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X-CT扫描成像技术在致密砂岩微观孔隙结构表征中的应用——以大安油田扶余油层为例 被引量:41
1
作者 李易霖 张云峰 +3 位作者 丛琳 谢舟 闫明 田肖雄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79-387,共9页
以松辽盆地南部大安油田扶余油层致密砂岩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VGStudio MAX强大的CT数据分析功能结合Avizo软件先进的数学算法,建立了大安油田扶余油层致密砂岩多尺度三维数字岩心模型,该模型具有样品无损、结果直观、数据丰富等优势;... 以松辽盆地南部大安油田扶余油层致密砂岩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VGStudio MAX强大的CT数据分析功能结合Avizo软件先进的数学算法,建立了大安油田扶余油层致密砂岩多尺度三维数字岩心模型,该模型具有样品无损、结果直观、数据丰富等优势;同时结合环境描电镜(ESEM)、Maps图像拼接技术、铸体薄片、恒速压汞等油气分析测试方法对松辽盆地南部大安油田扶余油层微观孔隙特征进行了定量表征,为进一步开展大安油田扶余油层渗流机理的研究打下了基础。研究表明:微米尺度下,大安油田扶余油层储集空间类型以溶蚀型孔隙和微裂缝为主,不同孔渗的样品孔喉的形态和尺寸有所不同,孔喉形态多为球状和条带状,孔喉分布状态主要有连片状和孤立状两种;纳米尺度下,大安油田扶余油层储集空间类型以矿物颗粒内部或表面的溶蚀孔隙和微裂缝为主,纳米孔喉形态上多呈小球状、管状,微裂缝对纳米级孔隙有很好的沟通作用。喉道半径较窄是造成样品的实测渗透率较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安油田 扶余油层 X-CT扫描技术 致密砂岩 微观孔隙结构 数字岩心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油气富集规律及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2
作者 平贵东 吕延防 +3 位作者 范立民 付晓飞 孙永河 高煜婷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4167-4178,共12页
在含油气系统划分的基础上,对油气富集区带进行刻画,分析总结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的油气富集规律及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油气藏具有两期成藏,伊敏组晚期烃源岩大量排烃,控制早期原生油藏的形成,伊... 在含油气系统划分的基础上,对油气富集区带进行刻画,分析总结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的油气富集规律及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油气藏具有两期成藏,伊敏组晚期烃源岩大量排烃,控制早期原生油藏的形成,伊敏组末—青元岗组沉积时期盆地反转,受活动断层调整形成次生油藏。纵向上发育中下部两套含油气系统(被动裂陷含油气系统与主动裂陷含油气系统)和一套上部含油组合,油主要分布在被动裂陷含油气系统。油气分布的主控因素可概括为3个方面:(1)"断-盖"共控油气富集层位,盆地发育南一段上部和大一段两套区域性优质泥岩盖层,控制了中下部含油气系统油气富集。晚期盆地反转,部分断裂活动使得油气穿越盖层运移至大磨拐河组形成次生油藏;(2)"源-储"共控油气分布范围,中下部含油气系统均发育一套烃源岩,其中南一段中部源岩为优质源岩。受大气水淋滤和有机酸溶蚀作用部分区域发育优质储层,烃源岩与优质储层的时空配置控制了油气的分布范围,油气以短距离侧向运移为主,洼陷中生成的油气优先在附近优质储层中聚集。(3)"断-隆-扇"共控油气聚集部位,中央背斜带控制潜山油藏聚集,滚动背斜带控制形成构造油藏,反向断层下盘掀斜隆起带与中央隆起带控制中下部含油气系统油气聚集,受反转构造影响活动的断裂控制上部含油组合油气聚集,近岸水下扇及三角洲前缘砂体控制洼漕中心油气成藏形成岩性油气聚集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尔逊—贝尔凹陷 油气富集规律 主控因素 隆起带 油气聚集带
下载PDF
徐家围子断陷火山岩断层带内部结构与封闭性 被引量:21
3
作者 孟令东 付晓飞 +4 位作者 王雅春 张晓玲 吕延防 姜义博 杨宏松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0-157,共8页
通过露头观测火山岩断层带内部结构特征,结合火山岩断层封闭机理研究与岩性对接封闭性评价,系统分析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营一段火山岩断层带内部结构与断层侧向封闭性。徐家围子断陷火山岩断层带内部发育不同程度的破碎带和断层核"... 通过露头观测火山岩断层带内部结构特征,结合火山岩断层封闭机理研究与岩性对接封闭性评价,系统分析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营一段火山岩断层带内部结构与断层侧向封闭性。徐家围子断陷火山岩断层带内部发育不同程度的破碎带和断层核"二元结构"。断层在火山岩对接处基本不具备封闭性,在火山岩储集层与上覆砾岩层及泥岩层对接处形成岩性对接封闭。通过改进传统的Knipe图(单井三角图),绘制双井三角图清晰表征走滑断层对岩性对接的影响。利用双井三角图,结合断层面岩性对接图建模对断层封闭性进行评价。研究发现,徐家围子天然气主要聚集在断层的上升盘,气水界面纵向上受控于火山岩对接的最小深度,气藏在徐中走滑断层"海豚效应"的影响下,平面上围绕断层呈"正弦"形态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断层 内部结构 封闭性 双井三角图 岩性对接 天然气藏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致密砂岩-膏泥岩储盖组合断裂带内部结构及与天然气成藏关系 被引量:19
4
作者 付晓飞 徐萌 +2 位作者 柳少波 卓勤功 孟令东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21-533,共13页
本文在野外观察描述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库车坳陷致密砂岩-膏泥岩储盖组合内断裂变形机制,研究表明:断裂在膏泥岩内变形机制取决于埋藏深度决定的脆塑性,膏泥岩在浅埋条件下处于脆性变形阶段,形成断层泥充填的贯通型断裂,垂向封闭能力很差... 本文在野外观察描述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库车坳陷致密砂岩-膏泥岩储盖组合内断裂变形机制,研究表明:断裂在膏泥岩内变形机制取决于埋藏深度决定的脆塑性,膏泥岩在浅埋条件下处于脆性变形阶段,形成断层泥充填的贯通型断裂,垂向封闭能力很差;膏泥岩在较深埋条件下处于脆-塑性变形阶段,形成涂抹型断裂带,伴随断距增加,涂抹逐渐失去连续性,连续的膏岩涂抹形成有效封闭,一旦失去连续性,油气将穿越盖层垂向散失;膏泥岩在深埋条件下处于塑性变形阶段,膏泥岩限制断裂穿层。因此,塑性膏泥岩和脆-塑性膏泥岩在涂抹连续情况下,能够形成有效封闭。断裂变形时储层已经致密化,抬升作用和储层超压导致断裂变形机制以破裂为主,断层核为断层角砾岩,破碎带发育大量裂缝,为油气垂向运移通道,侧向封闭依靠岩性对接。这种岩性对接封闭导致天然气聚集模式具有3个典型特征:一是天然气紧邻区域性盖层分布,即天然气层之上为区域性盖层;二是区域性盖层与储层对接形成有效封闭,因此天然气主要分布在气源断裂上升盘;三是烃柱高度取决于断距大小,圈闭范围内最小断距决定烃柱高度和气-水界面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膏泥岩 断裂带结构 封闭性 岩性对接 脆塑性变形
下载PDF
被动裂陷盆地油气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分析——以塔木察格盆地塔南坳陷为例 被引量:17
5
作者 付晓飞 王勇 +1 位作者 渠永红 沙威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19-1131,共13页
塔南凹陷为典型的被动裂陷盆地,构造演化历经了4个阶段:即被动裂陷阶段、主动裂陷阶段、断一坳转化阶段和坳陷阶段,形成两套含油气系统:即被动裂陷含油气系统和主动裂陷含油气系统,油气主要富集在被动裂陷含油气系统中。油气分布的主控... 塔南凹陷为典型的被动裂陷盆地,构造演化历经了4个阶段:即被动裂陷阶段、主动裂陷阶段、断一坳转化阶段和坳陷阶段,形成两套含油气系统:即被动裂陷含油气系统和主动裂陷含油气系统,油气主要富集在被动裂陷含油气系统中。油气分布的主控因素概括为3个方面:1)是区域性盖层和长期发育的断层控制油气聚集的层位,盆地发育南一段上部和大一段两套泥质岩区域性盖层,厚度大,泥地比高,控制了两套含油气系统油气富集,长期发育的断层在盖层段形成剪切型泥岩涂抹,当SSF值大于5时,泥岩涂抹失去连续性,油气穿越区域性盖层垂向运移,在大二段聚集,形成次生油气藏。2)是有效烃灶和优质储层控制油气分布范围,主动裂陷阶段和被动裂陷阶段均发育一套烃源岩,被动裂陷阶段烃源岩为砂泥互层结构,排烃效率高,为优质烃源岩。大气水的淋滤作用和有机酸溶解作用分别在反向断层下盘和洼槽内部形成优质储层,油气短距离侧向运移,油气分布具有典型的"源控"和"优质储层控制"的特征。3)是反向断层、低隆起和扇体控制油气聚集,被动裂陷阶段构造沉降和翘倾作用形成大量反向断层,具有"三期同步造储"、"三面组合成藏"和"三类复合控油"成藏优势,成为被动裂陷油气系统典型的成藏模式。被动裂陷阶段形成反向断层下盘低隆,主动裂陷阶段形成中央背斜带,盆地回返阶段形成反转构造带,分别为两套含油气系统和次生油气系统油气富集提供有利场所。近岸水下扇在洼槽中心聚油,形成岩性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南坳陷 被动裂陷盆地 断-盖共控 源控 优质储层 反向断层
下载PDF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断圈含气性影响因素及目标优选 被引量:5
6
作者 孙永河 王铎 +2 位作者 付晓飞 孟庆洋 王海学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9,151,共5页
为了优选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的有利钻探目标断圈,基于已钻的16个断圈,从天然气的供给条件、运聚条件、保存条件3个方面系统分析克拉苏构造带断圈含气性影响因素,在该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11个目标断圈与已钻断圈进行了相关性分析... 为了优选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的有利钻探目标断圈,基于已钻的16个断圈,从天然气的供给条件、运聚条件、保存条件3个方面系统分析克拉苏构造带断圈含气性影响因素,在该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11个目标断圈与已钻断圈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最终实现了有利钻探目标优选。研究表明,影响断圈含气性的因素包括8个方面,即烃源岩供烃能力、断裂类型分布、断裂走向变化规律、断裂转换带类型、断裂输导效率特征、断盖配置关系、断储产状配置关系和断层侧向封闭性。根据离差平方和聚类分析方法将断圈归为4类,其中第1类中的克深8号和第3类中的克深10号断圈钻探风险相对最小,是下一步钻探的有利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圈 含气性 聚类分析 评价优选 克拉苏构造带
下载PDF
X断陷火二段火山岩储层岩性识别技术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继龙 宋延杰 +1 位作者 孙红 权新荣 《天然气与石油》 2019年第6期81-86,共6页
火山岩岩性的准确识别是火山岩储层描述与评价的基础。考虑到X断陷火山岩成分和结构的复杂性,在岩心分析、薄片鉴定分析的基础上,优选对岩性敏感的测井响应特征,利用交会图技术对酸性火山岩和中性火山岩进行自动识别,实现对火山岩成分... 火山岩岩性的准确识别是火山岩储层描述与评价的基础。考虑到X断陷火山岩成分和结构的复杂性,在岩心分析、薄片鉴定分析的基础上,优选对岩性敏感的测井响应特征,利用交会图技术对酸性火山岩和中性火山岩进行自动识别,实现对火山岩成分的有效划分。在此基础上,应用决策树模型识别火山岩细分岩性,结合FMI测井,实现对火山岩结构的准确识别。将研究区的岩性按成分划分为流纹质火山岩和安山质火山岩2大类,按火山岩的结构划分为9小类。通过15口井的资料处理验证,岩性的识别准确率达到80%,满足研究区岩性识别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岩性识别 交会图技术 决策树模型 FMI
下载PDF
岩石热导率的测量及对油区地热研究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朱焕来 王春宇 魏华彬 《能源与环保》 2017年第12期34-37,共4页
岩石热导率是地下地温场研究的关键参数,测量岩石热导率是常规油气、非常规油气、地热资源地下资源勘探中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目前热导率的测量方式分为实验室测量和原地测量2种方式。测量热导率的扫描仪所采用的光学扫描高精度测试... 岩石热导率是地下地温场研究的关键参数,测量岩石热导率是常规油气、非常规油气、地热资源地下资源勘探中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目前热导率的测量方式分为实验室测量和原地测量2种方式。测量热导率的扫描仪所采用的光学扫描高精度测试方法,是由莫斯科国立地质勘探院的尤里·波波夫教授研制而成,这项技术在地球科学和热物理学上都是最新的,其工作原理是用一个由红外温度传感器控制的热激器产生聚焦的、可移动且可持续工作的热源来扫描样品表面。本次测量首次利用TCS热导率测量仪对油区的岩石的热导率参数进行了测量,一共采集了油区10块岩心的热导率数据,热导率数值为0.904~2.024 W/(m·℃),由此来得到相关数据为以后的油区地热资源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导率 岩石 实验室方法 TCS 油区地热
下载PDF
湖相纹层状细粒岩特征、成因模式及其页岩油意义——以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为例 被引量:70
9
作者 柳波 吕延防 +4 位作者 孟元林 李新宁 郭小波 马强 赵万春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98-607,共10页
以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为例,通过高分辨率岩心图像扫描、常规薄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岩石学研究方法,结合微量元素、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地球化学指标,对湖相富有机质纹层状细粒岩的岩石学特征、沉积成因进行了研究,并分... 以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为例,通过高分辨率岩心图像扫描、常规薄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岩石学研究方法,结合微量元素、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地球化学指标,对湖相富有机质纹层状细粒岩的岩石学特征、沉积成因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其页岩油气/致密油气勘探意义。研究结果表明,纹层具有硅质碎屑富集层、碳酸盐富集层、凝灰质富集层及有机质富集层4种类型,通过组合可以形成3种层偶类型。有机质呈纹层状富集或分散状分布于碳酸盐纹层及凝灰质纹层中。缺少陆源碎屑供给的封闭盐湖沉积体系,形成了分层的古湖泊水体,加之湖底的热水活动和季风性气候共同控制了有机质的富集保存及湖相多元纹层状细粒岩的形成。由于该类细粒岩有机质丰度高,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碳酸盐纹层微孔及纹层间微裂缝发育,使其具有丰富的储集空间类型,且脆性矿物含量高而易于后期压裂改造,具备形成页岩油气/致密油气的有利条件,勘探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层状细粒岩 纹层组合 有机质富集方式 岩石学特征 成因模式 页岩油气 致密油气
下载PDF
地质统计学反演在杏北西斜坡区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6
10
作者 王雅春 王璐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554-2560,共7页
有效的储层预测方法可对储层进行准确的描述和刻画,而地震反演是储层预测的核心技术,其有效的方法将有利于寻找和判别非构造油气藏.本文重点研究地质统计学反演的储层预测方法,该方法将随机模拟的思想与地震反演相结合,以地震数据为约束... 有效的储层预测方法可对储层进行准确的描述和刻画,而地震反演是储层预测的核心技术,其有效的方法将有利于寻找和判别非构造油气藏.本文重点研究地质统计学反演的储层预测方法,该方法将随机模拟的思想与地震反演相结合,以地震数据为约束,用随机模拟算法实现储层预测,更加精确地描述储层的变化.文中以杏北西斜坡为例,利用地震、测井资料和地质认识,在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的基础上开展高分辨率地质统计学反演,进行砂体展布的预测.研究表明,文中预测结果与钻井资料吻合度较高,为认识该区油藏砂体分布提供了依据,为寻找油藏有利区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北西斜坡 储层预测 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 地质统计学反演
下载PDF
膏盐岩脆塑性变形特征及封闭能力定量评价 被引量:22
11
作者 吴桐 付晓飞 +1 位作者 王海学 丁宇佳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7-137,共11页
膏盐岩盖层作为全球许多含油气盆地最重要的盖层之一,本身物性封闭能力毋庸置疑,野外观察和三轴试验证实随埋深的增加膏盐岩存在脆塑性转化的过程。为了明确其在不同脆塑性域的变形特征和封闭能力定量评价方法,本文以野外露头观测、... 膏盐岩盖层作为全球许多含油气盆地最重要的盖层之一,本身物性封闭能力毋庸置疑,野外观察和三轴试验证实随埋深的增加膏盐岩存在脆塑性转化的过程。为了明确其在不同脆塑性域的变形特征和封闭能力定量评价方法,本文以野外露头观测、三轴压缩试验和镜下观察为基础,从变形机制、破裂模式、力学行为和声发射等方面系统总结了不同脆塑性阶段膏盐岩的变形特征。应用莫尔~库伦准则、拜尔利摩擦定律和应力降规律厘定了膏盐岩脆塑性转化的围压和深度。研究结果表明:①针对脆性膏盐岩盖层,首先应用保持力定量评价水力破裂风险性,保持力越小,盖层发生水力破裂的风险就越大。同时利用断接厚度定量表征脆性盖层内断层垂向封闭性;②应用SSF定量评价脆一塑性膏盐岩盖层中涂抹型断裂的垂向封闭性,野外断层解剖确定出膏岩涂抹连续的临界SSF值为3.5—4;③塑性膏盐岩盖层具有流动特征,伴随断层逆冲滑动,膏盐岩沿断面流动,此阶段断层垂向是封闭的,但在差异压实作用下,盐岩流动形成缺失区——“盐窗”可以为油气沿断层向上运移提供通道。因此,膏盐岩盖层封闭性分析要综合考虑盖层脆塑性、不同脆塑性盖层内断裂变形机制及断裂带内部结构,从而完善盖层垂向封闭性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膏盐岩盖层 脆塑性转化 断层 水力破裂 膏岩涂抹 盐窗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不同成因类型天然气来源及其分布规律 被引量:15
12
作者 柳波 贺波 +4 位作者 黄志龙 张越迁 殷忠朴 郭天旭 吴凡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40-46,共7页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天然气具有多种成因类型,为了明确不同类型天然气的来源及其成藏规律,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运用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和天然气藏解剖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天然气主要有油型气和煤型气两种端元类型:1油型天然气为...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天然气具有多种成因类型,为了明确不同类型天然气的来源及其成藏规律,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运用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和天然气藏解剖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天然气主要有油型气和煤型气两种端元类型:1油型天然气为湿气,类型为气顶气,与原油相伴生,并与原油同源(下二叠统风城组烃源岩);2煤型天然气为干气,主要来自以腐殖型母质为主的下二叠统佳木河组烃源岩,于古近纪晚期成藏。结论认为,不同类型天然气的分布具有序列性:1垂向上,中二叠统下乌尔禾组以油型气为主,佳木河组顶面不整合附近以混合气为主,佳木河组内幕以煤型气为主;2平面上,环玛湖凹陷分布的西北缘油气运移有利指向区,仅在西段克拉玛依—中拐地区分布有纯天然气藏,且在远离气源灶的方向上,依次分布油型气、混源气和煤型气;3天然气的有序分布是新近纪气源灶供气层位及分布范围、"断—盖"遮挡条件、"断—面"输导条件三者耦合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西北缘 类型 成因 气源灶 断—盖遮挡条件 输导体系 油气差异聚集
下载PDF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的断裂复活演化特征及控藏作用 被引量:12
13
作者 谢昭涵 罗静爽 +3 位作者 刘中亮 魏志鹏 叶凡 王元兴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32-1346,共15页
为研究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的断裂构造演化,搞清断裂在各个时期的活动特征,以及对地层沉积、储层改造和盖层保存的影响,从而分析其对天然气成藏的控制。笔者以地质时期作为断裂控藏作用的第一分类原则,对断陷期的构造解析利用最大断距... 为研究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的断裂构造演化,搞清断裂在各个时期的活动特征,以及对地层沉积、储层改造和盖层保存的影响,从而分析其对天然气成藏的控制。笔者以地质时期作为断裂控藏作用的第一分类原则,对断陷期的构造解析利用最大断距相减法分析徐西断裂,认为徐西断裂在火石岭期是多条分段的小断裂,至沙河子期才连接成为一条大规模控陷断裂,此外还发现徐东走滑断裂带的东侧分支也是一条火石岭期和沙河子期就强烈伸展的断裂,具有与徐西断裂相似的控陷作用,于营城期卷入新生的走滑断裂带。由于T2断裂密集带的形成受到断陷层先存断裂的控制,本文利用坳陷层T2断裂密集带对深部断裂(T4和T41)再活动的映射关系,分别分析火山岩气藏的气源断裂和调整断裂。根据构造演化时期,将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的断裂控藏作用分为以下几类:断陷期断裂活动控制沙河子组源岩和营城组储层的分布于活动强烈、古断距较大的控陷断裂上盘局部区域;营城组火山岩沿徐中断裂和徐东断裂带喷发,对成藏有利的火山岩相分布与徐中断裂和徐东断裂带附近;青山口期T41断裂选择性复活,在断裂附近形成大量新生裂缝改善火山岩储层物性,同时成为天然气充注的通道,在时空关系上具有储层形成与油气运移同时发生,和优质储层紧邻气源断裂的特征,对天然气成藏极为有利;反转期断陷中部及北部的断裂活动较弱,气藏多数得以保存。据此提出气源断裂——火山口联合控藏模式,其中本研究区的几条大规模断裂——徐西、徐中和徐东断裂带都具有多重控藏作用,同一条断裂在各构造演化时期的作用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家围子 断裂复活 断裂控藏 最大断距相减法 气源断裂
下载PDF
致密碎屑岩储层岩石破裂特征及脆性评价方法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升 柳波 +1 位作者 付晓飞 赵万春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70-1279,共10页
研究致密碎屑岩储层岩石破裂特征及脆性评价方法对致密油压裂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辽河盆地沙河街组致密碎屑岩储层为例,开展了不同岩性岩石的三轴压缩实验,分析了宏观破裂行为和压后岩石显微裂缝的发育类型,通过对比常规的弹... 研究致密碎屑岩储层岩石破裂特征及脆性评价方法对致密油压裂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辽河盆地沙河街组致密碎屑岩储层为例,开展了不同岩性岩石的三轴压缩实验,分析了宏观破裂行为和压后岩石显微裂缝的发育类型,通过对比常规的弹性参数法和矿物组分法等脆性评价方法,建立了基于三轴压缩破裂过程中能量守恒的新脆性评价方法。实验表明,岩石破裂特征受控于岩石脆性和岩石所处的围压条件。一方面,脆性较强的岩石主要发育穿晶张裂缝,随着脆性程度减弱,裂缝数量逐渐减少,类型则以晶内裂缝为主;另一方面,随着围压增加,压裂后岩石内部微裂缝类型从穿粒张裂缝向晶内裂缝过渡,说明围压极大地抑制了微裂缝的扩展。传统弹性参数法表征的脆性结果与实验描述的脆性破裂特征相反(即脆性指数高,而岩石破裂程度差),而矿物组分法不能描述不同围压下岩石的脆性程度。本文提出的新脆性评价方法,可以连续地描述岩石从超脆性到韧性变形的力学演化过程,脆性指数不仅与峰前的杨氏模量有关,而且还与峰后应力降梯度(软化模量)有关。利用该方法表征了不同围压下致密砂岩脆性程度,其结果与实验描述岩石脆性破裂特征相符合,证实了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性指数 三轴压缩实验 围压 岩石破裂 致密储层 致密油
下载PDF
杏北西斜坡区扶余油层成藏模式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雅春 陈崇光 +3 位作者 王璐 朱琳 蒋政 席国兴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14-621,共8页
斜坡是油气区域运移的主要指向和主要成藏地带,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为了探究杏北西斜坡区扶余油层油藏特征及勘探重点,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录井、油田实际生产等资料开展了研究。研究表明,该区主要是发育受断层和岩性控制的断层遮挡... 斜坡是油气区域运移的主要指向和主要成藏地带,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为了探究杏北西斜坡区扶余油层油藏特征及勘探重点,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录井、油田实际生产等资料开展了研究。研究表明,该区主要是发育受断层和岩性控制的断层遮挡、断块、断鼻、断背斜、岩性上倾尖灭和断层-岩性等油藏。油水分布整体呈现"上油下水"的规律,没有统一的油水界面。对油成藏模式的研究表明,该区具有"源内倒灌运移"、"源外侧向运移"聚集成藏两种模式:即油源区内青山口组源岩生成并排出的油在青山口组古超压的动力作用下,以沟通油源和下部扶余油层砂体以及圈闭的源断裂为路径,向下"倒灌"进入了圈闭成藏;第二种模式是西侧齐家-古龙凹陷青山口组源岩生成的油先"倒灌"到扶余油层后,沿着连通齐家-古龙凹陷和杏北地区的砂体和断层等通道,向东进入杏北地区。该区油藏的分布主要受油源、断层和砂体的有机匹配及反向正断层的控制。首先青山口组的超压是倒灌运移的关键,充足的油源是成藏基础,断层和砂体的有机匹配提供了倒灌运移的通道。最后指出了断砂匹配较好的反向正断层的上升盘是本区勘探的重点,下降盘对油聚集起到诱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分布规律 成藏模式 扶余油层 杏北西斜坡 松辽盆地
下载PDF
地震属性融合技术在海拉尔盆地乌东斜坡带南屯组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朱可丹 王雅春 +4 位作者 衣启樊 王昕尧 李梦瑶 赵振铎 彭泷毅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17年第1期109-115,共7页
针对海拉尔盆地乌南次凹乌东斜坡带地区南屯组砂岩储层的特征和勘探难点,应用三维地震资料多属性多元线性回归融合技术,对南屯组砂岩储层敏感的地震属性提取并优选,获得地震属性与钻遇砂岩厚度的相关关系,建立砂岩厚度与多地震属性之间... 针对海拉尔盆地乌南次凹乌东斜坡带地区南屯组砂岩储层的特征和勘探难点,应用三维地震资料多属性多元线性回归融合技术,对南屯组砂岩储层敏感的地震属性提取并优选,获得地震属性与钻遇砂岩厚度的相关关系,建立砂岩厚度与多地震属性之间的回归方程,实现对砂岩储层厚度高精度地预测,进而明确乌东斜坡带地区南二段Ⅰ油组砂岩储层厚度发育特征。该方法应用效果良好,为乌东斜坡带地区南二段Ⅰ油组隐蔽圈闭识别预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东斜坡带 南屯组 地震属性融合 多元线性回归 储层砂岩预测
下载PDF
高孔隙性砂岩中变形带类型、特征及成因机制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志达 付晓飞 +3 位作者 孟令东 杜庆龙 孙永河 王升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67-1281,共15页
为了探索断裂对高孔隙性储层改造作用,在部分渤海湾盆地钻井取芯资料及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高孔隙砂岩变形机制、发育的亚地震构造及其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高孔隙性砂岩变形有别于低-非孔隙性岩石,不是由破裂作用产生裂缝... 为了探索断裂对高孔隙性储层改造作用,在部分渤海湾盆地钻井取芯资料及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高孔隙砂岩变形机制、发育的亚地震构造及其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高孔隙性砂岩变形有别于低-非孔隙性岩石,不是由破裂作用产生裂缝,而是由于颗粒流作用、碎裂作用和碎裂流作用形成与裂缝相对应的另一种类型亚地震构造,而岩石变形产生的亚地震构造对储层具有反向改造作用.高孔隙性砂岩变形形成的亚地震构造为物性较母岩明显降低的变形带.研究结果表明:变形带孔隙度比母岩低10%~25%,渗透率比母岩低1~7个数量级,变形带包括解聚带、碎裂带、压溶胶结碎裂带和硅酸盐带4种类型,渗透率具有依次降低趋势.高孔隙性储层变形产生变形带,因变形带物性低,造成储层物性整体变低,低-非孔隙性储层变形产生裂缝,提高储层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孔隙性砂岩 变形带 反向改造 低物性断裂带
原文传递
南堡凹陷不同相态天然气成因联系及勘探意义 被引量:6
18
作者 柳波 贾梦成 +4 位作者 吕延防 董月霞 付广 史集建 刘哲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7-95,共9页
查明南堡凹陷天然气复杂相态的成因联系,有利于本区天然气勘探成果的扩大.本文根据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地层PVT及产能资料确定了地层条件下天然气相态类型及其分布特征,分析了天然气相态成因及相互关系;利用断接厚度和排替压力两项参数... 查明南堡凹陷天然气复杂相态的成因联系,有利于本区天然气勘探成果的扩大.本文根据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地层PVT及产能资料确定了地层条件下天然气相态类型及其分布特征,分析了天然气相态成因及相互关系;利用断接厚度和排替压力两项参数,从盖层宏观和微观封闭机理,分析了不同相态天然气的封闭下限,并以地球化学示踪的方法确定了天然气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南堡凹陷天然气的相态类型划分为溶解态的油溶气、游离态的气顶气和凝析气三大类,深层天然气以凝析气为主,中浅层天然气以气顶气和油溶气为主,并以两相共存的气顶气最容易被封闭,断接厚度为50~180m,盖层排替压力下限为1.5 MPa左右,深层凝析气形成的纯气藏次之,封闭条件要求最高的是只以单相油柱存在的油溶气.由于深层天然气相态以凝析气为主,封闭下限相对较低,并且浅层天然气发现了具有深源气的地球化学响应,反映了南堡凹陷深层天然气较大的资源潜力,故应加强滩海深层凝析气藏的勘探,并有望在陆上地区深层获得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成因 天然气赋存状态 天然气相态 保存条件 南堡凹陷
原文传递
冲积扇“颗粒支撑砾岩”的成因和分布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月 纪友亮 +5 位作者 高崇龙 靳军 杨召 宋万达 白东来 刘大卫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52-366,共15页
为明确冲积扇储层成因及分布规律,结合油气勘探实践及野外露头观察,总结归纳了不同机制下冲积扇颗粒支撑砾岩的类型及其沉积分布特征.本文认为冲积扇洪水期、间洪期及碎屑(泥石)流期发育不同类型的颗粒支撑砾岩,扇中的片流型、辫/曲流... 为明确冲积扇储层成因及分布规律,结合油气勘探实践及野外露头观察,总结归纳了不同机制下冲积扇颗粒支撑砾岩的类型及其沉积分布特征.本文认为冲积扇洪水期、间洪期及碎屑(泥石)流期发育不同类型的颗粒支撑砾岩,扇中的片流型、辫/曲流带型是油气聚集的甜点区.研究结果表明:1)冲积扇中的颗粒支撑砾岩物性好,杂基质量分数小于15%,其包含分选磨圆很差的角砾岩、磨圆分选很好的"同级颗粒支撑"砾岩和磨圆很好但分选较差的"多级颗粒支撑"砾岩;2)基于冲积扇的形成机制及沉积过程,将颗粒支撑砾岩划分为6种成因类型:岩石流型、碎屑(泥石)流型、片流型、辫/曲流型、二次改造流体型及风成型;3)6种类型分布规律具有差异:岩石流型以不规则状在山前堆积、碎屑(泥石)流型以堤坝状分布在舌状体前端及边部、片流型层状分布,辫/曲流型以条带状分布在沟槽底部、侧缘槽、心滩、河道侧缘坝体等部位,二次改造型以透镜体分布,风成型分散堆积.综合认为冲积扇颗粒支撑砾岩的分布规律在空间上具有关联性,片流型、辫/曲流型具有较大的勘探开发潜力,大型砂砾岩油田中颗粒支撑砾岩储层孔隙度高达18%,是油气的重要储层,也是影响开发效果的窜流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积扇 颗粒支撑砾岩 成因机制 分布
原文传递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油气源断裂变换构造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贾茹 王璐 +2 位作者 孙永河 陈默 康琪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4-173,共10页
油气源断裂是油气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其输导能力受自身的活动性所制约。只有在成藏关键时期活动,沟通有效的烃源岩及储层,且具有顶封能力的断裂,才能为油气的运移提供优势输导通道,使成熟烃源岩排出的大量油气能够向储层中运聚成藏。... 油气源断裂是油气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其输导能力受自身的活动性所制约。只有在成藏关键时期活动,沟通有效的烃源岩及储层,且具有顶封能力的断裂,才能为油气的运移提供优势输导通道,使成熟烃源岩排出的大量油气能够向储层中运聚成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勘探证实油气并非是围绕着整条油气源断裂分布,而是集中分布在断裂走向拐点、断裂交汇部位及断裂末端等变换构造发育的部位。变换构造发育的部位应力集中,易引发地震,地震活动会进一步激发流体运移。结合目前变换构造发育位置通常与油气分布关系密切这一现象,认为油气源断裂上变换构造发育的部位为油气的优势运移通道。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为例,从变换构造的形成机制出发,结合坳陷内断裂的几何学特征及分布规律,将变换构造划分为4种类型:趋近型、转换斜坡型、传递断层型和撕裂断层型。在厘定油气源断裂的基础上,利用油气源断裂的断距-距离曲线等方法识别断裂上变换构造发育的部位,并结合油气藏分布规律,分析油气源断裂变换构造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陆冲断带 油气源断裂 变换构造 垂向运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