能够降低Huh7细胞的侵袭能力(P<0.05);并能够下调肿瘤干细胞表面标记物CD133和CD44的表达(P<0.05)。结论:中药QHF复方能够抑制Huh7细胞的生长、侵袭,这种抑制作用可能与肿瘤干细胞表面标记物CD133和CD44表达的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QHF复方 肿瘤干细胞 CD133 CD44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