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为什么读经典和《为什么读经典》 被引量:2
1
作者 续小强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7-151,共5页
一个怪异的人,一个制造迷恋的写手,一个在叛逆中不断回归原点的小说家,伊塔洛.卡尔维诺先生,在他五十八岁的时候,写了一篇《为什么读经典》的文章。"1981年",中文译本的末尾如此标注。
关键词 读经 卡尔维诺 中文译本 小说家 怪异
原文传递
学术期刊的“企业化”与决胜“市场化” 被引量:1
2
作者 魏思思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37-38,共2页
随着国家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非时政类报刊的转企改制已经在行业内迅速推开。新闻出版总署有数据显示,目前已有1300家非时政类报刊完成转制,201 1年内还有5 000多家非时政类报刊开始转制。作为非时政类报刊中的重要一分子,原来... 随着国家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非时政类报刊的转企改制已经在行业内迅速推开。新闻出版总署有数据显示,目前已有1300家非时政类报刊完成转制,201 1年内还有5 000多家非时政类报刊开始转制。作为非时政类报刊中的重要一分子,原来所属事业性质的部分学术期刊,真正迎来了"企业化"的机遇和考验。对于那些已经转制成为企业性质的学术期刊主体,如何在"企业化"的过程中走出一条生存和发展之路,是摆在每一位学术期刊从业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期刊 期刊市场化 企业化模式 新闻出版 市场需求 品牌建设 编辑主体 市场竞争 期刊品牌 受众
下载PDF
孔天胤与嘉靖版《汾州志》《山西通志》《介休县志》的编纂
3
作者 张勇耀 韩兵强 《史志学刊》 2016年第5期84-89,共6页
孔天胤于嘉靖三十三年(1554)致仕。归汾后,主纂了第二版《汾州志》八卷,这是汾州历史上第一部体例完备的志书,为此后《汾州志》《汾州府志》《汾阳县志》的修纂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孔天胤还曾为嘉靖版《山西通志》《介休县志》作序,并提... 孔天胤于嘉靖三十三年(1554)致仕。归汾后,主纂了第二版《汾州志》八卷,这是汾州历史上第一部体例完备的志书,为此后《汾州志》《汾州府志》《汾阳县志》的修纂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孔天胤还曾为嘉靖版《山西通志》《介休县志》作序,并提出建议,将嘉靖版《山西通志》由十九卷增为二十卷,增加了"帝王"一卷,这也为后来雍正版《山西通志》所承继。孔天胤为山西的历史文化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天胤 《汾州志》 《山西通志》 《介休县志》 史志纂修方法
下载PDF
读《白草地》所想
4
作者 续小强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5-187,共3页
《自草地》载于2010年《收获》第2期,并于2010年底荣登中国小说学会短篇小说年度排行榜。《名作欣赏》杂志2010年第6期转载过这篇小说,当时印象就很不一般,最近我又重读了若干遍,觉得这篇小说还是颇有些趣味在里头。
关键词 草地 2010年 短篇小说 《名作欣赏》 《收获》 中国小说 排行榜
原文传递
版本遴选精审 校勘注释详备——评张静校注《中州集校注》
5
作者 张晶 张勇耀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2-176,共5页
张静《中州集校注》是《中州集》流传七百余年来首部带有笺注的整理本,在元好问及《中州集》的文献与文学研究史上具有典范意义。版本选择的精审,校勘的细察精对,注释的宏富深广,都使这套校注本呈现出校注古籍的专业水准。而校注者对学... 张静《中州集校注》是《中州集》流传七百余年来首部带有笺注的整理本,在元好问及《中州集》的文献与文学研究史上具有典范意义。版本选择的精审,校勘的细察精对,注释的宏富深广,都使这套校注本呈现出校注古籍的专业水准。而校注者对学界研究成果的吸收采纳,以及知人论世式的辨疑设问,也为《中州集》及金代文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可资思考和探究的更为广阔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州集校注》 张静 元好问 金代文学
原文传递
孔天胤刻书考略
6
作者 张勇耀 韩兵强 《史志学刊》 2017年第4期28-37,共10页
孔天胤既是一位官员、诗人、学者,又是一位卓越的出版家。作为一位有担当的博学鸿儒,孔天胤不仅自己深钻精研,还特别注重通过典籍的刊刻印行,扩大正统文化的传播。他先后主持刊刻了《资治通鉴》《资治通鉴考异》《集录真西山〈文章正宗... 孔天胤既是一位官员、诗人、学者,又是一位卓越的出版家。作为一位有担当的博学鸿儒,孔天胤不仅自己深钻精研,还特别注重通过典籍的刊刻印行,扩大正统文化的传播。他先后主持刊刻了《资治通鉴》《资治通鉴考异》《集录真西山〈文章正宗〉》《西京杂记》等书籍,为保存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典籍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为我国文献学和版本学界所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天胤 刻书 《资治通鉴》 《西京杂记》
下载PDF
略论名宦、寓贤研究对晋学研究的意义及理路
7
作者 张勇耀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15-21,共7页
研究名宦、寓贤中的学人在晋地的学术活动,与晋地学人的文化交流,对官学、书院等的营建,对学制的改革,以及他们的影响所推动的晋学在全国学术史上的作用等,对于梳理和补充晋地学术的渊流和生态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本文意在举其大端,提... 研究名宦、寓贤中的学人在晋地的学术活动,与晋地学人的文化交流,对官学、书院等的营建,对学制的改革,以及他们的影响所推动的晋学在全国学术史上的作用等,对于梳理和补充晋地学术的渊流和生态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本文意在举其大端,提出研究的意义和相关理路,供学者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地 学术 名宦 寓贤 晋学研究
下载PDF
爱的无望与挣扎——鲍贝中短篇小说的气质及其他
8
作者 续小强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9-151,共3页
很明显,鲍贝的小说所走的,并不是一条经典化的主流路线。更准确一点说,从目前来看,她还沉溺于此,尚无明显改变的迹象和动力。什么是经典化的小说路线?很难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在中国的文学语境中,所谓经典化从来都是有它特定的含义的。... 很明显,鲍贝的小说所走的,并不是一条经典化的主流路线。更准确一点说,从目前来看,她还沉溺于此,尚无明显改变的迹象和动力。什么是经典化的小说路线?很难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在中国的文学语境中,所谓经典化从来都是有它特定的含义的。诸多文学史的描述中,张爱玲、钱钟书以及后来的金庸,他们作为经典背叛者的形象而确立了经典化的位置;而沈从文、废名等人作品的命运,则带有世纪哀歌的色彩。这些例子,大约可以作为这一‘特定含义”的反证。由非经典化而至经典化,或者说,由不被承认的经典化而至事实的经典化,恰恰是文学发展的诡异之处。这种诡异对于中国现代小说的百年身世,在我看来,还是过于平淡了,不至于那么残酷得不近人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短篇小说 中国现代小说 气质 挣扎 经典化 文学语境 文学发展 文学史
原文传递
林鹏:草根学者的士君子情怀
9
作者 张勇耀 《社会科学论坛》 CSSCI 2014年第11期128-147,共20页
2014年4月25日,由《名作欣赏》杂志社举办的林鹏先生长篇历史小说《咸阳宫》的读书会在位于山西太原西郊的“中华傅山园”举行。86岁的林先生在最后的总结发言中说:“我自认为是草根,是生活在底层的人,而非文学中人。”
关键词 草根 情怀 君子 学者 长篇历史小说 《名作欣赏》 读书会 杂志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