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饲料脂肪水平对胭脂鱼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活性和脂肪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6
1
作者 王朝明 罗莉 +5 位作者 张桂众 尚卫敏 贾思超 丛潇飞 颜忠 刘本祥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69-976,共8页
试验选用平均体重为(6.73±0.21)g的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幼鱼540尾,随机分成6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饲喂脂肪水平为2.04%、4.43%、6.88%、9.02%、11.98%和13.39%的试验饲料,研究脂肪水平对胭脂鱼生... 试验选用平均体重为(6.73±0.21)g的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幼鱼540尾,随机分成6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饲喂脂肪水平为2.04%、4.43%、6.88%、9.02%、11.98%和13.39%的试验饲料,研究脂肪水平对胭脂鱼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活性及脂肪代谢的影响。试验期为56d。结果表明:1)饲料脂肪水平对胭脂鱼的生长性能有显著影响(P〈0.05)。当添加量为6.88%时,胭脂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RNA与DNA比值达到最大值,饲料系数达到最小值,二元回归分析确定当增重率和饲料系数达到极值时,饲料脂肪水平分别为6.62%和7.02%,能蛋比分别为45.77和45.96kJ/g;2)饲料脂肪水平显著影响胭脂鱼肠道消化酶活性(P〈0.05),随着饲料脂肪水平增加,蛋白酶活性逐渐降低,脂肪酶活性先升高后稳定,淀粉酶活性则先降低后稳定,转折点均出现在脂肪水平为6.88%时;3)饲料脂肪水平对脂肪代谢亦有显著影响(P〈0.05),随饲料脂肪水平增加,血清总脂、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增加,肝胰脏苹果酸脱氢酶和血清脂蛋白脂酶活性降低。由此得出,胭脂鱼的适宜脂肪水平为6.62%~7.02%,最佳能蛋比为45.77~45.96kJ/g;饲料脂肪水平增加,使肠道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受到抑制,血脂水平增加,脂肪合成代谢酶和脂肪分解酶活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胭脂鱼 生长性能 消化酶活性 脂肪代谢
下载PDF
饲料脂肪水平对胭脂鱼幼鱼生长、体组成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5
2
作者 王朝明 罗莉 +3 位作者 张桂众 尚卫敏 颜忠 刘本祥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7-53,共7页
试验选用体重(6.73±0.21)g的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幼鱼540尾,随机分成6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试验鱼。以大豆油为脂肪源,配制成脂肪水平为2.04%、4.43%、6.88%、9.02%、11.98%、13.39%的半精制饲料,进行为期... 试验选用体重(6.73±0.21)g的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幼鱼540尾,随机分成6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试验鱼。以大豆油为脂肪源,配制成脂肪水平为2.04%、4.43%、6.88%、9.02%、11.98%、13.39%的半精制饲料,进行为期56 d的生长试验,研究脂肪水平对胭脂鱼幼鱼生长、体组成及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饲料脂肪水平对胭脂鱼的生长性能有显著影响(P〈0.05)。脂肪水平为6.88%时,胭脂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沉积效率最高,饲料系数最低。脂肪沉积效率随脂肪水平的增加呈下降趋势。随脂肪水平增加,胭脂鱼全鱼、肌肉和肝胰脏脂肪含量逐渐上升,至6.88%组后稳定,而全鱼水分、粗蛋白含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胭脂鱼机体抗氧化能力随着脂肪水平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趋势,脂肪水平为6.88%时,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物歧化酶(SOD)值最大,丙二醛(MDA)值最小,即抗氧化能力最强。以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进行回归分析并考虑脂肪水平对胭脂鱼营养组成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确定胭脂鱼幼鱼适宜脂肪水平为6.62%~7.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 脂肪 生长 体组成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胭脂鱼仔鱼开口饵料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袁锡立 刘本祥 +3 位作者 薛治国 谭国良 颜忠 邬永忠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15,共2页
以全人工繁殖的胭脂鱼仔鱼为试验鱼 ,随机分为蛋黄、轮虫、丰年虫三个饵料组。结果表明 :仔鱼体长增长差异显著 ,体长和体重的增长为轮虫组 >丰年虫组 >蛋黄组。可以认为 :用天然饵料轮虫作为胭脂鱼仔鱼开口饵料能够提高仔鱼成活... 以全人工繁殖的胭脂鱼仔鱼为试验鱼 ,随机分为蛋黄、轮虫、丰年虫三个饵料组。结果表明 :仔鱼体长增长差异显著 ,体长和体重的增长为轮虫组 >丰年虫组 >蛋黄组。可以认为 :用天然饵料轮虫作为胭脂鱼仔鱼开口饵料能够提高仔鱼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胭脂鱼 仔鱼 开口饵料 轮虫
下载PDF
岩原鲤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谭国良 刘本祥 +4 位作者 蒋明 颜忠 唐秀锋 邬永忠 薛治泉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0-41,共2页
2003年、2004年连续两年对内塘驯养培育的岩原鲤亲本进行了人工繁殖试验,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其受精率达到 70%, 孵化率达到 85%以上, 共获开口仔鱼 10 77万尾。
关键词 岩原鲤 人工繁殖技术 孵化率 亲本 受精率 驯养 培育 效果 研究 连续
下载PDF
不同转食策略对胭脂鱼仔鱼和稚鱼生长及存活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郭忠娣 刘亚秋 +3 位作者 黄静 颜忠 刘本祥 王志坚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4-72,共9页
为研究不同转食策略对胭脂鱼仔鱼和稚鱼生长和存活率的影响,实验采用2种转食策略投喂初始体质量为(9.50±0.84)mg的胭脂鱼仔鱼到其60 dph(days post hatching),(1)按转食起始点不同分为3组,转食起始点分别为15dph(W15)、20 ... 为研究不同转食策略对胭脂鱼仔鱼和稚鱼生长和存活率的影响,实验采用2种转食策略投喂初始体质量为(9.50±0.84)mg的胭脂鱼仔鱼到其60 dph(days post hatching),(1)按转食起始点不同分为3组,转食起始点分别为15dph(W15)、20 dph(W20)和25 dph(W25),结果显示:3个组的存活率均达8 0%以上,W20组存活率最高,为91.21%±1.93%,但差异不显著;各组特定生长率(SGR)整体呈下降趋势,全部转食饲料到实验结束即35~60 dph时间段内,W20和W25的SGR显著高于W15,且这2组差异不显著;W25的全长和体质量最高,W15最低且显著低于另外2组;W20和W25的体质量差异不显著;(2)在20 dph开始转食,按转食过渡时间长短不同分为3组,分别是转食过渡时间为5 d(W20-1)、10 d(W20-2)和15 d(W20-3),结果显示:W20-2和W20-3的存活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分别为95.73%±0.60%和91.21%±1.93%,显著高于W20-1;各组SGR整体呈下降趋势,全部转食饲料到实验结束即35~60 dph时间段内,W20-2和W20-3的SGR显著高于W20-1,且这2组差异不显著;W20-3全长和体质量均显著高于其他2组。以上结果表明,延后转食时间起始点和延长转食过渡时间,其转食后的SGR、全长和体质量有增大趋势,但在不显著影响鱼苗生长和存活的前提下,应尽量缩短生物饵料投入的时间,降低养殖成本。因此本研究中,转食起始点为20 dph,转食过渡时间为10 d是最适宜胭脂鱼仔鱼的转食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胭脂鱼 转食策略 生长 存活率
下载PDF
转食和联合投喂对胭脂鱼仔稚鱼生长和消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易建华 郭忠娣 +5 位作者 刘本祥 于丽娟 蒲德永 颜忠 黄静 王志坚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5-235,共11页
为考察转食及联合投喂对胭脂鱼仔稚鱼生长和消化能力的影响,在水温(24±0.5)°C下,用丰年虫、水蚯蚓、微颗粒饲料和螺旋藻作为开口饵料,按照不同配比共设置8个处理组来投喂出膜后10 d(10 dph)的胭脂鱼开口仔鱼,40 dph后有2组(... 为考察转食及联合投喂对胭脂鱼仔稚鱼生长和消化能力的影响,在水温(24±0.5)°C下,用丰年虫、水蚯蚓、微颗粒饲料和螺旋藻作为开口饵料,按照不同配比共设置8个处理组来投喂出膜后10 d(10 dph)的胭脂鱼开口仔鱼,40 dph后有2组(水蚯蚓组和丰年虫组)继续投喂先前的饵料,其余处理组全部进行转食投喂微颗粒饲料。统计养殖各阶段的成活率,并在30,40,45,55和65 dph取材测量全长、体质量及相关酶的活性。结果如下:1在转食前,各个处理组间的存活率无明显差异,均大于90%,40 dph后进行转食的处理组存活率逐渐下降,在实验结束时未进行转食的丰年虫组、水蚯蚓组成活率明显高于相应的转食组(丰年虫/饲料组、水蚯蚓/饲料组)和其他转食组(P<0.05);2转食对胭脂鱼仔稚鱼的淀粉酶活性没有太大影响,对丰年虫/饲料组仔稚鱼胰蛋白酶活性影响也不大,但能显著影响水蚯蚓/饲料组仔稚鱼的胰蛋白酶活性(P<0.05),对于脂肪酶活性,丰年虫组和水蚯蚓组在40 dph后存在差异,但转食后它们之间的变化趋势接近;3进行联合投喂的2个处理组(丰年虫+饲料+螺旋藻/饲料组、水蚯蚓+饲料+螺旋藻/饲料组)相对未进行联合投喂的处理组(丰年虫+螺旋藻/饲料组、水蚯蚓+螺旋藻/饲料组),在转食前后联合投喂组的体质量和全长均要小于相应的处理组;42个联合投喂组与相应的处理组在转食后,淀粉酶活性都呈现上升趋势,其中2个联合投喂组的淀粉酶活性在转食后均高于相应的处理组(P>0.05);2个联合投喂组在转食前后胰蛋白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整体波动趋势不大,但在转食后5 d脂肪酶活性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结果表明:丰年虫、饲料和螺旋藻进行联合投喂胭脂鱼仔鱼,并在40 dph时转食饲料是可行的投喂方案,但饲料投喂比例及添加时间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胭脂鱼 仔稚鱼 转食 联合投喂 生长 消化能力
下载PDF
池塘内循环流水槽养殖加州鲈鱼试验 被引量:7
7
作者 张波 牟洪民 +1 位作者 袁伟 唐秀峰 《中国水产》 2018年第10期97-100,共4页
为了探索在重庆地区利用池塘内循环流水槽养殖加州鲈鱼的可行性,本研究在万州区甘宁镇进行了实地试验。试验初始投放鲈鱼苗共计3274kg,平均规格约为153g/尾。经过5个月的养殖,结果显示:1-2-1号流水槽合计产量为2807kg,1-2-2号流水槽合... 为了探索在重庆地区利用池塘内循环流水槽养殖加州鲈鱼的可行性,本研究在万州区甘宁镇进行了实地试验。试验初始投放鲈鱼苗共计3274kg,平均规格约为153g/尾。经过5个月的养殖,结果显示:1-2-1号流水槽合计产量为2807kg,1-2-2号流水槽合计产量为3128kg。鲈鱼净利润3.64万元,整池综合净利润4.24万元。一、试验条件(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州鲈鱼 内循环 平均规格 循环流
下载PDF
不同规格胭脂鱼的营养成分分析和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4
8
作者 黄小兰 郑容 +5 位作者 杨家贵 王圣开 何旭峰 周祥德 张椿翊 唐秀锋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2-78,共7页
目的 比较分析不同规格胭脂鱼的营养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以大、中、小3种规格的胭脂鱼为研究对象,采用国家标准方法、高效液相色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等测定了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重金属含量和兽药残留量,并利用不同的评... 目的 比较分析不同规格胭脂鱼的营养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以大、中、小3种规格的胭脂鱼为研究对象,采用国家标准方法、高效液相色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等测定了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重金属含量和兽药残留量,并利用不同的评价体系比较分析了氨基酸营养和重金属污染情况。结果 胭脂鱼中粗脂肪的含量随重量增大变化显著(P<0.05)(除去最小体重),水分、粗蛋白和粗灰分的变化不明显。不同规格胭脂鱼中均检出17种氨基酸,总量分别为20.70、17.90、20.18 g/100 g,其中谷氨酸平均含量(2.88 g/100 g)最高,其次是天冬氨酸,为1.95 g/100 g,是鲜味氨基酸的主要组成部分,胭脂鱼中富含7种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的为赖氨酸,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百分比为64.01%~65.45%,均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FAO/WHO)推荐的理想蛋白模式;根据氨基酸评分和化学评分结果可知,胭脂鱼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甲硫氨酸+胱氨酸;3种规格胭脂鱼的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101.99、90.16和98.51。胭脂鱼中Pb、Cd、Cr、无机As和甲基Hg等5种重金属均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且未检出氯霉素、硝基呋喃等兽药残留。结论 本研究表明胭脂鱼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氨基酸组成理想、食用安全的高价值鱼类;小规格的胭脂鱼粗蛋白、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指数最高,营养价值相对更高,最具食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胭脂鱼 规格 营养分析 安全性评价 氨基酸 重金属
下载PDF
绿色高效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杨家贵 牟洪民 《科学养鱼》 2023年第12期30-31,共2页
为落实大力实施藏粮于技战略,围绕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求,以长江“十年禁渔”为契机,开展名特优鱼稻渔综合种养共作+草鱼稻渔综合种养轮作技术研究,实现稻渔共生共养、一田双收,优化稻田生态环境,在实现农药、... 为落实大力实施藏粮于技战略,围绕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求,以长江“十年禁渔”为契机,开展名特优鱼稻渔综合种养共作+草鱼稻渔综合种养轮作技术研究,实现稻渔共生共养、一田双收,优化稻田生态环境,在实现农药、化肥“双减”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稻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粮食安全 生态优先 藏粮于技 稻渔综合种养 大力实施 绿色高效 名特优
下载PDF
重庆万州大鲵产业发展探讨 被引量:4
10
作者 袁锡立 《甘肃农业科技》 2015年第8期70-71,共2页
针对万州区大鲵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依靠科技创新,加强产业联合,实施品牌战略,促进万州区大鲵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万州 大鲵 产业 现状 对策
下载PDF
岩原鲤池塘育种技术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跃 唐秀锋 +1 位作者 杨家贵 余志龙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0-41,共2页
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T.chang)]隶属于鲤亚科,原鲤属,是长江上游名贵经济鱼类,仅分布于长江三峡以上干、支流,其分布区狭窄.岩原鲤以前只作为天然渔获物,未能进行人工养殖,因此,种群数量越来越小,近几年才开始进行人工养殖试验.重... 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T.chang)]隶属于鲤亚科,原鲤属,是长江上游名贵经济鱼类,仅分布于长江三峡以上干、支流,其分布区狭窄.岩原鲤以前只作为天然渔获物,未能进行人工养殖,因此,种群数量越来越小,近几年才开始进行人工养殖试验.重庆市万州区水产研究所于2002年5月10日~7月2日进行了岩原鲤鱼种的池塘培育,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原鲤 池塘 育种 鱼苗
下载PDF
鲈鲤驯养繁殖技术试验 被引量:3
12
作者 牟洪民 张波 +3 位作者 刘本祥 颜忠 王跃 杨家贵 《基层农技推广》 2018年第10期49-51,共3页
鲈鲤是长江上游的大型经济鱼类,在多个省市已成为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为了减缓及消除重庆至贵阳线扩能改造改建铁路工程白沙沱长江大桥建设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特有鱼类鲈鲤等水生生物资源及其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增加保护区珍... 鲈鲤是长江上游的大型经济鱼类,在多个省市已成为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为了减缓及消除重庆至贵阳线扩能改造改建铁路工程白沙沱长江大桥建设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特有鱼类鲈鲤等水生生物资源及其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增加保护区珍稀、濒危鱼类数量,重庆市万州区水产研究所开展了鲈鲤的驯养、繁育技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鲈鲤的驯养存活率达88%,驯养结果较好;第一次性成熟的鲈鲤经过人工催产,产卵率、受精率、孵化率分别为50%、63%、51%。文章探讨了野生鲈鲤驯化、养殖中日常管理及人工催产等方面的技术,以供参考,为今后鲈鲤规模化繁育、实施增殖放流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鲈鲤 驯养 繁殖 催产
原文传递
匙吻鲟工厂化繁殖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颜忠 刘本祥 +5 位作者 杨家贵 邬永忠 唐秀锋 谭国良 倪琦 吴凡 《科学养鱼》 2017年第5期8-9,共2页
在传统繁殖模式下,匙吻鲟催产时间晚,繁殖效果不稳定,不能满足市场对匙吻鲟苗种的需求。我所在进行“匙吻鲟工厂化繁殖与培育”项目实施中,将现代渔业设施与成熟的人工繁殖技术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催产率达到100%、产卵率10... 在传统繁殖模式下,匙吻鲟催产时间晚,繁殖效果不稳定,不能满足市场对匙吻鲟苗种的需求。我所在进行“匙吻鲟工厂化繁殖与培育”项目实施中,将现代渔业设施与成熟的人工繁殖技术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催产率达到100%、产卵率100%、受精率91.3%、孵化率9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繁殖技术 繁殖模式 匙吻鲟 工厂化 催产时间 繁殖效果 项目实施 渔业设施
下载PDF
不同饵料对大鲵血清生化、免疫酶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范洪琼 周亚 +2 位作者 薛小腧 颜忠 龙俊霖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1-74,共4页
文章研究了不同饵料(冰鲜杂鱼、活鱼饵)对大鲵血清生化指标、免疫酶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冰鲜组大鲵血清甘油三脂(TG)和谷草转氨酶(ALT)均显著高于活鱼组(P<0.05),血清总蛋白(TP)显著低于活鱼组;冰鲜组肝脏超氧化歧化酶(SOD... 文章研究了不同饵料(冰鲜杂鱼、活鱼饵)对大鲵血清生化指标、免疫酶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冰鲜组大鲵血清甘油三脂(TG)和谷草转氨酶(ALT)均显著高于活鱼组(P<0.05),血清总蛋白(TP)显著低于活鱼组;冰鲜组肝脏超氧化歧化酶(SOD)显著高于活鱼组(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ALP)低于活鱼组,血清酸性磷酸酶(ACP)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冰鲜组大鲵肠道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和肠道脂肪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活鱼组(P<0.05),两组大鲵肠道淀粉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冰鲜杂鱼会影响大鲵的肝脏代谢,从而间接影响大鲵的免疫力,但冰鲜杂鱼投喂大鲵消化酶活性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鲵 冰鲜杂鱼 血清生化 免疫酶 消化酶
下载PDF
浅析长江上游名特土著鱼的开发与保护 被引量:2
15
作者 薛治泉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6-77,共2页
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六、七十种,名贵的特有土著鱼类(以下简称:名特鱼)约三、四十种,它们既是珍稀物种,也是中华民族共有的宝贵资源,如何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是我们目前面临的又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土著鱼类 长江上游 开发与保护 珍稀物种 中华民族 有效保护 开发利用
下载PDF
水温对岩原鲤受精卵孵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蒋明 谭国良 +3 位作者 颜忠 唐秀峰 薛治泉 邬永忠 《重庆水产》 2005年第2期19-20,37,共3页
观察了不同水温条件下岩原鲤受精卵的孵化过程,探索研究了水温对孵化时间、孵化率、畸形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孵化水温与孵化时间成反比;孵化水温明显影响孵化率、畸形率;22~24℃为岩原鲤孵化的最适温区。
关键词 水温 岩原鲤 受精卵 孵化 人工繁殖
下载PDF
匙吻鲟人工繁殖技术 被引量:2
17
作者 余志龙 《重庆水产》 2007年第2期22-23,共2页
匙吻鲟在内塘培育8—9年后可达到性成熟。在水温16—20℃时,用HCG、LRH—A催产,产卵率100%,受精率达到88.30%,孵化率达到76%。
关键词 匙吻鲟 人工繁殖技术 温度 饲料 产卵率
下载PDF
匙吻鲟苗种培育技术总结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跃 《重庆水产》 2002年第2期35-36,共2页
匙吻鲟苗种培育分为仔鱼暂养鱼苗培育和鱼种培育三个阶段,根据稚鱼不同的生长发育情况,将其放养在不同的培育池中,放养密主亦做相应的高速,从而提高苗种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经过70天的培育鱼全长可达20-30cm,成活率在85%以上。
关键词 匙吻鲟 苗种培育技术 仔鱼暂养 鱼苗培育 鱼苗放养 鱼种培育 鱼种放养
下载PDF
重庆地区匙吻鲟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牟洪民 袁伟 +3 位作者 王飞 刘本祥 杨家贵 付秋民 《渔业致富指南》 2023年第2期43-46,共4页
匙吻鲟(Scaphirhynchus)属鲟形目、匙吻鲟科、匙吻鲟属,原分布于北美洲,体重可达40kg,是一种大型淡水经济鱼类,该鱼头部前方长而扁平的上颌约占体长的1/3。匙吻鲟肉质鲜美、胶原蛋白丰富,生长速度快,食性与鳙鱼相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
关键词 人工繁殖技术 匙吻鲟 淡水经济鱼类 生长速度 鲟形目 重庆地区 浮游动物 胶原蛋白
下载PDF
岩原鲤池塘育种技术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袁锡立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1期277-277,279,共2页
为给岩原鲤的商品鱼进行规模化成鱼养殖提供充足的优质鱼种,结合生产实践研究岩原鲤的池塘育种方法。采用不同的养殖密度(120万、150万尾/hm2)和不同的饲料配方(饲料蛋白含量分别为34.3%和38.5%)养殖相同规格的岩原鲤鱼种。结果表明:选... 为给岩原鲤的商品鱼进行规模化成鱼养殖提供充足的优质鱼种,结合生产实践研究岩原鲤的池塘育种方法。采用不同的养殖密度(120万、150万尾/hm2)和不同的饲料配方(饲料蛋白含量分别为34.3%和38.5%)养殖相同规格的岩原鲤鱼种。结果表明:选择3 cm的岩原鲤鱼种,投喂蛋白含量38.5%的饵料经过10个月的养殖全长可达13.5 cm,平均成活率达到91.25%,经济效益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原鲤 池塘 育种技术 养殖密度 饲料配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