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分离的肺炎链球菌耐药性分析及多位点序列分型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文标 朱焱 +4 位作者 黄东红 陈丽霞 陈淑增 邱丹缨 许秀秀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了解泉州地区临床分离的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P)的耐药性特征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e,MLST)。方法针对45株临床分离的SP用E-test法和纸片扩散法检测菌株对14种常用抗菌素的敏感性,以PCR方法检... 目的了解泉州地区临床分离的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P)的耐药性特征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e,MLST)。方法针对45株临床分离的SP用E-test法和纸片扩散法检测菌株对14种常用抗菌素的敏感性,以PCR方法检测耐药基因erm B、mef E、mef A及转座子家族int Tn916/Tn1545转座酶基因,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技术分析菌株序列型(ST)。结果 SP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四环素、青霉素、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美罗培南、阿莫西林、氯霉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97.8%、93.3%、73.3%、82.2%、26.7%、44.4%、42.1%、26.7%、24.4%、11.1%和4.4%,未见对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的耐药性;耐药基因erm B、mef E、mef A及转座子家族int Tn916/Tn1545转座酶检出率分别为97.78%、51.11%、44.44%和91.11%;MLST共分出21个ST型,存在一个优势型别ST271,占44.4%(20/45);ST271在mef耐药基因检出率要高于其它散在ST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地区分离的SP耐药较为严重,且更多的表现为多重耐药;耐药机制主要表现为erm B编码的23S r RNA甲基化酶致靶位改变以及int Tn916/Tn1545接合性转座子介导的耐药传播;ST271是本地区分离SP的主要ST型,并且以多重耐药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耐药性 多位点序列分型
下载PDF
福建省汉族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胆固醇7α-羟化酶基因的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吴文楠 曾勇彬 +4 位作者 林锦骠 吴颖颖 刘灿 陈添彬 欧启水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5-164,共10页
目的探讨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基因多态性与福建汉族人HBV感染后不同临床结局之间的相关性,为了解HBV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奠定基础。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在福建医科大附属第一医院肝病中心未经抗病... 目的探讨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基因多态性与福建汉族人HBV感染后不同临床结局之间的相关性,为了解HBV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奠定基础。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在福建医科大附属第一医院肝病中心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BV持续感染者586例,乙型肝炎康复者225例(年龄在35~55岁之间)。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BV持续感染组包括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亚组(246例)、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硬化亚组(177例)和乙肝相关性肝癌亚组(163例)。采用改良的多重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iMLDR)对CYP7A1基因的rs3824260、rs4738687和rs8192871位点进行检测,在HBV持续感染组、乙型肝炎康复组以及慢性乙型肝炎亚组、肝硬化亚组和肝癌亚组之间进行两两比较,校正年龄性别因素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和卡方检验分析基因分型结果。结果rs3824260位点各基因型在各组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65,P=0.459),然而在性别分层后,男性分组中乙型肝炎康复组的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HBV持续感染组(χ2=4.365,P=0.037),女性分组中,相较于非肝癌组(慢乙肝亚组和肝硬化亚组),rs3824260 CC+CT等位基因更多见于肝癌亚组患者(χ2=5.768,P=0.012;χ2=10.130,P=0.001);相较于肝癌组,rs4738687的突变型GG基因型频率在非肝癌组中显著增高(χ2=4.403,P=0.041;χ2=6.940,P=0.009),性别分层结果显示男性分组的rs4738687的各基因型在HBV持续感染组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97,P=0.030),但在女性分组中该位点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627,P=0.329);rs8192871位点的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在各组间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489,P=0.792),性别分层后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1.282,P=0.526;χ2=1.5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多态性单核苷酸 胆固醇7Α-羟化酶
原文传递
泉州地区19F型肺炎链球菌耐药性分析及多位点序列分型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黄阿环 陈文标 +6 位作者 朱焱 雷莹 黄东红 陈丽霞 陈淑增 邱丹缨 许秀秀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5-139,共5页
目的了解泉州地区临床分离株19F血清型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P)的耐药特征及多位点序列分型。方法 19F血清型采用多重PCR进行筛选分析,采用OP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测定其MIC值,采用PCR方法检测耐药基因ermB,mefE,mefA及... 目的了解泉州地区临床分离株19F血清型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P)的耐药特征及多位点序列分型。方法 19F血清型采用多重PCR进行筛选分析,采用OP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测定其MIC值,采用PCR方法检测耐药基因ermB,mefE,mefA及转座子家族Tn1545转座酶基因,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技术分析菌株序列型(ST)。结果 52株SP均表现出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万古霉素的敏感;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复方新诺明、青霉素G、阿莫西林、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美洛培南、氯霉素、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98.1%、98.1%、98.1%、92.3%、41.8%、38.4%、29.1%、22.6%、13.5%、9.6%、7.7%。ermB、int Tn916/Tn1545、mefE、mefA基因检出率分别为为98.1%、94.2%,75.0%、65.4%,4种耐药基因同时检出占57.7%,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为100%。52株SP MLST分型共分出14种STs,存在2个优势型,分别为ST271(占38.5%)和ST320(占19.2%),其中一个新的ST已被MLST数据库录入为ST10228。结论泉州地区SP耐药较为严重,且存在多重耐药,19F血清型ST271和ST320为主要流行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19F血清型 耐药性 多位点序列分型
原文传递
血液样本临床生化检验的质量控制探讨 被引量:6
4
作者 陈紫萱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4年第23期5300-5302,共3页
目的探讨血液样本生化检验中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分析异常检测结果的发生原因。方法选取300例健康人群血液样本,分为质控和非质控2组,进行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血肌酐、血尿酸、胆固醇、甘油三酯检测,非质控组检验全程均不加... 目的探讨血液样本生化检验中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分析异常检测结果的发生原因。方法选取300例健康人群血液样本,分为质控和非质控2组,进行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血肌酐、血尿酸、胆固醇、甘油三酯检测,非质控组检验全程均不加以干预,而质控组在检验全程严格质量控制,比较两组检验结果的平均变异指数得分(VIS),对异常结果进行原因分析。结果有效质控后平均VIS及结果异常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同时有效质控能使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的检验前和检验中两个环节的错误发生率明显减小(P<0.05)。结论对血液样本的生化检验全程特别是前、中两个环节进行有效地质量控制,能降低结果的变异性,适合在临床检验工作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样本 生化检验 质量控制
下载PDF
环氧合酶-2选择性抑制剂塞来昔布防治大鼠创伤性异位骨化的机制 被引量:3
5
作者 曾荣东 柳明忠 +5 位作者 陈巧凤 陈小青 许志通 张志珊 郑锦阳 连涛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40-542,共3页
目的探究环氧合酶(Cox)-2选择性抑制剂塞来昔布对大鼠创伤性异位骨化的防治机制。方法创伤性异位骨化大鼠予塞来昔布治疗,分别采取喂食2、6、10 w的不同方案,治疗后观察各组肢体的皮温、肿胀程度及X线表现,并通过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目的探究环氧合酶(Cox)-2选择性抑制剂塞来昔布对大鼠创伤性异位骨化的防治机制。方法创伤性异位骨化大鼠予塞来昔布治疗,分别采取喂食2、6、10 w的不同方案,治疗后观察各组肢体的皮温、肿胀程度及X线表现,并通过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印迹实验,检测跟腱组织骨形态发生蛋白(BMP)-4的表达含量。结果塞来昔布组皮温、肿胀程度、新骨形成均显著低于对照(生理盐水处理)组(P<0.05)。同时,随着塞来昔布处理时间的延长,皮温均明显降低、肿胀程度及新骨形成情况均明显减轻;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印迹检测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塞来昔布组跟腱组织BMP-4的表达明显下调,并且随时间的延长,BMP-4的表达也相应下调。结论塞来昔布可通过降低大鼠跟腱组织BMP-4的表达以干预异位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来昔布 异位骨化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4
下载PDF
塞来昔布防治大鼠创伤性骨化性肌炎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曾荣东 柳明忠 +5 位作者 陈巧凤 陈小青 许志通 张志珊 郑锦阳 连涛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2401-2403,共3页
目的研究塞来昔布防治大鼠创伤性骨化性肌炎(TMO)的疗效及其可能的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制备TMO SD大鼠模型,将40只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0只。实验组予以10 mg·kg-1·d-1塞来昔布灌胃给药,qd;对照组予以等量0.... 目的研究塞来昔布防治大鼠创伤性骨化性肌炎(TMO)的疗效及其可能的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制备TMO SD大鼠模型,将40只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0只。实验组予以10 mg·kg-1·d-1塞来昔布灌胃给药,qd;对照组予以等量0.9%Na Cl灌胃给药,qd。2组大鼠均给药10周。用X线片检查新骨形成情况,用免疫酶联反应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跟腱组织中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的表达情况。结果术后第5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新骨形成率分别为35.00%(7只/20只)和70.00%(14只/20只),TNF-α水平分别为(73.6±15.9)和(101.5±17.3)ng·L^(-1),IL-6水平分别为(33.6±5.8)和(52.8±7.2)ng·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10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新骨形成率分别为65.00%(13只/20只)和95.00%(19只/20只),TNF-α水平分别为(55.8±12.7)和(81.7±15.6)ng·L^(-1),BMP-4分别为(4.5±0.3)和(5.3±0.2)μg·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塞来昔布对TMO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水平及下调BMP-4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来昔布 创伤性骨化性肌炎 炎症因子 骨形态发生蛋白-4
原文传递
阿仑膦酸钠对骨质疏松大鼠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分析
7
作者 许晓辉 张勇 +2 位作者 蒋燕成 孙炜俊 张华昆 《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 2023年第4期190-195,共6页
目的分析阿仑膦酸钠对骨质疏松大鼠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F2κB,RANK)/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ligand of receptor activator of NF2κB,RANKL)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将6... 目的分析阿仑膦酸钠对骨质疏松大鼠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F2κB,RANK)/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ligand of receptor activator of NF2κB,RANKL)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将60只大鼠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治疗组与未治疗组(每组各20只)。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正常喂养。治疗组与未治疗组通过摘除双侧卵巢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建模成功1个月后治疗组采取阿仑膦酸钠片治疗、未治疗组采取安慰剂治疗。分别在给药前、给药2个月后比较3组间OPG、RANK、RANKL表达水平与骨代谢指标水平,并比较治疗组给药前与给药2个月后的相关指标差异。结果治疗组治疗前与同期未治疗组的OPG表达水平与血钙、血磷、骨钙素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RANK、RANKL表达水平与骨型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的OPG表达水平与血钙、血磷、骨钙素水平高于治疗前,RANK、RANKL表达水平与BAP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OPG表达水平与血钙水平高于未治疗组、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磷、骨钙素水平高于未治疗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RANK、RANKL表达水平低于未治疗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组BAP水平低于未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PG/RANK/RANKL信号通路在骨质疏松大鼠发病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阿仑膦酸钠通过调节OPG/RANK/RANKL信号通路,改善骨质疏松大鼠的骨代谢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阿仑膦酸钠 骨保护素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下载PDF
泉州地区老年人血清胱抑素C生物参考区间的建立及其随年龄的变化趋势研究
8
作者 黄楠 贺想平 +3 位作者 王玉芳 徐焰平 张志珊 黄海龙 《医学动物防制》 2023年第5期444-447,共4页
目的分析泉州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血清胱抑素C水平,建立本地区不同年龄组老年人血清胱抑素C的生物参考区间。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7月在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人民医院门诊、住院和体检的60岁及以上的健康人群作为观察对象,按... 目的分析泉州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血清胱抑素C水平,建立本地区不同年龄组老年人血清胱抑素C的生物参考区间。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7月在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人民医院门诊、住院和体检的60岁及以上的健康人群作为观察对象,按年龄分为3个观察组,其中60~<70岁组238人(男性149人,女性89人),70~<80岁组131人(男性64人,女性67人),≥80岁组189人(男性85人,女性104人)。对各年龄组观察对象进行血清胱抑素C结果统计分析,建立泉州地区老年人胱抑素C参考区间。结果泉州地区60岁及以上人群血清胱抑素C结果呈偏态分布;各年龄组间血清胱抑素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W=85.485,P<0.05),血清胱抑素C水平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同年龄组男、女血清胱抑素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W=4.427、14.895、5.852,P均<0.05),男性血清胱抑素C水平高于女性。泉州地区60岁及以上人群血清胱抑素C生物参考区间如下(P_(2.5)~P_(97.5)):①60~<70岁组:男性0.82~1.10mg/L,女性0.79~1.00mg/L;②70~<80岁组:男性0.96~1.36mg/L,女性0.77~1.07mg/L;③≥80岁组:男性1.05~2.12mg/L,女性0.90~1.75mg/L。结论老年人(60岁及以上)血清胱抑素C水平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高,同年龄组男性血清胱抑素C水平高于女性。建议各实验室要充分考虑性别和年龄的影响,分别制定不同年龄组男、女性血清胱抑素C参考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胱抑素C 参考区间 泉州地区 年龄 生物参考区间 调查
原文传递
尿微量清蛋白、尿β2-微球蛋白联合检测对于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苏春燕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年第23期3193-3194,共2页
目的:探讨尿微量清蛋白(mAlb)、尿β2-微球蛋白(β2-MG)联合检测对于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的临床意义,提高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阳性率。方法:将本院接诊的60例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作为DN组,同期纳入60例健康体检患者作为对照组,所... 目的:探讨尿微量清蛋白(mAlb)、尿β2-微球蛋白(β2-MG)联合检测对于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的临床意义,提高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阳性率。方法:将本院接诊的60例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作为DN组,同期纳入60例健康体检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入组对象均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mAlb、β2-MG,比较两组患者mAlb、β2-MG差异,计算mAlb、β2-MG、mAlb+β2-MG的检测阳性率,并比较不同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1)DN组mAlb、β2-M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2)mAlb+β2-MG联合检测的灵敏度明显高于mAlb、β2-MG,χ2=4.138、5.065,P均<0.05,mAlb+β2-MG联合检测的准确度明显高于mAlb、β2-MG,χ2=4.482、6.716,P均<0.05。结论:mAlb联合β2-MG检测能够提高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的阳性率,降低漏诊率,利于早期及时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肾损伤 尿微量清蛋白 Β2-微球蛋白 诊断
下载PDF
性病就诊人群的HIV筛查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辉华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4年第23期5400-5401,共2页
对2010年3月~2013年2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性病或疑似性病的患者及其性伴侣进行研究,在争取患者同意的基础上实施HIV筛查,评价其临床意义.结果所有性病就诊患者共900例,确诊为性病这共523例,占就诊总人群的58.11%(523/900),确诊HIV感染... 对2010年3月~2013年2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性病或疑似性病的患者及其性伴侣进行研究,在争取患者同意的基础上实施HIV筛查,评价其临床意义.结果所有性病就诊患者共900例,确诊为性病这共523例,占就诊总人群的58.11%(523/900),确诊HIV感染者7例,占就诊总人口的7.78%(7/900),占性病患者的1.34% (7/523);分析可见,性病患者感染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其中通过异性性接触传播者共464例,占总检测人群的59.41%,通过同性性接触传播者共9例,占检测人群的40.91%.5例HIV阳性患者中.有4例为异性感染,2例为同性感染,1例为同性合并异性感染;根据检查结果,诊断各种性病感染者共523例,所有7例HIV阳性患者均合并其他疾病感染,其中合并尖锐湿疣感染者2例,合并梅毒感染者5例.性病就诊人群均存在感染HIV的风险,在门诊工作过程中针对性病就诊人群应广泛开展HIV筛查,降低人群中传播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病 HIV筛查 临床意义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肿瘤微环境中T淋巴细胞各亚群的分布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一峰 苏密龙 连云宗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8年第7期922-924,共3页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肿瘤微环境T淋巴细胞各亚群的相对分布。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35例PTC患者、25例良性甲状腺病变的局部肿瘤组织以及15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CD3^+ CD4^+ CD8^-、CD3^+ CD4^- CD8^+、CD3^+CD4^+CD8^+...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肿瘤微环境T淋巴细胞各亚群的相对分布。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35例PTC患者、25例良性甲状腺病变的局部肿瘤组织以及15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CD3^+ CD4^+ CD8^-、CD3^+ CD4^- CD8^+、CD3^+CD4^+CD8^+、CD3^+CD4^-CD8^-各T细胞亚群的水平及CD4^+/CD8^+比值。结果外周血、良性组和PTC肿瘤微环境的CD4^+/CD8^+比值明显依次递减(P〈0.01);PTC和良性组局部组织间的CD3^+CD4^+CD8^+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外周血(P〈0.01),但前二者间的CD3^+CD4^+CD8^+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的CD3^+CD4^-CD8^-细胞水平显著高于PTC局部和外周血(P〈0.01),后二者间的CD3^+CD4^-CD8^-细胞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例伴淋巴结转移PTC局部癌组织的CD4^+/CD8^+比值及CD3^+CD4^+CD8^-、CD3^+CD4^-CD8^+、CD3^+CD4^+CD8^+、CD3^+CD4^-CD8^-各T细胞亚群的水平与20例无淋巴结转移的PTC局部癌组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C肿瘤微环境免疫细胞以CD8^+阳性T细胞为主,局部呈明显的免疫受抑状态,而甲状腺良性病变局部CD3^+CD4^+CD8^+、CD3^+CD4^-CD8^-T细胞的显著增多可能有利于营造抗瘤免疫效应的微环境,PTC肿瘤微环境中T淋巴细胞各亚群的分布与淋巴结癌转移与否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 T淋巴细胞
原文传递
TSPmRNA表达、血浆PF4水平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一峰 连云宗 庄建良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8年第6期741-744,共4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反应素(TSP)mRNA表达、血浆血小板第四因子(PF4)水平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40例PTC癌组织和10例癌旁正常组织TSP1和TSP2mRNA的表达,并用酶标记免疫分析... 目的探讨血小板反应素(TSP)mRNA表达、血浆血小板第四因子(PF4)水平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40例PTC癌组织和10例癌旁正常组织TSP1和TSP2mRNA的表达,并用酶标记免疫分析法(ELISA)测定40例PTC患者、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浆PF4水平。结果(1)PTC癌组织TSP1mRNA、TSP2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47.5%,它们均明显低于正常组织(80%)(P<0.01),而且TSP1mRNA、TSP2mRNA阳性表达PTC组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均明显低于TSP1mRNA、TSP2mRNA阴性表达PTC组(33.3%vs 90.9%、42.1%vs 85.7%,P<0.01)。(2)正常对照组、无淋巴结转移的PTC组和伴淋巴结转移的PTC组间的PF4血浆浓度呈线性递减趋势,其中无淋巴结转移组的PF4血浆浓度(2.96±0.21 ng/ml)高于转移组(0.98±0.17 ng/ml)(P<0.05)。(3)TSP1mRNA、TSP2mRNA阳性表达PTC组的血浆PF4水平分别明显高于TSP1mRNA、TSP2mRNA阴性表达组(2.36±0.91 ng/ml vs 1.11±0.60 ng/ml,2.15±1.00 ng/ml vs 1.23±0.72 ng/ml)(P<0.01)。结论缺乏TSP1mRNA、TSP2mRNA表达及血浆低水平的PF4诸因素可能为促进PTC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TSP1、TSP2与PF4在抑制PTC颈部淋巴结转移中起着互相协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血小板反应素 血小板第四因子 RNA 信使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消除脂血对生化测定干扰的对比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琨波 《海峡药学》 2014年第12期193-194,共2页
标本严重脂血将导致临床的生化检测结果值严重不可靠或者是无法测定成为当前生化检验的棘手问题。因此,寻找合适的方法消除脂血带来的问题成为检验工作者的重视。对此,本文选取常见的消除生化测定影响的方法进行对比实验,以此比较不同... 标本严重脂血将导致临床的生化检测结果值严重不可靠或者是无法测定成为当前生化检验的棘手问题。因此,寻找合适的方法消除脂血带来的问题成为检验工作者的重视。对此,本文选取常见的消除生化测定影响的方法进行对比实验,以此比较不同方法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血 生化测定 方法 对比实验
下载PDF
施氏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明德松 潘艳萍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13年第14期1276-1277,共2页
目的:研究施氏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方法:收集1994年6月至2010年1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市第一医院门诊及病房分离出的23株施氏假单胞菌的资料,分析其临床分布情况,采用琼脂扩散法检测其耐药性。结果:23株施氏假单胞菌... 目的:研究施氏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方法:收集1994年6月至2010年1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市第一医院门诊及病房分离出的23株施氏假单胞菌的资料,分析其临床分布情况,采用琼脂扩散法检测其耐药性。结果:23株施氏假单胞菌在各个年度、临床科室中均呈散在分布,标本分布以痰为主(15株,占65.2%);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多黏菌素B、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56.5%、52.2%、0、39.1%、26.1%、8.7%、26.1%、4.3%。结论:施氏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较为耐药,对多黏菌素B、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哌拉西林、头孢他啶、亚胺培南较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氏假单胞菌 临床分布 耐药性
原文传递
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及血清中HBV-DNA载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辉华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4年第24期5585-5586,共2页
将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8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给予恩替卡韦片,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疗程结束后,检查两组患者的肝功能生化指标、HBV-DNA载量情况,并记录用药过程中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 将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8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给予恩替卡韦片,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疗程结束后,检查两组患者的肝功能生化指标、HBV-DNA载量情况,并记录用药过程中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肝功能及HBV-DNA载量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患者在治疗2个月、4个月、6个月后在ALT、TBIL以及HBV-DNA病毒载量等指标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9%)与对照组(19.0%)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确切,患者肝功能改善好,病毒载量改善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替卡韦 慢性乙型肝炎 HBV-DNA 载量 影响
下载PDF
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性能评价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莹莹 谢春红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0年第1期79-80,共2页
关键词 ABBOTT i2000SR 性能与评价 精密度 稳定性
下载PDF
肠球菌溶血素cyl基因原始株、变异株在小鼠腹膜炎中的毒力差异
17
作者 蒋燕成 张志珊 强华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99-101,106,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肠球菌溶血素的毒力,为肠球菌的致病机制及其临床感染的诊断防治奠定基础。方法取30只清洁级 ICR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其中1~4组按10倍梯度以每只1 ml的量腹腔注射5×10^7 cfu/ml~5×10^10 cfu/ml的... 目的:通过研究肠球菌溶血素的毒力,为肠球菌的致病机制及其临床感染的诊断防治奠定基础。方法取30只清洁级 ICR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其中1~4组按10倍梯度以每只1 ml的量腹腔注射5×10^7 cfu/ml~5×10^10 cfu/ml的 EF A7,第5组为对照组腹腔注射0.5 m性理盐水。同样方法另取30只小鼠腹腔注射5×10^7 cfu/ml~5×10^10 cfu/ml的 EF A7 cyl mutant,比较原始株、变异株感染小鼠的 LD50,并在感染后连续一周每天观察小鼠的死亡情况。另取7组小鼠用同一细菌浓度(5×10^9 cfu/ml)分别进行腹腔注射 EF A7和 EF A7 cyl mutant,分别在感染后6 h,12 h和24 h比较小鼠外周血白细胞的数量、急性期细胞因子TNF-α的浓度。结果肠球菌溶血素 EF A7 cyl mutant在小鼠腹膜炎模型中的半数致死量(LD50)比原始株肠球菌 EF A7降低了100倍以上。在相同细菌感染浓度下(5×10^10 cfu/ml),EF A7 cyl mutant组和原始株 EF A7组小鼠的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F A7 cyl mutant组和原始株 EF A7组6 h和12 h外周血白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F A7 cyl mutant组和原始株EF A7组腹腔注射感染小鼠6 h后腹腔积液中的炎症因子TNF-α的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球菌溶血素在小鼠腹膜炎致病中起重要的作用,是肠球菌的毒力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球菌 溶血素 腹膜炎 毒力
下载PDF
泉州地区女性人乳头状瘤病毒基因型与宫颈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紫萱 蒋燕成 张志珊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8期1037-1039,1041,共4页
目的探讨泉州地区女性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基因型的感染率,及各基因型与宫颈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法对泉州地区5 080例女性进行HPV分型检测,同时,对1 154例进行临床病理组织诊断。结果筛查人群中HPV的总感染率为24.37%(... 目的探讨泉州地区女性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基因型的感染率,及各基因型与宫颈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法对泉州地区5 080例女性进行HPV分型检测,同时,对1 154例进行临床病理组织诊断。结果筛查人群中HPV的总感染率为24.37%(1 238/5 080),感染率最高为HPV16型,占总感染数的24.72%(306/1 238)。各年龄段HPV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HPV=13.801,P<0.01)。HPV16在宫颈病理组织中感染率逐级增高(χ2趋势=214.356,P<0.01)。结论 HPV基因型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HPV16、HPV18感染易致宫颈病变进展乃至癌变发生,检测HPV基因型是筛查和监测宫颈病变的有效辅助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 基因型 宫颈疾病
下载PDF
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人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紫萱 《海峡药学》 2014年第11期142-143,共2页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增殖、凋亡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系BEL-7402细胞,MTT法测定细胞的生长抑制率。以终浓度为5.0μmol·L-1的MG132作用BEL-7402细胞不同时间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细胞凋亡...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增殖、凋亡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系BEL-7402细胞,MTT法测定细胞的生长抑制率。以终浓度为5.0μmol·L-1的MG132作用BEL-7402细胞不同时间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随MG-132作用时间延长,G2/M期阻滞明显,并引起细胞凋亡。结论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能有效抑制人肝癌BEL-7402细胞增殖并将细胞阻滞在G2/M期,促进细胞发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132 人肝癌细胞 细胞增殖凋亡
下载PDF
交感神经刺激预处理对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20
作者 周德明 郑英梦 苏丰珊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09年第6期22-23,共2页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时交感神经刺激预处理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及其线粒体三磷酸腺苷敏感性钾通道(mitoKATP)在其中的作用。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后随机分组作为心肌缺血组(n=15,MI)、交感神...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时交感神经刺激预处理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及其线粒体三磷酸腺苷敏感性钾通道(mitoKATP)在其中的作用。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后随机分组作为心肌缺血组(n=15,MI)、交感神经刺激预处理+缺血组(n=15,MI—pSNS)、交感神经刺激预处理+酚妥拉明+缺血组(n=12,MI—pSNS—Phen)、交感神经刺激预处理+5-羟基奎酸+缺血组(n=12,MI—pSNS-5-HD)。心电图监测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结果:结扎冠状动脉30min内,MI—pSNS—Phen和MI—pSNS-5-HD组各有1只大鼠死于室颤;MI—pSNS组室速/室颤发生率(20.0%,3/15)较MI组(66.7%,10/15)显著降低(P〈0.05);酚妥拉明(75.0%,9/12)和5-羟基奎酸(66.7%,8/12)均明显阻断了交感神经刺激预处理的抗心律失常作用(P〈0.05)。结论:交感神经刺激预处理能够抑制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通过激活α肾上腺素受体进而激活mitoKATP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 预处理 线粒体三磷酸腺苷敏感性钾通道 心律失常 心肌缺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