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4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顽固性癫痫初步探讨 被引量:37
1
作者 孟凡刚 张建国 +4 位作者 马延山 梁树立 张凯 杨岸超 桑林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97-499,共3页
目的 探讨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顽固性癫痫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1例顽固性癫痫患者进行迷走神经刺激手术治疗,术后2周开机,分次调试参数,脉冲发生器输出电流从0.25 mA逐渐增加,但不超过3.0 mA,刺激时间为30 s,间歇5 min,信号频率为20~30 ... 目的 探讨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顽固性癫痫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1例顽固性癫痫患者进行迷走神经刺激手术治疗,术后2周开机,分次调试参数,脉冲发生器输出电流从0.25 mA逐渐增加,但不超过3.0 mA,刺激时间为30 s,间歇5 min,信号频率为20~30 Hz,脉宽为250~1000μs.对治疗效果进行随访,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经4-16个月刺激,McHugh Ⅰ级3例,Ⅱ级7例,Ⅲ级9例,Ⅴ级2例.其中10例患者癫痫发作减少50%以上.结论 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顽固性癫痫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迷走神经刺激术 预后
原文传递
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治疗策略 被引量:29
2
作者 宗绪毅 李储忠 +5 位作者 姜之全 王新生 李博 赵鹏 桂松柏 张亚卓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0-223,共4页
目的 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治疗策略.方法 作者回顾分析于2010年9月1日至2010年12月1日在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门诊诊治的有完整临床资料的47例颅内蛛网膜囊肿,无干预治疗25例,手术治疗22例,神经内镜下蛛网膜囊肿壁部分切除+囊肿-脑池造... 目的 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治疗策略.方法 作者回顾分析于2010年9月1日至2010年12月1日在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门诊诊治的有完整临床资料的47例颅内蛛网膜囊肿,无干预治疗25例,手术治疗22例,神经内镜下蛛网膜囊肿壁部分切除+囊肿-脑池造瘘术13例,囊肿-腹腔分流术7例,显微下切除囊肿壁术2例.结果 无干预治疗25例,平均随访38.9个月,囊肿无变化.神经内镜治疗组,囊肿消失1例,囊肿缩小50%以上12例;分流治疗组,囊肿消失1例,缩小50%以上5例,无变化1例;显微手术治疗组,囊肿1例消失,1例无变化.并发症:神经内镜组,1例发现硬膜下积液;分流组中3例脑组织包裹分流管,1例硬膜下积液.结论 大多数颅内蛛网膜囊肿行无干预治疗;神经内镜治疗与囊肿-腹腔分流治疗,效果相似,前者更安全、微创,并发症少,应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囊肿 内镜 治疗 观察
原文传递
社区人群脑卒中危险因素干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3
作者 茹小娟 王文志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2006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社区人群脑卒中危险因素干预是减少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方法。目前,针对脑卒中危险因素所采取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全人群策略和高危人群策略。笔者就国内外不同社区人群脑卒中干预措施、经验以及干预效果进行综述。
关键词 社区人群 脑卒中 危险因素 干预策略
下载PDF
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影像诊断与血管内治疗 被引量:22
4
作者 刘爱华 吴中学 +6 位作者 李佑祥 姜除寒 杨新健 张友平 张静波 姜鹏 王忠诚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713-716,共4页
目的总结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影像学诊断和血管内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 18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磁共振成像和血管造影影像学特点和血管内治疗经过。结果影像特点为 MR内膜瓣与壁间血肿,DSA珠线征、双腔征等。12例支架治疗中4例单纯... 目的总结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影像学诊断和血管内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 18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磁共振成像和血管造影影像学特点和血管内治疗经过。结果影像特点为 MR内膜瓣与壁间血肿,DSA珠线征、双腔征等。12例支架治疗中4例单纯支架后造影复查不显影, 8例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7例造影复查不显影;6例载瘤动脉闭塞4例造影复查不显影,全部病人临床随访症状消失。15例DSA复查随访,夹层动脉瘤不显影,无复发。结论 DSA及MR检查对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具有诊断价值;血管内治疗如支架技术(单纯置入或联合弹簧圈栓塞)以及载瘤动脉闭塞是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安全、有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 夹层动脉瘤 治疗 诊断
原文传递
自由落体致大鼠脑损伤后血脑屏障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崔云 张琳 袁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8期649-650,i0001,共3页
目的用IgG免疫组化染色方法研究大鼠自由落体脑损伤后血脑屏障的变化。方法复制大鼠自由落体脑损伤模型,在外伤后1h、6h、24h及7d时取脑组织,分别进行光镜、电镜检查,同时用IgG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血脑屏障的变化,并对免疫组化结果进... 目的用IgG免疫组化染色方法研究大鼠自由落体脑损伤后血脑屏障的变化。方法复制大鼠自由落体脑损伤模型,在外伤后1h、6h、24h及7d时取脑组织,分别进行光镜、电镜检查,同时用IgG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血脑屏障的变化,并对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大鼠自由落体脑损伤后,损伤部位出现片状出血及明显水肿,电镜观察显示有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星形细胞肿胀,免疫组化染色显示IgG在脑损伤后1h即有漏出,6h漏出最严重,持续至24h,7d时降低。结论大鼠脑损伤后出现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IgG免疫组化染色是研究血脑屏障功能变化简单、敏感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血脑屏障 免疫球蛋白G(IgG) 大鼠
下载PDF
PET—MRI影像融合技术在药物难治性癫痫术前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18
6
作者 桑林 张凯 +7 位作者 张建国 马延山 邵晓秋 张弨 赵宝田 胡文瀚 郑重 周峰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59-563,共5页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PET)-MRI影像融合技术在MRI阴性的药物难治性癫痫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北京丰台医院癫痫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医疗联盟收治的34例MRI阴性的药物难...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PET)-MRI影像融合技术在MRI阴性的药物难治性癫痫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北京丰台医院癫痫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医疗联盟收治的34例MRI阴性的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无创性检查(包括头皮视频脑电图、MRI、PET-CT、PET-MRI融合影像)和有创性检查(立体定向脑电图)以进行术前评估。其中30例患者行手术切除致痫灶,4例行保守治疗。采用Engel分级评估手术疗效。比较PET-CT与PET-MRI对致痫灶定位的一致率,同时纳入发作频率、发作间期头皮脑电、PET-MRI影像结果以及手术部位,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2.5个月(4~20个月)。Engel分级Ⅰ级者占77%(23/30)。PET-MRI融合影像判读结果与致痫灶的一致率(83%)显著高于PET-CT(37%)(P〈0.01)。对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显示,PET-MRI影像未显示局灶性低代谢为患者术后癫痫复发的危险因素(P=0.042)。结论PET-MRI影像融合技术可显著提高PET对于MRI阴性的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致痫灶的定位价值,PET-MRI影像未显示局灶性低代谢的患者术后更易出现癫痫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磁共振成像 预后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MRI影像融合
原文传递
促进神经内镜技术的发展和提高 被引量:20
7
作者 张亚卓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49-50,共2页
神经内镜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历程.现代科技的发展给其注人了新的活力。近二十年来神经内镜技术是理念更新、设备发明和技术提高的快速发展时期。在十几年前,提到神经内镜,多数神经外科医生还相当生疏。如今神经内镜... 神经内镜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历程.现代科技的发展给其注人了新的活力。近二十年来神经内镜技术是理念更新、设备发明和技术提高的快速发展时期。在十几年前,提到神经内镜,多数神经外科医生还相当生疏。如今神经内镜在许多医院已成为常用的神经外科诊疗工具。这与国内外一批神经外科专家、学者的积极努力、认真培训、大胆创新是分不开的。近些年的部分学术活动可以说明这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神经外科手术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 被引量:20
8
作者 王文志 盖思齐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14-622,共9页
脑血管病对国民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危害,目前脑血管病在我国的流行状况仍处于高峰期,并导致巨大的疾病负担。针对目前中国的现状,减少脑血管病危害和疾病负担的最有效方法仍然是重视和加强首次发病前的一级预防,即针对脑血管病的危险... 脑血管病对国民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危害,目前脑血管病在我国的流行状况仍处于高峰期,并导致巨大的疾病负担。针对目前中国的现状,减少脑血管病危害和疾病负担的最有效方法仍然是重视和加强首次发病前的一级预防,即针对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积极地进行早期干预,努力减少脑卒中的人群发病率。2019年7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完成并发布了第四次修订版《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19》。文中重点对更新的内容进行简要介绍,为广大临床医师以及卫生保健工作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危险因素 一级预防
原文传递
脑胶质瘤组织培养化疗药物敏感性的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张伟 江涛 +5 位作者 袁芳 李桂林 董丽萍 徐立新 韩明 崔云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163-166,共4页
目的建立脑胶质瘤的组织培养药敏检测法,用于筛选化疗药物及指导临床个体化化疗。方法应用组织培养药敏检测法对69例人脑胶质瘤标本进行化疗药物敏感性测定,所测药物为脑肿瘤常用化疗药物顺铂(DDP)、长春新碱(VCR)、替尼泊甙(VM26)、尼... 目的建立脑胶质瘤的组织培养药敏检测法,用于筛选化疗药物及指导临床个体化化疗。方法应用组织培养药敏检测法对69例人脑胶质瘤标本进行化疗药物敏感性测定,所测药物为脑肿瘤常用化疗药物顺铂(DDP)、长春新碱(VCR)、替尼泊甙(VM26)、尼莫司汀(ACNU)、替莫唑胺(TMZ)及DDP+VM26组合。比较6组化疗药物体外抗肿瘤作用的差异,并分析药物敏感性与病人临床资料之间的相关性。结果DDP+VM26组合用药的敏感性与VM26单独用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明显优于其他4种单药。病人性别、年龄、肿瘤初发或复发均对药物敏感性无显著性影响;除组合用药DDP+VM26外,其他药物的敏感性与病理分级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胶质瘤标本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及同一个体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差异很大,脑胶质瘤化疗应优先选择以VM26为主的联合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药物筛选试验 抗肿瘤 组织培养
下载PDF
儿童髓母细胞瘤的临床预后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0
作者 姜涛 王军梅 +2 位作者 杜江 邱晓光 李春德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38-343,共6页
目的探讨髓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预后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2例儿童髓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肿瘤切除程度、影像学资料、病理类型、放疗、是否化疗、临... 目的探讨髓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预后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2例儿童髓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肿瘤切除程度、影像学资料、病理类型、放疗、是否化疗、临床预后等进行了调查和总结。采用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2例儿童髓母细胞瘤患者中男65例,女27例;年龄3~17岁。随访时间为6—12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84.0个月。其中经典型髓母细胞瘤60例,促纤维增生/结节型24例,大细胞型1例,问变型7例。19例术前发现肿瘤播散,12例术后残余肿瘤≥1.5cm2,6例同时合并以上两种情况。81例肿瘤位于后颅窝中线,其中53例肿瘤浸润第四脑室底部;11例肿瘤位于一侧小脑半球或小脑脑桥角。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大细胞/间变型、肿瘤播散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大细胞/间变型、肿瘤播散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预后较差,需要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髓母细胞瘤 儿童 预后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中国六省市农村癫痫患者及家属对癫痫知晓程度的调查 被引量:16
11
作者 赵东海 王文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6期506-507,共2页
目的了解农村癫痫患者及其家属对癫痫知识的掌握水平以及知晓程度对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从黑龙江、河南、江苏、宁夏、山西和上海六省市农村地区癫痫患者中每省随机抽取100例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收回调查表511份,男29... 目的了解农村癫痫患者及其家属对癫痫知识的掌握水平以及知晓程度对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从黑龙江、河南、江苏、宁夏、山西和上海六省市农村地区癫痫患者中每省随机抽取100例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收回调查表511份,男295例,女216例。患者对癫痫知识回答的正确率为44.94%,患者家属对癫痫知识的回答正确率为44.72%。服药依从性良好者占74.17%,服药依从性差者占25.83%。患者及其家属对癫痫知识的了解程度越高其服药的依从性越好。结论在中国农村地区,患者对癫痫知识的掌握水平较低,亟待提高;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癫痫知识的了解程度可以改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知晓程度 依从性
下载PDF
规范开展大骨瓣开颅手术 被引量:17
12
作者 刘佰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36-337,共2页
大骨瓣开颅手术在我国经过近20年的临床实践,从学术界最初的反对、争议,到如今的广为接受并应用,充分证明了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在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救治中的重要地位。在最近一期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的关于脑外伤救治的综述... 大骨瓣开颅手术在我国经过近20年的临床实践,从学术界最初的反对、争议,到如今的广为接受并应用,充分证明了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在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救治中的重要地位。在最近一期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的关于脑外伤救治的综述中,也提出大骨瓣手术是作为其他保守治疗无效的最后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骨瓣开颅手术 创伤救治 临床实践 重型颅脑 医学杂志 保守治疗 学术界 脑外伤
原文传递
体感诱发电位与直接皮层电刺激在大脑功能区手术中的联合应用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16
13
作者 赵焕燕 乔慧 +4 位作者 朱军 李建民 刘淑玲 王明然 刘莉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24-726,共3页
目的术中联合采用体感诱发电位(SEP)波形翻转与直接皮层电刺激(DCES),通过对照组与实验组肌力、感觉功能变化及切除程度来了解此技术的优越性。方法实验组64例运动感觉功能区占位病人术中联合采用此技术进行监测,与对照组64例比... 目的术中联合采用体感诱发电位(SEP)波形翻转与直接皮层电刺激(DCES),通过对照组与实验组肌力、感觉功能变化及切除程度来了解此技术的优越性。方法实验组64例运动感觉功能区占位病人术中联合采用此技术进行监测,与对照组64例比较,以肌力、感觉及切除程度作为评价指标。结果A组12例、B组27例术后出现肌力下降;A组2例、B组1例术后出现感觉减退;A组50例全切,14例近全切;B组42例全切,21例近全切,1例大部切除。结论术中联合采用SEP波形翻转与DCES监测技术,能有效保护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神经监测 功能区 体感诱发电位波形翻转 直接皮层电刺激
原文传递
颅底脊索瘤内镜经鼻手术后的颅底重建技术 被引量:14
14
作者 桂松柏 曹磊 +3 位作者 宗绪毅 李储忠 王飞 张亚卓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27-1030,共4页
目的 探讨内镜经鼻手术切除颅底脊索瘤后的颅底重建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3年10月使用内镜经鼻手术治疗的146例颅底脊索瘤的临床资料.将颅底缺损根据硬膜缺损大小分为3种类型:(1)硬膜完整113例,主要使用人工材料进行... 目的 探讨内镜经鼻手术切除颅底脊索瘤后的颅底重建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3年10月使用内镜经鼻手术治疗的146例颅底脊索瘤的临床资料.将颅底缺损根据硬膜缺损大小分为3种类型:(1)硬膜完整113例,主要使用人工材料进行颅底重建;(2)硬膜缺损≤1.0cm 12例,使用自体游离组织(自体游离脂肪、肌肉、肌筋膜)结合人工材料进行多层加固技术颅底重建;(3)硬膜缺损>1.0cm21例,使用带蒂鼻中隔黏膜瓣结合自体游离组织进行颅底重建。结果 硬膜完整的患者术后发生脑脊液鼻漏为0例(0%);硬膜及蛛网膜缺损≤1.0cm的患者术后发生脑脊液鼻漏为1例(8.3%);硬膜和蛛网膜缺损>1.0cm的患者术后发生脑脊液鼻漏为2例(9.5%).总体脑脊液鼻漏发生率为2.1%.结论 不同类型的硬膜缺损应选择不同的颅底重建方法;尽量减少鼻腔带蒂黏膜瓣的使用,不但可以减少鼻腔创伤,减少术后鼻腔并发症,增加术后的舒适度,而且可以为肿瘤复发再次手术切除后的颅底重建提供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瘤 神经内镜 颅底重建
原文传递
经颅电刺激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在小脑脑桥角区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5
作者 马思远 乔慧 +3 位作者 贾桂军 贾旺 王明然 刘莉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56-359,共4页
目的探讨静吸复合麻醉下经颅电刺激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FNMEP)监测在小脑脑桥角(CPA)区肿瘤手术中是否可预测术后面神经功能。方法52例CPA区肿瘤患者,术中行FNMEP监测面神经功能,术后参照H—B面神经分级标准,对术前、后面神经功... 目的探讨静吸复合麻醉下经颅电刺激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FNMEP)监测在小脑脑桥角(CPA)区肿瘤手术中是否可预测术后面神经功能。方法52例CPA区肿瘤患者,术中行FNMEP监测面神经功能,术后参照H—B面神经分级标准,对术前、后面神经功能的改变和FNMEP波幅术后/术前比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FNMEP波幅变化与术后面神经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FNMEP波幅比率〈50%,预示术后面神经功能障碍;比率〉50%,预示术后面神经功能正常或仅为轻度功能障碍(H—BI级或Ⅱ级)。结论FNMEP可预测术后面神经功能,可对现有术中面神经功能的监测技术起到完善、补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 术中监测 运动诱发电位 小脑脑桥角区肿瘤
原文传递
许旺细胞与PLGA共同移植于大鼠全横断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万虹 李德志 +3 位作者 杨飞 历俊华 王身国 王忠诚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43-846,共4页
目的观察许旺细胞与 PLGA 组织工程材料共同移植于大鼠全横断脊髓损伤处对脊髓修复的影响。方法许旺细胞与 PLGA 体外共同培养后行扫描电镜观察,将其共移植于大鼠横断性脊髓损伤处,不同时间行 BrdU/MBP 免疫组化、天青-美蓝染色、透射... 目的观察许旺细胞与 PLGA 组织工程材料共同移植于大鼠全横断脊髓损伤处对脊髓修复的影响。方法许旺细胞与 PLGA 体外共同培养后行扫描电镜观察,将其共移植于大鼠横断性脊髓损伤处,不同时间行 BrdU/MBP 免疫组化、天青-美蓝染色、透射电镜、运动功能评分(BBB)、运动诱发电位(MEP)、股四头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测。结果扫描电镜下许旺细胞在 PLGA 内生长良好。6个月后移植物内可见 BrdU/MBP 免疫组化双染阳性细胞,天青-美蓝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可见新生的髓鞘及形成髓鞘的许旺细胞。BBB 评分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MEP 和 SEP 检测移植后6个月所有大鼠波形仍未恢复,但 T_(11-12)椎间隙可记录到 SEP 波。结论许旺细胞与 PLGA 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共同移植于损伤脊髓可促进轴突生长及髓鞘再生,但没有与损伤远端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旺氏细胞 脊髓损伤 髓鞘再生 诱发电位
原文传递
迷走神经刺激与癫痫的治疗 被引量:13
17
作者 孟凡刚 张建国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9年第3期188-192,共5页
本文概述了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癫痫的历史、现状、治疗机制、适应证、禁忌证、术前评估、手术方法以及疗效评定。迷走神经刺激术无需对癫痫灶进行精确定位,通过刺激迷走神经可使顽固性癫痫的发作次数减少,对部分病人甚至可以完全控制,... 本文概述了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癫痫的历史、现状、治疗机制、适应证、禁忌证、术前评估、手术方法以及疗效评定。迷走神经刺激术无需对癫痫灶进行精确定位,通过刺激迷走神经可使顽固性癫痫的发作次数减少,对部分病人甚至可以完全控制,为不能进行切除手术或切除术后复发的顽固性癫痫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目前全世界已有超过50,000例病人使用迷走神经刺激术,但在我国仅有零星开展。国外大宗病例统计表明VNS术后24个月5%~9%的病人发作完全停止,癫痫发作次数平均减少50%左右,但也有10%的病人无效。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迷走神经刺激术的临床应用将会更加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 癫痫
原文传递
颅内电极长程记录在癫痫外科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杨岸超 孟凡刚 +5 位作者 张建国 孙振荣 葛明 张凯 张华 胡文瀚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13-1016,共4页
目的 探讨颅内电极长程记录在癫痫外科中的应用时机以及方法,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2例颅内电极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电极类型、部位、电极植入方式以及并发症.结果 单纯硬膜下条状皮层电极植入87例,条状电极和深部电极... 目的 探讨颅内电极长程记录在癫痫外科中的应用时机以及方法,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2例颅内电极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电极类型、部位、电极植入方式以及并发症.结果 单纯硬膜下条状皮层电极植入87例,条状电极和深部电极联合植入9例,栅状电极植入13例,条状电极和栅状电极联合植入3例.左侧26例,右侧32例,双侧54例,监测时间24-192 h.脑脊液漏15例,胃肠道反应9例,脑脓肿2例,硬膜外血肿1例,术中硬膜下少量出血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颅内电极长程记录是确定癫痫致痫灶重要的定位手段,可应用于无创评估方法难以确定的致痫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颅内电极 应用 并发症
原文传递
利用F波评价舌下-面神经吻合术治疗面瘫的疗效 被引量:13
19
作者 陶晓蓉 李萍 +3 位作者 万虹 刘松 刘洋 乔慧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1648-1650,共3页
目的 初步探讨利用面神经F波检测技术评价预变性自体神经桥接舌下-面神经吻合术对面瘫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4年2月北京天坛医院进行桥脑小脑角区神经鞘瘤术后并行预变性自体神经桥接舌下-面神经吻合术患者30例,术前术... 目的 初步探讨利用面神经F波检测技术评价预变性自体神经桥接舌下-面神经吻合术对面瘫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4年2月北京天坛医院进行桥脑小脑角区神经鞘瘤术后并行预变性自体神经桥接舌下-面神经吻合术患者30例,术前术后分别行面神经功能评估及F波、M波检测并随访.结果 随访时间3~ 20个月,平均8个月;手术后面部肌群运动功能分级提高12例;患侧F波潜伏期显著改善1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预变性自体腓肠神经桥接舌下神经-面神经吻合术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一种有效方法,面神经F波检测可作为评价手术效果的客观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 舌下神经 吻合术 外科 面瘫
原文传递
脊索瘤全球专家共识(颅底部分)的解读与探讨 被引量:12
20
作者 白吉伟 王帅 +6 位作者 沈宓 桂松柏 李储忠 杜江 张红波 杨晓红 张亚卓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73-1175,共3页
脊索瘤发病率为0.51/100万~8/100万,患病率不足1/10万。关于脊索瘤的研究多为回顾性临床病例报告,Ⅱ期临床研究数据很少,鲜有Ⅲ期临床研究报道。10年前认为大多数颅底脊索瘤难以全切除,而近期脊索瘤的全切除率可达52%(26/5... 脊索瘤发病率为0.51/100万~8/100万,患病率不足1/10万。关于脊索瘤的研究多为回顾性临床病例报告,Ⅱ期临床研究数据很少,鲜有Ⅲ期临床研究报道。10年前认为大多数颅底脊索瘤难以全切除,而近期脊索瘤的全切除率可达52%(26/50),2011年后达到了80%(8/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脊索瘤 颅底部 解读 专家 临床病例报告 Ⅱ期临床研究 Ⅲ期临床研究 全切除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