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温度下重复疲劳运动对鲢幼鱼游泳能力及代谢率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蒋清 黄应平 +3 位作者 袁喜 靖锦杰 高勇 涂志英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9-94,共6页
在自行设计的鱼类游泳能力测定装置中,采用流速递增法,测定了不同温度(10、15、20、25℃)条件下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幼鱼2次疲劳运动过程中临界游泳速度和耗氧率的变化,探究重复疲劳运动对鲢幼鱼游泳能力和活动代谢率的影... 在自行设计的鱼类游泳能力测定装置中,采用流速递增法,测定了不同温度(10、15、20、25℃)条件下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幼鱼2次疲劳运动过程中临界游泳速度和耗氧率的变化,探究重复疲劳运动对鲢幼鱼游泳能力和活动代谢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25℃温度范围内,鲢幼鱼临界游泳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呈线性增加(U_(crit,1)=3.52+0.14T,R^2=0.98,P<0.05;U_(crit,2)=3.33+0.09T,R^2=0.97,P<0.05),重复运动后的临界游泳速度明显小于第1次。运动最大耗氧量(MMR)和标准代谢率(SMR)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且第1次测试的耗氧率显著高于第2次;运动后过量耗氧率(Excess post-exercise oxygen consumption,EPOC)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与温度相关性显著(P=0.024);第2次测试疲劳后EPOC较第1次低,疲劳运动对EPOC影响不显著(P=0.36);表明适宜温度范围内,温度对游泳能力和活动代谢具有促进作用,疲劳运动对鱼类游泳能力和活动代谢不利,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游泳能力 运动后过量耗氧率
下载PDF
BiPO_4纳米棒制备及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 被引量:6
2
作者 熊世威 方艳芬 +2 位作者 李新玉 李瑞萍 黄应平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856-1862,共7页
采用水热法,在不同pH(1.0—11.0)条件下制备了磷酸铋(BiPO4)纳米催化剂,并运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比表面仪和循环伏安法对催化剂进行了初步表征,说明pH是影响BiPO4催化剂比表面积和结晶度的重要因素.在紫外光(λ≤387 nm)照射... 采用水热法,在不同pH(1.0—11.0)条件下制备了磷酸铋(BiPO4)纳米催化剂,并运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比表面仪和循环伏安法对催化剂进行了初步表征,说明pH是影响BiPO4催化剂比表面积和结晶度的重要因素.在紫外光(λ≤387 nm)照射下,以染料罗丹明B(Rhodamine,RhB)作为目标化合物,研究了不同pH制备条件下BiPO4降解RhB的光催化特性.结果表明:在pH=1.0条件下,制备所得的BiPO4为高结晶度的单斜相,具有完整的一维棒状结构,能在80 min内将初始浓度为1.25×10-5mol·L-1的RhB完全脱色,18 h后对初始浓度为7.25×10-5mol·L-1RhB矿化率可达99.9%.催化剂结晶度和晶型是影响其光催化活性的重要因素.采用酶催化及荧光分析法,跟踪测定了光催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双氧水(H2O2)和羟基自由基(·OH)等氧化物种,表明其光催化反应涉及羟基自由基反应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PO4 水热法 光催化
下载PDF
石墨烯-溴氧化铋复合物的制备及可见光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周薇 胡晓龙 +3 位作者 赵小蓉 贾漫珂 黄应平 方艳芬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67-375,共9页
采用超声-水热法在溴氧化铋(BiOBr)上负载不同含量氧化石墨来制备石墨烯-溴氧化铋(Gre-BiOBr)复合物,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荧光分光光度计(PL)、比表面积仪(BET)及红外光谱... 采用超声-水热法在溴氧化铋(BiOBr)上负载不同含量氧化石墨来制备石墨烯-溴氧化铋(Gre-BiOBr)复合物,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荧光分光光度计(PL)、比表面积仪(BET)及红外光谱仪(FT-IR)对不同负载量的Gre-BiOBr进行初步表征.发现BiOBr负载石墨烯前后均为斜四方晶型(JCPDS:78-0348),均为大小500~1 000 nm片层状.在可见光照射下(λ≥420 nm),以罗丹明B(Rhodamine B,RhB)和水杨酸(Salicylicacid,SA)作为降解底物,发现经过负载石墨烯后BiOBr的可见光活性有明显提高,且当负载质量比为10%时,Gre-BiOBr复合物表现出最好的可见光活性,此时光降解RhB反应速率(k10%Gre-BiOBr=0.046 min-1)约为单纯BiOBr(kBiOBr=0.02 min-1)的两倍.经测定10%Gre-BiOBr复合物的比表面积为10.50 m2/g,禁带宽度为2.61 eV,能吸收λ≥475 nm可见光.结合自由基捕获实验,发现该催化体系主要涉及超氧自由基(O2·-)和空穴(h+)的共同氧化作用.10%Gre-BiOBr催化剂循环使用5次,仍保持着良好光催化活性,表明该催化剂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溴氧化铋 负载 可见光
原文传递
Ag-BiVO_4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光催化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吴春红 方艳芬 +3 位作者 赵萍 杨健 贾漫珂 黄应平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69-381,共13页
BiVO4是一种优良的可见光光催化剂,但是低电荷分离效率和表面吸附性差能严重地制约了其光催化活性的提高.我们通过简单易行的一步水热法制备了银-钒酸铋复合光催化剂(Ag-BiVO4).通过XRD、EDS、XPS、SEM、DRS、PL和BET等手段对其结构和... BiVO4是一种优良的可见光光催化剂,但是低电荷分离效率和表面吸附性差能严重地制约了其光催化活性的提高.我们通过简单易行的一步水热法制备了银-钒酸铋复合光催化剂(Ag-BiVO4).通过XRD、EDS、XPS、SEM、DRS、PL和BET等手段对其结构和光化学性质进行了详细表征.结果表明,银以Ag和Ag2O的形态存在于催化剂表面.在可见光照射下(λ≥420nm),以染料罗丹明B(Rhodamine B,RhB)和无色小分子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为模型污染物,考察了Ag-BiVO4和BiVO4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Ag的引入能有效提高BiVO4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当Ag掺杂量为1.44%时,其光催化效率最高.吸附实验表明Ag的存在极大地加强了RhB在光催化剂表面的吸附.进一步实验表明Ag2O和Ag的相互协同作用使Ag/Ag2O-BiVO4可见光催化活性得到显著提高,其中Ag2O因与BiVO4形成p-n型异质结对其催化活性起到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2O-BiVO4 p-n型异质结复合物:光催化机理
原文传递
多花木蓝根系与土体界面摩阻特征 被引量:18
5
作者 夏振尧 刘琦 +2 位作者 许文年 饶云康 张航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8-134,共7页
为研究灌木植物根系的固土护坡力学效应,探讨根系与土体间相互作用的特性。以多花木蓝为供试植物,进行植物根系切片并计算根系的表面凹凸度,选取0~0.5,0.5~1.0,1.0~1.5,1.5~2.0mm 4种粒径的粉质黏土,在不同的土体含水率和根径条件下,制... 为研究灌木植物根系的固土护坡力学效应,探讨根系与土体间相互作用的特性。以多花木蓝为供试植物,进行植物根系切片并计算根系的表面凹凸度,选取0~0.5,0.5~1.0,1.0~1.5,1.5~2.0mm 4种粒径的粉质黏土,在不同的土体含水率和根径条件下,制备根土复合体扰动试样,进行单根抗拔摩阻试验和直剪摩阻试验,探讨土体含水率、植物根径以及土体粒径对根土界面摩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多花木蓝根系的表面凹凸度随根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根系的拉拔剪应力集中在17.36~32.76kPa,而根土界面的摩擦系数为0.10~0.20;根系拉拔剪应力和根土界面摩擦系数随土体粒径和土体含水率的增加逐渐下降;土体含水率和土体粒径愈低,根系形态特征对根系的拉拔剪应力和根土界面摩擦系数的影响愈显著。研究结果对分析根土界面摩阻特性的影响因素,以及利用灌木植物提高边坡土体结构稳定和防治水土流失、土壤侵蚀等地质灾害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木蓝 土体粒径 土体含水率 根系径级 摩阻特性
下载PDF
宜昌近郊污水灌溉区水芹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海锋 李晓玲 +3 位作者 罗玉红 戴泽龙 胥焘 黄应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70-1477,共8页
于2014年在宜昌近郊污水排放区的周边菜地取水芹样品及其根际土样,对其重金属(Cu、Pb和Cd)含量进行了测定,同时应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分析了土壤和水芹的重金属污染现状,采用目标危险系数(THQ)方法对污灌区周围人群食用蔬... 于2014年在宜昌近郊污水排放区的周边菜地取水芹样品及其根际土样,对其重金属(Cu、Pb和Cd)含量进行了测定,同时应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分析了土壤和水芹的重金属污染现状,采用目标危险系数(THQ)方法对污灌区周围人群食用蔬菜的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土壤中Cu和Pb在各个样点的含量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二级限值,但土壤中Cd超标,且为中-重污染等级;水芹中Cu、Pb和Cd均超过《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GB 18406.1—2001)的限值,其中Pb和Cd均为重度污染,Cu为警戒-轻度污染。仅通过消耗水芹,污灌区周边成人平均每天摄入Cu、Pb、Cd的量分别为1456、127、99μg·d-1,儿童平均每天摄入Cu、Pb、Cd的量分别为1118、97、76μg·d-1,THQ评价表明,该区域成人和儿童摄入Cd的目标危险系数均大于1,存在健康风险。随着人们对于蔬菜消耗的剧增,各类重金属对人体产生的健康风险值将逐步增加,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更大,故建议减少食用该地区种植的蔬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健康风险评价 污灌区 宜昌
下载PDF
BiVO_4/Bi_6O_6(OH)_3(NO_3)_3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李灵 黄应平 +3 位作者 张爱清 向淼淼 杨健 贾漫珂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70-479,共10页
以Bi(NO_3)_3·5H_2O和NH_4VO_3为原料,控制水溶液介质p H及反应时间,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钒酸铋(BiVO_4)及其复合物(BiVO_4/Bi_6O_6(OH)_3(NO_3)_3).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等手段对制备的样... 以Bi(NO_3)_3·5H_2O和NH_4VO_3为原料,控制水溶液介质p H及反应时间,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钒酸铋(BiVO_4)及其复合物(BiVO_4/Bi_6O_6(OH)_3(NO_3)_3).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等手段对制备的样品进行了物理表征,结果表明,在控制反应时间为1 h,介质p H值在1.14~9.01之间时,制备的样品为BiVO_4/Bi_6O_6(OH)_3(NO_3)_3复合物,当p H值增加至10.92时为纯BiVO_4;控制介质p H为7.17,反应时间在1~12 h之间时得到BiVO_4/Bi_6O_6(OH)_3(NO_3)_3复合光催化剂,反应时间为18 h时为纯BiVO_4.在可见光(λ≥400 nm)照射下,以有机染料罗丹明B(Rhodamine B,Rh B)为底物,研究不同条件制备的BiVO_4或者复合物为光催化剂的光催化特性,发现p H=7.17,水热反应12 h得到的催化剂(BiVO_4/Bi_6O_6(OH)_3(NO_3)_3)光催化降解活性高于对照制备的纯BiVO_4.同时在可见光照射下,BiVO_4/Bi_6O_6(OH)_3(NO_3)_3亦可以有效降解无色小分子2,4-二氯苯酚(2,4-Dichlorophenol,2,4-DCP),说明氧化过程涉及到光催化过程.分析BiVO_4/Bi_6O_6(OH)_3(NO_3)_3复合光催化剂对Rh B光催化降解过程中活性物种,表明在降解过程中主要涉及空穴和超氧氧化,O_2·^-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合成法 钒酸铋 碱式硝酸铋 光催化
原文传递
铜暴露对草鱼幼鱼代谢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袁喜 黄应平 +4 位作者 靖锦杰 蒋清 胥焘 涂志英 李为民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1-265,共5页
为了探讨水体中铜污染对鱼的生态毒理效应和游泳能力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铜暴露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幼鱼半致死浓度、不同浓度铜暴露(0、0.025、0.050、0.075、0.10 mg·L^(-1))96 h后组织(肝、鳃、肌肉)铜累积... 为了探讨水体中铜污染对鱼的生态毒理效应和游泳能力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铜暴露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幼鱼半致死浓度、不同浓度铜暴露(0、0.025、0.050、0.075、0.10 mg·L^(-1))96 h后组织(肝、鳃、肌肉)铜累积量、相对临界游泳速度(U_(crit))以及耗氧率(MO_2)。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铜暴露对组织(肝、鳃、肌肉)铜累积量无显著影响(P>0.05),铜对草鱼幼鱼的安全浓度为0.008 mg·L^(-1)。铜暴露草鱼幼鱼相对临界游泳速度受抑制显著(P<0.05),不同浓度暴露后U_(crit)分别较对照组下降了18.4%、21.8%、33.8%和38.1%。随着游泳速度的增加,其速度-代谢率关系为MO_2=a+b×U^c,随着暴露浓度增加,速度参数c值增加,不同浓度铜暴露后c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37.78%、33.33%、56.67%和61.11%,表明游泳能量利用率下降。铜暴露导致草鱼幼鱼有氧代谢范围增加,0.1 mg Cu·L^(-1)时有氧代谢范围比对照组增加了37.48%。铜暴露对草鱼幼鱼的游泳能力以及氧代谢行为产生影响,尤其是导致游泳效率降低、抑制游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游泳能力 耗氧率
下载PDF
g-C_3N_4光催化降解2,4-DCP的活性及机理 被引量:7
9
作者 吴斌 方艳芬 +2 位作者 任慧君 赵萍 黄应平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484-1491,共8页
以三聚氰胺(Melamine)为原料,在高温条件下采用热缩合反应合成了石墨型氮化碳(g-C_3N_4)光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IR)等技术对其物理结构及性质进行了表... 以三聚氰胺(Melamine)为原料,在高温条件下采用热缩合反应合成了石墨型氮化碳(g-C_3N_4)光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IR)等技术对其物理结构及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实验制备的g-C_3N_4为片层状结构,比表面积为15.34 m^2·g^(-1).在可见光(λ>420 nm)照射下,用g-C_3N_4降解有机小分子污染物2,4-二氯苯酚(2,4-Dichlorophenol,2,4-DCP),该过程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速率常数为0.0113 min^(-1),以0.67 g·L^(-1)的用量反应250 min后2,4-DCP矿化率达到60%;2,4-DCP在弱酸性条件下(p H=5.4)的降解效率最高;通过捕获实验及电子自旋共振(ESR)实验表明,超氧自由基(O·-2)是g-C_3N_4光催化降解2,4-DCP过程中的主要活性物种.2,4-DCP的降解路径主要涉及脱氯、苯环开环和碳链断裂等反应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型氮化碳 2 4-二氯苯酚 光催化降解
下载PDF
黄铁矿对水体中腐殖酸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7
10
作者 方艳芬 李新玉 +4 位作者 周薇 王小维 蔡宽 贾漫珂 黄应平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941-1949,共9页
选择富里酸(fulvic acid,FA)和胡敏酸(humilic acid,HA)作为吸附对象,通过铁矿物吸附筛选实验,以黄铁矿(pyrite)为吸附剂研究其对水体中两种典型腐殖酸(humic acid)的吸附特性.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 选择富里酸(fulvic acid,FA)和胡敏酸(humilic acid,HA)作为吸附对象,通过铁矿物吸附筛选实验,以黄铁矿(pyrite)为吸附剂研究其对水体中两种典型腐殖酸(humic acid)的吸附特性.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红外光谱(IR)、纳米粒度及电位(Zeta)分析仪和比表面仪(BET)对黄铁矿进行组成及结构表征.考察了腐殖酸溶液p H、离子强度和温度等条件对黄铁矿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黄铁矿是层状结构,吸附腐殖酸后,在黄铁矿表面形成了大小均匀的分子簇,且黄铁矿晶粒尺寸减小了约10 nm;黄铁矿对FA、HA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1.8 mg·g-1和13.1 mg·g-1.随着p H增加,黄铁矿对腐殖酸的吸附量均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离子强度(NaCl)对吸附的影响较小;随着温度升高,其吸附量不断增大.两种腐殖酸吸附数据与Langmuir吸附模型拟合良好且其吸附动力学规律均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热力学研究表明,黄铁矿吸附两种腐殖酸均属于自发进行的吸热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铁矿物 腐殖酸 吸附 机理
下载PDF
NaF浸泡处理对BiOBr光催化降解有机染料罗丹明B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唐长存 李永刚 +2 位作者 黄应平 焦磊 方艳芬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9-180,共12页
以五水硝酸铋(Bi(NO_3)_3·5H_2O)和溴代十六烷基吡啶(CPB)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合成溴氧化铋(BiOBr)光催化剂,并在pH=3.3的条件下分别用0.01 mol/L、0.1 mol/L、0.3 mol/L NaF溶液对其进行浸泡氟化处理得新催化剂BiOBr-F_(0.01)、BiOB... 以五水硝酸铋(Bi(NO_3)_3·5H_2O)和溴代十六烷基吡啶(CPB)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合成溴氧化铋(BiOBr)光催化剂,并在pH=3.3的条件下分别用0.01 mol/L、0.1 mol/L、0.3 mol/L NaF溶液对其进行浸泡氟化处理得新催化剂BiOBr-F_(0.01)、BiOBr-F_(0.1)和BiOBr-F_(0.3).运用XRD(X-射线衍射)、SEM(扫描电镜)、UV-Vis DR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XPS(X-射线光电子能谱)、FL(荧光光谱)等技术对催化剂的物理结构及性质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其在可见光(λ≥420 nm)下对有机染料罗丹明B(Rhodamine B,RhB)的催化降解活性.结果表明,随着NaF浓度增加,催化剂的结构及性质均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氟化使得BiOBr对RhB的矿化能力减弱;但BiOBr-F_(0.1)使RhB褪色加快.RhB在降解过程中涉及到超氧自由基(O_2^(·-))、羟基自由基(·OH)及空穴(h^+)氧化,矿化率减小归因于活性物种产量降低,BiOBr-F_(0.1)使褪色加速则是加快了RhB的脱烷基过程,使最大吸收峰快速蓝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氧化铋 氟化处理 罗丹明B 光催化氧化
原文传递
Photochemical oxidation mechanism of microcystin-RR by p-n heterojunction Ag/Ag_2O-BiVO_4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春红 方艳芬 +3 位作者 Araya Hailu Tirusew 向淼淼 黄应平 陈春城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2-198,共7页
Microcystin-RR(MC-RR),a form of microcystin with two arginine moieties,is a cyanobacterial toxin that has been detected across a wide geographic range.It is a great concern globally because of its potential liver to... Microcystin-RR(MC-RR),a form of microcystin with two arginine moieties,is a cyanobacterial toxin that has been detected across a wide geographic range.It is a great concern globally because of its potential liver toxicity.Herein,the abilities of BiVO4,Ag-BiVO4,Ag2O-BiVO4 and Ag/Ag2O-BiVO4 to photocatalytically degrade MC-RR under visible-light irradiation(λ≥420 nm) were investigated and compared.The possible degradation pathways were explored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reaction intermediates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esence of Ag^0 enhanced the photocatalytic efficiency of Ag/Ag2O-BiVO4 via a synergetic effect between Ag2O and Ag^0 at the p-n heterojunction.Moreover,the presence of Ag^0 also greatly promoted the adsorption of MC-RR on the photocatalyst surface.Toxicological experiments on mice showed that the toxicity of MC-RR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after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TOCHEMICAL p-n heterojunction Silver Silver oxide Bismuth orthovanadate Microcystin-RR(MC-RR) Mechanism
下载PDF
黄铁矿光化学氧化降解微囊藻毒素-LR的机制 被引量:5
13
作者 周薇 方艳芬 +2 位作者 张钰 吴春红 黄应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762-3768,共7页
在可见光(λ>420 nm)照射和中性条件(p H=6.8)下,采用天然黄铁矿降解微囊藻毒素MC-LR,XRD和SEM检测表明黄铁矿为层状结构,反应前后黄铁矿表面XPS的表征说明矿物表面存在着S缺陷和缺陷位点Fe(Ⅱ)到Fe(Ⅲ)的转化过程.ESR检测显示黄铁... 在可见光(λ>420 nm)照射和中性条件(p H=6.8)下,采用天然黄铁矿降解微囊藻毒素MC-LR,XRD和SEM检测表明黄铁矿为层状结构,反应前后黄铁矿表面XPS的表征说明矿物表面存在着S缺陷和缺陷位点Fe(Ⅱ)到Fe(Ⅲ)的转化过程.ESR检测显示黄铁矿光化学反应体系涉及·OH机制.HPLC和LC-MS结果显示可见光照射能有效活化黄铁矿降解MC-LR,反应10 h时能完全降解MC-LR,20 h时对MC-LR矿化率达到约60%,据实验结果推测出黄铁矿光化学氧化MC-LR的两条反应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光化学降解 可见光 微囊藻毒素-LR(MC-LR)
原文传递
湿生植物酸模对重金属富集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戴泽龙 凌海波 +4 位作者 李晓玲 张海锋 罗玉红 黄应平 胥焘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58-62,共5页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实验,研究了宜昌城区10个污灌区自然生长的酸模(Rumex acetosa)和对应根际土壤样品中重金属Pb、Cu、Cr含量及其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在宜昌城区的10个污灌区的酸模根部对重金属Pb、Cu、Cr的富集能力大于茎和叶;氮...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实验,研究了宜昌城区10个污灌区自然生长的酸模(Rumex acetosa)和对应根际土壤样品中重金属Pb、Cu、Cr含量及其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在宜昌城区的10个污灌区的酸模根部对重金属Pb、Cu、Cr的富集能力大于茎和叶;氮磷含量较高的土壤吸附重金属Cu的能力较强,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植物在重金属Cu污染废弃地的正常生长;土壤中Cu含量的增加,促进了Cu在酸模体内从根部转运到茎和叶,可以通过刈割收获酸模地上部分处理重金属Cu的场地污染;酸模可以作为Cu污染场地的植物修复的备选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模 重金属 富集作用
下载PDF
不同表面活性剂存在下Ga_2O_3的水热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5
15
作者 向淼淼 宋香华 +3 位作者 贾漫珂 方艳芬 陆朝阳 黄应平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361-2366,共6页
以氯代十六烷基吡啶(CPC)、聚乙二醇6000(PEG6000)和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为模板剂,采用水热法合成宽禁带Ga_2O_3纳米晶(Ga_2O_3CPC、Ga_2O_3PEG6000和Ga_2O_3SDS)。利用X射线衍射法(XRD)、扫描电镜(SEM)、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 以氯代十六烷基吡啶(CPC)、聚乙二醇6000(PEG6000)和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为模板剂,采用水热法合成宽禁带Ga_2O_3纳米晶(Ga_2O_3CPC、Ga_2O_3PEG6000和Ga_2O_3SDS)。利用X射线衍射法(XRD)、扫描电镜(SEM)、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比表面积测定仪(BET)对催化剂晶相结构、形貌、比表面积以及其带隙进行了表征。其中Ga_2O_3CPC为单相α-Ga_2O_3,棒状形貌,Ga_2O_3PEG6000和Ga_2O_3SDS都为α和β相共存的多相Ga_2O_3。在紫外光(λ=254 nm)照射下,分别以罗丹明B(rhodamine B,Rh B)和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为目标降解物,发现Ga_2O_3CPC活性最好,反应4 h Rh B基本降解完全,45min对SA的降解率达到94.92%。通过测定降解过程中产生的活性物种及Rh B降解过程中红外吸收光谱的变化,指出Ga_2O_3CPC对Rh B的深度氧化矿化过程是涉及·OH自由基的氧化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2O3 光催化氧化 水热法 表面活性剂 氧化机理
原文传递
温度和重复运动对中华鲟游泳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袁喜 黄应平 +4 位作者 郭文韬 蒋清 靖锦杰 涂志英 高勇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3-68,共6页
研究温度和重复疲劳运动对中华鲟游泳行为和能量代谢的影响,为中华鲟养殖环境水质量监测管理、物种保护和鱼道的设计等提供参考。在密封鱼类游泳装置中,利用速度递增法测定了不同温度(10、15、20和25℃)、流速条件下中华鲟(Acipenser... 研究温度和重复疲劳运动对中华鲟游泳行为和能量代谢的影响,为中华鲟养殖环境水质量监测管理、物种保护和鱼道的设计等提供参考。在密封鱼类游泳装置中,利用速度递增法测定了不同温度(10、15、20和25℃)、流速条件下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幼鱼(体长8.50~11.00 cm,体重5.10~8.80 g)的摆尾频率(TBF)、呼吸频率(RR),并同时测定了游泳过程中的耗氧率(M_(O_2))。结果表明:随着摆尾频率或呼吸频率的增加,中华鲟幼鱼的耗氧率增加,耗氧率与摆尾频率或呼吸频率呈指数相关(M_(O_2)=a×TBF^b;M_(O_2)=A×RR^B);随着温度增加,b值先减小后增加,15℃和20℃时b值较小;疲劳恢复后,第2次测试b值大于第1次;随着温度的增加,B值逐渐增加;疲劳恢复后,第2次测试B值小于第1次。游泳过程能量消耗随着温度的升高先降低后升高,15~20℃能量消耗较小。疲劳恢复后,第2次测试能量消耗大于第1次,游泳效率降低,特别是在10℃和25℃,15~20℃变化不明显。温度和重复游泳对中华鲟幼鱼游泳行为影响显著,温度不适宜和重复疲劳运动会产生叠加效应,导致游泳效率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温度 重复运动 摆尾频率 呼吸频率
下载PDF
镉污染环境下中华蚊母树的镉积累与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响应 被引量:4
17
作者 甘龙 罗玉红 +2 位作者 戴泽龙 王林泉 黄应平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65-672,共8页
以三峡库区优势物种中华蚊母树(Distylium chinense)为试验对象,在其生长土壤中添加不同w(Cd^(2+))(0、2、5、15、30 mg·kg^(-1)),研究植物镉积累、生长高度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对不同含量镉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中、高含量镉胁迫对... 以三峡库区优势物种中华蚊母树(Distylium chinense)为试验对象,在其生长土壤中添加不同w(Cd^(2+))(0、2、5、15、30 mg·kg^(-1)),研究植物镉积累、生长高度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对不同含量镉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中、高含量镉胁迫对植物的生长高度及叶绿素总量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叶绿素荧光参数对植物的耐受性可以进行生理学解释,镉胁迫下植物光反应中心PSⅡ受到可逆性损伤,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与RET值随胁迫时间先降低后逐渐恢复;添加w(Cd^(2+))为2 mg·kg^(-1)时,根、茎、叶的镉富集系数最大,分别为7.4、8.1和8.2;茎、叶的转移系数最大,分别为1.01和0.94;中华蚊母树具有很强的富集性和转移能力,可以作为镉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的潜能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蚊母树 镉污染 荧光参数 叶绿素 富集 转移
下载PDF
PEG模板条件下BiOBr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春红 贾漫珂 黄应平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1-399,共9页
以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PEG-6000)为模板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溴氧化铋(BiOBr-PEG)光催化剂,运用XRD、SEM、BET和DRS对其结构及光化学特性进行了初步表征.在可见光(λ≥420nm)照射下,以有机污染料罗丹明B(Rhodamine B,RhB)和无色小... 以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PEG-6000)为模板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溴氧化铋(BiOBr-PEG)光催化剂,运用XRD、SEM、BET和DRS对其结构及光化学特性进行了初步表征.在可见光(λ≥420nm)照射下,以有机污染料罗丹明B(Rhodamine B,RhB)和无色小分子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为目标化合物,研究了其光催化降解反应特性.结果表明:BiOBr-PEG具有优越的光催化活性,对RhB和SA都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可见光照射40min和12h后,RhB和SA降解率分别达到98%和41%.同时,BiOBr-PEG催化剂稳定性良好,循环使用5次光催化活性基本稳定.光催化降解过程中涉及·OH和O·-2的氧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PEG-6000) BiOBr 光催化 可见光
下载PDF
镉暴露对鲢幼鱼游泳行为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应平 Prashant Mandal +4 位作者 靖锦杰 蒋清 袁喜 涂志英 胥焘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3-38,共6页
为了探讨水体镉(Cd)污染对鱼类的生态毒理效应,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不同浓度Cd(0、0.36、0.73、1.09和1.46 mg/L)暴露对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幼鱼半致死浓度、组织(肝、鳃、肌肉)Cd累积量、相对临界游泳速度(Ucrit)、以及... 为了探讨水体镉(Cd)污染对鱼类的生态毒理效应,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不同浓度Cd(0、0.36、0.73、1.09和1.46 mg/L)暴露对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幼鱼半致死浓度、组织(肝、鳃、肌肉)Cd累积量、相对临界游泳速度(Ucrit)、以及耗氧率(MO_2)的影响。结果显示:Cd暴露导致重金属在幼鱼组织中累积,与对照组比较,Cd在鳃和肌肉中累积量差异不显著;肝脏中累积量差异显著,暴露浓度为0.73 mg/L时肝脏中镉累积量最高。鲢幼鱼相对临界游泳速度随着Cd暴露增加显著降低,浓度为1.46 mg/L时Ucrit为对照组的69.75%。临界游泳速度与鳃和肌肉组织中镉累积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6(P=0.01)和-0.90(P=0.04)。Cd暴露导致鲢幼鱼耗氧代谢范围增加,暴露浓度为0.73 mg/L时耗氧代谢范围较对照组增加了19.32%。低浓度Cd暴露导致鳃和肌肉损伤,并引起鲢幼鱼游泳过程中耗氧代谢效率降低,有氧运动能力和游泳能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临界游泳速度 耗氧代谢范围
下载PDF
中华鲟幼鱼生理生态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袁喜 黄应平 +3 位作者 蒋清 靖锦杰 高勇 涂志英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29-438,共10页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是珍稀鲟类,属极危物种。大坝建设造成水流状态、水温、水质、底质等因素的变化以及环境污染对中华鲟生境造成破坏,受到环境胁迫导致生理生态行为的变化对其生存、生长具有重要的影响。中华鲟幼鱼保护是中华...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是珍稀鲟类,属极危物种。大坝建设造成水流状态、水温、水质、底质等因素的变化以及环境污染对中华鲟生境造成破坏,受到环境胁迫导致生理生态行为的变化对其生存、生长具有重要的影响。中华鲟幼鱼保护是中华鲟种质资源保护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文献综述了中华鲟幼鱼的洄游、摄食、游泳行为以及环境污染对中华鲟幼鱼的生理生态行为影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后续中华鲟行为的研究和其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幼鱼 生理行为 生态行为 综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