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肩痛穴平衡针法联合运动留针法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的疗效及对血清TGF-β1、PGE2水平影响 被引量:23
1
作者 符海燕 刘建浩 +1 位作者 郑全成 朱金莉 《四川中医》 2021年第7期192-195,共4页
目的:观察肩痛穴平衡针法联合运动留针法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的疗效及对血清TGF-β1、PGE2水平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寒湿痹阻型肩周炎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运动留针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肩痛穴平衡针法... 目的:观察肩痛穴平衡针法联合运动留针法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的疗效及对血清TGF-β1、PGE2水平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寒湿痹阻型肩周炎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运动留针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肩痛穴平衡针法,对比治疗后临床疗效、MBI指数评分、VAS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后伸、前屈、外展肩关节活动度及血清TGF-β1、PGE2水平。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较高(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TGF-β1、PGE2水平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TGF-β1、PGE2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较多(P<0.05);两组治疗前Constant-Murley评分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关节活动度、疼痛、日常生活活动、肌力评分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较多(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伸、前屈、外展肩关节活动度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后伸、前屈、外展肩关节活动度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较多(P<0.05);两组治疗前MBI指数评分、VAS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BI指数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明显升高,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改善较多(P<0.05)。结论:采用肩痛穴平衡针法联合运动留针法治疗寒湿痹阻型肩周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降低血清TGF-β1、PGE2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痛穴平衡针法 运动留针法 寒湿痹阻型肩周炎 临床疗效 血清TGF-β1、PGE2水平
下载PDF
阴阳调和针法治疗颈性眩晕12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道龙 褚雪菲 +2 位作者 萨仁 朱金莉 曾令慧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430-1432,共3页
目的:探讨阴阳调和针法治疗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颈性眩晕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阴阳调和针法治疗,对照组口服西比灵,每周5次,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并对比治疗后... 目的:探讨阴阳调和针法治疗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颈性眩晕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阴阳调和针法治疗,对照组口服西比灵,每周5次,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并对比治疗后2组的临床疗效及左侧椎动脉(left vertebral artery,LVA)、右侧椎动脉(right vertebral artery,RVA)、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的平均血流速度(Mean flow velocity,Vm)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76.67%(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得分均明显提高(P<0.01),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LVA、RVA、BA的Vm值均有加快(P<0.01),且治疗组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阴阳调和针法治疗颈性眩晕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椎基底动脉和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眩晕 阴阳调和针法 临床观察
下载PDF
针灸配合穴位按摩治疗高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道龙 褚雪菲 +1 位作者 曾令慧 朱金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3164-3166,共3页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穴位按摩治疗高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108例高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康复训练和指导,观察组除了传统的康复训练和指导外,采用针灸配合穴位按摩,并在治疗前及康复...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穴位按摩治疗高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108例高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康复训练和指导,观察组除了传统的康复训练和指导外,采用针灸配合穴位按摩,并在治疗前及康复治疗2个月后进行肌张力分级评定(改良Ashworth分级表)、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测评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和治疗8 w后进行比较,观察组的Ashworth量表分级,ADL评分及FMA评分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及按摩目标穴位配合康复训练后,可显著改善痉挛的分级,帮助患者恢复肌张力,提高生活质量,且帮助恢复运动功能,临床有效率高于常规康复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穴位按摩 高龄脑卒中 运动功能障碍
下载PDF
扶正祛瘀化痰方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刘道龙 姜德友 褚雪菲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4-166,共3页
目的:探讨扶正祛瘀化痰方联合针灸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以期对针对性用药提高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1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7例,予西医治疗;观察组57例,予扶正祛瘀化痰方联合针灸治... 目的:探讨扶正祛瘀化痰方联合针灸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以期对针对性用药提高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1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7例,予西医治疗;观察组57例,予扶正祛瘀化痰方联合针灸治疗,连续治疗7天为一疗程,两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在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疗效上,对照组治愈率29.82%、总有效率81.7%,观察组治愈率35.09%、总有效率92.98%,观察组在治愈率和总有效率上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在NIHSS评分、GOS评分、BI、mRs评分、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P选择素比较无差异,两组治疗后在NIHSS评分、mRs评分、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P选择素上较治疗前显著下降,GOS评分、BI较治疗前显著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但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GOS评分、BI、mRs评分、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P选择素上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扶正祛瘀化痰方联合针灸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祛瘀化痰方 针灸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原文传递
电针背俞穴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符海燕 刘建浩 +2 位作者 郑全成 朱金莉 褚雪菲 《四川中医》 2022年第6期198-201,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背俞穴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方法:76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水飞蓟宾胶囊+盐酸二甲双胍片口服),治疗组38例[对照组基础上配合背俞穴(肝俞穴、脾... 目的:观察电针背俞穴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方法:76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水飞蓟宾胶囊+盐酸二甲双胍片口服),治疗组38例[对照组基础上配合背俞穴(肝俞穴、脾俞穴、肾俞穴)电针],共治疗12周。于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血糖[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胰岛素指标[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肝功能指标[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胺转移酶(GGT)],肝脏脂肪指标[肝脏脂肪受控衰减参数(CAP),肝脏硬度(LSM)]差异。结果:(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FPG、2hPG、FINS、HOMA-IR明显下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2)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TC、TG、ALT、AST、GGT明显下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3)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CAP、LSM明显下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背俞穴可有效控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水平,降低胰岛素抵抗,减少肝脏脂肪含量,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背俞穴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2型糖尿病
下载PDF
萨仁“南海调神”针法经验浅析
6
作者 唐青青 李铁 +4 位作者 李霞 杨宁 张世苹 张凯强 萨仁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77-1180,共4页
从理论依据、选穴特点、针刺手法、针刺时间方面浅析萨仁“南海调神”针法临床经验。萨仁遵循“调神为首、交通阴阳、整体施治”的针灸临床指导思想,结合现代医学理论知识,提出新“三才”头部针刺技术。将施术部位定在头部“神庭穴与百... 从理论依据、选穴特点、针刺手法、针刺时间方面浅析萨仁“南海调神”针法临床经验。萨仁遵循“调神为首、交通阴阳、整体施治”的针灸临床指导思想,结合现代医学理论知识,提出新“三才”头部针刺技术。将施术部位定在头部“神庭穴与百会穴连线即头正中线(督脉)及其左右旁开0.5寸”的范围,分别为神庭(天部)、募阳(人部)、百会(地部),均为一名三穴。治疗时强调针向病所、配合动态针刺、重视长时留针,常用于治疗脑病、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症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调神 “南海调神”针法 三才穴 名医经验 萨仁
原文传递
中医外治颈椎间盘突出症54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黎启娇 许彦臣 《光明中医》 2018年第2期235-236,共2页
目的观察常用中医五联外治法(针刺、灸法、拔罐、刮痧、中药硬膏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CIDH)的临床疗效,并与单用针刺治疗的疗效比较。方法将108例CIDH患者按1∶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治疗组采用中医五联外治法(针刺、灸法、... 目的观察常用中医五联外治法(针刺、灸法、拔罐、刮痧、中药硬膏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CIDH)的临床疗效,并与单用针刺治疗的疗效比较。方法将108例CIDH患者按1∶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治疗组采用中医五联外治法(针刺、灸法、拔罐、刮痧、硬膏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一针刺治疗,分别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23例,显效16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4%;对照组治愈10例,显效11例,有效16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68.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五联外治法(针刺、灸法、拔罐、刮痧、中药硬膏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单一针刺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外治 颈椎间盘突出症 项痹病
下载PDF
加味当归补血汤调控AMPK/SIRT3通路改善高血压肾病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黎海翔 陈岳尧 +2 位作者 周仕群 杨敏 刘旭和 《四川中医》 2022年第9期67-72,共6页
目的:探究加味当归补血汤调控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SIRT3)通路改善高血压肾病的机制。方法:以高盐饮食诱导建立高血压肾病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加味当归补血汤(15.6g/kg)组、CC(AMPK抑制剂,0.2mg/kg)组、加味当归... 目的:探究加味当归补血汤调控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SIRT3)通路改善高血压肾病的机制。方法:以高盐饮食诱导建立高血压肾病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加味当归补血汤(15.6g/kg)组、CC(AMPK抑制剂,0.2mg/kg)组、加味当归补血汤(15.6g/kg)+CC(0.2mg/kg)组,每组12只,另取12只大鼠为对照组,以普通饮食喂养。经药物分组干预治疗后,测定大鼠尾动脉收缩压、舒张压;测定大鼠24h尿蛋白含量、血清肌酐(Scr)、血尿酸(SUA)水平;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肾组织病理改变;采用酶标仪检测大鼠血清炎性介质活性氧(ROS)、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肾组织AMPK/SIRT3通路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肾组织产生严重病理损伤,大鼠收缩压、舒张压、24h尿蛋白含量、Scr、SUA、血清ROS、IL-17及IL-6水平明显升高(P<0.05),肾组织p-AMPK/AMPK、SIRT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加味当归补血汤+CC组分别相比,加味当归补血汤组大鼠肾组织病理损伤减轻,大鼠收缩压、舒张压、24h尿蛋白含量、Scr、SUA、血清ROS、IL-17及IL-6水平均降低(P<0.05),肾组织p-AMPK/AMPK、SIRT3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CC组大鼠肾组织病理损伤加重,大鼠收缩压、舒张压、24h尿蛋白含量、Scr、SUA、血清ROS、IL-17及IL-6水平均升高(P<0.05),肾组织p-AMPK/AMPK、SIRT3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加味当归补血汤可通过激活AMPK/SIRT3通路,抑制炎症发生及进展,降低高血压肾病大鼠血压,减轻肾组织病理损伤,改善大鼠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当归补血汤 AMP活化蛋白激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通路 高血压肾病
下载PDF
醒神启闭针刺法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5-HT、NGF、IL-23的影响 被引量:34
9
作者 王波 王天磊 +2 位作者 谭春凤 黄建福 徐琼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84-86,共3页
目的分析醒神启闭针刺法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患者5-羟色胺(5-HT)、神经生长因子(NGF)、白细胞介素-23(IL-23)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7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9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度洛西汀治疗,... 目的分析醒神启闭针刺法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患者5-羟色胺(5-HT)、神经生长因子(NGF)、白细胞介素-23(IL-23)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7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9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度洛西汀治疗,观察组给予醒神启闭针刺法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AMD评分(12.04±2.16)分、NIHSS评分(6.12±1.21)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神经细胞因子、IL-23、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5-HT(46.85±6.02)ng/mL、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42.98±5.97)ng/mL、NGF(12.77±1.30)ng/L水平高于对照组,IL-23(69.58±9.53)ng/L、IL-1β(18.15±2.14)ng/L、IL-2(42.63±8.15)pg/m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神启闭针刺法可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减轻抑郁症状,降低炎症反应,提高神经细胞因子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神启闭针刺法 脑卒中后抑郁 5-羟色胺 神经生长因子 白细胞介素-23
下载PDF
电针联合补阳还五汤对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9
10
作者 王天磊 刘建浩 +2 位作者 徐琼 谭春凤 樊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164-166,共3页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补阳还五汤对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5月—2018年10月收治的78例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初发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9例。均给予基础综合治疗,对照组给予...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补阳还五汤对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5月—2018年10月收治的78例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初发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9例。均给予基础综合治疗,对照组给予中药补阳还五汤,每日1剂,持续治疗4周;试验组加用电针疗法,每日1次,每周治疗5 d,持续治疗4周。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应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和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估肢体功能,参考美国国立卫生院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血清hs-CRP、IL-6、IL-10水平降低(P<0.01),FMA量表评分、FAC量表评分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血清hs-CRP、IL-6、IL-10水平较低(P<0.01),FMA量表评分、FAC量表评分较高(P<0.01),NIHSS评分较低(P<0.01),治疗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电针联合补阳还五汤能够抑制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显著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电针 补阳还五汤 炎症因子 肢体运动功能
下载PDF
阴阳经穴透刺治疗中风后遗症痉挛性瘫痪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9
11
作者 刘道龙 姜德友 褚雪菲 《陕西中医》 2016年第8期1068-1069,共2页
目的:对比阴阳经穴透刺与独取阳明经穴针刺在中风后遗症痉挛性瘫痪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2例中风后遗症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接受独取阳明经穴针刺治疗,治疗组接受阴阳经穴透刺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 目的:对比阴阳经穴透刺与独取阳明经穴针刺在中风后遗症痉挛性瘫痪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2例中风后遗症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接受独取阳明经穴针刺治疗,治疗组接受阴阳经穴透刺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8周治疗完成后,治疗组上肢及下肢Ashworth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阴阳经穴透刺治疗可有效的提高中风后遗症痉挛性瘫痪患者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遗症/针灸疗法 透针 少海 内关
下载PDF
阴阳调衡透刺针法为主分期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偏瘫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26
12
作者 鲍春龄 东贵荣 +8 位作者 王海桥 刘建浩 焦志华 白玉龙 王顺 王昀 倪金霞 赵建军 秦黎宏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5年第6期30-34,共5页
目的观察阴阳调衡透刺针法为主分期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区组随机法,将来自7个研究单位的307例缺血性中风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A组(104例)、B组(102例)及C组(101例)。A组予阴阳调衡透刺针法联合康复训练,B组予阴阳调... 目的观察阴阳调衡透刺针法为主分期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区组随机法,将来自7个研究单位的307例缺血性中风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A组(104例)、B组(102例)及C组(101例)。A组予阴阳调衡透刺针法联合康复训练,B组予阴阳调衡透刺针法,C组予康复训练。各组疗程均为28天,观察临床疗效,比较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功能综合评定量表评分(FCA)、运动功能评分(FMA)的变化情况。结果 1试验结束时,A组完成研究93例,B组完成研究90例,C组完成研究85例。随访2个月期间,A组完成随访89例,B组完成随访88例,C组完成随访80例。2全分析集(FAS)中,各组总进步率分别为77.45%、71.57%和62.24%;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分别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随访集中,各组总进步率分别为85.39%、84.09%和75.0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分别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14天、28天、随访60天时,各组间NDS评分与基线的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中,A组、B组NDS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C组(P<0.05)。4治疗7天、14天、28天、随访60天时,各组间FCA评分、FMA评分与基线的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中,A组、B组FCA评分、FMA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C组(P<0.05)。结论阴阳调衡透刺针法为主分期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偏瘫的疗效满意,可有效缓解痉挛,显著改善患肢及全身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调衡透刺针法 缺血性中风 偏瘫 分期治疗
下载PDF
针灸治疗脂肪肝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13
作者 黎启娇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43-244,共2页
目的 :探讨针灸从肾治疗脂肪肝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针灸组 4 6例与口服药对照组 30例 ,治疗时间 2个月 ,并对两组主要症状的改善及客观指标等进行观察比较。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1 3% ,口服药对照组为 73 3% ,... 目的 :探讨针灸从肾治疗脂肪肝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针灸组 4 6例与口服药对照组 30例 ,治疗时间 2个月 ,并对两组主要症状的改善及客观指标等进行观察比较。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1 3% ,口服药对照组为 73 3% ,两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针灸从肾入手治疗脂肪肝具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针灸疗法 取穴 痰证 积聚 活血化瘀药
下载PDF
夹脊穴为主的针刺疗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疗效 被引量:22
14
作者 朱金莉 刘建浩 +1 位作者 黄淼 莫燕丽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9-172,共4页
目的探讨以夹脊穴为主的针刺疗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4月—2018年6月收治的68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4例,后研究组脱落3... 目的探讨以夹脊穴为主的针刺疗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4月—2018年6月收治的68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4例,后研究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包括溶栓,降压、降脂、降血糖等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早期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华佗夹脊穴、督脉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综合疗效;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神经功能缺损评估(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综合疗效有显著差异,且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和治疗后4个月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且研究组上升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MA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上升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BB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上升更明显(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华佗夹脊穴为主的针刺疗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可显著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和运动能力,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佗夹脊穴 脑卒中 早期康复训练 生活能力 运动功能
下载PDF
温针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胃镜疗效观察及对胃内Hp含量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1
15
作者 郑全成 《四川中医》 2017年第6期190-192,共3页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胃镜疗效观察及对胃内幽门螺杆菌(Hp)含量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2013年3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8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均分为研究组及常规组各43例,研究组实施温针灸治疗,常规组实施常...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胃镜疗效观察及对胃内幽门螺杆菌(Hp)含量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2013年3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8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均分为研究组及常规组各43例,研究组实施温针灸治疗,常规组实施常规西药治疗,观察治疗后2组胃镜下评分、临床疗效、胃内Hp根除率及治疗1年后随访复发率、生活质量[健康相关生存质量评分(SF-36)]。结果:治疗前2组胃镜下评分、SF-36评分相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4、6周2组胃镜下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SF-36评分明显升高,且研究组的降低、升高幅度较常规组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0.70%、胃内Hp根除率93.02%较常规组明显高,治疗后1年随访复发率9.30%显著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时,可有效降低患者胃镜下评分,升高SF-36评分,提高Hp根除率及临床疗效,且复发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浅表性胃炎 温针灸 胃镜疗效 HP
下载PDF
祛瘀通络汤和督脉三针联合常规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9
16
作者 王波 刘建浩 +1 位作者 王天磊 谭春凤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541-2543,共3页
目的探讨祛瘀通络汤和督脉三针联合常规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阿司匹林、依达拉奉、神经节苷脂、阿托伐他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祛瘀通络汤和督脉三... 目的探讨祛瘀通络汤和督脉三针联合常规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阿司匹林、依达拉奉、神经节苷脂、阿托伐他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祛瘀通络汤和督脉三针(神庭、百会、风府),疗程4周。检测临床疗效、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血流动力学指标(PCA和MCA的Vm、PI)、炎症因子(NSE、MBP、IL-6、IL-17)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PI、炎症因子降低(P<0.05),Barthel指数、Vm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结论祛瘀通络汤和督脉三针联合常规治疗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提高疗效,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瘀通络汤 督脉三针 常规治疗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分期透刺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痉挛状态临床观察 被引量:18
17
作者 刘建浩 王天磊 东贵荣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791-3793,共3页
目的:观察分期透刺针法与现代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临床疗效差异,探寻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有效方法。方法:60例缺血性中风病偏瘫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康复组,每组30例。两组在神经内科基线治疗基础上,针刺组采用分... 目的:观察分期透刺针法与现代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临床疗效差异,探寻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有效方法。方法:60例缺血性中风病偏瘫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康复组,每组30例。两组在神经内科基线治疗基础上,针刺组采用分期透刺针法治疗,康复组采用现代康复治疗,28d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评分、四肢Fugl-Meyer评分及总体疗效变化。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80%)优于康复组总有效率(70%)(P<0.05);针刺组对NDS评分及四肢Fugl-Meyer评分的改善优于康复组(P<0.05)。结论:分期透刺针法为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有效方法,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偏瘫 分期透刺针法 随机对照 临床研究 痉挛
原文传递
头穴透刺不同刺激法对急性脑卒中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16
18
作者 刘建浩 王凡 +1 位作者 鲍春龄 东贵荣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2-94,共3页
目的观察头穴透刺不同刺激法对急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2011年7月~2014年7月90例住院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手捻针组、电针组和单留针组,每组30例。各组在神经内科治疗基础上,均采用病灶侧百会透刺太阳穴,分别予手捻针、电针... 目的观察头穴透刺不同刺激法对急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2011年7月~2014年7月90例住院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手捻针组、电针组和单留针组,每组30例。各组在神经内科治疗基础上,均采用病灶侧百会透刺太阳穴,分别予手捻针、电针、单纯留针针刺。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进行评定,测量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观察各组临床疗效。结果各组治疗后NDS评分手捻针组最低(P〈0.05),血清NSE水平手捻针组最低(P〈0.05)。手捻针组总有效率高于电针组和单留针组(P〈0.05)。结论头穴透刺手捻针刺激手法能更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头针 透刺 手法 电针
下载PDF
深刺局部穴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19
作者 张晓阳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49-550,共2页
目的寻找提高三叉神经痛疗效的有效方法。方法将9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深刺组(45例)、常规针刺组(45例)。常规针刺组以局部近取浅刺和循经远取手足阳明经穴位为主,深刺组在此基础上对局部穴位采用深刺达神经干的方法。治疗3... 目的寻找提高三叉神经痛疗效的有效方法。方法将9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深刺组(45例)、常规针刺组(45例)。常规针刺组以局部近取浅刺和循经远取手足阳明经穴位为主,深刺组在此基础上对局部穴位采用深刺达神经干的方法。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两组均收到明显疗效,深刺组临床治愈12例,显效24例,好转7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5.6%;而常规针刺组分别为7例、15例、12例、11例、75.6%。深刺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结论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局部穴位深刺加循经远取手足阳明经穴位,能明显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针灸疗法 针刺疗法/方法 针刺深度 选穴
下载PDF
蠲痹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90例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天磊 刘建浩 +1 位作者 徐琼 樊伟 《环球中医药》 CAS 2019年第7期1099-1102,共4页
目的探讨蠲痹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将1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证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口服塞来昔布胶囊。观察组采用蠲痹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腰背痛疾病... 目的探讨蠲痹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将1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证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口服塞来昔布胶囊。观察组采用蠲痹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腰背痛疾病治疗成绩评分标准(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估患者的腰椎功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ing,VAS)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检测两组患者腰椎前屈和后伸的活动度。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3,MMP-3)、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 1,TIMP-1)的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JOA评分、VAS评分明显降低,腰椎前屈和腰椎后伸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JOA评分、VAS评分比对照组低,腰椎前屈、腰椎后伸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IL-1β、TNF-α、MMP-3比对照组低,TIMP-1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IL-1β、TNF-α、MMP-3比对照组低,TIMP-1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蠲痹汤加减联合针刺可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证的疗效,改善关节功能和减轻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蠲痹汤加减 针刺 腰椎间盘突出症 寒湿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