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十年中国舞蹈史研究展望 被引量:3
1
作者 邓佑玲 仝妍 谢威 《民族艺术研究》 2023年第3期70-85,共16页
2011—2021年新时代十年间,中国舞蹈史学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语境下不断发展,无论是史学资料的挖掘,还是人才队伍的建设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区域舞蹈史、舞蹈图像史、乐舞史研究成果尤为突显。综合十年间的相关文献来看,中... 2011—2021年新时代十年间,中国舞蹈史学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语境下不断发展,无论是史学资料的挖掘,还是人才队伍的建设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区域舞蹈史、舞蹈图像史、乐舞史研究成果尤为突显。综合十年间的相关文献来看,中国舞蹈史的研究呈现出三点变化:第一,通史与断代史的研究在史料方面不断丰富;第二,专题史研究呈现出百花齐放之势;第三,舞史的研究方法既继承传统文献考据法,也引入了口述史等新方法。以《中国舞蹈通史》“马工程”为代表的中国舞蹈史成果进一步确立了马克思主义艺术史观在舞蹈史学研究中的指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十年 中国舞蹈史 中国学派 三大体系
下载PDF
“文化传承发展与当代文艺评论话语体系建构”笔谈
2
作者 韩进 黄静枫 +5 位作者 林玮 张延杰 陈明 杨赛 王建平 郑永为 《艺术管理(中英文)》 2024年第1期5-22,共18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当代文艺评论如何继承创新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优秀遗产?如何批判借鉴现代西方文艺理论成果?又如何在...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当代文艺评论如何继承创新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优秀遗产?如何批判借鉴现代西方文艺理论成果?又如何在“古今中西之争”中凸显中国文艺评论话语的主体性?本刊以“文化传承发展与当代文艺评论话语体系建构”为主题,特邀八位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富有启发的探讨,其理论视域和方法或偏重宏观阐述,或偏重艺术实践,或偏重地域经验等,以期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与评论话语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文艺理论 当代文艺评论 文艺批评理论 继承创新 话语体系建构 主体性 评论话语 引领力
原文传递
舞蹈形态分析方法的中国探索 被引量:6
3
作者 黄际影 高静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1年第5期144-152,共9页
舞蹈形态分析是舞蹈研究的核心方法,也是舞蹈学成为现代学科的标志之一。舞蹈形态分析方法的中国探索历经七十余载,主要包括舞蹈研究和舞蹈实践两大类型。吴晓邦的人体自然运动法是中国第一个舞蹈形态分析方法。以舞蹈研究为目的的舞蹈... 舞蹈形态分析是舞蹈研究的核心方法,也是舞蹈学成为现代学科的标志之一。舞蹈形态分析方法的中国探索历经七十余载,主要包括舞蹈研究和舞蹈实践两大类型。吴晓邦的人体自然运动法是中国第一个舞蹈形态分析方法。以舞蹈研究为目的的舞蹈形态分析方法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方兴未艾,相继形成了定位法舞谱、舞蹈生态学、动态切入法和舞蹈形态学等。基于舞蹈实践生成的形态分析方法主要有元素教学法和舞蹈语言学等。舞蹈形态分析方法的中国探索形成了“民族”“科学”“本体”“体系”四个传统,呈现出本土自生与外来引入共在的局面。当前,学科自信不足、延续性研究匮乏、学科推进乏力等问题,都提示我们需要重新关注舞蹈形态分析方法,推动舞蹈基础理论发展,使舞蹈学中国学派有更加坚实的学科方法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形态分析方法 舞蹈形态学 舞蹈研究 舞蹈实践
下载PDF
转化与创新:中国当代舞蹈创作路径与问题思考——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获奖舞蹈作品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延杰 《艺术评论》 2022年第9期27-33,共7页
本文以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获奖舞蹈作品《五星出东方》和《只此青绿》为主要评论对象,通过当代艺术语境,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指导,探讨当下舞蹈艺术创作的路径与存在的问题:第一,两部作品的动作语汇及身体表达已经突破业内... 本文以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获奖舞蹈作品《五星出东方》和《只此青绿》为主要评论对象,通过当代艺术语境,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指导,探讨当下舞蹈艺术创作的路径与存在的问题:第一,两部作品的动作语汇及身体表达已经突破业内学院派传统的舞种风格的限定;第二,舞蹈作品的叙事性与抒情性、意象性的平衡在这两部作品中得到充分展现;第三,两部作品以传统文化为题材,在富于当代性的转化与创新中都以凸显“人民性”而取得显著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华奖 《只此青绿》 《五星出东方》 当代艺术 人民性 跨文化
原文传递
共形·共话:当代大型主题歌舞的艺术话语与文化形象 被引量:5
5
作者 仝妍 黄际影 《艺术评论》 2021年第2期96-103,共8页
进入新世纪后,以宏大叙事、语言杂糅为核心特征的大型主题歌舞,通过音乐、舞蹈、文学等艺术元素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以更有力、更丰富、跨门类的综合艺术表现形式,完成更为复杂的审美范式与文化形象的塑造。在世界范围内,大型主题歌舞... 进入新世纪后,以宏大叙事、语言杂糅为核心特征的大型主题歌舞,通过音乐、舞蹈、文学等艺术元素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以更有力、更丰富、跨门类的综合艺术表现形式,完成更为复杂的审美范式与文化形象的塑造。在世界范围内,大型主题歌舞以形式审美为话语形态,强调身体经验的同构与差异,超越了语言逻辑的隔阂,更易唤起不同文化背景观众的共情,使其成为跨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其审美情趣及艺术形象一方面呈现出艺术语言自身的跨界融合、杂糅等现象,另一方面也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形象,成为舞台表演形式"中国气派"的典型代表。借助比较研究的方法,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与理解大型主题歌舞这一艺术样式的审美特征、类型划分、文化认同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歌舞 宏大叙事 现实主义 类型范式 文化景观
原文传递
从“学习的理论”到“学习的革命”——再论舞蹈学习的练习曲线和高原现象
6
作者 平心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20-27,41,共9页
一、学习的概念和意义:从“学习的理论”到“学习的革命” 学习是个体在现实生活中获得行为经验的过程,是个体适应环境和改变环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的心理和行为将发生一定的改变或提高。因此,学习是人生的重要课题,是教育的重... 一、学习的概念和意义:从“学习的理论”到“学习的革命” 学习是个体在现实生活中获得行为经验的过程,是个体适应环境和改变环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的心理和行为将发生一定的改变或提高。因此,学习是人生的重要课题,是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技能 学习的革命 练习曲线 舞蹈学习 高原现象 动力定型 操作性条件反射 练习效果 心理学 学习速度
原文传递
舞蹈美育与素质教育——兼谈舞蹈教育的本体价值 被引量:51
7
作者 平心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80-89,共10页
20世纪的结束和21世纪的来临,不单是一个百年纪元的终结和一个千秋纪元的开始,它还标志着更多的东西……首先,知识经济已初露端倪,人类社会将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和时代;同时,科教兴国、信息革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终生教育、艺... 20世纪的结束和21世纪的来临,不单是一个百年纪元的终结和一个千秋纪元的开始,它还标志着更多的东西……首先,知识经济已初露端倪,人类社会将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和时代;同时,科教兴国、信息革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终生教育、艺术教育和美育已经成了这个时代的强音……。 在这跨世纪的门槛上,舞蹈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一方面,舞蹈教育作为人类最古老和最悠久的艺术形式,她必将在这个新的时代和新的世纪焕发青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教育 美育与素质教育 创造力 校园舞蹈 舞蹈美育 舞蹈感觉 心理训练 自我意象 心理素质 智力测验
原文传递
乡村美育与非遗舞蹈:艺术乡建的“校园美育”路径 被引量:21
8
作者 黄际影 杜鹏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3-113,共11页
教育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阵地,艺术乡建往往借助本土文化资源,形成当前乡村文化创新的新力量。而在广大农村,艺术乡建的内生力量已然存在——乡村学校美育。近年来乡村学校亦开展非遗舞蹈进校园活动。文章基于舞蹈生态学理论,通过... 教育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阵地,艺术乡建往往借助本土文化资源,形成当前乡村文化创新的新力量。而在广大农村,艺术乡建的内生力量已然存在——乡村学校美育。近年来乡村学校亦开展非遗舞蹈进校园活动。文章基于舞蹈生态学理论,通过分析课间操、社团活动、校本课程三类非遗舞蹈进入乡村美育的案例,探讨乡村美育与非遗舞蹈生态位与生态幅的相互影响,从而探索表演性非遗的校园美育助力艺术乡建、提振乡村文明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美育 非遗舞蹈 艺术乡建 生态幅 生态位
原文传递
试析中国传统舞蹈的审美特征 被引量:15
9
作者 仝妍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0-33,共4页
从美学角度,中国传统舞蹈的审美价值体现出与中国古典美学紧密相关的个性;从价值学角度,中国传统舞蹈的审美活动又具备所有价值活动的共性。因此,中国传统舞蹈的审美不仅带有古典美学思想的烙印,更是不断变化的社会整体价值活动直接作... 从美学角度,中国传统舞蹈的审美价值体现出与中国古典美学紧密相关的个性;从价值学角度,中国传统舞蹈的审美活动又具备所有价值活动的共性。因此,中国传统舞蹈的审美不仅带有古典美学思想的烙印,更是不断变化的社会整体价值活动直接作用的结果。从总体上说,中国传统舞蹈的审美主要表现为以下三大特征:圜(圆)道之势、气韵生动、立象尽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舞蹈 审美特征 圜(圆)道之势 气韵生动 立象尽意
原文传递
关于我国当代舞蹈发展的“现代性”思考 被引量:14
10
作者 仝妍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5-108,共4页
现代性因素的介入,促使甚至直接导致中国当代舞蹈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因此,现代性是当代舞蹈发展最值得关注的研究对象,而如何理解中国舞蹈体现的现代性追求,却又是一个亟需厘清的难题。
关键词 舞蹈艺术 艺术作品 当代舞蹈 现代性 艺术创作 审美文化
下载PDF
中国古典舞的审美构形:“重建”与“复现” 被引量:12
11
作者 田湉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2-39,共8页
中国古典舞的当代形态是通过"构形"完成的。因为舞蹈不是文字和理论,那种鲜活的古代舞蹈早已无法看到,古典舞建构者们凭借着对传统的认知和解读,依托对多元源头的体认,重塑中国古典舞之形。文章提出"重建"和"... 中国古典舞的当代形态是通过"构形"完成的。因为舞蹈不是文字和理论,那种鲜活的古代舞蹈早已无法看到,古典舞建构者们凭借着对传统的认知和解读,依托对多元源头的体认,重塑中国古典舞之形。文章提出"重建"和"复现"两个概念,辨析"重建""复现"在中国古典舞创造表象过程中的不同内涵,旨在为中国古典舞概念的厘清及自身形态的梳理打开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本 真相 源头 重建 复现 “新解释” 认知
原文传递
2021舞蹈:跨界“破圈”中的身体舞动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延杰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2年第2期38-50,共13页
文章回顾了2021年舞蹈艺术发展特点,即宏大题材舞剧的小人物视角、舞蹈创作中多艺术门类的跨界融合、引人注目的区域舞蹈发展以及“国风”舞蹈综艺的“破圈”现象;梳理了2021年引发舞蹈界争议的话题,包括现实题材创作、中国当代舞的界... 文章回顾了2021年舞蹈艺术发展特点,即宏大题材舞剧的小人物视角、舞蹈创作中多艺术门类的跨界融合、引人注目的区域舞蹈发展以及“国风”舞蹈综艺的“破圈”现象;梳理了2021年引发舞蹈界争议的话题,包括现实题材创作、中国当代舞的界定以及基于舞种风格的评价标准;分析了这些争议背后的原因并提出反思和建议。此外,文章认为2021年舞蹈评论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在评论对象方面还有局限性;第二,在评论方法上缺乏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第三,对国际舞蹈动态缺乏关注和了解,并围绕这三个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和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舞蹈 舞蹈创作 现实题材 当代舞 2021舞蹈 舞蹈评论
下载PDF
陶身体剧场的当代舞蹈艺术特质和文化内涵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延杰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0年第2期65-74,共10页
文章将陶身体剧场放置在更广阔的文化史背景下,通过比较中西方当代舞蹈艺术发展轨迹上的共通与差异,解析陶身体剧场凭借怎样的特性在国际舞台上备受关注,进而通过分析陶身体剧场作品,将探讨扩展至中国当代舞蹈艺术如何与国际艺术界进行... 文章将陶身体剧场放置在更广阔的文化史背景下,通过比较中西方当代舞蹈艺术发展轨迹上的共通与差异,解析陶身体剧场凭借怎样的特性在国际舞台上备受关注,进而通过分析陶身体剧场作品,将探讨扩展至中国当代舞蹈艺术如何与国际艺术界进行真正的对话与交流。文章认为陶身体剧场的作品创作,打破了之前只有艺术家才可以对作品做出意义表达和解读的垄断地位,将解读和感受作品的权力分享给观众,颠覆了以往艺术家和观众的等级秩序,使观众回归自身的主体性。这正是当代艺术作品的核心价值所在,即通过作品使艺术家和观众平等地共同享有个人主体性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身体剧场 当代艺术 当代舞蹈 个人主体性 舞蹈评论
下载PDF
2022舞蹈:创新转化,蓄势待发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延杰 任文惠 《中国文艺评论》 2023年第3期64-77,I0004,共15页
2022年的中国舞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艺术创作、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舞蹈批评方面都出现新的热点、争议和探讨。本文在回顾这一年舞蹈作品演出的基础上,梳理了舞蹈界在新媒体传播以及跨界融合背景下关于舞蹈艺术... 2022年的中国舞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艺术创作、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舞蹈批评方面都出现新的热点、争议和探讨。本文在回顾这一年舞蹈作品演出的基础上,梳理了舞蹈界在新媒体传播以及跨界融合背景下关于舞蹈艺术本体发展和当代性的探讨;提出新版学科专业目录下舞蹈艺术面临的机遇和调整;回顾了舞蹈界在本土与国际的视角下对中国式现代化舞蹈道路的探索,以及在舞蹈评论方面中国传统艺术批评精神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2舞蹈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新媒体 跨界 学科建设 舞蹈评论
下载PDF
舞蹈美育研究回顾及反思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延杰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92-100,共9页
2015年9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意见》中强调,“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 2015年9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意见》中强调,“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意见》提出了学校美育工作的总体目标:“2015年起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到2018年,取得突破性进展,美育资源配置逐步优化,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开齐开足美育课程。到2020年,初步形成大中小幼美育相互衔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互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学校美育和社会家庭美育相互联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美育 家庭美育 心灵教育 普及教育 《意见》 课堂教学 国务院办公厅 审美素养
原文传递
从现代美育思想看当代舞蹈美育的本质 被引量:8
16
作者 仝妍 《美育学刊》 2013年第5期34-37,共4页
当代中国舞蹈教育是以职业化为起点的,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素质教育、美育等方面的教育改革的推进,舞蹈美育逐渐在愈加广泛的范围内面向社会、面向大众,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随着文化事业... 当代中国舞蹈教育是以职业化为起点的,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素质教育、美育等方面的教育改革的推进,舞蹈美育逐渐在愈加广泛的范围内面向社会、面向大众,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随着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的时代要求,舞蹈美育的进一步健康发展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在理论中思考。中西方现代美育思想从不同方面为当代舞蹈美育观念提供了理论依据、文化内涵和价值追求,是我们实现美育观念转变与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美育思想 舞蹈美育 身心和谐 时代文化 情感本质
下载PDF
建构“传统”:中国古典舞的历史之维 被引量:8
17
作者 田湉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16,共7页
本文以孙颖的"汉唐舞"、高金荣的"敦煌舞"以及台湾刘凤学的"唐乐舞重建"三者为研究对象,归纳历史维度下中国古典舞的建构与发展,体现了中国古典舞从史料典籍、文献图像中吸收营养建构自身的思路。这是中... 本文以孙颖的"汉唐舞"、高金荣的"敦煌舞"以及台湾刘凤学的"唐乐舞重建"三者为研究对象,归纳历史维度下中国古典舞的建构与发展,体现了中国古典舞从史料典籍、文献图像中吸收营养建构自身的思路。这是中国古典舞在当下除"戏曲维度"之外,延续"传统"、建构"传统"的另一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舞 历史 考据 图像 文献
原文传递
当代中国古典舞的“语言”和“言语” 被引量:7
18
作者 田湉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49,共7页
笔者借索绪尔语言学中"语言"和"言语"的理论①,对中国古典舞展开论述,通过对当下五种古典舞言语模式及其语言形态的分析,试图描画出当代中国古典舞的整体面貌,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 索绪尔 语言学 中国古典舞
原文传递
关于中国当代舞蹈“现代性”的思考——以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为例 被引量:7
19
作者 仝妍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10,共4页
当下的中国正处于全球化语境下的社会转型期。日常生活审美化、全球化、消费主义文化也部分地构成中国当代的社会基础,参与中国文化"现代性"、"新传统"的构建。当代舞蹈的现代性,除却艺术创新层面的传承与创性,更... 当下的中国正处于全球化语境下的社会转型期。日常生活审美化、全球化、消费主义文化也部分地构成中国当代的社会基础,参与中国文化"现代性"、"新传统"的构建。当代舞蹈的现代性,除却艺术创新层面的传承与创性,更是要以一种独立的、开放的、包容的又充满反省的心态去面对当下,使舞蹈艺术得以真正成为一种社会的力量,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从"现代性"的视角研究中国当代舞蹈,在于引导我们以更加切近现实的方式介入舞蹈发展的现代性进程,自觉地省察、批评当代舞蹈发展的现实,并使舞蹈学研究更加自觉地关注舞蹈艺术创作的活动和文化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 当代舞蹈 现代性 对话
原文传递
民国时期(1912-1949)舞蹈发展的历史意义 被引量:7
20
作者 仝妍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6-62,共7页
民国时期(1912-1949)是中国艺术在新旧文化的碰撞中迸发出火花的特殊时期。在20世纪中国历史进程中这一具有特别意义的时段内,它既衔接了近、现、当代中国舞蹈的发展,同时又是西方舞蹈文化、进步舞蹈文化与传统舞蹈文化相互交织发展的... 民国时期(1912-1949)是中国艺术在新旧文化的碰撞中迸发出火花的特殊时期。在20世纪中国历史进程中这一具有特别意义的时段内,它既衔接了近、现、当代中国舞蹈的发展,同时又是西方舞蹈文化、进步舞蹈文化与传统舞蹈文化相互交织发展的重要时期。通过对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舞蹈活动进行研究,旨在探寻民国时期舞蹈艺术的自身发展规律在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相互碰撞下,所呈现出的时代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舞蹈发展 历史意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