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语图互仿的顺势与逆势——文学与图像关系新论 |
赵宪章
|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33
|
|
2
|
语图符号的实指和虚指——文学与图像关系新论 |
赵宪章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16
|
|
3
|
语图叙事的在场与不在场 |
赵宪章
|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15
|
|
4
|
“文学图像论”之可能与不可能 |
赵宪章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2 |
51
|
|
5
|
语图传播的可名与可悦——文学与图像关系新论 |
赵宪章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49
|
|
6
|
小说插图与图像叙事 |
赵宪章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45
|
|
7
|
给新文学史重新断代的理由——关于“民国文学”构想及其它的几点补充意见 |
丁帆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44
|
|
8
|
文学成像的起源与可能 |
赵宪章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41
|
|
9
|
新旧文学的分水岭——寻找被中国现代文学史遗忘和遮蔽了的七年(1912-1919) |
丁帆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40
|
|
10
|
诗歌的图像修辞及其符号表征 |
赵宪章
|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6
|
|
11
|
“民国文学风范”的再思考 |
丁帆
|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5
|
|
12
|
新媒体语境与“文学史的终结”——兼谈文学批评的现实困难 |
吴俊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1
|
|
13
|
动荡年代里知识分子的“文化休克”——从新文学史重构的视角重读《废都》 |
丁帆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1
|
|
14
|
文学书像论——语言艺术与书写艺术的图像关系 |
赵宪章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20
|
|
15
|
论中国当代文学应该“向外转” |
张光芒
|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0
|
|
16
|
关于萧红的评价问题 |
王彬彬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9
|
|
17
|
关于百年文学史入史标准的思考 |
丁帆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8
|
|
18
|
“华语语系文学”的生成、发展与批判——以史书美、王德威为中心 |
刘俊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8
|
|
19
|
重树“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现实主义大纛——重读《弗·恩格斯致玛格丽特·哈克奈斯》 |
丁帆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
2020 |
17
|
|
20
|
赵树理语言追求之得失 |
王彬彬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