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不同颅内压与视神经鞘直径、血清S100β、NSE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
作者 曾坚锋 李钢 +1 位作者 刘仲海 江振忠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704-706,共3页
目的探究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与视神经鞘直径、血清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该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根据腰椎穿刺颅内压测量分为升高组(41... 目的探究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与视神经鞘直径、血清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该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根据腰椎穿刺颅内压测量分为升高组(41例)和对照组(39例)。分别测量两组患者视神经鞘直径、血清S100β、NSE水平。采取Spearman分析进行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升高组右眼直径、左眼直径和两眼平均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升高组血清S100β、NE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压的升高与视神经鞘直径、血清S100β和NSE呈正相关(r=0.848、0.865、0.866,P<0.05)。结论当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出现颅内压升高时,视神经鞘直径、血清S100β、NSE水平也会随之升高,与颅内压的升高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重症颅脑损伤 视神经鞘直径 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下载PDF
不同腰大池外引流量对SAH患者术后临床血液生化和脑脊液及血清激素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林树楷 李钢 +2 位作者 周奋 王辉 曾坚锋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2期1470-1476,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腰大池外引流量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术后血液生化、脑脊液(CSF)及血清激素指标的影响。方法170例SAH患者据腰大池外引流量分为低引流量组(引流量<250 mL,n=79)和高引流量组(引流量≥250 mL,n=91),均由同一医师实... 目的探讨不同腰大池外引流量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术后血液生化、脑脊液(CSF)及血清激素指标的影响。方法170例SAH患者据腰大池外引流量分为低引流量组(引流量<250 mL,n=79)和高引流量组(引流量≥250 mL,n=91),均由同一医师实施腰大池外引流术;分别于术后第2天(首次)和第5天(末次)收集2组SAH患者CSF,采用干化学分析法检测CSF常规和生化;同时抽取2组SAH患者静脉血,检测血小板(PLT)、肌酐(Cre)、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LAC)、降钙素原(PCT)、氯化物(CL)、胱抑素C(CPI-C)、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血管紧张素(AT)、皮质醇激素(CS)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记录2组SAH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出血位置、手术类型及手术时间。结果2组SAH患者收缩压、心率、PLT计数、血清Cre、血清ALT、谷草转氨酶AST在不同引流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引流时,2组SAH患者CSF蛋白定性、糖定性、白细胞计数、LAC、PCT、CL、CPI-C、FIB、CRP及ACTH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首次引流比较,2组SAH患者末次引流的CSF外观、蛋白定性、糖定性、白细胞计数、LAC、PCT、CL、CPI-C、FIB、CRP、AT、CS及ACTH含量等指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加SAH患者腰大池外引流量可促进患者血液及CSF各项指标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清 腰大池外引流 引流量 脑脊液 常规指标 生化指标 激素
下载PDF
颅内宽颈动脉瘤破裂急性期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 被引量:7
3
作者 刘珍 王辉 +1 位作者 肖仕和 李钢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0年第3期239-243,共5页
目的探讨颅内宽颈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应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策略。方法回顾2017年1月—2019年12月应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的17例颅内宽颈动脉瘤破裂(共19个动脉瘤)患者资料。栓塞术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各300mg口服或... 目的探讨颅内宽颈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应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策略。方法回顾2017年1月—2019年12月应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的17例颅内宽颈动脉瘤破裂(共19个动脉瘤)患者资料。栓塞术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各300mg口服或肛门给药,术中常规体内肝素化。采用Raymond分级标准评价栓塞效果。术后口服阿司匹林(100 mg/日,持续6个月),氯吡格雷(75 mg/d,持续3个月)。临床治疗效果评估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0~2级属预后良好。结果17例患者支架均完全释放,技术成功率100%。栓塞后即刻造影均显示完全填塞。在栓塞治疗中有2例(11.8%)患者发生颅内血管栓塞,经微导管注入替罗非班5~10 m L后血管再通。1例术后因呼吸衰竭而死亡。1例术后因急性心梗死亡。存活患者预后mRS 0分5例,1分3例,2分6例,3分1例。预后良好率88.2%。无支架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结论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急性期破裂宽颈动脉瘤可获得良好的栓塞效果,但围手术期风险及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大样本随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VIS支架 颅内宽颈动脉瘤 栓塞
下载PDF
ERK信号通路在艾司氯胺酮致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朱何叶 李勇 +5 位作者 曾维云 徐夏 肖仕和 许静红 蒋良富 卢德强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370-375,共6页
目的探讨ERK信号通路在艾司氯胺酮抑制海马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机制。方法84只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按抓阄法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艾司氯胺酮组、氟西汀组,每组21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3组大鼠通过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刺激联合孤... 目的探讨ERK信号通路在艾司氯胺酮抑制海马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机制。方法84只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按抓阄法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艾司氯胺酮组、氟西汀组,每组21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3组大鼠通过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刺激联合孤养21d构建抑郁症模型。于每日给药1h后进行刺激,艾司氯胺酮组经尾注射艾司氯胺酮(3.15 mg·kg^(-1)·d^(-1)),氟西汀组经腹腔注射氟西汀(1.8mg·kg^(-1)·d^(-1)),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经尾注射相应体积的0.9%氯化钠注射液,空白对照组不接受造模。对各组大鼠进行行为学观察包括:一般情况、强迫游泳不动时间、1%蔗糖水摄取量。处死大鼠后观察神经元形态观察、细胞凋亡情况、E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测定。结果与造模前相比,各组大鼠最后一次给药24 h后体质量均明显升高(P<0.05)。与造模前相比,最后一次给药24 h后空白对照组、艾司氯胺酮组和氟西汀组大鼠食量和饮水量显著升高(P<0.05),而模型组食量和饮水量明显下降(P<0.05)。最后一次给药24 h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艾司氯胺酮组和氟西汀组大鼠体质量、食量和饮水量均明显升高,而模型组大鼠体质量、食量和饮水量均下降(~均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艾司氯胺酮组及氟西汀组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和蔗糖摄取量均明显升高(P<0.05),模型组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升高,而蔗糖摄取量显著下降(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艾司氯胺酮组及氟西汀组大鼠CA1区尼氏体可减少、解体甚至消失(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司氯胺酮组及氟西汀组大鼠尼氏体计数升高(P<0.05),艾司氯胺酮组及氟西汀组大鼠尼氏体计数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艾司氯胺酮组及氟西汀组大鼠海马组织凋亡细胞数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司氯胺酮组及氟西汀组大鼠海马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ERK通路 海马体 神经元 凋亡
下载PDF
m^(6)A RNA甲基化修饰在颅脑损伤模型大鼠坏死性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林树楷 刘仲海 +2 位作者 刘珍 蔡金城 魏入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3167-3172,共6页
背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依赖N6-甲基腺苷(m^(6)A)的调节,并与坏死性凋亡密切相关。目前在大鼠创伤性颅脑损伤中,m^(6)A RNA甲基化修饰与创伤性颅脑损伤坏死性凋亡的关系尚未被研究。目的:探讨m^(6)A RNA甲基化修饰与创伤性颅脑... 背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依赖N6-甲基腺苷(m^(6)A)的调节,并与坏死性凋亡密切相关。目前在大鼠创伤性颅脑损伤中,m^(6)A RNA甲基化修饰与创伤性颅脑损伤坏死性凋亡的关系尚未被研究。目的:探讨m^(6)A RNA甲基化修饰与创伤性颅脑损伤大鼠坏死性凋亡的关系,为颅脑损伤坏死性凋亡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分子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SPF级SD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创伤性颅脑损伤组和NSC118218(STAT1抑制剂)组,各10只。后2组通过改良Feeney法建立颅脑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脑硬膜,不进行颅脑打击。颅脑损伤6 h后检测各组大鼠大脑皮质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ɑ、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0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表达水平以及脑含水量,检测YTH结构域家族蛋白2、总m^(6)A RNA甲基化修饰水平、STAT1和JAK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①创伤性颅脑损伤组和NSC118218组炎症因子水平和脑含水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m^(6)A RNA甲基化修饰比例和YTHDF2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假手术组,JAK1和STAT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②与创伤性颅脑损伤组相比,NSC118218组炎症因子水平和脑含水量明显降低,m^(6)A RNA甲基化修饰比例和YTH结构域家族蛋白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JAK1和STAT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③提示颅脑损伤后m^(6)A RNA甲基化修饰比例降低,YTH结构域家族蛋白2表达水平下降,激活JAK/STAT信号通路,增加JAK1和STAT1的表达,促进细胞坏死性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颅脑损伤 m^(6)A RNA甲基化 坏死性凋亡 JAK/STAT 动物模型
下载PDF
海马萎缩异质性的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皮质下核团体积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鸿 王经泰 +2 位作者 何英杰 高文朋 陈晓光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55-1056,共2页
探讨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海马萎缩与皮质下核团体积变化关系及皮质下核团体积与认知功能损害程度的相关性。从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影像学计划(ADNI)数据库选取MCI患者和健康老年人磁共振成像资料。对7个皮质下结构进行分割并计算其体积,... 探讨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海马萎缩与皮质下核团体积变化关系及皮质下核团体积与认知功能损害程度的相关性。从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影像学计划(ADNI)数据库选取MCI患者和健康老年人磁共振成像资料。对7个皮质下结构进行分割并计算其体积,结果显示伏隔核体积减小与MCI患者认知衰退相关.部分皮质下结构体积减小与认知损害的严重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皮质下核团
原文传递
前循环动脉瘤的外科手术治疗进展
7
作者 杨云飞 李钢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2期105-108,共4页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由于获得性病理因素或先天异常所引起的血管壁局部隆突和扩大的疾病,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颅内动脉瘤的稳定性将逐渐变差,可引起动脉瘤破裂。随着脑血管介入手术和材料的发展,临床逐渐将其应用于动脉瘤治疗,其具有手术...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由于获得性病理因素或先天异常所引起的血管壁局部隆突和扩大的疾病,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颅内动脉瘤的稳定性将逐渐变差,可引起动脉瘤破裂。随着脑血管介入手术和材料的发展,临床逐渐将其应用于动脉瘤治疗,其具有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且创伤较小等优势。明确不同类型显微外科夹闭术和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前循环动脉瘤效果和安全性,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而提升患者预后和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循环动脉瘤 锁孔显微外科术 神经内镜辅助显微外科夹闭术 显微外科血管架桥术 球囊辅助弹簧圈术 双微导管技术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
下载PDF
垂体腺瘤组织lncRNA-POU3F3表达水平与术后复发的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曾坚锋 李钢 +1 位作者 刘仲海 王辉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第3期168-169,172,共3页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组织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lncRNA)POU3F3的表达水平与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手术切除的垂体腺瘤组织110例,另选取同期颅脑损伤内减压术切除的正常脑组织40例为对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lncRNA...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组织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lncRNA)POU3F3的表达水平与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手术切除的垂体腺瘤组织110例,另选取同期颅脑损伤内减压术切除的正常脑组织40例为对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lncRNA-POU3F3表达水平。垂体腺瘤病人术后随访1年。结果110例中,术后1年复发16例,复发率为14.55%;94例无复发。垂体腺瘤组织lncRNA-POU3F3表达水平(2.80±0.87)明显高于对照组(1.08±0.23;P<0.05)。以lncRNA-POU3F3表达水平均值2.80为界,分为高表达与低表达,110例中,高表达69例,低表达41例;高表达组复发率(20.29%,14/69)明显高于低表达组(4.88%,2/4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ncRNA-POU3F3高表达(OR=3.104,95%CI 1.096~8.791)是垂体腺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垂体腺瘤组织lncRNA-POU3F3呈高表达,与术后复发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lncRNA-POU3F3 术后复发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持续腰大池外引流预后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林树楷 李钢 +3 位作者 周奋 王辉 曾坚锋 肖仕和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22年第6期421-427,F0004,共8页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术后行持续腰大池外引流短期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及防治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三亚中心医院(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aSAH合并持续腰大池外引流的300例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术后行持续腰大池外引流短期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及防治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三亚中心医院(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aSAH合并持续腰大池外引流的3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训练集。另外选取2017年3月—2019年5月三亚中心医院(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aSAH合并持续腰大池外引流的1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验证集。根据术后随访结果将训练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208)和预后不良组(n=92),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既往史、Hunt-Hess分级、改良Fisher分级、责任动脉瘤位置、术后并发症、是否采用去骨瓣减压、腰大池引流相关指标,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出aSAH患者行持续腰大池外引流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将这些因素纳入并建立XGboost模型。分别在训练集及验证集中对预测模型进行内部及外部验证:采用AUROC(C-index)验证模型区分度;GiViTI校准曲线带及Hosmer-Lemeshow检验验证模型校准度;决策曲线分析(DCA)验证模型临床有效性。结果Hunt-Hess分级、改良Fisher分级、引流时间、平均日引流量、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动脉瘤再出血、脑血管痉挛、迟发性脑缺血是aSAH患者行持续腰大池外引流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将上述独立危险因素纳入并成功建立XGboost模型,分别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对XGboost模型进行内部及外部验证: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2(95%CI:0.820~0.955)和0.878(95%CI:0.774~0.928),模型区分度良好;GiViTI校准曲线带的80%~90%置信区间区域均未穿过45°角平分线(P>0.05);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中P值分别为0.581和0.716;DCA曲线中阈概率值设定为30.4%,训练集和验证集人群临床净获益率分别为31%和34%,表明预测模型具有临床有效性。结论影响aSAH患者行持续腰大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持续腰大池外引流 预后 危险因素 防治策略
原文传递
髓母细胞瘤显微手术切除 被引量:1
10
作者 云望 乔卫东 李钢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21年第5期318-320,共3页
髓母细胞瘤(MB)是青少年和儿童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后颅窝,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归属为神经上皮组织肿瘤中的胚胎性肿瘤。肿瘤起源于小脑外颗粒层的原始神经上皮细胞,常侵犯小脑半球、第四脑室,沿蛛网膜下腔播散性转移是MB的... 髓母细胞瘤(MB)是青少年和儿童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后颅窝,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归属为神经上皮组织肿瘤中的胚胎性肿瘤。肿瘤起源于小脑外颗粒层的原始神经上皮细胞,常侵犯小脑半球、第四脑室,沿蛛网膜下腔播散性转移是MB的突出特点,世界卫生组织(2016)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MB归类为Ⅳ级肿瘤。本文介绍1例经枕后正中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第四脑室MB病例,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术后辅助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随访恢复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母细胞瘤 枕后正中入路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Pipeline支架治疗颅脑创伤后颅内大型动脉瘤
11
作者 刘珍 乔卫东 +1 位作者 王辉 李钢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23年第6期381-384,共4页
颅内创伤性动脉瘤属于假性动脉瘤,传统的开颅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栓塞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复发率。以Pipeline支架为代表的血流导向装置可以重建载瘤动脉血流和隔绝动脉瘤,达到动脉瘤治愈的目标。本文报道1例在颅脑损伤后20年诊断为颈内动脉... 颅内创伤性动脉瘤属于假性动脉瘤,传统的开颅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栓塞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复发率。以Pipeline支架为代表的血流导向装置可以重建载瘤动脉血流和隔绝动脉瘤,达到动脉瘤治愈的目标。本文报道1例在颅脑损伤后20年诊断为颈内动脉大型动脉瘤的患者,经单枚Pipeline支架治疗后动脉瘤完全愈合,治疗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假性动脉瘤 Pipeline支架 血流导向装置
原文传递
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12
作者 林树楷 王辉 +1 位作者 曾坚锋 肖仕和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19期41-44,共4页
目的观察在高血压性脑出血疾病治疗中实施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三亚中心医院(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8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 目的观察在高血压性脑出血疾病治疗中实施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三亚中心医院(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8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和观察组(行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各42例。两组患者均观察至出院,在术后6个月进行随访。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手术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2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术前及术后6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及血压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血肿残余量更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术后2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更高;与术前比,术后2周两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IL-6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NIHSS评分、血压指标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ADL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术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中实施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治疗,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可清除颅内血肿,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明显降低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平稳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 并发症 血压 炎症因子
下载PDF
槽型鞘脑穿刺针的设计及动物实验初步结果
13
作者 周奋 王辉 +6 位作者 刘成业 林树楷 刘珍 曾坚锋 乔卫东 江振忠 李钢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20年第3期180-182,共3页
目的测试槽型鞘脑穿刺针用于实验动物脑组织穿刺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方法新西兰兔6只,麻醉后骨窗开颅显露双侧大脑半球,左侧大脑半球以传统脑穿刺针进行穿刺,右侧以槽型鞘脑穿刺针穿刺,完成穿刺、拔出穿刺针留置槽形鞘、置管后拔出槽... 目的测试槽型鞘脑穿刺针用于实验动物脑组织穿刺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方法新西兰兔6只,麻醉后骨窗开颅显露双侧大脑半球,左侧大脑半球以传统脑穿刺针进行穿刺,右侧以槽型鞘脑穿刺针穿刺,完成穿刺、拔出穿刺针留置槽形鞘、置管后拔出槽形鞘等步骤。拔出穿刺针后穿刺道以苏木素染色,观察30 min后处死实验动物,提取脑组织,沿脑组织穿刺道制3μm厚切片,常规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脑组织穿刺道病理解剖学变化(脑组织破损及出血情况),评估损伤程度。结果 2种穿刺针穿刺操作后均会造成穿刺道局灶性脑挫裂伤,表现为穿刺道组织缺损、脑组织淤血、水肿。光镜下可见穿刺道脑组织破碎、细胞排列不规则、水肿的细胞体增大和细胞核固缩,穿刺道外围细胞结构正常。2种穿刺针针道脑组织病理特征差别不明显。结论槽型鞘脑穿刺针穿刺操作简便,通过槽型鞘置入引流管方便,脑组织损伤程度与传统脑穿刺针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穿刺针 脑室引流 脑脊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