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蜀中先賢祠學會章程
1
作者
鍾永新(整理)
《蜀学》
2020年第1期-,共3页
清末文獻《蜀中先賢祠學會章程》鉛印本現存中國國家圖書館古籍館,爲當時川籍京官人士在北京儲庫營胡同四川會館設立蜀學會及蜀學堂的資料之一。章程明確提出"擬設學堂",并詳細介紹辦會宗旨及活動情况,提倡以"開風氣、...
清末文獻《蜀中先賢祠學會章程》鉛印本現存中國國家圖書館古籍館,爲當時川籍京官人士在北京儲庫營胡同四川會館設立蜀學會及蜀學堂的資料之一。章程明確提出"擬設學堂",并詳細介紹辦會宗旨及活動情况,提倡以"開風氣、正人心"六字爲宗旨,内容條目豐富全面,分爲立會大意和辦理事宜兩類,可佐證北京蜀學堂的歷史演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中先賢祠
北京蜀學會
北京蜀學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憂國與議學:宋育仁詩注中的張之洞
2
作者
鍾永新
《蜀学》
2016年第1期191-198,共8页
一張之洞、宋育仁交往新材料的發現近代中國歷史上的晚清重臣張之洞對四川文化教育影響深遠,其在成都創辦的尊經書院,培養出大量精英人才,門人之一的宋育仁秉承他的事功作為,辦學辦報辦實業,可謂'四川張之洞'。有關兩人的交往...
一張之洞、宋育仁交往新材料的發現近代中國歷史上的晚清重臣張之洞對四川文化教育影響深遠,其在成都創辦的尊經書院,培養出大量精英人才,門人之一的宋育仁秉承他的事功作為,辦學辦報辦實業,可謂'四川張之洞'。有關兩人的交往材料見載甚少,臺灣學者王爾敏所撰《宋育仁及旅英探索新知及其富國建策》提及未見《張文襄公全集》收録張宋書函,僅見戊戌變法之年(1898)八月,張之洞在門人楊銳被抓後十分震驚,迅速發電報給正在四川辦《蜀學報》的宋育仁叮囑'立言選報,務須斟酌'。另有王森然《近代二十家評傳》評析廖平時,記載廖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張之
門人
功作
仁同
廖平
文襄
精英人才
群疑
王爾
爲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楊世文:中國經學傳統視域下的廖平
3
作者
鍾永新
《蜀学》
2019年第1期343-356,共14页
經學大師廖平,如同學術巨擘屹立于中國文化史册,成爲近代蜀學集大成的代表人物,通過巴蜀文化研究學者楊世文先生對廖平治學之道的研究介紹,歸納總結廖平"經學六變"的三個核心問題"今古學、小大學、天人學",究其核心...
經學大師廖平,如同學術巨擘屹立于中國文化史册,成爲近代蜀學集大成的代表人物,通過巴蜀文化研究學者楊世文先生對廖平治學之道的研究介紹,歸納總結廖平"經學六變"的三個核心問題"今古學、小大學、天人學",究其核心,廖平經學主要圍繞"尊經、尊孔,做孔經的守護者,爲儒學辯護"主旨展開,是廖平一生的追求。通過《廖平全集》的全面系統整理,有助於將廖平與近代蜀學研究推上一個新的臺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國經學傳統
廖平經學
廖平全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蜀學史料:《蜀學會報初開述義》
4
作者
鍾永新
《蜀学》
2016年第1期249-250,共2页
整理者說明:此資料出自光緒二十四年(1898)出版的《蜀學報》第1期,《蜀學報》是四川維新派所創蜀學會的學術刊物,蜀學會宗旨'以通經致用為主,以扶聖教而濟時艱'。《蜀學報》意在昌明蜀學,開通鄰省,亦載學會講義、會員心得以資交...
整理者說明:此資料出自光緒二十四年(1898)出版的《蜀學報》第1期,《蜀學報》是四川維新派所創蜀學會的學術刊物,蜀學會宗旨'以通經致用為主,以扶聖教而濟時艱'。《蜀學報》意在昌明蜀學,開通鄰省,亦載學會講義、會員心得以資交流,館設尊經書院,每期約二十五頁。宋育仁總理,楊道南協理,吳之英主筆,廖平任總纂。載有論旨、奏摺、論撰、近事、報譯等欄,並分纂官、士、農、工、商五門。吳之英在本文指出,各門各類皆需有學,因蜀學衰微,故開辦此報,有積久欲發之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奏摺
整理者
廖平
以通
道南
附録
朝市
萬民
句踐
蜀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李樹民:中華傳統文化視域下的趙熙及其文化成就
5
作者
鍾永新
《蜀学》
2019年第2期308-316,共9页
榮縣大儒趙熙在中華傳統文化領域造詣深厚,以"詩、詞、書、畫、戲"五絶知名,是中國近代文學史上"同光體"詩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同時積極興辦教育,培養諸多文化精英。本文通過趙熙研究學者李樹民教授的訪談,可以認識...
榮縣大儒趙熙在中華傳統文化領域造詣深厚,以"詩、詞、書、畫、戲"五絶知名,是中國近代文學史上"同光體"詩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同時積極興辦教育,培養諸多文化精英。本文通過趙熙研究學者李樹民教授的訪談,可以認識趙熙成爲一代名家的特殊時代和地理背景,也有助趙熙文學研究的深入探索與學習弘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趙熙
榮縣大儒
詩書之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蜀學史料:《內閣侍讀楊銳等呈》
6
作者
鍾永新
《蜀学》
2016年第1期239-240,共2页
整理者說明:本資料自臺北文海出版社出版的《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1974-1982)第三十二輯(317)《戊戌變法檔案史料·籌設文武學堂及遊學章程》,為呈辦蜀學堂的奏摺,由當時在京四川京官多人共同發起成立,包括楊銳、駱成驤、高枏、...
整理者說明:本資料自臺北文海出版社出版的《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1974-1982)第三十二輯(317)《戊戌變法檔案史料·籌設文武學堂及遊學章程》,為呈辦蜀學堂的奏摺,由當時在京四川京官多人共同發起成立,包括楊銳、駱成驤、高枏、王乃征、李稷勳、傅增湘、喬樹枏、曾鑒、汪世傑、郭燦、王荃善、高樹、聶興圻、蔡鎮藩等。辦學地址位於京師四川同鄉公所觀善堂舊址,辦學宗旨目的在於兼習中西學業,使之學業有成,最後提到創設經費得到李征庸巨資資助,故懇請皇上對李征庸'特予恩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址位
奏摺
傅增湘
李稷
王乃
國史
檔案
本資
整理者
京師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蜀學史料:《蜀學編》序與舊例
7
作者
鍾永新
《蜀学》
2016年第1期241-243,共3页
整理者說明:《蜀學編》類似蜀學學案,光緒十四年(1888)成都尊經書院本着'紹先哲,起蜀學'宗旨,經成都方守道初輯,寧河高賡恩覆輯,邛州伍肇齡同訂,由成都尊經書局印行,匯録了自西漢張寬至清代範泰衡等蜀中儒者114人,'這是歷...
整理者說明:《蜀學編》類似蜀學學案,光緒十四年(1888)成都尊經書院本着'紹先哲,起蜀學'宗旨,經成都方守道初輯,寧河高賡恩覆輯,邛州伍肇齡同訂,由成都尊經書局印行,匯録了自西漢張寬至清代範泰衡等蜀中儒者114人,'這是歷史上首部對傳統蜀學的發展演變進行系統梳理的著作'(胡昭曦語)。伍肇齡序中說明以蜀學編命題,推行文行並重,期以促進學術興盛。該書編纂體例內容豐富,為仿效《北學編》而立。高賡恩序中還分析指出蜀學之脈的四大流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資
張寬
邛州
儒藏
道初
蜀中
整理者
自西
文行
胡昭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蜀學史料:《發刊辭:蜀學創自漢世學京師者,比齊魯焉》
8
作者
鍾永新
《蜀学》
2016年第1期244-245,共2页
整理者說明:《四川教育官報》原為《四川學報》,是四川學務處於1905年2月創辦的學務官報,1907年9月更名為《四川教育官報》。本文作為《四川教育官報》發刊辭,說明在川推行教育的重要教化意義,並希望藉此可以通覽蜀學變遷得失,促進蜀學...
整理者說明:《四川教育官報》原為《四川學報》,是四川學務處於1905年2月創辦的學務官報,1907年9月更名為《四川教育官報》。本文作為《四川教育官報》發刊辭,說明在川推行教育的重要教化意義,並希望藉此可以通覽蜀學變遷得失,促進蜀學再興發展。作者賀孝齊簡介:賀孝齊(約1887-1945),民國知名教育家,字伯中,四川省永川縣興隆鄉(今屬重慶市永川區)人,清末被選派留學日本並加入同盟會。回國後投身政治運動,是中華民國聯合會的創建人之一。1913年7月參與籌建國立武昌高等師範學校,1919-1922年任成都高等師範校長。晚年為鄧錫侯顧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興發
整理者
京師
民國
校長
在川
興隆
附録
蜀中
亦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蜀學史料:《蜀秀集》序
9
作者
鍾永新
《蜀学》
2016年第1期246-248,共3页
整理者說明:《蜀秀集》由四川學政譚宗浚選編,尊經書院監院張選青校印,光緒五年(1879)刊於成都試院,文章係從四川全省學校和書院生員的上千篇作品中遴選,其中尊經書院諸生被選達32人,作品數量佔一半以上,為'19世紀一部四川知識分子...
整理者說明:《蜀秀集》由四川學政譚宗浚選編,尊經書院監院張選青校印,光緒五年(1879)刊於成都試院,文章係從四川全省學校和書院生員的上千篇作品中遴選,其中尊經書院諸生被選達32人,作品數量佔一半以上,為'19世紀一部四川知識分子的學術著作和文學創作總集','堪稱研究近世蜀學的一部重要文獻'(屈守元語)。全書共九卷,卷一至三為經學小學,卷四為史,卷五為文,卷六至七為賦,卷八至九為詩,尚未影印再版。譚宗浚此序是一篇千餘字的駢文,指出含英蜀才,蔚起甚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試院
中尊
八至
學政
整理者
九卷
守元
制藝
翰林院
建安七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蜀學史料 《宋儒與蜀學》
10
作者
鍾永新
《蜀学》
2018年第2期316-324,共9页
整理者説明:本資料出自1936年勵新印刷社出版的《中國學術之趨勢》單行本,是李宗吾對中國學術史研究的早期之作,其中有章題爲《宋儒與蜀學》,今印版本也題爲《宋學與蜀學》,書中李宗吾將儒、道、佛與川蜀文化的相互影響進行詳細梳理,可...
整理者説明:本資料出自1936年勵新印刷社出版的《中國學術之趨勢》單行本,是李宗吾對中國學術史研究的早期之作,其中有章題爲《宋儒與蜀學》,今印版本也題爲《宋學與蜀學》,書中李宗吾將儒、道、佛與川蜀文化的相互影響進行詳細梳理,可謂'(李宗吾)以廣大開闊的視野,把宋代四川學問跟全國學術文化有機聯繋起來,研究比較宏觀。'(粟品孝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解》
程明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董淩鋒: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宋育仁及其文化貢獻
11
作者
鐘永新
《蜀学》
2017年第2期251-263,共13页
【人物簡介】董浚鋒,山西偏關水泉人,出生於1980年。1998年至2008年,先後就讀於山西師範大學、內蒙古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依次獲得歷史學教育專業學士學位、中國近現代史專業碩士學位、中國近現代史專業博士學位。現爲中國人民解放軍出...
【人物簡介】董浚鋒,山西偏關水泉人,出生於1980年。1998年至2008年,先後就讀於山西師範大學、內蒙古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依次獲得歷史學教育專業學士學位、中國近現代史專業碩士學位、中國近現代史專業博士學位。現爲中國人民解放軍出版社圖書編輯。研究方向主要爲中國近代思想文化史,在《天府新論》《寧夏社會科學》《蘭州學刊》《中國編輯》等期刊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研究宋育仁十餘年,發表多篇研究宋育仁的文章,出版學術專著《宋育仁維新思想研究》(北京燕山出版社2016年版),主編大型歷史文獻叢書《宋育仁文集》(共14册,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6年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育仁
出版社
思想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蜀學堂史料四則
12
作者
鍾永新
《蜀学》
2018年第1期269-271,共3页
蜀學堂是清末在京四川籍京官多人共同發起成立,是當時四川維新志士維新戰鬥的起點,爲維新變法培養了大批人才。蜀學堂的辦學宗旨和目的在於兼習中西學業,使之學業有成。本文整理了與蜀學堂有關的四則史料。
关键词
蜀學堂
史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蜀中先賢祠學會章程
1
作者
鍾永新(整理)
机构
《
北京
立身
國
學
教育
》
編
輯
部
出处
《蜀学》
2020年第1期-,共3页
文摘
清末文獻《蜀中先賢祠學會章程》鉛印本現存中國國家圖書館古籍館,爲當時川籍京官人士在北京儲庫營胡同四川會館設立蜀學會及蜀學堂的資料之一。章程明確提出"擬設學堂",并詳細介紹辦會宗旨及活動情况,提倡以"開風氣、正人心"六字爲宗旨,内容條目豐富全面,分爲立會大意和辦理事宜兩類,可佐證北京蜀學堂的歷史演變。
关键词
蜀中先賢祠
北京蜀學會
北京蜀學堂
分类号
G255.1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憂國與議學:宋育仁詩注中的張之洞
2
作者
鍾永新
机构
《
北京
立身
國
學
教育
》
編
輯
部
出处
《蜀学》
2016年第1期191-198,共8页
文摘
一張之洞、宋育仁交往新材料的發現近代中國歷史上的晚清重臣張之洞對四川文化教育影響深遠,其在成都創辦的尊經書院,培養出大量精英人才,門人之一的宋育仁秉承他的事功作為,辦學辦報辦實業,可謂'四川張之洞'。有關兩人的交往材料見載甚少,臺灣學者王爾敏所撰《宋育仁及旅英探索新知及其富國建策》提及未見《張文襄公全集》收録張宋書函,僅見戊戌變法之年(1898)八月,張之洞在門人楊銳被抓後十分震驚,迅速發電報給正在四川辦《蜀學報》的宋育仁叮囑'立言選報,務須斟酌'。另有王森然《近代二十家評傳》評析廖平時,記載廖平。
关键词
張之
門人
功作
仁同
廖平
文襄
精英人才
群疑
王爾
爲言
分类号
K252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楊世文:中國經學傳統視域下的廖平
3
作者
鍾永新
机构
《
北京
立身
國
學
教育
》
編
輯
部
出处
《蜀学》
2019年第1期343-356,共14页
文摘
經學大師廖平,如同學術巨擘屹立于中國文化史册,成爲近代蜀學集大成的代表人物,通過巴蜀文化研究學者楊世文先生對廖平治學之道的研究介紹,歸納總結廖平"經學六變"的三個核心問題"今古學、小大學、天人學",究其核心,廖平經學主要圍繞"尊經、尊孔,做孔經的守護者,爲儒學辯護"主旨展開,是廖平一生的追求。通過《廖平全集》的全面系統整理,有助於將廖平與近代蜀學研究推上一個新的臺階。
关键词
中國經學傳統
廖平經學
廖平全集
分类号
K825.1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蜀學史料:《蜀學會報初開述義》
4
作者
鍾永新
机构
《
北京
立身
國
學
教育
》
編
輯
部
出处
《蜀学》
2016年第1期249-250,共2页
文摘
整理者說明:此資料出自光緒二十四年(1898)出版的《蜀學報》第1期,《蜀學報》是四川維新派所創蜀學會的學術刊物,蜀學會宗旨'以通經致用為主,以扶聖教而濟時艱'。《蜀學報》意在昌明蜀學,開通鄰省,亦載學會講義、會員心得以資交流,館設尊經書院,每期約二十五頁。宋育仁總理,楊道南協理,吳之英主筆,廖平任總纂。載有論旨、奏摺、論撰、近事、報譯等欄,並分纂官、士、農、工、商五門。吳之英在本文指出,各門各類皆需有學,因蜀學衰微,故開辦此報,有積久欲發之意。
关键词
奏摺
整理者
廖平
以通
道南
附録
朝市
萬民
句踐
蜀中
分类号
K252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李樹民:中華傳統文化視域下的趙熙及其文化成就
5
作者
鍾永新
机构
《
北京
立身
國
學
教育
》
編
輯
部
出处
《蜀学》
2019年第2期308-316,共9页
文摘
榮縣大儒趙熙在中華傳統文化領域造詣深厚,以"詩、詞、書、畫、戲"五絶知名,是中國近代文學史上"同光體"詩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同時積極興辦教育,培養諸多文化精英。本文通過趙熙研究學者李樹民教授的訪談,可以認識趙熙成爲一代名家的特殊時代和地理背景,也有助趙熙文學研究的深入探索與學習弘揚。
关键词
趙熙
榮縣大儒
詩書之鄉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蜀學史料:《內閣侍讀楊銳等呈》
6
作者
鍾永新
机构
《
北京
立身
國
學
教育
》
編
輯
部
出处
《蜀学》
2016年第1期239-240,共2页
文摘
整理者說明:本資料自臺北文海出版社出版的《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1974-1982)第三十二輯(317)《戊戌變法檔案史料·籌設文武學堂及遊學章程》,為呈辦蜀學堂的奏摺,由當時在京四川京官多人共同發起成立,包括楊銳、駱成驤、高枏、王乃征、李稷勳、傅增湘、喬樹枏、曾鑒、汪世傑、郭燦、王荃善、高樹、聶興圻、蔡鎮藩等。辦學地址位於京師四川同鄉公所觀善堂舊址,辦學宗旨目的在於兼習中西學業,使之學業有成,最後提到創設經費得到李征庸巨資資助,故懇請皇上對李征庸'特予恩施'。
关键词
地址位
奏摺
傅增湘
李稷
王乃
國史
檔案
本資
整理者
京師
分类号
K25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蜀學史料:《蜀學編》序與舊例
7
作者
鍾永新
机构
《
北京
立身
國
學
教育
》
編
輯
部
出处
《蜀学》
2016年第1期241-243,共3页
文摘
整理者說明:《蜀學編》類似蜀學學案,光緒十四年(1888)成都尊經書院本着'紹先哲,起蜀學'宗旨,經成都方守道初輯,寧河高賡恩覆輯,邛州伍肇齡同訂,由成都尊經書局印行,匯録了自西漢張寬至清代範泰衡等蜀中儒者114人,'這是歷史上首部對傳統蜀學的發展演變進行系統梳理的著作'(胡昭曦語)。伍肇齡序中說明以蜀學編命題,推行文行並重,期以促進學術興盛。該書編纂體例內容豐富,為仿效《北學編》而立。高賡恩序中還分析指出蜀學之脈的四大流派。
关键词
本資
張寬
邛州
儒藏
道初
蜀中
整理者
自西
文行
胡昭曦
分类号
K252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蜀學史料:《發刊辭:蜀學創自漢世學京師者,比齊魯焉》
8
作者
鍾永新
机构
《
北京
立身
國
學
教育
》
編
輯
部
出处
《蜀学》
2016年第1期244-245,共2页
文摘
整理者說明:《四川教育官報》原為《四川學報》,是四川學務處於1905年2月創辦的學務官報,1907年9月更名為《四川教育官報》。本文作為《四川教育官報》發刊辭,說明在川推行教育的重要教化意義,並希望藉此可以通覽蜀學變遷得失,促進蜀學再興發展。作者賀孝齊簡介:賀孝齊(約1887-1945),民國知名教育家,字伯中,四川省永川縣興隆鄉(今屬重慶市永川區)人,清末被選派留學日本並加入同盟會。回國後投身政治運動,是中華民國聯合會的創建人之一。1913年7月參與籌建國立武昌高等師範學校,1919-1922年任成都高等師範校長。晚年為鄧錫侯顧問。
关键词
興發
整理者
京師
民國
校長
在川
興隆
附録
蜀中
亦已
分类号
K26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蜀學史料:《蜀秀集》序
9
作者
鍾永新
机构
《
北京
立身
國
學
教育
》
編
輯
部
出处
《蜀学》
2016年第1期246-248,共3页
文摘
整理者說明:《蜀秀集》由四川學政譚宗浚選編,尊經書院監院張選青校印,光緒五年(1879)刊於成都試院,文章係從四川全省學校和書院生員的上千篇作品中遴選,其中尊經書院諸生被選達32人,作品數量佔一半以上,為'19世紀一部四川知識分子的學術著作和文學創作總集','堪稱研究近世蜀學的一部重要文獻'(屈守元語)。全書共九卷,卷一至三為經學小學,卷四為史,卷五為文,卷六至七為賦,卷八至九為詩,尚未影印再版。譚宗浚此序是一篇千餘字的駢文,指出含英蜀才,蔚起甚多。
关键词
試院
中尊
八至
學政
整理者
九卷
守元
制藝
翰林院
建安七子
分类号
K252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蜀學史料 《宋儒與蜀學》
10
作者
鍾永新
机构
《
北京
立身
國
學
教育
》
編
輯
部
出处
《蜀学》
2018年第2期316-324,共9页
文摘
整理者説明:本資料出自1936年勵新印刷社出版的《中國學術之趨勢》單行本,是李宗吾對中國學術史研究的早期之作,其中有章題爲《宋儒與蜀學》,今印版本也題爲《宋學與蜀學》,書中李宗吾將儒、道、佛與川蜀文化的相互影響進行詳細梳理,可謂'(李宗吾)以廣大開闊的視野,把宋代四川學問跟全國學術文化有機聯繋起來,研究比較宏觀。'(粟品孝語)
关键词
《老子解》
程明道
分类号
B244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K29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董淩鋒: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宋育仁及其文化貢獻
11
作者
鐘永新
机构
北京
立身
國
學
教育
編
輯
部
出处
《蜀学》
2017年第2期251-263,共13页
文摘
【人物簡介】董浚鋒,山西偏關水泉人,出生於1980年。1998年至2008年,先後就讀於山西師範大學、內蒙古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依次獲得歷史學教育專業學士學位、中國近現代史專業碩士學位、中國近現代史專業博士學位。現爲中國人民解放軍出版社圖書編輯。研究方向主要爲中國近代思想文化史,在《天府新論》《寧夏社會科學》《蘭州學刊》《中國編輯》等期刊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研究宋育仁十餘年,發表多篇研究宋育仁的文章,出版學術專著《宋育仁維新思想研究》(北京燕山出版社2016年版),主編大型歷史文獻叢書《宋育仁文集》(共14册,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6年版)。
关键词
宋育仁
出版社
思想史
分类号
K25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蜀學堂史料四則
12
作者
鍾永新
机构
北京
立身
國
學
教育
編
輯
部
出处
《蜀学》
2018年第1期269-271,共3页
文摘
蜀學堂是清末在京四川籍京官多人共同發起成立,是當時四川維新志士維新戰鬥的起點,爲維新變法培養了大批人才。蜀學堂的辦學宗旨和目的在於兼習中西學業,使之學業有成。本文整理了與蜀學堂有關的四則史料。
关键词
蜀學堂
史料
分类号
K252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蜀中先賢祠學會章程
鍾永新(整理)
《蜀学》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憂國與議學:宋育仁詩注中的張之洞
鍾永新
《蜀学》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楊世文:中國經學傳統視域下的廖平
鍾永新
《蜀学》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蜀學史料:《蜀學會報初開述義》
鍾永新
《蜀学》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李樹民:中華傳統文化視域下的趙熙及其文化成就
鍾永新
《蜀学》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蜀學史料:《內閣侍讀楊銳等呈》
鍾永新
《蜀学》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蜀學史料:《蜀學編》序與舊例
鍾永新
《蜀学》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蜀學史料:《發刊辭:蜀學創自漢世學京師者,比齊魯焉》
鍾永新
《蜀学》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蜀學史料:《蜀秀集》序
鍾永新
《蜀学》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蜀學史料 《宋儒與蜀學》
鍾永新
《蜀学》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董淩鋒: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宋育仁及其文化貢獻
鐘永新
《蜀学》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蜀學堂史料四則
鍾永新
《蜀学》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