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0
1
作者 林介军 蒋晓芬 +3 位作者 金小军 卢立杰 鲍洛文 吴伟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4-147,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射频消融(RFA)联合经皮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的6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最大直径3—5cm)随机分为RFA联合TACE组(联合组)和单纯RFA组(射频组)。其中联合组患者先行TACE... 目的探讨经皮射频消融(RFA)联合经皮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的6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最大直径3—5cm)随机分为RFA联合TACE组(联合组)和单纯RFA组(射频组)。其中联合组患者先行TACE治疗,1周后再行RFA治疗;射频组患者直接行RFA治疗。随访时间9~39个月,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曲线差异。结果联合组患者的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0.6%、72.0%和53.1%,单纯射频组患者的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6.6%、63.3%和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6)。联合组患者的1、2、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5.0%、50.0%和34.3%,单纯射频组患者的1、2、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3.3%、33.3%、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联合组患者的1、2、3年局部肿瘤进展率分别为12.5%、18.8%和18.8%,单纯射频组患者的1、2、3年局部肿瘤进展率分别为16.7%、30.0%和3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结论对于最大直径为3—5cm的原发性肝癌患者,RFA联合TACE的疗效优于单纯RF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导管消融术 栓塞 治疗性 治疗结果 预后
原文传递
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7
2
作者 金捷 朱丽明 +1 位作者 朱方超 胡向跃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8-130,共3页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疗法(BF)治疗盆底失弛缓(PFD)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罗马Ⅲ功能性排便障碍的PFD患者40例并给予生物反馈治疗,每周治疗2次,共治疗5周。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便秘症状积分和肛门直肠动力学参数,并对患...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疗法(BF)治疗盆底失弛缓(PFD)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罗马Ⅲ功能性排便障碍的PFD患者40例并给予生物反馈治疗,每周治疗2次,共治疗5周。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便秘症状积分和肛门直肠动力学参数,并对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人选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0%;其临床便秘症状积分[(2.86±2.67)分]较治疗前[(10.38±2.43)分]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力排时肛管残余压力[(56.06±38.31)mmHg]较治疗前[(104.00±29.52)mmHg]明显下降(P〈0.05);力排时直肠肛管压力梯度值[(3.15±48.50)mmHg]较治疗前[(-52.27±33.81)mmHg]显著上升(P〈0.05)。结论生物反馈治疗能显著改善PFD便秘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排便时盆底肌协调性,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馈 盆底失弛缓性便秘 便秘症状积分 肛门直肠动力
原文传递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及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 被引量:19
3
作者 夏盛隆 夏宣平 +6 位作者 王文星 俞俐琴 金捷 林秀清 丁然 李士林 蒋益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060-1066,共7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及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溃疡性结肠炎( UC)的关系。方法2004年7月至2013年7月从温州市4家医院收集404例UC患者作为UC组,同期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体检中心收集612名健康...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及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溃疡性结肠炎( UC)的关系。方法2004年7月至2013年7月从温州市4家医院收集404例UC患者作为UC组,同期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体检中心收集612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微测序技术检测VDR( FokⅠ、BsmⅠ、ApaⅠ、TaqⅠ)4种单核苷酸多态性。在UC组和对照组之间,采用χ2检验及Bonferroni 校正分析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差异。利用随机数字表法从中选取75例UC患者和120名对照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25( OH) D水平,经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经Bonferroni校正后,与对照组比较,UC组中VDR( Fok Ⅰ、Bsm Ⅰ、Apa Ⅰ、Taq Ⅰ)4个位点的突变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125)。依据“Truelove & Witts严重程度分型标准”分组,轻中度UC患者中FokⅠ的突变等位基因( C)和基因型( TC+CC)频率均显著高于重度患者[54.37%(373/686)比37.70%(46/122),81.92%(281/343)比55.74%(34/61),均P<0.01]。单倍型分析发现VDR( Bsm Ⅰ、Apa Ⅰ、TaqⅠ)3个位点紧密连锁,UC组中AAC单倍型的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58%(29/808)比6.01%(74/1224),P=0.012]。 UC组中血清25(OH)D平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48±17)比(54±18)nmol/L,P=0.017];并且轻中度UC患者显著高于重度患者,广泛结肠炎患者显著低于远端结肠炎患者(均P<0.01)。线性回归分析显示UC患者中血清25(OH)D水平与血红蛋白呈独立正相关(β=0.499,P<0.01),与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呈独立负相关(β=-0.346,P<0.01;β=-0.291,P=0.002)。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Bsm Ⅰ突变基因型(GA/AA)是UC的独立保护因素(OR=0.328,P=0.028),Fok Ⅰ突变基因型(TC/CC)与血清25(OH)D缺乏(<5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维生素D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原文传递
支架联合腹腔镜治疗老年梗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8
4
作者 夏建福 周宏 +3 位作者 李日增 杨大庆 林介军 潘杰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26-1329,共4页
目的探讨肠道支架联合腹腔镜手术在老年梗阻性结直肠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55例老年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自体膨胀金属支架。其中14例行支架解除梗阻后择期行腹腔镜... 目的探讨肠道支架联合腹腔镜手术在老年梗阻性结直肠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55例老年梗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自体膨胀金属支架。其中14例行支架解除梗阻后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41例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手术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中有2例患者中转开腹。与对照组比较,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快[(3.1±0.9)d和(4.3±1.3)d,t=3.193,P=0.002],术后住院时间短[(7.1±1.3)d和(12.6±5.7)d,t=2.911,P=0.005],但手术时间长[(178±33)min和(145±31)min,t=3.384,P=0.001];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低[(63±29)ml和(86±37)ml,t=2.11,P=0.04];术后并发症(0.0%比9.76%,x2=1.47,P=0.22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55例患者随访2年,观察组全部存活,对照组1例因脑血管意外死亡。结论肠道支架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梗阻性结直肠癌具有微创、安全、有效、恢复快,可将急诊手术转为择期手术,腹腔镜下根治手术并一期吻合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肠梗阻 支架 腹腔镜
原文传递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老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 被引量:18
5
作者 黄志养 朱丽明 +1 位作者 金捷 朱方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3222-3223,共2页
目的观察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老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BEV)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BEV患者8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给予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垂体后叶素联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评估两组患... 目的观察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老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BEV)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BEV患者8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给予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垂体后叶素联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止血时间和输血量、不良反应及48 h再出血率。结果研究组的显效率为88.64%(39/44),高于对照组77.27%(34/44),二者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的止血时间和输血量分别为(32.58±2.94)h和(1.82±0.38)U,均低于对照组〔(39.76±3.08)h和(2.63±0.41)U,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及48 h再出血总发生率为29.55%(13/44),低于对照组〔47.73%(21/4),P<0.05〕。结论应用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老年BEV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提高,患者止血时间缩短、输血量下降,且不良反应及再出血率显著降低,患者预后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BEV) 奥曲肽 奥美拉唑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高耐药地区基于人群耐药背景的幽门螺杆菌根除方案效果评价 被引量:17
6
作者 潘杰 周晴接 +6 位作者 吴建胜 林朗 施正超 刘云惠 刘秋香 杨宁敏 张建中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743-746,共4页
目的对耐药背景指导下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271例符合纳入标准的HP感染患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入选的13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患者根据剧,分离培养是否成功分为2组:HP培养阳性组184例,HP培养阴性组87例。HP培养... 目的对耐药背景指导下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271例符合纳入标准的HP感染患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入选的13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患者根据剧,分离培养是否成功分为2组:HP培养阳性组184例,HP培养阴性组87例。HP培养阳性组根据患者自身感染菌株的药敏结果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HP培养阴性组则依据温州地区人群点HP耐药背景资料制定治疗方案,治疗结束8周后进行13C尿素呼气试验,确定是否根除成功。采用r检验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HP培养阳性组184例,常用抗生素耐药性分析发现,克拉霉素耐药率为17.9%(33/184),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28.8%(53/184),甲硝唑耐药率为97.8%(180/184),通过个体化治疗HP根除率为90.2%(166/184),tip培养阴性组87例,依据耐药背景治疗骨P根除率为87.4%,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06,P=0.477)。结论基于地区耐药背景指导下的HP根除策略取得了较高的根除率.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案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抗药性 细菌 根除率 地区医疗规划 温州地区
原文传递
免疫型肠内营养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蛋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蒋晓芬 卢立杰 张浩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391-394,共4页
[目的]探讨免疫型肠内营养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蛋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6月于我院接受根治术的结直肠癌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肠内营养治疗,观察组患者... [目的]探讨免疫型肠内营养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蛋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6月于我院接受根治术的结直肠癌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肠内营养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免疫型肠内营养治疗,比较2组患者蛋白、炎性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术后第1天,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术后第7天,观察组患者ALB、PA、IgG水平较术后第1天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患者PA、IgG水平较较术后第1天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第7天ALB、PA、Ig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7天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较术前均明显升高(P<0.05),术后第7天,CRP、IL-6水平较术后第1天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第7天CRP、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免疫型肠内营养可有效恢复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蛋白水平,减轻炎症反应,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型肠内营养 结肠癌 根治术 蛋白 炎性因子
原文传递
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在医院就诊人群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8
作者 潘杰 朱丽明 +2 位作者 林介军 蒋晓芬 周晴接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87-490,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在医院就诊人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对2017年4月至2018年8月间因各种消化道症状在温州市中心医院就诊且符合该筛查流程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的... 目的探讨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在医院就诊人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对2017年4月至2018年8月间因各种消化道症状在温州市中心医院就诊且符合该筛查流程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的评分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3组,即低危组(0~11分)、中危组(12~16分)及高危组(17-23分),对3组患者的胃癌及癌前状态的检出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共2674例患者纳入研究,低危组1694例(63.35%),中危组833例(31.15%),高危组147例(5.50%)。共检出胃癌73例,胃癌检出率为2.73%(73/2674);3组患者的胃癌检出率分别为1.06%(18/1694),4.32%(36/833)及12.93%(19/147),3组患者间胃癌的检出率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中危组[2.04%(17/833)],高危组[4.08%(6/147)]明显高于低危组[0.35%(6/1694),P均<0.05]。结论采用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不仅可以显著提高医院就诊人群的胃癌检出率,而且同时能提高早期胃癌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癌前状态 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 早期胃癌
原文传递
循环肿瘤细胞联合癌胚抗原检测在Ⅰ、Ⅱ期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蒋晓芬 邵传锋 +4 位作者 张浩 杨丽娟 王中林 潘杰 吴伟 《中华全科医学》 2018年第10期1653-1655,共3页
目的分析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联合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检测在Ⅰ、Ⅱ期结直肠癌中的应用价值,为Ⅰ、Ⅱ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4—9月温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疾... 目的分析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联合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检测在Ⅰ、Ⅱ期结直肠癌中的应用价值,为Ⅰ、Ⅱ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4—9月温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疾病患者121例,根据病理学诊断将其分Ⅰ、Ⅱ期结直肠癌患者和结直肠良性疾病患者,其中Ⅰ、Ⅱ期结直肠癌患者86例作为观察组,结直肠良性疾病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患者血清中CTC和CEA水平,分析患者CTC计数与其临床资料的关系,并采用一致性检验比较CEA检测、CTC检测、CEA联合CTC检测对Ⅰ、Ⅱ期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结果不同CEA水平患者的CTC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EA检测结直肠癌的阳性率为47.67%(41/86),CTC检测结直肠的阳性率为72.09%(62/86),CTC联合CEA检测结直肠癌的阳性率为90.70%(78/86),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CTC联合CEA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及一致性均高于CEA及CTC单独检测。结论 CTC联合CEA检测在Ⅰ、Ⅱ期结直肠癌诊断中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癌胚抗原 Ⅰ、Ⅱ期结直肠癌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N-乙酰半胱氨酸通过调控EGFR/MAPK信号通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黏液高分泌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白学敏 邹立考 +1 位作者 金珍木 姜利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9年第10期1120-1127,共8页
目的: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通过调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EGFR/MAPK)信号通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气道黏液高分泌的作用。方法:30只雄性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各10只,对照组为健康大鼠,模型组为COPD气... 目的: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通过调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EGFR/MAPK)信号通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气道黏液高分泌的作用。方法:30只雄性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各10只,对照组为健康大鼠,模型组为COPD气道黏液高分泌大鼠,NAC组自造模起予以3 mmol/kg 100 μL NAC,共30 d,比较各组肺组织病理结果、气道阻力(RL)和动态顺应性(Cdyn)、血气分析[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动脉血氧分压(PaO 2)]、黏膜层厚度/支气管壁厚度(Reid指数)、气道上皮阳性杯状细胞/总上皮细胞数、EGFR/MAPK信号通路蛋白[EGFR、磷酸化应激活化蛋白激酶(p-JNK)/总JNK、磷酸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p-P38MAPK)/总P38、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总ERK、黏蛋白5AC(MUC5AC)]表达。结果:对照组上皮细胞、气道黏膜上皮、黏膜下腺体、支气管管壁无异常,管腔无分泌物;模型组肺间质血管充血,肺泡间隔变薄、断裂,相邻肺泡融合形成较多囊腔,上皮细胞存在明显增厚、增生、坏死脱落,黏膜下腺体肥大,杯状细胞增生,支气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明显,管壁平滑肌束萎缩、断裂;NAC组与对照组相比,存在异常,但与模型组相比,各病理特征均减轻;模型组Cdyn、PaO 2低于对照组,RL、PaCO 2高于对照组(P<0.05);NAC组Cdyn、PaO 2高于模型组,RL、PaCO 2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Reid指数、阳性杯状细胞/总上皮细胞数高于对照组(P<0.05);NAC组Reid指数、阳性杯状细胞/总上皮细胞数低于模型组,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p-JNK/JNK、p-P38/P38、p-ERK/ERK、MUC5AC高于对照组(P<0.05);NAC组p-JNK/JNK、p-P38/P38、p-ERK/ERK、MUC5AC低于模型组,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乙酰半胱氨酸能通过抑制EGFR/MAPK信号通路表达,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黏液腺体增生、杯状细胞广泛化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FR/MAPK信号通路 N-乙酰半胱氨酸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气道黏液 高分泌
下载PDF
浙江地区幽门螺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 被引量:12
11
作者 周晴接 潘杰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3552-3556,共5页
目的:分析浙江地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临床分离株对常用抗生素的体外耐药情况,为临床H.pylori根除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04/2013-06由浙江省不同地区多家医院胃镜标本中分离到的713株H.pylori菌株进行体外... 目的:分析浙江地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临床分离株对常用抗生素的体外耐药情况,为临床H.pylori根除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04/2013-06由浙江省不同地区多家医院胃镜标本中分离到的713株H.pylori菌株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分析其对甲硝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庆大霉素、呋喃唑酮、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7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所检713株H.pylori菌株对阿莫西林、庆大霉素与呋喃唑酮均敏感,即耐药率均为0.0%,对甲硝唑的耐药率为94.7%,对克拉霉素的耐药率为16.1%,所有菌株对左氧氟沙星与莫西沙星的耐药情况完全一致,均为19.5%.H.p y l o r i菌株对所有抗生素均敏感的仅有2.6%,单药耐药率73.8%,多重耐药率23.6%.结论:浙江地区H.pylori菌株对阿莫西林、庆大霉素与呋喃唑酮等抗生素耐药性低,可在治疗中首选;对甲硝唑的耐药率极高,甲硝唑不应作为根除H.pylori治疗的一线药物;对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与莫西沙星的耐药率均较高,建议在含铋剂四联方案或药敏试验指导下选用;两种常用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与莫西沙星的耐药情况完全一致,原因可能与其耐药机制相同有关,临床应用时可任选一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细菌药物敏感试验 耐药性
下载PDF
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排便功能及生活质量状况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黄志养 金捷 +2 位作者 黄智铭 朱丽明 朱方超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6年第4期568-572,共5页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排便功能、心理卫生及生活质量的状况。方法选取行低位直肠癌保肛门术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术前2周,术后3个月、6个月、1年进行排便习惯问卷调查(结果采用目前运用较广的徐忠法[1]的肛门功能评估法...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排便功能、心理卫生及生活质量的状况。方法选取行低位直肠癌保肛门术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术前2周,术后3个月、6个月、1年进行排便习惯问卷调查(结果采用目前运用较广的徐忠法[1]的肛门功能评估法进行主观评估)和 SF-36生活量表[2]评估,术后3个月、6个月、1年进行肛门直肠测压检查。选择40例无肛门直肠疾患、无排便功能障碍的正常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与观察组相同时间点进行调查、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术后3个月、6个月平均肛管静息压、最大肛管静息压、最大缩榨压、肛门直肠抑制反射、最大耐受容量均降低[术后3个月分别为:(22.2±3.8) mmHg、(30.3±4.1)mmHg、(139.2±15.8)mmHg、(83.5±17.3)mmHg、32.5%,t 或χ^2值分别为:6.34、8.21、5.34、8.94、4.34;术后6月分别为:(26.3±3.5)mL、(37.3±4.7)mL、(150.1±16.1)mL、(106.2±18.2)mL、40%,t 或χ^2值分别为:7.34、7.99、4.75、9.11、3.1,均 P <0.05],1年时差距缩小(P >0.05)。观察组术前和对照组两组的肛门功能主观评估、SF-36生活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采用徐忠法的肛门功能主观评估法得出:术后3个月肛门功能受损表现较明显(优良率62.5%,χ^2=16.08,P <0.01),术后6个月、术后1年肛门功能逐渐恢复,但术后1年肛门功能受损表现仍然存在。在术后3个月、6个月、1年,观察组 SF-36生活质量综合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生理机能和生理职能两个维度得分较低:术后 PF 维度[3个月:(80.12±15.12)、6个月:(82.19±17.01)、1年:(83.13±17.12),与对照组相比,t 值分别为4.5、3.1、2.5,P 值均<0.05],术后 RP 维度[3个月:(58.29±4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血液净化联合早期强化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林介军 周建伟 +3 位作者 朱方超 蒋晓芬 宋丽 鲍洛文 《浙江医学》 CAS 2017年第24期2290-2292,共3页
目的分析血液净化联合早期强化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5例行血液净化+早期强化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加入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HAP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治疗后患者腹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 目的分析血液净化联合早期强化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5例行血液净化+早期强化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加入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HAP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治疗后患者腹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以及实验室指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等的变化。结果临床总有效率为94.3%。治疗7d后,HAP患者血WBC、中性粒细胞(N)、TG、TC、尿素氮(BUN)、肌酐(Cr)、血淀粉酶(AMY)及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下降(均P<0.05);血清Ig A、Ig G、Ig M及CD3、CD4 T细胞亚群等免疫功能指标均明显升高(均P<0.05);血清IL-15、IL-18及急性期C反应蛋白(CRP)均明显下降(均P<0.05),IL-10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液净化联合早期强化肠内营养支持治疗HAP,有利于减轻急性炎症反应,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患者预后,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净化 早期强化肠内营养支持 高脂血症 急性胰腺炎
下载PDF
死亡受体DR4和DR5基因多态性与克罗恩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4
作者 林心心 金玲湘 +6 位作者 潘陈为 郑淑姿 章达冠 林秀清 丁然 姜利佳 蒋益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15-722,共8页
目的探讨死亡受体(deathreceptor,DR)4和DR5基因多态性与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C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95例CD患者和490名对照者,采用SNaPshot技术检测DR4(rsl3278062和rs20575)及DR5(rsl047266)3种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 目的探讨死亡受体(deathreceptor,DR)4和DR5基因多态性与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C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95例CD患者和490名对照者,采用SNaPshot技术检测DR4(rsl3278062和rs20575)及DR5(rsl047266)3种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NP)。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各SNP的突变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CD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以及对CD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影响。采用Haploview4.2和R语言软件包进行连锁不平衡及单倍型分析。构建基因-基因交互模型,分析上述3个SNP是否对CD具有协同影响。结果CD组中DR4(rsl3278062)的突变等位基因(T)和基因型(GT+TT)频率均高于对照组(37.12%7JS.32.04%,P=0.040,95%CI:1.010~1.550;62.71%VS.54.90%,P=0.032,95%CI:11028~1.855),而DR4(rs20575)和DR5(rsl047266)的突变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O.05)。CD患者按“蒙特利尔分型标准”分层,经两两比较校正检验水准后(P〈0.0125),与回结肠型CD相比较,结肠型和回肠末段型CD中DR4(rs13278062)的突变等位基因(T)和基因型(GT+TT)频率均显著偏高[(结肠型/回结肠型:41.04%VS.25.64%,P=0.002,95%CI:0.315~0.778;66.04%735.41.03%,P=0.001,95%CI:0.196~0.655);(回肠末段型/回结肠型:41.44%VS.25.64%,P=0.002,95%CI:0.311~0.762;74.77%WS.41.03%,P〈0.001,95%CI:0.126~0.437)]。与穿透型CD相比,狭窄型CD中DR4(rsl3278062)的突变等位基因(T)和突变基因型(GT+TT)频率均显著降低(32.29%VS.48.91%,P=0.007,95%CI:0.3000.828;57.29%725.86.96%,P=0.001,95%CI:0.078~0.520);非狭窄非穿透型CD中DR4(rs13278062)的突变基因型(GT+TT)频率亦显著降低(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死亡受体 TNF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基因多态性
原文传递
FUT2和FUT3基因多态性及其表达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 被引量:6
15
作者 吴昊 叶方鹏 +4 位作者 王文星 林秀清 林道泼 金捷 蒋益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4-40,共7页
目的探讨浙江籍汉族人群FUT2和FUT3基因多态性及Lewis抗原的表达与溃疡性结肠炎(UC)的关系。方法收集485例UC患者和580名正常对照者,采用SNa Pshot技术检测FUT2 rs281377、rs1047781和rs601338及FUT3rs28362459、rs3745635和rs3894326... 目的探讨浙江籍汉族人群FUT2和FUT3基因多态性及Lewis抗原的表达与溃疡性结肠炎(UC)的关系。方法收集485例UC患者和580名正常对照者,采用SNa Pshot技术检测FUT2 rs281377、rs1047781和rs601338及FUT3rs28362459、rs3745635和rs3894326基因多态性。随机选取10例存在乙状结肠炎症的UC患者,另选10例确诊为良性乙状结肠息肉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并比较乙状结肠中Lewis a和Lewis b抗原的表达水平。结果UC组FUT3 rs3745635突变等位基因(A)和基因型(GA+AA)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6,95%CI 1.339~1.699;P=0.038,95%CI 1.330~1.742)。进一步分层分析发现,与远端结肠炎相比,广泛性结肠炎患者中FUT3 rs28362459突变等位基因(G)和基因型(TG+GG)的频率明显降低(P=0.001,95%CI 0.567~0.786;P<0.001,95%CI 0.503~0.742)。广泛性结肠炎患者中FUT3 rs3745635突变等位基因(A)和基因型(GA+AA)频率亦明显低于远端结肠炎患者(P=0.011,95%CI0.621~0.900;P=0.006,95%CI 0.553~0.845)。乙状结肠炎症UC患者和良性乙状结肠息肉对照组Lewis b抗原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UC患者乙状结肠隐窝上皮中Lewis a抗原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8)。结论 FUT3基因多态性及肠道Lewis a抗原表达水平可能与UC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岩藻糖基转移酶 血型抗原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鹿城区高氨血症和肝性脑病发病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雷 李成安 《中国地方病防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0-152,共3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对鹿城区高氨血症和肝性脑病发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60例住院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并检测患者Hp和血氨水平及肝性脑病症状、数字连接试验结果等。Hp阳性者采用Hp三联根治疗法治疗1周,...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对鹿城区高氨血症和肝性脑病发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60例住院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并检测患者Hp和血氨水平及肝性脑病症状、数字连接试验结果等。Hp阳性者采用Hp三联根治疗法治疗1周,并于1个月后复查空腹下血氨水平,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其Hp感染情况。结果 60例肝硬化住院患者,其中Hp感染者为37例,占61.7%;肝性脑病者为28例,占46.7%。肝性脑病和亚临床肝性脑病及肝硬化无肝性脑病患者发生Hp感染率分别为75.0%(21/28)、66.7%(10/15)、29.4%(5/1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性脑病和亚临床肝性脑病及肝硬化无肝性脑病患者血氨水平分别为(95.1±51.2)μmol/L、(60.2±19.8)μmol/L、(47.5±14.6)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氨水平、上消化道出血、Child-Pugh、肝肾综合征及血红蛋白量为肝性脑病发生危险因素。结论根治Hp可有利于临床预防及治疗肝硬化肝性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高氨血症 肝性脑病 鹿城区
原文传递
门静脉压力梯度预测TIPS术后高危人群肝性脑病的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浩 潘佳佳 +3 位作者 蒋晓芬 林介军 卢立杰 褚建国 《中华肝脏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2-74,共3页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能有效地降低门静脉压力以及缓解门静脉高压相关的临床并发症。但是肝性脑病(HE)仍是TIPS术后主要并发症。有研究表明年龄>65岁、肝功能Child-Pugh C级患者是发生TIPS术后HE的高危人群,且早期TIPS治疗...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能有效地降低门静脉压力以及缓解门静脉高压相关的临床并发症。但是肝性脑病(HE)仍是TIPS术后主要并发症。有研究表明年龄>65岁、肝功能Child-Pugh C级患者是发生TIPS术后HE的高危人群,且早期TIPS治疗能使这部分高危患者生存获益。对60例年龄>65岁和肝功能Child-Pugh C级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行TIPS治疗,观察1年的临床结果,评价门静脉压力梯度(PSG)与HE发生率的关系,再将无HE患者的PSG与有HE患者的PSG进行对比分析,评价PSG对HE发生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性脑病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门静脉压力梯度
原文传递
FMC化疗方案联合益气健脾活血汤治疗中晚期胃癌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8
作者 蒋晓芬 邵传锋 《新中医》 CAS 2017年第2期124-126,共3页
目的:观察FMC化疗方案联合益气健脾活血汤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6例中晚期胃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FMC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益气健脾活... 目的:观察FMC化疗方案联合益气健脾活血汤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6例中晚期胃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FMC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益气健脾活血汤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后效果及毒副作用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有效率43.75%,对照组22.9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毒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晚期胃癌接受FMC化疗方案联合益气健脾活血汤治疗效果满意,不仅能提高肿瘤控制效果,也能缓解症状,降低毒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利于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胃癌 中西医结合疗法 益气健脾活血汤 化学疗法 FMC化疗方案 临床疗效 毒副反应
原文传递
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3基因多态性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 被引量:6
19
作者 林道泼 薛战雄 +7 位作者 蔡振寨 夏宣平 曹曙光 卢光荣 林秀清 金捷 丁然 蒋益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12-618,共7页
目的探讨浙江籍汉族人群中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Tim)-3基因多态性与UC的关系。方法收集391例UC患者和573名健康体格检查者。采用改良多重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检测Tim-3(rs1036199和rs10515746)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采... 目的探讨浙江籍汉族人群中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Tim)-3基因多态性与UC的关系。方法收集391例UC患者和573名健康体格检查者。采用改良多重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检测Tim-3(rs1036199和rs10515746)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Tim-3基因多态性分布差异及其对患者疾病部位和疾病严重程度的影响,运用Haploview 4.2软件进行连锁不平衡和单倍型分析。结果UC组中rs10515746的基因型CA+AA和突变等位基因A频率均低于健康对照组[1.79%(7/391)比4.19%(24/573),0.90%(7/782)比2.18%(25/1 1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95、4.712,P=0.038、0.030);UC组和健康对照组rs1036199的基因型CA+CC和突变等位基因C的频率[1.79%(7/391)比3.49%(20/573),0.90%(7/782)比1.74%(20/1 14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轻中度UC患者中rs10515746的基因型CA+AA和突变等位基因A的频率均高于重度UC患者[2.87%(7/244)比0,1.43%(7/488)比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048、0.049)。连锁不平衡分析显示,rs1036199和rs10515746彼此紧密连锁(D′=0.92,r2=0.72)。UC患者中,由这2个SNP的突变等位基因C和A构建的单倍型CA的频率低于健康对照组[0.64%(5/782)比1.74%(20/1 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1,P=0.035)。结论Tim-3 rs10515746基因突变不仅可能降低UC发病风险,还可能减轻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由rs1036199和rs10515746的突变等位基因构建的单倍型CA也可能降低UC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3 结肠炎 溃疡性 基因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原文传递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及单倍型与克罗恩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6
20
作者 裴继华 吴昊 +3 位作者 林秀清 金捷 丁然 蒋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35-738,共4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克罗恩病(CD)的关系。方法:在326例CD患者和464名对照者中,采用SNaPshot技术检测VDR(FokI,BsmI,ApaI、TaqI)4种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D组中BsmI的突变等位基因(A)和基因型(GA+AA)...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克罗恩病(CD)的关系。方法:在326例CD患者和464名对照者中,采用SNaPshot技术检测VDR(FokI,BsmI,ApaI、TaqI)4种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D组中BsmI的突变等位基因(A)和基因型(GA+AA)频率显著降低(均P=0.001);TaqI的突变等位基因(C)和基因型(TC+CC)频率亦显著降低(均P<0.05)。分层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狭窄型CD患者中BsmI和TaqI的突变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亦显著降低(均P<0.008 3)。随后的单倍型分析显示BsmI、ApaI和TaqI彼此紧密连锁,CD组中AAC单倍型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VDR(BsmI、TaqI)基因突变可能降低CD,尤其是狭窄型CD的发病风险。AAC单倍型携带者罹患CD的风险性可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维生素D受体 单核苷酸多态性 单倍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