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9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车闭环操纵性评价与优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
作者 郭孔辉 丁海涛 +1 位作者 宗长富 陈明岚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27-35,共9页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与驾驶员的特性密切相关,研究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应该把车辆放在人-车闭环系统中进行分析。以作者及其带领的课题组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系统介绍了国内外在人-车闭环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驾驶模拟器、驾驶员模型、人-车闭环...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与驾驶员的特性密切相关,研究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应该把车辆放在人-车闭环系统中进行分析。以作者及其带领的课题组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系统介绍了国内外在人-车闭环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驾驶模拟器、驾驶员模型、人-车闭环操纵性的评价体系以及利用人-车闭环评价体系对车辆参数进行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车闭环系统 操纵性 驾驶模拟器 驾驶员模型 评价 优化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我国高速加工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8
2
作者 梁彦学 高锋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6-21,共6页
高速加工是以较快生产节拍进行加工 ,提高切削和进刀速度是高速加工技术的重要环节。高速加工技术的发展涉及到零件毛坯、刀具、机床、自动控制与检测等多种技术的综合优化 ,需要变革传统的机加工工艺路线。我国引进的轿车零部件数控自... 高速加工是以较快生产节拍进行加工 ,提高切削和进刀速度是高速加工技术的重要环节。高速加工技术的发展涉及到零件毛坯、刀具、机床、自动控制与检测等多种技术的综合优化 ,需要变革传统的机加工工艺路线。我国引进的轿车零部件数控自动生产线上已广泛应用高速加工技术 ,其主要目的是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 ,尽量缩短零件的机加工工艺路线 ,加快生产节拍 (轿车发动机生产节拍已缩短为 30秒 ) ,满足轿车高质量、高速率、低成本、大批量、社会化生产的技术要求。高速加工技术必将带动零件毛坯制造、刀具 (工具 )、数控机床、自动控制、在线检测、材料等技术的发展与进步。随着我国制造业加快融入全球化生产制造体系 ,预计高速加工技术将在信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加工技术 轿车自动生产线 高速切削 发展趋势
下载PDF
轿车车身静态刚度计算及静态竖直弯曲刚度优化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陈鑫 于雪 林松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5-18,共4页
采用UG软件建立了某国产轿车白车身静态分析有限元模型,计算并验证了其主要工况下的静态扭转特性,并进行了轿车车身静态弯曲挠度关于板单元厚度的灵敏度计算分析。针对分析结果进行了具体加强刚度的优化设计。
关键词 有限单元法 轿车车身 静态刚度 静态竖直弯曲刚度 灵敏度 静态扭转 弯曲挠度
下载PDF
汽车空调风道改进及对乘员热舒适性影响分析 被引量:27
4
作者 谷正气 申红丽 +1 位作者 杨振东 尹郁琦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1-96,104,共7页
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对汽车空调风道中的气流进行数值仿真,其结果与试验对比误差较小,并得出驾驶员侧出风口风量所占比例较小,从而致使驾驶员热舒适性较差。为改善这一现象,利用响应表面法,以空调风道中所加导流片的3个结构... 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对汽车空调风道中的气流进行数值仿真,其结果与试验对比误差较小,并得出驾驶员侧出风口风量所占比例较小,从而致使驾驶员热舒适性较差。为改善这一现象,利用响应表面法,以空调风道中所加导流片的3个结构尺寸为设计变量,以驾驶员一侧的出风量比例和空调总出风量为优化目标对空调风道系统进行优化改进,并将改进后的空调系统应用于驾驶员热舒适性的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汽车空调使驾驶员一侧的空调出风量比例由原来的44.9%提高至51.3%,驾驶员的热舒适性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调风道 计算流体动力学 响应面模型 热舒适性
下载PDF
高压气液两相射流多级脉动破煤岩特性及致裂机理 被引量:24
5
作者 林柏泉 王瑞 乔时和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4-130,共7页
为了提高水射流破煤岩性能和卸压增透效果,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高压气液两相射流的冲击动压模型,推导出影响其破煤岩性能的关键参数体系。采用自主研发的高压气液两相射流破煤岩试验系统,研究了关键参数对气液两相射流的破煤岩特性的影... 为了提高水射流破煤岩性能和卸压增透效果,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高压气液两相射流的冲击动压模型,推导出影响其破煤岩性能的关键参数体系。采用自主研发的高压气液两相射流破煤岩试验系统,研究了关键参数对气液两相射流的破煤岩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与纯水射流相比,气液两相射流破煤岩压力阈值降低约50%,破碎深度增加25%,破碎坑直径是纯水射流的2倍,破煤岩效率提高80%以上。煤岩体破碎是气-液-固三相耦合作用的结果:气体的掺入改变射流的结构,产生局部脉动作用,强化了射流破岩能力;高压液相脉动冲击作用激发裂纹起裂,高压气相的多级溃灭作用促进裂纹扩展;气相多级溃灭与液相脉动冲击交替作用,最终使煤岩体裂隙贯通、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射流 气液两相 破煤岩 多级溃灭 脉动冲击
下载PDF
连杆裂解工艺 被引量:21
6
作者 于永仁 《汽车工艺与材料》 1998年第9期9-11,共3页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世界汽车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高质量低成本的制造技术成为争夺市场的重要手段。连杆裂解工艺以其显著的经济效益而备受汽车制造公司重视。1裂解工艺的经济性传统工艺采用分体工艺,用铣、锯、拉、磨等方法加工连...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世界汽车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高质量低成本的制造技术成为争夺市场的重要手段。连杆裂解工艺以其显著的经济效益而备受汽车制造公司重视。1裂解工艺的经济性传统工艺采用分体工艺,用铣、锯、拉、磨等方法加工连杆体和连杆盖的结合面,粗、半精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连杆 裂解 工艺流程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和卷积神经网络的轨道表面缺陷检测方法 被引量:21
7
作者 姚宗伟 杨宏飞 +3 位作者 胡际勇 黄秋萍 王震 毕秋实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1-107,共7页
为提高轨道表面缺陷查准率、召回率和检测效率,采用形态学滤波与概率霍夫变换算法剔除原始图像噪声,实现对轨道表面缺陷的快速准确识别;顺次应用阈值法和离散法得到轨道的真正边缘定位,解决Canny算子在提取轨道边缘时产生大量伪边缘的问... 为提高轨道表面缺陷查准率、召回率和检测效率,采用形态学滤波与概率霍夫变换算法剔除原始图像噪声,实现对轨道表面缺陷的快速准确识别;顺次应用阈值法和离散法得到轨道的真正边缘定位,解决Canny算子在提取轨道边缘时产生大量伪边缘的问题;构建能兼顾召回率和查准率的改进交叉熵损失函数,基于卷积神经网络进行特征提取,建立高效的轨道表面形态分类器。采用8523张实拍轨道图像进行试验,试验结果为:单次检测时间27 ms、查准率为96.42%、召回率为92.21%,综合表现优于MLC、Inception-v3和Cropimagecnn三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缺陷检测 机器视觉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特征提取
下载PDF
汽车凹坑型非光滑表面减阻特性的分析与优化 被引量:21
8
作者 金益锋 谷正气 +1 位作者 容江磊 贾新建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1-45,共5页
本文中研究了凹坑型非光滑车身表面的减阻特性。首先探讨了凹坑单元体矩形、菱形、等差等不同排列方式的减阻效果,选取了减阻效果较好的矩形排列方式;然后以单元体直径D、横向间距W和纵向间距L为设计变量,以气动阻力最小为目标,采用拉... 本文中研究了凹坑型非光滑车身表面的减阻特性。首先探讨了凹坑单元体矩形、菱形、等差等不同排列方式的减阻效果,选取了减阻效果较好的矩形排列方式;然后以单元体直径D、横向间距W和纵向间距L为设计变量,以气动阻力最小为目标,采用拉丁方试验设计方法进行优化;接着利用CFD仿真得到各样本点的响应值,并据此建立Kriging近似模型;最后在验证了近似模型的可信度基础上,以近似模型进行全局优化。结果表明:凹坑单元体矩形排列最大可达7.62%的减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凹坑型非光滑表面 减阻 CFD仿真 KRIGING模型 优化
下载PDF
基于动力性和经济性的轿车换挡规律设计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黄英 石献磊 +2 位作者 徐世利 张付军 葛蕴珊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8-33,共6页
基于TU3.2电控发动机的稳态特性、变速器设计参数和富康轿车整车参数,设计了该车动力性换挡规律和经济性换挡规律,在转鼓试验台上进行了ECE15工况下的换挡规律优化试验,并对换挡规律台架优化试验方法进行了探讨。试验表明,经济性换挡规... 基于TU3.2电控发动机的稳态特性、变速器设计参数和富康轿车整车参数,设计了该车动力性换挡规律和经济性换挡规律,在转鼓试验台上进行了ECE15工况下的换挡规律优化试验,并对换挡规律台架优化试验方法进行了探讨。试验表明,经济性换挡规律使得车辆的燃油经济性得到改善;动力性换挡规律具有良好的动力性,换挡前后加速度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轿车 换挡规律 设计 经济性 动力性
下载PDF
轿车车身主断面设计方法 被引量:17
10
作者 卢金火 赵紫剑 梁国贵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13,共5页
论述了轿车车身主断面的设计流程,给出了典型的轿车车身主断面位置图。从断面基准定义、零件焊接面之间圆角半径确定、门洞法兰面相关参数确定、包边结构相关参数确定等方面,介绍了轿车车身主断面所表达的内容;并例举了前门、侧围上部... 论述了轿车车身主断面的设计流程,给出了典型的轿车车身主断面位置图。从断面基准定义、零件焊接面之间圆角半径确定、门洞法兰面相关参数确定、包边结构相关参数确定等方面,介绍了轿车车身主断面所表达的内容;并例举了前门、侧围上部、顶盖关系主断面,以及前门、后门、中支柱、后门铰链关系主断面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轿车 车身 主断面设计
下载PDF
自动化监测系统在深基坑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1
作者 孙元帝 孟凡明 +1 位作者 孙志铖 孙建 《工程技术研究》 2020年第5期59-60,共2页
深基坑工程是存在极大安全隐患的工程,为了有效控制深基坑的安全施工,需要加强对基坑的监测工作。深基坑监测对基坑工程的安全进行具有关键的指导作用。电子信息时代下新兴的自动化监测技术已经可以渐渐替代人工监测。文章通过数据分析... 深基坑工程是存在极大安全隐患的工程,为了有效控制深基坑的安全施工,需要加强对基坑的监测工作。深基坑监测对基坑工程的安全进行具有关键的指导作用。电子信息时代下新兴的自动化监测技术已经可以渐渐替代人工监测。文章通过数据分析和案例分析对自动化监测系统在深基坑监测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自动化监测 技术
下载PDF
汽车转向轻便性的计算机仿真模拟 被引量:7
12
作者 姚革 郭孔辉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1-16,共6页
对非独立悬架汽车的转向轻便性进行了计算机仿真模拟,其驾驶员模型采用“预瞄—跟随模型”。着重分析了转向系干摩擦,并分析了若干结构参数对转向轻便性的影响。通过对CA1091车的实车试验,验证了模拟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关键词 汽车 转向 模拟 计算机仿真 轻便性
下载PDF
基于数字孪生的装配车间实时监控系统开发 被引量:17
13
作者 段明皞 张南 +2 位作者 耿华 穆永雷 陈伟才 《制造业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0-112,共3页
基于数字孪生的发动机装配车间是一种未来装配车间运行的新模式。为实现发动机装配车间全要素、全过程、全业务数据监控,提出了数字孪生驱动的发动机装配车间数据监控方法。在物理层、数据层、虚拟层以及服务层组成的数字孪生体系结构下... 基于数字孪生的发动机装配车间是一种未来装配车间运行的新模式。为实现发动机装配车间全要素、全过程、全业务数据监控,提出了数字孪生驱动的发动机装配车间数据监控方法。在物理层、数据层、虚拟层以及服务层组成的数字孪生体系结构下,实现了物理车间与数字孪生车间同步运行。该系统已经实施在某发动机装配车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智能制造 数字孪生 监控系统
下载PDF
轻量化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 被引量:15
14
作者 潘占福 李悦 +1 位作者 付林 高志纯 《汽车工艺与材料》 2021年第5期1-8,共8页
轻量化技术在汽车制造中被广泛应用,轻量化材料及相关新技术的大量使用是汽车减重的重要途径。参考大众、奥迪等车型用材情况,分析了高强度及超高强度钢、铝合金、镁合金等轻质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等轻量化材料的种类、性能特点、制造... 轻量化技术在汽车制造中被广泛应用,轻量化材料及相关新技术的大量使用是汽车减重的重要途径。参考大众、奥迪等车型用材情况,分析了高强度及超高强度钢、铝合金、镁合金等轻质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等轻量化材料的种类、性能特点、制造工艺以及在汽车上的应用现状,从成本、效率及工艺等多个方面进行对比,并阐述了汽车轻量化未来发展趋势。旨在通过对轻量化材料及工艺的研究,为汽车选材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量化 高强钢 铝合金 镁合金 碳纤维复合材料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锂电池剩余电量估算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靳立强 孙志祥 +2 位作者 刘志茹 李建华 杨名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90-598,606,共10页
为提高动力锂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剩余电量的估算精度,以满足电池管理系统对电池监控的要求,提出一种适用于不同温度的动力锂电池SOC估计方法。首先通过分析对比从控制算法模型中选择了2阶等效电路模型,并依据多温度点实验结果进行电池参... 为提高动力锂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剩余电量的估算精度,以满足电池管理系统对电池监控的要求,提出一种适用于不同温度的动力锂电池SOC估计方法。首先通过分析对比从控制算法模型中选择了2阶等效电路模型,并依据多温度点实验结果进行电池参数拟合,建立基于温度的电池参数模型。接着根据改进的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建立SOC估算模型。最后按照DST和FUDS循环进行快速控制原型仿真,验证该算法对不同温度的鲁棒性。结果表明,所制定的SOC估计算法,既能抑制电流噪声的干扰,又能在初始SOC值有较大误差的情况下,使估算值迅速收敛于真实值,在整个估算过程中误差保持在0.04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锂电池 电池-温度模型 剩余电量 快速控制原型
下载PDF
冷却液温度对柴油机起动首循环燃烧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苏岩 刘忠长 +2 位作者 许允 王永军 杜宝程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02-207,共6页
冷却液温度是柴油机起动过程中影响失火与燃烧不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喷油首循环的燃烧对后续工作循环着火有较大影响。为了分析冷却液温度对柴油机起动首循环燃烧和排放的影响规律,利用基于循环控制的柴油机起动过程燃烧、排放测控系统,... 冷却液温度是柴油机起动过程中影响失火与燃烧不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喷油首循环的燃烧对后续工作循环着火有较大影响。为了分析冷却液温度对柴油机起动首循环燃烧和排放的影响规律,利用基于循环控制的柴油机起动过程燃烧、排放测控系统,在一台单缸直喷式柴油机上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冷却液温度对柴油机起动首循环燃烧的稳定性有较大影响。提高冷却液温度对于消除起动过程首循环燃烧状态的不稳定性具有较明显的作用。冷却液温度较低时,使着火滞后期增长,很容易导致失火或不完全燃烧现象,生成较高HC排放。试验也验证了所建立的测控系统为研究柴油机起动过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测试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动 首循环 燃烧 冷却液温度 柴油机
下载PDF
多路阀阀芯流固热耦合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胡林华 孔备 +1 位作者 张健 王伯天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7-92,共6页
针对多路阀高压大流量,流道结构复杂,节流温升大,造成阀芯易卡滞的问题,采用流固热耦合分析方法对阀芯进行了仿真研究。采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DINA分别建立了阀芯固体模型和阀芯区域流道的流体模型,设置了流固热耦合边界条件,流体计算... 针对多路阀高压大流量,流道结构复杂,节流温升大,造成阀芯易卡滞的问题,采用流固热耦合分析方法对阀芯进行了仿真研究。采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DINA分别建立了阀芯固体模型和阀芯区域流道的流体模型,设置了流固热耦合边界条件,流体计算应用了k-ε湍流模型。在仿真中设置进油压力30 MPa,进油流速0.5 m/s,阀芯初始温度20℃,进油温度分别设置为25,30,35,40℃。通过研究获得阀芯温度受影响区域在与油液接触处,远离油液的区域阀芯温度变化不大,阀芯上节流槽受油液温度影响最大,说明合理设计节流槽结构可降低温度效应对阀芯的影响,阀芯变形主要产生在回油区域,油液温度越高阀芯变形越大,阀芯卡死将产生于回油附近区域,同时随着油液温度的增加,阀芯变形加大,工作腔压力将上升,回油流速将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路阀 阀芯 ADINA 流固热耦合 仿真研究
下载PDF
ALFING激光裂解设备的应用 被引量:10
18
作者 刘文忠 《汽车工艺与材料》 2005年第11期11-13,共3页
采用激光裂解设备可减少维修成本,降低连杆裂解废品率,提高连杆加工精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介绍了激光裂解工艺的原理及特点,激光加工中应注意的事项,激光裂解设备的组成和加工过程,以及裂解常见质量缺陷和解决措施。
关键词 裂解 激光加工 设备 应用
下载PDF
铝合金缸体压铸工艺及品质改进 被引量:13
19
作者 石海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76-1280,共5页
介绍了铝合金压铸缸体的制造工艺流程、关键设备、相关工艺及品质控制,阐述了实时控制、真空压铸及局部增压等在铝合金缸体压铸的应用效果,对曾经出现的品质问题及工艺改进做了分析,并从主机厂SQE的角度,对重要特性的相关标准、检测手... 介绍了铝合金压铸缸体的制造工艺流程、关键设备、相关工艺及品质控制,阐述了实时控制、真空压铸及局部增压等在铝合金缸体压铸的应用效果,对曾经出现的品质问题及工艺改进做了分析,并从主机厂SQE的角度,对重要特性的相关标准、检测手段及工艺保证进行了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压铸缸体 品质改进
原文传递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与铝合金自冲铆接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0
作者 刘洋 庄蔚敏 解东旋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053-11063,共11页
为降低汽车尾气排放和提高能源的有效利用率,车身轻量化是汽车设计制造的发展趋势。近年来,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新轻型材料因具有低密度和较高的比强度及比刚度而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及航空航天制造业。纤维增强复... 为降低汽车尾气排放和提高能源的有效利用率,车身轻量化是汽车设计制造的发展趋势。近年来,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新轻型材料因具有低密度和较高的比强度及比刚度而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及航空航天制造业。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高比模量、优异的耐腐蚀性、热物理性能和疲劳性能,同时还具备阻尼减震和可设计性强等优势,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规模不断扩大。随着轻质材料在车身中的进一步应用,多材料混合车身结构对连接技术提出挑战。电阻点焊、激光焊接、传统铆接和粘接是车身常用的连接技术,随着全铝车身及混合材料车身结构的应用,自冲铆接、压印连接和搅拌摩擦焊等新型连接工艺得到推广和应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车身中常与铝合金进行连接,自冲铆作为一种新轻型板材连接技术,为复合材料和金属的连接提供了解决方案。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自冲铆过程中,铆接区域会遭受损伤,从而影响接头的外观和力学性能。因此,复合材料的损伤及其对接头性能的影响是车企关注的核心问题。目前,对复合材料自冲铆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碳纤维复合材料、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和铝合金的连接,所研究复合材料的基体分为环氧树脂和聚酰胺,增强纤维的结构分为短切型、编织型和单向带等。由于环氧树脂为一种热固性基体,环氧树脂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只能作为上板进行自冲铆接;而对于延展性较好的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可以作为上板或下板进行连接。接头的成形工艺影响复合材料的损伤程度,采用圆头铆钉、增大铆接速度及控制钉头高度高于上板表面均能减小复合材料在自冲铆过程中的损伤,进而使接头获得更优的力学性能。本文归纳了复合材料和铝合金自冲铆接的研究进展,从接头的成形质量、铆接损伤、力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自冲铆 铝合金 车身轻量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