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尖瓣环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及射频消融治疗 被引量:14
1
作者 徐恩国 陈光毅 林加锋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8年第5期391-396,共6页
目的探讨三尖瓣环不同部位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的体表心电图特征及射频消融治疗的策略及疗效。方法研究纳入2006年7月至2016年2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行射频消融治疗的146例符合邻近三尖瓣环起源的特发性室性早搏(室早)/... 目的探讨三尖瓣环不同部位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的体表心电图特征及射频消融治疗的策略及疗效。方法研究纳入2006年7月至2016年2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行射频消融治疗的146例符合邻近三尖瓣环起源的特发性室性早搏(室早)/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患者,分析其体表12导联心电图的QRS波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起源于三尖瓣环的室性心律失常共146例,行射频消融术成功132例,失败14例,成功率90.41%。间隔组与游离壁组及各亚组体表心电图分析显示:①三尖瓣环游离壁不同部位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在Ⅰ导联及胸前导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aVL、V5~V6导联呈R型,V1~V3导联呈rS型,胸前导联移行区常在V3导联或以后,下壁导联呈rS或Rs及R型;②三尖瓣环间隔部不同部位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在Ⅰ、V5~V6导联均呈R型,V1导联QS型,Ⅱ导联呈R或Rs型,Ⅲ导联Rs或rS或QS型,aVF导联R或rs或rS型,胸前导联移行区常在V2~V3导联之间或V3导联以后。结论三尖瓣环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并不罕见,其不同起源的部位体表12导联心电图亦有所不同,认识并熟悉这些特征有利于术前初步判断其起源点及有效靶点,以缩短手术时间并提高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描记术 三尖瓣环 室性心律失常 导管消融
原文传递
冠心病患者自我益处发现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夏春桔 黄玲玲 陈柳 《中国医院统计》 2019年第6期408-410,414,共4页
目的 调查冠心病患者自我益处发现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一般资料调查表、益处发现量表对189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了解冠心病患者自我益处发现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 冠心病患者自我益... 目的 调查冠心病患者自我益处发现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一般资料调查表、益处发现量表对189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了解冠心病患者自我益处发现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 冠心病患者自我益处发现得分为(59.25±7.50)分。多元线性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家庭收入、合并症数量是冠心病患者自我益处发现的影响因素。结论 了解冠心病患者自我益处发现的相关影响因素有利于护理人员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患者自我益处发现能力,使患者有信心应对疾病,在逆境中发现希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益处发现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复方甘草酸苷调控SDF-1/CXCR-4轴治疗特应性皮炎小鼠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7
3
作者 蔡夏叶 徐恩国 +1 位作者 唐梦丹 王翔 《中国药师》 CAS 2020年第4期638-642,共5页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调控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趋化因子受体-4(SDF-1/CXCR-4)轴治疗特应性皮炎小鼠的作用机制。方法:120只Nc/Nga小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复方甘草酸苷低(10 mg·kg^-1)、中(20 mg·kg^-1)、高(40...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调控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趋化因子受体-4(SDF-1/CXCR-4)轴治疗特应性皮炎小鼠的作用机制。方法:120只Nc/Nga小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复方甘草酸苷低(10 mg·kg^-1)、中(20 mg·kg^-1)、高(40 mg·kg^-1)剂量组、地塞米松组(30 mg·kg^-1),每组20只。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复方甘草酸苷各剂量组建立特应性皮炎模型。造模成功24 h后地塞米松组、复方甘草酸苷各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相应药物,1次/d,连续给药14 d,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试验结束后,游标卡尺测量小鼠右耳厚度,实时荧光逆转录法(RT-PCR)法及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blot)法测定右耳组织SDF-1、CXCR-4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右耳厚度、耳部皮炎组织SDF-1、CXCR-4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地塞米松组、复方甘草酸苷各剂量组右耳厚度、耳部皮炎组织SDF-1、CXCR-4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且随着复方甘草酸苷给药剂量的增加,各指标呈下降趋势(P<0.05);复方甘草酸苷低、中剂量组各指标与地塞米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耳部皮肤结构缺失,细胞水肿明显,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地塞米松组及复方甘草酸苷高剂量组皮肤结构较为完整,细胞水肿及炎细胞浸润明显减少;复方甘草酸苷低、中剂量组皮肤结构仍有缺失,细胞水肿、淋巴细胞浸润较模型组减轻。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能明显抑制小鼠耳部特应皮炎反应、抑制小鼠耳部炎症细胞浸润;其机制与复方甘草酸苷能抑制SDF-1、CXCR-4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甘草酸苷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趋化因子受体-4 特应性皮炎
下载PDF
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状况与保健需求调查及冠心病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夏珊珊 蔡媛媛 夏春桔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1年第21期5077-5080,共4页
目的调查围绝经期女性的健康状况与保健需求,分析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的影响因素。方法以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2019年接收的2190例围绝经期体检女性为研究对象,调查围绝经期女性的健康状况与保健需求。将检出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病例组,... 目的调查围绝经期女性的健康状况与保健需求,分析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的影响因素。方法以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2019年接收的2190例围绝经期体检女性为研究对象,调查围绝经期女性的健康状况与保健需求。将检出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其余体检者为对照组,对两组受试者年龄、饮酒史、吸烟史及病史等一般资料和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等实验室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然后对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构成前6位依次为头痛、失眠、疲乏、眩晕、骨关节痛及情绪波动,发生率分别为37.12%、33.47%、32.88%、32.56%、29.18%及26.26%;围绝经期系统性疾病、症状发生构成前6位依次为腰腿痛、关节痛、偏头痛、更年期症状、胆囊炎及高血压,发生率分别为37.03%、30.32%、20.68%、19.95%、13.38%及11.10%,其余依次为风湿病(170例,7.76%)、高血脂(148例,6.76%)、子宫肌瘤(146例,6.67%)、慢性腹泻(112例,5.11%)、冠心病(110例,5.02%)、骨折(76例,3.47%)、糖尿病(66例,3.01%)、肾炎(45例,2.05%)、尿失禁(40例,1.83%)、甲亢(23例,1.05%)及肝炎(20例,0.91%);围绝经期女性保健需求构成前6位依次为定期全面查体、政府经济补贴、骨质疏松预防、关节功能保护、缓解症状及健康咨询,构成比分别为60.27%、58.37%、32.92%、30.64%、27.90%及25.98%。单因素分析显示:冠心病的主要相关影响因素包括10项,分别为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吸烟史、腹型肥胖、早发型冠心病家族史、进入围绝经期年龄、LDL-C、TC、PDW及MPV。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腹型肥胖、糖尿病史、早发型冠心病家族史、MPV、TC、PDW及LDL-C是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女性 健康状况 保健需求 冠心病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与高血压病关系探讨 被引量:5
5
作者 陈自力 郑继平 +1 位作者 杨飞 赵旭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讨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56例高血压1,2,3级患者和52例正常时照者,测定并比较其血清 hsCRP 浓度。结果:高血压病患者血清 hsCRP 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3级患者的血清 hsCRP 浓度... 目的:探讨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56例高血压1,2,3级患者和52例正常时照者,测定并比较其血清 hsCRP 浓度。结果:高血压病患者血清 hsCRP 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3级患者的血清 hsCRP 浓度显著高于高血压1.2级患者(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清 hsCRP 浓度显著增加,且 hsCRP 浓度可反映其血压水平,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高血压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C-反应蛋白质 炎症
下载PDF
替罗非班的应用时机对择期冠脉介入治疗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林肖峰 王宽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94-396,共3页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HD)患者择期经皮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效果的影响。方法 CAHD患者206例随机分成3组,围手术组(60例)于术前24 h给予替罗非班,起始剂量0.4μg·(kg·min)-1,ivggt;30 ...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HD)患者择期经皮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效果的影响。方法 CAHD患者206例随机分成3组,围手术组(60例)于术前24 h给予替罗非班,起始剂量0.4μg·(kg·min)-1,ivggt;30 min后,继续以0.1μg·(kg·min)-1维持静脉滴注至PCI术后48 h。即刻组(56例)于PCI术开始时用药,治疗方案同上。对照组(90例)不用替罗非班。结果 PCI后,3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均P<0.05),围手术期组和即刻组降低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心肌梗死血栓溶解(TIMI)3级血流的患者,围手术期组升高程度较即刻组和对照更为显著(P<0.05);对照组PCI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2组(均P<0.05)。结论 PCI术早期用替罗非班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冠心病 介入治疗 心肌梗死血栓溶解
原文传递
心房颤动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血脂的关系 被引量:4
7
作者 任应鹏 赵肖丽 +2 位作者 刘东红 叶雅丽 陈自力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3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c)、血脂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3例心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择55例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以及免疫比浊法检测Hp特异性抗体IgG(Hp I...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c)、血脂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3例心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择55例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以及免疫比浊法检测Hp特异性抗体IgG(Hp IgG)和Cyc表达水平,并检测血脂水平,分析Hp感染与血脂、血清Cyc表达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心房颤动组Hp IgG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3,P>0.05);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yc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6.92、5.41、6.75、3.90、-3.11,P均<0.05);Hp感染阳性的心房颤动患者的血清TC、TG、LDL-C、Cyc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Hp感染阴性患者,而HDL-C表达水平明显低于Hp感染阴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66、6.13、7.04、4.75、-4.39,P均<0.05)。结论 Hp感染与心房颤动本身的发生没有明显相关性,但Hp感染可能通过对血脂代谢和Cyc表达水平的影响而促进心房颤动的发展和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幽门螺杆菌 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血脂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任诗佳 徐恩国 +2 位作者 刘文华 杨建广 陶潞渊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227-229,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左心室肥厚(LVH)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分为左心室肥厚组(73例)和左心室正常组(127例),收集其空腹血样本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脂、血糖、肝肾功能、血清胆红...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左心室肥厚(LVH)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分为左心室肥厚组(73例)和左心室正常组(127例),收集其空腹血样本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脂、血糖、肝肾功能、血清胆红素水平等,并对所有冠心病患者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在冠心病患者中,左心室肥厚组LVMI高于左心室正常组,而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左心室正常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在冠心病患者中,LVMI与血清胆红素水平呈负相关(r=-0. 221,P <0. 001); 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清胆红素水平是冠心病合并LVH的独立影响因素(OR=0. 509,95%CI:0. 314~0. 743,P <0. 05)。结论冠心病合并LVH者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是冠心病合并LVH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胆红素 左心室肥厚 冠心病
原文传递
TGF-β1/Smad3信号轴的氧连糖基化修饰对小鼠心脏成纤维细胞活力和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金慧 谢中杰 +3 位作者 张丽娜 龚开政 张振刚 李如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2-229,共8页
目的:探讨TGF-β1/Smad3信号轴的氧连糖基化修饰(O-连接的N-乙酰葡萄糖胺修饰)对体外培养的小鼠心脏成纤维细胞(MCFs)在缺氧/复氧(H/R)后活力和分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原代培养的MCFs缺氧6 h再恢复常氧24 h建立细胞H/R模型,通过感染O-... 目的:探讨TGF-β1/Smad3信号轴的氧连糖基化修饰(O-连接的N-乙酰葡萄糖胺修饰)对体外培养的小鼠心脏成纤维细胞(MCFs)在缺氧/复氧(H/R)后活力和分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原代培养的MCFs缺氧6 h再恢复常氧24 h建立细胞H/R模型,通过感染O-连接的N-乙酰葡萄糖胺转移酶(OGT)重组腺病毒提高MCFs氧连糖基化水平,将MCFs随机分组为空载腺病毒预处理+常氧(Ad. Null+Ctrl)组、空载腺病毒预处理+H/R(Ad. Null+H/R)组、OGT腺病毒预处理+常氧(Ad. OGT+Ctrl)组和OGT腺病毒预处理+H/R(Ad. OGT+H/R)组。RT-qPCR检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18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Smad3、Smad3、OGT和炎症介质蛋白水平;免疫共沉淀实验检测Smad3修饰状态及蛋白间相互结合;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免疫荧光共聚焦显示Smad3亚细胞定位。结果:H/R致使MCFs氧连糖基化水平下降,过表达OGT显著缓解了H/R诱导的细胞氧连糖基化水平降低(P<0.05)。提高氧连糖基化水平抑制H/R诱导的MCFs活力和向肌成纤维细胞分化,减少I型胶原合成和炎症介质IL-1β/IL-18表达(P<0.05);TGF-β1信号轴胞内关键分子Smad3氧连糖基化水平升高,并且Smad3磷酸化及核转位受阻(P<0.05)。结论:氧连糖基化修饰竞争性抑制Smad3 Ser423/425磷酸化并使Smad3滞留于胞质,负向调控TGF-β1/Smad3信号轴,抑制H/R对体外培养的小鼠心脏成纤维细胞功能变化的诱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纤维化 心脏成纤维细胞 TGF-β1/Smad3信号通路 O-连接的N-乙酰葡萄糖胺修饰
下载PDF
产前慢性缺氧对子代大鼠血压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应红安 洪卫文 +1 位作者 童鸿 黄子扬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2年第3期298-302,共5页
目的研究产前慢性缺氧对子代大鼠血压的影响。方法25只SD大鼠孕鼠,按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4个妊娠期缺氧组(早期缺氧组、中期缺氧组、晚期缺氧组、全期缺氧组)和1个对照组。出生子代大鼠分别于1个月龄、3个月龄、6个月龄每组电脑随机... 目的研究产前慢性缺氧对子代大鼠血压的影响。方法25只SD大鼠孕鼠,按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4个妊娠期缺氧组(早期缺氧组、中期缺氧组、晚期缺氧组、全期缺氧组)和1个对照组。出生子代大鼠分别于1个月龄、3个月龄、6个月龄每组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取雌雄子鼠各5只,分别选用无创血压仪检测子鼠血压及心率。结果各组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缺氧组子代大鼠1个月龄血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6个月龄升高更加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妊娠中期缺氧的雄性子代升高最为明显[(136.80±2.18)mm Hg vs.(110.20±2.18)mm Hg,P<0.05]。结论妊娠期慢性缺氧可致成年子代大鼠血压升高,以雄性子代血压升高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血压 心率 妊娠 大鼠
下载PDF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血浆miR-486和miR-150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文华 陶潞渊 徐恩国 《医学研究杂志》 2019年第1期78-83,共6页
目的探讨非瓣膜病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患者血浆miR-486和miR-150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笔者医院80例非瓣膜病房颤患者为病例组,选取门诊健康体检者76例作为对照组,病例组及对照组患者清晨空腹及肱静脉抽血,测定TG、HDL-C、L... 目的探讨非瓣膜病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患者血浆miR-486和miR-150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笔者医院80例非瓣膜病房颤患者为病例组,选取门诊健康体检者76例作为对照组,病例组及对照组患者清晨空腹及肱静脉抽血,测定TG、HDL-C、LDL-C、LAD、LVEF、miR-486、miR-150水平。结果病例组miR-486、miR-150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t=17.54、19.02,P<0.05);病例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TG、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t=17.43、18.13、20.16,P<0.05);病例组LAD水平高于对照组,LVEF水平低于对照组(t=17.43、20.42,P<0.05); miR-486、miR-150与TG、HDL-C、LDL-C、LAD呈负相关,与LVEF呈正相关(R=-0.541、-0.567、-0.569、-0.624、-0.498、-0.501、-0.566、-0.594,0.644、0.587,P<0.05);诊断非瓣膜病房颤时miR-486、miR-150的AUC均高于LAD、TG、HDL-C、LDL-C (Z=14.67、13.57、15.32、11.78、13.41、15.78、12.14、13.98,P<0.05)。结论非瓣膜病房颤患者血清中miR-486、miR-150水平降低,且miR-486、miR-150与TG、HDL-C、LDL-C、LAD呈负相关,与LVEF呈正相关,miR-486、miR-150诊断非瓣膜病房颤的AUC与LVEF相近,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 miR-486 miR-150
下载PDF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PCI后血清CTGF、BNP、左心室功能指标的变化及其关系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莉 陈长弓 +4 位作者 刘东红 顾兴建 任诗佳 陈自力 郑继平 《浙江医学》 CAS 2016年第22期1822-1825,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血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浓度与血清B型脑钠肽(BNP)浓度、左心室功能的变化及其关系。方法选择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100例,胸闷、胸痛发作12h内成功行PCI术者54例为急诊PCI组...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血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浓度与血清B型脑钠肽(BNP)浓度、左心室功能的变化及其关系。方法选择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100例,胸闷、胸痛发作12h内成功行PCI术者54例为急诊PCI组,急诊PCI失败、未行急诊PCI者46例为非急诊PCI组。患者随访至少半年及以上。采用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CTGF浓度,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BNP浓度,用超声心动图测定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非急诊PCI组血清CTGF浓度、BNP浓度、LVEDV、LVESV均明显低于急诊PCI组(均P<0.01),而LVEF在急诊PCI组明显高于非急诊PCI组(P<0.01)。血清CTGF浓度与BNP、LVEDV、LVESV均呈正相关(r=0.418、0.598、0.44,均P<0.01),与LVEF呈负相关(r=-0.567,P<0.01)。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成功行PCI术可明显降低血清CTGF浓度,并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脏功能,血清CTGF可能是心脏重塑血清标记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心脏重塑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文华 顾兴建 杨建广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438-440,共3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肥厚(LVH)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例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根据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分为左心室肥厚组(88例)和左心室正常组(112例),收集空腹血液样本的用于血常规、...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肥厚(LVH)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例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根据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分为左心室肥厚组(88例)和左心室正常组(112例),收集空腹血液样本的用于血常规、血脂、血糖、胰岛素等检测,并对所有冠心病患者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在冠心病患者中,左心室肥厚组收缩压、BMI、NC、NLR、FBG、FINS、HOMA-IR和LVMI均高于左心室正常组,而淋巴细胞计数(LC)低于左心室正常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年龄、舒张压、TC、TG、LDL-C和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在冠心病患者中,LVMI与NLR呈正相关(r=0.319,P<0.001);校正收缩压、BMI、HOMA-IR等危险因素后, NLR仍然是冠心病患者发生LVH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为2.876(95%CI:2.001~4.245,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LVH者NLR升高,NLR升高可能是冠心病患者发生LVH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左心室肥厚 冠心病
原文传递
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护理 被引量:1
14
作者 顾琴红 沈咪咪 梁海琳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7年第2期137-138,共2页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临床观察 护理
下载PDF
卡维地洛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旭 郑继平 杨飞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45例CHF患者被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B组)用利尿剂、强心甙、硝酸酯类等药进行治疗,治疗组(A组)在B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起始剂量3.125mg,2次/d,每2周加量1倍,至最大...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45例CHF患者被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B组)用利尿剂、强心甙、硝酸酯类等药进行治疗,治疗组(A组)在B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起始剂量3.125mg,2次/d,每2周加量1倍,至最大剂量25mg,2次/d。结果:治疗16周后,两组的心功能分级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LVEF增加更加显著(P<0.05)。结论:卡维地洛对CHF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维地洛 治疗 充血性心力衰竭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性别对心室复极离散度的影响
16
作者 但秋红 陈婉斐 +1 位作者 蔡海鹏 童鸿 《心电与循环》 2012年第3期153-154,170,共3页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性别对心室复极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对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46例男性及44例女性冠心病患者体表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V3测定心率、Q-T间期、Q-Tp间期,计算Tp-e间期、Tp-e / Q-T比值、心率校正的Q-T间期(Q-TC间...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性别对心室复极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对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46例男性及44例女性冠心病患者体表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V3测定心率、Q-T间期、Q-Tp间期,计算Tp-e间期、Tp-e / Q-T比值、心率校正的Q-T间期(Q-TC间期)和Tp-e间期(Tp-eC间期),并对上述参数作不同性别组间比较.结果 男性与女性冠心病患者Q-T间期及Q-TC间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而Tp-e间期[男性(106±19)ms、女性(90±17)ms,P<0.01]、Tp-e / Q-T比值(男性0.26±0.05、女性0.22±0.04,P<0.01)、Tp-eC间期[男性(116±19)ms、女性(96±16)ms,P<0.01]男性组均显著大于女性组.结论 与女性冠心病患者相比,男性冠心病患者心室复极离散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室复极 性别 TP-E间期
下载PDF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相关性探讨
17
作者 任诗佳 《现代医药卫生》 2008年第12期1867-1868,共2页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C反应蛋白(CRP)是最常用的炎症指标,而ha—CRP较之传统的CRP影响因素少,在体内较为稳定。准确度较高,更适宜作为非特异炎症的指标。本文调查70例急...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C反应蛋白(CRP)是最常用的炎症指标,而ha—CRP较之传统的CRP影响因素少,在体内较为稳定。准确度较高,更适宜作为非特异炎症的指标。本文调查7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CRP水平,探讨CRP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相关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高敏C反应蛋白 血清 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反应 CRP 炎症指标 准确度
下载PDF
血浆脑利钠肽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关系的探讨
18
作者 郑继平 陈自力 赵旭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44-45,共2页
目的:探讨脑利钠肽(BNP)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预后的关系。方法:2005年2月~2007年8月所有入选158例ACS患者均检测入院后48h内及2周后的血浆BNP水平。根据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出现而分成不良心血管事件组(62例)和无不良... 目的:探讨脑利钠肽(BNP)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预后的关系。方法:2005年2月~2007年8月所有入选158例ACS患者均检测入院后48h内及2周后的血浆BNP水平。根据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出现而分成不良心血管事件组(62例)和无不良心血管事件组(96例),比较两组入院48hBNP(BNP1)、2周后BNP(BNP2)、2周BNP变化幅度值(ΔBNP%=(BNP1-BNP2)/BNP1×100%)。结果:有不良心血管事件组的BNP1、BNP2水平显著高于无不良心血管事件组(P<0.01),而ΔBNP%低于无不良心血管事件组,说明无不良心血管事件者恢复得较快。结论:BNP是评价ACS预后重要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预后 利钠肽
下载PDF
蛇床子素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效果及对心肌组织MMP-2和p-ERK的影响
19
作者 刘文华 徐恩国 +1 位作者 杨建广 陶潞渊 《中国药师》 CAS 2021年第3期416-420,共5页
目的:探讨蛇床子素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效果及对心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依普利酮组(30 mg·kg^(-1))、蛇床子素低、... 目的:探讨蛇床子素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效果及对心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依普利酮组(30 mg·kg^(-1))、蛇床子素低、高剂量组(20,40 mg·kg^(-1)),每组12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建模成功后,依普利酮组、蛇床子素低、高剂量组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给药4周。给药结束后,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结构变化,测定大鼠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短轴缩短分数(FS)、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射血分数(EF)及心肌组织MMP-2、p-ERK 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心肌结构正常,肌纤维排列整齐;模型组心肌梗死区可见炎症细胞浸润,心肌纤维断裂,排列紊乱,可见明显梗死灶及瘢痕组织;依普利酮组及蛇床子素高剂量组心肌纤维排列较为整齐,梗死灶及瘢痕组织较少,炎症细胞浸润减少;蛇床子素低剂量组仍可见明显梗死灶及瘢痕组织,炎症细胞浸润也较为明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LVIDd、LVIDs水平及MMP-2、p-ERK mRNA和蛋白水平升高,FS、EF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依普利酮组、蛇床子素低、高剂量组LVIDd、LVIDs水平及MMP-2、p-ERK mRNA和蛋白水平降低,FS、EF水平升高(P <0.05);与依普利酮组比较,蛇床子素低剂量组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蛇床子素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减轻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炎症氧化反应;其机制可能与蛇床子素能明显降低心肌组织MMP-2、p-ERK mRNA和蛋白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床子素 急性心肌梗死 基质金属蛋白酶-2 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下载PDF
中心静脉留置管在大量心包积液中的应用
20
作者 任诗佳 《现代医药卫生》 2008年第11期1674-1675,共2页
心包穿刺是一项带有危险性的操作技术,其严重并发症时有发生。我院在2003年~2007年采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经皮穿刺心包腔内置管的方法治疗心包积液。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大量心包积液 中心静脉留置管 心包腔内置管 中心静脉导管 严重并发症 操作技术 心包穿刺 经皮穿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