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腔内修复术治疗近肾腹主动脉闭塞症一例 被引量:2
1
作者 郑海滨 杨磊磊 +3 位作者 宋云龙 朴龙松 刘朝中 张红超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39-440,共2页
患者男性,85岁,因“间歇性跛行18个月,加重伴双下肢夜间静息痛20 d”于2013年5月3日入院.18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下肢间歇性跛行,伴双下肢发凉、麻木及感觉异常,外院诊断为“腰椎管狭窄”,建议行手术治疗,患者拒绝.近20 d跛行明显加... 患者男性,85岁,因“间歇性跛行18个月,加重伴双下肢夜间静息痛20 d”于2013年5月3日入院.18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下肢间歇性跛行,伴双下肢发凉、麻木及感觉异常,外院诊断为“腰椎管狭窄”,建议行手术治疗,患者拒绝.近20 d跛行明显加重,并伴双下肢夜问静息痛.有高血压病史6个月,无糖尿病及血脂异常.吸炯史50年.查体:血压136/68 mmHg(1 mmHg=0.133 kPa),双侧股动脉、腘动脉搏动减弱,双侧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左侧较右侧弱,双下肢皮温减低,颜色发白,营养差,毛发减少,肌肉轻度萎缩,踝肱指数左侧为0.40、右侧为0.52.腹主动脉至双足水平血管增强CT示:腹主动脉(肾动脉开口水平以远)血栓形成,管腔完全闭塞,腹主动脉管壁钙化严重,侧支循环已经建立,双侧肾动脉未见狭窄.双下肢动脉超声示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诊断:近肾腹主动脉闭塞症,泛大西洋协作组(TASC)ⅡD型,Fontaine 3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闭塞症 腹主动脉 手术治疗 肾动脉 腔内修复术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下肢间歇性跛行 足背动脉搏动
原文传递
RNA干扰内皮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6影响平滑肌细胞的迁移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刚 刘朝中 +5 位作者 宋云龙 张晓慧 张丽 李力 曹俊涵 张红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7期6932-6936,共5页
背景:血管支架置入后靶血管部位易发生炎症反应。目的:利用siRNA技术抑制内皮细胞白细胞介素6的生成,观察其对平滑肌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测定脂多糖刺激EA.HY926细胞表达白细胞介素6 mRNA的时间梯度与浓度梯度,针对白细胞介... 背景:血管支架置入后靶血管部位易发生炎症反应。目的:利用siRNA技术抑制内皮细胞白细胞介素6的生成,观察其对平滑肌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测定脂多糖刺激EA.HY926细胞表达白细胞介素6 mRNA的时间梯度与浓度梯度,针对白细胞介素6构建短发卡状siRNA真核表达载体pGensil-1.1-白细胞介素6,通过lipofectamine 2000转染EA.HY926,抑制其白细胞介素6的产生。结果与结论:pGensil-1.1-白细胞介素6转染EA.HY926细胞后,脂多糖刺激下EA.HY926细胞表达的白细胞介素6 mRNA及蛋白明显减少。共培养模型中,转染pGensil-1.1-白细胞介素6的EA.HY926细胞作用下,人脐静脉平滑肌细胞表达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 mRNA及蛋白明显降低,结晶紫染色显示人脐静脉平滑肌细胞迁移数量减少。说明siRNA技术可抑制内皮细胞白细胞介素6的生成,并通过降低平滑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减弱平滑肌细胞的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培养 基因干扰 白细胞介素6 基质金属蛋白酶9 支架再狭窄 平滑肌细胞 迁移
下载PDF
肝细胞生长因子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模型小鼠的保护 被引量:3
3
作者 段伟 李力 +1 位作者 刘新宾 张红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2012年第2期252-256,共5页
背景:肝细胞生长因子是一种心肌营养因子,具有很强的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与心室重构,促血管内皮细胞有丝分裂作用。目的: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慢性... 背景:肝细胞生长因子是一种心肌营养因子,具有很强的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与心室重构,促血管内皮细胞有丝分裂作用。目的: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慢性心力衰竭组、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组、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组、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治疗组。采用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建立慢性心力衰竭小鼠模型,第7周尾静脉注射细菌脂多糖制作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模型,随后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组、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治疗组同时给予尾静脉注射肝细胞生长因子干预。结果与结论:与慢性心力衰竭组比较,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组心室壁厚度、左室射血分数值明显增加,白细胞介素6减少,脑钠肽下降,Bax蛋白表达减少,Bcl-2蛋白表达增加,心肌细胞凋亡明显减少(P<0.01或0.05)。与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组比较,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治疗组心室壁厚度、左室射血分数值明显增加,脑钠肽表达下调,白细胞介素6明显下降,Bcl-2蛋白表达增加,Bax蛋白表达减少(P<0.01或0.05)。说明肝细胞生长因子通过抗炎性因子作用,抗心肌细胞凋亡作用明显改善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小鼠的心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生长因子 慢性心力衰竭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 内毒素 阿霉素
下载PDF
人工隔瓣在房室共同通道矫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解士胜 仲京 +3 位作者 万士杰 王维新 于鲁峰 徐金星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8-29,共2页
目的 报告在房室共同通道矫治术中应用人工隔瓣的方法与结果。方法  1991年 8月至1997年 12月 ,对 16例部分型与 6例完全型房室共同通道伴隔瓣缺如者进行矫治手术。其中 3例按以往术式进行 (对照组 ) ,19例利用修补原发孔型房间隔缺... 目的 报告在房室共同通道矫治术中应用人工隔瓣的方法与结果。方法  1991年 8月至1997年 12月 ,对 16例部分型与 6例完全型房室共同通道伴隔瓣缺如者进行矫治手术。其中 3例按以往术式进行 (对照组 ) ,19例利用修补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涤纶片终端作成“人工隔瓣” ,同时修补瓣裂、DeVega成形和修复房、室间隔缺损。结果  19例应用人工隔瓣者术后无死亡及传导阻滞发生 ,全部恢复良好 ;仅 2例三尖瓣有轻度反流。对照组死亡 1例 ;2例生存者 ,术后三尖瓣均有中度反流 ,右心功能欠佳 ,恢复缓慢。结论 延长修补房间隔缺损的涤纶片作成人工隔瓣 ,附加 2条人工腱索防止“脱垂” ,比较符合实际三尖瓣的解剖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共同通道 人工隔瓣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老年患者凝血机制及血管内皮细胞在体外循环中的变化
5
作者 张红超 蓝鸿钧 +4 位作者 孙宗全 于鲁峰 秦斌 万士杰 付润桥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227-228,共2页
目的 从凝血机制和血管内皮细胞 (EC)的角度探讨老年患者体外循环 (ECC)的特点。 方法  2 0例心瓣膜置换术患者按不同的年龄分为两组 ,每组 10例 ,对照组 :年龄 2 0~ 40岁 ;实验组 :年龄 6 0岁以上。观察两组术后出血量、输血量、... 目的 从凝血机制和血管内皮细胞 (EC)的角度探讨老年患者体外循环 (ECC)的特点。 方法  2 0例心瓣膜置换术患者按不同的年龄分为两组 ,每组 10例 ,对照组 :年龄 2 0~ 40岁 ;实验组 :年龄 6 0岁以上。观察两组术后出血量、输血量、全血激活凝血时间 (ACT)和 ECC中肝素用量 ;分别于术前、ECC30分钟、ECC6 0分钟和术后 32小时测定静脉血中 6 -酮 -前列腺素 F1α(6 - K- PGF1α,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组织型纤溶酶激活物 (t- PA,发色底物法 )活性和 EC的变化。 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出血和输血量比对照组均显著增加 (P=0 .0 0 2 3,0 .0 15 4) ;维持正常 ACT时间 ,实验组患者肝素用量较少 ,但两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ECC30分钟、ECC6 0分钟和术后 32小时 ,实验组6 - K- PGF1α、t- PA低于对照组 ,EC脱落数显著增高。 结论 老年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血管 EC对 ECC的耐受性差 ,在 ECC术中做好 EC和血液保护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凝血机制 内皮细胞 体外循环 EC ECC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顺行序贯移植术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令珂 顾承雄 +2 位作者 张红超 于鲁峰 陈元恒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761-763,共3页
目的探讨先吻合桥血管近端的顺行序贯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62例患者行OPCABG,将桥血管与升主动脉吻合后备用,再行左乳内动脉与前降支吻合,最... 目的探讨先吻合桥血管近端的顺行序贯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62例患者行OPCABG,将桥血管与升主动脉吻合后备用,再行左乳内动脉与前降支吻合,最后进行桥血管与其他靶血管顺行序贯式吻合。结果吻合到左前降支的桥血管:带蒂左乳内动脉57支,桡动脉2支,大隐静脉3支。采用大隐静脉桥血管顺行序贯吻合其他靶血管,3支桥47例,2支桥15例。术后1例因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死亡。其余61例术后心绞痛症状全部缓解,无围术期急性心肌梗死。经3~36月随访,无新发心绞痛,生活质量提高。结论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顺行序贯移植术,可以避免体外循环和心脏停搏心脏停搏的弊端;每完成一个桥血管吻合口,即恢复该部位心肌的血液供应,更早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手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序贯吻合
下载PDF
冠脉搭桥、瓣膜置换术同期实施超声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 被引量:1
7
作者 侯迈 麦迪.塔卡 亚睿.劳尔卡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253-255,共3页
目的对于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或瓣膜置换术伴有心房颤动的病人同期实施经心外膜途径的超声消融术治疗房颤的治疗效果进行随访总结。方法选择房颤病史>6个月的89名病人,其中永久性房颤67人,阵发性房颤22人,所有病人需同期实施冠状动脉... 目的对于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或瓣膜置换术伴有心房颤动的病人同期实施经心外膜途径的超声消融术治疗房颤的治疗效果进行随访总结。方法选择房颤病史>6个月的89名病人,其中永久性房颤67人,阵发性房颤22人,所有病人需同期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瓣膜手术。首先在心脏跳动下,应用Epico Cinch装置行经心外膜途径围绕肺静脉的房颤超声消融术,随后采用EpicoWand装置在肺静脉环形消融线与二尖瓣环之间附加一条消融线,然后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瓣膜置换术或瓣膜成形术。结果术后6~12个月随访时,房颤治愈率为83%,其中永久性房颤的治愈率为78%,阵发性房颤的治愈率为100%。房颤的治愈率与房颤病史长短及房颤的类型有关。结论在心脏跳动下经心外膜途径的超声消融术对于冠心病和瓣膜病等器质性心脏病所合并的心房颤动是一种安全可行、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超声消融 冠状动脉搭桥 瓣膜置换术
下载PDF
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新宾 李力 张红超 《医学综述》 2011年第11期1601-1604,共4页
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研究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着重要作用,但不同造模方法对研究心力衰竭的领域有所差异,并且方法的选择还要考虑实验设备、技术、经费、时间等问题。为能更好地研究心力衰竭,现对近年来常用... 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研究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着重要作用,但不同造模方法对研究心力衰竭的领域有所差异,并且方法的选择还要考虑实验设备、技术、经费、时间等问题。为能更好地研究心力衰竭,现对近年来常用心力衰竭模型的制作方法及其应用,以及基因技术在心力衰竭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动物模型 基因技术
下载PDF
国产GK-2型人造心脏瓣膜20年临床应用的随访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仲京 解士胜 +3 位作者 万士杰 王维新 张红超 于鲁峰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7期2644-2646,共3页
目的总结20年间应用413枚GK2型人造心脏瓣膜的治疗效果,评价国产GK2型单叶式机械瓣膜的远期疗效。方法对1985年初至2004年间施行的327例心脏瓣膜替换术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男123例,女204例。年龄1.6~68岁(38.62岁±10.14岁)。心功能... 目的总结20年间应用413枚GK2型人造心脏瓣膜的治疗效果,评价国产GK2型单叶式机械瓣膜的远期疗效。方法对1985年初至2004年间施行的327例心脏瓣膜替换术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男123例,女204例。年龄1.6~68岁(38.62岁±10.14岁)。心功能Ⅱ级21例,Ⅲ级216例,Ⅳ90例。术式为二尖瓣置换(MVR)205例(62.69%),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DVR)86例(26.30%),主动脉瓣置换(AVR)31例(9.48%),三尖瓣置换(TVR)5例(1.52%)。共使用GK2型二尖瓣296枚,主动脉瓣117枚。随访0.5~19.6年(9.05年±4.59年),总随访人年数为2440.7患者年。结果早期死亡11例,死亡率为3.36%(11/327)。远期死亡24例,死亡率0.98%患者年。5年、10年、15年生存率分别为93.31%±0.03%、89.59%±2.1%及83.61%±6.09%。12例发生出血事件(0.49%患者年),7例发生瓣膜血栓形成或栓塞(0.29%患者年)。91.98%的患者(241/262)心功能恢复至(NYHA)I、II级。结论连续20年的临床应用和长期随访表明,该型瓣膜具有多项优点,瓣膜相关事件发生率处于较低水平,远期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仪器 GK-2型 人造心脏瓣膜 临床应用 心脏瓣膜疾病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术
原文传递
右心室双出口患者的术后护理
10
作者 魏贤珍 马建珍 +4 位作者 李一粟 徐金星 万士杰 王维新 张立莉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年第3期54-55,共2页
目的 总结 18例右心室双出口 (DORV)患者的术后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 1991年 8月至 2 0 0 3年 3月 18例DORV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监测 ,肺循环的管理及围术期监测和并发症处理。结果 死亡 1例 ,病死率 5 .6% ;17例随访 0 .5~ 9.5年 ,... 目的 总结 18例右心室双出口 (DORV)患者的术后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 1991年 8月至 2 0 0 3年 3月 18例DORV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监测 ,肺循环的管理及围术期监测和并发症处理。结果 死亡 1例 ,病死率 5 .6% ;17例随访 0 .5~ 9.5年 ,无晚期死亡。结论 依据个体病理解剖特点及选择手术的不同 ,有针对性地进行围术期监护和护理 ,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并发症 ,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心室双出口 术后护理 DORV 临床资料 护理措施
下载PDF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期间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变化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维新 解士胜 +3 位作者 陈元恒 万士杰 仲京 徐金星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45-347,共3页
为探讨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病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变化和临床意义,对15例先天性心脏病和11例风湿性心脏病(男19例,女7例;年龄6~56岁;体重13~68kg)行CPB心脏手术的病人,采血用放免法测... 为探讨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病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变化和临床意义,对15例先天性心脏病和11例风湿性心脏病(男19例,女7例;年龄6~56岁;体重13~68kg)行CPB心脏手术的病人,采血用放免法测定CGRP含量。结果麻醉后转流前、阻断主动脉20、40分钟、开放主动脉即刻、开放后20、40分钟、术后6小时和术后10天共8个时点CGRP含量分别为2.392±1.375、7.482±6.793、4.666±2.712、6.540±4.500、7.826±7.269、9.289±4.976、5.242±4.014、3.983±2.887pmol/L。与转流前比较,CGRP含量在阻断主动脉至开放主动脉明显升高,开放主动脉40分钟达高峰(P<0.001),术后6小时稍有回落,但仍高于转流前(P<0.005),术后10天虽显著回落,但仍显著高于转流前水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心脏外科手术 CGRP
原文传递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对H_2O_2损伤大鼠心肌细胞的保护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新宾 张红超 郭子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2012年第1期22-26,共5页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降低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目前多数认为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生物因子起主要作用。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对过氧化氢诱导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并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降低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目前多数认为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生物因子起主要作用。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对过氧化氢诱导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并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制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以及过氧化氢损伤新生大鼠心肌细胞模型,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组以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PI3K抑制剂处理组。以ELISA检测乳酸脱氢酶活性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来评估新生大鼠心肌细胞损伤程度。结果与结论:模型组乳酸脱氢酶活性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1),同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抑制剂组也高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组(P<0.0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组细胞凋亡率低于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抑制剂组(P<0.01),并且都低于与模型组(P<0.01)。证明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抑制了过氧化氢诱导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凋亡,该作用部分是通过PI3K途径发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凋亡 缺血再灌注 过氧化氢
下载PDF
心脏黏液瘤31例临床特征与手术治疗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令珂 刘迎龙 +3 位作者 张红超 陈元恒 侯迈 徐金星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1250-1252,共3页
目的探讨心脏黏液瘤的临床特征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31例心脏黏液瘤患者,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黏液瘤切除术。结果术后死亡1例,其余患者术后恢复好,临床症状消失,心功能恢复至I级。随访6个月~10年,未见肿瘤复发和远处种植转移。... 目的探讨心脏黏液瘤的临床特征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31例心脏黏液瘤患者,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黏液瘤切除术。结果术后死亡1例,其余患者术后恢复好,临床症状消失,心功能恢复至I级。随访6个月~10年,未见肿瘤复发和远处种植转移。结论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心脏黏液瘤的有效方法;手术切除是心脏黏液瘤首选的治疗方法,一经确诊应尽快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肿瘤 心脏黏液瘤 心脏手术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应用正中小切口矫治先天性心脏病52例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侯迈 杨军民 +4 位作者 陈元恒 徐金星 张红超 李令珂 郑哲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901-903,共3页
目的 评价正中小切口手术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效果.方法 取胸骨正中切口从胸骨角下方1 cm 至剑突水平切开皮肤,长约5~10 cm.纵劈胸骨至第2肋间、向右侧横断胸骨.常规建立体外循环,行先天性心脏病直视手术52例.并与同期采用常规正... 目的 评价正中小切口手术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效果.方法 取胸骨正中切口从胸骨角下方1 cm 至剑突水平切开皮肤,长约5~10 cm.纵劈胸骨至第2肋间、向右侧横断胸骨.常规建立体外循环,行先天性心脏病直视手术52例.并与同期采用常规正中切口矫治的同类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55例进行比较.结果 正中小切口组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与常规正中切口组相比无显著延长(P>0. 05),但小切口组术后引流量较常规切口组明显减少 (P<0.05).术后循环稳定,切口小、疼痛反应轻,无切口感染和胸骨畸形愈合等并发症.结论 胸骨正中小切口可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矫治,该术式创伤小、切口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骨正中小切口 矫治 先天性心脏病 heart 心脏病手术 胸骨正中切口 体外循环 骨畸形愈合 阻断时间 直视手术 循环稳定 循环时间 疼痛反应 术后 手术应用 切口感染 常规切口 主动脉 引流量 创伤小
下载PDF
干细胞对心力衰竭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段伟 张红超 《医学综述》 2010年第24期3686-3690,共5页
干细胞不仅丰富了移植技术领域,而且是生物工程中理想的种子细胞,干细胞移植对心肌损伤及心力衰竭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为干细胞的定向分化作用、细胞间相互连接形成的"绑定"作用、干细胞的自/旁分泌功能等。近期研究干细胞移... 干细胞不仅丰富了移植技术领域,而且是生物工程中理想的种子细胞,干细胞移植对心肌损伤及心力衰竭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为干细胞的定向分化作用、细胞间相互连接形成的"绑定"作用、干细胞的自/旁分泌功能等。近期研究干细胞移植机制偏向于旁分泌作用,主要通过分泌生物活性因子促进心脏内源性心肌前体细胞增殖,调控血管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增殖,抑制心肌纤维化来发挥阻止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移植 心肌细胞 旁分泌 心肌损伤 心力衰竭
下载PDF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外科矫治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令珂 刘迎龙 +5 位作者 张丽 张红超 陈元恒 侯迈 徐金星 杨军民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266-268,共3页
目的总结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R)的外科治疗经验,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22例患者中男10例,女12例。年龄2~14岁。心上型8例,心内型13例,混合型1例。全组均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行TAPVR矫治术。结果手术死亡1例,死于术后严重低心排... 目的总结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R)的外科治疗经验,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22例患者中男10例,女12例。年龄2~14岁。心上型8例,心内型13例,混合型1例。全组均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行TAPVR矫治术。结果手术死亡1例,死于术后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术后并发心律失常3例,呼吸道感染2例。结论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通过手术技术的改进心上法治疗心上型TAPVR,手术部位显露好,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低。TAPVR的外科矫治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心脏外科手术
下载PDF
右室双出口15例治疗体会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金星 万士杰 +3 位作者 王维新 于鲁峰 仲京 李一栗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2-113,共2页
关键词 右室双出口 DORV 矫治术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双孔二尖瓣成形术矫治部分型房室隔缺损
18
作者 侯迈 万士杰 +3 位作者 王维新 于鲁峰 仲京 李一粟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54-154,共1页
关键词 双孔二尖瓣成形术 矫治 部分型房室隔缺损
下载PDF
计算机技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治疗链中的应用(英文)
19
作者 张红超 张国荣 +3 位作者 张向阳 朴龙松 李力 刘朝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8期9597-9600,共4页
目的:计算机已经成为医疗工作中的重要工具,但是IT系统的迅速发展与医院临床工作者计算机应用技能的进步却极不平衡。讨论如何适应信息技术及医疗信息系统,合理整合IT资源,基于调查提出了对医院信息技术应用的一些看法。方法:追踪1例冠... 目的:计算机已经成为医疗工作中的重要工具,但是IT系统的迅速发展与医院临床工作者计算机应用技能的进步却极不平衡。讨论如何适应信息技术及医疗信息系统,合理整合IT资源,基于调查提出了对医院信息技术应用的一些看法。方法:追踪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对从早期诊断治疗、介入治疗、以至最后冠脉搭桥手术及康复整个诊治链条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了针对计算机相关信息的收集分析,主要对这个治疗团队中医务人员的计算机技能进行调查分析,抽测了调查对象的一般状况、计算机技能、知识结构、对计算机应用的接受程度。结果:该治疗链条中所有计算机相关数据的主要特征为软件变异性大,从属门类多;病历时间跨度大;数据的类型多,且为不常见数据类型;动态数据和三维数据较多。计算机知识调查可以明显看出医务人员个人IT技能不足使自己不能熟练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从自身IT知识自我评估结果来看,护理人员和技师似乎比医生在IT技能方面更为缺乏,部门教育、自学、互联网是他们的主要学习途径;住院医师和主治医师对IT办公系统比较熟悉,他们对目前应用的IT也比较满意。护士和多数高级别的教授或主任医师感觉IT学习不容易,但是多数护士喜欢自己的办公系统。31~40岁的调查对象最容易接受IT系统。结论: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治疗链的计算机技术应用方面,加强计算机研究开发者与治疗团队中医务人员的密切合作互动,在目前这个阶段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技术 医院信息技术 医务人员 调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