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鄱阳湖 百鸟之观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慧静 叶学龄(图) 《人与自然》 2007年第10期82-93,共12页
每年鱼肥菊黄之时,鄱阳湖,这片砟晶里的泽国因枯水期的到来而袒露出无数浅滩湖洲,成为一片又一片的湿地。滩涂上茂盛的水昔日,丰富的鱼虾螺蚌为千里迢迢来些越冬的候鸟提供了丰盛的食物。鄱阳湖成为百鸟珍禽越冬栖息的天堂。
关键词 鄱阳湖 候鸟 枯水期 越冬 鱼虾 湿地 滩涂
下载PDF
顾绣 绢上江南
2
作者 陈怡嘉 周漪芳(图) 《人与自然》 2008年第3期104-109,共6页
隆冬,上海博物馆。底楼展厅,伦勃朗用浓重的线条与光影交织出了17世纪中叶荷兰的人间生活:肥壮的摊主手中的鱼、女仆脸上饱满的红晕、医生面前人类的头骨……这一切和画中富人颈上的皮毛一样,沉甸甸的,温暖而实际。但走进几乎与伦... 隆冬,上海博物馆。底楼展厅,伦勃朗用浓重的线条与光影交织出了17世纪中叶荷兰的人间生活:肥壮的摊主手中的鱼、女仆脸上饱满的红晕、医生面前人类的头骨……这一切和画中富人颈上的皮毛一样,沉甸甸的,温暖而实际。但走进几乎与伦勃朗同时代的顾绣艺术品的展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 上海博物馆 艺术品 展厅
下载PDF
造影·上海·造梦
3
作者 陈怡嘉 陈海汶(图) 《人与自然》 2008年第9期72-79,共8页
盛夏的上海,晴天的中午。新兴开发区雪白的水泥路闪亮得刺目,车、人、路都被晒得滚烫。车忽然转弯,驶入一片白墙红窗的院落。院中,树荫匝地,井栏微凉,墙边引一眼活水,蝉声鱼影不断。在深红窗格的围廊间三转两转,进入一间竹帘低... 盛夏的上海,晴天的中午。新兴开发区雪白的水泥路闪亮得刺目,车、人、路都被晒得滚烫。车忽然转弯,驶入一片白墙红窗的院落。院中,树荫匝地,井栏微凉,墙边引一眼活水,蝉声鱼影不断。在深红窗格的围廊间三转两转,进入一间竹帘低垂的屋子,四方平正,中间全无隔断,三张红木大案,一方矮几,堆满了各种厚重的画册。陈海汶站起身来:“和你约得真巧,我明天就要去贵州了,拍苗族。”细问之下,原来陈海汶正在策划《中国五十六民族图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陈海汶 摄影师
下载PDF
守望唐家河
4
作者 陈怡嘉 邓建新(图) 《人与自然》 2008年第9期100-103,共4页
多年前,乔治·夏勒博士《最后的熊猫》打动了我,我第一次知道,除了大名鼎鼎的卧龙,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有着不少野生熊猫。我曾翻开扉页上的地图,试图在纸上追随科学家们走过漫山的箭竹林。在上海的一次环保活动中,我偶... 多年前,乔治·夏勒博士《最后的熊猫》打动了我,我第一次知道,除了大名鼎鼎的卧龙,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有着不少野生熊猫。我曾翻开扉页上的地图,试图在纸上追随科学家们走过漫山的箭竹林。在上海的一次环保活动中,我偶遇了来自四川唐家河的客人,于是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再只是地图上的一个地名和我想象中只有熊猫和箭竹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环保活动 熊猫 科学家 地图
下载PDF
摄影“野人”探险记
5
作者 王慧静 祁云(图) 《人与自然》 2008年第11期82-87,共6页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到现在的20多年间,祁云在青藏高原人迹罕至的地带前后拍摄了20多集珍贵的野生动物电视系列片,总共摄录了上千小时的野生动物影像素材,弥补了中国野生动物在影像留存上的空白,并率先成为美国国家地理在中国特聘的...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到现在的20多年间,祁云在青藏高原人迹罕至的地带前后拍摄了20多集珍贵的野生动物电视系列片,总共摄录了上千小时的野生动物影像素材,弥补了中国野生动物在影像留存上的空白,并率先成为美国国家地理在中国特聘的野生动物摄影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影师 野生动物 探险 野人 电视系列片 青藏高原 影像 中国
下载PDF
华南虎,走出地平线?
6
作者 陈怡嘉 《人与自然》 2008年第1期78-81,共4页
从上万头到72头——数字的萎缩述说着整个物种的巨大悲哀。大自然孕育一个物种,需要几百万年,而人类灭绝它们,只用了几十年。
关键词 华南虎 地平线 人类灭绝 大自然 物种
下载PDF
镜头向下
7
作者 赵彦 任志明(图) 《人与自然》 2008年第1期100-107,共8页
任志明的镜头就像某种计算机的病毒,试图用它的瞬间凝固来摧毁那些表面上看着舒服、温暖、令人放心却叫人不安的现实。他用照相机关注着被我们忽视的空巢老人,关注着日渐严重的黄河流域生态危机,与其说他是一名摄影师,不如说是一位... 任志明的镜头就像某种计算机的病毒,试图用它的瞬间凝固来摧毁那些表面上看着舒服、温暖、令人放心却叫人不安的现实。他用照相机关注着被我们忽视的空巢老人,关注着日渐严重的黄河流域生态危机,与其说他是一名摄影师,不如说是一位以严厉的目光打量着我们这个世界的有良知的审视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头 生态危机 黄河流域 计算机 摄影师 照相 任志明
下载PDF
异恋在天鹅湖上
8
作者 陈怡嘉 苏飞龙(图) 《人与自然》 2007年第10期52-55,共4页
如果没有这段奇异的“恋爱故事”,朗德鹅郎郎和大天鹅小白、黑天鹅小黑或许都不会有属于自己的名字,它们只是作为水禽湖上平凡的一分子安静地成长。它们自己并不知道,它们现在已成了上海野生动物园一个小小的热点。
关键词 天鹅湖 野生动物园 大天鹅 朗德鹅 黑天鹅 水禽湖
下载PDF
生态天堂 浙西大峡谷
9
作者 李亦萌 杨军(图) 《人与自然》 2008年第11期106-109,共4页
山涧、幽谷、农居、炊烟……这座位于临安市郊的小镇拥有田园诗中所具备的一切。远古时代的地壳升降运动以及火山喷发造就了一道美若仙境的峡谷,对于闯入这里的探访者,它张开了幽深的怀抱。
关键词 大峡谷 天堂 生态 浙西 火山喷发 升降运动 远古时代 地壳
下载PDF
不能只剩下人
10
作者 王慧静 奚志农/图 《人与自然》 2008年第6期62-69,共8页
奚志农说自己从来都不是一个“审美”摄影师,他不愿意别人把他镜头前的野生动物仅仅当作摄影作品来欣赏。他也难以习惯别人给予他的诸如“野生动物代言人”、“环保卫士”、甚至“绿色‘堂吉诃德’”等各色各样的名头。这个常年待在野... 奚志农说自己从来都不是一个“审美”摄影师,他不愿意别人把他镜头前的野生动物仅仅当作摄影作品来欣赏。他也难以习惯别人给予他的诸如“野生动物代言人”、“环保卫士”、甚至“绿色‘堂吉诃德’”等各色各样的名头。这个常年待在野外、以拼了命地奔走——拍摄、记录、抢救野生动物为生活方式的人,常常说自己是个“悲观主义者”,因为无论他如何急速奔走,都始终赶不上那些野生动物灭绝的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 摄影作品 环保卫士 生活方式 悲观主义 动物灭绝 摄影师
下载PDF
惠山脚下玩泥戏偶
11
作者 王慧静 杨军(图) 《人与自然》 2007年第9期82-89,共8页
一个个生动毕肖的精致泥人儿一字儿排开,隔着时问的距离重新与我们相会,那些模糊在儿时印象里的点滴瞬问跳脱出来,叫人忍俊不禁。这些泥人儿大的不过半尺来高,小的正合孩子们掌上把玩,花草鸟兽、武将文魁、才子佳人,色彩鲜亮,模... 一个个生动毕肖的精致泥人儿一字儿排开,隔着时问的距离重新与我们相会,那些模糊在儿时印象里的点滴瞬问跳脱出来,叫人忍俊不禁。这些泥人儿大的不过半尺来高,小的正合孩子们掌上把玩,花草鸟兽、武将文魁、才子佳人,色彩鲜亮,模样可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山泥人 粗货泥人 手捏泥人 "手捏细文" 捏塑方法
下载PDF
最后的“穴居部落”
12
作者 赵彦 高冰(图) 《人与自然》 2007年第9期90-99,共10页
60年前,为避战祸和匪患,他们迁到了这个大岩洞,过上了一种常人难以想象的穴居生活。如今,他们依然在拒绝现代文明提供给他们的便利。他们甚至拒绝了前两年政府为他们提供的崭新的搬迂房。这种近似决绝的沉默与拒绝态度,让我们得以... 60年前,为避战祸和匪患,他们迁到了这个大岩洞,过上了一种常人难以想象的穴居生活。如今,他们依然在拒绝现代文明提供给他们的便利。他们甚至拒绝了前两年政府为他们提供的崭新的搬迂房。这种近似决绝的沉默与拒绝态度,让我们得以重新审视了我们置身其中的现代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居 现代文明 岩洞
下载PDF
奇石奇水在青田
13
作者 张利锋 周漪芳(图) 《人与自然》 2008年第6期82-85,共4页
青田有三奇,一是名闻天下,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石”之一的青田奇石;二是寻奇探幽的好去处、众多文人墨客赞叹不已怕是石门洞天;还有“房前屋后都养鱼,有水之处有田鱼”的稻鱼共生农业系统。
关键词 青田 奇石 农业系统 稻鱼共生
下载PDF
无声“嘉年华”
14
作者 陈怡嘉 周漪芳(图) 《人与自然》 2007年第12期46-49,共4页
这些静止的动物提醒我们,没有什么是永恒的,数十亿年里,环境在变迁,生命在演化,古老的大陆也在漂移,几度沧海桑田,生存进化的成功者不仅仅是人类。
关键词 生物进化 非洲 草原 雨林 冬季 极地 动物
下载PDF
中华鲟 栖身何处?
15
作者 陈怡嘉 杨军(图) 《人与自然》 2008年第2期80-83,共4页
曾有人想将它们移居到海外的江河繁衍后代,但它们总是恋着故乡这片水域,百折不挠、九死一生地洄游到长江生儿育女——这就是中华鲟,它们有着动物特有的坚定和执著,或许这种寿命可达百岁的大鱼真有着人类思乡的情怀?
关键词 中华鲟 后代 繁衍 鱼类 长江
下载PDF
素食即公平
16
作者 赵彦 杨剑坤(图) 《人与自然》 2008年第2期94-99,共6页
郭耕,北京市政协委员,从事自然保护教育的科普工作者。 1987年,成为北京濒危动物中心第一位饲养员。1993-1994年,参加中美合作的“绿尾虹雉繁殖研究”课题,担负野外考察部分。
关键词 素食 科普工作者 政协委员 自然保护 濒危动物 绿尾虹雉 中美合作 野外考察
下载PDF
弄影小戏皮影记
17
作者 王慧静 杨军(图) 《人与自然》 2008年第2期100-109,共10页
在江汉平原的夜间,一方小台,几张薄皮,就可上演一出喧腾闹嚣的人生悲喜,这些两尺见长的影人见光就活,腾挪跳跃于两米见方的“亮子”上,琴声灯影,让人迷醉。
关键词 刘年华 潜江市群众艺术馆 皮影雕刻 皮影表演 严祖斌 皮影戏 鸡鸣歌 韩场夜戏 罗来国
下载PDF
多野有傩
18
作者 王慧静 晋永权(图) 《人与自然》 2007年第8期86-99,共14页
傩,由上古时期的原始祭祀活动流变至今,穿越了上下数千年的漫长历史。无论傩舞还是傩戏,在仍有遗存的民间乡野,肇始的图腾色彩已然弱化,成为娱人与娱神的民俗活动。其间隐然沉淀着的,是那些忽远忽近、神秘而恍惚的远古生命和文化... 傩,由上古时期的原始祭祀活动流变至今,穿越了上下数千年的漫长历史。无论傩舞还是傩戏,在仍有遗存的民间乡野,肇始的图腾色彩已然弱化,成为娱人与娱神的民俗活动。其间隐然沉淀着的,是那些忽远忽近、神秘而恍惚的远古生命和文化意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祀活动 上古时期 民俗活动 图腾 生命
下载PDF
最后的鄂伦春游猎部落
19
作者 赵彦 王福春(图) 《人与自然》 2008年第3期94-103,共10页
生活在黑龙江、内蒙古一带的鄂伦春是一个精骑善射的民族,世世代代在大、小兴安岭的森林里以游牧渔猎为生,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1953年,鄂伦春人告别了他们马背上的生活。50多年过去了,这些定居后的鄂伦春人对于大山、对于呼玛... 生活在黑龙江、内蒙古一带的鄂伦春是一个精骑善射的民族,世世代代在大、小兴安岭的森林里以游牧渔猎为生,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1953年,鄂伦春人告别了他们马背上的生活。50多年过去了,这些定居后的鄂伦春人对于大山、对于呼玛河仍有着难遣的浓浓乡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游 小兴安岭 黑龙江 内蒙古 呼玛河 生活 民族 世代
下载PDF
深山里的老庄园
20
作者 王慧静 朱垣(图) 《人与自然》 2009年第3期86-93,共8页
大水井不是一口井,而是一座古建筑群,位于鄂西七曜山深处的利川市柏杨坝水井村。沿318国道出利川市西北30公里开外,有一条很漂亮的柏油路向北拐去,路口立了一块路牌,标志着前方20公里就是大水井古建筑群。利川位居鄂西之西,与重... 大水井不是一口井,而是一座古建筑群,位于鄂西七曜山深处的利川市柏杨坝水井村。沿318国道出利川市西北30公里开外,有一条很漂亮的柏油路向北拐去,路口立了一块路牌,标志着前方20公里就是大水井古建筑群。利川位居鄂西之西,与重庆接壤,这里是鄂西海拔最高的区域。我们走的这段道路一直攀升到海拔1200米以上,阳光特别好,灿烂、透明、毫不锋利,带着空气中清醇的气味。难得没有山岚,近处大块翠绿的稻田时时追随着我们,远望可以望见很远——山峦、河流,以及偶尔点缀在山腰上的村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园 古建筑群 318国道 利川市 柏油路 水井 鄂西 公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